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共55页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对外政策:汉唐—明朝中期,对外开放→明末清初:闭关自守二、对外港口:广州、扬州、登州(蓬莱)、泉州(元1)三、对外关系史:四、主要交往国(一)两汉期:P39:朝、日、越、西亚、欧洲大秦(二)隋唐期:P79 新罗、日、印度、西亚波期大食、欧洲东罗马、非洲杜环(三)宋元期:P105;明:郑和、开发南洋、抗倭、葡占澳门、传教士(四)明清期:P125:清:郑成功收台、闭关、抗俄、传教士五、对外交流频繁原因:(一)政:强大,中央集权,开明政策 (二)经:繁荣,物基础(三)文:世界领先,吸引力 (四)交通:海陆并举,船海技术进步六、对外交流影响:1、中国先进的政、经、科文传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2、中国吸取,推动自身政经科文:高丽乐,文化,熬糖法3、增进中外了解,联系友谊:马可·波罗,列班·扫马,杜环七、对外交流的途径:(一)政治上:派使节例:遣唐使(二)经济上:官方,民间贸易例:郑和(三)文化上:遣留学,传宗教(四)对外战争八、古代对外贸易特点:(一)商路:汉初,陆路为主→汉武帝,海上丝路→唐:海陆并重→宋元:陆路衰微,海路为主,因为:①经济重心南移②造船业航海业指南针普用③瓷器船运④西北陆路交通不畅。
(二)商品:传出:丝茶瓷;传入:奢侈品(三)商业对象:宋元以前主要亚洲国,大陆国→亚欧非,海洋国(四)目的:官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是贡赐贸易(五)伴随:文化交流 (东学西传→西学东渐,传出儒教,传入三教),民族融洽:回族新中国构建各社会的努力,一国两制1、政治上:人代制,多举制,政协制2、经济上:改开,全面建小康社会3、民族上:民族自治,宗教信仰自由4、文化上:文明建设,八荣八耻,树立社义新型荣辱5、社会上: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思想。
6、外交上:和平崛起全球化,睦邻、富邻、友邻、善邻、互信。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郑和下西洋是世 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 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 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 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 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 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 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 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 亦不赀(赀: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郑和下西洋
目 的
性 质
西方远航
宣扬国威,加强与外国联系, 开拓市场,攫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取暴利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 资本主义海 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外殖民活动
影 响
原 因
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 促进资本主义迅 猛发展,加强了 往来,但无益于国计民生 世界各地的联系 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 西方为资本 ”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 原始积累所 驱动,远洋 力 航海事业蒸 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 蒸日上
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沿海——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南端;
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
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 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公元100年左右的主要文明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 文明
促进了欧亚几大文明的交流和汇集。
思维拓展: 奢侈品为主
两汉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从外国输入中国 的物品有何特点?这说明什么?
1.条件和目的
2.概况
3.意义和影响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④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1)积极影响: 与世隔绝,未能适时学习西方,逐渐落伍。 (2)消极影响: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主要史实 西汉 丝绸之路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前期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 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 司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 之战、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图说历史
图中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唐朝的 对外交往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知识梳理
材料: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 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发达, 在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下,唐朝和亚洲、欧洲 (二)唐朝的对外交往 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亚洲各国的 商人、僧侣和学者不断到中国,聚集在长安、洛阳、 1、主要史实 广州、扬州等大城市中,唐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 的大都市。 (1 )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时期,与中国往来的国家发展到 70多个。 日本遣唐使来华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 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很 (2 )学习别国的先进文化—— 玄奘西游天竺 多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在动机上有何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 强中国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 拓市场,掠夺财富,属殖 民扩张活动。
知识梳理
(四)明朝的对外交往
2、冲突: 戚继光抗倭
(1)背景:倭寇入侵损害财产,破坏主权
台州九战九捷,扫平浙江倭寇;进入 (2)过程:福建广东,肃清倭寇;平息东南沿海 倭患。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清朝前期实行闭 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完整版)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意义: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划时代的大事
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沿海——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南端;
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 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 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公元100年左右的主要文明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西亚文明
印度 文明
促进了欧亚几大文明的交流和汇集。
南
南亚 天竺
西亚 波斯 大食
天竺遣使来华,唐遣使
大食派使来华 使臣往来
入:珍珠、棉布、胡椒 出:丝、瓷、麝香等
优越地理条件 从事转手贸易
入:佛、画、熬糖 出:造纸 造纸
欧洲 东罗 使节来华 马
丝、瓷
入:基督医、杂技 出:造纸
非洲
民间
训练
材料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 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 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 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 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
隋唐时期:⑴全面开放,形成中华文化圈;⑵与新罗、日本关系密切友好; ⑶与东南亚国家、印度、波斯、大食和欧洲的东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⑷与非洲有了直接的往来。(5)双向交流。
七.隋唐时期
1.政治.经济.文化领先于世界.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形成中华文化 圈的格局.
