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汇编:专题二十五实验
2010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教案3
(震撼推荐)201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系列专题三:细胞工程1、考点解读二、考点解读此部分考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
在理综卷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近年的新课标中将其划分为选修教材的内容,但也是各省在选做题中要求考核的内容,并且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在试题的题形中以图表题为主,可以表示某个技术的操作过程,也可以是某个生理过程的抽象概括(如以图象的形式考查分泌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在试题的选材上,以实际应用类的为主,由于这些技术在现代科研、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材料的可选性比较丰富,试题的新颖程度比较高。
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复习此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如生物膜系统要联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注意知识的比较(如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23、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第一节 生物膜系统一、各种膜在结构、功能上的联系(一)生物膜:细胞膜、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成分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化学成分注意各种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含量) (二)联系 1.结构联系(1)直接: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相连,与线粒体膜也存在一定联系(代谢旺盛时,内质网与线粒体相连)。
(2)间接:相关生物膜间通过小泡相互转化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小泡细胞膜(反向也成立) 2.功能联系功能:蛋白质→较成熟的蛋白质→成熟蛋白质→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翻译↑ 加工↑ 加工↑ 分泌↑ 结构:核糖体→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细胞膜 (注意:内质网内的加工包括折叠、组装和加上一些糖基团等) 二、生物膜系统(一)概念: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二)功能1. 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决定性作用2. 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3. 各种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研究生物膜的意义(一)理论上:有助于阐明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 (二)实践中:1. 农业:研究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大全 实验25课件
过程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显微计数法 (计数板计
数)
取样器取样 法
黑光灯诱 捕计数法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 的动物个体, 如鼠、鸟、 鱼等
植物或活动 肉眼看不见
范围小的动 的细菌、酵
物(如蚯蚓、 母菌等微生
蚜虫、跳蝻) 物(或血细
和虫卵
胞)
活动能力强 (不适合样 方法)、身 体微小(不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 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 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 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 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________小时。
(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 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 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 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
制作黑光 灯→确定 诱捕地点 →诱捕→ 统计和分 析
显微计
方法名 标志重
数法 取样器取 黑光灯诱捕计数
样方法
称 捕法
(计数板 样法
法
计数)
计算
标记总 设各样 若小格 ①记名计 数/N= 方的种 体积为 算法—— 重捕中 群密度 1 mm3, 直接数个 被标记 分别为 则 1 mL 体数;② 的个体 n1、n2、 中个体 目测估计 数/重捕 n3…… 数= 法——分 总数(N nm,则 错误! 等级估 代表种 种群密 ×103× 测,如非
(1)样方法:样方的获取——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 样法);样方的大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样方的数量——不能 太少,计算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并求样方种群密度的平 均值。
高考生物(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实验专题PPT课件
图S11
(2)变量的控制 ①操纵实验变量的方法: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 对象在被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种现象和属性。方法:施加、改变、去除。 ②检测反应变量的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确定观察和测量的指标和方法。具体: 观察特异性颜色变化、沉淀反应;观察形态结构、生理变化;测量生长发育速度;测量 生化反应速度。 ③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排除因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设法创造稳定的维持 不变的相同条件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设法提供适宜条 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 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它是处理实验中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典型追踪 1.下列属于控制自变量的操作且正确的是(
) A.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中,需要在同 一温度下进行 B.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 不同功率的灯泡控制变量 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 两只烧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 D.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的实验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条作对照
变量是pH,观测指标是气泡的产生量或气泡的产生速率,C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
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CO2, 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因此观测指标不能是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D项错误。
典型追踪 3.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
量。下列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 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 一组温度控制在37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 一半用黑纸包住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 都加入等适 pH 的 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这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二十五) [第25讲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基础巩固1.2011·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步揭示了发生这种激反的一因果相关事件,下列按因果相关事件顺序排列的是(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A.a→c→e→b→f→d B.a→b→d→e→c→fC.a→f→b→d→e→c D.a→b→f→d→e→c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适茎生长的一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能力提升3.2011·温州模拟图K251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图K251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 ppm)抑制生长B.A、B、C点对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C.D点对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不灵敏4.2011·模拟如图K252中甲为接受单侧光照的胚芽,图乙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胚根,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乙图K252A.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a处和c处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B.a侧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C.b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D.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一图二图K253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6.某同学探索向光性时,改变放置在胚芽鞘切面一侧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测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结果如下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二十五 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
专题二十五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考情分析1.考查内容:考察的内容包括胚胎移植、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
2.命题规律:胚胎工程包括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和胚胎工程的应用,高考中考查不多。
3.备考策略试题还将引导考生能否选取恰当的技术和方法,尝试提出初步的构想,来满足人类生产或生活的特殊需求,充分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
➢网络构建➢考点清单一、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1.精子与卵子的发生项目精子的发生卵子的发生场所睾丸曲细精管卵巢时间从初情期开始从胚胎出现性别分化后变形需变形不需变形分裂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结果1个细胞形成4个精子1个细胞形成1个卵子和3个极体2.受精(1)精子获能:刚排出的精子,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
