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业集群品牌研究评述
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基于区域品牌的研究
的 理 想 载 体 和 重 要 途 径 , 是 由 于 产 业 集 群 的 存 在 及 其 根 植 性 属 正 性 , 逐 步 形 成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独 特 个 性 , 种 独 特 个 性 不 断 被 才 这
人 们 认 识 、 可 和 接 受 而 逐 步 固 化 下 来 . 为 区 域 经 济 的 专 一 性 认 成 特 征 , 经 过 长期 的 积 累 发 展 , 结 为 区 域 经 济 的 象 征 性 符 号 , 并 凝 即 区域 品牌 。 随 着 河 南 省 经 济 的 高 速 增 长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 些 地 区 的 一 产 业 集 群 在 逐 步 形 成 并 壮 大 , 些 产 业 集 群 正 是 区 域 品 牌 形 成 的 这
别 是 近 年 来 ,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 域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和 传 统 制 造 业 在 县
转 型 的 催 生 下 , 南 省 产 业 集 群 呈 现 快 速 发 展 的 势 头 , 经 济 增 河 对
长 和 就 业 的 拉 动 作 用 日益 凸 显 。 止 2 0 截 0 7年 底 , 南 省 年 工 业 总 河
河南省产业 集群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基 于 区 域 品 牌 a r- 5- - , 究  ̄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 学院 范家琛
一
、
河南省 产业集群 的发展现状 及 问题
实 现 产 业 集 群 的 转 型 和 升 级 , 动 产 业 集 群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已 成 为 推
产 业 集 群 是 大 量 相 关 企 业 按 照 一 定 的 经 济 联 系 集 中 在 特 定
聚 。 成 熟 的产 业 集 群 , 利 于 在 经 济 活 动 中 实 现 生 产 力 的 区域 优 有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研究
集 群 发 展 战 略 , 是 西 部 地 区 提 升 区域 经 济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战 略 既
支 撑 , 是 调 整 区 域 经 济 结 构 、 变 发展 方 式 , 现 经 济 又 好 又 也 转 实
些 极 具 地 方 特 色 的产 业 集 群 品 牌 , 西 安 高 新 区 电 子 工 业 园 如 电 连 接 器 产 业 集 群 、 庆 汽 摩 产 业 集 群 、 都 白酒 酿 造 产 业 集 重 成
李 芳: 地 产 集 牌 设 究 天 西部 区 业 群品 建 研
问 题 探 讨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研究
李天 芳
( 西理 工学 院 , 西 汉 中 陕 陕
[ 摘
730 ) 2 0 0
要 ] 着我 国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的 不 断加 剧 , 建 产 业 集群 品 牌 已经 成 为 西部 地 区提 升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 战略 随 创
剧 , 育 和 打 造 独 具 特 色 的产 业 集 群 品 牌 是 西 部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培
和转 型 的 必 然 选 择 。
明花 卉产 业 集 群 、 中 国乳 都 ” 之称 的 呼 和 浩 特 乳 品 产 业 集 群 、 “ “ 摩 之 都 ” 称 的 重 庆 汽 摩 产 业 集 群 和 “ 国 酒 源 ” 地 之 称 汽 之 中 基
快 发 展 的 有 效 途 径 。然 而 . 由于 缺 乏 品牌 建 设 的整 体 规 划 ,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弱 、 牌 保 护 意 识 不 强 等 原 因 , 致 西 部 许 多 特 色 产 品 导 业 集 群 缺 乏 强 有 力 的 品牌 支 撑 , 场 竞 争 力 不 强 . 以发 挥 出 市 难 对 地 区 产 业 发 展 的带 动 效应 。面 对 国 内产 业 集 群 竞 争 的 不 断 加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湖南醴陵作为中国传统的陶瓷产区,拥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和丰富的陶瓷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湖南醴陵陶瓷产业也迅速崛起,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陶瓷产业集群。
然而,目前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2. 现状问题分析2.1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湖南醴陵陶瓷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陶瓷产品的种类和风格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这使得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产品价格无法有效提升,陶瓷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受到影响。
2.2 制造工艺水平有待提高与其他陶瓷产业集群相比,湖南醴陵陶瓷的制造工艺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的加工精度、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待提升。
随着陶瓷市场的竞争加剧,制造工艺水平的不足会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
2.3 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湖南醴陵陶瓷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OEM生产阶段,品牌认知度低,缺乏品牌溢价能力。
品牌建设不只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也需要行业协会、政府和商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
2.4 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不足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缺乏高素质的陶瓷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也较弱,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有限,影响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3. 对策研究3.1 拓展产品多样性和创新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需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设计,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同时,加强与设计师、艺术家的合作,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的打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3.2 提升制造工艺水平醴陵陶瓷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处理,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能力。
3.3 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醴陵陶瓷企业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积极参加各类陶瓷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中山市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具有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集群已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探析中山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对中山实施产业强市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群;现状;对策产业集群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的经济群体。
