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CEO权力寻租行为分析_省略_基于国企与民企比较视角的实证研究_张洽
基于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董事寻租行为研究
基于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董事寻租行为研究摘要:本文从寻租的角度,探讨了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下董事的寻租方式,并进行了一般性的成本收益分析,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遏制国有独资公司董事寻租行为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寻租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决定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成败。
目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用规范的公司制标准来衡量,国有企业的改制依然不够彻底完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还不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董事会建设相对滞后,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徒有其表、形同虚设。
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下董事会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董事与经理人高度重合,内部控制权责不明;董事群体的专业构成不合理;董事会独立性不够;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政企难以分开,产权问题难以明晰等。
这些问题滋生出了董事会成员以追求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为目的的各种各样的寻租行为。
一、寻租内涵以及国有独资公司租金来源(一)寻租的内涵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认为,租金是指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是诱使这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所必须的最小的额外收益。
阿弗里德·马歇尔发展了租金的概念,他认为租金还应包括与经济租相近的准租金(可供使用的资源供给量只是在短期中暂时不受对其支付额多寡的影响的租金),也就是暂时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现代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发现,政府的政策干预与行政管制由于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也能形成超额收入。
自此之后,租金的概念不断的被拓宽。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认为租金是指某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那部分剩余。
现在总的趋势也是把租金定义为由于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在寻租理论中,租金是指由于缺乏供给弹性而产生的差价收入,这里的供给缺乏弹性是人为的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阻止供给增加的结果。
民营企业并购国企利弊分析及推进建议
民营企业并购国企利弊分析及推进建议1.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你的倾向性如何?第一,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不同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等。
第二,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主导效应。
一是企业通过纵向并购上下游关联的企业,控制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二是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军者。
优势企业可以以规模与效益实施并购战略,从而使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率提升,竞争力增强,凭借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从而成为市场的领军者。
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发生:a 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和资源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以取得实现本产业资源合理化分配的目的;在区域竞争中使得区域内企业遭受区域外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企业间可能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
第三,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当今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日益短缺,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对象,这就造成企业对资源占有的排他性和资源经营的长期性,再加上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致使资源紧张和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这就要求企业通过企业并购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存量资源,利用相关企业拥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率,从而实现企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强强联合。
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的权力寻租现象分析
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的权力寻租现象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的权力寻租现象分析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与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化,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国际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正如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都无法避免腐败“病毒”的寄存一样,我国行政领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权力寻租现象,对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极为不利。
虽然党和政府在改革中对权力寻租现象给予了充分重视,同时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加以避免和解决,然而现阶段,权力寻租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各种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而且更倾向于涉案金额逐渐增多的大案、要案,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阻碍。
本文在对权力寻租现象及其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政府权力寻租现象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权力寻租遏制对策,为我国行政领域内的腐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一、寻租理论与权力寻租现象寻租理论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公共选择学派的重要理论成果。
最初“寻租”只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主要用于对本身不具备供给弹性,但仍可为其所有者带来利益的资源要素进行描述。
