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9.2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限时训练 选修1

2021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限时训练 选修1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21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__年__月__日礼拜__第__节__级高中__班学号__姓名__1、康有为什么缘故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效劳?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那么敲诈数成,盘查那么洋船不敢谁何,华船那么百般恫喝,以致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扩充商务十条》材料二洋货入中国,那么输半税;土货出外洋,那么加重征。

资本纵相假设,而市价那么不相同。

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倒置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郑观应《盛世危言• 商务一》问题:(1)什么会显现关税“洋人仅完厘半”的状况?(2)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3)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后果?3、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

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

此二国者,其始遭减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

闻日本地形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层次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完全改革。

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治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效劳,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

在那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成天,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

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概禁止留须,他乃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

改革引发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

“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阻碍……他通过各类方式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信了以后性质……由于他的尽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尔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份,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份”。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X之洞C.X观应D.梁启超,制度层面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魏源和X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X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X革新,实行君主立宪。

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X“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B.联邦制C.某某制D.君主立宪制年,日本颁布了宪法,宣布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3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 )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他们认为“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希望通过发展社会经济达到抵制外国侵略的目的。

4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X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

这就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变法成天下之治”,这也是“公车上书”的主要目的,D项符合题意。

5X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观应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即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6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某某某某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7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某某某某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他的核心主X就是实行君主立宪。

高中历史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 )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解析:“商战”是为了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同外国进行“商战”的思想,他们认为“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希望通过发展社会经济达到抵制外国侵略的目的。

答案:B2.“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而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持上述观点的是( )A.顽固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的观点是主张进行政治变革,但又反对直接过渡到民主共和制。

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3.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解析:郑观应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即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答案:B4.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苦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即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

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答案:B5.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解析: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B项。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练习 新选修1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练习 新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1.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①主张通过“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早期维新派尚未提出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排除④,答案为A。

答案:A2.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 D.清政府的强力推行解析:从1898年到1905年,对于废除科举制的态度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一变化主要是新式教育的推广收到成效,新式教育得到认可,所以本题选择A项;B项与此无关;C项说法不正确,当时出国留学还不被人接受;D项错误,清政府并没有强力推行新式教育。

答案:A3.1894年和1895年,孙中山和康有为分别成立了兴中会和强学会。

两会的相同之处有( )①基于民族危机②为中国寻求出路③变革社会的方式④所要建立的政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兴中会和强学会都是民族危机下建立的团体,故①正确;兴中会和强学会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故②正确;兴中会主张暴力革命,而强学会主张维新变法,故③错误;兴中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强学会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故④错误。

答案:A4.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强学会促进了维新思想在全国的传播,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D项正确;强学会不是研究儒学的团体,排除A项;张之洞等人加入强学会也不能说明他与顽固派决裂,排除B项;各省督抚对维新变法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反对,排除C 项。

2021高中历史 9.2 百日维新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2021高中历史 9.2  百日维新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9.2 百日维新必做题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设京师大学堂B.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C.废八股D.裁汰绿营2.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A.创办各种专业学堂B.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C.准许臣民上书言事D.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它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5.1898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6.新政开始不久,就被慈禧太后解除军机大臣职务的是( )A.张之洞B.谭嗣同C.翁同龢D.袁世凯7.“在短短的103天中,发出上百道新政诏令,改革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

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

”该材料()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8.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 A.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B.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提倡新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颁布了《定国是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9.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开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设立译书局D、废除科举制10.“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课时分层作业27维新运动的兴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课时分层作业27维新运动的兴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七) 维新运动的兴起(建议用时:30分钟)1.梁启超强调:“然则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材料表明梁启超( )A.反对实行民主制度B.主张提高国民素质C.深刻批判辛亥革命D.倡导建立精英政治B[从“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可以看出梁启超强调的是国民的重要性,强调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故选B项;梁启超在这里没有反对民主制度,A项说法错误;梁启超对辛亥革命在这里没有评价,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他注重的是国民重要性而不是某一个人,D项错误。

]2.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 )A.魏源B.张之洞C.郑观应D.梁启超C[器物层面是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制度层面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且时间上要早于梁启超,故选C项。

]3.康有为斥古文经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 )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B.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C.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D.动摇反对变法者的理论基础,加强变法思想的权威性D[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要先树立变法思想的权威。

而欲达到此目的,又必须动摇乃至推翻顽固守旧、阻碍变法的旧思想。

]4.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D[强学会为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的政治团体,故排除A项;B、C两项不符合史实,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各省督抚大都反对变法,故排除。

