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21——24

合集下载

2024版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2024版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目录•高中数学必修一概述•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01高中数学必修一概述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等。

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等,通过实例探究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函数的应用教材内容与结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总结归纳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便于记忆和提取。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课前预习提前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中听讲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及时记录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学习方法与建议02集合与函数概念0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0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0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集合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它使得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三要素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03020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1 2 3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最优化问题、数学建模等。

函数的应用通过函数可以研究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的性质和范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单项选择题: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2.1972年2月21号,一位美国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

还没有走下舷梯,他就向周恩来伸出了手。

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5年没有交往了啊!”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这位总统是A.基辛格B.布什C.尼克松D.卡特3.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这里的公告是指A.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公告B.1972年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C.1971年宣布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公告D.第26届联大通过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公告4.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5.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就美国方面来讲,主要原因是A.要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要改善中美关系C.全球战略调整的需要D.尼克松总统的个人愿望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B.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权利D.中美双方有共同利益7.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D.中日邦交正常化9.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日邦交正常化10.在对世界局势的分析上,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突破是A.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B.提出“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估计C.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认定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战争与和平”11.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是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②专注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③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2.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清朝后期开埠通商,本质不同点在A.入关税率不同B.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C.开放地区范围不同D.政府对中外交流采取的态度不同13.当前,我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图是A.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争取经济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14.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A.与大国的合作B.独立发挥作用C.以地区性组织为主D.联合国15.现阶段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A.同盟关系B.竞争伙伴关系C.战略协作伙伴关系D.建设性合作关系16.“上海合作组织”中除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外还有A.美国B.日本C.韩国D.乌兹别克斯坦17.下列成就取得到新世纪的第一年的是①创立“上海合作组织”②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席位④举行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18.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A.和平共处的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的政策C.不结盟的政策D.对外开放的政策19.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中国恢复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①③20.当今世界上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旧秩序长期存在的根源是A.殖民主义的影响B.第三世界的落后C.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D.联合国的软弱无力21.1997年,东南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重大贡献的举措是A.承诺和坚持人民币不贬值B.给予东盟大量的贷款援助C.同意人民币实行贬值D.将大量资金投放东南亚国家的股市二、非选择题: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思想文化上:科技文艺教育都有新发展,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思想与时俱进
二、温习2011-2012年高考真题, 体会高考出题角度。(名师导学书 P37 P72 P75 P130
近几年命题点归纳: 政治史:香港回归的原因、海峡两岸关 系的发展、80年代中国推行的不结盟政 策 经济史: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入世、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思想史: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共和国史1978年至今)
对应教材: 必修一21课、22课、24课、 必修二12课、13课14课15课16课 必修三18课19课20课21课
一、了解阶段特征
政治上:民主政治制度重建并发展,外 交有新建树,祖国统一大业有重大进展 经济上:改革开放政策推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现代社会呈现 新风尚
2.(2010上海历史,30)1949年 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 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 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 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14.)下列曲线 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 1964、1970—1975、1979—1984 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 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 相对应的是 A B C D
三、参照名师导学上的课标及高 考考点,结合教材
必修一21课、22课、24课、 必修二12课、13课14课15课 16课 必修三18课19课20课21课
构建知识网络结构。(要求从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几个角 度)
四、完成限时训练(10 分钟)
五、知识巩固,真题演练
1、(2010新课标全国卷,34)《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 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 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 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 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①观察细胞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①组成细胞的元素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①氨基酸及其种类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③蛋白质的功能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①细胞中的糖类②细胞中的脂质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5、细胞中的无机物①细胞中的水②细胞中的无机盐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①细胞膜的成分②细胞膜的功能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①细胞核的功能②细胞核的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①被动运输②主动运输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①酶的作用和本质②酶的特性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③ATP的利用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原理和应用③化能合成作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的增殖(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②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2、细胞的分化①细胞分化及其意义②细胞的全能性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①细胞衰老的特征②细胞的凋亡(细胞编程性死亡)4、细胞的癌变③③③③③③③②②②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致癌因子。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背课文必修1-5(人教版)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背课文必修1-5(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必修1-5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7月8日必修一(21)锦瑟(1)沁园春·长沙(22)马嵬(2)雨巷(23)寡人之于国也(3)再别康桥(24)劝学(4)烛之武退秦师(25)过秦论(5)荆轲刺秦王(26)师说(6)记念刘和珍君必修四必修二(27)望海潮(7)诗经·氓(28)雨霖铃(8)诗经·采薇(29)念奴娇(9)离骚(30)定风波(10)涉江采芙蓉(31)水龙吟(11)短歌行(32)永遇乐(12)归园田居•其一(33)醉花阴(13)兰亭集序(34)声声慢(14)赤壁赋(35)廉颇蔺相如列传(15)游褒禅山记必修五必修三(36)归去来兮辞(16)蜀道难(37)滕王阁序(17)秋兴八首•其一(38)逍遥游(18)咏怀古迹•其三(39)陈情表(19)登高(40)论语(20)琵琶行(41)老子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化大革命”出现的原因(1)思想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2)主观上: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3)客观上: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遭到践踏(1)践踏人权:①大批党政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②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法律名存实亡:①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②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3)社会秩序遭破坏: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而陷于瘫痪。