2.唐文化影响最深的是:日本 3.唐与印度的关系:以佛教为纽带. 《大唐西域记》和义净的《大
进的行影分响析;。另一方面,各地区对两汉文明也起着有益的 影响。
六.魏晋南北朝
法显(东晋) —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 :
《佛国记》 《法显传》从长安出发,经敦煌以西的沙漠到 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 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 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 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 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 乘商船到师子国,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经 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在今山东 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到达建康(今南 京)。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 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法显的著作,重 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PPT
⑷与非洲有了直接的往来。(5)双大家向好交流。
11
1.政治.经济.文化领先于世界.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形成中华文化 圈的格局.
2.唐文化影响最深的是:日本 3.唐与印度的关系:以佛教为纽带. 《大唐西域记》和义净的《大
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4.唐与非洲的关系:杜环《经行记》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
B、交通发达,造船与航海技术进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C、开明积极的对外交往政策—政府的重视支持 2,特点:
①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
②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也有经济
③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的
④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大家好
4
开辟:张骞凿空
绸陆 之上
路线: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疏勒—葱岭—中亚—欧洲
5、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6.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
大家好
17
明清对外关系的特点
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西方殖民者开始对中国殖民扩张和掠 夺。
3.明清政府和人民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和 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并进行了英勇的 斗争。
4、对外政策从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大家好
18
郑和,本姓马, 小名三宝,云南人, 回族。12岁入王府为 宦者,明成祖即位后, 赐他姓郑,升为内宫 监太监,世称三宝太 监。
大家好
14
大家好
15
八.宋元时期
1.宋代局部性统一,北方丝绸之路受阻,主要以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2.元代大一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3.宋元时期,三大发明西传(东学西传),即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大家好
16
九.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专题复习:中国古今对外交往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三、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1)20世纪50年代 ①特点:“独立自主”、“一边倒”。
②原因: 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
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 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 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 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 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 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 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 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3)20世纪70年代
①特点:“一条线、一大片”“不结盟”,改善与美国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无力再做这种亏本 生意,产生了市舶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进步。
(3)宋代:市舶司实行“抽买”、“抽解”和“进奉”。 对海舶输入商货中的禁榷品,由中国政府全部收买;对非禁 榷品,除抽分、收购一部分,其余许民间买卖。元代实行 抽分。
(4)明代:实行贡舶制度,在商港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朝 贡贸易。
古代对外交往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4)1972年,中日建交 3.20世纪90年代 1997.7.1 香港回归 1999.12.20 澳门回归 意义: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
4.21世纪(新世纪)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根本);
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表现:只开放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影响: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
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从唐朝到清朝我国对外关系的变化: 由开放到闭关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西汉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
欧洲(大秦) 条件:张骞通西域
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
对外交通路线特点: 以陆路交通为主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唐朝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1)玄奘西行
时间:贞观初年
贡献: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6.留给我们的启示: 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在国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途径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途径
1.货物交换: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交往方式,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商品流通,以及
民间间的物品交易。
