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新的实验》教学设计
新的实验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棉花中学朱丹丹教学内容: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教学目标:1. 认识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2. 欣赏感受实验性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及艺术风格。
3.开阔艺术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更为多样、包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制作的视频片段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师:你们看过这种艺术吗?生:……(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状态)经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再总结得出主要不同之处:。
(点题:)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1)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别:师:(课件展示)(让学生对现代艺术有一个概念)师:它主要有这样几个类别:(课件展示:图文结合)对于类别这一块采用简洁的文字描述和图片进行简单的说明(结合图片说明,比较直观,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师:下面请同学们都好好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美术作品都有哪些?都是在哪些地方哪个场合看到的,并将其归类。
(学生思考,教师可作简单的引导)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认识艺术的价值,要求将其归类是为了巩固上一环节所学的知识)师:大家刚刚列举的这么多的美术作品,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生:……(2)与生活(展示课件)师:我们知道,它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同时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说它根植于生活是因为。
那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分组展示(投影仪)让学生展示图片课前搜集的图片,并加以说明(自主探讨,教师稍加补充)(举例本地的传统习俗,突出本地化,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3)的独特艺术语言(课件展示)图片:问: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一般能在哪些场合见到这样的作品?生:……师:为什么只有在那样的场合才能见到,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生:……(引出下一知识点“”)师:你还能例举一些类似于这样的作品吗?生:……师对学生的回答稍作总结(图片展示)师:请你根据现代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一特点,对这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来说说你自己的想法(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按需讲解)(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形成的意识,让他们参与到的行动中来。
新的实验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棉花中学朱丹丹教学内容: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教学目标:1. 认识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2. 欣赏感受实验性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及艺术风格。
3.开阔艺术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更为多样、包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上用水粉颜料制作“滴淌画”师:你们看老师在干什么?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2、赏:波洛克“滴淌画”视频片段和有关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绘画作品师:你们对画面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有何感受?它和我们之前所了解知道的绘画有什么不一样?生:……(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状态)经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传统具象;反传统抽象,强调表现主观情感……(点题:新的实验)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1、新的创作方法欣赏:委拉斯贵支的《宫娥》与毕加索的变体画《宫娥》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与培根《号角的教皇》师:观察委拉斯贵支的《宫娥》中画家的形象,注意画家是怎样作画的?生:……师:手持画笔与调色板,根据对象来客观描绘,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思考: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记录物象?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你的看法如何?(让学生对现代艺术有一个概念)对于这一块采用简洁的文字描述和图片进行简单的说明(结合图片说明,比较直观,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思考)欣赏:马蒂斯《国王的忧伤》,汉·弥尔顿“室内场所”,《红色的蜘蛛》师:思考一下,艺术创作方法上有什么变化,在日常生活上有没有见过此类元素的美术作品?(学生思考,教师可作简单的引导)生:……师:大家刚刚列举的这么多的美术作品,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生:……(引出下一知识点)2、新的创作主题欣赏:平面广告,招贴画,网络表情及《汤罐头》师: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大众文化,比如明星、广告、速食等题材,这些可不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你是怎样认为的?生:……师: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现代的大众文化也是艺术的手段。
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第七课新的实验抚顺县高中邹维平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具与学具:投影仪、多媒体播放教学设计:一、导入1、心理测试:罗夏克墨渍实验(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第一印象觉得象什么?)在备选答案中请学生选择罗夏克墨渍实验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性格测试实验,用墨水滴在纸上,中心对折,让被测者观察所产生的左右对成的图形,以此来测试被测者的性格。
2、出示《蒙娜丽莎》,学生准确的说出其名称对比:为什么对于墨渍的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蒙娜丽莎》所有人却能异口同声的有同样的认识呢?(抽象与具象给人的感受)抽象、具象→抽象与具象之间是否毫无联系呢?(不是)来看看具象与抽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展示艺术家怎样从具象逐步抽象出物体的最简练外形A、公牛的体量感及质感的表现→B、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退居其次→C、彻底放弃对皮毛的质感的外在表现,以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D、精简内部结构,夸张整体的外型特征,在可以识别的限度内,将细节减至最少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引出课题——《新的试验》二、授课1、新的形体理解:对比:Velazquez的《宫娥》与Picasso的变体画《宫娥》[思考]①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记录物象?观察Velazquez的《宫娥》中画家的形象,注意画家实怎样作画的?手持画笔与调色板,根据对象来客观描绘,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思考]②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2、新的创作方法:欣赏:Ferce Cako的《SICAF Soule 2003》(视频)[思考]如果早200年我们会不会看见这样的一件作品?为什么?这件作品中用了哪些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传统的美术创作中使用过么?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这是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它采用了新的载体形式。
