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延边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21
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综合测试卷
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综合测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6小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内)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自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发现以来,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便不证自明。
可见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遗址需要古书辅证才能得出结论C.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D.《逸礼》的其他记载也真实无误2.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3.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
材料中贾谊A.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B.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C.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D.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4.有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
”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A.宗法制原则B.九品中正制选官C.皇位世袭原则D.科举制创立完善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共35小题,总计70分)1.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2.明朝的一位商人从事纺织业生产和销售,由于生意兴隆,遂雇佣了5位技术工人。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B. 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C. 资本主文萌芽的出现D. 工商业得到政府支持3.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
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
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
这反映出A. 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 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 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 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4.“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A. 政府设有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B.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C. “夜市”在城市生活中越发繁荣D. “草市”在商业活动中作用显著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政局动荡不安B. 社会分配不公C. 土地兼并严重D. 重农抑商政策6.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
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
这一变化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7.史学家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产品、海运、殖民地是海权的三大环节;应该拥有并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确立对海洋的控制力和实现国家战略目的。
吉林省延边二中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37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山东、山西B.湖南、湖北C.河南、河北D.广东、广西2.“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择标准有一个由出身——功劳——道德——门第——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出身到功劳大小变化的时期是:A.西周B.战国C.魏晋D.隋唐3.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知,“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5.《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6.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2013年12月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3年12月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开卷考试。
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科考号、试卷科目等项目填写或涂在答题卡和试卷所要求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试题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
试卷满分为100分。
答题时间为80分钟。
3.所有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4.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2.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A.1791年宪法的通过B.《人权宣言》的颁布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3.下图所示景观曾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却在近代的一次战争中被焚毁,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核心内容是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D.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6.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7.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8.15世纪末,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航路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套卷]吉林省延边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延边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34小题。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到答题卡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定2011年10月用l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l0件甲商品,此后物价一路仰冲,到了2012年2月,用100元只能购买8件甲商品,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分别是A.20% 25% B.25% 20% C.20% 20% D.25% 25%2.右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某种商品供求量(Q轴)随价格(P轴)变化的情况。
其中,曲线D为需求曲线.曲线S为供给曲线.两曲线交点为E.E点对应的价格与数量分别是P0和Q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ray①当P=P0时,该商品供求平衡②当p>P0时,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③当P<P0时,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④当Q=Q0时,该商品价格保持稳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提出,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艺表演、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等文化产业,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部分国有文化单位的股份制改造。
从市场活动主体角度看,非公有制经济A.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平等的 D.更适合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要求4.下表是近l0年来中国内地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相关数据。
注:股份制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
数据表明,我国A.股份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B.非公有制企业实力普遍增强C.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D.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基础5.下列俗语或广告词与其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对应连线中,正确的有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树立职业平等观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③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盲目攀比,超前消费④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6.2011年11月13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起草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铷定工作已经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再次踏入“深水区”。
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延边二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共两个大题,33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的进展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 二者均有弊无利D. 二者均易形成高度集权局面2.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法,最为恰当的是A. 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D. 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3.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颜色深厚C. 音乐进展快速D. 等级制度森严4.全面分析画面内容,下面两幅图可以反映出秦始皇①统一货币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统一车轨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D. ①②④5.秦始皇在中心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当,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缘由是A. 皇帝把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心集权 B. 皇帝直接把握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 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6.“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大事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B.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C. 郡县制是中心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把握的制度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7.“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化说明白A. 中国古代始终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冲突B.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渐渐完善C. 封建中心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渐渐完善D.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渐渐瓦解8.宋朝进展、完善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科举取士的名额大为增加,每科录用人数由唐朝的数十人增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
吉林省延边二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7小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内)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郡县制D.禅让制2.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
其衰落的实质是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B.血缘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C.周王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势力不断增长3.《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C.“天子封诸侯”打破方国血缘界限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心力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一后实行无为而治政策B.秦朝最早实施了影响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C.司马迁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D.司马迁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5.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6.《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7. 2015年,“中国梦”“大部制”依然是中国民众关注的热词。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4-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省延边二中2022-2021学年高一9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分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2.春秋末年,卿大夫在把握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