(2)卵子的准备:卵子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具有受精能力。
(3)受精过程:获能的精子穿越次级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原核形成和融合。
该过程发生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4)场所:输卵管中。
3.胚胎发育过程受精卵:胚胎发育的起点卵裂期:在透明带内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桑椹胚:细胞的全能性最高,是胚胎分割的最佳时期。
囊胚:具有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囊胚腔、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原肠胚:出现三个胚层和原肠腔二、体外受精与早期胚胎培养1.体外受精2.早期胚胎培养(1)培养目的: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2)培养液成分:水、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动物血清等。
(3)培养后的处理: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并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
三、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与胚胎干细胞培养1.胚胎移植(1)概念: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专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基础部分学生实验(必修部分,共16个)第一类:显微镜观察类实验(7个)•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P7)•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P26)•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P47)•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P6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P115)•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2-P2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2-P88)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P7)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1)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2)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3)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
三、显微镜的使用原理(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工作距离越长。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工作距离越短。
视野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视野亮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物镜: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7)视野光线亮度的调整与切片颜色、厚度的关系(8)污染物位置的判断:A、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B、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C、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实验二、观察DNA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p26)一、实验原理实验三、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p47)一、实验原理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一--实验专题(共99张PPT)
四、生物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
➢ 题组一 从实验的目的进行命题 ➢ 题组二 从实验假设进行命题
①浏览试题;②明确要求;③挖掘条件(特别是隐蔽条件)
审题 干
类型分 析
实验目 的
验证性实验题
试题中已知, 用线画出即可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题
把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变为陈 述句
实验假 设
不需要假设
对探究问题提出各种可能性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 等量的问题 ④处理方法要相同
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 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 义的,但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三、命题视角
➢ 题组一 从实验的目的进行命题 ➢ 题组二 从实验假设进行命题 ➢ 题组三 从实验的原理进行命题 ➢ 题组四 从实验的变量控制进行命题 ➢ 题组五 从实验步骤进行命题 ➢ 题组六 从实验结果与结论进行命题
(2)“单一变量” 和等量的原则(除自变量不同外)
(2)“单一变量” 和等量的原则(除自变量不同外)
①生物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 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实验器具要相同
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 洁净度等要完全一样。 ③实验试剂要相同
二、实验必须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 ① 空白对照: 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如:在研究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发育实验中,先取等量的同龄且 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两组放入容积相同的两个玻 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水和蝌蚪饲料;一组加入甲状腺激素,另 一组不加任何药品,就是空白对照。
② 条件对照: 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 究的实验因素,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第一部分教材实验自主学习清单表一:提取鉴定类实验表二:观察类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2-21 染色体无固定装片蝗虫精母细胞1不需制作临时装片;2材料不适宜用卵母细胞观察;不用成熟花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2-88 染色体卡诺式液;酒精;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盐酸临时装片注意:观察类实验的基础是:1高倍镜使用2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3污点位置判断4将观察对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的方法5.观察不经染色的材料时,视野在能观察清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暗些;一般在观察经过染色的材料时,视野可相对亮些。
表三:实习、研究性课题课题名称页码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计算公式或表示方法结果分析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3-62 动物标志重捕法偏大:标记物脱落,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偏小:混合不均匀,标记个体易被重捕。
3-61 植物样方法偏小:只在稀疏区域取样,压线个体不计数;偏大:只在密集区域取样,压线个体全算3-68 酵母菌抽样检测法偏小:未摇匀后取上层液体;酵母菌未沉到技术室底部。
偏大:未染色,未摇匀后取下层液体。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2-91人类某种遗传病发病率随机选取人群汇总法人类某种遗传病发病方式调查患病家族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程度汇总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3-75 物种多少取样器取样法诱虫器诱捕法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时间过短、没有打开热光源导致数值偏小目测估计法:注意:1.区分调查方法和统计方法表四:探究类实验(一)实验名称页码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注意事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活细胞)1-91 氧气不同条件下的细胞呼吸产品通气时间;反应时间;温度;培养液的体积;葡萄糖的浓度等1本实验为对比实验;2本实验还有另外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3NaOH、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橙色重铬酸钾溶液的作用探究实验(二)表五:实验流程1.性质探究类实验2.功能探究类实验1.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N)2.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Y)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4.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5.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6.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7.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Y)8.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9.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Y)10.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时,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都需在酸性环境下进行。
【人教】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配套历真题汇编 专题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20 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1.(2018年重庆理综卷>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解读: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用途和微生物的代谢知识。
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是由一个或少数同种细菌繁殖而成的同种个体的总和,A 项错误。
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选择酵母菌、霉菌等真菌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因为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 项错误。
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为厌氧型,通入氧气可使培养基中的破伤风杆菌代谢活动受到抑制,C 项错误。
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D 项正确。
答案:D 。
2.(2018年浙江自选模块,17,10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进行分离培养。
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1>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 含有,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
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色环带。
(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灭菌。