第七课 新的实验-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七课新的实验-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2.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力和欣赏能力;3.了解湖南美术文化和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美术文化通过教师的介绍、图片和视频的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湖南美术文化的历史、特点、代表作品等,从而对湖南美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2. 美术鉴赏知识(1)作品的视觉艺术特征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等方式,介绍艺术作品的各种视觉艺术特征,如线条、形状、色彩、明暗、质感等,让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件艺术作品。
(2)艺术作品的分类对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
(3)艺术评论通过教师的例子、图片和视频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艺术评论能力,让他们学会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艺术欣赏通过教师的讲解、多媒体的辅助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欣赏湖南美术作品,并启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情感和反应,从而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4. 沙画实验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沙画实验,让学生领会“有声有色”的美术形式,进一步理解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看图法通过投影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示艺术作品给学生观看。
2. 讲解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进行讲解。
3. 实践法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学生们进入教室后,先进行热身活动,烘托良好的教学气氛。
可以通过老师的自我介绍、简单的艺术知识问答等方式,使学生们对本节课目的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新知讲解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辅以解释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湖南美术文化、艺术作品的分类、艺术评论、美术鉴赏知识等。
3. 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教师播放音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一些湘美版的艺术作品进行观看、欣赏和分析。
4. 沙画实验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沙画的基本要素和技巧,然后用实际演示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沙画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美术的魅力。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七课 新的实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作品的内涵,艺术家们的思想创举、可贵的创新精神。
进而加深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
知识目标:能分析一些现代艺术作品的表达意图与内涵;并能利用一些工具或教室内偶然材料进行“实验”,表达学生自己要表达的主旨,拓展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发散创造性思维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从初中阶段欣赏课本还具备一定得欣赏、分析美术作品得能力,注重感受和愉悦,然而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又不满足于仅仅欣赏,高中学生具有良好得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其鉴赏则更追求体验和思维,在欣赏的同时必须渗透鉴赏,并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去思维、去创新。
3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艺术实验的欣赏角度与方法
难点: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的把握与其内涵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一、游戏导入师:让我们在课堂的开始先来做一个游戏——装扮游戏。
好吗?
游戏的规则
游戏的规则是:男女两组同学各自利用准备好的物品完成对石膏头像的装扮,比一比哪一组更有创意、更具效率,其他同学在音乐结束后评述自己感觉到的创意。
(播放《超级玛丽》游戏音乐)。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高中美术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性艺术的概念和特点;2.学习实验性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3.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5.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实验性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实验性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3.实验性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意义;4.实验性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验性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实验性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实验性艺术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意义。
3.创作实践(4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来创作实验性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方式。
4.展示与交流(20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创作经验和感受。
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5.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验性艺术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创作过程;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和探索;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实验性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1.实验性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对学生的观念和固有认识提出了挑战,需要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和接受挑战;2.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实验性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20世纪中期以后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波洛克的“行动绘画”;波普艺术;对古典主义绘画的挪用与修改(如毕加索);拼贴作画(如马蒂斯)。
第二、雕塑领域对空间占有方式的变化:贾科梅蒂的作品改变了雕塑的体量感;考尔德改变了过去雕塑是静态艺术的概念;史密斯的大地艺术改变了局部的自然景观。
第三、伴随新材料、新媒体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
【学情分析】现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面、见识面,但他们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欣赏能力有限,起初可能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作品,教师利用网络寻找现代艺术的最新探索,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知能力;利用身边的儿童画,因势利导,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基本思路】本次授课内容为必修课《美术鉴赏》中的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
本课主要分析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主导观念、形式探索的角度与方法等内容。
整个课程从四个部分来进行教学:首先用现代艺术家蔡国强在西湖边爆破西湖丹青图的火药画视频来做引导,用熟悉的事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用中国的吴冠中和国外的波洛克进行简单的作品对比,进行深入研究现代艺术实验的实质;再次通过对绘画作品、雕塑作品以及运用综合性的手段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对比,展示身边熟悉的儿童画来简单阐述这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最后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感受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受。
