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药筛选及靶点机制研究_张全昌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
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出发,详细介绍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和进展。
一、病因病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病机不明,但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首先,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神经、激素、免疫和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神经因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肠道的蠕动和分泌。
激素因素包括胃肠激素和肠荷尔蒙,能调节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蠕动。
免疫因素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调节肠道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因素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分泌。
二、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有调节肠胃功能、改善心理状态、平衡体质的功效。
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重要方法。
1.治疗方案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因人而异,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体质调配中药。
饮食疗法也是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挂钩,通常会建议患者改善饮食习惯。
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达到治疗目的。
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辅助。
常用的中药组方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养胃汤、水煎栀子、四妙丸等。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虚弱所用的汤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强壮脾胃、升阳提气的功效。
四君子汤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能够有效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症状。
3.香砂养胃汤香砂养胃汤由草果、白术、陈皮、香砂四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和胃、暖中益气、化痰止咳的功效。
香砂养胃汤能够缓解肠道的痉挛和紧张,改善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和腹部胀气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进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进展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三脏,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现从证候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几年中医药治疗IBS-D的概况。
标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肠道肠易激综合征(irr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IBS分为腹泻型(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临床以IBS-D较多见。
IBS-D属中医学“郁证”、“泄泻”、“腹痛”范畴,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本病的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三脏,现代医家认为肝郁脾虚是IBS-D的主要病机。
笔者现就近几年IBS-D的中医药研究综述如下。
1证候研究由于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IBS-D的中医证候分型虽渐规范但尚未形成统一定论。
沈淑华等采用计算机检索等方法,得出IBS-D累积频率达90%的证型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肝旺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肝脾不和是IBS-D的基本发病环节。
张声生等认为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脾胃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是IBS-D的主流证候,并认为精神心理因素是其重要内因。
吴皓萌等以脑肠轴为切入点,研究IBS-D中医证候和血清脑肠肽的关系,认为乙酰胆碱(Ach)、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3受体(5-HT3R)与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及脾胃虚弱证等密切相关,可能是体现肝脾两脏功能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
2临床研究2.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邱光明等把40例IBS-D患者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两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认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辨证分型中药治疗IBS-D疗效显著。
中药复方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作用机制探讨
i s : l o w e r i n g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5 - H T i n c o l o n i c m u c o s a a n d b l o o d , r e d u c i n g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v a s o a c t i v e i n t e s t i n a l p e p t i d e( V I P型肠 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研 究, 为解释 中药科学 内涵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
关键 词 肠 易激综 合征 ; 内脏高敏感 ; 基础研究 ; 机制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I mp r o v i n g Vi s c e r a l H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Di a r r h e a P r e d o mi n a n t I r r i t a b l e Bo we l S y n d r o me
( X i y u a n H o s p i t a l , 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j i i n g 1 0 0 0 9 1 , C h i n a )
( I B S - D)T r e a t e d b y 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 C o mp o u n d a n d Me c h a n i s m
Xue Ho ng,Zha ng Be i hu a,W a ng Fe n g y u n,Ta n g Xud o n g
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例。
4.1.3 盲法设计 观察中设立盲法,共分为2
步。第1步为治疗者、量表操作人员、临床疗效结局评
价人员为3人,其中量表操作人员与结局评价人员盲。
第2步为统计人员盲。
4.2治疗方法
4.2.1 中药组 辨证分为4型:(1)肝郁脾虚
证:方用痛泻要方加减(党参20 g 白术15 g 白芍 15 g 陈皮10 g 防风10 g 白扁豆10 g 芡实 10 g绿萼梅10 g 甘草6 g等);(2)脾虚湿阻证:方 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 g 白术15 g 茯苓15 g 砂仁6 g(后下) 桔梗6 g 白扁豆20 g 莲子肉 15 g生薏苡仁30 g 草豆蔻10 g 佩兰10 g等]; (3)脾胃湿热证: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0 g 黄 芩10 g黄连6 g 甘草6 g 苦参9 g 秦皮10 g 炒莱菔子10 g 生薏苡仁30 g 白花蛇舌草30 g 等);(4)脾肾阳虚证: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吴茱萸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 一种慢性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一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重点支持类,No.sF一 2005—9)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4.北京通州 区中医医院;5.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通讯作者:张声生,Tel:010—52176634,E-mail:zss2000@sohu.corn
万方数据
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最为常见…。随 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 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IBS患病率约为15%¨。, 极大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 价¨1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显示了 良好的前景。2007年5月一2009年3月本研究采用 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法,对中医药辨 证治疗IBS—D进行了疗效观察。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探究
出合 理 的 药物 处 方 ,现 阶段 ,只有 患 者 出 现感 染 严 重 、高 血 压 、
抗 结 核 药 是才 可 实 施 药 物联 用 的 方式 。只有 合 理 用 药 ,才 能促 进
[ 2 ] 何书石
2 0 1 4 ,1 2( 9) : 1 3 8 - 1 3 9 .
