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六 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必修2、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的运动3、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达尔文进化论(一)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4、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5、自身实践:达尔文的科学探索(二)著作:1859年《物种起源》(三)主要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二、赫胥黎:1863年《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猿同祖论”进一步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三、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方案》P158▲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1)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2)根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明都经历了长期的、曲折的复杂过程,是无数勇于献身的科学家奋斗努力的结晶。

(2)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自然科学在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中,又起到了巨大作用。

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改进(一)背景:1、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对动力的需要。

2、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二)万能蒸汽机的创制1、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但弊端严重;2、1782年万能蒸汽机诞生,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万能的原动力”3、1785年,万能蒸汽机首先投入一家纺纱厂使用,且很快在不同工厂得到推广。

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工厂的大量出现之后,世界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意义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动力(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六 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教案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六 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教案

专题六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本章的主要内容:经长期分裂后,公元581年到906年,隋朝和唐朝重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王朝政权。

短暂的隋朝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唐朝则标志着中国帝制时代历经前期的曲折与磨难,渐趋辉煌。

隋唐时期,统治阶层的构成出现了重要变化,庶族地主的地位逐渐上升,而门阀势力终于在中唐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两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之潮,至隋唐形成了一次总结,从而为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提供了腴土沃壤。

在北方经济得以恢复,重振雄风的同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渐呈后来居上之势。

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也说明,此时的中华民族对外部世界,保持着相当开放的心态。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隋唐时期的制度创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在隋唐时期出现的深刻变化;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对唐朝文化的重大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向及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本章教学的技术手段:以揭示大势结合深入分析的讲授方式,使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并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深化。

尽可能多采用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材料,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有直观而形像的感受,从而加强理性认识。

第一节隋唐开国,重建统一一.国祚短促的隋王朝1.北周末年的局势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继位的宣帝荒淫而短命,未能巩固武帝的基业。

其后年仅8岁的静帝即位,大权落入外戚杨坚之手。

2.杨坚建隋,统一全国杨坚(541-604)之父杨忠为北周六大柱国之一,爵封隋国公,父死,杨坚袭爵,其女为宣帝皇后。

静帝继位后,杨坚以外戚身份总知天下兵马事,任大丞相,进爵为王。

公元581年二月,杨坚以“逼禅”手段,废周建隋,是为隋文帝。

即位后,任用高颖、苏威、李德林、贺若弼、韩擒虎等谋臣武将,于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重建统一局面。

3.隋文帝的立国举措政治上:废北周官制,创置三省六部制;并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废地方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任免权归中央吏部,并实行回避制和三年任期制,加强了君主中央集权。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五 合与分的历史运动: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五 合与分的历史运动: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专题五合与分的历史运动: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本章主要内容从公元25年东汉建国,到隋589年再度重建大一统王朝,中间三国分立91年,十六国、东晋分裂至隋大一统,分裂长达285年。

在550多年里,分裂时期竟占去了三分之二时间。

这是帝国成立以来分合合分最剧烈的历史时段。

王莽“新政”失败,绿林赤眉起义继起。

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中央集权,释放奴婢,假民公田,以恢复生产,安定社会,号称“中兴”。

在西汉豪强地主一百年多长足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世族地主,其中有些人世代为官,自立门第,广占田地,以自给自足的田庄为主要经营形式,役使依附性很强的部曲,国家自耕农经济严重萎缩,种下日后地方分裂的祸根。

东汉一代中央政权对世族、外戚多妥协迁就,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擅权,统治高层分崩离析。

因官僚、士人联合抨击宦官专权,引起二次“党锢之祸”,内争中丧失控制全局的能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农民大起义,世族割据势力趁势而起,逐渐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大一统帝国成立后遭遇到第一次全国性的分裂的形势,西晋短暂统一也无济于事,直至隋唐再度大一统。

造成这一时期多次分裂的社会根源,一是统治阶层结构的变化。

由于社会上逐渐形成宗法性、闭塞性和割据倾向很强的门阀世族势力,导致中央对地方权力控制系统的失衡。

最高统治层的内乱往往为地方分裂提供机遇,打开通道。

二是北方少数族的活跃及频繁南下,王朝对周边控制能力的削弱,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更是造成全国性分裂的重要原因。

尽管中原地区战乱不息,北方经济迭遭破坏,而江南和东北、西北等边疆地区则得到前所未有之大开发。

民族间的矛盾和对抗虽然给各族民众带来伤害,但也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大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一时期,由周边大量迁入的各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以儒家为核心内容的汉族传统文化,在政治经济生活、礼仪习俗、学术思想等方面实现了汉化。