目前,中山市拥有21个国家级专业化生产制造业基地或专业镇荣誉称号,成为全国产业集群发展最好的20个城市之一。
1 中山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1)涉及行业和区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中山市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全市超过三分之二的镇区形成了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水平的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有一定知名度的有13个,分布在火炬区、小榄、古镇、沙溪、大涌、黄圃、南头、东凤等镇区,涉及电子信息、包装印刷、医药、音响、五金、灯饰、服装、家具、食品、家电等行业。
按2007年工业总产值计算,火炬区的中国电子(中山)生产基地170亿元、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112亿元、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106亿元,东凤镇的中国小家电专业镇169亿元,古镇镇的中国灯饰之都150亿元,沙溪镇的中国休闲服装名镇93.9亿元,南头镇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93亿元,大涌镇的中国牛仔服装名镇51亿元。
产业集群年产值占集聚地工业产值比重60%以上。
(2)聚集效应日益突出,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产业集聚使大量生产同类或配套产品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生产格局,有效整合了产业集群内部资源,极大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和集群整体的影响力。
古镇镇现有灯饰厂企50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拥有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的灯饰广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销售基地和国际公认的几大灯饰市场之一。
南头镇成功引进我国家电龙头企业长虹和TCL 后,家电企业从过去的50多家增加到200家,家电配套企业350多家。
沙溪镇的制衣企业1192家,从业人员6.14万人,产值100多亿元。
产业集群品牌与类型分析
产业集群品牌与类型分析摘要:集群品牌是集群内企业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是集群内众多组织、机构在对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服务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为外部购买者、合作者以及其他相关者所广泛认可的知名度、美誉度的名称和标识。
根据国内集群的发展情况,集群品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关键词:集群;品牌;内涵;类型品牌竞争是现代经济竞争的高级阶段。
品牌代表着品牌所有者的信誉、实力。
通过培植品牌、形成名牌,可以获取购买者与合作者的品牌忠诚与信赖,从而拥有强大的市场势力,为品牌所有者带来巨大利益。
产业集群由于其本身所特有的优势,可以为集群所在地的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集群内强势品牌企业的出现做出贡献。
本文试对集群品牌内涵与类型进行分析,以加深对集群品牌的认识。
一、集群品牌的内涵与特征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是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用以辨别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在现代竞争中,品牌己经超出了品牌原有的单一“标示”特性和“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简单功能,而是某种标志所标示的产品、服务或相应的企业在买方及其相关消费群体心目中的总体印象。
品牌有助于消费者解释、加工整理、存贮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大量信息,有助于增强做出购买决策的信心和增加使用时的满意程度。
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质量承诺,它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和减少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搜寻成本有利于形成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社会群体认同,并且成为社会阶层区分的一种标志。
近年来,随着各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广东、浙江、江苏。
福建以及山东等地出现了大批专业化的区域,几百家、几千家企业围绕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从事生产和经营,具有了鲜明的区域产业特征和市场知名度,有关的部门、行业协会也因此命名了许多荣誉称号,如“××基地”、“××都”、“××名镇”等。
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研究
它们与整个系统 、外部环境之 间保持 动态
影 响 效 应 的 综 合 性
在微观层面上 ,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 统的影响效应可 以表现 为产业集群 品牌拥 有企业对群 内企业 品牌意识 、理念和培育 品牌能力 的提高影响 ,群 内企业可 以借助 集群 品牌效应在 自身所处 的关系链和 系统 节点上 ,细致研究 品牌塑造的切入点 ,专
内 容 摘 要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生 态 系统 作
生态系统 的结构关系划分 为两种 :一是 由
为 一 个 有 机 复 杂 的 功 能 体 , 具 有 演 化
结 果 的 复杂 性 、影 响 效应 的 综合 性 、发
产业集群 品牌生态 系统 内部要素 、层面和
环节形成 的结构 关系;一种是 由产 业集群 品牌生 态系统 内部环境 与外部环境 有机 结 合形成 的结构关系 , 这两种关系相互交织 , 不 断推动产业集群 品牌生态 系统 的整体发 展 。同时 ,也使得产 业集群 品牌 生态系统 受到多重环境 因素的作 用影响 ,导致产 业 集群 品牌 生态系统的发展 演化体现 出复杂
牌优 势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转 ,并给 系统 内 外企 业进 行合理指导 ;在 中观层面上 ,产 业集群 品牌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可表现 为
产 集 品 生 系 业 群 牌 态 统 基 特 研究 本 征
■
系统 内部企 业、供应商 、经销商 、分销商、
零售商、大学 、科研机构等 ,通过 关系整 合 、资源整合和功能整合 ,实现产业 集群
性特征 。由于产 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发 展 演化是处 于一个众 多环境要 素交互影 响
的背景 下 ,当内外环境 影响力没有超过 产 业集群 品牌 生态系统 自校 稳态机制的阈限 性 ,产 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明 确的方向 ,而当内外环境影响力使得产业 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处于某种无序或者; t gL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评述和理论框架_董晓辉
第21卷第4期2013年11月系统科学学报JOURNALOFSYSTEMSSCIENCEVol.21No.4Nov.2013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评述和理论框架董晓辉(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4)摘要: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时代的大潮将协同创新推向新的前沿和高峰。
