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先秦诸子百家散文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合集下载

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探究与反思

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探究与反思

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探究与反思作者:刘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10期【摘要】先秦诸子散文无论在文体、语言、结构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它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得到一些经验:无需将内容面面俱到,不要把《先秦诸子散文》上成文言知识的基础训练课,无需给学生上成理论专题课,以及一些教学策略:朗读法、整合法、联系生活法、讨论辩证法、课后巩固法。

【关键词】诸子散文朗读法整合法联系生活法讨论辩证法课后巩固法【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46-02《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思想精髓,但面对选修本中的《先秦诸子散文》,很多学生不感兴趣,认为学它没用,老师也很被动。

通过近两届的教学实践,对学习选修课及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开设选修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高中是一个学生精神心灵健康圆满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粮,在学生的作文中,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精神疲软等心灵疾患时有发生,展现了人文精神的缺失。

所以,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诸子散文选读展现了中华民族思想的精华,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支柱。

吕思勉先生说过: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易中天教授说“学者有传播传承文化的义务。

”其中国学的复兴是关键。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这样一个任重道远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先秦诸子学习中感受经典魅力,陶冶性情,在精神层面赋予继承传统文化的义务。

下面将谈一谈我在教授《先秦诸子散文》的一些探究和反思。

一、无需将内容面面俱到一个模块36个课时,扣除测试讲评时间外,最多只有30个课时用于文本教学。

以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该书共七个单元,涉及《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每单元平均只有四课时,课时的不足很容易导致教师为赶进度而蜻蜓点水,或拘泥于文言文的字词句的讲解,从而失去了选修课开设的初衷。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先秦诸子散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首先,论文阐释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强调其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其次,通过分析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这五本书所选的先秦散文,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仁义礼智、道德哲学和自然观等人文精神。

然后,探讨了在先秦散文的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些人文精神,提出了文本分析、历史背景融入教学、情境创设与讨论、启发式教学和实践体验等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散文;先秦诸子;人文精神1.引言1.1 研究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众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涌现出来,他们的散文作品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思想、道德和人性关怀。

这些作品不仅被用作教学材料,也对后世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分析散文作品的教育功能,揭示其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作用;同时,探讨诸子散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如关怀、思辨和人道主义精神等,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价值观的塑造。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2.人文精神的内涵2.1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和深远影响的精神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它强调对人的关怀、尊重和理解,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以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人文精神弘扬人道主义、博爱精神、人格尊严和道德伦理观念,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尊重,倡导人们关注他人、关爱社会、关怀自然,以实现共同进步和共荣共存。

2.2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与特征人文精神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具有深远的内涵与重要的价值。

首先,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其次,它倡导个体的价值与尊严,注重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时间过得飞快,一学期已经过去了,期末考试的时间也渐渐逼近。

经过一学期的洗礼,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魅力。

在这次考试中,我们将会全面考察大家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理解和掌握。

考试内容将涵盖各个章节,包括但不限于庄子的《逍遥游》、荀子的《劝学》、韩非子的《五蠹》等等。

题目形式也将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掌握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把握重点,对于重要的概念、观点和理论要重点掌握。

注重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内涵丰富,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只有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记忆。

细节: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仔细区分,避免在考试中出错。

多做习题:只有通过做习题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这一学期的努力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先秦诸子散文对话研究,指的是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所著的散文进行对话角度的研究。

这一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和内涵。

先秦诸子散文对话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霸,社会矛盾加剧,而思想界则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诸子百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思想主张,而这些理念和主张在诸子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诸子散文中,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独白式的对话,也有辩论式的对话。

在这些对话中,诸子百家通过互相提问、回答、辩驳等方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同时也吸收了他人的思想,形成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在诸子散文对话中,内容十分丰富。

这些对话不仅涉及到治国理政的思想主张,还涉及到伦理道德、人性善恶、处世哲学等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反映了诸子百家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在诸子散文对话中,语言的艺术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诸子散文在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解读与重构

诸子散文在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解读与重构

诸子散文在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解读与重构摘要:诸子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一共收入了孔、孟、荀、墨、庄五子以及左丘明的七篇文言文。

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改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解读,从学生的视角探讨诸子散文中的思想及精神,及其带给学生的思维和启发,这样以人为本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人文关怀。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诸子散文解读重构诸子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出自《论语》的《季氏将伐颛臾》、出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墨子的《非攻》以及庄子的《逍遥游(节选)》《秋水》。

教师在教学时一般会将这些课文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译文章、积累字词;第二阶段是内涵探究、延伸意义。

