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中从众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气氛中的从众效应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课堂气氛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课堂的研究以课堂气氛为出发点发现其中存在的从众效应与课堂气氛的好坏有着密

切的联系,以综述的方法探讨了课堂气氛中从众效的原因及其对课堂气氛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提出如何对课堂气氛中的从众效应进行调控,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课堂气氛从众效应作用

调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 1)01-0078-02

中小学教学通常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的,因此课堂气氛是促进或抑制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好坏。许多教育实践表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还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陶冶情操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因此,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但并没有系统的从众的角度来研究。教育学家认为个别学生的态度与情感并不构成课堂气氛,当多数学生具有一致的态度与情感时就会形成具有优势的课堂气氛。因此,存在于班级的从众效应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参考各种文献和名家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从众效应对课堂气氛的影响,从现实的角度来考察从众与课堂气氛的关系,对当代课堂教学有重

要意义。

1

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又称班风,通常指伴随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而形成的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同类型的课堂气氛,有的课堂气氛积极热烈,有的则拘谨沉默,死气沉沉。即使是同一个课堂在不同的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也是大不相同。实践表明,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可以影响课堂气氛,其中隐含着一种心理学效应——从众效应。

班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群体中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构,有多种人际关系、社会气氛、行为规范等等,日常的课堂教学正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系统中进行,学生处于这种封闭的集体环境中很容易彼此影响形成群体压力。当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回答问题时,其余的同学迫于群体压力或为了与群体保持一致也积极思考这样全班就会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就会不知不觉使学生乐于学习,发挥自身的潜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反之也是如此。可见,从众效应对课堂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成绩等。

2

课堂气氛中从众效应发生的原因

在课堂气氛中发生从众行为的原因可归结如下:

2.1 安全、归属和被同伴认可的需要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安全、归属和被他人认可的需要。中学生从进人学校成为学生开始,便从家庭这个重要的交往圈子转到了由年龄、身份、经历与他们相似的个体组成的集体当中,成为“同辈社会”的一分子。但是离开家庭开始独立面对班集体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对自身发展的不明确性,因此就自然而然的就趋向于群体。学生为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接受,满足安全和归属的需要,会按同辈群体的准则行事。课堂中,倘若多数同学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那么那些懒惰爱捣乱的学生会为了安全和归属的需要而自觉的听讲不再做小动作,否则他们将得不到同班同学的接纳和认可就会被孤立,他们不愿意因为过分与众不同而被视为越轨者,从而被大家非议,鄙视甚至逐出群体。

2.2 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和对他人的信任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有获得正确信息以确定恰当行为方式的愿望[引。我们所需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大量信息都是别人提供的,别人常常会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像别人一样行事往往可以扩大知识视野,从而逐渐形成相信和依赖别人的心理,渴望融人到特定的群体中。个体对群体越信任,越觉得群体是可靠的信息来源,他的从众行为就越明显。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青少年,一方面强烈希望独立和自由,另一方面又深感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不足。因此,他们倾向于彼此模仿与依赖,从同伴中得到正确的信息,当他们随从多数同学上课的行为表现后获得老师或同学彼此之间的反馈时,他们就获得了一些正

确的信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2.3 寻找行为参照

每个人都会以身边的人为参照,学生之间容易互为行为参照体,从大多数人那里寻找行为的参照点,跟随众人的做法去做,即使出现问题,也会“法不责众”。

3

从众效应对课堂气氛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从众效应也不例外,从众对课堂气氛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从众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3.1 从众的积极作用

从众行为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众行为表明他们对班级群体的依附和依恋,群体对其有吸引力,个体对群体有向心力。因此,会导致高度统一的意识和行为,当班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积极进取,求知好学则会带动整个班级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习热情,即使个别行为懒散、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影响下也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遭到同伴的排斥。

3.2 从众的消极作用

第一,导致个别学生对老师消极情绪的泛化到全班,形成消极对抗的课堂气氛。师生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教师也意想不到的矛盾,导致个别或部分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厌恶情绪,由于情感的迁移,

进而对该老师所教学科的厌恶反感。如果这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就可能使其他同学产生从众行为。导致这种消极情绪情感的泛化弥散。

第二,使部分学生养成思维依赖性和惰性,不利于师生互动,产生消极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容易从众的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中差生以及自卑感强的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他们尚未思考全面、思考准确,就顺从了他人的意见而获得安全感,久而久之就形成思维的依赖性,养成思维惰性。因此,老师讲课或提问问题时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反馈也就影响了积极课堂气氛的形成。

4

如何调控课堂中的从众效应

4.1 运用奖励性手段,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从众导向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从众行为是影响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群体对从众者多加奖励时个体更容易产生从众现象。因此,要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就要使学生导向积极的从众。当学生倾向于导向积极的回答问题时,老师要给予奖励以加强其从众行为。这就要求老师有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班级中的从众导向并加以引导,注意运用榜样、班会等形式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从众的对象,使学生按老师所规定的行为模式趋于一致。

4.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敢于怀疑。敢于发表己见

实践证明,在课堂中随大流的学生往往是智力低、胆小、意志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