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题四—六章讲义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完整版)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 1.殖民主义扩张 二 和资本主义发展 战 2.地理大发现和 前 新航线开辟 特 点 1.从旧大陆到新 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 家到未开发地区 迁移路线 1. 欧洲人到美洲、非 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 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 到美洲
澳大利亚的小麦种植
1、澳大利亚混合 农业的形成
澳大利亚的牧羊业
概念: 耕作业(种植业) +畜牧业
1、如何系统而又透彻的分析一种农业地域类型 ——以混合农业为例
(1)农业地域类型:
(2)世界典型地区: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 ——墨累-达令盆地 小麦、羊 面向市场(国际) 1、家庭大农场为主 2、生产规模大
例: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热量)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光照)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地形) (地形)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⑤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良种技术) ⑥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节水技术)
⑦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 ⑧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
(一般情况下) 城市的规模越大,等 级越高、服务功能越 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的规模越小,等 级越低,服务功能越少, 服务范围越小。
城市等级 城市作用 服务范围 城市数目 城市距离 低 高 小 大 小 大 多 少 小 大
4.城市化
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 人口分布: 农业人口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四章 本章整合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思路导引(1)长江源头至宜昌为上游,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四个选 项中 武汉 位于长江中游。(2)长江上游地区以 水能 开发为 主,下游河段适合发展 航运 ,可以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 游业,中游地区适宜发展 种植 业(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3)题 干信息“不搞大开发”,所以不宜在长江干流上多修建水电站,②错误。 ①③④均符合“共抓大保护”的理念。 题目答案(1)C (2)C (3)D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1)位于长江中游的城市是( ) A.重庆 B.宜昌 C.武汉 D.南京 (2)关于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 A.上游地区以发展航运为主 B.下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 C.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 D.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 (3)以下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是( ) ①迁走长江沿岸1千米范围内的化工厂 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 水电站 ③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④退耕还林、还湿、 还湖,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分析交通线路布局(建设)的意义 分析交通线路布局(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 分析。 (1)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加强地区间文化信息等的交流、巩 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2)经济: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促进沿 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3)生态:保护沿线生态环境、节约耕地等。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思路导引(1)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岛屿及附近旅游景点众多,岛内 公路 四通八达,影响岛内公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景点 。公路主
要是连接岛屿上的众多景点,人口、地形、河流不是影响公路布局 的主要因素。(2)岛内运输方式以 公路 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岛屿 面积 小 ,景点众多,公路运输 灵活 方便,便于游客游览参观 岛上的景点。材料中没有涉及地势、居住人口、自然灾害的内容, 无法判断对错。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历史人口增长呈“J”形曲线,特点:工业革命前增长极其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迅速人口变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即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所处阶段主要特征原因影响“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原始社会时期,现存于少数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受灾害、战争、疾病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传统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低—高”模式过渡型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的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低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粮食大幅度增产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大,产生“城市病”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上层建筑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低—低”模式现代型20世纪以来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发生改变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防兵力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差异:1、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四章 总复习 练习题教学课件PPT中学公开课
2. 影响京张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地势 C.资源分布
B.河网密度 D.工矿企业
答案
2.A 由图可知,京张高铁主要修建在山间平原,避开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因此影响京张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地势。
在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建成100多年后,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开通运营,设计时速最高可达350 km。 京 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高速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 下图为京张
2. 该高速铁路连接吉达国际机场,遵循的交通运输原则是 ( )Leabharlann A.依据运输需求 C.因地制宜
B.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D.尽量少占耕地
答案
2.B 该高速铁路连接吉达国际机场,可实现高速铁路与机场的转运和衔接, 有利于发挥综合运输优势,B项正确。
知识点 1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018年9月14日,由中国企业参建的世界首条穿越沙漠地带的高速铁路——麦麦高速铁路全面建成。 该高速 铁路的投入运营使麦地那与麦加的行车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2小时。 该高速铁路途经沙特阿拉伯第二大城市吉达, 年客运量将突破1 500万人次,极大缓解当地的交通压力。 读麦麦高速铁路示意图,回答1— 3题。
A.地形地质 C.科学技术
B.河流水文 D.资源分布
答案
1.C 地形地质、 河流水文、 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一般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京张高铁设计时速最高可达350 km,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C项正确。
在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建成100多年后,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开通运营,设计时速最高可达350 km。 京 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高速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 下图为京张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复习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知识梳理及巩固练习命题:叶银华 审核:张湛萍 曹益[主干知识]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土地(地形;租金)、水源。