公共选择学派将这一经济学理论成功向政治领域推广,使之和政治权力间形成了有机结合,发展出“权力寻租”概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入了寻租理论,使这一理论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在对腐败问题的研究中,可以用这一理论对腐败根源进行解释,同时可以通过寻租理论对腐败根治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根据权力寻租的相关阐释,政府官员是政府权力的行使主体,可以根据制度赋予自身的相应权力,采用不同形式的政府行为调控并管理所有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政府官员作为经济人之一,会不断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此时,如果制度建设无法对政府官员相关权力行使过程进行有力监察与管控,就会为权力寻租现象的出现提供大量缺口,而官员本身缺乏相应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行使制度赋予的相应政府权力时,很容易会失去理性,运用自身权力为个人或小团体进行利益牟取,导致权力寻租现象发生。
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原因剖析与治理对策
会计与公司治理COMMERCIAL ACCOUNTING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原因剖析与治理对策【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案件不断曝光,影响恶劣。
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特点及原因,并基于控制权配置理论对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提出治理对策。
研究结论有利于在深化改革背景下优化企业控制权配置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改善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20)10-0027-04张洽(副教授)(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4)一、引言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力度不减,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市场的中坚力量。
但是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权力寻租问题日渐突出。
近年来,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寻租案件接连曝光,不乏一些知名企业牵涉其中。
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一方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加剧了社会矛盾,可以说,治理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已刻不容缓。
本文对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除了主观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所有权主体缺位,CEO权力过大而又缺乏监管。
在这一层面上,本文立足于控制权配置角度对国有企业CEO权力寻租问题和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文献综述Jensen和Ruback(1983)从决策的角度把控制权分为“决策管理权”和“决策控制权”。
潘清(2010)认为企业控制权是指为满足控制、治理、经营管理企业的需要,对企业可支配的资产及资源进行决策。
黄惠(2014)认为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取决于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这三大主体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制衡。
控制权配置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说很重要,不完善的控制权配置会诱发企业权力寻租问题(颜玉婷,2017)。
可见,研究控制权配置问题对于治理权力寻租很有帮助。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政府的权力寻租现象
决策参考摘要:本文首先以西方寻租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政府及行政领域存在的寻租现象,并通过对软政权的制度漏洞分析,提出了相应制度创新的政策,进一步提出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彻底根除权力寻租的产生。
关键词:权力寻租;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创新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seeks the theory take the West as the analysis frame,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Govern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omain existence seeks the phenomenon,and through analyzed to the soft political power's system crack,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policy,further proposed must carry on the organizational reform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established the struc-ture to be reasonable,the disposition science,re-stricted mutually the authority operational mechanism, eradicated the production which thoroughly from the system the authority sought.K eywords:The authority seeks;New system economic;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浅析国有企业中的寻租现象
取 得 , 文 试 图 以 国 有 企 业 为视 角 , 析 研 究 国有 企 业 中寻 租 现 象 产 生 的根 源 和存 在 的 条件 , 从 源 头上 理 顺 国 家和 企 业 的 财 产 关 系 , 立监 本 分 要 建 管制 度 , 缩 国 有 企 业 寻租 的 空 间 。 压
【 关键词 】 国有企业 ; 寻租 ; 因; 成 危害; 建议
旦发现有利可图 , 他们 就 会主动 租 , 设 迫使 被管理 者为 其提供 实
殊属性的原 因。由于国有 企业的产 权归属为 国家 , 或国家政 府将其 自 惠。如果其他人都在寻租 , 么做一个廉洁者 的相对成本就 非常之 高 , 那 身具有经营性质 的资源 委托给 国有 企业管 理经 营。通过 国家 这样 授 其他人也会加入到寻租 的行列 中。对全社会 而言 , 租不创 造新 的社 寻 权、 委托的过程 , 国有企业具有了部分国家政府 的属 性既行使对 国有 会财富 , 使 只是将 大量社会财 富集 中到政府 官员手 中 , 对经济 增长、 社会 资产 的管理的权利 。因此 , 前只出现 在国家政 府中 的寻租现 象伴 嗵 发 展和人 民生活福利产 生巨大危 害 , 从 也对社会 稳定和 国家长 治久安构 着资产管理权力的流动 出现在了国有企业当中。 成 巨大隐患 。据估算 : 中国 19 9 2年的租金总额 为 6 4 2 3亿 元 , 占国内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受指出 :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 一种社 的正常发展 , “ 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建设 。从 “ 租金 身而言 , 本 由 会贡任——在 法律规章制度许可的 范围 内, 利用它 的资源从 事 旨在于 于它是那些因素所造成的市场 价格 的扭曲 , 的存 在将导 致需 求大于 它 增加它的利润 的活动。 另一诺奖获得者科斯则基于对企业产 生与性质 的分析得出了企业 是不可超越逐利边界 的结论 。与此同时企业的
中国民营企业的寻租行为分析
中国民营企业的寻租行为分析摘要:2012年6月14日,黑龙江省人大通过《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
”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质疑者说,其实质是气象部门增设行政审批门槛扩权设租,变相增加企业负担。