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依托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推动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思考,体现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本质,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
通过梳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理论源泉和研究文献,提出了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模型。
关键词: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军民两用技术中图分类号:N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08(2013)04-0060-05建国以来,我国国防工业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重新布局和调整,许多区域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要素集聚或“集群雏形”。
这些在不同背景下形成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正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地方经济生产分工与协作网络之中,对区域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引导构建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而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是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其特殊协同创新功能更为国防科技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和范式。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在考虑充分技术保密性、市场特殊性和资产专用性的前提下,依托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内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要素的有机配合,以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以军民结合产业为主导,以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园区)为载体,通过复杂的非线性、开放性、整体性相互作用实现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仅仅是地域空间上的集中),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尚未形成,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模式研究——以轮轴型产业集群为背景
Abs t r ac t: Ba s e d o n whe e l i n d us t ia r l c l u s t e r ,t he pa p e r d e in f i t e s t he i n t e n s i o n a n d a na l y z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i p be t we e n r e —
Re s e a r c h o n I nt e r a c t i v e Mo d e o f Re g i o na l Br a nd an d Ent e r pr i s e Br a nd
— —
Ba s e d o n Wh e e l I nd u s t r i a l Cl u s t e r
YOU Zh e n l a i , NI Yi n g
(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i c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Y a n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h u a n g d a o 0 6 6 0 0 4 ,C h i n a )
2 o l 3年第 1 0
s c i … 。 dT e
。 m。 R a r c h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3 . 1 0 . 0 1 8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GEM模型解析与GEMN模型构建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GEM模型解析与GEMN模型构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量化模型,特别是对GEM模型进行详细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GEMN 模型。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详细解析GEM模型的基本原理、评价流程和优缺点,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改进空间。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评价量化模型——GEMN模型。
该模型在保留GEM模型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还将通过实证研究,验证GEMN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概述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是对产业集群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旨在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的构建和量化分析,评估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评价量化模型通常涉及多个维度和层面,包括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这些维度和层面通过一系列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如企业数量、产值规模、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品牌影响力等。
这些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分配取决于评价目的和产业集群的特定特征。
在评价量化模型中,GEM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GEM模型由加拿大学者Tim Padmore和Hervey Gibson于1998年提出,它以钻石模型为基础,通过对产业集群的六个关键要素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这六个要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公司的结构和战略、本地市场、外部市场。
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研究
11 7
维普资讯
若 考虑全 球 价值 链 的影 响 和 作用 , 可 以构 成 一 则 个 更大 的 品牌 生 态 系统 。以产业 链 的 自然 延伸 为 基 础维 , 与其 他变 量构 成 的维度 相结 合 , 比如 品牌 知名 度 的大小 、 品牌 形象定 位 的高低 等 , 就可 以勾
能、 品牌 等为 代表 的无 形 资产 在 市 场 竞 争 中 的地 位 和作用 越来 越重 要 , 强 自主创新 能 力 、 高 品 增 提
牌 意识 已成 为我 们 调 整 产 业结 构 、 进 产 业 升 级 促
的重要选 择 。发 展 产 业集 群 , 使 潜 在 资 源位 转 促 化 为实 际资 源位 并 提 升 区域 的 资源 位 水 平 , 而 进
一
段时间的演化 , 品牌 由个体到群落会逐渐形成一个 复杂的 品牌 系统。由于品牌具 有类生 物学特性 , 因此 我
们可 以借助生态学理论来研究产业集群 中的品牌系统 , 进而关 注产业 集群 的品牌 生态健康 问题 。该文 主要 从 种群到群落两个层次构建 了品牌分析 的数量指标 , 并提出一般化 的品牌生 态系统模型 , 最后 以狮岭皮具 为案
勒 出产业 集群 二元 或多元 的 品牌空 间 图。
的直接 碰撞 和 新鲜 血液 的补 充 , 导 致持 续 创 新 而
能 力 的小足 。
3 品牌 集 中度 .