②许多地方发生武斗,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

(4)民主制度遭中断: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背景吸取“文革”的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措施(1)法制建设方针:①时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平反。

(3)加紧立法工作:①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制定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

3.成就(1)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政党建设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思维导图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思维导图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新三民主义,以党内合
作的方式进行合作。
时间:1926年开始北伐
过程: ①1924.5,黄埔军校成立。 ②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组建国民革命军。 ③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 ④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 ⑤1927年1月,迁都武汉;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3月,进入上 海;4月,占领南京。
国民革命
意义: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 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失败原因: ①412反革命政变,715分共会议。 ②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③中共坚持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放弃对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 坚持武装斗争。
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 神, 核心为爱国主义精神。 ④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 醒。
历史必修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
背景:1919年1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阶段: ①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②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同时标志着中国工人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 结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关于历史时间轴和知识大框架是学会生关心的问题,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必修一的时间轴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1.公元前1046-77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公元前221-206:秦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内朝制度,削弱相权方法:频繁更换丞相4.618年到907年唐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5.960年到1172年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6.元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7.明1368年到1644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8.清1644年到 1840年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11.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1.3 实习作业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3.4 基本不等式ab≤2ba+(a≥0,b≥0)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本章小结与复习综合复习与测试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本章小结与复习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3 函数的应用(I)2.4 函数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II)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概率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五第一章解斜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独立性检验1.2回归分析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2复数的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2.3 双曲线2.4 抛物线2.5 直线与圆锥曲线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导数1.2 导数的运算1.3 导数的应用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2 复数的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基本计数原理1.2 排列与组合1.3 二项式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概率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2.3 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2.4 正态分布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统计案例3.1 独立性检验3.2 回归分析本章小结与复习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2 集合的基本关系1.3 集合的基本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函数2.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2.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2.3 函数的单调性2.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2.5 简单的幂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3.1 正整数指数函数3.2 指数概念的扩充3.3 指数函数3.4 对数3.5 对数函数3.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函数应用4.1 函数与方程4.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简单几何体1.2 三视图1.3 直观图1.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1.5 平行关系1.6 垂直关系1.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1.8 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2.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2.2 圆的圆的方程2.3 空间直角坐标系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三第一章统计1.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1.2 从普查到抽样1.3 抽样方法1.4 统计图表1.5 数据的数字特征1.6 用样本估计总体1.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1.8 相关性1.9 最小二乘估计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算法初步2.1 算法的基本思想2.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2.3 排序问题2.4 几种基本语句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2 古典概型3.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1.2 角的概念的推广1.3 弦度制1.4 正弦函数1.5 余弦函数1.6 正切函数1.7 函数的图像1.8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平面向量2.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2.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2.3 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2.4 平面向量的坐标2.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2.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7 向量应用举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 半角的三角函数3.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3.5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五第一章数列1.1 数列1.2 等差数列1.3 等比数列1.4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解三角形2.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2.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3.2 一元二次不等式3.3 基本不等式3.4 简单线性规划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1.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圆柱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抛物线2.3双曲线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变化率与导数3.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3.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3.3 计数导数3.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导数应用4.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4.