汉民族也吸收了各少数民族和域外传入的各种文化因素,从而使以汉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明提到进一步发展。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语文答案
1.C
2.D
3.C
4.D
5.C
6.D
7.(1)从前周朝分爵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掌握自己的领地各自为政,正像一棵大树,本根很弱小,枝叶很茂盛,所以到了后来,出现合纵连横的事,是形势促使它那样。

12.(1)EBA
(2)承上启下,侧面衬托出主人公亲力亲为,为百姓做事的形象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第三、五、六、七段来分析
(4)从理想抱负,工作态度,政绩等方面来谈
13.A 14.B 15.C
16.(1)中医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做根基(2)西方文化冲击中方传统文化(3)造成中医发展的缓慢
17.电动汽车是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以车载电源为能量来源,用电机驱动的,对环境影响不大的新型电车。

18 略。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教案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教案

专题三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教学目的:通过对春秋战国史事的分析和讲授,帮助学生理解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时代,各地形成以某一诸侯国为主干的若干地域性的政治、经济中心;社会的上中层急剧变动,原有的贵族阶级渐次消灭;各国为适应时代需要,先后进行改革,体制向集权化转换;诸子百家提出各种治世方案、学术观点和哲学体系。

这一时期,从经济、政治、制度、思想等各个方面为秦的统一都做好了准备和铺垫。

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形势变迁与列国兼并上层、中层的急剧变动“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变迁;各国的集权化进程;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后果;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表现和儒道墨法各家学说代表人物及其学说的基本内容、历史意义教学难点:铁器、牛耕等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帝国时代之前各国的集权化进程;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后果;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教学手段:PPT课件;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第一节政治经济形势变迁与列国兼并一、铁器、牛耕与耕地拓殖高潮铸铁农具春秋中晚期才零星发现战国普遍:其中与深耕细耨要求配套的农具,如长条形的铁镢、五齿锄(用以深翻土地),六角形铁锄、耰、钱、鎛(用以碎土平田、中耕除草)2.集约农业至迟到战国时期,我们已经确立起了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多锄多肥、精耕细耨为特色的集约农业。

春秋晚期起牛耕及其铁铧犁的使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开垦耕的效率。

3、施肥技术等影响a列国竞争的态势,给每个大国都带来了特有的“挑战压力”。

农业的发展与否,被看成与国家兴亡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

b井田制名存实亡。

各级诸侯、卿大夫对耕地的“代理权”被实际占有者视为“己产”,淡漠甚至不遵守对“王有制”的原有义务。

“法外”私田出现。

二、各地域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各地域以某一强大诸侯国为主干,逐渐形成若干地域性的政治中心、经济开发的中心:位居中原的“三河”(河东、河内、河南)经济区、齐鲁经济区、“山西”(关中))经济区、楚国所在的江汉流域、吴越所在的东南地区、巴蜀所在的西南地区,甚至燕国所在的冀北至长城一带第二节上层、中层的急剧变动一、“礼乐征伐自诸侯、大夫出”春秋历史分期(一)初期:王权衰落期(二)中期:大国争霸期齐桓、晋文、晋楚争霸、弭兵之会《左传》:(鲁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隋唐文化教案高中

隋唐文化教案高中

隋唐文化教案高中教案标题:隋唐文化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隋唐文化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对隋唐文化的欣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隋唐文化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隋唐文化的欣赏能力培养;2. 学生对隋唐文化的文化意识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多媒体设备;2. 隋唐文化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多媒体展示隋唐时期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结合PPT或多媒体,介绍隋唐文化的特点,如文学、绘画、音乐等;2. 重点讲解隋唐文化的代表作品,如《长恨歌》、《洛神赋》等,以及其艺术特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发隋唐文化相关的案例材料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分析其中的文化元素;2. 引导学生讨论隋唐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四、欣赏与体验(15分钟)1. 播放隋唐文化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展示相关的艺术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隋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更多隋唐文化的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学习;2. 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综合学生的讨论和表现,总结隋唐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2.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文化的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1. 通过多媒体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隋唐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文化的历史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七 文明的成熟:两宋时代教案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七 文明的成熟:两宋时代教案