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对中国民营企业寻租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如何脱离利用“寻租”行来消除产业进入壁垒等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地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营经济产业进入壁垒企业寻租行为红帽子现象政府职能定位2012年6月14日,黑龙江省人大通过的《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
”这个打着“规范气象资源利用”旗号的新规,在全社会引起广泛争议。
很多人都看出了其中的“小算盘”——强调政府在气象资源开发方面的行政审批权,制造寻租机会与企业争利。
1、什么是寻租行为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通过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利益。
如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
另一类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
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产业进入壁垒,来为政府谋求好处。
后者被称为寻租,是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
按照寻租理论的鼻祖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的定义和阐述,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
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
这种寻租性的市场和经济结构会提高经济社会成本,恶化经济效率,挤占利润和工资等收入份额,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
那么,既然寻租行为在经济学家看来是不创造价值的,是弊大于利的,为什么寻租行为的发生范围还会伴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扩大呢?2、什么原因促使了中国国民营企业寻租行为的发生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寻租现象,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环境所迫,二是民营企业自身利益驱动。
高管联结、权力寻租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DOI:10.13546/ki.tjyjc.2019.22.041mo高管联结、权力寻租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张洽(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54)摘要:文章以2007—2017年我国主并方为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并购双方高管关系对并购发生与完成、并购绩效和主并公司CEO私有收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并购双方高管有联结餉两家企业更容易发生并完成并购;并购双方高管联结对并购绩效具有负面影响;并购双方高管联结提高了主并公司CEO私有收益和津贴。
关键词:高管关系;权力寻租;并购绩效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19)22-0171-050引言企业的董事和高管往往具有较丰富的人脉关系资源,高管联结往往是企业间内部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网络通道g,对谈判和决策过程具有较大影响。
现有文献研究了公司内部董事之间或高管之间的联结对公司治理、企业决策及企业绩效的影响3,而少有从权力寻租视角研究并购双方高管私人关系对并购绩效及CEO私有收益的影响。
本文深入分析并购双方高管关系对并购发生与完成情况、并购绩效和主并公司CEO私有收益的影响。
本文贡献在于:补充了基于并购双方高管联结研究企业并购中代理问题的文献;厘清了并购双方高管联结对并购发生与完成、并购绩效、CEO私有收益的影响;为规范并购决策的科学性与审慎性提供依据。
1研究假设1.1高管联结对并购发生与完成的影响一些重要的实证文献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选择熟悉的商品或接触熟悉的人。
比如,由于公司距离、语言、文化和可驾驭能力旳,投资者更倾向于在国内投资而不是海外投资阴,公司同样也倾向于在熟悉的国家挂牌上市叫公司并购中“熟悉偏见”使得公司倾向于进行和高管有关系的并购。
因此,并购更容易发生在主并公司与目标公司高管有关系的两家企业。
因此,提出假设:假设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并购双方高管关系会提高并购发生及完成的概率。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GL060);西安科技大学博士启动资金资助项目(6310118042)作者简介:张洽(1981—),女,内蒙古海拉尔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并购、公司治理。
CEO股权激励、两职分离与上市公司并购决策
CEO股权激励、两职分离与上市公司并购决策一、引言股权激励规划一直以来都是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是对于CEO这样的高层管理人员。
股权激励规划被认为能够激发CEO的乐观性和责任感,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公司的进步。
此外,两职分离是指CEO兼任董事长的状况下,将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两个名望拆分为独立的个体。
而上市公司并购决策则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业务扩张或资本运作。
本文将探讨之间的干系,并分析它们对公司绩效和股东价值的影响。
二、CEO股权激励与绩效干系股权激励规划可以通过将公司的资本与CEO的个人利益相结合,激发其对公司业绩和股东价值的关注。
这一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一种常见的股权激励方式,它允许CEO以优惠价格采购公司股票并在将来某个特定日期行权。
当公司股价上涨时,CEO可以通过行权获得巨大利益,从而与股东利益相一致。
探究表明,股票期权激励可以显著提高公司绩效和股东价值。
2. 股份激励:股份激励是指向CEO提供公司股份,成为公司股东之一。
这种形式的激励使得CEO从一个单纯的雇员转变为公司全部者,从而更加关注公司的进步。
探究发现,股份激励可以提高公司绩效和股东价值。
3. 长期股权激励规划:长期股权激励规划是指向CEO提供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的股权,目标是使其保持长期的利益一致性。
这种形式的激励可以缩减CEO对短期股价波动的关注,更加重视公司长期进步。
三、两职分离与公司绩效在许多国家,CEO兼任董事长的状况并不少见。
然而,两职分离被认为可以降低CEO的权力集中,增强公司治理的效果,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两职分离的好处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权制衡:CEO兼任董事长往往会集中太多的权力,导致公司的决策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CEO滥用职权的可能性。
通过两职分离,可以将权力分离给独立的董事会成员,实现权力制衡,增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独立监督:董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应该对CEO的行为和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独立监督。
并购中的CEO薪酬操纵与企业价值
并购中的CEO薪酬操纵与企业价值【摘要】在并购过程中,CEO的薪酬操纵可能会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CEO薪酬操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购中的CEO薪酬操纵案例分析、CEO薪酬操纵对企业财务表现的影响、CEO薪酬操纵与股东利益的冲突以及如何防范并购中的CEO薪酬操纵等方面展开探讨。
CEO薪酬操纵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下降,股东利益受损,甚至影响到整个并购过程的效果。
必须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并购中的CEO薪酬操纵行为,确保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监督机制的完善,加强责任追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确保CEO薪酬操纵不再成为企业并购活动中的隐患。
