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法律案例分析论文
法律新闻案例论文范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XX公司环境污染案为例,分析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探讨环境污染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XX公司;法律问题;司法实践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然而,环境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XX公司环境污染案作为一起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此案为切入点,分析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探讨环境污染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XX公司环境污染案的基本情况XX公司是一家以化工生产为主的企业,长期排放废气、废水等污染物。
2018年,当地环保部门对XX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排放的废气、废水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随后,当地法院依法受理了此案,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三、XX公司环境污染案涉及的法律问题1. 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污染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XX公司作为污染者,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 环境污染案件的管辖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环境污染案件由环境保护部门管辖。
在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对XX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理,并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3. 环境污染案件的证据认定环境污染案件涉及的证据较为复杂,包括现场检查笔录、监测报告、专家鉴定意见等。
在XX公司环境污染案中,法院依法对证据进行了审查,认定了XX公司存在环境污染的事实。
4. 环境污染案件的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环境污染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XX公司环境污染案中,法院依法确定了赔偿标准,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环境损害赔偿金等。
四、XX公司环境污染案的法律适用及司法实践中的难点1. 环境污染案件的法律适用环境污染案件涉及的法律较多,包括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行政诉讼法等。
刑法案例分析论文(5篇)
刑法案例分析论文(5篇)刑法案例分析论文(5篇)刑法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一、刑法案例教学法概述19世纪70年月美国哈佛高校兰德尔教授首次提出案例教学法。
我国在刑法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争论已有一段时间。
所谓刑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刑法教学过程中,以刑事案例为依托,通过详细刑事案例将同学带入某种刑事法律情景之下,同学在法律情景之中真实感受案情甚至可以作为案例中角色进入情景,通过小组协作或者个人思索形式追寻解决案例中刑事法律问题的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拟真性刑法案例教学法用一个详细的案例将同学带入某个法律情景之中,此时涉及许多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学在这种情景之下可以把课本上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怜悯景之中的详细情节相联系,这样就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一种生活化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使得同学对学问点的理解更加真实、详细和直观。
(二)实践性案例教学法同学可以直观的感受案例,身临其境,结合理论学问,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同学需要分析案情,动手查阅相关资料,假如是小组完成还需要和组员协作。
一个案例的完成可以让同学充分参加到刑法学学问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到理论学问的同时,更加能提高同学的法律实践力量。
因此,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实践性。
(三)启发性在刑法案例教学过程中同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案例情节的阅读分析,到资料的查阅整理,再到小组的争论和解决方案制定这些环节老师都只是以引领的形式参加,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同学自主进行,同学是课堂的主角,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二、案例教学法对刑法教学的意义案例教学法对于同学法律运用力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热忱,相比具有自然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法符合刑法学应用学科的基本定位刑法虽然在学问点上具有肯定的理论深度,但其作为应用学科的地位是无需争议的,而应用学科的最大特征就是能够解决发生在这个学科后面的详细案例。
不同应用学科面对不同的事实和大事,刑法学作为应用学科面对的基本领实和大事就是每日每时地发生在刑法适用过程中的详细案件之中。
法律经典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三案为例,分析了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探讨了法律原则、法律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一、引言张三案是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涉及的法律原则、法律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张三案为切入点,探讨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二、张三案的基本案情张三,男,25岁,某市某公司员工。
2017年,张三因涉嫌贪污罪被该公司举报。
经调查,张三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公款共计人民币50万元。
2018年,张三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三、法律问题分析1. 法律原则(1)公平原则。
张三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了公平原则。
首先,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双方的证据和意见,确保了审判的公正性。
其次,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张三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刑罚。
(2)平等原则。
张三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给予了平等对待。
无论是原告公司还是被告张三,法院都给予了充分的发言权和辩论权,确保了案件的公正审理。
2. 法律程序(1)侦查程序。
张三案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依法进行了调查取证,确保了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2)审判程序。
张三案中,法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进行了审判。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确保了审判的公正性。
3. 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
张三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这是对其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2)民事责任。
张三侵占的公司公款,应依法返还给公司。
这是对其侵占行为的民事制裁。
四、结论张三案是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法律原则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次,法律程序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到了严格执行;最后,法律责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到了有效落实。