]5.“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9.2维新运动的兴起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微点拨】 【概念阐释】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 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因为汉朝时封建 政府用车马接送应举之人到京称“公车”,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的 代称,因此,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 行动,它冲破了清政府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干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 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4.维新活动的方式
5.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主张比较 (1)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2)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 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 明了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萌发过程: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萌发变法思想。 2.上书变法:1888年,康有为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成法,求自强, 挽救危局。 3.变法理论: (1)提出理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历“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 “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 (2)系统阐发:写成《_新__学__伪__经__考__》和《孔子改制考》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 4.思想特点:从传统的_儒__家__思__想__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 维新运动的兴起 【素养探究】 1.早期维新思想。 史料一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史料二 ……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 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 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1)

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1)

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2021·淮北高二检测)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那时中国人对这一时期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期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那么变,变那么通,通那么久D.星星之火,能够燎原2.“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3.(2021·济南高二检测)梁启超在介绍某部作品时,说该作品的要点是“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

这部作品是()A.《变法通议》B.《劝学篇》C.《新学伪经考》D.《孔子改制考》4.(2021·运城高二检测)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和全中国的不幸。

假设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或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以后的中国’。

”这段话要紧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以后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阻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势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5.“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一起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这场“现代化”运动的要紧功绩是()A.繁重冲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6.“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知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仿照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7.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接踵加入,这说明()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集体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同意维新变法D.维新变法运动阻碍扩大8.(2021·成都高二检测)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9.2《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9.2《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13·菏泽高二检测)早期维新派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制B.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2.(2013·济南高二检测)梁启超在介绍某部作品时,说该作品的要点是“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

这部作品是()A.《变法通议》B.《劝学篇》C.《新学伪经考》D.《孔子改制考》3.(2013·黄山高二检测)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4.(2013·宁波高二检测)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5.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B.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6.1895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并在北京建立政治团体——强学会,但不久就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A.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B.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C.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D.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二、非选择题8.(2012·山东文综)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2.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影响(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名师指津]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历史认识]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宣传变法的过程中,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将变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说明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中外纪闻》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在上海成立上海强学会。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检测1.“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

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

”这说明王韬主张(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学习制度,改革强国C.武装暴力,革命救国D.实业救国,商战富国解析:选B 根据材料“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

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可知,王韬认为洋务派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就使清王朝走向独立自强道路的愿望属于舍本逐末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其引申主张即力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

“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

”这一认识( ) 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解析:选C “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可知已经超出了洋务思想的范畴,故C项正确。

3.“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

……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

”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 )A.主张民主共和B.提倡民主科学C.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中体西用解析:选C 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表明主张君主立宪制,而“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C项正确。

4.“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解释之中。

由于他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都要多。

”这段话适宜于评价( ) A.李鸿章和中体西用B.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C.胡适和新文化运动D.孙中山和三民主义解析:选B 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这段话适宜于评价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3:9.2 维新运动的兴起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3:9.2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案2 维新运动的兴起『基础达标』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反对洋务运动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答案』 C『解析』洋务派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郑观应认识到洋务派的弊端,看到西方技术先进是由于政治制度先进,因而主张政治变革,提倡实行君主立宪。

2.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答案』 C『解析』选项中的四个人物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的只有康有为,因此C项正确。

魏源、李鸿章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因此,A、B两项不符合材料的含义;而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也不符合材料的含义。

3.“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 B『解析』既倡导三权分立,又同时维护君主权威,符合君主立宪派的主张,备选项中只有康有为适合。

4.面对下图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时代课题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 C『解析』图中所示的“瓜分豆剖的危机”发生于19世纪末,与之对应的抗争探索事件是戊戌变法,故选C。

5.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答案』 D『解析』联系题目中材料所述的“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信息可知,梁启超谈论的是政治方面的内容,据所学知识,梁启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综合上述分析,正确『答案』应为D项。

课时作业23: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时作业23: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选择题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反对洋务运动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2.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3.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体现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B.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C.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

这就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D.“变法成天下之治”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6.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他们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评价适用于(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C.孙中山指导的辛亥革命D.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7.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27 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选择题
1.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3.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
A.
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4.“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5.右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1898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数据表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

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不能无宗旨”。

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

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

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

”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贵其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

”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的办报目的,并分析其对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作用。

课时作业27 维新运动的兴起
1.解析:郑观应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即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答案:B
2.解析: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通过文章唤起国人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的意识,D项正确。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A项错误;“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B项错误;“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C项错误。

答案:D
3.解析: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B项。

答案:B
4.解析:“公车上书”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由材料中维新派主张设“议郎”及其产生方式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B项。

答案:B
5.解析:材料中“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说明该书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但并不能说维新思想成为时代主流,故A项错误;当时进化论思想只限于知识分子
中间传播,“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表述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宣传进化论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C
6.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中国报刊业的构成、发展趋势及主要内容等方面归纳中国办报的特点。

“成因”要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概括出维新派创办报刊,一方面是为了宣传维新思想,另一方面是为变法做思想准备。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

成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派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

(2)目的:宣传新思想,唤醒国人;为维新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作用:冲破封建专制的桎梏,有助于开启民智;进行了救亡图存宣传,为社会变革做了舆论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