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
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头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中心集权制遭到破坏 B.贵族政治衰落C.“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D.宗族势力上升3.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心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确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主见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4.“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5.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减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训练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格外重要地位B.古代史官主见轻摇薄赋得到统治者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见成为社会风气主流D.周代生产力的进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6.古有“天子驾六”的说法。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3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7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7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4分,共63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
无则诚立明通。
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3.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6.“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
[套卷]吉林省延边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
延边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14小题,共56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题,共44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三大题,19小题。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到答题卡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不得分)1.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a-t图象B.乙是x-t图象C.丙是x-t图象D.丁是v-t图象3.汽车以大小为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A.1∶1 B.3∶1 C.4∶3 D.3∶44.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 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 s,则AB之间的距离是(g=10 m/s2)()A.80 mB.40 mC.20 mD.初速未知,无法确定5.一辆汽车在车站从静止出发,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运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1.5m/s B.3m/s C.4m/s D.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计时开始时A、B二质点在同一位置,由图可知:()A.A、B二质点运动方向相反B.2s末A、B二质点相遇-1 46C.2s 末A 、B 二质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A 、B 二质点在3s 内相距最大距离为6 m7.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 内与第2s 内的位移之差是12m ,则可知 ( )A. 第1 s 内的位移为3 mB. 第2s 末的速度为8 m /s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 /s 2D. 物体在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 /s8.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 、6N 、7N ,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 .17N 、3NB .17N 、0C .9N 、0D .5N 、3N9.如图10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 1是主动轮,O 2是从动轮,A 、B 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 、D 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 ,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微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 1顺时针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 、B 、C 、D 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A .向上,向下,向下,向上B .向下,向上,向上,向下C .向上,向上,向下,向下D .向下,向下,向上,向上10.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如图所示,若稍稍增大推力,物体仍保持静止,则( )A .物体所受合力增大B .物体所受合力不变C .物体对斜面摩擦力一定增大D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11.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7所示.若A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不断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BC 都可能断12.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分别连接在框架上的A 、B 两点,细绳绕过光滑的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处于静止状态.若缓慢移动细绳的两端,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 ′点,拉力变小 B .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 ′点,拉力不变 C .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 ′点,拉力变小 D .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 ′点,拉力不变13.如图所示,高空滑索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一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倾角θ=30°的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轻绳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做匀变速运动B.人做匀速运动C.钢索对轻环无摩擦力D.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小于人的重力14.平地面上,紧靠其右侧有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质量均匀的光滑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午后训练(1)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午后基础训练(一)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8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20分)两部分,试卷共5页,41小题。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唯一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到答题卡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2分,共40题、80分)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因材施教”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3.“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一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A. Kong Qiu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Xun Kuang 4.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5.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治”③“兼爱”④“克己复礼”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6.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7.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吉林延边二中2013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
话吉林省延边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12页,共二大题,44小题。
试卷Ⅰ(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内。
)1.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2.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
”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世袭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4.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 B C D5.下列有关秦朝的史实阐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疆域辽阔,超过了前代,疆域最南端的郡为象郡B.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的延续C.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称为朝议制度。
D.建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6.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 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 ③削弱地方权力 ④注重思想控制A . ①②③B . ①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地方年代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吉林省延边二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训练(历史)(2)(必修Ⅰ第三单元—第四单元14课)1
吉林省延边二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训练(历史)(2)(必修Ⅰ第三单元—第四单元14课)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答案与在后面的答题卡内)1.英国《权利法案》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2.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3.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 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前C、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D、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4.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这反映了()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5.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②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④体现了民主和分权权衡的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礼仪性的 B、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C、皇帝和宰相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7.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政治权力 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8.下列事件发生后,使得中国在政治文明的演进中明显落后于英国。
这个事件应该是()A、启蒙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9.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成为被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最早起步于()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10.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原则 B、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C、使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D、规定了美国人民的基本权利11.1792年法国称共和国,1804年法国称帝国,这一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A、阶级基础B、国家政体C、内外政策D、与人民的关系12.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高二历史期末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2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试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1.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
