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三峡》(上课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
“李白们”指充满诗情的豪迈的诗人们; “刘备们” 指发动战争,争逐山河主宰 权的统治者.
3. “一个民族的饥渴”中 的“饥渴”是指什么?
指的是精神文明的食粮
4. “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 床”一句中的“最湍急的诗” 应当怎样理解?
•
指最有震慑力的激情澎湃 的精神食粮.
合作探究:
文章开篇就说:“顺三江而下,三峡的起 点是白帝城。”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头开 得真漂亮”?
课 堂 小 结
《三峡》绝非泛泛的文人游记, 读罢《三峡》,心中的汹涌远 非释卷便可以静息。三峡是美 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 激情的结合体。这片美景外国 人不懂,也不可能懂,在千百 年中历尽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 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 骄傲与狂放不羁。
作为游记散文,余秋雨的《三 峡》具有怎样的特色?
巫 山 神 女 峰
探 究 第 二 部 分
• • •
巫山有神女峰。 另外天帝的女儿也曾居住在这里。
李善注宋玉《高唐赋》注文说:“天帝有 个小女儿,名叫瑶姬,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被封 在巫山的南面。她的灵魂化为草,这种草就是灵 芝。”
“朝为行云,暮为行雨” 的巫山神女
第二部分写三峡的“力度和美色”,重心落 在关于神女峰的解读上面。写三峡的“力度 和美色”,作者抓住“汇聚”、“浓缩”这 一特点,赞颂了自然力的杰作,称三峡是自 然力“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
B.外国人以小观大,如何真正了解三峡的壮阔
C.由於语言的隔阂,使外国人游三峡,只是走马看花 D.外国人只懂得赞叹美景,对于和三峡有关的传说和历史文化, 知之甚少.
3.余秋雨强调,白帝城本来就熔铸两种声音,其中“对自然美的朝觐” 指的是()
A.诗人的行吟 B.帝王的悲剧 C.忠臣的投江 D.神女的凄美.
6.余秋雨的山水游记中,往往引证许多史料,下 列( )为《三峡》一文中所举用的文化 素材。A.刘备白帝托孤 B.楚襄王与神女巫 山云雨之会 C.屈原怨怼沉江 D.昭君悲怨 出塞 E.项羽垓下悲歌.
7.余秋雨强调,白帝城本来就熔铸两种声音,两番 神貌,下列属之的有( ) 。 A.李白与刘备 B.童年的幻想与生命的潜藏 C.诗情与战火 D.豪迈与沉郁 E.对自然的朝觐与对山河主 宰权的争逐.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余秋雨笔下的三峡风光不完 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在本文中,作 者选择了白帝城、神女峰、王昭君和屈原的故里等几个 在三峡中最具人文气息的景点,来展开联想,驰骋想象, 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味。他以文学的历史情怀描绘 了三峡的雄壮瑰丽,更表达出对个体生命的观照,和对 中国文化生命的观照,因此,本文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 文章主题:
LOGO
• 本文以三峡游踪为线索,主要阐发 了由三峡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引 起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 族精神方面的深刻思考。主要包括 对诗情、和平、壮美、柔美、冲击 世俗的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精神的 赞美,以及对种种精神萎缩现象的 批判和忧虑。
对比探究:比较余秋雨与李白、郦
道元所写的三峡的主要异同点。
LOGO
•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 我来归纳,文章每段的意思是:
LOGO
一、白帝城的历史承载和灿烂的诗歌。 二、三峡的特点、神女峰的传说。
三、三峡边出生的文化名人。
自主探究,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在关于“白帝城”的深思中,余秋雨以为“白 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具有 “两个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2. “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 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这句 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李白们” , “刘 备们”分别指什么呢? 3. “一个民族的饥渴”中的“饥渴”是指什么? 4. “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一句中的“最 湍急的诗”应当怎样理解?
