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1课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574人教PPT课件

【合作探究】
1.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经历的三个阶段 及其特征。
过渡时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民主政治的 民主政治遭
__初__步__建__立__
__到__破__坏_____ ______________
政治协商和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1998年确立村民选举制度。
“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是中国民主政治最大的火花”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合作探究】
1.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经历的三个阶段 及其特征。
过渡时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民主政治的 民主政治遭 民主政治的
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的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有哪些? 如何
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的才
能”.
公职:
公民大会成员、 五百人议事会成员、
陪审法庭成员
理解: 雅典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的素质, 公民能够发挥个人的才能;
理解:继承了英国的议会传统,国会 实践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妥协: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 参众两院 南方与北方、 保留奴隶制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妥协 联邦制
材料三:政治制度,必须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 移来,也必须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 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特点:①民主政治不断健全、完善
②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对点演练】 2.(2019·安康高一期末)下图是 1960-2000 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 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 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
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C.依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B.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作用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通过 选举来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 科学决策。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4)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 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历 史教训? 提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民主集中制 和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正确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1)从发生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民主 法制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 崇拜和个人专断逐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 弱和破坏。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史料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文化大革命”), ①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现在我们要②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 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邓小平(1980 年)
①说明即将进行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 ②指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文化大革命”悲剧的根本途径,强调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1)法制 ①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_刘__少__奇___被迫害致死。 ②《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宪__法___》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③“造反派”全面夺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民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②多党合作和_政__治__协__商___制度也不能实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PPT(18张)

前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 前六届政协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54——1958年 第二届 1959——1963年
第一届 1949——19554年 第二届 1954——1959年
第三届 1964——1965年
第三届 1959——1965年
第四届 1975年
第四届 1965年
第五届 1978——1982年
第五届 1978——1983年
年代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曲折
1、曲折原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曲折表现:
结论1:公民的基本人权肆意被践踏,法律尊严荡然无存 结论2:非法夺权造成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陷于瘫痪, 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结论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邓小平
2、表现: 21)逐步健全法制① 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2、表现: 21)逐步健全法制② 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四: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第六届 1983——1987年
第六届 1983——1987年
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
3、教训
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 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 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 问题。”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岳麓版必修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自主思考有学者指出1954年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正义与 理性的精神和过程”,这体现了1954年宪法有何特点? 提示: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开国大典
1.背景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自主思考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基本结 束,国民党军队已基本被消灭;理论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组 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2.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升起第一 面五星红旗。 3.意义 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法律依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2.主要内容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 治权。 3.具体实施 (1)先后建立了五大省级自治区,还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 县。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 面发展。
1.建立与发展 (1)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决定周恩来 为国务院总理。 2.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 权力属于人民。
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851人教PPT课件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政党制度)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9 地点:北平
成果:《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性质:人民民主主义
领导:工人阶级 基础:工农联盟 制度:人民民主专政
产生:中央人民委员会 首都,国旗,国歌,纪年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政党制度) 11..第第一一届届中中国国人人民民政政治治协协商商会会议议的的召召开开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政党制度)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2.第、一政届治中协国商人制民度政的治发协展商会议的召开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含义: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提出: 《共同纲领》 确立: 1954年宪法 地位: 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实施: 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发展: 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
2、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2、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主要方针: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82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P99) 主要影响: ——成为最广发的爱国统一战线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政党制度)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1、.第政一治届协中商国制人度民的政发治展协商会议的召开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人民选举
民主集中制 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中央统一领导地方
一届人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定《宪法》:最高权力机关、两大原则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1

-16-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方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举措:
平反冤假错案
加强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修订宪法)Leabharlann -17-•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 治国奠定基础。
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7-
-8-
红卫兵抄家 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
-9-
-10-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德高望重的元帅被批斗
-11-
共和国主席惨死于开封
-12-
“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2、对法律 制度的严重
破坏
工人造反派全面夺权,致使党政机关 陷于瘫痪,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全国 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乱
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 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3、对民主 制度的破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1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 发动的,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体利 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21-
(4)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 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20-
民主制度重建与完善
完善人大制度
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82十六字方针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方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举措:
平反冤假错案
加强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修订宪法)Leabharlann -17-•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 治国奠定基础。
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7-
-8-
红卫兵抄家 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
-9-
-10-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德高望重的元帅被批斗
-11-
共和国主席惨死于开封
-12-
“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2、对法律 制度的严重
破坏
工人造反派全面夺权,致使党政机关 陷于瘫痪,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全国 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乱