法律案例分析型毕业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合同纠纷案件日益增多。
合同违约作为合同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法律责任的认定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违约案为例,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探讨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旨在为我国合同违约纠纷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同违约;法律责任;房地产开发;案例分析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形式,合同违约行为不仅损害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正确认定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违约案为例,分析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二、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与王某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开发商将位于某市的一套房屋出售给王某,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开发商应在合同签订后3个月内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并将房屋交付给王某。
然而,开发商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导致王某无法入住。
王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违约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开发商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属于未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构成违约。
2. 违约责任的承担(1)继续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0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判决其继续履行。
在本案中,王某可以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即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2)采取补救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判决其采取补救措施。
关于法律案例分析的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盗窃案为例,通过对案件事实的梳理、法律问题的分析以及判决的评析,探讨盗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本文首先对盗窃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行概述,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盗窃罪的认定标准、量刑问题,最后对判决进行评析,以期对盗窃罪的法律适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盗窃罪;法律适用;案例分析一、引言盗窃罪是刑法中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盗窃案件频发,如何正确认定盗窃罪、合理量刑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某盗窃案为例,分析盗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盗窃罪概述(一)概念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1. 客观要件:盗窃行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且实施了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 主观要件: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仍故意为之。
三、案例分析(一)案件事实2019年10月,被告人张某因生活困难,产生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10月15日,张某窜至某居民小区,采用撬锁的方式进入一住户家中,窃得现金人民币5000元。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法律问题1. 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 如果构成盗窃罪,如何确定其刑事责任?(三)分析1. 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盗窃罪。
2. 确定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数额较大:人民币1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2)数额巨大:人民币5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3)数额特别巨大:人民币10万元以上。
法律典型案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三遗弃案”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件背景、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遗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旨在为司法实践中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参考。
一、案件背景张三与李四于2005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小张。
2015年,张三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与李四、小张的居住地相隔较远。
在此期间,张三对家庭生活投入不足,对李四、小张的生活照顾和关爱极度缺乏。
2017年,李四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准予离婚。
离婚后,小张由李四抚养。
2018年,张三因家庭矛盾与李四发生争执,遂将小张遗弃于街头。
后被路人发现,报警处理。
法院审理后,以遗弃罪判处张三有期徒刑一年。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遗弃罪?2. 遗弃罪的量刑标准如何确定?3. 如何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法律适用分析1. 张三的行为构成遗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张三作为小张的父亲,有抚养义务,却因家庭矛盾将小张遗弃于街头,其行为已构成遗弃罪。
2. 遗弃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遗弃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对于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对于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案中,张三将小张遗弃于街头,情节恶劣,符合遗弃罪的量刑标准。
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情节,判处张三有期徒刑一年,符合法律规定。
3. 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法院需要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本案中,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张三的行为对小张身心造成严重伤害,需对其进行法律制裁;(2)考虑到张三家庭矛盾的原因,法院在量刑时给予适当宽大处理;(3)判决后,法院积极协助李四抚养小张,保障小张的合法权益。
法律案例评析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市某区某公司环境污染案”为例,从法律角度对环境污染案件的审判过程、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评析,旨在探讨我国环境污染法律体系的完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污染;法律案例;评析;环境保护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本文以“某市某区某公司环境污染案”为例,对环境污染案件的审判过程、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评析,以期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件背景及审理过程(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区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长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2018年,该公司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导致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恶化。