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原料、动力、政策、科技 选择原则: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 24、其它因素:政策(改革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 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及心理(华侨在中国投资)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交通和科技的发展6、钢铁工业的三次区位变化: 接近燃料地 →接近原料地→接近市场(临海型) 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联系:①工序上的工业联系②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2、工业集聚的作用:①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分类: 按形成分类:自发形成、规划建设形成按性质分类:发育程度高的、发育程度低的4、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2)适宜分散的工业:产品“轻薄短小而且价格昂贵”的高科技产业(电子元器件)、产品结构复杂而且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如汽车,飞机)(3)工业的地域联系所依赖的条件: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手段。
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1、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2、特征:(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资金高度集中。
3、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4、衰落时间: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来5、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工业区(1)主要区位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交通;④广阔的市场;⑤优越的地理位置(德国中西部,欧洲十字路口)(2)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⑤环境恶化。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赤道附近的苏门答腊岛年降水量丰富,但时空分布差异大,岛上森林、湖泊、沼泽众多,岩浆活动频繁。
下图为苏门答腊岛位置图。
(1)说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分析山脉东侧每年6-8月降水较少的原因。
(2)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
(3)若要在甲乙两城市之间修建铁路,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答案:(1)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
原因:6-8月,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地处西南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干燥少雨(焚风效应明显)。
(2)分布特点:平原和沿海地区聚落多,山区聚落少;西部地区聚落多沿海分布,(中)东部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分布。
(3)不利影响:沿途多沼泽,要跨越多条河流,增加了施工难度;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有利于蚊虫繁殖,病菌滋生,工作人员需要防范中暑、晒伤、蚊虫叮咬、食物中毒等,不利于工程作业。
解析:本大题以苏门答腊岛设置试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聚落的分布特点及交通运输中线的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
考察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根据苏门答腊岛等高线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可判断答腊岛山脉山脉走向也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区域受季风的影响,6-8月,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因山脉东侧地处西南风的背风地带(雨影区),暖湿气流难以深入,气流越过山脉下沉,干燥少雨(焚风效应明显)。
(2)读图可知答腊岛聚落分布不均,平原和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开阔聚落分布多,山区地形崎岖聚落少;西部地区平原面积狭小聚落多沿海分布,(中)东部地区地形较平坦,但降水较少聚落多沿河流分布。
(3)读图可知甲乙间有大面积的沼泽、多条河流、为热带雨林气候,因此若在甲乙两城市之间修建铁路将面临沿途多沼泽,要跨越多条河流,需架桥,增加了施工难度;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有利于蚊虫繁殖,病菌滋生,工作人员需要防范中暑、晒伤、蚊虫叮咬、食物中毒等,不利于工程作业;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雨林破坏等不利影响。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述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当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一定程度时,即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往往形成生态破坏;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往往形成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分类第二种分类方式——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第三种分类方式——按生产类型划分:工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第四种分类方式——按地理空间划分:局部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资源枯竭是指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使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以至于不敷人类资源需求的现象。
●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多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承载量。
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时会出现严重环境问题。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的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呈现加速的趋势,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
三、环境问题表现的地域差异五、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1)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2)兴建污水处理厂3)农业污染防治4)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5)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六、自然界中哪些地理事物会导致物种灭绝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破坏生物生存环境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外来物种的引进和入侵全球气候变化战争破坏性的旅游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类文明我们可以划分为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四个阶段。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II复习目标: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课本难重点,并能解决相关问题;强化地图和图表的判读和运用;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3.工业类型:(按影响布局主导因素分类)[理解]4.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记忆]鞍钢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处原料地、靠近燃料地、初期用水、用地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靠近市场、劳动力充足、交通便捷宝钢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水陆交通极佳、技术水平高、人才密集5.从环保角度分析污染工业的布局(给出地图会分析各个工业的布局位置)[记忆]大气污染:工厂设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6.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理解]经济角度社会角度环境角度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理解](1)投入——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
2、工业集聚意义 [记忆]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 [理解](1)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高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至第五章 知识点 讲义 汇总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任务:交通线网、场站的组织,客流、货流的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其他。
