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 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合集下载

《赤壁》ppt课件 (2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赤壁》ppt课件 (2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 ——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 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 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 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走近杜牧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人 谓之小杜,以别于 少陵。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 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 书舍人。《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 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 等,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 赋体之形成。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六。 有《樊川文集》。
诗题解读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 至四年间出任黄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 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并非赤壁大战的 赤壁,而是在湖北黄冈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 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矶。杜牧 所写的《赤壁》诗及宋人苏轼作前后《赤壁赋》, 皆借黄州赤壁矶以咏赤壁之战的史事。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赤壁》的后两句诗是中国古典诗 歌中最精彩的论史名句。
杜牧独出心裁的评论,认为周瑜不 过是依靠当时刮起的东风才得以火攻曹 营取胜,否则历史将是另一局面,这番 议论,曲折有力地揭示出赤壁之战对三 国鼎立所起的作用。而且,杜牧好谈兵, 有政治军事才能,怀抱用世之心,却郁 郁不得志。因此贬低周瑜,正是宣泄自 己空有济世之才却生不逢时、无法建功 立业的愤郁不平之情,在议论中凸现诗 人雄视古今的兀傲神情。
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以地名为 题,怀古咏史,抒发感慨,寄希望统治者不要存 有侥幸心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你了解咏古诗具有什么特点 呢?
学生个人思考 小组讨论,写在学习卡上 学生发言
你了解咏古诗具有什么特点 呢?
1、由一个前朝的事物或者历 史故事引发作者的思考。 2、作者借助这个思考从而抒 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和见解。
谢谢合作
借助资料包进一步理解文本
1、这首诗涉及哪一件历史事件? 2、这首诗从哪里可以看出涉及到 了两位东汉末年重要人物呢?他们 分别是谁?
3、“东风”在本诗里有什么含义? 4、“二乔”在诗中指代什么呢?
借助资料包进一步理解文本
5、杜牧写这首诗的目的是抒发怎样的 情感呢?
1、学生自己个人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个人自由回答,学生之间补充, 教师适时点拨。
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 便。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 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杜牧
兴感 未销蚀的铁戟 之由 是前朝之物 怀古抒怀
感慨 东风不与周郎
咏叹
便 历史将会改写
杜牧的咏史诗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咏史诗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1)请学生个人朗读,再师生点评古诗的节 奏和情感把握。(2)同桌之间再互相揣摩和朗读。 (3)学生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展示朗读。(4)全 班集体朗读。
借助课文脚注初步理解文本
1、请学生个人思考理解诗歌句子 的含义(借助工具书或者课本的脚 注理解) 2、请学生自由回答说说诗句的意 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 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 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 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 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 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赤壁》ppt课件 (2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赤壁》ppt课件 (2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兴感之由
赤 壁
借题发挥
非凡的 史识, 豪爽的 气度。
1.了解诗词作者及作品简况,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意境,体会诗句的感 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初步鉴赏 唐宋诗词的能力。
《赤壁》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 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 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 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人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 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川”。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 后世称“杜樊川”。
3.这首的是如何做到“以小见大”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小见大:(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 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 写起。(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思想感情: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 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 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 就是相反的结果。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美丽的大 乔、小乔,只有永远锁在铜,点
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 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 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借一件古物来 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 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 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 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 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 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一、读一读 折戟沉沙铁未销( jǐ ) 自将磨洗认前朝(jiānɡ) 铜雀春深锁二乔( qiáo )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之《赤 壁》课件(共20张PPT).ppt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之《赤 壁》课件(共20张PPT).ppt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 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郎: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 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 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 雀台了。
赏析诗句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从沉沙的折戟写起, 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为后文诗人对历史 的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赏析诗句
“二乔”的身份地位象征着东吴的尊严。诗人 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 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 的结局。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知人论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知人论世
杜牧出身京兆杜氏,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后代, 是宰相杜佑之孙,在祖父的熏陶之下,文史书画、 军政要略,杜牧无一不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21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21张