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1.2 独立性检验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框图2.1 流程图2.2 结构图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推理与证明3.1 归纳与类比3.2 数学证明3.3 综合法与分析法3.4 反证法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4.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4.2 复数的四则运算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1.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1 从平面向量到到空间向量2.2 空间向量的运算2.3 向量的坐标表表示和空间向量.2.4 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2.5 夹角的计算2.6 距离的计算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3.1 椭圆3.2 抛物线3.3 双曲线3.4 曲线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1.1 归纳与类比1.2 综合法与分析法1.3 反证法1.4 数学归纳法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2.1 变换的快慢与变化率2.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3 计数导数2.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2.5 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导数应用3.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3.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定积分4.1 定积分的概念4.2 微积分基本定理4.3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5.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5.2 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本章小结与复习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 子集、全集、补集1.3 交集、并集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2.1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2.2 指数函数2.3 对数函数2.4 幂函数2.5 函数与方程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直线与方程2.2 圆与方程2.3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的含义1.2 流程图1.3 基本算法语句1.4 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抽样方法2.2 总体分布的估计2.3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4 线性回归方程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3.4 互斥事件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弧度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概念与表示2.2 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向量的坐标表示2.4 向量的数量积2.5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3.3 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1.2 余弦定理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3.2 一元二次不等式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3.4 基本不等式ab≤2ba(a≥0,b≥0)选修1——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本章小结与复习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2.5圆锥曲线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3章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2导数的运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2第1章统计案例1.1假设检验1.2独立性检验1.3线性回归分析1.4聚类分析本章小结与复习第2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公理化思想本章小结与复习第3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本章小结与复习第4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简单的逻辑连接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本章小结与复习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空间向量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2导数的运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6正态分布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本章小结与复习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1 集合1.2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二第三章三角函数3.1 弧度制与任意角3.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4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与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向量4.1 什么是向量4.2 向量的加法4.3 向量与实数相乘4.4 向量的分解与坐标表示4.5 向量的数量积4.6 向量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五章三角恒等变换5.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5.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5.3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三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6.1 空间的几何体6.2 空间的直线与平面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七章解析几何初步7.1 解析几何初步7.2 直线的方程7.3 圆与方程7.4 几何问题的代数解法7.5 空间直角坐标系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四第八章解三角形8.1 正弦定理8.2 余弦定理8.3 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九章数列9.1 数列的概念9.2 等差数列9.3 等比数列9.4 分期付款问题中的有关计算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章不等式10.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0.2 一元二次不等式10.3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10.4 简单线性规划本章小结与复习必修五第十一章算法初步11.1 算法概念和例子11.2 程序框图的结构11.3 基本的算法语句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二章统计初步12.1 随机抽样12.2 数据表示和特征提取12.3 用样本估计总体12.4 变量的相关性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三章概率13.1 概率的意义13.2 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13.3 古典概型13.4 随机数与几何概型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的概念和例子1.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2.4 圆锥曲线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概念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应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1——2第四章点数统计案例4.1 随机对照实验案例4.2 事件的独立性4.3 列联表独立性分析案例4.4 一员线性回归案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五章推理与证明5.1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5.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六章框图6.1 知识结构图6.2 工序流程图6.3 程序框图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七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7.1 解方程与数系的扩充7.2 复数的概念7.3 复数的四则运算7.4 副数的几何表示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简单逻辑联结词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2.4 圆锥曲线的应用2.5 曲线与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尝试用向量处理空间图形3.2 空间中向量的概念和运算3.3 空间向量的坐标3.4 直线的方向向量3.5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3.6 平面的法向量3.7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3.8 点到平面的距离3.9 共面与平行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2第四章导数及其应用4.1 导数概念4.2 导数的运算4.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4.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4.5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5.1 解方程与数系的扩充5.2 复数的概念5.3 复数的四则运算5.4 复数的几何表示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六章推理与证明6.1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6.