专题七文明的成熟:两宋时代本章的主要内容:经过“五代十国”的纷乱,北宋于960年建立统一的王朝政权,但1127年北宋为金所灭后,重建的南宋王朝长期偏安于南方。

北方有西夏和前后相继的辽、金,故两宋时期实际上形成了多民族政权对峙、并存的格局。

当时,以经济制约为特征的租佃契约关系得到确立;世族门阀让位于品官地主,并出现了豪富地主和兼营商业的地主,产权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凝固和僵化;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中心城市突破坊市的时、空限制,经济功能明显增强,而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则促成了第一批市镇的兴起;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最终于南宋时完成。

政治上,宋代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虽避免了种种与皇权相悖的离心因素,但也造成了严重的“三冗”问题,因财政危机而出现的改革,始终无法真正克服这一官僚政治的痼疾。

宋代文化以“内敛”为其主要特征,理学的出现表明儒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统治者的“重文”政策使文化臻于繁荣,多项科技发明皆对人类历史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两宋官僚政治的特点与弊病;多民族政权对峙、并存的复杂局面;社会阶层和社会经济的诸多变动。

本章教学的技术手段:两宋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出现划时代的深刻变化,课堂讲授应注意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对比,使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上的转折和变化。

本章教学中应尽可能多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加深认识。

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除图像、视频材料外,还应重视表格、地图等的作用。

第一节中国再统一一.统一的间歇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发展,又是中国由旧的统一走向新的统一的过渡时期,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因素。

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多数出身寒门(北方还有少数族首领),崛起于行伍之中,多依仗军队通过政变而取得政权。

取得政权后,又都不同程度地实行政治经济的改革,门阀世族的残余影响不断地清除,为北宋社会风尚的大转变开辟了道路。

由于统治者四周受困,基于生存的需要与压力注意农耕水利,地区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教案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教案

专题八大一统与大融合:元朝元朝是由蒙古族所建立的统一王朝。

1206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创建蒙古汉国。

自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陆续攻灭西辽、夏、金、大理,并在叶蕃建立行政机构。

蒙哥死于攻灭南宋的战事,其弟忽必烈继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忽必烈开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保证了已经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基本上得以延续和发展。

与后来清朝相比,元朝具有浓厚得多的民族统治和民族压迫的色彩。

本章将组织讨论元朝统治的地方经济之独特契机与当时整个帝国活跃的商业。

第一节忽必烈统一中国一、蒙古族的兴起蒙古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得很远。

蒙古汗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蒙古各部于1206年大会于斡难河畔,被拥戴为蒙古统一后的最高首领,尊称其为“成吉思汗”。

此事,标志着蒙古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已经统一形成为一个以原蒙古部为核心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即着手组织精锐的护卫亲军(“怯薛歹”);分封各部首领为不同等级的“那颜”,实施部族军事贵族制统治,巩固对蒙古草原辖境内各部的统一;颁布法典(《大扎撒》)、创制文字(畏兀儿字蒙古文)等,使初建的蒙古国逐渐摆脱原始的部落制,成为较有政治军事威力的游牧部族贵族制国家,促进了蒙古族的形成和蒙古社会的发展。

蒙古族统一后,利用其凶猛的军事威势,积极向四周拓展,朝着建立大蒙古国的方向步步前进。

成吉思汗通过自己以及诸子的多次西征,建立起了疆域广阔、横跨欧亚的大蒙古国,内有四大汗国之称。

二、元朝统一中国正当南宋君臣纵乐西湖,权将临安法汴京,沉醉于歌舞声色之中,北方蒙古高原上崛起的新政治军事集团先后于1227年和1234年灭了西夏与金,直接与南宋接壤;在此之前,蒙古军队在窝阔台和忽必烈之兄蒙哥时期曾两次南征,已越过青海草原征服了吐蕃、大理(今云南),从南疆形成了对南宋南北夹击的态势。