赤壁
作者简介
赤壁
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 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 据和少数贵族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 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 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著有《樊川集》。 杜牧在诗歌方面成绩较显著,他的诗歌清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 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
诗歌题材和体裁各是什么? 题材:咏史诗 体裁:七言绝句 押什么韵? 押ao韵,韵脚:销,朝,乔。 韵脚是?
戟(jǐ) 销(xiāo) 朝(cháo)
赤壁
赤壁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 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
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 时代的兵器。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支援, 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 进铜雀台里。
关于“戟”
赤壁


赤壁


铜雀台乔公(后世盛传东汉 末年的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为汉太尉乔 玄之女,实为误传,乔公并非乔玄)的 两个女儿大乔与小乔,名不详。二乔容 貌美丽,以美貌出名,为皖国潜山氏 (今安庆市潜山市)人也。大乔为孙策 妾,小乔为周瑜妻。
思考以下问题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赤壁
杜牧
第25课 诗词五首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 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 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 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绩,诗、赋、古 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4张PPT)

课堂小结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 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 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 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中心主旨
本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表现出非凡的见识,曲折地反映出作者报国无门的 抑郁不平和激愤之情。
25 诗词五首
赤壁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把握词的体裁特点,熟读并背 诵作品。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 的意境。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档案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晚唐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 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 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 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思考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 有何作用?
分析: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 诗人无法平静,折戟与古代战争有 联系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 的咏 叹,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思考
全诗最精彩的是哪句?这句 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历史眼光? 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 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 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 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诗词五首——赤壁》PPT课件

《诗词五首——赤壁》PPT课件

2.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C )
A.这首诗借三国史实,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 施展的无奈。
B.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自将磨洗”和“认”显示了对前朝故事 的兴趣和思索。
C.“东风”一语有意虚指,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条件,只表现诗人 的不屑和嘲讽。
D.诗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的可能命运暗指曹刘 “势”与“运”。
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 小乔。大乔嫁孙策,小
烧赤壁,大败曹军。
乔嫁周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即铜雀台。曹操建于 邺城(今河北临漳 西),因楼顶铸有大 铜雀而得名。

文 倘若东风不给予周瑜方便,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借物起兴 (叙事)
怀古诗(咏史诗) 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壁
“将”“磨”“洗 ”“认”一系列动
[唐]杜 牧
点出此地有过历史风云。
词生动表现出诗人 对前朝古物的兴趣 和对历史的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慨。

从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发
析 议论、抒感慨做铺垫。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 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 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 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 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 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 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 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的一项是( B ),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 C )
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4张PPT) (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4张PPT) (1)
不平之气
导入:
赤壁,是个地名,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 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赤壁之战(发生于汉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 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 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联军 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今天我 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 的赤壁之战的评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 ,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 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 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 出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 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 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主旨:这首咏史抒怀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 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 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 历史就要改观。诗人借古讽今,借赤壁之战抒发 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含蓄地反映出诗 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也告诫当朝 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存有侥幸心理轻敌而 亡国。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 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上,不过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诗人熟读兵法,但却这样写,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自己 的建议又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便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生不 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
3.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歌解读:
赤壁
古代兵器。 销蚀。 拿,取。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方便。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销蚀掉,拿来磨洗之后辨 认出是前朝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 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共16张PPT)
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 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以小见大, 深刻警策。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 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 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赤壁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 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 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 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 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 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 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 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 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组研讨:
“铜雀春深锁二乔”能否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 小组长带领组员就这一问题赏析诗句“东风不与周 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及其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提升:
1. 赏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7张PPT)