【关键词】并购、CEO薪酬、操纵、企业价值、案例分析、财务表现、股东利益、冲突、防范、结论、展望1. 引言1.1 引言CEO薪酬操纵在并购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CEO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薪酬操纵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和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并购活动频繁,而CEO薪酬操纵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被损害,甚至造成企业倒闭。
通过对CEO薪酬操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在并购中CEO薪酬操纵的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并从财务表现、股东利益、防范措施等方面对CEO薪酬操纵进行全面探讨,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CEO薪酬操纵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还可能损害股东利益和企业声誉。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并购中的CEO薪酬操纵,是保障企业发展和维护利益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CEO薪酬操纵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2. 正文2.1 CEO薪酬操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CEO薪酬操纵是指企业高管通过操纵自己的薪酬水平来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对企业价值带来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EO薪酬操纵可能导致公司管理层的短期主义。
国有企业非实际控制人的董事会权力与并购效率
国有企业非实际控制人的董事会权力与并购效率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国有企业在并购活动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尤其是董事会权力与并购效率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非实际控制人的董事会权力如何影响并购效率,以期为提升国有企业的并购绩效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分析董事会权力与并购效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用以解释国有企业非实际控制人的董事会权力对并购效率的影响机制。
本文将利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并购事件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检验董事会权力与并购效率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并购规模、并购速度、并购成功率等多个维度来评估并购效率,并探讨不同董事会权力结构下并购效率的差异。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揭示国有企业非实际控制人的董事会权力对并购效率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因素。
本文还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国有企业优化董事会权力配置,提高并购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并购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关于董事会权力与并购效率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非实际控制人的董事会权力如何影响并购效率,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关于董事会权力与并购效率的关系,现有研究普遍认为董事会权力对并购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强大的董事会权力有助于推动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并购效率。
例如,拥有较高权力的董事会能够更有效地监督经理层,减少代理成本,从而有利于并购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另一方面,董事会权力过大也可能导致并购效率降低。
当董事会权力过于集中时,可能会出现决策失误、忽视市场变化等问题,进而影响并购效果。
国有企业改革中权力寻租行为分析及其防治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the Power Rent-seeking Action in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作者: 郭秀兰
作者机构: 山西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出版物刊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国有企业改革;权力寻租;防治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权力寻租在行为主体、覆盖范围和寻租手段上,显露出一些新特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把手”权大位重,为权力寻租留下空间;管理体制不完善,给权力
寻租留下可乘之机;惩罚力度疲软,降低了寻租行为的风险成本。
防治国有企业改革中权力寻
租行为应从几方面着手,即注重宣传教育,增强“免疫力”,自戴“紧箍咒”,使领导干部不
想腐;注重制度建设,架起“高压线”,筑牢“防火墙”,使领导干部不能腐;注重监督查处,设置“警报器”,亮起“红灯区”,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权力寻租
寻租理论”(Rent-seeking theory)最早始自亚当?斯密。
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一向是以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上的自由竞争为增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机制。
然而,现代经济学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某种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引导,个人趋利避害的竞争行为有可能导致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耗费。
寻租理论就是以研究非生产性竞争活动为主的经济理论。
寻租理论的着眼点,并非这类活动的道德范畴,而是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寻租”这上概念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安?克鲁格于1974年正式提出,她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说:“在多数市场导向的经济中,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比比皆是。
这些管制导致各种形式的租金,以及人们经常为这些租金而展开竞争。
在某些场合,这种竞争是完全合法的。
在另一些场合,寻租采取其他形式,如贿赂、腐败、走私和黑市。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则把寻租定义为:“指那些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的资源被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寻租从总体上看没有配置价值,是一种纯粹的社会浪费。
”“权力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
一方面,政府官员行使各种政府行为,对资源进行调控,此为权力;另一方面,政府官员本身又是经济角度的人,如果有客观上缺乏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而在主观上政府官员缺乏职业道德和崇高的社会不胜任心,此时,缺乏约束的政府官员就渐渐丧失理性,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换取金钱以满足个人私利,这就是所谓的“权力寻租”。
寻租活动被称为人类社会的"负和博奕",即一场就社会整体而言损失大于利得的竞赛,它不但造成寻租行为本身的资源非生产性消耗,而且通过引起经济扭曲而导致效率损失。
这种效率损失被称为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
"权力寻租"具有必然性,只要有权力的存在,只要这种权力一旦失去制衡或制约,它必然会有寻租的要求。
企业并购财务尽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_张琦.