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6.3 数系归纳法本章小结与复习选修2——3第七章计数原理7.1 两个计数原理7.2 排列7.3 组合7.4 二项式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八章统计与概率8.1 随机对照试验8.2 概率8.3 正态分布曲线8.4 列联表独立性分析案例8.5 一元线性回归案例本章小结与复习高中沪教版高一上册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1 集合1.2 四种命题的形式1.3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二章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2.4 基本不等式及其运用2.5 不等式的证明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3.3函数的运算3.4函数的基本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四章幂函数、指函数和对数函数4.1 幂函数的性质和对数函数4.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本章小结与复习高一下册第四章幂函数、指函数和对数函数4.1 对数4.2 反函数4.3 对数函数4.4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五章三角比5.1 任意角的三角比5.2 三角恒等式5.3 解斜三角形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六章三角函数6.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1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高二上册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7.1 数列7.2 数学归纳法7.3 数列的极限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8.2向量的数量积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8.4向量的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9.1 矩阵9.2 行列式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章算法初步10.1算法的概念10.2程序框图本章小结与复习高二下册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11.1直线的方程11.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4点到直线的距离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二章圆锥曲线12.1曲线和方程12.2圆的方程12.3椭圆的标准方程12.4椭圆的性质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6双曲线的性质12.7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8抛物线的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三章复数13.1复数的概念13.2复数的坐标表示13.3复数的加法与减法13.4复数的乘法与除法13.5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13.6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本章小结与复习高三上册第十四章空间直线与平面14.1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14.2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4.3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4.4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五章简单几何体15.1 多面体的概念15.2 多面体的直观图15.3 旋转体的概念15.4 几何体的表面积15.5 几何体的体积15.6 球面距离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六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16.1技术原理Ⅰ—乘法原理16.2排列16.3技术原理Ⅱ—加法原理16.4组合16.5二项式定理本章小结与复习高三下册第十七章概率论初步17.1古典概念17.2频率与概念本章小结与复习第十八章基本统计方法18.1总体和样本18.2抽样技术18.3统计估计18.4实例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 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上 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 思想上 以宗教形式发动,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政治上 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组织上 宗派主义导致内部矛盾分裂发生天京事变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但中国 革命不能没有农民的支持。
五、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李大钊“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 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材料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
纲领;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 夺利,贪图享乐。)
(2)战略上的失误。
(3)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1.《天朝田亩制度》
为巩固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夺取
西征 天京大 1853 清朝半壁江山,太平天国
本营
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天国
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天王
国中洪无仁人玕, 韦昌朝辉中无将!杨秀清 陈玉成 石达开李秀成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1 材料2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定都天京(1853) 北伐西征(1853) 军事全盛(1856) 天京变乱(1856)
后期防御战
天京陷落(1864)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
所以a=
1 +2
2
=
(4 +5 )-(1 +2 )
2
6
4 -1
32
, 2 =
5 -2
32
,
, 代入数据可得a=2 m/s2。
答案:(1)0.495 m/s
(2)0.415 m/s 0.655 m/s
(3)2 m/s2
题后反思处理纸带问题,要注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清晰。
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
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
-12-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误差分析
1.小车拉着纸带所做的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不恒定,这样测量得到
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
2.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测量带来偶然误差。
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 V、50 Hz的交流电源。
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22-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1)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AB、BC、CD、DE、
EF间的距离x1、x2、x3、x4、x5,它们依次为
算结果记录在自制表格中。
温馨提示小车所挂钩码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免加速
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
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50 cm长的纸带上清
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11-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_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_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3题;)1. 对于同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交流电的频率增大时,打点时间间隔变小B.当交流电的频率增大时,打点时间间隔变大C.当纸带运动速度增大时,打点时间间隔增大D.当纸带运动速度增大时,打点间隔增大2.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3.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时速度.为使ΔxΔt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二、实验题(共8题;)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更准确,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D.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由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交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根据公式a1=x4−x13T2,a2=x5−x23T2,a3=x3−x33T2及a¯=a1+a2+a33求出a¯.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填选项代号).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平均速度(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填选项代号).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打点计时器应使用直流电源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A. B. C. D.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若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情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 每隔9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2sB. 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sC. 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D. 只研究纸带前端较密的几个点所在区域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并用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了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图中四个数中不符合正确读数要求的是________(填数值)。