而根据教师的不同观点,两个阶段又各有侧重,但不管怎样,教师都会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参考用书》和近年来的相关高考题,对教材进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的安排。

然而,教学的主体毕竟是学生,教师不应当只与文本对话,还应透过学生的视角去看它们(散文)和他们(诸子)。

当我们将认识的重点聚焦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重新解读诸子及其散文时,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视域,打开了新的思路。

顺着学生的视线,我们再度审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将能看到一个十分具有灵性的学生群体,以及具有现代意义的诸子。

一、真实的体验与文本理解先秦诸子散文,反映着不同学派的不同政治观点与思想取向。

这些观点与取向,均为诸子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荀子《劝学》属于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文章所议论的关于学习的意义和方法来自荀子学习的亲身体验,来自他对学习的思索。

为了让学生侧重于学习这种由体验带来的理论性归纳,让他们也能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历,笔者在上课时对荀子的介绍就不单是泛泛而谈,而偏重于介绍荀子生活中的学习经历,让学生根据他的经历理解文章。

荀子是一个博学之人,他十分擅长吸收别人的长处。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共5页word资料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共5页word资料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虽然有关先秦诸子散文的内容已不在高考全国卷的考试范围内,但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单一地以高考分数为导向,在注重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智慧。

这当中,先秦诸子散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文本。

虽然一些教师已经放弃了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但笔者更加重视这部分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

笔者认为,高考虽然不直接考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的文学思维更加开阔,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发挥。

实际上,语文教学不能太过于功利化,不能跟高考有关的就教,跟高考无关的就不教,更何况,先秦诸子散文蕴含古人的无穷智慧,而语文是一个注重平常积累的学科,平常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将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作文分数。

笔者并不是看在分数的份上上先秦诸子散文的,而是因为先秦诸子散文中有远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那么,具体在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是因为它有人文,有独特的精神文化。

只有明确了什么是人文精神,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二、树立“人文之师”的良好形象说到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的,是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水平。

如果说数理化的教师应该多从自己的专业能力方面下工夫,以充分发挥其“授业解惑”的职能的话,那么,相对于这些教师来说,语文教师更多了一份“传道”的责任,所以,他们的形象显得非常重要。

作文是人文道理的现身说法者,他本身就是知识、精神、修养之寄托者,就是人文精神的结晶。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作者:曹泉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年第04期在新課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时,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原创性、影响力以及深邃思想的代表作品就是先秦诸子散文。

这些作品主要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为出发点,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其见解具有深远意义。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可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还能体会到中华历史的渊远和沉重,同时还能发现先秦哲人的睿智和潇洒。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长期沉淀下来的历史哲思,可以激发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的深入思考。

先秦诸子散文体现了古人的人生观,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社会哲理,同时也是方法论的一种代表。

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可以指引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活动。

另外,对于人生中的重要抉择问题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其哲理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门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其中富有人格魅力的先贤形象,例如孔子。

其鲜明的哲人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

另外通过孟子精深地透析生与义的意义,以及对富贵的体认,能够提高学生抵抗功利诱惑的能力。

庄子宁愿曳尾涂中自逍遥,可以启发学生如何在富贵名利面前追求精神的自由。

一、形象性教学策略为了让学生轻松阅读《先秦诸子选读》中别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作品,教师要从作品本身入手,通过文章中丰富的词汇与奇特的句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融入到文章的境界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1.激趣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讲《先秦诸子选读》之前,教师应大量阅读有关诸子的材料和文章,对先秦诸子产生的历史土壤进行详细的了解。

同时掌握教材中每篇文章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从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于丹讲《论语》,由浅到深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经典的兴趣。

先秦诸子散文课堂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散文课堂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散文课堂教学反思《非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寻觅文言津梁”单元“融会贯通”专题的一篇文章,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属于选教课文或自学内容。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将其视为一般的文言文来处理,或者将其当作一训练题目,采用自学检测的形式来处理,课堂体现出文言文教学重视知识性和技能性以及学生自主性的特点。

同时,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学生的朗朗书声,可以说这也是体现了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反复朗读、反复巩固的强化意识,这些都是好的,符合文言文教学的规律。

一、尊重文本的独特性但是,对《非攻》来说,它不仅仅是一般的文言文,更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墨子的代表作,包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理性思维光辉。

因此,本文的教学更应该体现先秦诸子散文的独特性,即更应该重视课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和达成。

应让孩子们从文本中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本身。

先秦诸子散文诞生于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体现了先贤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议论精辟,智慧隽永。

教材的选文仅是学生们通往先秦诸子论著的一扇窗户,它应该启迪并引导学生领略先贤智慧,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发展阅读古文的基本功;同时,也让学生用思想点燃思想,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高中时期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称作区间里,他们需要摄取多方面的精神营养。