当地环保部门对该公司进行多次检查,但该公司仍屡教不改。
2019年,当地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公司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二)审理过程1.一审法院审理一审法院审理认为,该公司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标,已构成环境污染侵权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判决该公司承担环境侵权责任,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2.二审法院审理该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法律适用评析(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适用本案中,一审、二审法院均适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污染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责任承担等法律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环境侵权责任的认定本案中,一审、二审法院均认定该公司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标,已构成环境污染侵权行为。
这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环境侵权责任的严格认定标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利益。
法律案例分析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以我国某公司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为例,从案件背景、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实践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一、案件背景2015年,我国某知名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发现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以下简称“被告”)在其经营的网站上非法销售原告的知名产品。
经调查,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原告的产品名称、包装、外观设计等,构成侵权。
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
二、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侵犯商标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七)项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经营的网站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产品名称、包装、外观设计等,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犯。
2. 侵犯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五)修改权;(六)保护作品完整权;(七)使用权;(八)获得报酬权。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原告的产品名称、包装、外观设计等,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3. 侵犯商业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二)非法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四)擅自使用他人商业秘密。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原告的产品名称、包装、外观设计等,可能涉及侵犯原告的商业秘密。
三、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商标权、著作权的侵犯,依法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XX万元。
四、案例分析1. 案件特点本案具有以下特点:(1)侵权行为涉及多个知识产权领域,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
法律案件分析学术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盗窃案件为例,从犯罪构成要件、刑事责任、刑罚适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刑法在处理盗窃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旨在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并对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
一、案件简介某盗窃案件,被告人张某,男,30岁,某市居民。
2019年6月,张某为谋取非法利益,采用撬锁手段,盗窃邻居李某家中现金人民币5000元。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二、犯罪构成要件分析1. 犯罪主体:张某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盗窃罪的主体要求。
2. 犯罪客体:张某盗窃李某的财物,侵犯了李某的财产所有权,符合盗窃罪的客体要求。
3. 犯罪主观方面:张某具有非法占有李某财物的故意,符合盗窃罪的主观方面要求。
4. 犯罪客观方面:张某采用撬锁手段,窃取李某家中现金人民币5000元,符合盗窃罪的客观方面要求。
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三、刑事责任分析1. 刑事责任能力:张某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应承担刑事责任。
2. 犯罪情节:张某盗窃数额较大,属于盗窃罪情节较重的情形。
3. 自首情节:张某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张某的犯罪情节和自首情节,对其刑事责任进行分析。
四、刑罚适用分析1. 刑罚原则: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对张某的刑罚应与其犯罪情节相适应。
2. 刑罚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刑罚适用:根据张某的犯罪情节和自首情节,对其适用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五、结论通过对某盗窃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在处理盗窃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案例法律问题分析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案件日益增多,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为切入点,对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网络诈骗案件的定性、管辖、证据认定等问题,以期为相关案件的审判提供参考。
一、案件背景2019年3月,被害人王某在浏览某网络交友平台时,认识了一名叫“小美”的女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王某对“小美”产生了信任。
随后,“小美”以各种理由向王某借款,共计人民币5万元。
王某在意识到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案件定性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身份,以借款为由,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
具体分析如下:1. 犯罪嫌疑人虚构身份。
根据案件事实,犯罪嫌疑人“小美”并未真实存在,而是虚构了一个身份,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2. 骗取他人财物。
犯罪嫌疑人以借款为由,骗取被害人王某人民币5万元,符合诈骗罪中“骗取他人财物”的构成要件。
3. 故意为之。
犯罪嫌疑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骗取他人财物,却故意为之,符合诈骗罪的故意犯罪特征。
综上所述,犯罪嫌疑人构成诈骗罪。
三、管辖问题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在A市,被害人居住地在B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虚构身份,骗取被害人财物,犯罪地应为被害人所在地B市。