岳麓版必修一第24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选择题练习

岳麓版必修一第24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选择题练习

第24课选择题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实施了()A. 杜鲁门主义B. 马歇尔计划C. 北约的成立D. 德国的分裂2.“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上述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柏林危机3.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A.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 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 世界大战即将爆发4.下列是一组关于柏林墙的图片,柏林墙见证了德国分裂的历史,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A.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B.占领国实行不同的政策C.雅尔塔体系存在不稳定性D.美苏“冷战”5.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在其《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认为,美苏均势格局的出现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实力大致均等的集团,更是因为在这两个集团中分别存在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盟主对阵营的维护和体系成员的控制。

在此,肯尼思·华尔兹主要强调()A.美苏均势格局中存在着不均势B.美苏为争霸而展开激烈斗争C.美苏均势格局稳定了世界秩序D.两极格局中充斥着强权政治6.下图是漫画家华君武在1947年创作的漫话,旨在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A. 扶持西欧以稳定资本主义B. 援助西欧对抗德日法西斯C. 扶持并控制西欧,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D. 联合欧洲各国,干涉中国内战7.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B. 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C.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 美国百姓对苏联敌视8.下图是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赛的漫画。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21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21张

A
课堂练习(基础篇)
2.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这一基本国情是指
A.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B.发达的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课堂练习(基础篇)
3.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是
①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世界革命范畴:它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
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一个真正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到来;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 前团结;极大地改变了实际政治力量的对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地 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长期执政)
世界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 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 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1、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由无产阶级
领导,这一点有决定性意义
2、革命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
③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④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B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问题8:结合辛亥革命分析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南与北一丘之貉”
袁世凯登基称帝
问题8:结合辛亥革命分析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的中国国情所决定的。P22 ①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并与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使命。 ③封建势力十分顽固,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一24知识讲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提高)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一24知识讲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提高)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目标】1. 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 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解决矢量问题的方法,学会作图,并能把握几种特殊情形3. 知道共点力,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4.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5.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6. 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要点梳理】要点一、力的合成要点诠释:1.合力与分力①定义: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a.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即分力与合力虽然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但可以相互替代,能够相互替代的条件是分力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不能同时考虑分力的作用与合力的作用。

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替代,进一步想,满足一定条件的多个力的作用效果也可由一个力来替代。

2.力的合成①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②说明:力的合成的实质是找一个力去替代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的方法。

3.平行四边形定则①内容: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

②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三点注意a.力的标度要适当;b.虚线、实线要分清,表示分力和合力的两条邻边和对角线画实线,并加上箭头,平行四边形的另两条边画虚线;c.求合力时既要求出合力的大小,还要求出合力的方向,不要忘了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某一分力间的夹角。

要点二、共点力要点诠释:1.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若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组力就是共点力。