原则具体内容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尽量少占土地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斜构造气候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和积雪的厚度。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人文因素经济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国道干线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为主,尽量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技术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突出作用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水域条件要利于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影响港口的规划建设;平原地形利于港口平面布置,但航道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讲义
高二地理(理科)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如图1:“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图1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二、人口迁移:1、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并达到一年以上。
2、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主要移出地:欧洲;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
(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募到东南亚和美洲)。
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4.“一带一路”倡议: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判断1.便捷的交通,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
( √ )2.“一带一路”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 √ )3.交通运输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还可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 )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探究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搭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讲义
高中地理必修Ⅱ知识点1、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属于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而引起的增长。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①生物学规律②经济发达程度③文化教育水平④医疗卫生条件⑤妇女就业状况⑥婚姻生育观⑦风俗习惯⑧战争⑨自然灾害⑩人口政策等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①“高-高-低”模式(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20世纪50年代起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
非洲人口增长模式为典型的过渡型(即“高-低-高”模式),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进入“低-低-低”模式。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计划生育政策。
发展中国家(年轻型)人口问题表现:人口过度增长,人口总量大——劳动力过剩,教育和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不稳定。
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老年型)人口问题表现: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
因此,鼓励生育,完善养老体系,接纳外国移民。
3、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①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②分类: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按人口迁移方向: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城市→城市,其中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世界人口迁移: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以务工和经商为主。
多为自发性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目前世界上最主要和普遍的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复习提纲】高中地理会考必修2复习提纲——第四章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2复习提纲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工业的分类(1)根据产品的性质,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重工业——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工业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导工业,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标电——采矿、冶金、机械、电力、建材、化学等工业——大部分作为生产资料,一部分作为生活资料轻工业——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生产投资少,见效快,能为国家迅速积累资金——纺织、食品、造纸、皮革、钟表、家电等工业——大部分作为生活资料,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料(2)按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宜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原料产地——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宜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消费市场——如印刷工业、家具制造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工业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如电子装配厂、普通服装制造厂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工业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发达的地区——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二、工业的区位选择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土地——建筑用地、水源——近便丰富优越、地形——平坦开阔、气候社会条件:信息、政府、国防、工业惯性、就业、厂商个人偏好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农业经济基础科技因素: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和区位的影响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包括主导风向(工业区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下风向或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下风向)、河流流向(工业区的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即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而自来水厂和饮料厂应布局水源地或城区河流上游)、距市区远近、地形特点、适当集中综合利用、设置防护带、适当分散、减轻污染、作无害处理等。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
四至六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
但2007年3 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 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
回答8---9题。
4.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5.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A.丰富的原料 B.庞大的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技术6.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和我国沪宁杭工业区相同的区位条件是()A.交通便利B.原料、燃料自给,水运方便C.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低廉D.农业基础好,盛产稻米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7.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D.①啤酒厂②炼铝广③纺织厂④榨糖厂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6所示。