因此,B市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四、证据认定1. 电子证据。
本案中,被害人王某与犯罪嫌疑人“小美”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
2. 证人证言。
被害人王某的陈述,可以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虚构身份、骗取财物的重要证据。
3. 犯罪嫌疑人供述。
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则其供述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4. 其他证据。
如公安机关调取的银行流水、网络平台信息等,也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五、结论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虚构身份,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
公民法律案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某房屋买卖纠纷案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件事实的梳理、法律问题的分析以及判决结果的评析,探讨公民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本文旨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房屋买卖;法律风险;案例分析;公民权益一、引言房屋买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涉及众多法律问题。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合同条款不明确等原因,往往容易引发纠纷。
张某房屋买卖纠纷案是一起典型的房屋买卖纠纷案件,本文将以此为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为公民提供法律参考。
二、案件事实张某(以下简称买方)与王某(以下简称卖方)于2018年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卖方将其位于某市的房产出售给买方,成交价格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买方支付了定金10万元。
然而,在过户过程中,买方发现该房屋存在抵押权人,导致过户手续无法办理。
买方遂要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遂诉至法院。
三、法律问题分析1. 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在本案中,卖方在签订合同时,已经将房屋抵押给他人,导致房屋所有权存在瑕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物过户,但抵押权人未行使该权利,导致买方无法办理过户手续。
因此,该房屋买卖合同存在效力瑕疵。
2. 违约责任的承担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卖方在签订合同时隐瞒了房屋存在抵押权人的事实,导致买方无法办理过户手续。
因此,卖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3. 定金的处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在本案中,买方已支付定金1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返还定金。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作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原理、法律规则以及法律适用的过程。
本文将以某企业劳动合同纠纷案为例,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生产与销售。
该公司员工人数众多,劳动合同关系复杂。
2018年,该公司与员工李某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李某担任该公司生产部经理,月薪为人民币10,000元。
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
2019年5月,李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
在离职前,李某向公司提出要求支付未休年假工资。
然而,公司认为李某未提前30天书面提出辞职,也未履行离职手续,因此拒绝支付未休年假工资。
李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三、争议焦点1. 李某是否应当支付未休年假工资?2. 公司是否应当支付李某离职补偿金?四、案例分析1. 李某是否应当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应当连续工作满一年,每年享有带薪年休假。
劳动者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假的,可以请事假、病假或者事假、病假累计超过一个月的,可以调休。
调休不冲抵年休假。
在本案中,李某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连续工作满一年,符合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年休假,并支付年休假工资。
因此,李某有权要求公司支付未休年假工资。
2. 公司是否应当支付李某离职补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A公司业务迅速扩张,成为该市房地产市场的佼佼者。
然而,在2019年,A公司因一宗土地开发项目引发了多起法律纠纷,涉及土地使用、合同履行、环境保护等多个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8年,A公司以50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位于该市郊区的100亩土地,计划开发建设住宅小区。
在土地使用过程中,A公司遇到了以下问题:1. 土地使用权争议:A公司购买的100亩土地中,有10亩土地的使用权归属不明,与周边村民发生争议。
2. 合同履行纠纷:A公司在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后,因资金周转问题,未能按时支付工程款项,导致施工方暂停施工。
3. 环境保护问题:A公司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
4. 信访投诉:因上述问题,周边村民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A公司承担责任。
三、法律问题分析1. 土地使用权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享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在本案中,A公司购买的10亩土地使用权归属不明,属于土地使用权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土地使用者与第三方发生土地使用权争议的,应当依法解决。
A公司应当依法与第三方协商解决土地使用权争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合同履行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本案中,A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工程款项,违反了合同约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A公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向施工方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并继续履行合同。
3. 环境保护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在本案中,A公司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法律真实案例及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但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增多,其中“毒驾”事故更是让人谈之色变。
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加大了对“毒驾”行为的打击力度。
本案例以某市一起“毒驾”案件为背景,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件经过2019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小型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失控,撞向路边行人,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警方立即对肇事车辆进行检验,发现车内驾驶员尿液检测结果呈阳性,涉嫌吸毒后驾驶机动车。
经调查,驾驶员刘某因涉嫌毒驾被刑事拘留。
三、法律分析1. 毒驾的法律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毒驾是指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毒驾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刑事犯罪。