[ 3 】 郭晓琴. 1 7 0例 妊 娠 合 并 贫 血 病 例 回 顾 性 分析 [ J] . 山 西 中 医
身 体 的健康 。
学院学报 ,2 0 1 1 ,1 2( 1 ) : 3 8 — 3 9 .
腹泻型肠易激综 合征 中医治疗 临床 疗效探究
贾 春红
【 摘要 】 目的 本次对腹泻型肠 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进行 临床 疗效探究 。
1 . 2~8 年, 平均 3 . 5 6 年, 患者均 伴有 不 同程度 的腹 泻 、 腹痛 、 腹胀 。
多种 西药联合 应用导致不 良反应的分析 U 】 l 中国 医药指 浅析 临床 范畴 内对西 药的合 理联 用 [ J l 中国医药指南 ,
南 ,2 0 1 3 ,1 1( 3 6) : 1 7 4 — 1 7 5
加 重 患 者病 情 ,临 床用 药 时 应 了解 药 物 联用 的相 关 知识 ,以便 做
5 例 ,两 方 法 选取我 院就诊 的 9 0患者例分为 实验组 和对照组各 4 5 例 ,实验组 将 所 有患 者按 照 随机 抽选 的方式 分 为实 验组 和对 照 组各 4 给 予 中 医 方 法进 行 治 疗 ,对 照 组 给 予 西 医 方 法进 行 治 疗 。 结 果 实验 组 组 患者 年 龄 、性 别 等 一 般 资 料 均 无 显著 差 异 ,P> 0 . 0 5 ,无统 计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治疗本 病 的优越 性 和广 阔的前 景 。 弱 则水为湿 内生 , 谷 为滞不 行 , 清浊 丸加 减 、 葛根芩 连汤 为主方 治疗 。 故本 文梳理 近 年来 中医药 对 I B S— 相混, 发 为 泄泻 , 肠道气滞 , 络 脉 痹 临床 病情 复 杂 , 诸 多 临 床 医 家 根据
见 的一种 以腹 痛或腹部 不适伴 排便 传 统 中医理 论 指 导 下 , 结合 临床 实 饮食 不节 , 或 外感时 疫邪 毒 , 或 情 志
习惯 改 变 和 ( 或) 大 便 性 状 异 常 的 践 , 现代诸 多 医家 就 本 病 的病 因病 忧郁 而诱发 , 导致脾 胃损 伤 , 运 化失
疗 法等 方 面总 结归 纳 中 医药近 年 对 I B S—D 的治 疗研 究概 况 。
关键 词 腹 泻型 肠 易激综 合征 中医治疗 综 述
肠 易激 综合 征 ( I B S ) 是 临 床常 十七 难》 提 出 了“ 五泄 ” 的病 名 。在 多属 于先 天 禀 赋 不 足 , 脾 胃虚 弱 或
功能性肠 病 。I B S在 欧美 国家 发病 机提 出了许 多见解 。燕麟 等 认 为 调 , 水湿 内停 , 寒湿蕴久化热 , 湿 热
率为 1 0 % ~ 2 0 %, 在 我 国 的患 病率 I B S—D主要病 机 为脾 虚 湿盛 , 然气
≥ _ ; 囊蠹 誊 塞 薯 薯 未 董 薯 誊 基 善 誊 囊 誊 誊 善 糍
7 0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J o u r n l a
组总有 效 率 9 0 . 0 %, 显 著 高于 对 照
泻型肠易 激综 合征 ( I B S—D) 多见。 淫 皆可致 泻 。李 彦哲 认 为此病 以 以致腹 泻 。
基于脑肠互动中药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r
he
a
li
r
r
i
t
ab
l
ebowe
lsynd
r
omeIBS
-Di
saf
unc
t
i
ona
ld
i
s
o
r
de
rcha
r
a
c
t
e
r
i
z
edbysymp
t
omso
fabdomi
na
l
i
nandd
i
a
r
r
he
aI
ts
e
r
i
ous
l
f
f
e
c
t
spe
op
l
e
sno
rma
ll
i
ve
sandimpo
s
e
sahe
avyf
缓解 内 脏 高 敏,但 中 药 干 预 IBS
-D 的 机 制 是 非 线
性、多环 节、多 成 分、多 靶 点 的,因 此,总 结 现 有 研 究
成果,进一步开展 IBS
-D 中 医 药 防 治 研 究 有 着 重 要
社会现实意义和科 学 意 义 本 文 基 于 脑 肠 轴 理 论,探
讨中药干预IBS
2020KY07012)
)
,
作者简介:李绅绅(
男,
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
1996通信作者,E
-ma
i
l:1780953762@qq.
c
om
· 392 ·
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分析
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6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更好,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腹痛腹胀、排便急迫感和大便性状等症状积分分别为(1.10±0.16)分、(0.46±0.15)分和(1.13±0.19)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情况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排便次数改变,排便伴随着腹痛腹胀感。
近年来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我院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修定的罗马III诊断标准[1],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47例,其中女性有21例,男性有26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6.5±1.5)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4.4±0.5)年。
对照组46例,女性20例,男性26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5.9±1.6)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4.2±0.4)年。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 述.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万凌峰(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文章编号:1004-745X(2022)01-0171-03通过分析近1年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的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志码:A doi :10.2969/j.issn.l005-745X.2220.21.245【摘要】合征的疗效及优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基础。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中医中药综述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表现 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的 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包括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和不定型,腹泻型是其主要临床类型[1]o IBS 是多种因素 引起的疾病,目前认为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 常、肠道感染与炎症(肠道微生物异常)、胃肠道激素与脑肠轴异常、精神心理等多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 展叫IBS 腹泻型(IBS-D )的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近3个月内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日,伴有以下2项 或2项以上:与排便相关;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超过25%的排便为Sristol 粪便性状6型或7型,且排便为Bristol 粪便性状1型或2型少于25%。