【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家的创作方法,题材和观念的变化;2、学生通过基本知识的了解,会分析现代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达内涵,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学习现代艺术的实验性创作,对于当代艺术有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辨别能力,正确看待传统艺术和新实验艺术的不同,尊重艺术多元化。
【重点、难点】如何理解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题材和观念;如何理解现代实验性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并建立学生正确、健康和理性的审美情趣。
美术:《新的实验》教案设计
美术《新的实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新的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进行实验性的创作。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简介:介绍《新的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该课题的目的和要求。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新的实验》的基本创作方法,包括材料选择、技巧运用等。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创作,突破传统的美术创作模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新的实验》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2 讲解与示范:讲解《新的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示范一些具体的创作技巧。
3.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性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建议。
3.4 展示与评价: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或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4.2 材料:提供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4.3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美术作品展示、创作方法介绍等,方便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和借鉴。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技巧运用和作品效果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的质量。
6.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新的实验教案
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教案)授课人:范丽丽一、教学内容本课就20世纪中期艺术家们在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表现方法上进行新的实验与探索,并对这些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鉴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重点是艺术家在对绘画领域对艺术作品进行了哪些大胆的尝试,有哪些新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法,能够基本掌握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带着批判的眼光与视角审视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绘画领域中的创造理念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对艺术家在新的实验中的作品的感受与见解,并进一步获得对新艺术的再认识。
四、教法、学法教法:对比法、讨论法、演示法学法:讨论法、演练法、分析法五、教具与学具教具:PPT课件、教材、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纸、墨、笔。
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以西方传统美术与现代实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导入课题1、展示西方传统美术作品:《蒙娜丽莎》(达芬奇)、《贵妇人像》(安格尔)、《宫娥》(委拉斯贵支)、《画室》(维米尔)2、展示波洛克绘画作品《秋的节奏之三》3、播放美国画家模仿波洛克绘画方式的视频4、设问:你认同他这样的作画方式吗?你如何理解这件作品的价值?教师小结:波洛克的这幅作品整个画面布满了纵横交错、无边无际的线条和颜色,线条和颜色之间也没有主次的区分,但作品中的“美”并不是真的不见了,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激情的笔触和流动的色彩来呈现。
波洛克的“行动绘画”,这种绘画形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创作方法,画面中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中心;整个创作过程完全依赖内心的自发冲动性,具有偶发性和无理性的特征。
波洛克对绘画形式的创新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新的实验与探索(导入课题---板书《新的实验》)(二)思考与探索1、设问:是什么原因让艺术家们对艺术领域进行新的实验与探索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让艺术家们对艺术领域进行新的实验与探索呢原因:(1)工业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如:照相机、摄影的发明)(2)艺术的判断标准的变化(1、向往儿童般的单纯和自发性;2、对于纯粹绘画问题有浓厚的兴趣)(3)各种哲学和美学思潮活跃(4)对完善的写实艺术的僵化和程序化失去兴趣,提倡艺术家自由的主观表现。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七课《新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模块:《美术鉴赏》课题:《新的实验》学时:1学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实验性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多样,它打破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极大地恢复了艺术的自由;拓宽了艺术的发展空间。
是对艺术的更大变革和全面创新。
其关键在于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实验性、反叛性特点,及其因此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形式、手法、手段、材料、媒介等,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特别将其作为单独一课介绍,较好地突出了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现当代艺术的丰富内容;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2、教材内容:教材立足于艺术本身,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①、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
②、雕塑领域对空间占有方式的变化。
③、伴随新材料、新媒体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
由于本课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较多,教学中不容易做到全面、深刻。
因此,只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展开教学。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在欣赏的同时必须渗透鉴赏,并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去思维、去创新。
为此从视觉创新入手,以“打散重构”为突破口,可望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另外,教师必需面对的一个现状是:我国当代社会的“泛娱乐化”现象很大程度地削减了青少年学生对于深沉知识的学习热情!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浮浅的感官娱乐刺激,对于知识、文化的学习比较冷漠;对于美术学科存有歧视心理;学生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践经验普遍比较缺乏等等。
因而,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过大。
关键不是急于使学生仅通过一节课获得多少美术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力求通过本课的教学更好地激起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为今后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使学生逐渐养成终身爱好美术的兴趣。