2. 毒驾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毒驾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刘某因涉嫌毒驾被刑事拘留,将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五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毒驾行为与醉酒驾驶行为性质相似,同样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3)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刘某因毒驾导致交通事故,侵犯了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民事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 毒驾的法律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毒驾危害的认识,增强驾驶员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毒驾行为。
(2)严格执法:加大对毒驾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涉嫌毒驾的驾驶员依法予以处罚。
法律分析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甲乙双方股权转让纠纷案为切入点,通过对合同违约责任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并对本案中违约责任的承担进行了详细的法律分析。
旨在为类似股权转让纠纷提供法律参考,促进我国合同法的完善与发展。
一、引言股权转让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融资、并购等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股权转让纠纷时有发生。
本文以甲乙双方股权转让纠纷案为例,分析合同违约责任的相关法律问题,以期对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二、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于2019年5月签订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甲方将其持有的甲公司2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股权转让价格为1000万元。
协议签订后,乙方依约支付了股权转让款。
但甲方未按约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导致乙方无法按照协议约定行使股东权利。
乙方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三、法律分析(一)违约行为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方未按约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导致乙方无法行使股东权利,已构成违约行为。
(二)违约责任承担1. 违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
违约金是当事人因违约行为而应承担的责任,其数额由当事人约定。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未约定违约金。
因此,乙方不能依据违约金条款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2. 损害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甲方违约导致乙方无法行使股东权利,给乙方造成损失。
根据法律规定,甲方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股权转让手续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股权转让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在本案中,甲方未按约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导致乙方无法行使股东权利。
法律专业案例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制度已成为我国企业组织形式的主要形态。
然而,在股东权保护方面,我国公司法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以A公司为例,分析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权保护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引言股东权是公司股东在公司中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经营管理权、参与权、知情权等。
股东权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公司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
然而,在我国公司法实践中,股东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
本文以A公司为例,探讨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权保护的法律问题。
二、A公司股东权保护案例简介A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
公司成立初期,股东之间关系融洽,公司运营良好。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股东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公司陷入困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股东会召集程序不规范。
A公司股东会召集程序不严格,部分股东会决议未经全体股东同意。
2. 股东知情权受限。
A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向股东披露公司财务状况和重大事项。
3. 股东分红权受侵害。
A公司连续多年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向股东分红。
4. 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权受限。
A公司董事会成员由大股东委派,中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权受限。
三、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权保护的法律问题1. 股东会召集程序不规范。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会召集应当提前通知股东,并说明召集事由。
然而,在A公司案例中,股东会召集程序不规范,部分股东会决议未经全体股东同意,侵犯了中小股东的权利。
2. 股东知情权受限。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定期向股东披露财务状况和重大事项。
然而,在A公司案例中,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向股东披露财务状况和重大事项,侵犯了股东知情权。
3. 股东分红权受侵害。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向股东分红。
然而,在A公司案例中,公司连续多年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向股东分红,侵犯了股东分红权。
4. 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权受限。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对公司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法律案件文章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股东为甲、乙、丙三人,甲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乙、丙为普通股东。
2018年,甲因个人原因欲退出公司,与乙、丙协商股权转让事宜。
经过多次协商,甲、乙、丙三方于2018年10月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甲将其持有的公司25%的股权转让给乙、丙,股权转让价格为1000万元。
协议签订后,甲、乙、丙三方按约履行了股权转让的相关手续。
二、争议焦点1. 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2. 乙、丙是否应向甲支付股权转让款?3. 甲退出公司后,公司是否应向甲支付补偿款?三、案件分析1. 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股东之间转让股权,应当签订书面协议。
本案中,甲、乙、丙三方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且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故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2. 乙、丙是否应向甲支付股权转让款?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甲将其持有的公司25%的股权转让给乙、丙,股权转让价格为1000万元。