诊断前症状出 现至少9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9]o 目前IBS 的治疗方法有: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心理的调 整,药物治疗(解痉剂、止泻剂、胃肠动力剂、肠道微生 态制剂、抗焦虑药物)等⑴。
1病因病机中国古代医籍并无IBS-D 病名的记载,国内主要将其对应于泄泻、腹痛等疾病。
2217版《肠易激综合 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⑷指岀IBS 的发病基础多为 先天禀赋不足和(或)后天失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 感受外邪是主要诱因。
IBS 的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胃)、肾、肺、心。
肝郁脾虚是IBS 发生的重要病机,脾 肾阳虚、虚实夹杂是疾病迁延难愈的关键因素。
中医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医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有效率。
方法:以2021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2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调研目标,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是否为“瘀症”分为对照组和中医治疗组,各100例。
治疗方案分别为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疗法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比值分析。
结果:中医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复发率、中医症状评分、负面心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予以中医疗法治疗,可使患者肠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提高,减少患者复发次数,改善负面心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有效率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肠道功能持续紊乱或间歇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共包括四种分型,分别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未定型,其中腹泻型最为常见[1]。
该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且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立即进行有效治疗。
在中医学领域,该病属于“肠郁、泄泻、泄泻”范畴[2],且因该病反复发作致使久病必瘀,最终演变为“瘀症”型肠易激综合征。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治疗方面,中医疗法治疗可以明显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应用价值显著。
为探究中医疗法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1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2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调研目标,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是否为“瘀症”分为对照组和中医治疗组,各100例。
对照组,男47例,女53例,平均(50.54±6.28)岁;中医治疗组,男45例,女55例,平均(51.03±6.11)岁。
纳入标准:①确诊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②自愿同意加入调研。
排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②患有免疫系统疾病;③患有精神疾病,不能正常交流。
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6), 9030-9035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61264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张 媛1*,王建成1,郭洁洁1,齐洪军2#1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 2青海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青海 西宁收稿日期:2023年5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31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8日摘要 通过检索近十年中医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研究进展,分析近十年中医药物治疗IBS-D 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章,最终发现西医治疗存在不良反应比较多,容易产生耐受,复发率高,而中医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中医药治疗是解决本病的有效方法,但对于联合用药,尤其是中医内外联合应用临床研究仍存许多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检索分析,使中医药在IBS-D 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uan Zhang 1*, Jiancheng Wang 1, Jiejie Guo 1, Hongjun Qi 2#1Medical Colleg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2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Qingha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May 7th , 2023; accepted: May 31st , 2023; published: Jun. 8th , 2023AbstractBy search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 treated *第一作者。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机制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机制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机制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腹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以及腹胀等症状。
