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4.16家乡新变化教案(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2.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能力,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
2. 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背景,并且让学生了解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并且了解家乡变化对他们自己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准备:1.学生用的课本。
2.描述家乡变化的图片。
3.让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播放以家乡的照片为主题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照片。
2. 让学生看一下照片中有哪些变化,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最近有什么变化。
3. 让学生思考一下什么因素会引起这些变化,并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环节:1.为学生播放介绍家乡所发生的变化的视频或讲解,让学生先对家乡的变化产生一个初步了解。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家乡变化的好处和不好处。
三、达成共识:1. 结合学生发表的观点、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口头上达成共识。
2. 让每个小组代表他们所说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让其他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则在讨论过程中找到共同的观点。
四、总结与拓展:1.从学生所说的观点和发现中进行总结,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和其他同学分享。
2.根据讨论的结果和总结的情况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并且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4.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4.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册第4单元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道德与法治二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家乡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兴趣。
2.展示家乡变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乡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发展的背后因素。
4.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变化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与发展,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家乡的联系。
3)能够理解在家乡生活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拓展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重点(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家乡变化,让学生们能够列举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地区的新发展。
3.学习任务(15分钟)以小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然后回答如下问题:1)你所了解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和发展?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3)我们要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讨论交流。
4.学习扩展(15分钟)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发展家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发展家乡是我们的责任。
带领学生发现家乡问题并解决家乡问题,例如发现乱扔垃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活动设计(15分钟)请学生们在课后,到家乡的周围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家乡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包括乱扔垃圾、道路不平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实地考察。
6.教学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第2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16家乡新变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凝聚着家乡独有的文化底蕴,是家乡人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那些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本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2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关注家乡有传统特色的文化,激发热爱、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传承家乡特色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了解家乡的特色、关注家乡发展是课程标准中设置的道德教育主题内容之一。
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传统特色文化不太了解,需要老师引导,通过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增加对家乡传统特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传承家乡特色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知道家乡特色是家乡的代表,凝结着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2.感受家乡特色的丰富与美好,愿意主动接触、学习家乡的传统特色。
3.喜欢家乡的传统特色,初步树立传承家乡特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传统特色,感受家乡特色的丰富与美好。
2.教学难点:喜欢家乡的传统特色,初步树立传承家乡特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制作本课相关的视频资料,并制作课件;准备四样家乡传统美食。
学生:搜集有关家乡传统特色的照片,并打印出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简单介绍闽南语;闽南语是我们家乡的特色。
2.抛出问题,揭示课题。
二、教授新课【活动一】家乡特色大搜索(一)阅读课本,了解小雯家乡特色。
1.阅读书本64页,思考:小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家乡传统特色?她又是怎么介绍的?2.观看视频《做糖画》,感受糖画技艺的传承。
3.再次阅读书本64页,了解介绍家乡传统特色的方式。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二)小组合作,了解我们家乡特色。
1.小组交流合作: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家乡传统特色。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案:16、家乡新变化
16、家乡新变化一、活动目的:1、通过主题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家乡的教育。
2、通过主题队会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和艺术的素养。
二、课前准备1、中队会议,确定主题,确定具体内容和节目。
2、具体准备:⑴全班分四个调查小队,分别调查家乡唐山震前和震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变化。
⑵材料的收集:几组有对比的新老照片。
⑶三句半《赞家乡》。
3、主持人两位。
三、参加活动的人员:三一中队四、队会程序:主持人:1、“起立,全体立正。
”中队长口令:(跑到指定位置,立正,转身)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稍息。
各小队长(跑到小队前中间,立正,转身,环视全队)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跑回原位置。
同前。
)中队长口令:各小队汇报人数。
(由第一小队长起依次汇报。
)小队长跑到小队前中间,环视全队,口令:立正!然后转身从队前跑出,向中队长跑去,约距1米立正。
(中队长转身迎接)小队长(敬礼):报告中队长:第一小队原有队员4人,实到4人。
报告完毕。
中队长(还礼):接受你的报告。
(然后正身)小队长回到自己小队前,立正后发口令:稍息!再跑回原位置,转身站好。
中队长环视全体,发口令:全体立正!然后向左后转身,面向辅导员敬礼(放下)后:报告辅导员:本中队原有队员21人,实到21人,三一中队“感受家乡变”主题队会活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请参加我们的活动。
辅导员(转身迎接,同时还礼):接受你的报告,参加你们的活动,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2、“出旗,奏乐、敬礼”3、“唱队歌”主持人甲: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这动人的旋律,美妙的歌词把我们带到了我们的越来越美丽的家乡——唐山!主持人乙:最美是家乡土,最甜是家乡水,最亲是家乡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游览美丽富饶的家乡,走进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主持人甲:你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传说中的你就是凤凰的故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家乡新变化》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家乡照片、家乡地图、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
2.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
3.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照片和家乡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家乡有什么变化?”2. 学习新课•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教师设计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改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3.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课外视频、故事等形式,提供更多关于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资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优秀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家乡新变化》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讲授新课一、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激发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但他们对于家乡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激发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情感教学法: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图片:收集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图片。
2.视频:制作家乡变化的短视频。
3.故事:准备与家乡变化相关的故事。
4.调查表:制作家乡变化调查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
调查结束后,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家乡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以及如何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这些变化?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变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鼓励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领略家乡的新变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1.家乡的新变化2.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们思考和观察家乡的变化。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展示法。