由于甲、乙、丙三方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了股权转让价格,且协议已生效,乙、丙应按照协议约定向甲支付股权转让款。
3. 甲退出公司后,公司是否应向甲支付补偿款?关于甲退出公司后,公司是否应向甲支付补偿款的问题,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
但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股东退出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根据以下因素综合判断:(1)甲退出公司的原因:若甲退出公司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股东之间矛盾等原因,则公司可能需要向甲支付补偿款;若甲退出公司是出于个人原因,则公司可能无需支付补偿款。
(2)甲在公司中的地位及贡献:若甲在公司中担任重要职务,对公司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则公司可能需要向甲支付补偿款;若甲在公司中的地位及贡献较小,则公司可能无需支付补偿款。
(3)公司财务状况:若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有能力支付补偿款,则公司可能需要向甲支付补偿款;若公司财务状况较差,无力支付补偿款,则公司可能无需支付补偿款。
法律案例分析式的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通过对案件事实的梳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合同纠纷的成因、法律适用以及裁判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同纠纷;房屋买卖;法律适用;裁判结果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法律形式,合同纠纷是常见的法律问题。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作为合同纠纷的一种,因其涉及当事人切身利益,成为司法实践中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分析合同纠纷的成因、法律适用以及裁判结果,以期对合同纠纷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件事实甲乙双方于2018年6月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其名下位于某市的一套房屋出售给乙,成交价格为200万元。
合同签订后,乙按照约定支付了首付100万元。
然而,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过程中,甲以房屋存在抵押权为由拒绝办理过户。
乙认为甲违反了合同约定,遂将甲诉至法院,要求甲继续履行合同,协助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并赔偿损失。
三、法律适用1. 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 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61条规定:“民事主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四、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甲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协助乙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甲以房屋存在抵押权为由拒绝履行合同,属于违约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法院判决甲继续履行合同,协助乙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并赔偿乙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法律案例分析作文作文(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不惜侵犯员工的著作权。
本文将以某市某公司涉嫌侵犯员工著作权案为例,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处理过程以及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某市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业绩一直不佳。
为了提高公司业绩,公司董事长李某决定自主研发一款软件产品。
在研发过程中,李某聘请了张某、李某、王某等一批优秀程序员。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该软件产品终于研发成功,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然而,在软件产品上市后不久,张某、李某、王某等程序员发现,公司未经他们同意,将软件产品的著作权转让给了第三方。
程序员们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侵犯,遂向公司提出抗议。
公司董事长李某则表示,程序员们在工作中已经享受了相应的报酬,著作权转让属于公司内部事务,无需征求程序员们的意见。
程序员们不服,遂向某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公司侵犯员工著作权,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公司不服仲裁结果,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一)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公司是否侵犯了员工的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属于作品的创作者。
在本案中,程序员们作为软件产品的创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权。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二)署名权;(三)修改权;(四)保护作品完整权;(五)复制权;(六)发行权;(七)出租权;(八)展览权;(九)表演权;(十)放映权;(十一)广播权;(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十三)改编权;(十四)翻译权;(十五)汇编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将作品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三)案件处理1.劳动仲裁阶段: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未经程序员们同意,将软件产品的著作权转让给第三方,侵犯了程序员们的著作权。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多个行业,包括金融、医疗、教育等。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A公司在软件开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在2019年,A公司因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被诉至法院。
二、案件事实2018年,B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智慧医疗”的软件,并在全国范围内申请了著作权登记。
2019年,A公司未经B公司许可,在其开发的软件中使用了“智慧医疗”软件的部分功能,并将其命名为“健康助手”。
B公司发现后,认为A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A公司是否侵犯了B公司的著作权。
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A公司使用的软件是否属于B公司著作权保护的作品;2. A公司是否未经B公司许可使用了B公司著作权保护的作品;3. A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四、法律分析1. 关于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的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在本案中,B公司开发的“智慧医疗”软件属于计算机软件作品,符合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要求。
2. 关于A公司是否未经许可使用了B公司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
在本案中,A公司在未经B公司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智慧医疗”软件的部分功能,并将其命名为“健康助手”。
因此,A公司的行为构成了对B公司著作权保护作品的侵权。
3. 关于A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其作品,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著作权人权利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A公司未经B公司许可,在其开发的软件中使用了“智慧医疗”软件的部分功能,并可能通过销售、出租等方式获利,因此,A公司的行为构成侵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案例——《永不言弃》之我见
常用法律案例分析课上,一个视频对我的感触特别的大,十二年的找寻到底是为了什么?