企业并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财务尽职调查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并购运作过程中重要的风险防范工具。
很多企业在并购后并没有增加收益、提高企业价值,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并购前期没有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对财务尽职调查不够重视、调查内容盲目或流于形式。
本文首先阐述财务尽职调查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对其目标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总结了收购过程的未来财务风险,期以更好地进行财务尽职调查工作。
一、财务尽职调查的定义及重要性财务尽职调查是投资及整合方案设计、交易谈判、投资决策不可缺的前提。
在尽职调查中,财务尽职调查主要是指由财务专业人员根据并购目标和范围,针对被并购企业与投资有关财务状况的实施、实地和书面调查、文件审阅、口头询问、比较分析等调查手段,揭示和报告目标企业的一般投资价值和财务风险的工作过程。
基于财务尽职调查,有助于潜在投资者判断投资是否符合战略目标及投资原则,合理评估、揭示和降低财务风险(包括潜在风险或危机;达到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削减竞争对手,获得市场价格优势;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现金流,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了解资产负债、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为确定收购价格和收购条件提供依据;便于合理构建整合方案。
二、理解并购目标,确立财务尽职调查目标不同的战略意图会导致不同的并购战略目标。
在深刻理解投资方实施企业并购的目标和战略之后,财务尽职调查才能准确把握调查的方向、方法,确定相关调查内容。
面对金融型投资者,财务尽职调查应重点关注购买所需现金流以及未来能够带来的利润回报是否足够,同时关注资产质量、或有负债,认清财务风险。
面对产业型投资者,应重点了解行业状况、企业主营类型等竞争类要素,结合资产质量、净资产存量考虑增长后劲,关注企业扩张的财务风险和投资后盈利水平等。
故针对各类投资者,财务尽职调查的着重点和着眼点都会有所差异。
只有以评价被并购企业投资价值、揭示投资风险为目标,得出全面、合理和有效的结论。
CEO权力研发投资与中小企业价值研究
CEO权力研发投资与中小企业价值研究1.引言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中小企业一直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小企业的核心人物,CEO的权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研发投资作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对中小企业的价值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CEO权力研发投资与中小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探讨研发投资是如何受到CEO权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的价值。
2. CEO权力与研发投资CEO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拥有许多权力,例如对公司资源的分配权力、战略决策权力等。
而这些权力往往会影响到公司的研发投资。
在研究中发现,CEO的权力水平与公司的研发投资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高度集权的CEO更容易将公司的资金用于研发投资,因为他们更容易推动公司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更容易决策公司的研发投资方向。
研究表明,CEO的个人特质和偏好也会对研发投资产生影响。
CEO的创新意识、冒险偏好等特质会使其更倾向于增加公司的研发投资。
研发投资作为企业的核心活动,对于中小企业的价值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发投资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
这些都可以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研发投资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进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而CEO的权力则会影响到研发投资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中小企业的价值。
针对CEO权力研发投资与中小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CEO权力对研发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一方面,CEO权力的增加使其更有能力和决策自主权来推动公司的研发投资;CEO权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更容易向研发投资倾斜。
我们也发现,CEO权力对中小企业的价值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这也说明了CEO权力、研发投资与中小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5. 结论与启示通过对CEO权力研发投资与中小企业价值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与我国企业并购决策
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与我国企业并购决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企业并购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然而,企业并购决策的成功与否与董事会治理以及CEO过度自信密切相关。
首先,董事会治理对于企业并购决策至关重要。
董事会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于企业并购决策起着决策和监督作用。
因此,董事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业务知识,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并购谈判和决策中。
如果董事会治理不健全,会导致并购决策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其次,CEO过度自信也是影响企业并购决策的因素之一。
CEO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往往有着强烈的自信心。
然而,如果过度自信,就容易出现过度自信偏差,忽略风险和市场变化,从而导致并购决策的失败。
因此,CEOs需要客观地分析市场和风险,制定合理的并购策略和计划。
最后,我国企业并购决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企业在并购时缺乏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导致信息不对称,投资效果不理想。
此外,一些企业在并购时追求短期效益,忽略长期发展。
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在并购决策中重视,并提高并购决策的精准度和准确度。
总之,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必经之路,需要董事会治理和CEO过度自信等多方面的合理把握。
只有在治理合理、自信适度、决策准确的情况下,企业并购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并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发展。
权力寻租理论文献回顾及启示