第三次南征,是由忽必烈(1215-1294)来完成的。

南宋景定元年(1260),他在开平(后改名上都,今内蒙多伦西北,一说今内蒙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自称大汗,不久定年号为中统。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多中心起源:部族时代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多中心起源:部族时代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专题一多中心起源:部族时代教学目的:本章拟通过结合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分布、早期原始农业文化遗存的发现、早期聚落形态演进以及新石器时代晚期多宗重大考古发现,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早期文明已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中心格局。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起源的历史追踪第二节多中心的早期农业文明第三节早期农业聚落及其演进第四节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教学重点:农业的起源及其影响;聚落形态演进与社会组织形式发展的关系;人群集团层级分化的考古学表现;从古史传说的分析及考古区系文化理论看新石器时代各地域人群集团的分布教学难点:人类起源的争论;聚落形态演进与社会组织形式发展的关系;从古史传说的分析及考古区系文化理论看新石器时代各地域人群集团的分布;对考古发现的历史学阐释的理解教学手段:PPT课件;讲授与视频资料放映相结合第一节人类起源的历史追踪一、人的进化在整个生命历史的长河中真是“弹指一挥间”“进化钟”冥古代——太古代(45亿年)——元古代(24亿年)——古生代(5亿7千万年)——中生代(2亿3千万年)——新生代(6700万年前~今)——第三纪——第四纪(2.5百万)宇宙150亿年地球46亿年生命40亿年人科动物500万年人类150万年现代人1. 2万年“宇宙年”的概念:⏹1月1日宇宙大爆炸⏹9月14日地球诞生⏹9月25日原始生命诞生⏹12月24日“侏罗纪公园”⏹12月30日人科动物诞生⏹12月31日10:30 原始人类诞生⏹12月31日23:46 北京人⏹12月31日23:59:20 现代人诞生⏹12月31日23:59:50 发明文字二、人类进化的大致线索一.基本线索灵长目祖先(猿、猴、人)古猿森林古猿 2000~1400万年腊玛古猿 1000~800万年西瓦古猿南方古猿 500万年能人(早期猿人)210~170万年直立人(晚期猿人,猿人)200~20万年智人早期智人(古人)20~30万年晚期智人(新人)16万年现代人1.2万人二、起源和进化之谜⏹1、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灵长目动物的祖先,最初生活在哪里?⏹中华曙猿⏹江苏溧阳上黄水母山⏹世纪曙猿⏹山西垣曲盆地⏹2、人类是由哪一种古猿进化来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西瓦古猿南方古猿阿法种粗壮种鲍氏种纤细种⏹3、现代人起源于哪里?⏹晚期智人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现代人起源非洲说”年代测定数据上,非洲的晚期智人最为古老“线粒体夏娃理论”在人类起源历史上,直立人、早期智人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来自考古学证据的质疑:主要是指来自东亚大陆上的古人类化石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三、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环境·体质特征·活动一、环境第四纪更新世时,在中国境内,随着喜马拉雅山的强烈隆起,形成青藏高原,西高东低的山川大势逐渐形成。

走向全盛的唐朝 教案

走向全盛的唐朝 教案

走向全盛的唐朝教案教案标题:走向全盛的唐朝教案目标:1.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理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2.掌握唐朝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视频或文物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盛世景象,并激发学生对唐朝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讲解,介绍唐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2.重点介绍唐太宗、贞观之治、科举制度、唐诗等与唐朝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1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唐朝的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事件或人物的背景、影响等。

3.每个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并准备口头展示。

四、展示与讨论(15分钟)1.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口头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唐朝的发展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入理解。

五、总结(5分钟)1.教师对唐朝的发展进行总结,强调唐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鼓励学生思考唐朝的成功经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唐朝的发展和成就的小论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资源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写作,提高信息获取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案评估:1.口头展示和讨论时,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进行评价。

2.学生撰写的小论文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教案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唐朝文化的体验活动,如唐诗创作、唐装展示等。

2.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唐朝的外交关系和对外贸易,了解唐朝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注意事项:1.教师要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和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高中历史教案:随唐文化

高中历史教案:随唐文化

高中历史教案:随唐文化高中历史教案第18章隋唐文化1第一节科学技术和教育一、李春营建赵州桥:1.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3.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2.《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三、天文学家僧一行:1.僧一行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2.测量子午线。

四、孙思邈和《千金方》:医药学发展的表现:1.医学校2.《唐本草》3.孙思邈的《千金方》。

五、唐代的教育:①隋唐科举制度②唐朝学校制度完备③有整套学校体制④专业教育开始确立⑤私人办学增多。

第二节宗教、哲学和史学一、宗教的兴盛:1.宗教兴盛的原因2.宗教兴盛的概况。

二、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1.柳宗元的哲学著作《天说》2.刘禹锡的《天论》三、史学的繁荣:1.唐太宗专设国家史馆和官修史书2.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

第三节唐诗、散文和传奇一、唐诗:1.唐诗2.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二、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1.韩愈的散文特点2.柳宗元的散文特点。

3.唐代传奇。

第四节艺术和体育一、画家和书法家:1.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2.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

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1.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地位2.其高窟壁画的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那片纯净的原野,我们手牵手,一起走入;那片茂盛的果园,我们肩并肩,一起收获。

播下友情的种子,收获幸福的生活,人生有你而精彩,祝朋友快乐天天。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第一章: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建立背景,掌握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盛世的影响。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贞观之治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盛唐气象的向往。