这个开头说的是白帝城,首先因为白帝城云 雾缭绕的景致美,更重要的是因为李白为白帝 城留下了千年浪漫,而刘备留下了千年惆怅, 所以白帝城作为三峡的开头为三峡增添了一份 历史的厚重与追思的浪漫。
小结:第一部分写白帝城,白帝城是三峡的西端
作者先以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少年时 对李白诗句中“白帝”的“误解”;然后借游览 时听到的“白帝托孤”的乐曲声,引出自己对白 帝城“两个主题”的思考。作者认为白帝城的存 在记录着人类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而通过对 李白的歌颂,更传达出他对人文精神的强烈向往 与追求。诗人的生命,文化的生命才是永恒的。
背景:
白帝城
公元223年,蜀汉昭烈帝刘 备连连遭遇了一系列重大 挫折, 他亲自带军出征却在夷陵 之战中大败而归,最后终 于在白帝城病故。 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 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 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
1.在关于“白帝城”的深思中,余秋雨以为 “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 具有“两个主题”。谈谈你对“两个主题”的 理解。
作者在文中写道,白帝城本来就熔 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具有两个主题, 那是指:“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 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 争逐”。作者认为,白帝城的存在记录着人 类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尤其是通过对李 白的歌颂,传达出他对人文精神的强烈向往 与追求。
2. “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 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这句话运用了 怎样的修辞方法? “李白们” , “刘备们”分别指 什么呢?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向自己也向人们提 出了“了解”三峡的问题。通过“舱内” 的“先见之明”者的自足与淡漠,与外国 游客的“声声惊叫”的对比,通过对王昭 君、屈原等人的精神气质的赞扬,作者将 自己对三峡的“了解”进一步推向深入: 三峡是自然力的杰作,也是人类旺盛的生 命力的象征,三峡孕育着“拚着全力流注 四方”的人们去开创历史,去推动社会的 发展。
1.作者写三峡,为什么还要插叙 王昭君,屈原等名人?
是为了增加三峡的历史异彩。 如果单写三峡景色,就显的过 于单调,就是为写景而写三峡 了。增加了历史名人,也为三 峡增添了神韵。
2.余秋雨文中的文化景观和自然 景观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A.主要是利用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点,通 过联想、想象、明喻、暗喻等巧妙地不露 痕迹地把它们沟通起来。如把江流滔滔声 比喻为不绝的争辩声。 B.主要运用了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的 借代手法。如以刘备们的马蹄代替战马、 战火、战争。
余 秋 雨 散 文 的 特 点
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 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 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 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他对我的长期熏染 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 ——余秋雨《文化苦旅》
我来背背
• • • • • • • 虔(qián)诚:恭敬而有诚意。 朝(cháo)觐(jì n):朝见。 绝唱: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挚(zhì ):诚恳。 风姿绰约:风度姿态柔美的样子。 先见之明:是先看清问题的眼力。 心扉(fēi):指人的内心。
共同处都写到了三峡山水的奇伟。
A.李诗的重点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遇赦 东返时无比轻快的心情。 B.郦文意在写实说明,重点描写三峡隐天 蔽日的地貌特征和四季景观的主要特色。 C.余文主要在阐发由三峡的文化景观、自 然景观引起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类精神、 民族精神方面的思考。
课堂检测:
1.余秋雨的《三峡》收入哪一本散文集?(单项) A.《千年一叹》 《霜冷长河》 B.《山居笔记》 C.《文化苦旅》 D. 2.作者说外国游客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原因是() A.外国人游三峡,无法观赏三峡瑰丽奇景
余秋雨
余秋雨,当代作家。
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 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 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 家之一。
把诗的想象和散文的智慧, 把文化历史景观和自然景观水 乳交融地结合成艺术的形象。 给自然景观赋予人文性的内涵。
4.余秋雨《三峡》中引用了《寻李白》的诗句“酒入豪 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这首诗是谁的作品? (单项)
A.余光中
B.白先勇
C.贾平凹
D.金庸
ຫໍສະໝຸດ Baidu
5.余秋雨《三峡》引用诗句“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 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这出自舒婷的哪一首 诗?(单项) A.《致橡树》 B.《绝响》 C.《诗与诗人》 D.《神 女峰》
作为长约200公里的“惊吓”过程中的“一 点安慰”,神女峰被人们倾注了无数“最瑰 丽”的想象,也成为作者议论的重点,作者 借助神女峰表达了对于“健全的个体生命” 的呼唤。对于神崇拜的剖析,对于文化崇拜的思索。
自主探究第三部分:
1.作者写三峡,为什么还要插叙王 昭君,屈原等名人? 2.余秋雨文中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 观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请以第 一部分为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