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 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3、对民主 制度的破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1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 发动的,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体利 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21-
(4)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 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20-
民主制度重建与完善
完善人大制度
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82十六字方针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
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1.“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后果
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
B.公检法机关无法正常工作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中止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大兴县先后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 38天,有22户被杀绝。1969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因遭受政 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病逝,成为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组口号:“砸烂公检法”“打倒旧政府”“踢开 党委闹革命”“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思考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踏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受严重挫折,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 有哪些? 答案 ①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③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
①依据: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②表现:改变村委会干部任命制度;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创造性地发展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度。
轻巧识记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1.“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后果
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
B.公检法机关无法正常工作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中止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大兴县先后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 38天,有22户被杀绝。1969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因遭受政 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病逝,成为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组口号:“砸烂公检法”“打倒旧政府”“踢开 党委闹革命”“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思考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踏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受严重挫折,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 有哪些? 答案 ①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③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
①依据: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②表现:改变村委会干部任命制度;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创造性地发展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度。
轻巧识记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81人教PPT课件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 提示:经济基础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由全国人民行使权力;欧美 代议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由资产阶级行使权力,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如何认识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使少数民族获得了当家 作主的权利,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这有助于消除各民族 之间的隔阂,真正实现民族团结。
(2)为实现材料一中图二的目标,新 中国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 怎样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提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则: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为实现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大团结,在一 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材料二体现了西方和我国的 政党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 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 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 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 两院制。
——邓小平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图一说明我国实行怎样的 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 地方权力机关。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 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 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 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 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 “海选”。 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群众称之
为( C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426人教PPT课件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 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 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 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 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
一、简要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 重践踏的表现?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 重要成就?
德高望重的统帅被批斗
批斗黑龙江省委书记处领导
知识分子被批斗
翻译家傅雷 及夫人在上 海双双自缢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 重要成就? (一)、法制建设:1978—— 法制建设的方针的提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基本上可做到有法可依
(二)、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措施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 设。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1、制度初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建设中断的曲折时期:“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粗暴践踏 3、新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法制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趋向完善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践踏人权:
(2)践踏法律: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3)社会秩序混乱: (4)民主制度遭中断:
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 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 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 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
一、简要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 重践踏的表现?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 重要成就?
德高望重的统帅被批斗
批斗黑龙江省委书记处领导
知识分子被批斗
翻译家傅雷 及夫人在上 海双双自缢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 重要成就? (一)、法制建设:1978—— 法制建设的方针的提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基本上可做到有法可依
(二)、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措施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 设。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1、制度初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建设中断的曲折时期:“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粗暴践踏 3、新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法制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趋向完善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践踏人权:
(2)践踏法律: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3)社会秩序混乱: (4)民主制度遭中断: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史料一反映了“文革”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现象:国家机关处于瘫痪状态,干部群众个人权利无法 保障。说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 根据史料二回答“文革”对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 警钟? 提示: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 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
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1)从发生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民 主法制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 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 也被削弱和破坏。 (2)从严重后果看,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 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 混乱, 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难。
荣辱与共 ”的方针。 督,肝胆相照,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1984 年颁布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基层民主建设 (1)依据:1998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2)表现 ①改变村干部任命制度,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村民自治 、民主选举。 ②普遍推行____________ 海选 ”制度。 ③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_________
[易错提醒] 1.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不健全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对 制度坚持不力、有法不依、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结果。民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 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 得异常艰巨与急迫。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30张PPT)

当堂练习 6、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 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还包括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村民选举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当堂练习
7、“文革”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阶级斗争
焚烧古籍字画
刘 少 奇 同 志 在 洛 阳 被 迫 害 致 死
“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 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 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 内乱”。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革”的原因 • 2、“文革”的表现 • 3、“文革”的教训
•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最重要)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 2、意义 •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依法治国有什么作用?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充分行使 当家做主的权利,保证社会的 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长 治久安。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进一步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破坏了文物 B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B