1.2 教学内容1.2.1 唐朝的建立背景:隋朝的衰落、李渊的起兵反隋、唐朝的建立。

1.2.2 贞观之治的政治成就:科举制的完善、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

1.2.3 贞观之治的经济成就:农田水利政策的推行、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繁荣。

1.2.4 贞观之治的文化成就: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3.2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盛世的影响。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回顾隋朝的衰落,引导学生思考唐朝建立的必要性。

1.4.2 新课导入:讲解唐朝的建立背景,阐述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1.4.3 课堂讨论: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讨论其对唐朝盛世的影响。

1.4.4 史料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加深对贞观之治的理解。

第二章:武则天的统治与中宗复位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武则天的统治背景,掌握武则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武则天的统治特点及其对唐朝盛世的影响。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武则天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盛唐气象的向往。

2.2 教学内容2.2.1 武则天的统治背景:唐太宗的去世、武则天的崛起、周朝的建立。

2.2.2 武则天的政治成就:推行科举制、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

2.2.3 武则天的经济成就:农田水利政策的推行、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繁荣。

2.2.4 武则天的文化成就: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第一章: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建立背景,掌握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追求。

1.2 教学内容1.2.1 唐朝的建立:隋朝的衰落、李渊建唐、唐朝的疆域。

1.2.2 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唐朝的建立背景、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影响。

1.3.2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对唐朝发展的意义。

1.4 教学方法1.4.1 讲述法:讲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背景、内容。

1.4.2 讨论法: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回顾隋朝的衰落,引导学生思考唐朝建立的必要性。

1.5.2 新课导入:讲述唐朝的建立过程,介绍贞观之治的特点。

1.5.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1.5.4 案例分析:分析贞观之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玄武门之变。

1.5.5 总结:强调贞观之治对唐朝发展的关键作用。

第二章:武则天的统治与中宗复位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武则天的统治手段及其对唐朝的影响,掌握中宗复位的过程。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追求。

2.2 教学内容2.2.1 武则天的统治:登基为帝、政治手段、经济政策、文化发展。

2.2.2 中宗复位:神龙革命、中宗复位后的政治状况。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武则天的统治手段及其对唐朝的影响,中宗复位的过程。

2.3.2 教学难点:武则天的政治手段和中宗复位后的政治状况。

2.4 教学方法2.4.1 讲述法:讲解武则天的统治手段、中宗复位的过程。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九 君主极权:大明帝国教案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九 君主极权:大明帝国教案

专题九君主极权:大明帝国有明一代的经国规模和制度是由太祖、成祖两代奠定的,中国帝制进入极端君权时代。

而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更是刺激了以皇室为中心的统治集团对财富的贪婪,加速了统治阶层的腐朽。

本章主要讨论明王朝在政治与经济发展趋向的相互背离,揭示其帝制衰亡期的若干征兆,引导学生注意明朝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大背景及其内敛的对外关系,特别是明代中后期的整个社会形势与明亡前的诸种情状。

第一节两祖开国“祖制”一、两祖奠定国基大明帝国创立于朱元璋之手。

朱元璋在位31年,承元代法纪荡然,吏治败坏,经济凋蔽之后,力行拨乱反正,创制国家规模,厘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种制度,马上得之,马下治之,显示出起草泽平民皇帝的气魄风范。

开国制度,择其要点有:重视农业,强调“农为国本”;改革兵制,在全国实行卫所制度;官制大多仍承宋代以来分化事权的传统;作为起自元末的平民皇帝,朱元璋深恶元朝的臣僚腐败、地主吏治混乱,故开国后一再颁示祖训录、铁榜文、臣戒录等。

朱棣即位后,大政一承太祖遗制外,亦有所更张,有利有弊。

二、大明“祖制”要旨太祖开国建制,基本面都由唐宋制度历史传承而来,但与其出身经历甚至个人性格都不无关系,颇有特点。

其中有些较宋代后退,显示出特有的保守性。

太祖建制的第一大特点,从农耕为本,严格管理吏、民的目标出发,构建了一套周全和富操作性的地方管理系统,对农村基层控制的严密性大大超越前代。

太祖建制的第二大特点,便是改变宋募兵由国家财政负担的制度,实行军户屯田、军队自给的方针,耕战合一,“寓兵于农”。

以上为社会控制大政要旨。

有关监督官僚、强化皇权方面,大明“祖制”有两条创制为前代所无。

一是设立“厂卫”,对官民实行特务统治。

二是废丞相,设立内阁。

此外,太祖开国时犹能不拘资格用人,但发觉其非贤或恃才作弊者,诛戮不少姑贷,法在必行,无情可循。

科目仍沿唐宋之旧,惟考试内容与作答方法改为制义八股,更趋教条僵化。

成祖较之太祖,为害明一代最甚者,莫过于开宦官用权祸端。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四 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帝国教案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四 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帝国教案