。,。,
资料链接
小说《三国演义· 第四十四》 中的《铜雀台赋》 ……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感悟探究
“铜雀春深锁二乔”, 用这两个美女被俘,来 表示孙权势力被曹操消 灭,以“二乔”象征国 家的命运。
湖 北 赤 壁 市 西
朗读感知 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zhē 翻转;倒过来,倒过去。 铜 东 自 折

zhé断;损失;折服;折叠。 shé亏损。
zhāo 早晨;日,天。
雀风将戟
春 深 锁
不 与 周
磨 洗 认
沉 沙 铁
杜 牧
赤 壁

二郎前未
cháo 朝代;朝廷;面向。 乔 便 朝 销 。,。,
戟 jǐ
铜东自折
雀风将戟
春不磨沉杜赤
深 锁
与 周
洗 认
沙 铁


二郎前未
乔便朝销
。,。,
描绘画面
断戟 火烧赤壁 周瑜
“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 体来书写主体情志的诗。 “客体”即历史人物,或 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 “主体”即作者。
铜东自折
雀风将戟
春 深 锁
不 与 周
磨 洗 认
沉 沙 铁
杜 牧
赤 壁
二郎前未
乔便朝销
隔商夜烟
江 犹 唱 后 庭 花




不 知 亡 国 恨 ,


秦 淮 近 酒 家 。
笼 寒 水 月 笼 沙 ,
杜 牧
泊 秦 淮
感悟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 收获?请你分享给大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问题引导下再学习
课文译评:
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断 的戟
销蚀
自将 磨洗 认前朝。
拿起 磨光洗净 认出戟是东吴 破曹时的遗物
课文译评: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尚未销蚀, 自己把它拿来,磨洗之后,辨认出是 六百年前三国时代的遗物。
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 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 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 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 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 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 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 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 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委婉地 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 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 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 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 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 作。
目标揭示
• 分析诗词内容 • 体会作者对古事的追忆和不同
的看法。
朗读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预习检测
作者:杜牧(803—约 852),字牧之,晚唐诗 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 西安市属县)人。其诗与 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 杜”。艺术上最有特色的 是写景抒情的七绝。著有 《樊川文集》。
杜牧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 面对衰落的国家,他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最大政治抱负是 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但他 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 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 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他的诗歌 清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时期 的李白、杜甫为“大李杜”,称晚唐时 期的杜牧、李商隐则为“小李杜”。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3张幻灯片)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3张幻灯片)


谢谢合作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绩,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重视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合作探究: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 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 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 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 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 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 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 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 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 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 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 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 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 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 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 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 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 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 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假想。虽然是一个假想,客 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 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思考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 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 有何作用? 沉沙的折戟
这是一首咏史诗,所谓咏史诗是指,借吟咏、 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的诗。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关,而作者又是在赤壁这个 地方发现的这只折戟,把它洗干净之后,辨认 出是三国时的遗物,很自然地就让作者联想起 几百年曾在此处发生过得那场战争,从而引起 作者下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对赤壁之战的 议论做了必要的铺垫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 战。
3、4句: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 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 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 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 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赤 壁
咏 史 诗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 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本诗写了_诗__人__由__折__戟__引__起__的__感__慨__,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表现诗人____抑__郁__不__平__之__气______。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折戟 赤壁之战 英雄人物 国家命运 考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 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 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 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言外之意,诗人认 为,在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
1、2句: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 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埋。
销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给。 帮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铺垫】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 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 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 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 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其实是借题发挥。源自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 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 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 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25 诗词五首
赤壁
( 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 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 有《樊川文集》。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 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 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 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 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 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议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 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不直言战争之胜败, 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的命运 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特殊 的见识,还曲折地反应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 迈胸襟。诗人从反面假想入手,化实为虚, 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

第25课《赤壁》课件(共1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赤壁》课件(共1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兴感
铁未销 认前朝
铺垫
咏叹
非风便 史将淆
议论
借古讽今 警策世人
赤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萧韵
粉红色的字是节奏点,也是平 声字,可以稍微拖长。
大红色的字为韵字,也是平声 字,每句话中声音最长的字。
蓝色的字是入声字,吟诵时要 读得短促有力。
5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 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 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 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 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 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 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6
赤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7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认前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
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
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13
题乌江亭
(唐)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译卷文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 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赤壁
(杜 牧)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
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 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 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 局面的基础,这场著名战役
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也因此
广为人知。
2
赤壁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 (共23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 (共23张PPT)