CR
,
s ,
() 3
s 是第 i . 个知 名 品牌 的 市场份 额 。 种群 的 品牌 集 中度是 种 内 F个最知 名品牌 的 1
基于产业集群的安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研究_钟艳
4 1
安徽茶叶产区 分 布 于 长 江 南 北 的 山 区 和 丘 陵 地 带, 亚热带季风气 候 明 显 , 土 壤 肥 沃, 山 区 云 雾 多, 昼 夜 温 差 大 ,生 态 条 件 得 天 独 厚 ,茶 叶 品 质 优 异 。 依 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 , 形成区域
茶区名称 地理位置 包含地区
2 0 1 2-1 0-1 0 * 收稿日期 : 基金项 目 :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 ( ) ; ) 。 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项目 ( 2 0 0 9 S Q R S 1 5 9 2 0 0 8 LW 0 3 1 , 作者简介 : 钟艳 ( 女, 安 徽 和 县 人, 硕 士, 讲 师, 研究方 1 9 8 1-的安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钟 艳
( )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0 5 1 摘 要: 以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基础 , 基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安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的 优 势 条 件 , 探 讨了其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进而提出了安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的发展建议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区域品牌 ; 茶叶 ; 安徽 ( ) 中图分类号 : F 7 1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9 7 3 5 2 0 1 2 0 6-0 0 4 1-0 5
, 皖西学院学报 2 0 1 2年1 2月 D e c . 2 0 1 2 第2 8 卷第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W e s t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V o l . 2 8 NO. 6 y
长期的积累发展 , 凝 结 为 区 域 经 济 的 象 征 性 符 号, 形 成区域品牌 。 另一方面 , 区域品牌建设也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 通过 区 域 品 牌 的 建 立 , 加强区域内各 的发展 。 首先 , 相关组织间的互动和合作 , 区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 值必然得到较大提升 , 从而形成特有的影响力和市场 使集群企业获得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 。 这种优 声誉 , 势是可以 共 享 的 , 区域内与区域品牌相关的所有企 业、 其他产业都能共 享 区 域 品 牌 的 公 共 物 品 效 应 , 从 而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 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 更好地促进产业 集 群 内 部 有 序 竞 争 , 有效推动产 力, 业升级 。 其次 , 任何 产 业 集 群 如 果 长 期 自 发 发 展 , 往 往会孳生 不 良 因 素 。 集 群 内 的 企 业 普 遍 存 在 “ 搭便 的思想 , 少 数 企 业 借 机 掠 夺 性 经 营, 损害集群声 车” — —区 域 品 牌 誉 。 而作为产 业 集 群 的 重 要 无 形 资 产 — 一经形成 , 用品牌对 集 群 内 企 业 关 系 进 行 梳 理 , 使其 对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 系统化 , 二、 基于产业集群的安徽茶叶区域品牌优势条件 分析 安徽省是我国的主要产茶区 , 茶园面积及产茶量 在全国都位于前列 , 在 产 业、 品牌和环境上有着许多 创建区域品牌的优势条件和良好基础 。 ( 一) 区域化生产布局的集群优势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培植模式比较研究——以海宁与温州服装集群为例
( 安徽 大学商 学院, 安徽 舍 肥 2 3 0 6 0 1 )
摘Leabharlann 要: 区域 品 牌 建 设 已作 为 提 升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 重 要 途 径 。 基 于 产 业 集 群 , 分 析 海 宁 服 装 集 群 与 温 州 服 装 集 群 的
区域 品 牌 建设 及 区域 品 牌 构 建 模 型 , 总 结 出异 同 点 , 提 出建 设 区域 品 牌 的 相 关 建 议 。 关键词 : 产 业 集群 ; 区域 品 牌 ; 区域 品 牌 培 植 模 式 中图分类 号 : F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1 6 - 0 0 1 3 - 0 2
1 . 2 区域 品 牌 建 设 及 特 性
史。
区域 品牌 建 设 需 要 更 多 的 力 量 支 持 。夏 增 玉 、 谢 健 ( 2 0 0 3 ) 认为, 区 域 品 牌 的 建 设 往 往 需 要 借 助 集 群 内 三 种 主 要力量 , 即地方政府 、 行 业 协 会 等 社 会 机 构 和 集 群 企 业 的 共 同 推 动 。孟 韬 ( 2 0 0 6 ) 认 为 在 产 业 集 群 的 生 产 体 系 建 设 和 区 域 品牌 塑 造 的 过 程 中 , 必 须非 常重 视强 势企 业 品牌 的发 展 。 熊爱 华 、 汪波( 2 0 0 7 ) 认 为 区 域 品 牌 的 形 成 和 经 营 是 一 项 专 业性、 技 术 性 较 强 的 系统 工 程 , 它 的 形 成 和 打 造 并 不 是 单 个 企业 的事 , 需 要 以产 业 集 群 为 基 础 , 集 群 内 的企 业 群 体 和 区 域 政府 以及 中介 协会等主体 共 同推 动下 才 能形成 。由此 可 见, 区 域 品牌 主 要 是 地 方 政 府 、 行 业 协 会 以 及 集 群 企 业 的 共 同 推 动 建 设 起 来 的 同 时 因 为 区 域 品 牌 是 基 于 当地 的特 色 产 业集 群发展起来 的 , 因此存 在独 特性 , 这 种 独 特 性 渐 渐 被 人们认 知 、 了解 、 接受, 并 逐步 固定 下来 , 成 为 区 域 经 济 的 专 性特 征 , 经 过 长 时 间 的 发 展 和 累 积 凝 结 为 区 域 经 济 的 代 表 性符 号 , 以至 于一 个 品牌 可 以代 表 某 个 区域 。这 便是 产 业 集 群 建 设 区 域 品牌 的 根 据 所 在 。
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
一
、
江西 区域 品牌竞争 力提升面 临的问题
品牌企业平均水平约为 2O , . % 与这一指标差距甚远 , 与世界 当前 的 5 0企业相 比, 0 技术进步相 当缓慢 。 二、 江西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有利因素分析
当前 , 江西 培育 了一些 区域名 牌产 品 和名牌企 业 , 区域 品牌发 展已初见 成效 。但 与 国 内经 济发 达地 区 国际品牌 相 比仍有 较大差距 , 大体在 以下几个方 面得 以体现 : 是江西还 没有具 备 国际竞 争 力的 区域 品牌。 当前 江
第3 3卷 第 7期 2 1 年 7月 01
宜春学 院学报
J un lo e u l g o ra fYih nCol e e
Vo L 33, .7 No
Jl. 0 1 uy 2 1
基于产业 集群 的江 西区域 品牌竞争力提 升研 究
刘 日星
( 宜春 学 院 审计 处 ,江西 宜春 360 ) 300
aodw an se ,omsh uv a o eft t i te rg n , n ud ign yhst o ptie d at erg nbad vi ek ess f esri t t swt o r i s adf n s le t a ecm eiv vna i rn , r t v f h ie h h o l e o di l h t a g eo