2.多个力合成的方法:如果有两个以上共点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也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受热过程

占太阳辐射总量 的43%
3
第三页,共32页。
思考:一个物体的温度高低及放射电磁波的波 长有何关系? 入(波长)×T(温度)=C(常数)。 温度及波长成反比,即物体自身温度越高,向外辐
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反之温度越低,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长。
4
第四页,共32页。
三种辐射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30
第三十页,共32页。
C 1、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削弱 B、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削弱
A 2.图2-2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受热增温 1.“太阳暖大地”
第十四页,共32页。
地面
2.“大地暖大气1”4
思考思 ?:考大:气大吸气对收为太有何阳什能辐么强射差烈吸和异收地?地面面辐辐射射 的

阳 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75﹪~90﹪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
根地本面受来热源增是温太阳辐射
地面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16
第十六页,共32页。
(2)大地暖大气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①观察细胞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①组成细胞的元素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①氨基酸及其种类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③蛋白质的功能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①细胞中的糖类②细胞中的脂质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5、细胞中的无机物①细胞中的水②细胞中的无机盐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①细胞膜的成分②细胞膜的功能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①细胞核的功能②细胞核的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①被动运输②主动运输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①酶的作用和本质②酶的特性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③ATP的利用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原理和应用③化能合成作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的增殖(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②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2、细胞的分化①细胞分化及其意义②细胞的全能性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①细胞衰老的特征②细胞的凋亡(细胞编程性死亡)4、细胞的癌变③③③③②②②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致癌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西岸⒁为_____________气候,成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⒂为_______________气候,其分布最高不超过35°S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

北美洲部分:(1)美国冬季多暴雪,夏季过飓风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

(2)西部气候类型呈南北狭长状分布的原因:东部山脉阻挡,无法向内陆延伸。

南美洲部分:智利的沙漠成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 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
40.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从温哥华岛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 2.3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一、锋: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冷暖气团交汇的界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称为锋线,锋线与锋面统称为锋。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1~3题。

1.此时,台北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偏北风 C .偏东风 D .西南风
2.若A 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乙图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若A 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福建山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台风 B .地震 C .风暴潮 D .滑坡
典型天气:1、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_____________ 冷锋(冷气团势力强) 暖锋(暖气团势力强) 准静止锋(势力相当) 侧视图

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一致 与暖气团一致 来回摆动 俯视图
降水位置 锋_____降水 锋_______降水 冷气团一侧 气压与气温的变化

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 练习(画出南半球高压) 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若图中常出现阴雨天气,则该天气系统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华西秋雨)。

_____________
3、冬春季节北方的沙尘暴或寒潮天气。

_____________
4、华南春雨(一场春雨一场暖)._____________
5、6月江淮的梅雨天气._____________
6、贵阳冬雨._____________
7、我国夏季的台风雨._____________
8、亚欧大陆冬季干冷的西北风的源地._____________
9、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的伏旱天气._____________
练习:
1.下列四图(图1)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关系的是:()
A.① B C.③ D.④
A.① B.② C.③ D.④
2.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 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 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 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 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3.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

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加B.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D.湖面蒸发增加
4.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5.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导致气候变暖 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6—7题。

6.A、B两地的气压性质:()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都是高压
D.A、B都是低压
7.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8.“霜打洼地”是因为:()
A.洼地易于冷空气堆积,且水汽充足 B.洼地海拔低,温度低
C.洼地海拔低,不易受阳光照射 D.洼地有丰富的尘埃作为凝结核9.下列因素中导致“雪后寒”的是:()
①冷锋过境时②冷气团控制③雪对太阳辐射反射强④阴天太阳辐射弱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10.副高西伸北进对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响很
大,根据图中副高的位置判断,图中雨带的形成
主要是由哪一种天气系统引起的:()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图和活动区域,
据此回答11-12题。

11.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
候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2.从③→④→⑤体现自然带水平
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