典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水样便,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数据挖掘技术逐渐应用于中药治疗研究中,可以从大量的病例数据库中挖掘出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机制。
本研究通过分析包含临床病历信息的大型医疗数据库中的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寻找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首先,我们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例,提取其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症状、疗程等信息。
然后,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中药配伍规律。
经过数据挖掘分析,我们得出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常用组合包括瑞香、莪术、黄连等。
这些中药具有调节肠道功能,平缓肠胃活动的作用,从而减轻腹泻、腹痛等症状。
此外,数据分析还表明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过程中,辅助药物的应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常见的有乳香、没药等。
除了发现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技术还能帮助我们揭示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
通过分析大量的病例数据,我们发现这些中药主要通过调节肠道传导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瑞香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通过抑制血管收缩素、降低肠道张力来减轻腹痛;莪术中的姜酯类物质则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能够发现用药规律及机制。
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瑞香、莪术等中药常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并揭示了其治疗机制。
不同证型中药颗粒剂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证型中药颗粒剂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不同证型中药颗粒剂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证型中药颗粒剂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中医辨证分类,分为气滞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脾虚证三组,每组28例。
对气滞证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湿困证组采用六君子汤加减,肝郁脾虚证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君子兰汤加减,均连续服用4周。
疗效以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及相关体征指标进行评定并比较。
结果:治疗后,气滞证组平均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明显下降,伴随着大便频次减少、粪便随形改善等临床疗效显著。
脾虚湿困证组平均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伴随着大便规律有明显改善的临床疗效。
肝郁脾虚证组平均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明显下降,伴随着大便稳定、腹胀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结论:不同证型中药颗粒剂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中,气滞证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湿困证用六君子汤加减,肝郁脾虚证用柴胡疏肝散加君子兰汤加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方法对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中药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论治;中药颗粒剂;临床疗效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
其中腹泻型IBS因其腹泻症状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常见病种之一。
西医常用抗胆碱药物、抗腹泻药物等进行治疗,但疗效欠佳,而且易出现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中医药辩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进行针对性治疗,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本文通过观察不同证型中药颗粒剂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西医结合怎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怎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布时间:2021-06-30T09:54:48.93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3期作者:张陈艳[导读] 近年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日趋升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
在治疗期间,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张陈艳珙县中医医院四川宜宾 644500近年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日趋升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
在治疗期间,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一、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概述在临床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常见的肠道疾病,患者症状以腹泻为主,多为间歇性发作或者持续性发作疾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大便性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以及腹泻等。