专题四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帝国本章主要内容从传统的教学内容布置来看,秦汉帝国当包括秦朝、西汉、新朝和东汉四个朝代,但本课程将新朝和东汉移到下一章。

因此本章述是秦朝和西汉的历史,从前221年到公元8年二百来年的历史。

秦朝享国十五年,历史虽短,地位却重要,秦始皇建立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后世王朝的基本体制。

文字的统一,对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也为历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开了先河。

秦始皇一系列拓边政策取得巨大效果之后所确立的王朝版图,奠定了历代王朝的疆域基础。

秦末所发生的陈胜、吴广起义,也开辟了民众反抗暴政的武装斗争形式。

西汉延续着秦朝的诸多规制,而皇权专制继续加强,具体表现在:武帝时期的内外朝之分立、尚书机构的扩大、察举征辟制度的确立和监察制度的完善,主导意识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观念的形成等等。

西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政策和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等等,都是本章极为重要的内容。

本章重点与难点对秦朝所创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理解,楚汉战争以及汉初分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内涵、西汉政治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社会主导意识的嬗变、中央与关系的关系、中朝制以及外戚专权的形成等等,皆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拟采用的技术手段一以文献说明制度的演变;二以考古发现证明秦汉某些措施的施行情况;以视频方式大信息地介绍相关的历史。

第一节“大一统”帝制的确立六国统一固然成于嬴政之手,决非一人之功。

秦国民杂西戎,民风强悍。

各国民间经济状况而言,愈东愈富庶,愈西愈贫穷。

制度变革更给秦国士卒带来由物质刺激引发的活力。

各种综合的努力结出硕果。

一、秦统一六国六世余烈。

商鞅变法成功,秦国自此强盛。

“合纵连横”军事外交形势。

范雎之“远交而近攻”。

前260年长平之战。

白起之功业。

郑国渠与秦王政纳谏用贤。

秦王政遣将调兵,挥师东进,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于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

中学历史教案:《盛唐气象》唐朝是历史的一部分,与前后的发展分不开,以一种对比的眼光审美唐朝,尤其是盛唐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盛大的背景和成就。

所以本课以人文历史发展为主轴,穿插艺术发展。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教案整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社会风气的开放情况,诗歌兴盛,掌握李白、杜甫等诗人及风格。

②归纳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探究盛世出现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引导归纳,全面掌握盛唐时期在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唐朝全盛期在世界的地位,认识到唐朝开放的一个亮点是注重对外交往。

【教学重点】经济繁荣的表现和诗歌兴盛。

【教学难点】唐朝盛世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复习二、导入新课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

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1.总述唐初的经济发展。

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1)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学习纺织业、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本章的主要内容:经长期分裂后,公元581年到906年,隋朝和唐朝重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王朝政权。

短暂的隋朝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唐朝则标志着中国帝制时代历经前期的曲折与磨难,渐趋辉煌。

隋唐时期,统治阶层的构成出现了重要变化,庶族地主的地位逐渐上升,而门阀势力终于在中唐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两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之潮,至隋唐形成了一次总结,从而为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提供了腴土沃壤。

在北方经济得以恢复,重振雄风的同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渐呈后来居上之势。

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也说明,此时的中华民族对外部世界,保持着相当开放的心态。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隋唐时期的制度创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在隋唐时期出现的深刻变化;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对唐朝文化的重大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向及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本章教学的技术手段:以揭示大势结合深入分析的讲授方式,使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并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深化。

尽可能多采用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材料,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有直观而形像的感受,从而加强理性认识。

第一节隋唐开国,重建统一一.国祚短促的隋王朝1.北周末年的局势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继位的宣帝荒淫而短命,未能巩固武帝的基业。

其后年仅8岁的静帝即位,大权落入外戚杨坚之手。

2.杨坚建隋,统一全国杨坚(541-604)之父杨忠为北周六大柱国之一,爵封隋国公,父死,杨坚袭爵,其女为宣帝皇后。

静帝继位后,杨坚以外戚身份总知天下兵马事,任大丞相,进爵为王。

公元581年二月,杨坚以“逼禅”手段,废周建隋,是为隋文帝。

即位后,任用高颖、苏威、李德林、贺若弼、韩擒虎等谋臣武将,于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重建统一局面。

