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提升版)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线索一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线索二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考点一古代农业经济
1.(题点:农业生产的特征)下图为陕北出土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户生活的悠闲富足状态
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情况
C.边疆畜牧业迅速发展情形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状况
解析画像砖上的内容显示了耕作的场景,无法说明其悠闲富足,故A项错误;耕作的场景是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重要表现,故B项正确;画里虽有禽类,不能说明是边疆地区畜牧业发展,故C项错误;单一的耕作形式不能判断是否与大地主田庄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2.(题点: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
A. 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
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
解析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城市扬州、荆州、益州人口增加,但不能体现这些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城市人口的增加超过了黄河流域城市,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出北方经济整体发展缓慢,故D项错误。
答案 B
3.(题点:农耕经济的影响)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道:“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这体现出()
A.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观念B.道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C.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D.中西价值取向的显著差异解析“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观念”,这是典型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故A项错误;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而非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自东汉以来,庄园制经济兴盛,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必然有着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西价值观的差异,故D项错误。
答案 C
4.(题点:租佃关系的发展)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解析据题干可知,经营方式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原来是一种租佃式,现在是雇佣式的经营方式,故选B项。新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特指手工工场的生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采取雇佣经营的仅是“一些土地所有者”,故C项错误;一些土地所有者,代表的仅是一小部分群体,说明存在这种现象,而非剧变,故D项错误。
答案 B
视角1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整个农业文明的历史影响。
视角2宋代到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尤其是租佃关系的变化。
视角3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古代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观念、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关系。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
2.经营模式:小农经济
(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影响: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精耕细作的主要动力,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来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古代水利灌溉
(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汉代起,政府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具有地方特色。4.土地制度
(1)史实
①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②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等。
③均田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
(2)影响: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化了农民与地主、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经济
1.(题点:古代手工业类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佃客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作,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解析材料虽然提到了豪强地主庄园冶铁、制盐的现象,但这并不代表“盐铁专
卖制度形同虚设”,材料主旨并未涉及盐铁专卖制度,故A项错误;豪强地主庄园在官家经营之外,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手工业,出现了私家“与公竞作,以收私利”的现象,这说明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D项夸大材料内涵,排除。
答案 B
2.(题点:古代手工业的特点)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解析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说明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故B项正确。
答案 B
3.(题点:古代手工业的成就)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全部出口产品中,经过加工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占绝大比例,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只占很小比例。与出口商品相比,进口商品的总体加工程度低。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化程度高于西方B.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C.官营手工业日渐没落D.海禁阻碍了内外交流
解析根据材料中“鸦片战争前”的时间信息,中国还是传统的自然经济,没有工业化的生产,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中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加工程度的比较,得出出口商品加工程度高于进口商品加工程度的结论,说明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手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民营手工业在明中后期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致使官营手工业日渐没落,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前中外进出口商品的加工水平,而非海禁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B
视角1从中外科学技术对比的角度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视角2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传承的脉络及局限性,注意联系当今社会非物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