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2013-2014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其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卷上的答题栏内。
1.“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2.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A.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B.扩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C.有效抵御了外族入侵 D.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3.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4.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
材料反映了当时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 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5.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6.《东京梦华录》卷四“鱼行”条记载:每日清晨,(汴京)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有生鱼数千担人城。
由此,买卖纠纷和生活纠纷不断,开封府特地在门外设尉专门处理“斗竞(纠纷)事”,每逢清明等节日,人流量增加,“斗竞日数百件”,以至负责官吏都无法休假。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时期A.对城市疏于管理的表现 B.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C.商业贸易活动活跃的结果 D.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体现7.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2013高三文综历史卷
1.莲鹤方壶(见右图)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最为精彩的乃是莲瓣中央一只立鹤,表现出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
郭沫若先生称道“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思想的解放,已经萌发了自由民主的意识B.社会变革对青铜铸造艺术产生影响C.是我国冶炼业发展的鼎盛时期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
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这说明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3.“元末之前100多年的时间里,进士人数一共才1 100名左右,而宋朝一共有39000名左右,明朝与清朝也各有约25000名进士。
但是清朝最上层的官员不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他们是通过宗族或者军功这些渠道,但对这一制度本身,他们是非常支持的”。
这反映了A.宋朝以后科举制持续蓬勃发展B.清朝人入仕有多种途径,而宋元明只有科举制一种入仕途径C.宋朝进士人数很多与宋朝统治者实行分权的措施有关D.清朝统治者对科举制的支持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发展4.东林党人周起元描写:“我穆庙(隆庆帝)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船舶,分布东西路。
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千万。
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这表明当时A.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海外贸易B.政府曾一度废除重农抑商政策C.此种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D.进出口贸易额巨大5、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福建省惠安一中、养正中学、安溪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安溪一中、惠安一中、养正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考试科目历史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其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卷上的答题栏内。
1.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元朝设置行省制③明朝设置内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③④B.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2.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3.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4.《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材料说明先秦时期()A.市场初显专业化 B.已经出现了晓市、夜市C.交易场所按商品种类区分 D.按时段、分人群交易5.“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6.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3
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右图为杭州八卦田遗址,在其南入口处今设一景墙浮雕,上刻南宋皇帝举行亲耕仪式、行籍田之礼的整个场景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皇帝行籍田典礼的规模浩大隆重且气氛庄严肃穆。
(注:八卦来源于《易经》后也成为道家(教)的象征)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①思想上提倡心学以“正君心”②政治上带有儒家与道家思想兼杂的特色③经济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3.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比较准确的是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5.下列最能体现明清时期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趋向的经济现象是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B.商业继续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D.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6.据《大清律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
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A .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7.1911—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以农村为中心转变C.由资产阶级改良向资产阶级革命转变D.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8.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05 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教师版)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5 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教师版)【专题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选择题1.(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如图,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3.(201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谈到巴黎公社时,这样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D.巴黎公社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充分条件【答案】B【解析】“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所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或者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
A、D两项与题干没有关联故错误;巴黎公社并非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故选B项4.(2013届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巴黎公社的建立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答案】C【解析】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有一致性。
山东省烟台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非网上阅卷的,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网上阅卷的,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人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阅读下表: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3.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A.有利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B.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C.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D.保障平民权益,实现赴会公平4.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商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毕亥革命5.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右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1个B. 2个C.3个D.4个6.“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狐抓,人心乐开花。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13—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图3 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3.右图甲骨文所示的四个字分别为春、夏、秋、冬。
其中“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寓意春种;“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寓意夏长;“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寓意秋收;“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寓意冬藏。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5.《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6.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7.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8.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
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考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各国纷纷开始变法图强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C.分封制宗法制趋于瓦解D.边疆诸侯争霸中原2.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任命侍从等担任尚书令等官职。
右图为汉代尚书令官印印文。
对于汉代尚书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B .与中书门下相互监督制衡C .执掌对百官的监察和考核D .六部尚书之首,百官之长3.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体现该言论的是①发动玄武门之变 ②沿用科举考试制度③修订《唐律》 ④实行均田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的是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5.清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C.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6.“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这一王朝是A .东汉B .北魏C .隋朝D .唐朝7.下图中三幅图反映的是石犁曲辕犁高转筒车A.农业动力的变化B.灌溉工具的变化C.耕种工具的变化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8.有史学家指出:“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3届上学期高三期中联考历史(附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合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2. 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
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A.世袭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家天下的制度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4.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军民抗击英军5.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革命),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
”这反映他的政治意图是反对A.社会变革B.推翻清朝C.变革封建制度D.发展资本主义6.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语文】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题
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2)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陈情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7)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8)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两部分:一选择题:48分二非选择题52分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据《礼记·大传》中记载:“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关于“礼”和“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B.“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C.“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D.“礼”和“乐”适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阶层2、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本文旨在倡导( ) A.自由的观念B.平等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D.互助的观念3、2009年7月14日发布的一首诗中写道:“迷雾遮天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
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
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中共成立B.国共合作C.抗战胜利D.遵义会议4、.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③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13—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其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卷上的答题栏内。
1.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该思想家应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3.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D.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4.《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5.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民之议矣。
”下列主张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B.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D.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6.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末跟踪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图1是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它矗立在一个村镇的中心。