中青年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和男性相比,女性的发生率更高。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在发病期间伴随有气压胃肠道疾病。
根据不同的类型可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多种类型,一是腹泻型、二是便秘型、三是混合型。
从中医的角度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郁证”、“泄泻”、“腹痛”范畴,不同患者症状不一。
一旦发病,患者出现乏力、贫血、营养不良、身体消瘦等症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需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从而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实施对症治疗,给予患者心理治疗,放松患者的情绪,在饮食方面,应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
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一)精神因素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情绪紧张和疾病症状发作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患者的焦虑、激动、抑郁等情绪对机体产生刺激,从而造成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影响较大。
在不良心理情绪的刺激下,改变了患者的小肠运动功能和结肠运动功能,进而导致分泌功能失调现象。
(二)饮食因素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而言,食物本身对疾病无影响,但是如果患者体内缺乏乳糖酶,会产生消化不良现象。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探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探究贾春红【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Objective The study of 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ifcacy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 9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of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5.83%, 79.16%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intestinal TCM treatment, it is worth to popularize in clinic.%目的:本次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探究。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90患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给予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方法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4.006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药筛选及靶点机制研究张全昌1,田川1,于丹1,朱瑞新1,2,康廷国1(1.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2.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2)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 )属中医学郁证,泄泻,腹痛的范畴,现代医家认为肝郁脾虚是IBS -D 的主要病机。
中医复方在治疗IBS -D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却一直缺乏对分子机制的阐释。
2013年通过2期临床实验的新药eluxadoline 能有效减轻IBS -D 患者的腹痛和腹泻症状,该药同时具有μ-受体激动剂以及δ-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这一报道也为深入探究IBS -D 的靶点信息和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充分利用μ受体和δ受体的结构信息,分别构建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模型,针对中药活性数据库进行筛选,寻找对μ受体和δ受体有活性的中药成分,并通过分析化合物的中药来源和功效主治等特征,阐释中医复方治疗IBS -D 的分子机制。
我们的研究发现,筛选得到的中药活性成分中,有六种化合物分别来源于党参、防风、白及和甘草四味中药,而这四味药是疏肝健脾方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肝郁脾虚证为临床常见证型的IBS -D 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本研究中筛选得到48个IBS -D μ受体和δ受体双靶点中药活性分子,有望开发得到同时具有降低毒副反应和耐受性的IBS -D 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郁证;泄泻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4-0688-07Screening and Target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ZHANG Quanchang 1,TIAN Chuan 1,YU Dan 1,ZHU Ruixin 1,2,KANG Tingguo 1(1.Pharmacy Schoo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Dalian 116600,Liaoning ,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D )is depression syndrome ,belong to diarrhea and abdominal pai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odern physicians believe that stagnation of liver qi and spleen deficiency is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IBS -D.TCM formulae have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IBS -D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explan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The new drug eluxadoline which has entered two clinical trials in 2013can effectively re-duce 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 of IBS -D patients and this drug also