1998年十二月在河南省新密市张楼沟村顾克礼的妻子被绑架,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被抢走,抢走孩子的是和他同住一个院里的矿工,叫董国雪。
仅仅知道这个名字,他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寻儿之旅。
为了寻找儿子,他他历尽千辛万苦,双腿残疾仍坚持不懈,足迹踏遍了23个省105个县。
十二年的艰苦追寻终于找到了董国雪的消息,得知他当初抢走孩子只是为了弄点儿钱花,把孩子抢走后由他的一个老乡叫董淑英的安排,把孩子卖到了河北省沧州市。
在沧州市顾克礼终于找到了自己找寻了十二年的儿子。
见到小亮后顾克礼沉默了,经过十二年的找寻,他的家现在已经是家徒四壁,根本就不能给儿子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
静静思考下他同意把儿子留在沧州,和对方结为干亲,双方共同抚养孩子。
对于董国雪等犯罪分子都收到了法律的严惩。
十二年的找寻,终于使犯罪分子伏法,收到了法律的严惩。
永不言弃,为的只是心中那份对儿子的执着与热爱。
以及对犯罪分子的憎恶……
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并不陌生,小时候家里人经常吓唬我们说别乱跑,会有“拍花的”把你们拍走的。
小时候对这些个是很害怕的,去哪儿玩儿都要先看看有没有拍花的。
长大了随着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更加气愤,一群社会的败类,渣滓。
全该抓起来枪毙……上过常用法律案例分析课后,对这个案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国法律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打击一向都是很严厉的,刑法中对此类犯罪的量刑时很严厉的,具体的法律条文如下:
1、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以及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该罪所侵犯的是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
“妇女”,是指14周岁以上的女性;“儿童”包括不满1周岁的婴儿、已满1周岁不满6周岁的幼儿和已满6周岁不满14周岁的儿童,儿童的性别不论男女。
2、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拐卖妇女、儿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2)拐卖妇女、儿童3人以上的;
(3)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4)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
的;
(5)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6)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7)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8)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其中的(3),是指犯罪分子在拐卖过程中,与被害妇女(包括幼女)发生性交
的行为。
不论犯罪分子是否使用了暴力或者胁迫手段,也不论被害人是否有反抗行为或表示,都包括在内。
其中的(7),是指由于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如由于犯罪分子虐待,使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由于犯罪分子的拐卖行为或者侮辱、殴打等行为引起被害人或其亲属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这里不包括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行为,如果对被害人进行故意杀害、伤害,则应当将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实行并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41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处理,根据刑法第241条第2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应定强奸罪。
第4款规定,对于上述情况,应以收买被拐卖妇女罪与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2、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人身自由或者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处理,根据刑法第241条第3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人身自由或者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应分别以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论处。
第4款规定,对于上述情况,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与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3、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处理,根据刑法241条第5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
4、免责事由,刑法第241条第6款规定,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本罪的免责事由,凡有上述情形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本案例中董国雪等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拐卖儿童的罪,而且情节相当恶劣,绑架妇女,抢夺儿童并贩卖,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量刑应该在十年以上。
等待他们的是十多年的铁窗生涯……中间人董淑英,买孩子的王树青夫妇都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法律,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对于这个案子的分析,我对于我国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惩罚,同时也让我看到了爱的力量,十二年的追寻因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不善言语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就像朱自清《背影》里父亲那胖胖的背影,充斥着的是浓浓的爱,父亲是山,母亲是水,无论是山还是水,都是我们心灵的依靠……
不抛弃,不放弃……奇迹就会在前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