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冷战起源
摘要: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它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抗争, 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冷战起源美国苏联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对外构想英国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的各自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紧张斗争与较量,前后持续了四十多年之久。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在苏联、东欧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其结果之一是最后导致了东西方冷战退出历史舞台。东西方冷战是战后近半个世纪里国际关系的主流,其影响极为重大和深远。了解冷战起源是分析冷战的性质、冷战的发展及其终结的前提,也是探究冷战对当今国际关系影响的前提。冷战起源是一个多因素产物,其中有深层次的原因,也包含美苏两国战略构想的冲突,因此,要对冷战起源作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冷战之所以爆发,源于以美苏为代表的两种不同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抗争。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美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以18 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滤、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鸿的三权分立原则为立国的思想原则;苏联则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以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为立国的思想原则。美苏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从一开始就处于尖锐对立之中。二战中双方由于遭到共同敌人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威胁,暂时捐弃前嫌,结成了联盟, 但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 双方结盟的基础逐渐消失, 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对抗又重新浮现。1 9 4 5 年 4 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说: “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1)这表明斯大林有乘胜利之机扩张社会主义的意图。二战末期, 在苏联帮助下, 一大批东欧国家获得解放, 并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美苏两国根据大战的进展和战后的局势,都努力扩大自己意识形态信仰的影响范围,在力所能及的地区建立和维护与自己类似的制度。
对于冷战的意识形态性质, 西方政治家和学者从不讳言, 并着意渲染。如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2)布什在冷战结束后坦率地承认: “40多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对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 ,并欢呼“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 ……这是民主和自由的胜利。这是我们的价值观念道义力量的胜利”。(3)西方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正统派们也认为冷战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根本的回应”。(4)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着意把冷战描绘成意识形态的对抗冲突是为了给他们所从事的冷战戴上一个神圣的光环。但不可否认, 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抗争是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冷战起源于美苏两种不同对外战略构想的碰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在乘胜前进的同时,乘机在东欧、中近东和远东进行了扩张。苏联这样做虽然含有乘胜扩张共产主义的意图,但主要还是从保障自身安全考虑的。
苏德战争虽然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但也使苏联遭受空前的浩劫。战争给苏联造成了2 000多万人的死亡, 1 710 座城镇、7 万多个村庄和3万多家工矿企业被毁,直接经济损失估计高达25 600亿卢布(5)。这样,如何有效地防御侵略威胁,确保苏联国家安全,就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初期斯大林对外战略构想的中心课题。斯大林希望战后继续维持苏、美、英三大国合作,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来维持世界秩序,保障和平。同时,鉴于苏联历史上所遭受的几次大规模入侵来自西部,斯大林力图通过把苏联西部向外推进,并在东欧建立一系列对苏联友好的国家,把昔日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此外,削弱德日等昔日仇敌,在中近东和远东尽可能谋取一些权益。罗斯福的亲信,
多次与斯大林打交道的霍普金斯说,斯大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俄国利益维持者,他最先想到的永远是俄国”(6)。
然而,斯大林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思想还是和美国的对外构想迎头相撞了。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暴发户。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或战败,或遭到严重削弱,不仅其实力远远不能和美国相比,还要仰仗美国的救济。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从根本上抛弃了孤立主义,走向世界主义,向全球扩张,夺取世界霸权的野心越来越大。1946年4月6日,杜鲁门在芝加哥的一次演讲中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战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7)。杜鲁门急欲充当世界霸主,对苏联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政策。1946 年1月5日,杜鲁门在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备忘录中,详细论述了他对和苏联争执的一些问题的立场,坚定地指出,“我以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一定要拒绝承认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除非他们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伊朗问题上表明我们的坚定立场,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基尔运河,莱因- 多瑙河水道和黑海海峡国际化,我们应该坚持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最后他表示“已厌倦笼络苏联人”(8)。杜鲁门与苏联强硬对抗的立场昭然若揭。
总之,杜鲁门上台以后,改变了罗斯福与苏联合作的构想,采取了与苏联强硬对抗的立场,实行了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重点,向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的战略。这一战略和苏联保障安全的战略迎头相撞,成为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冷战是美苏双方行动的结果,但也有外部因素的作用,这体现在英国身上。在西方几个大国中,英国一贯是反苏反共的急先锋。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虽然与苏联结盟,但一直心怀贰心。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一拖再拖,迟迟不愿开辟,并与苏、美、意争先,力主从意大利、巴尔干插入中欧,企图在中欧打进一个楔子,阻止苏联红军进入中欧,在三巨头几次会议上和斯大林争吵最激烈的就是丘吉尔。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无力单独与苏联抗衡,于是英国就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企图促使美国承担责任,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苏联的扩张。早在1945 年4 月6 日,丘吉尔就致电罗斯福,谈及英美和苏联的矛盾,煽动美国和英国一起“毅然决然地起而应战”。4月11日,他再次致电罗斯福,提请他注意上封电报,“激励罗斯福保持坚定”(9)罗斯福逝世后他又不断致电杜鲁门,说他“极为忧虑地看到⋯⋯的权力移到西欧的中心,在我们同东方的一切事务之间垂下了一道铁幕”,说“您我二人对未来仍须负担重大的责任” ,“诚恳地盼望您的行动,终将造成欧洲的持久和平”(10)。
1946 年,已下野的丘吉尔应邀访美,多次发表演讲,鼓吹美英联合,抵制苏联扩张,最为著名的是丘吉尔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分析了欧洲的形势。“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至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重铁幕后的欧洲国家和人民日益从属于苏联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11)“在远离俄国边境,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它绝对服从来自共产主义中心的指令,完全协调地工作着,……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害。”(12)丘吉尔认为苏联想夺取战果并扩张势力,他号召讲英语的国家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
铁幕演说激起杜鲁门的共鸣,给以他鼓励。《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美英“两国为同一命运所支配”,应同情和支持“丘吉尔的建议”。苏联也不甘示弱,斯大林抨击演说,谴责“丘吉尔的策划是对战争的策划”(13)是对苏联作战的号召。对苏联来说,铁幕演说是英美联合对苏冷战的开始。
英国使美国承担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发动对苏联冷战的最重要的一招是将希腊、土耳其交给美国。希腊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二战爆发后被德国占领。1944年10月希腊解放时希共领导的民族解放阵线几乎控制全国,但英军登陆后支持希腊右翼政府镇压了希共武装,到1947年春,尽管英国给希腊提供了军队和物资,但希腊政府岌岌可危,英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