A.高压蒸汽B.紫外灯照射C.70%酒精浸泡D.过滤(3>步骤X 表示。
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菌落。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中。
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
(5>临床上用14C 呼气实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 能将14C 标记的分解为NH 3和14CO 2。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培养及分离等知识。
(1>幽门螺杆菌(Hp>中含有脲酶,该酶能催化尿素的分解,若有Hp,则培养基中尿素会被分解pH 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
(2>由于尿素不耐高热, 在高温湿热灭菌中可能会降解,故一般制作尿素培养基时尿素溶液均用滤菌器来灭菌,称为过滤灭菌法。
201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系列练习(5)
201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系列练习(5)1.(20分)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可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
为探究该分泌物的性质,即所含消化酶的种类,请根据所给材料用具的提示设计一个实验,要求先提出假设,再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具:洁净的试管若干支,瘦肉,肥肉,马铃薯块,清水,猎笼草新鲜的分泌物,水浴锅等。
(1)你提出的假设是:(2)实验步骤:(3)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若要进一步验证温度对分泌物活性的影响,从瘦肉,肥肉,马铃薯三种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你应如何选择呢?2.(20分)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
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
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
经研究发现,人的ABO血型是由3个基因决定的,它们分别是I A、I B、i。
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只可能有其中的两个基因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在这3个基因中,I A 和I B基因都对i为显性,而I A和I B之间则无显隐性关系(或者说是共显性)。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属于人体的免疫功能。
从免疫学角度看,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为;血清中的抗凝集素为。
(二)如果有一对夫妇,男性血型为A型,女性血型为B型。
则此夫妇二人的基因型可能是:男性;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基础知识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遇甲基绿呈绿色,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0.9%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分布: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三.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
(1)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2)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叶绿体呈椭圆形,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
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长轴)转向光源,在强光下以最小面积(短轴)转向光源。
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植物线粒体相对较少,叶绿体颜色易掩盖线粒体被染成的蓝绿色。
五.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淀粉酶可以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后,不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1、材料: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
2、步骤:(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大,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滴入碘液后不会变蓝。
2号试管的温度条件是100℃,这样高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1号试管的温度条件是O℃,低温抑制淀粉酶的活性。
所以2号和1号试管中的淀粉都没有被分解,滴上碘液后都会变蓝,此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影响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1 过氧化氢(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可以放2号试管内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3号试管内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高,在过低或过高pH环境中,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不能使过氧化氢分解,没有氧气产生而1号试管没有加入酸或碱,溶液近似中性,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使木条复燃。
实验2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mL实验现象记录如下: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无砖红色沉淀生成,3号试管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2号试管内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3号试管内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高,在这样的pH环境中,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使淀粉分解,所以试管中加人斐林试剂后并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1号试管内没有加入酸或碱,溶液近似中性,这样的pH适于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所以淀粉被分解并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能影响酶的活性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一)质壁分离原理:①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②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能力不同。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側滴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側滴清水,另一側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1.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
2.应用:(1)可以用于测定细胞液的浓度(2)可以用于判断细胞的死活3.注意问题:(1)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0.3mg/mL蔗糖溶液。
(2)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注意事项:1.选材: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其细胞液为紫色,在显微镜下与无色透明的细胞壁容易区分,观察到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效果明显。
另外,取新鲜水绵、黑藻叶、南瓜表皮也可以做这个实验。
2.试剂:选用0.3g/ml 蔗糖糖溶液。
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虽然很快,但不久就会将细胞杀死,细胞不能进行质壁分离复原;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另外,8% 食盐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浓度的尿素、甘油……也可使用,但后面三者在引起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
3.时间的控制:做好质壁分离的实验后,不久就要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避免使质壁分离的细胞长时间处于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过度失水而导致死亡。
从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 1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 2 )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分离。
2、步骤:3、结果分析:①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胡萝卜素;②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夜中溶解度大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 >叶绿素 b ;③在滤纸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4、实验创新:在本实验中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2C2H5OH + 2CO2 +少量能量2、装置: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九.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二)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3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3.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4.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
(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十.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原理: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当与琼脂相遇时,其中酚酞变成紫红色,因此,从颜色上的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得有多远。
在一定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的每一侧扩散的距离大致相同。
步骤: 将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 放入烧杯内,加入NaOH溶液,10min后取出,用纸巾吸干,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分析: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也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表面积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1.细胞为什么要分裂?或细胞为什么这么小?(1)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营养吸收与废物排出)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
(2)保证适宜的核质关系,使细胞质能在细胞核的控制范围内。
2.卵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因为它含有许多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黄,而使细胞体积增大了许多倍。
但卵细胞一般与外界交换物质少,故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