C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D破坏了社会秩序
当堂练习
10、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 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 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C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 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件岳麓版必修1(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宪法的颁布
(1)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 过渡,替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颁布: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内容:①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 ②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③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 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二 我们中国……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 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 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 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 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4)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意义:①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 革命和建设的成果。②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 求。③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 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2.法制的完善
(1)背景:1956 年底,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完成,社会 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背景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内容 (1)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和各民族大团结。 (2)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明确规定 1954 年宪法。 5.实施 形成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五大省级 自治区,建立了 100 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 叉的,……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 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 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图示法理解民主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要点一 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认识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1.从“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
全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 2.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
民主法制不健全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
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存在封建 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 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上民主化建设的潮流 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显得更加必要。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新召开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政党建设:1982 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工作:1984 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
遭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病逝,成为新中国 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发动 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 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受严重挫折,从
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有哪些? 提示:(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阶级斗争不断扩
——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80 年 8 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
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
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说:“只有认真建
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 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问题1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例题2】 新时期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走向制度化、法律化, 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这些努力包括( )
问题1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问题 1 怎样认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角度 从“文化 大革命” 发生的原 因看
从“文化 大革命” 对民主法 制践踏的 结果看
认识
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在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 步强化,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 坏
问题1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解析:④属于政党制度建设的内容,不属于法制建设的内容,故排 除。①②③都属于新时期以来法制建设的成就。
答案:A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
问题 2 实施依法治国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1)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 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依法治国把坚持党 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 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问题1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例题2】 新时期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走向制度化、法律化, 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这些努力包括( )
问题1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问题 1 怎样认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角度 从“文化 大革命” 发生的原 因看
从“文化 大革命” 对民主法 制践踏的 结果看
认识
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在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 步强化,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 坏
问题1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解析:④属于政党制度建设的内容,不属于法制建设的内容,故排 除。①②③都属于新时期以来法制建设的成就。
答案:A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
问题2
自主预习
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
问题 2 实施依法治国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1)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 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依法治国把坚持党 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 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424人教PPT课件

1871年的法国尚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
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
(五)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没有乘胜追击;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 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 ;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较稚 嫩
(六)经验教训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施粥棚里的孩子
3、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9世纪早期三大优秀思想理论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主要经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
阶级自己的政权。
主要教训:必须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
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要乘胜追击敌人、要割断敌人经 济命脉、要有周密的准备、正确 的领导和指挥。
公社战士共7.29 万人在作战中牺牲, 2.98万人被枪杀,6万 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 放。公社失败后的第二 天,曾参加公社街垒保 卫战的幸存者——欧 仁·鲍狄埃,在巴黎市 郊一所简陋的木屋里, 写下了《国际歌》。
大学时代:吸取黑兴格趣尔的辩证法思想。
大学毕业后:接受广费泛尔,巴哈学的识唯渊物博主,义并思获想;哲任学《博莱因 报》主编,广泛接触士社学会位,了。解主人要民著生作活有。《哲学的
贫困》、《共产党宣言》、 思 ①卡(想转1尔8的折1·8转点-1马8折:8克3和1)8思成43熟年《论:巴政 》黎治等时期经。的是济生学马活批克。思判主》义、的《创资始本 ②成熟标志: 发表1人84,4年无《产〈阶黑格级尔革法命哲导学师批。判1〉8导83言》, 成为共产主义者。年在伦敦病逝。
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
(五)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没有乘胜追击;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 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 ;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较稚 嫩
(六)经验教训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施粥棚里的孩子
3、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9世纪早期三大优秀思想理论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主要经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
阶级自己的政权。
主要教训:必须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
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要乘胜追击敌人、要割断敌人经 济命脉、要有周密的准备、正确 的领导和指挥。
公社战士共7.29 万人在作战中牺牲, 2.98万人被枪杀,6万 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 放。公社失败后的第二 天,曾参加公社街垒保 卫战的幸存者——欧 仁·鲍狄埃,在巴黎市 郊一所简陋的木屋里, 写下了《国际歌》。
大学时代:吸取黑兴格趣尔的辩证法思想。
大学毕业后:接受广费泛尔,巴哈学的识唯渊物博主,义并思获想;哲任学《博莱因 报》主编,广泛接触士社学会位,了。解主人要民著生作活有。《哲学的
贫困》、《共产党宣言》、 思 ①卡(想转1尔8的折1·8转点-1马8折:8克3和1)8思成43熟年《论:巴政 》黎治等时期经。的是济生学马活批克。思判主》义、的《创资始本 ②成熟标志: 发表1人84,4年无《产〈阶黑格级尔革法命哲导学师批。判1〉8导83言》, 成为共产主义者。年在伦敦病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指南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 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 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认识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和重要组成部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分。 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注意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理解经济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充分认识我国政治建设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 必要性和艰巨性。 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3.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 1954 年宪法 和共同纲领的异同,加深认识。比较新中国的 民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有何不同,从而加深对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 史意义。
重难点探究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民主与法制之间有何关系?