全国各地产业集群、品牌名录、集群简介
玉环阀门行业自1981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玉环 工业第二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龙头产业,也是台州市继节日 灯之后的第二大宗出口产品。产品主要包括铜阀门及配件、水 暖器材、柱塞阀三大类,其中铜阀门及配件类占90%以上。现 拥有740多家企业和3万人的阀门产业大军,主要集中在楚门、 清港、龙溪、坎门、城关、陈屿等地。 近年来,水暖卫浴产业在玉环、路桥等地迅速发展,产值达 240多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6.5%,目前世界水暖阀门泵类 行业的制台基地正在向台州转移,其中玉环最具集中,玉环是 全国最大的中低压铜制阀门生产和出口基地。 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办事处(原梅头镇)。地处温州市龙湾区 东南部,距温州市区39公里,绝对集中。拥有约680所家卫浴 洁具和相关配套150多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新埭镇卫浴产业则占据了平湖卫浴产业的80%以上。全镇已拥 有以淋浴房为主导产品的卫浴生产企业94家,产业链配套企业 50多家,年创工业产值超过了20亿元。目前主导产品豪华整体 淋浴房、电脑蒸汽房、按摩波浪浴缸、浴室柜等系列几十种产 品。整个平湖企业规模约300多家,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万载县主动承接沿海照明灯饰产业转移,制定了灯饰产业发展 五年规划,明确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措施,倾力打造灯饰产业“ 千百万亿”工程,力争在五年内达到“落户千家企业、实现百 亿收入,就业10万员工,创造5亿税收”的发展目标。
金德利、金汉、欧派 克、奥拓、阿卡德、 浪漫之光、超乐、宏 发、铭典
简介
南安市是目前中国最活跃的三大水暖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现有 水暖企业500多家,亿元以上产值骨干企业10多家,上市企业1 家,上市后备企业多家。此外,南安市拥有全国最多的水暖卫 浴品牌,全国水暖行业仅有的7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中, 南安独占4家。以中宇、申鹭达、九牧等为龙头的400多家生产 企业形成水暖器材集群,继续巩固和和发展现有的水暖器材、 卫浴洁具、工业阀门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陶瓷片密封水咀、 感应水龙头、新型结构自动制阀等具有高节水、安全性能好的 新产品;进一步提高锻造、模具生产技术水平,引导五金、铜 制品、模具、刀具等主辅材和电镀配件专业生产企业投资落 重点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墓石、石雕制品、异型石材、大理石 、花岗石大板、薄板、复合板等,研发仿古、防欧式建筑等高 档石材产品;鼓励和发展与石材加工业相关的机械设备、金刚 石锯片、磨具磨料、钢砂、锯条等配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 快废渣、石粉等废弃物再利用的研发;建立石材荒料和原辅材 料配送中心。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 厦门的橱柜产业不仅在全厦门家居建材行业独领风骚,更成长 发展为全国橱柜行业四大基地之一,依靠雄厚的产品研发、生 产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形成了以整体厨柜为主导,包括衣柜 、浴柜等家居产品在内的橱柜集群产业。成功走出福建走向全 国,品牌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均位居前列,橱柜产业已经发展成 长为海峡西岸家居建材产业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同安区的原木门产业之所以能在全国独树一帜,重要原因是金 宝艺于2005年发明了使原木不收缩不开裂的技术,获得国家专 利,并由此带动了同安原木门产业的发展。至今同安已有近百 家原木门厂家,年产值十几亿元,在全国的市场份额高达70% 集中在晋江磁灶、南安水头、官桥的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已拥 有国内最大的压机、建筑陶瓷专业市场,形成机械、模具、色 釉料、辊棒、坯料、网版、贸易、市场信息、研发等相对完善 配套体系。重点是整合专业园区,提高生产集中度,调整产品 结构,发展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地板砖、内墙砖;开 发自洁陶瓷、抗菌陶瓷、保健陶瓷等有益于改善生活环境和身 体健康的建筑陶瓷制品;积极开发助溶剂、减水剂等节能的陶 瓷外加剂;加快完善研发中心、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等公共服 常州“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横林镇是中国强化木地板行业 中,产能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多、配套协作最强、商务成本 最低、集聚效应最好的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常州新型涂料产量占全国新型涂料产量的十分之一,以常州工 业涂料为代表的长三角区域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涂料消费和生 产中心,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州已形成了以高固化 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新型特种涂料为主体,以高档工 业涂料、民用涂料为特色,集高水平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于一地 的整体优势,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型涂料产业基地之一,并与珠 三角地区以民用木器涂料为主要特色的广东顺德涂料,形成了 南北呼应、互为补充的研发、生产、销售格局。2012年上半 年,常州新型涂料行业产值78.58亿元,同比增长11.7%,在常 州区域经济发展中,涂料产业已经成为常州新材料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常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国内产业集群品牌研究评述
2 .产业集群 品牌 的特性 。从定义来看 ,产业 集 群 品牌 主要包 括 三要 素 :区域 特性 、品牌 内涵 和
产业 实 力 。 因此 ,产业 集 群 品 牌不 同于 区域 品牌 , 因为后 者外 延更 广 ,除 了区域产 业集 群 品牌 ,还包 括 区域 旅 游 品牌 、 区域 历 史 文 化 品 牌 、 区域 自然 ( 境 )品牌 等 。产业 集 群 品牌 不仅 具 有 地域 性 和 环
、
产 业 集群 品牌 的 内涵
目前 ,学 术 界 对 产 业 集 群 品牌 的 常见 表 术 有 “ 区域 品牌 ” “ 区 品 牌 ” ‘ 业 集 群 品 牌 ” 、 地 、 硷 、
‘ 产业集群品牌” ‘ 、 区域产业品牌”等 。本文为 了 表述一致将不 区分上述概念的语义差别 ,而统一使
品牌 性 ,多数 学 者认 为 它最 突 出的特征 是作 为集 群 内所 有 企 业( 公 共 品 的非 排他 性 和非 竞 争性 ,此 准)
宝等( 0) 4 2 7对2 个服装集群 的实证研 究表 明,产品 0 品牌 数 量过 多会 制 约产业 集 群 的发展 ,二 者 的变化 关 系呈 倒 U ,且一 个 集 群拥 有 产 品品牌 数 的 临界 形
2 1 年 8月 00 总第 4 0期 8 第 O 期 8
经 济 论 坛
Ee n mi Fo u o o c r m
Au .2 0 g 01
Ge . 8 . 8 n 4 0 No0
国内产业集群品牌研究评述
文/ 陈丽琼
【 摘 要 】 文章 回顾 了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集群 品牌 的内涵、产业集群品牌与相 关要素 的关 系、产 业集群品
文献综述写法参考