2.联想法。
3.问题导向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引入本课学习内容;2.让学生看一组图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3.听一段旁白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介绍。
步骤二:学习(20分钟)1.展示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聆听旁白,并观察图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和感受,初步认识家乡变化。
步骤三: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家乡新变化进行联想,思考家乡为什么发生变化;2.让学生以问题形式思考:家乡变化后带来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步骤四:巩固(15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我爱家乡》的小短文,回顾学习的内容;2.调查家长同学对家乡的看法和态度。
步骤五:归纳(5分钟)1.总结和归纳家乡的新变化;2.引导学生再次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注意事项1.教学时要按照学生认知的顺序展开,以简单和易于理解为标准;2.虚实结合,用目睹和感触的方式激发情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4.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家乡的变化》,练习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本课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并培养强烈的家乡责任心和自我进步的意识。
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故事,展示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此外,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讲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置身于家乡变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讲述教学法: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家乡的变化,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
2.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变化,准备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教材还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听讲解、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感受和理解家乡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家乡的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3.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16家乡新变化》2.图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3.实践活动材料:如地图、图片等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家乡的变化、讨论家乡的变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家乡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乡变化的原因和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情况,询问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2.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想法。
3.明确本节课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与探究
1.教师介绍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
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并展开探究。
三、交流与总结
1.学生自由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再次强调家乡变化的意义和作用。
3.提醒学生要关注和参与家乡的变化,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通过讲授与探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与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掌握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表达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公民意识。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掌握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表达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看法;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和采集信息;2.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新变化的相关资料和调查表;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并为每组分配一个调查任务;3.教师准备表达方式的相关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家乡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发展历程。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变化。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呢?”老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预设:“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知和认知情况。
”二、探究(20分钟)老师介绍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询问、记录等。
老师说:“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我们需要通过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询问、记录等。
”学生自由组队,调查家乡最近的一项新变化,采集信息并记录下来。
老师说:“现在,我给大家分组,每组选择一项家乡最近的新变化,通过观察、询问和记录等方法,采集相关信息,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让其他同学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4.16家乡新变化教案(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4.16 家乡新变化授课设计(人教部编版)《家乡新变化》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经过检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认识;另一方面经过图文显现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梦想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检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感神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骄傲,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梦想。
【授课重点】让学生经过社会检查,认识家乡的变化,关授课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授课难点】经过检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经过网络或其他路子,采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检查方案,让学生依照当地本质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然的方面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显现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老师:这两幅图片显现的是“石家庄旧貌”和“ 50 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然变化做了社会检查,大家都是怎样检查的呢?都检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解说新一、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社会检查交流老师:同学们,大家方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检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检查的呢?学生: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咨询的,有的是经过网络、图书资料等检查来的,有的同学经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检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检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6 家乡新变化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6 家乡新变化示范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6-家乡新变化示范教案(家乡的新变化◆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自豪,激发学生为家乡做出贡献的愿望。
◆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 课前准备◆ 1.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渠道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信息;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课程(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略)老师:这两张照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制药厂的外景”。
你相信吗?学生:(略)老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些石家庄的新照片。
(让我们一起欣赏“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交通”的图片。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
课前,我们都对当地的一些重大变化进行了社会调查。
我们如何调查?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认为?让我们分组讨论。
(过渡)讲授新课.一、我家前面有很多新东西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学生们分成小组交换社会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4.16家乡新变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
《家乡新变化》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讲授新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
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学生: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
烘糕
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
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
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
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最好。
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
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
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
”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三、我的家乡会更好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
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
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
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
你能把她画下来吗?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