民主与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 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要加 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记: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是核心, 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的 曲 折 发 展
名存实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 的 基本权利 ①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 (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 社会秩序 ②遭到破坏。 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无法召开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③。 不能实行 度 ,公民
I
知识整合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2.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1)法律制度 十六字 ①1978年“ ”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案。 措施: ③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宪法》。 成就: 形成以 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制度化 、 法律化 。 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2)民主制度: ①重新召开各级人代表和政协会。 十六字 ”方针 ②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 ③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④加强 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基层 民主。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十一课
民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 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 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 重要意义。
分析背景
反思影响
识记过程
概括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哪 些内容?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文革” 时期 的个人崇拜
形式多样的毛主席像章在当时应算是最普及的 了
“文革” 时期 的个人崇拜
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毛选)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书 籍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 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 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邓拓,人民日报 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 致死。
傅雷,著名翻 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 上吊自杀。
翦伯赞 历史学 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 安眠药致死。
I
知识整合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思维引导】依据教材及教辅材料,归纳“文革”期间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
1966-----197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结构
民 主 政 治 新 发 展
1978-----------今天
新中国
谢谢大家!
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某村东边有10亩闲田,有一私营业主盯上了,他找 到村长想用5万把这10亩田包下来,办一个小型石 料加工厂。村长在得到私营业主一点好处后就同意 了,但全村的老百姓却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是全村 的大事,不能由村长一人决定。况且石料加工厂噪 音大,有粉尘污染,对全村男女老少的生活有影响。 于是 ,村民要求村长召开村民大会来决定这事。在 村民大会上,大家否决了村长的提议,而建议把那 10亩田改为鱼塘来养鱼。
1978年12月24日 彭德怀、陶铸追悼会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诉讼法》(1989年)
我们身边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单元学习指南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 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 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认识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和重要组成部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分。 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注意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理解经济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充分认识我国政治建设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 必要性和艰巨性。 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3.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 1954 年宪法 和共同纲领的异同,加深认识。比较新中国的 民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有何不同,从而加深对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 史意义。
重难点探究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民主与法制之间有何关系?
民主与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 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要加 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记: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是核心, 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的 曲 折 发 展
名存实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 的 基本权利 ①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 (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 社会秩序 ②遭到破坏。 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无法召开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③。 不能实行 度 ,公民
I
知识整合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2.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1)法律制度 十六字 ①1978年“ ”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案。 措施: ③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宪法》。 成就: 形成以 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制度化 、 法律化 。 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2)民主制度: ①重新召开各级人代表和政协会。 十六字 ”方针 ②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 ③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④加强 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基层 民主。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十一课
民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 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 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 重要意义。
分析背景
反思影响
识记过程
概括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哪 些内容?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文革” 时期 的个人崇拜
形式多样的毛主席像章在当时应算是最普及的 了
“文革” 时期 的个人崇拜
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毛选)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书 籍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 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 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邓拓,人民日报 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 致死。
傅雷,著名翻 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 上吊自杀。
翦伯赞 历史学 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 安眠药致死。
I
知识整合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思维引导】依据教材及教辅材料,归纳“文革”期间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
1966-----197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结构
民 主 政 治 新 发 展
1978-----------今天
新中国
谢谢大家!
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某村东边有10亩闲田,有一私营业主盯上了,他找 到村长想用5万把这10亩田包下来,办一个小型石 料加工厂。村长在得到私营业主一点好处后就同意 了,但全村的老百姓却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是全村 的大事,不能由村长一人决定。况且石料加工厂噪 音大,有粉尘污染,对全村男女老少的生活有影响。 于是 ,村民要求村长召开村民大会来决定这事。在 村民大会上,大家否决了村长的提议,而建议把那 10亩田改为鱼塘来养鱼。
1978年12月24日 彭德怀、陶铸追悼会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诉讼法》(1989年)
我们身边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