产业集群不仅包括相互关联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还可以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甚至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远至美国的硅谷,近至我国浙江、珠三角,产业集群在促进地区乃至全球产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日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除了产业的资本、技术等因素外,政府也应采取相应政策引导和扶持区域经济发展,为企业创新机制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环境,维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王缉慈(2004)认为:产业集群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创新学习和不断攀登,起着关键的作用。
徐康宁(2003)认为: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出路并不完全在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而应当形成更多的专业化产业地区,并加快使现在的一些较为低级的产业集群过渡发展到组织化程度高的创新性的产业集群,这对于市场外向度越来越高的中国产业显得非常重要。
谢贞发(2005)认为:由于研究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角度和实践活动不同,使得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也不尽一致:
(1)Porter(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和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地理集中现象,由一系列相关联的企业和其他对竞争有重要影响的实体组成。
(2)Crouch & Farrell(2001)认为: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由于共同性和互补性,由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相关的机构所形成的一个地理上集中的群体。
蔡宁、吴结兵(2002)认为:政府机构应该以集群整体来看待区域集聚的企业群,培育资源高级要素,优化集群结构。尤其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资源的培养方面,应通过有意识的培训和引进加强资源上的优势;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整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集群的影响力;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பைடு நூலகம்应引进产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或公共机构、智囊团体,改善集群的结构。
河北农业产业集群化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1)
数等。
创新能力
衡量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包括 科研投入、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等
。
产业链完整性
评价农业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的完整 程度,包括上下游企业衔接、物流配 套、技术支持等。
品牌影响力
体现农业产业集群的品牌形象和知名 度,包括品牌数量、品牌价值、市场 份额等。
• 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 培育,同时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注重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加 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评价方法选择
定量分析法
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业产业 集群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其内在 规律和趋势。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不同农业产业集群的横向比较,找出共性和 差异,为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集群案例,进行 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 借鉴。
云南普洱茶产业集群
云南普洱茶是中国著名的茶叶品种之 一,其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普 洱茶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茶文化 推广上。通过建设普洱茶产业园区、 推广普洱茶加工技术、培育普洱茶品 牌等措施,实现了普洱茶产业的快速 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对河北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 关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 完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加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衔接和配合,形 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同时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质量 安全水平。
我国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以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区域性经济集聚形式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既是加速实现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战略升级要求。
然而,目前我国在产业集群品牌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其发展路径以及相关政策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充分,实践经验和案例也尚未成为规律性的经验。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我国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发展产业集群品牌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增加企业附加值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加强我国品牌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的研究应该开创新的理论视角,结合实际,积累规律性经验,为我国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支撑。
三、研究内容在选题基础上,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1. 产业集群品牌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分析。
2. 我国产业集群品牌现状的分析,特别是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挖掘其发展瓶颈。
3. 发掘成功的我国产业集群品牌样本,分析成功之因,挖掘品牌建设的规律与经验,制定可行的品牌建设策略。
4. 研究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增加企业附加值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四、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品牌文献、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研究产业集群品牌的相关概念、特征、发展历程和规律。