在这里,“寓教于乐”才是重要的(即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逐步渗透知识,而不流于乏味的说教或浮浅的娱乐)。
美术:《新的实验》教案设计
美术《新的实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的实验》作品的背景、作者及其艺术风格,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新的实验》为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通过分析作品的形式、色彩、线条等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风格。
2.2 作品欣赏:介绍《新的实验》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展示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新的实验》的作品特点及其艺术风格。
难点:如何将现代主义美术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新的实验》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整体造型、色彩、线条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讲解与示范:分析《新的实验》的作品特点,讲解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风格,并在课堂上进行示范。
3.3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主义美术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3.4 作品展示与评价:第四章: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的实验》的作品特点及其艺术风格?是否能够将现代主义美术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其他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并简要介绍作品的特点及其艺术风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学生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本次课程中对《新的实验》的理解程度以及现代主义美术技巧的应用能力。
6.2 教学方法评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示范和互动环节,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实验》作品以外的现代主义美术流派和代表作品,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南安国光中学刘识芳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20世纪中期以后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
2.雕塑领域对空间占有方式的变化。
3.伴随新材料、新媒体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反映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实验性艺术的发展步伐和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这些作品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评价的权利,因为其中的不少作品尚处于一种没有定论的状态。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大地、观念、装置等现代艺术,而对于农村学校美术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学生来说是很少接触的,与原有的审美习惯有一定距离,如何有效地运用教材启发之?设计理念:基于学生的情况,应把此课定位为“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要做到三方面:1.引起学生美术学习的意向,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2.以点带面,把握住几幅关键作品,对课本中的作品不均衡“着墨”。
3.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东西通俗化。
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知识)2.用比较式鉴赏方法分析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
(技能)3.开阔艺术视野,培养更为多样、包容的审美情趣。
(情感)重点难点: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活动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当代艺术的形态和观念,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交流理解现代绘画的,二是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给本课的作品分类。
过程设计:一、导入1.蔡国强《同文同种同根生》及崇武的大地艺术。
2.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
艺术家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拓展了绘画的形式,引出课题——《新的试验》。
(设计意图:毕加索此画反映了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的过程,同时,放映蔡国强在“闽台缘博物馆”的爆炸绘画,让学生了解前卫艺术的过程,并且就在身边,拉近对本课的距离。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新的实验(2)(教案)
《新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现行普通高中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中的第七课《新的实验》。
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为背景,或从宗教的礼仪教化、或从不同国家的审美自律、或从传统到现代的不同视角,呈现出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壁画、建筑、工艺品、书法、绘画……娓娓道来世界美术的发展历程。
第七课《新的实验》就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而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在与前面的内容相比较,最大不同就是它所呈现的作品、内容都是以一种反传统性、抽象的、带有强烈实验性艺术为特征,它与前面课程所呈现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在传统审美表现、评判下为特点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如果讲述不当或不到位会引起学生对这一时期作品的质疑与反感。
用“赏析”做为这一课的转折,让学生在美术赏析中真正地体会、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作品的内涵。
着眼于世界美术发展历程,让学生从地球村一员的视角联系文化的情境、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去认识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认识到这一时代的艺术家们的思想创举。
由此折射出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进而以此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和理解;从美术鉴赏与动手实验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在大“艺术观”的基础上,进行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学习;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考虑,帮助学生学会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在设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鉴赏包含鉴赏与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不包括鉴别的意识。
如果说初中义务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似乎更注重感受和愉悦,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则更追求体验和思维。
学生从初中阶段欣赏课本还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然而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又不满足于仅仅欣赏,高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在欣赏的同时必须渗透鉴赏,并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去思维、去创新。
为此从小实验入手,以发散的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可以达到本节的教学要求。
2.7新的实验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2.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创作材料、创作形式。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现代艺术的创作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杜尚作品《泉》,问:如果有一位艺术家,从商店里买了一个小便器,签上名,摆在美术馆展出,你觉得这件小便器算艺术品吗?