3.隋文帝的立国举措政治上:废北周官制,创置三省六部制;并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废地方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任免权归中央吏部,并实行回避制和三年任期制,加强了君主中央集权。

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开创50岁以上可以纳绢代役的“输庸”制度,并实行严格的“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法,故仅20余年,国库号称“富庶”。

军事上:改革府兵制,罢坊府,军人户籍隶归州县管辖,“垦田藉帐,一与民同”。

隋文帝以勤政、躬俭著称,然晚年多刻薄、猜疑,且为政精于搜刮,以此增加国家财赋收入,故隋朝短期而亡的根子实自文帝时已种下。

4.隋炀帝杨广的统治炀帝杨广(569~618)在位时继续推行文帝的立国政策,且有多项大规模的举动:四出巡游,足迹遍及榆林、五原、河右、太原、涿郡及辽东,前后三次下江都;征发大量民夫,开通山阳渎、通济渠、永济渠与江南运河,完成了南北大运河的连接;命宇文恺营筑东都洛阳。

从长安到江都,筑离宫40余所,穷极奢丽;自大业七年(611)起,三征高丽,致使天下骚动,爆发农民起义。

隋炀帝虽有文武之才,但负其富强之资,恃才傲物,奢侈靡丽,最终促使隋短暂而亡。

5.隋朝在历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二.大唐王朝开创新局面1.李渊起兵,建立唐朝李渊为隋文帝姻亲,袭爵为唐国公。

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在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攻入长安。

618年五月,李渊得知炀帝被杀,遂正式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2.唐朝初期的统一战争李渊即位后,即派兵平定因隋末战乱而形成的各地武装割据势力,624年,长江中下游及岭南已尽归唐所有。

至唐太宗在位的628年,朔方的梁师都被灭,全国再次实现统一。

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成为太子,掌握了朝廷实权。

当年八月,唐高祖禅位于李世民,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高祖在位时已颁定三省六部制,修订均田制、租庸调法,唐太宗继续推行。

唐太宗位20余年,君臣以隋亡为鉴,励精图治,居安思危,终于成就了政治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的“贞观之治”。

政治上,罢黜了一批庸臣,先后任用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善谋能断、举贤若渴的大臣为宰相,又能不念旧怨,破格起用魏徵、王圭等。

修《氏族志》,大力兴举开科取士,为庶族地主进入政权广开门户,巩固了统治基础,改善了官吏的素质。

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流亡农民归田复业,开垦荒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想文化上,实行儒、道、释并用的政策,大力兴建各级学校。

民族关系上,以思惠抚和为主,尽可能保持融洽和睦的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政策,长安遂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都会。

4.“武周政治”太宗死后,继位者为高宗,因其体弱多病,实权逐渐落入皇后武则天之手。

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国号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为对付政敌,曾起用一批酷吏,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并大量提拔寒族,扩大其统治基础,这对氏族门阀势力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武周政治基本沿袭唐建国以来的旧制:如继续实行均田制,奖励农耕,鼓励垦荒,并以此作为考课地方官员实绩的依据。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和武举。

击退吐蕃、突厥的侵扰,保障了边境的安全。

武则天死后,中宗、睿宗先后继位,政局非常混乱。

直至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政局才趋于稳定。

5.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开元盛世”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政治上:信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名相,废罢武周以来的员外官、试官、拜封官,裁汰冗员,精简机构,大力改善吏治。

经济上:为打击豪族,保障政府财政收入,实行检田刮户、鼓励逃户归农开垦荒田、减免租调、兴建水利工程等举措。

又对佛教加以抑制,使崇佛奢靡之风有所收敛。

军事上:在整顿军队、加强军备方面也很有成绩。

针对府兵制的瓦解,开始改用募兵,加强了常备军和边防军的建设。

先后击退吐蕃、契丹等族的边防侵扰,重振唐朝国威。

开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唐朝推进到极盛的顶峰。

但开元后期也埋下政治隐患,其后终于导致“天宝之乱”。

唐代从此由盛而转衰。

第二节盛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一.“胡汉融合”的历史底蕴1.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作用人类学研究已经昭示,凡流动极强的区域最能产生多种文化交杂共生的变迁,混和化生出充满活力的新文化。