2. 实证研究方法。
对我国一些典型的产业集群品牌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性经验,提出可行的品牌建设策略。
3. 数量研究方法。
通过对产业集群品牌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挖掘机会,为品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可以达成如下成果:1. 系统总结发展产业集群品牌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产业集群品牌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 分析我国产业集群品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挖掘其发展瓶颈,并指出解决问题和突破瓶颈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持续关注,产业集群品牌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然而,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品牌的研究尚未成熟,且缺少对该领域重要成果的系统梳理。
本文希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评述,对未来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有所启发。
一、产业集群品牌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对产业集群品牌的常见表术有“区域品牌”、“地区品牌”、“企业集群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区域产业品牌”等。
本文为了表述一致将不区分上述概念的语义差别,而统一使用“产业集群品牌”。
1.产业集群品牌的定义。
对于定义至今尚未统一,孙宏杰(2002)最早提出的“区域品牌”是指在某个行政(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制造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业产品。
夏曾玉等(2003)将产业集群品牌定义为某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后者定义较有代表性,得到广大学者认同。
2.产业集群品牌的特性。
从定义来看,产业集群品牌主要包括三要素:区域特性、品牌内涵和产业实力。
因此,产业集群品牌不同于区域品牌,因为后者外延更广,除了区域产业集群品牌,还包括区域旅游品牌、区域历史文化品牌、区域自然(环境)品牌等。
产业集群品牌不仅具有地域性和品牌性,多数学者认为它最突出的特征是作为集群内所有企业(准)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此外还兼有区域共有产权和区域标识性知识产权等属性(吴传清等,2008)。
3.产业集群品牌的分类。
根据直接成因不同,可将它分为三类,第一类由企业品牌转型而来;第二类具有企业品牌的形式但并没有任何企业作为品牌主体,如温州苍南“乡吧佬”食品;大量集群品牌属于第三类既无主导企业又未经工商注册登记的抽象品牌,如金华火腿(李永刚,2005)。
此外,也可按照品牌影响力将其划分为覆盖型(包括无牌、贴牌、弱势和相对弱势品牌)和依托型(包括相对强势品牌和领头品牌);前者处于产业集群发展初期,将逐渐向后者转变(李大垒,2007)。
二、产业集群品牌与其他相关要素的关系许多研究探讨了产业集群品牌与其他相关要素的关系,这些要素包括企业(产品)品牌、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企业、产业集群区域。
1.产业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企业品牌通常基于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而后推动区域集群品牌的形成;与单个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相比,产业集群品牌是诸多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只要妥善维护,它将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强的品牌效应。
邓恢华(2005)分析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时发现,该集群内部存在“企业品牌———产业集群———集群品牌———企业品牌”这样不断循环更新的链环。
然而,产业集群内产品品牌并非越多越好,任宝等(2007)对24个服装集群的实证研究表明,产品品牌数量过多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二者的变化关系呈倒U 形,且一个集群拥有产品品牌数的临界点为18.27,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尚低于该临界值,应该加速品牌化进程。
国内产业集群品牌研究评述文/陈丽琼【摘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集群品牌的内涵、产业集群品牌与相关要素的关系、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及其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并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方面加以评述。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品牌;研究评述【作者简介】陈丽琼,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集群。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Aug.2010Gen.480No.082010年8月总第480期第08期·167·2.产业集群品牌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企业、集群所在区域互相促进。
一方面,产业集群作为集群品牌的载体,通过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创造了营销优势和区域创新环境,从而促进集群品牌的形成和维护。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品牌作为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识别、搭乘、聚集和刺激、产业资本集中、信息传递和关联产业带动效应(李永刚,2005);为集群内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品销售且形成“品牌伞”;可以从市场推广、要素集聚、示范带动、中小企业覆盖和区域形象提升等方面促进区域发展。
三、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及评估1.关于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已有的研究主要从集群品牌的构成层面、发展阶段及其影响因素、培育主体、培育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①从集群品牌的构成层面出发,夏曾玉等(2003)利用品牌工程等模型,构建了产业集群区域钻石品牌模型———区域品牌之钻由若干支柱行业或产业品牌侧面组成,每一个行业或产业侧面由众多企业品牌组成。
②根据集群类型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张胜涛等(2006)整合集群与品牌提出三种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王国式”产业集群以企业品牌为主,“共和式”产业集群中后期以区域品牌为主,“混合式”产业集群和“共和式”产业集群初期以完善集群环境为主。
③从培育主体来看,产业集群品牌培育最好采用“企业主导、政府引导、行业协会辅导”的模式。
根据区域品牌与政府干预、企业品牌的相互作用,杨建梅等(2005)提出区域品牌培育的五阶段模型:区域产品———区域认知———区域美誉———区域文化———区域信仰,目前我国大多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正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政府要规划并指导建设产业集群品牌梯队,培育一批具有品牌的产品、企业和产业,形成若干个品牌集群。