”“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是对从前按照血统和门第划分等级的否定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 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2.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捍卫平民的权利 B.维护贵族的利益C.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3.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雅典不仅维护了梭伦改革的原则,还向民主化方面继续跨出了一大步。
这里的“原则”主要指A.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B.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C.扩大民主政治范围和途径 D.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要求4.王充说:“(战国)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
”这说明战国时期:A.已实现了集权统治B.分封制度趋于瓦解C.选官标准已经改变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5.“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上引言论应该是A. 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吉林省延边二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训练(历史)(3)1
吉林省延边二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训练(历史)(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在:()A.梭伦执政时期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2.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B.正式确立雅典民主政治C.加速氏族制度的瓦解D.缓和了阶级矛盾3.“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
”苏格拉底的死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4.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民族矛盾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C.适应帝国贸易发展的需要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5.美国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民主原则B.权力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联邦制原则6、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这主要是指:A.皇帝权力方面B.宰相权力方面C.立法权方面D.行政权方面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历经反复和曲折,最根本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B、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8、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任务是()A、实现美利坚民族的统一B、开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国家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9、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0、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2、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①英国下院议员②美国众议院议员③英国内阁成员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13、有一同学暑假到上海、宁波、苏州、杭州游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边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 12页,共二大题,44小题。
试卷Ⅰ(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内。
)1.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 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2.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 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
”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 点的是A .世袭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 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4.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 B C D5.下列有关秦朝的史实阐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疆域辽阔,超过了前代,疆域最南端的郡为象郡B.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的延续C.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 一做法称为朝议制度。
D.建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6.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 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 ③削弱地方权力 ④注重思想控制A . ①②③B . ①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 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地方年代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8.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9.《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10.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是A.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12.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制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论:雅典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民主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13.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朝政府派5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9日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
……”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
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说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之一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④罗马法对中国法制改革意义重大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14.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有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执掌军政大权(行使司法、监察15.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①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②公民帕德玛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城邦公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④公民阿萨德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A .①②③B .②③C .②D .③④16.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
其中,场景错误的是A .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人身伤害B .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案由:追讨欠款C .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
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D .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商业纠纷17.雅典民主政治机构主要由哪些部门组成①公民大会 ②氏族贵族会议 ③五百人会议 ④陪审法庭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18.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A .规定的内容不同B .适用范围的不同C .制定的依据不同D .量刑的标准不同19.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①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 ②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③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④得到国王的任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0.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宣布的意义在于A .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B .规定只有平民才能当选为法国的总统C .恢复了等级制度D .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21.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 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 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A .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B .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C .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达D .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22.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 制体现在图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这句话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反映是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B.美国政府的构建通过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方式实现C.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公职人员通过选举的办法产生D.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2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不属于代议制的范畴D.其产生方式具有一定的民主特征25.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但人们却普遍认为德意志帝国由此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是A.德意志帝国仍然是封建专制的国家B.资产阶级占据德意志政权中的主导地位C.德意志帝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德皇不受帝国宪法的制约27.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
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8.一名英国人1841年底来到中国,下列哪一项是他当时有可能做到的事情A.在上海开办一家商行 B.在香港岛上建造了一套别墅C.跟随英国军舰到武汉采购货物 D.与清政府协商从中国进口一批货物的关税29.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0.“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为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31.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3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33.太平天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34.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同之处是①都镇压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②都是由列强共同策划实施的③都签订了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35.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
”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A.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B.五四运动的地域范围扩大C.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36.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标志是A.被反动势力篡夺革命果实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工农运动陷于低潮37.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实质意义是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B.巴黎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了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38.“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