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
结合表1,回答20---21题。
8、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①接近燃料地②接近铁矿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廉价劳动力充足A.①B. ③④C. ②④D. ①④9、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A. 燃料运输费用B. 铁矿石运输费用C. 产品运输费用D. 废弃物的排放量一些具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10工业集聚是因为()(1) 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2)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3)可以减少环境污染(4)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A.(1)(2)B.(2)(3)C.(3)(4)D.(1)(4)11从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看,应集聚的工厂是()(1)汽车厂--化纤厂(2)化纤厂--石油加工厂(3)钢铁厂--水泥厂(4)自行车厂--电视机厂A. (1)(2)B. (2)(3) C .(3)(4) D.(1)(4)环境因素是工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读甲、乙、丙、丁四幅图12.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A.电视机厂B.造纸厂C.电镀厂D.炼油厂13.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选项中分别与四图相符的()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B.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C.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14.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分别体现最灵活、最高效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B.水运C.公路D.航空15.现在的兰州市场上,鲜活的海产品和热带水果到处都有,导致这种商业网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兰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交通运输的进步和发展;③兰州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④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16.图4-23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①炼铝、服装、家具制造②炼铝、制糖、服装③汽车、造船、水泥④炼铜、奶制品、制鞋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17.格尔木到拉萨段铁路的修建,说明影响现代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已不再是()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技术因素D.自然因素18.对交通运输线起决定因素的有()A.地貌、水文B.社会经济条件C.科学技术D.气候、河流19.只考虑盛行风向,下图工业区中最佳布局是()读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费与运距相关示意图,完成20-21题:20.500吨钢材从武汉钢铁厂运至上海港码头,考虑经济效益,宜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B.公路-水运C.水运D.公路-铁路21.下列产品中,适宜用③运输方式长距离运输的是()A.新闻印刷品B.煤炭C.时装D.电脑芯片22.下列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A.北京 B.武汉 C.株洲 D.杭州读兰州市略图,回答23-24题:23.从地形上说,兰州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A.一B. 二C.三D.一、二24.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仅受交通运输的影响B.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C.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是考虑该地靠近市场D.不同地区商业网点的布局基本相同26.陕西省天然气大量供应给京、津两地消费,“陕气”进京、津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管道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27.最初设计京九线时,是从北京出发,终点到江西省九江市。
后来改为在香港回归前一直修筑到香港九龙。
设计改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合理布局交通网B.巩固东南海防C.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D.便于开发赣南、岭(南岭)北的区域经济28.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A.水源B.气候C.经济D.交通29.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A.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B.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C.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商品的储存D.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30.以交通最优原则建立的商业街在( )A.城市内交通干道的沿线B.城市交通便利的几何中心处C.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D.居民住宅区内31.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32 .当前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肆虐B. 大地震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C. 拉尼娜现象频发D.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采取掠夺式的使用3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34.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发展问题B.人口问题C.资源问题D.协调问题35.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了(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36.“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37.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38.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也少③环境危机日益加剧④环境污染正在减小⑤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⑥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较为发达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39.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发展生产力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C.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D.整治生态环境40.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B.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C.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回答41~43题。
41.该厂产品可能是()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42.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A.航空港 B.海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43.该产品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的()A.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B. 降低产品销售费用C. 集体快速转移生产线D. 有利于总部的管理44.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鲁尔区是“法国工业的心脏” B.鲁尔区铁矿资源丰富C.区内人工运河众多,交通便利 D.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45.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④传播新工艺、新技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6.鲁尔区的某些钢铁企业把高炉建到荷兰鹿特丹附近,这种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市场 B.技术 C.原料 D.能源47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是:()A.中小企业为主B.重工业为主C.生产布局集中D.资本集中程度高48.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是:()A.鲁尔区B.“第三意大利”C.美国“硅谷”D.中国香港49.对“硅谷”早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是:()A.军事订货B.斯坦福大学C.便捷的交通D.宜人有气候50.下列工业区分布有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的是:()A.英国东北部 B.爱尔兰北部 C.德国南部 D.美国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