has effects of both μ-receptor agonist and δ-receptor antagonist.This repor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arget information of IBS -D.In this study ,we took fully use of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μ-and δ-receptor and built pharmacophore models and molecular doc-king models to screen TCM database ,looking for the active herbal ingredients of μ-receptor and δ-receptor.Moreover ,through analysis of TCM source and efficacy ,we explain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 formulae.Our study also found six screened ingredient deriving from Codonopsis ,Saposhnikovia ,Bletilla and liquorice.These are four significant constituents in the soothing liver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formulae ,which have a good effect for IBS -D.In addition ,the screened out 48TCM compounds with dual target mechanism would become the lead compound of IBS -D with lower adverse effects and tolerance.Key words :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epression syndrome ;diarrhea 收稿日期:2014-10-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3099;3120098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00219083)作者简介:张全昌(1990-),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天然产物结构修饰。
通讯作者:康廷国(1955-),男,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E -mail :kangtg@lnutcm.edu.cn 。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众多因素,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是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
根据临床症状IBS 可分为以下几型:IBS 腹泻型(IBS -D ),IBS 便秘型(IBS -C ),IBS 混合型(IBS -M )和IBS 不定型(IBS -U ),其中以IBS -D 型最为常见[2]。
IBS -D 属中医学郁证、泄泻、腹痛范畴。
本病的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三脏,现代医家认为肝郁脾虚是IBS -D 的主要病机。
姜树民[3]认为脾虚是IBS -D 发病之根本,湿盛肝郁导致肝脾不和则为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及病机,治疗以健脾为主,辅以疏肝祛湿之法。
白兆芝[4]认为,肝乘脾土,脾土受伐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诚如《医方考》云:“痛责之肝,泻责之脾”,故该病病机总属肝脾失调。
王长洪[5]认为IBS -D 发病以脾胃虚弱为基础,肝气犯脾为条件,肝脾不和为病机关键,而脾肾阳虚则为病机演变,治疗上则以调肝健脾为主。
因此,肝郁脾虚,肝脾失和是本病的症结所在,本质所在,故从肝脾论治本病是治疗的关键。
IBS-D病情较为复杂,临床上可根据肝郁脾虚的侧重不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发挥中医整体观念,灵活运用疏肝运脾、抑肝扶脾、健脾疏肝、暖肝温脾等治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表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基因、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引起IBS-D的关键因素[6]。
近年来研究证明,脑-肠轴异常、肠道感染、5-羟色胺(5-HT)及转运体异常以及MC、EC、黏膜固有层的T 淋巴细胞和水通道蛋白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等与IBS-D的发生有关,但由于这些病因并没有普遍性和特征性,还不能作为诊断IBS-D的客观依据,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7-9]。
然而,2013年8月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同时具有μ-阿片类受体激动剂以及δ-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作用的药物eluxad-oline可以有效减轻IBS-D患者的腹痛和腹泻症状,而且不会出现便秘的不良反应[10]。
研究者提出,在2期临床实验中,eluxadoline可使更多的IBS-D患者获得临床有效应答,使患者在腹痛以及粪便硬度方面获得综合性改善。
不过,还需要进一步评估该药物作为治疗IBS-D患者的推荐药物的潜在可能。
这一研究结果也为深入探究IBS-D的分子靶点机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医治疗IBS-D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然而却一直缺乏对分子机制的阐释。
利用已经通过2期临床药物的靶点信息,我们可以从分子层面探究中医复方治疗IBS-D的机制。
同时,由于目前并没有批准任何有效治疗该病的药物,从丰富的中药资源中寻找具有μ受体和δ受体活性的化合物有望成为获得治疗IBS-D的先导化合物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充分利用μ受体和δ受体的结构信息,分别构建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模型,针对中药活性数据库进行筛选,寻找对μ受体和δ受体有活性的中药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分析化合物的中药来源和功效主治等特征,阐释中医复方治疗IBS-D的分子机制。
同时,探究IBS-D双靶点作用机制,寻找对μ受体和δ受体均有活性的中药活性成分,作为具有双靶点机制,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和耐受性的先导化合物。
1材料和方法1.1药效团模型的构建与虚拟筛选1.1.1构建基于μ/δ受体的药效团模型从RCSB Protein Data Bank(PDB)数据库中下载μ受体和δ受体的蛋白晶体结构(PDB ID分别为4DKL和4EJ4)。
选择Amber12EHT力场,并标示局部电势。
利用Pro-tein模块下的Structure Preparation功能进行Correct,对蛋白进行结构修正,修正由于结晶不完全导致的氨基酸结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