一读:解诗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激趣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 黄冈)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 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 的赤壁之战。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 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 无疑的。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 作。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就表明了三曹操要十像当四年周岁公那样的维护孙国家吴统一。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 号风云人物。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2019年湖南邵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共28张PPT)

2019年湖南邵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共28张PPT)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 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 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 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 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 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 成败论英雄。
• 其二,杜牧和曹操俱精研军事,推崇《孙子兵法》。 曹操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杜牧非常同意,也敬 佩曹操注解《孙子兵法》,可谓“心有灵犀一点 通”。
• 由于杜、曹二人在人生抱负、志趣以及对《孙子兵 法》的推崇和研究,使杜牧在《赤壁》诗里戏抑周 瑜,对曹操的遭遇无限同情和惋惜。
抑郁中隐藏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 杜牧诗歌的特点之一:俊逸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 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 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 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 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 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 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勇闯新路,打破常规,给人新颖别致的 感觉,这是杜牧诗歌的另一特点:清新
• 常规思维,下面几个比较题应如何选: • 1.一首咏史诗,由重大入手还是小事件入手
好? • 2.一篇文章事件叙述之后,直接抒情还是曲
折抒情好? • 3.对重大历史事件描写评论,庄重些还是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全文
课堂小结
咏史诗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游览古迹,来抒发情怀、 讽刺时事。
常见的主题有:物是人非、夕盛今衰; 追慕前贤、建功立业;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隐喻当世、讽劝当朝等。
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 用典、对比、拟人、抑扬等。
幸福达标
自我检测
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
76、人生生命贵太相过知短,暂何,用今金天与放钱弃。了明20天.7.不12一20定.7能.1得22到0.。7.192时。12分092时0年1分7月121-2J日ul星-20期7日.12二.2〇02二0 〇年七月十二日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87、勇放气眼通前往方天,堂只,要怯我懦们通继往续地,狱收。获的09季:01节0就9:0在1前:45方7.。122.02.072.102S2u0n.d7a.1y2, 2J0u.l7y.12,。22002200年7月12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十 二日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09:0109:01:457.12.2020Sunday, July 12, 2020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贾夜生半才虚调前更席无,伦。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类诗探读
写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 期,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 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 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 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 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 求贤却又不知道贤的行为,反映晚唐的社会 现实---即晚唐皇帝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 明,实则昏聩无能。
类诗探读
预设问题: 1、想一想本诗是扣住哪个 词表情达意的?运用了字哪些写 作手法?
2、悟一悟本诗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群诗联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juǎn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fā 。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人生如梦, 一尊还huán酹 lèi江月。
原诗解读 理诗意
结合注释读懂 诗歌的大致意思,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诗歌大意。
原诗解读 品技法

看到折戟,诗人想到什么?
原诗解读 品技法
戟 赤壁之战 战中风云人物 感叹前朝人事
为赤壁之战议论作铺垫
原诗解读 品技法
二乔
铜雀台
二乔和铜雀台让诗人有什么感慨?
原诗解读 品技法
小小 戟
二乔
赤壁之战 大小 曹、孙双方的 “势”与“运” (国家命运)
亮点一:以小见大
原诗解读 品技法
②借古讽今
这首诗是咏史诗,借古讽今是这首诗
的一个亮点,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的这一
写法。
学法指导:联系诗的写作背景。
周瑜 成功
诗人 怀才不遇
青英孙 天
年雄权 时
才 俊
豪的 杰信
地 利 人
任和
借古
无缺 可赏 作识 为缺
空 有 绝 世 才
空 有 军 事
环机 华 才
境 遇 讽今今 能
听准字音和节奏 注意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 注意重音和停连。
原诗解读 读诗味 2、朗读诗歌,要读出韵味读出诗意读出诗的情感。
【朗读提示】
语气语调: 舒缓、深沉
情感基调: 抑郁、无奈
赤壁