新授:
一,如何理解现代艺术
1,通过了解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术史背景,分析三幅具有代表性艺术家(莫奈、梵高、毕加索)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这段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发展规律,为解释《泉》做背景准备。
总结:20世纪时,科技高速发展,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中。同时在世界格局中,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国家快速崛起,这些因素都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比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现代艺术似乎还没能经历足够长的时间考验,所以我们就姑且称它为一种“新的实验”。
2,请结合当下科技发展趋势与世界格局变化,思考未来的艺术可能会是什么样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新的实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现代艺术是怎么一回事,并了解它是怎样创作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对现代艺术作品进行解读,学会分析现代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的态度对待现当代的艺术实验。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2,重新观察《泉》,发现其中的小细节(小便器上下倒置),引导学生理解杜尚这件作品的巧妙构思。
3,借着《泉》,解释现代艺术的定义。
二,现代艺术是怎样创作的
1,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表现为追求创新。
新的实验教案
新的实验教案新的实验教案1、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也是上篇的最后一课。
它既是第二单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① 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中后期出现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态,并了解他们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特点,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② 通过认知——讨论探究——再认知的欣赏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 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逐步树立宽广包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中期以来的艺术家的多种艺术“新实验”(现代实验性艺术),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难点:大胆发表自己对“新实验”的感受和见解,通过讨论探究获得对新艺术的再认知。
4、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采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学法:讨论探究法,辨析法5、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相关的ppt课件,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参考图片和相关网页。
学生准备: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笔记本,笔等。
6、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学生活动及目标定位一、课题导入用多媒体出示波洛克“滴淌画”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发言,波洛克在干什么?他的作画方式与你以前所见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他的画中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板书课题:《新的'实验》从波洛克作“滴淌画”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画家的“新实验”的与众不同。
二、观察、感受、探究第一节:学生自读全文,自赏每一幅图片。
第一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图文,对20世纪中期以来艺术家的“新实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节:学生围绕如下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1、你对现代艺术的看法如何?2、你同意P51“思考与交流”里的一些评论吗?3、P50—52页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欢哪一件作品?说出你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新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二个方面:1.20世纪中期以后绘画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
2.伴随新材料、新媒体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反映了现代实验性艺术的发展步伐和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这些作品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评价的权利,因为其中的不少作品尚处于一种没有定论的状态。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个重点内容。
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在一节课内既要欣赏了解,又要加以实践设计制作和活动似乎很难两全,所以在课前需要让学生事先做点准备工作,每位同学课前画一张有人可以跑过的场景图,以便课内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知识)
2.用比较式鉴赏方法分析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
(技能)
3.开阔艺术视野,培养更为多样、包容的审美情趣。
(情感)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后现代艺术多样创作方法和当今艺术发展动向为出发点,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在教学中尽量例举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毕加索的《公牛》和另一张原作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挪用和修改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通过《螺旋形长堤》了解大地艺术获得对空间的重新认知,通过沙画表演,清明上河图了解现代艺术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运用的综合性,安迪的POP艺术和行为艺术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新的创作观念,最后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个表演艺术,激发未来对新的艺术观念和新的创作方式的持久探索欲望和终身爱好艺术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展示艺术家怎样从具象逐步抽象出物体的最简练外形。
A、公牛的体量感及质感的表现。
B、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退居其次。
C、彻底放弃对皮毛的质感的外在表现,以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学生根据文字要求在黑板上表现出公牛形象。
然后与毕加索的作品作一对比。
D、精简内部结构,夸张整体的外型特征,在可以识别的限度内,将细节减至最少,老师演示。
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引出课题——《新的试验》
二、授课
1、新的创作方法:
[思考]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
欣赏:波洛克的“滴淌画”。
思考:源自画家心中什么样的艺术观念呢?
创作本身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有别于传统的架上绘画,是创作方法的变化。
欣赏:大地艺术《螺旋形长堤》
思考:你认为这是艺术吗?价值何在?
(作者将大自然作为创作的对象,改变了艺术只在博物馆展示的定律,也是对“空间”理解的变化。
)
2、新的技术与材料应用
欣赏:沙动画作品
如果早200年我们会不会看见这样的一件作品?为什么?
这件作品中用了哪些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传统的美术创作中使用过么?
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
3、新的创作理念:
欣赏:蔡国强的行为艺术《同文同种同根生》
4、新的创作主题:
思考:艺术是精英文化?还是庸俗文化?
欣赏平面广告,网络QQ表情及《汤罐头》
[思考]
提问: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大众文化,比如明星、广告、速食等题材,这些可不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你是怎样认为的?
(可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现代的大众文化也是艺术的手段。
)
可以将照相机、印刷等现代技术能否作为艺术品的创作手段?