美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小村镇的民兵,为美利坚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请你猜猜这个村镇是()A.莱克星顿B.巴士底狱C.萨拉托加D.约克镇2.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A.维护了国家统一B.打击了封建势力C.赢得了民族独立D.推动了资本主义3.许多职业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19世纪50年代不可能...出现的新职业是()A.火车司机B.飞行员C.铁路工人D.煤炭工人4.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W”,这是为了纪念()A.牛顿B.史蒂芬孙C.瓦特D.爱迪生5.某同学想要上网搜索图2反映的有关历史事件,可以输入的关键词是()A.资产阶级革命B.工业革命C.反殖民侵略斗争D.国际工人运动6.图表3中“?”处的人物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与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则“?”处的人物是()英国广播公司(BBS)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1.?2.爱因斯坦3.牛顿4.达尔文5.阿奎那6.霍金7.康德8.笛卡尔9.麦克斯韦10.尼采A.孟德斯鸠B.莎士比亚C.杰斐逊D.马克思7.巴黎公社是对世界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社会实践,它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A.《独立宣言》B.《大宪章》C.《共产党宣言》D.《国际歌》8.图4是1991年发行的已经残缺的一枚纪念邮票,只能看到“一百二十周年”“1871—1991”“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等字样。
该邮票纪念的是()A.雾月政变B.“五月流血周”图2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左宗棠图1C.五四运动D.凡尔登战役9.日本从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的目的不包括...()A.推翻幕府统治B.富国强兵C.挽救民族危机D.发展资本主义10.“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响起来。
”这首打油诗最能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是()A.废藩置县B.取消武士特权C.义务教育D.生活“文明开化”11.一黑板报有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
福建省养正中学2010届高三历史文综测试(4)岳麓版 新课标
福建省养正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文综第四次考试历史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300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右边两图所反映的法律文献的关系是A .前者是后者的源头B .两者之间毫无相关C .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D .两者都体现共和制原则14.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为民族 大计有过两次合作,下列对于两次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是A .1923年——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B .第一次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背景D .两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5.《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界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
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A .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 .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C .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D .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16.在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中国海军于2008年12月26日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这是中国海军自15世纪郑和下西洋以来的首次远征,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说明:①中国海军出兵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合理合法的②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出兵严重损害了索马里的国家主权 十二铜表法拿破仑法典③说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参加亚丁湾护航的中国军舰④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17.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了晋商兴衰的缩影。
晋商以贩运供给边境驻军军粮起家,从中可反映明朝的哪一特征A.专业商业城市兴起 B.政治黑暗,统治腐朽C.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长途贩运 D.边境不宁,战争频繁18.2009年11月14日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举行。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认真检查试卷的页码和题目是否完整。
2.答卷前,考生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号数工整地填在机读卡上和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3.第一卷是选择题。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第二卷主观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上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表明老子( )A.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B.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C.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D.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 A.注重以人为本 B.重视研究社会现实C.探究人与自然 D.重视人的前生未来3.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4.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A.理在气先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5.梁启超称《明夷待访录》为“极大胆之创论”,是因为该书主张 ( )A.反对专制,倡导理性B.限制君权,言论自由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以理至明6.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
实质上体现了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表明A.分封的依据以血缘关系为主B.分封的对象都是同姓贵族C.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分封的目的是为了灭亡商朝①海内为郡县②统一度量衡③官吏考核的“殿”“最”制④“轻罪重刑”的立法思想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5.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6.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 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7.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右图为杭州八卦田遗址,在其南入口处今设一景墙浮雕,上刻南宋皇帝举行亲耕仪式、行籍田之礼的整个场景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皇帝行籍田典礼的规模浩大隆重且气氛庄严肃穆。
(注:八卦来源于《易经》后也成为道家(教)的象征)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①思想上提倡心学以“正君心”②政治上带有儒家与道家思想兼杂的特色③经济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3.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比较准确的是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5.下列最能体现明清时期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趋向的经济现象是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B.商业继续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D.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6.据《大清律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
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A .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7.1911—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以农村为中心转变C.由资产阶级改良向资产阶级革命转变D.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8.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
这两次合作的目的分别是为了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C.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9.下列五幅图片比喻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
夏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秋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冬天: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新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获得新生。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前提是当时的政府政策要大力扶植B.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关键10.见下表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分析出现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受西方近代文明和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B.开明知识分子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并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主流C.中国青年敢于身体力行,闯破旧传统牢笼D.政府政策的规定11.《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是我实现了理想;二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不是哪位政治领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对这几句台词评价符合历史史实的有①近代以来要实现伟大的政治理想必须要通过政党和党员们的艰苦奋斗②中国的国情尤其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③革命的胜利是用坚定的信仰和热血赢得的,现代化建设时期仍需要坚定的信仰④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完全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2.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B.参加者都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13.2009年春天的伦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开始于A.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现代化漩涡B.中华民国成立,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命运第一次转折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D.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14.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15.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C.“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16.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7.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
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
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这些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像力。
在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英国举办的前提是A.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统治B.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C.拥有广大的殖民地D.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18.17、18世纪时期,当欧洲的封建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的时候,一些启蒙思想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自由平等D.社会契约19.右图的卡通画在美国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为改变漫画所反映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共和制B.实行联邦制C.推行两党制D.确立三权分立制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次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内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1.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高级行政官雅尼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电视转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还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转播观众为34亿人次,2004年雅典奥运会达到39亿。
我们相信,北京奥运会的全球收视人数将突破40亿,创造新的纪录。
”这说明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C.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22.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国家了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23.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
”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24.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25.1949年,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第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理他的臣民……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材料二在自然法则下,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1770年的一次辩护演说(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詹姆士一世和杰斐逊的思想有何差异?(2分)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材料三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
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2)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人权观念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分)材料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卢梭的天赋人权、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主编《思想的灵光》(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权进行的重大斗争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材料五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 -----《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年10月)(4)《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保护人权规定为一个国际组织的宗旨,试说明其制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