大唐文化即是受此恩泽方显出雄浑壮丽的风范。

2.隋唐制度的渊源隋唐制度渊源于魏晋南北朝,其间变迁化合过程十分复杂。

按照陈寅恪的研究,其渊源统而言之,有三支:一源于北魏、北齐,江南承袭汉魏、西晋礼乐政刑典章文物,因王肃北奔而为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所摹仿采纳,其中也包括东晋至南齐间发展变迁的成份。

这一制度文物到北齐成一大结集。

旧史都称之为“汉魏制度”,若以社会势力而分,都称之为“山东集团”。

一源于南朝后期即王肃之后,所谓梁陈文物制度变迁部分,旧史一般称之“梁制”。

另有一源,即河西文化,自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魏晋以降的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

北魏取凉州,河西文化输入于魏,因此北魏、北齐一支中亦有河西文化的加入。

至宇文泰入西魏,西魏、北周在河西文化基础上产生关陇文化,内里包含魏晋以来的文物制度,更由胡汉融合而成一系统。

此为隋唐皇室所自出的直接文化因缘。

二.三足鼎立的政治制度框架1.三省六部制隋唐政治制度总结汉魏以来君权与相权争夺、内朝与外朝制约的成果,在中央正式形成三省六部制。

其基本精神是提高皇权,裁抑与分割相权,以加强君主帝制的中央集权。

此外,还对地方政制进行改革。

隋文帝开国后即简省三级为二级,罢郡而存州县,焬帝改郡县二级,其义相同。

唐沿袭隋制而不改,将地方用人之权收归中央。

后因兵制改革,乃有节度使之设。

2.科举制科举制为帝制中国选举制前后之分水岭,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自此官员录用主要依科举考试而进,从而冲破由世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官员的高度流动性,确保了帝制统治的稳固。

3.府兵制府兵制为支撑隋唐政治构架的第三足。

府兵制由“兵民分治”到“兵民合一”的变革,到隋文帝时始告基本完成。

唐承隋制,府兵制的系统到唐太宗时更趋周密。

唐中期均田制瓦解,府兵制难以为继,不得不向募兵制转变。

天宝八载(749),府兵制已名存实亡。

4.唐代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府兵制实行兵民合一的制度,其存在涉及唐基本政策: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唐中叶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均田制废驰。

介绍唐代均田制的实施情况和学术界的相关争论。

租庸调制的具体内容及其演变。

780年唐政府改行两税法,租庸调制正式废止。

三.国力强盛与开放气象1.东西二都的宏伟气势当时,长安与洛阳雄伟壮观,五方杂处,不只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且亦为远东国际一大都会,东西经济文化荟萃之地。

2.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地中国化和世俗化,至唐代已出现诸多中国佛教教派。

当时对传播佛教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玄奘、鉴真等。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朝凭藉国力强盛,在疆域开拓和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取得颇多成绩。

西北主要有突厥、回纥等,东北有靺鞨等。

唐朝政府推行设羁縻府州的政策,与少数民族维持相对稳定的关系。

所设有安西都护府、室韦都督府、北庭都护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

西南有南诏、吐蕃等,唐朝明智地与诸族相互通好,尽力维持和平相处的关系。

其中,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穆宗时唐蕃共建“长庆会盟碑”,已成千古佳话。

4.唐朝与东亚国家的关系当时,唐朝与日本维持着友好的关系。

日本欲借大唐文化以发展,遣唐使不断来华,对唐文化予以大量吸收,从而形成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第三节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一.由“开元”转至“天宝”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玄宗后期的“天宝”年间,皇帝日趋昏庸,权奸相继执政,政治逐渐败坏。

军事态势渐变唐朝前期的“内重外轻”为“外重内轻”,驻守边地的节度使握有重兵,遂成尾大不掉之势。

狡黠的安禄山深受玄宗宠信,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于是扩充军队,密谋叛乱。

2.“安史之乱”的经过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叛乱,挺进中原。

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

天宝十五载(756),潼关失守,玄宗仓皇出逃奔蜀。

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并任儿子广平王李俶(后为太子,改名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指挥平叛。

其时,唐朝以李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长史,召郭子仪、李光弼会讨叛军。

757年,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

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立。

761年,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

经多次内讧,叛军日益分裂。

762年,肃宗死,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

其间,唐军与叛军反复交战争夺,并曾向回纥借兵攻打叛军。

763年正月,史朝义自杀。

历经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经此动乱,唐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战火,国力大损,藩镇将领又乘机崛起,唐王朝由盛迅速转衰。

二.动乱前后的社会变迁1.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崩坏唐朝立国百年后,人丁增长至速,地少人多的社会生态危机日益逼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