(可以,独特手段的复制能够更好的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
欣赏: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Marilyn Monro》
(丝网印刷绘画实际上是绘画、摄影和印刷三种媒介的综合。
沃霍尔玛丽莲、梦露系列是用这种方法创作的。
丝网印刷法的使用可以使同一幅作品被成百次地加以复制。
同时,它也使沃霍尔可以随心所欲地选取现成的表现题材进行创作。
不过,对于沃霍尔来说,这种方法的最为引人之处仍然在于,其不带个人风格的机器复制特征显示着,作品中的形象是未经艺术家心理的任何作用而直接呈现在画面上的。
)
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些作品有何特点?(重视观众的参与,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把各种媒介和现成品把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传达给大众,甚至改变观众以往的欣赏习惯。
)包括涂鸦艺术,举例
三、总结
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
对于这些作品,我们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
四、作业:学生实验艺术表演——奔跑的女孩
教学反思:
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从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应用、新的材料、新的创作方法上去例举当下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赏
析,然后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何加以辨析。
最后结合课堂实践让学生进行现场实验创作。
从课堂实效来看学生也是有很高的热情参与到欣赏学习中。
从本课的教学实效来看,最满意的设计亮点是学生的实验艺术表演,可以说是师生总动员。
我事先预设的一个奔跑的女孩,采用现代媒体技术flash软件制作,设定恰当的大小在屏幕上播放。
学生在上课时根据在空白中奔跑的女孩,展开想象,创作绘制一个场景(海陆空任意发挥),然后每个学生上台不间断地将自己的场景移入奔跑的女孩,产生小女孩不停地穿越在不同的场景的视觉动感,产生全方位互动的奇妙体验,让学生本身也成为了创作的对象,是表演艺术的重要部分,它结合了多媒体技术,绘画和人的表演等多样手段,使人获得综合的艺术体验。
旨在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并由此深化对《新的实验》的理解,培养创作乐趣。
这个活动也有不足之此,如果可以再给小女孩的奔跑配上背景音乐会更有情景,还有学生上台演示时也需要有更严密的队伍组织编排,对学生的背景制作应该强调用粗的黑色笔来画或用淡彩绘画或者拼贴,要有线面结合,有许多学生都用细的水笔线甚至铅笔作画,导致画面冲击力不足。
教学评析:
学生的参与让课堂更加有效
这堂课用简单的实例、通俗的评议给我们、给学生很好的展示,《新的实验》这堂课所要表达给大家的内容,听起来很是轻松,实在。
高中美术鉴赏课,决定了我们要大量的图片和语言向学生讲述美术史与美术理论,其中很难免让人陷入“灌输式”教学方式中,学生收获了多少?这节课懂得了哪些问题?对于日常生活中有多大帮助?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袁老师这节课,除了主要的图片展示外,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切身体会进来,我想这样的课堂是最有效的,学生应该会喜欢,而且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也是轻松的,高兴的。
时代的发展,艺术观念与形式的扩展与社会公众审美趣味的关系
整堂课的导入、展开、结束条理清楚,讲授内容的选择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上讲台自由表现的活动形式自由、宽松,对学生感受、体味、认知现代美术的多样化形式很有帮助,对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理解传统与现代,养成宽泛、包容的审美心态,可能说这堂课基本做到了。
不足之处,我觉得对现代美术形式的介绍还显得有些泛泛、平均,容易让学生走马观花的流于简单的观看,对传统美术的“经典”也可以加以强调,强化学生对艺术的崇尚,神圣,优美,高雅,通俗等的理解。
艺术可以不传统,但不能蔑视传统,只有经典才能千古流传。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的重要性
观察老师的课堂示范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借用毕加索的作品示范,牛的抽象表现,使学生较具体的理解了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中的抽象实践;二是选择了比较精典的大师作品示范,“国际沙画艺术节”中的沙动画示范与蔡国强的爆破作品示范等等,通过大师的作品示范,确实让学生学会体会到了艺术家的不同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开阔艺术视野,对艺术内涵的深刻挖掘领悟。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热情感知,整堂课通过这些必要的示范及老师较准确的旁白讲解,课堂教学流程自然呈现,学生较轻松的气氛中感受了本堂课老师要传达的主题和内涵的领悟。
听课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美术老师确实需要充分广泛的知识技能和广博的艺术视野武装自己,高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要求美术老师是一个以技术开拓、人文引领,知识铺垫的全能人才,多思,多学,多实践,才能立足于课堂的不败之地,成为学生受欢迎的教师。
典型作品示范与教学活动创意
本堂课老师在让学生了解感知并懂得后现代艺术的示范中,老师设计了二个学生参与的活动,并以老师的作品示范和自身的绘画示范,使学生亲身体验艺术
创作的乐趣。
也初步懂得了后现代艺术的涵义,本堂课的几个示范性作品,选择的较到位。
如“沙动画”与“同文同种,同要生》与“波普艺术”,通过这三个典型作品,学生的认识很直观,也易懂。
总之,老师的作品讲解示范和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示范都较为成功,也使本堂课较为生动,值得本人学习借鉴。
不足之处,是教师没有运用好自己设计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因为教学内容安排过多而导致的这个问题,使得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