④从实证研究方面,李大垒(2007)对大唐袜业集群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培育产业集群品牌要依托龙头企业将相对强势品牌打造成领头品牌,中小企业将弱势品牌和贴牌无牌转为自行创建跟随品牌;由它们共同打造集群品牌,进而促进企业品牌的创建和维护。
2.关于产业集群品牌的评估,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体系。
由于产业集群品牌结构影响集群竞争力,可以从品牌比率、品牌集中度、品牌群强度、集群内外品牌数量比和集群内外品牌平均价值比这五个指标来描述产业集群的品牌结构,进而分析它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杨建梅,2006)。
周睿全(2005)将产业集群视为一个大规模生产且分工巨细的大型企业,提出将对区域产业品牌的评估转化为对企业品牌的评估,其测算公式为:区域产业品牌价值(V)=产业簇群的获利状况(P)×区域产业品牌的量化指数(L)。
也有学者根据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二维指标共同确定品牌价值,如高辉(2007)根据这两个指标不同取值组合成的矩阵,区分了主导品牌、提升品牌和转移品牌等九种品牌类型,并分析了这些品牌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机理。
此外,张春明(2008)建立了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力的三层指标体系,利用灰色聚类理论,从集群品牌的内吸力、外辐力、协同力、集散力和核心力五个方面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采用的评估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四、研究评述回顾已有的文献可知,目前学术界对产业集群品牌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讨阶段,以下将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方面对相关研究加以评述。
1.从研究视角来看,学者们偏向于从产业集群所属的行业和地区角度来展开对产业集群品牌的讨论。
这种视角虽然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易于对接,但并不全面。
其一,从培育主体来看,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应该充分发挥集群内企业的核心作用,由政府引导,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服务,但现有研究大多关注政府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企业和中介机构。
其二,从集群品牌的受众来看,中间商和消费者对产业集群品牌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也影响集群品牌和集群内企业品牌的构建,但目前这方面研究甚少。
因此,未来可以结合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主体和客体深化研究。
2.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文献或案例分析的定性研究,而定量分析较少,因而难以建立严谨的理论框架体系。
未来需要深化对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因素、集群品牌的价值测量、集群品牌的发展阶段评定等方面的实证研究,以增强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3.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对产业集群品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培育和评估方法、产业集群品牌与相关要素的关系等方面,且理论体系尚未成熟,比如对产业集群品牌的表达术语不统一,对其培育和评估也缺乏公认的方法体系。
因此,为了推动产业集群品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未来可以根据产业集群所属的行业、发展·168·阶段、内部网络结构的不同,从如何创建和维护集群品牌,整个过程中各要素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更加系统完备的研究。
参考文献[1]邓恢华,杨建梅.基于企业品牌与集群品牌关系的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5,(12).[2]高辉.产业集群理论的区域品牌评价及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3]李永刚.企业品牌、区域产业品牌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财经论丛,2005,(1).[4]李大垒.农村产业集群品牌创建分析———基于浙江大唐袜业集群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5]任宝,李鹏飞,王缉慈.产品品牌数量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服装产业集群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6).[6]孙宏杰.关于区域品牌报道的思考[J].经济报道纵横谈,2002,(11).[7]吴传清,李群峰,朱兰春.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权属和效应探讨[J].学习和实践,2008,(5).[8]夏曾玉,谢健.区域品牌建设探讨———温州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9]杨建梅,黄喜忠,张胜涛.区域品牌的生成机理与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10]杨建梅,黄喜忠,张胜涛.产业集群的品牌结构集群对集群竞争力影响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11]张春明.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力的模糊灰色综合评价[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2]周睿全.基于产业簇群的区域产业品牌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5.[13]张胜涛,杨建梅.基于与品牌整合的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责任编辑:夏明芳)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国快递业经历了30多年的迅速发展,从零开始到现在的一片繁荣。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快递市场的巨大潜力越来越显著,加上网购热潮的推动,快递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快递业的服务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快递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顾客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获取和保持顾客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不同于从企业内部寻求改进服务质量的关键点的思想,本文从顾客需求角度寻求影响快递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作为评价其服务质量的标准。
作者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对影响快递业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评价和改进快递业服务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