这种形式的交往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互派使节:友好国家之间会互相派遣代表进行正式的访问和文化交流。
这些
使节可能携带有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任务,有时还会带来留学或者贸易的机会。
3.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重要的交通线连接了中国与亚洲、欧
洲、非洲的部分国家,推动了直接或间接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陆路运输,而海上丝绸之路则利用海洋力量,两者都对古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宗教方面的交往:宗教也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玄奘
西行和中日佛教交流,鉴真东渡和唐宋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都是通过宗教这一平台进行的。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
(1)民间或官方的贸易往来,如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往来。
(2)其他国家往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如唐朝时期日本的造唐使
(3)宗教方面的交往,如玄类西行、鉴真东渡。
本题是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中国始终坚持友好的对外交往方式。
货物交换,互通有无,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民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互派使节,相互拜访,有些带有政治、军事、文化上的需求,这是友好国家之间常见的一种交往形式,如张赛出使西域、日本的遣唐使等等,直接拜访,介绍本国情况,并交换物品,提出友好交往的建议,如出使夜郎国、郑和下西洋等等,民间或者带私人行为的交往,如玄奘取鉴真东渡等等。
联姻,如文成公主吐蕃和经、亲、王昭君和亲等等。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交往
•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 在日本弘扬佛法,传授 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 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人物 不同点
相同点
路线是向西,为了 玄奘 学习印度的文化。
路线是向东,为了 鉴真 弘扬中国文化。
都有坚定的信念、 顽强的意志,大 无畏的精神; 都为中外交流作 出贡献。
(精神、作用相同)
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交往
武凤彦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域
汉 武 帝 张 骞
张骞出使西域壁图(敦煌壁画)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公元前126年,历经13年磨难的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 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西汉疆域图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时间最早
次数
7次
4次
1次
次数最多
人数
27800人
1500人
60人
人员最多
船数 船只大小 到达范围
大船62艘(连小船共 计200多艘)
大船长151.8米,宽 61.6米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17艘
船长24.5米,宽6 米 到达美洲
4艘(一说3艘)
这些邮票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郑和下西洋
红海沿岸和 非洲东海岸
红 海
天方
木骨都束
刘家港
占城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实
戚继光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实
历史时期
对外交往史实
代表人物
典型事例
秦汉时期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促进了中国与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Fra bibliotek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岛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
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
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未果而还
-
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超过前代,南宋时与五十多个国家通商,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国际大游历家的出现
汪大渊、郑和等
元朝汪大渊、明朝郑和等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
郑和下西洋
郑和
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
玄奘西行印度
玄奘
贞观元年,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并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传播
遣唐使的往来
-
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等
宋元时期
海上贸易的繁荣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促进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四十三分。
唐朝 遣唐使:吸收并传播唐朝文化
改革 :大化改新
奴隶制
封建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四十三分。
鉴真东渡
日本
传播唐朝文化
玄奘西游
印度
《大唐西域记》促进唐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四十三分。
材料三: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 无。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四十三分。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 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为 美国的1/5;中国的年产铁量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
海业长期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 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 所取代。
材料从哪些方面反映出鉴真东渡,促进了日本文化 的发展?
宗教
建筑
医药学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四十三分。
玄奘取经后,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天竺) 之间往来频繁。中国的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入印度,代替 了用来写字的桦树皮和贝叶,促进了印度文化事业的发 展。唐朝时,中国虽能制糖,但不及印度先进。唐太宗 派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回来后用印度工艺熬制甘蔗, 熬制成的糖的口味甚至超过印度。
郑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
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四十三分。
邮票A的主题是“贸易与文化交 流”,描绘了郑和的船队到达阿 拉伯,明朝的使者用最受当地人 喜爱的丝绸与瓷器与阿拉伯人进 行交换。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55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