权力寻租理论文献回顾及启示权力寻租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其核心是描述权力者利用其权力地位获取不劳而获的好处。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改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上的文献回顾和理论展望两个方面,对权力寻租理论进行综述,旨在对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理论,认识其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加以应用。
一、文献回顾权力寻租理论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至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提到了政府官员和特权阶层通过“地租”、“关税”等手段从经济中获取利益的现象。
随后,杰拉尔德·斯坦利·李认为这种现象是由“政治利用”引起的,他在《政治意思:一个分析》中提出了“权力寻租”的概念,并阐述了权力寻租现象的实质和影响,成为后来研究的开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学者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权力寻租现象的研究。
詹姆斯·M·布坎南等学者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提出了“政治权力”的概念,并探讨了政府官员在政府内部的行为和偏好。
而新制度经济学者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制度安排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权力寻租是由制度漏洞和规则不完善导致的结果。
这些研究为权力寻租理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代学者们在对权力寻租理论进行研究的也积极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政治学家们将其应用于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分析中,经济学家们则通过对市场竞争和企业行为的研究发现权力寻租的存在,社会学家们也将其运用于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不平等。
在全球范围内,权力寻租理论已成为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组织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理论展望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权力寻租现象也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政治领域,随着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政治体系的多元化,权力寻租的途径和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例如利用媒体操纵舆论、政治献金和特殊利益集团的干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国内外很多学者证实了并购并没有增加股东的财富,甚至减少了股东财富(Jensen 、Ruback ,1983;Aqrawal ,1992;Loughran 、Vigh ,1997;Kohers ,2001;Moeller 等,2003),这也是Cording 等于2002年提出公司并购悖论———“成功悖论”(success paradox )和工商管理2013年5月第35卷第5期May.,2013Vol.35No.5Joum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收稿日期]2013-04-15[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项目“企业并购整合风险的生成机理、预警机制与治理策略研究”(12YJ A 630181)[作者简介]张洽(1981-),女,内蒙古海拉尔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康学院经管系教师,研究方向是投融资管理、企业并购;袁天荣(1964-),女,湖北荆门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是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中CEO权力寻租行为分析张洽1、2,袁天荣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安康学院经管系,陕西安康725000)———基于国企与民企比较视角的实证研究[摘要]C E O 在并购中的寻租动机以及国企与民企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薪酬契约设计以及如何治理民企和国企C E O 的寻租行为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2002至2012年发生并购的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分样本检验,以期研究C E O 在并购中获取薪酬、寻租收益和构建“管理帝国”大厦的权力寻租行为,以及国企和民企C E O 在并购过程中寻租的差异。
研究发现:(1)并购给C E O 带来了更高的奖金、薪酬、寻租收益和管理权力等私利;(2)C E O 权力寻租的结果是提高了自己的薪酬和寻租收益;(3)权力在企业并购、获取私利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4)民企C E O 更偏好显性的货币性薪酬,国企C E O 更偏好权力的提升和隐性的寻租收益。
[关键词]C E O ;企业并购;权力寻租[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56(2013)05-0081-13Variance analysis of CEO Rent-seeking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EmpiricalResearchonState-ownedEnterprisesandPrivateEnterprisesZHANGQia1,2,YUANTian-rong1(1.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andLaw,Wuhan430073;2.AnkangCollege,Ankang725000,China)Abstract :Researching on the CEO rent-seeking motiv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ate-owed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acquisit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meaning for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compensation design and the gover -nance of CEO rent-seeking bined with CEO compensation and rent-seeking,this paper tes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bonus of M&A,CEO compensation,CEO power with acquisition of China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2to 2012.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O M&A bonuses,CEO compensation and manage power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cquisition,and the efforts degree of M&A deal,and the more power the CEO has,the more rent-seeking benefit the CEO has.CEO has the opportunism of rent-seeking by power to increase compensation,power and rent-seeking benefit through M&A.The authors find that CEO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prefers dominant monetary compensation,but CEO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efer power upgrading and rent-seeking income.Key Words :CEO;M &A;rent-seeking81··“协同效应悖论”(synergy paradox)的依据。