杜牧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
cháo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suǒ qiáo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杜 牧
解诗题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
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 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 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 古咏史之作。
咏史诗指借吟咏、评论历 史人 物、历史故事,来抒发 情怀、讽刺时事。一般咏史诗 的写作手法都是借古讽今、咏 史抒怀。
原诗解读 读诗味 1.听课文朗读。
学法指导:
亲爱的读者: 2、千世里上之没行有,绝始望于的足处下境。,只20有20对年处7月境1绝2日望星的期人日。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二日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3、少成年功易都学永老远难不成会,言一弃寸,光放阴弃不者可永轻远。不。会成09功:01。7.12.202009:017.12.202009:0109:01:457.12.202009:017.12.2020
原诗解读 悟诗情
1、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 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不 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 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 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原诗解读 悟诗情
2.全诗抒发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首咏史诗,借“折戟”
运用以上总结的学习 方法,结合自学指导小组 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后在 班上汇报交流。
类诗探读
预设问题: 1、想一想本诗是扣住哪些 词表情达意的?运用了字哪些写 作手法?
2、悟一悟本诗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类诗探读
阅读提示:
宣室:汉朝未央宫前殿正室,这里指汉文 逐臣:这里被贬谪在外刚刚召回的贾谊。 才调:才情与风姿。 无伦:无与伦比。 可怜:可惜, 令人惋惜的是。 苍生:老百姓。 鬼神:一些迷信的事情。
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 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
诗中指
一事。
4、背诵这两首诗。
亲爱的读者:
1、盛生年活不重相来信,眼一泪日,难眼再泪晨并。不及代时表宜软自弱勉。,20岁.7.月12不7.待12人.2。02。00290:.071.10297:0.112:4.250J2u0l-0290:0091:091:01:45Jul-2009:01
409、:0敏17而.1好2.学20,20不09耻:0下17问.1。2.。2072.1020.92:021079.:1021.:2405270.1029.:200120090:091:00197:0.112:4.2500290:01:45
这醉人芬春芳去的春季又节回,,愿新你桃生换活旧像符春。天在一那样桃阳花光盛,开心的情地像方桃,在 54、海不内要存为知它已的,结天束涯而若哭比,邻应。当为Su它nd的ay开, J始u而ly 笑12。, 270.2102J.2u0ly20270.S1u2n.2d0a2y0, 0J9u:l0y11029,:200120097:0/12:4/250290:01:45 花一这样醉美人丽芬,芳感的谢季你节的,阅愿读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65莫、愁生前命路的无成知长已,,需天要下吃谁饭人,不还识需君要。吃苦9时,1吃分亏9时。1S分un1d2a-Jyu,lJ-2u0ly71.122,.2020July 20Sunday, July 12, 20207/12/2020
类诗探读
知识链接
贾生:贾谊,汉初著名的文学家、
政治家。十八岁就精通儒家经典,能 够诵诗作文。二十二岁被汉文帝召为 博士,一年中官至太中大夫,同僚 中 没人能和他相比。汉文帝极为赏识他 的才能,想赐给他公卿之位,被 权臣 阻挠。后来,贾谊受人排挤,被贬为 长沙王太傅,三年后才被召回长安。
类诗探读
《贾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 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 之地(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 之情。同时诗人认为只要有机 遇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原诗解读 学法总结
阅读诗歌的技巧
读诗歌 理诗意
感悟诗情的技巧
品技法 悟诗情
知作者,晓背景。
抓意象,品技巧。
扣诗眼,悟情感。
类诗探读
李商隐
宣室宣求室贤求访贤逐访臣逐,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