企业并购绩效差强人意,而CEO的薪酬却由于并购而大幅度上涨(韩立岩等,2007)。
报酬和成果之间的不对称,使我们有必要探寻CEO并购中的行为动机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
既有文献研究并购绩效之谜主要从内部整合、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估值过高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很少从CEO权力寻租的视角来检验Jensen的“管理帝国”构建理论对企业并购的解释力度,更少有用权力寻租理论来研究CEO的行为。
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重大资本投资,CEO具有很大的决策权,这就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方便。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股东和经营者潜在的利益冲突(Berle和Means,1932;Jensen,1986),使得CEO 决策时往往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经常会有通过权力寻租进而增加薪酬等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动机。
并购为CEO的权力寻租提供了绿色通道,也为增加薪酬提供了现实的筹码。
CEO在并购中存在获取私利的寻租行为(Scharfstein、Stein,2000;Grinstein、Hribar,2004;张鸣、郭思永,2007),对于公司的CEO而言,并购由于迅速扩大了公司的规模、业绩,为CEO提升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及获取高额报酬的寻租行为提供了绿色通道。
这里的“租”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寻求这种剩余的行为就是寻租行为,寻租行为的本质是通过特权寻求这种剩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CEO在并购过程中具有权力寻租行为,那么,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国企与民企CEO的寻租行为是否存在差异呢?如果存在差异,其差异对企业的影响如何,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是本文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我国由于经济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等监控系统不完善,为寻租提供了便利的通道。
在我国,只要有权力,就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寻租,至于寻租的多少就看寻租者权力的大小以及所处位置的外部约束程度。
对于企业的最重要的决策者,CEO在并购这种重大资本投资行为中存在很大的自利性寻租行为。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致使国企与民企CEO的寻租行为也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分析国企与民企CEO在并购中的寻租行为及偏好的差异,有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国关于寻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少有对企业当权者寻租行为的研究。
对企业管理者寻租的研究主要是对管理层或高管团体的研究,而没有专门针对企业掌舵人CEO的研究,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没有将国企与民企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
本文的重要创新就是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实证检验了国企与民企CEO在并购中寻权与寻利的差异。
二、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一)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百年并购史,六次浪潮声,促使学者们对并购背后的动因进行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费用角度对企业并购动因进行研究,科斯和威廉姆森认为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最大化股东收益。
但是,大部分并购没有增加股东财富甚至损害了股东利益,这促使Fama 和Jensen(1983)等学者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并购。
Haspeslagh P.C.(1991)、Maquieira C.P.(1998)的研究表明,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是推动并购的重要动因,其结果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而后,将权力寻租理论用于解释并购是学术界新的潮流。
CEO的寻租行为导致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低效率(Scharfstein、Stein,2000),由于CEO的薪酬是规模的函数,因此为了获取高额的奖金和薪酬而推动更大规模的并购(Mueller,1969;Grinstein、Hribar,2004),并获得了更高的隐性收益(Goh,2007)。
CEO 在并购中的寻租行为导致了在绩效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薪酬却显著增加(陈庆勇、韩立岩,2007),这种寻租行为甚至也存在退休前滥用的情况(张鸣、郭思永,2007),因此很多并购是低效率的。
由于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安排不对称,那么只有法定或名义剩余控制权而没有实际剩余索取权的一方的理性行为,就是在利润不可以证实的情况下,利用手中的控制权截取剩余收入(Hart,1995)。
企业经营者由于没有法定剩余索取权,自然会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寻租来获取收益,以便堤内的损失堤外弥补。
因此,最优契约理论通常是无效的,因为董事会等监督者本身就存在代理问题,而管理权力理论认为CEO可以通过权力自定薪酬,并很可能运用权力寻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管理者具有通过权力谋取私利、自定薪酬的行为。
CEO获取的私人收益包括显性的薪酬、寻租收益和权力的提升,并购给予了CEO利用权力进行寻租的平台,可以堂而皇之地从股东的手上截取一部分剩余收益。
因此,企业并购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从微观主体行为动机的角度来说是CEO利用手中的权力与股东的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追逐个人的收益,其中薪酬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收益。
企业CEO通过权力寻租而推动并购的动机离82··不开所处的制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