从目前的高中生来看,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知甚少,尤其是先秦时代。

在那个思想大爆炸的年代里,国人的生产生活,士人的精神状态,思想者的思考呼喊,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当下的宝贵财富。

学生们往往只知孔子老子之名,而对于其真正的伟大之处,尤其是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一无所知。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高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他们有个性,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

高中语文在《先秦诸子散文》这本选修教材的阅读欣赏中,教师要深挖先哲们的思想核心,下足功夫引导学生通过充满兴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和砥砺人格。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人文精神;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在《先秦诸子散文》的阅读欣赏中,在注意语言知识积累运用的同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学生高尚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先秦诸子散文》这本选修教材的宗旨在通过先秦诸子论著的学习,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二、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在本课程中,我们主要是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一些重要典籍,作为教师要深挖先哲们的思想核心,对这些思想精髓了如指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

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

他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仁的基本面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

在今天《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就是我们中学生的“礼”。

我们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行都符合今天的“礼”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例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例

-049-2019年第42期︵总第190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不是语文考试的重点,但是,先秦诸子散文含有厚重的求实精神、责任精神和仁政思想,先秦诸子散文的人文教育价值是众所周知的。

将先秦诸子散文应用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成熟经验。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例,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人文教育目标,深挖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具有人文情怀,为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打好基础[1]。

新课改更是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鉴赏素养”的要求,而先秦诸子散文不仅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还具有审美鉴赏价值。

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明确人文教育目标,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根本,也是重要的人文教育工具。

所以教师要以教材为根本,发掘教材中的先秦诸子散文这一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怀和道德教育,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

例如,在《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的选读教学中,“当仁不让于师”宣扬的是“以仁为己任”努力寻求真理的人道理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提倡的是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

这些文章体现了先秦思想家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教师要深度挖掘他们的人文价值和精神表现,并以之为例,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感受古代语文的魅力,汲取古人的智慧,促使学生对人类命运、价值和情感有所认同和理解,进而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应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教学,创设人文教学情境先秦诸子散文虽然意蕴丰富,情感饱满,但是它们距离现在年代久远,许多先秦诸子散文在语言范式、修辞手法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有着显著的差别[2]。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作者:李平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08期【摘要】高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他们有个性,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

高中语文在《先秦诸子散文》这本选修教材的阅读欣赏中,教师要深挖先哲们的思想核心,下足功夫引导学生通过充满兴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和砥砺人格。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人文精神;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在《先秦诸子散文》的阅读欣赏中,在注意语言知识积累运用的同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学生高尚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先秦诸子散文》这本选修教材的宗旨在通过先秦诸子论著的学习,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二、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在本课程中,我们主要是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一些重要典籍,作为教师要深挖先哲们的思想核心,对这些思想精髓了如指掌,结合學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

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

他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仁的基本面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

在今天《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就是我们中学生的“礼”。

通过《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

通过《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

通过《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徐智华摘要:《先秦诸子选读》是在为了提升语文素养而产生的语文课程选修教材,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要对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产生认同,体会文化中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学生从中得到有效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本文通过《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高中生;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065-1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也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先秦诸子选读》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做出很大的指导作用,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一、《先秦诸子选读》的基本概述先秦诸子选读可以提升学生们对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先秦时期学派众多,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文学景象,诞生了非常多优秀的经典著作,当时主要的流派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学派,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这四家的七部经典《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之中选出一些包含深刻社会人生道理的结晶,对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当时时代的局限和历史发展的特性,先秦诸子思想存在着一些不适宜时代的内容,这些内容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有所甄别的去进行阅读。

二、《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内容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表现1.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第三部分的选读中,提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通过对这章的学习就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到蕴含的深刻道理,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去糊弄别人,这就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这样的精神,勇于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

先秦诸子散文助力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助力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助力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先秦诸子散文正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极好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先秦诸子散文中选取几篇代表作,探讨其内涵与价值,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些作品来促进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道德经》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的“道”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代表着良知善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其蕴含的思想内涵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道德经》,可以感悟道家学说的本质、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道德修养高尚的人。

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反思、感悟,还能够在学生的心智中激发出更为深邃的思考,升华其内在的良知和精神修养。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等一系列的散文作品,其刻画的人物形象、抒发的人生感悟和表达的文化内涵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领悟的。

例如《庄子·逍遥游》中的“蝴蝶梦”故事,将人的存在和意识的不确定性描绘得淋漓尽致,饱含着哲学上的思辨和感知哲学的核心思想。

在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的认知和感受,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出深邃的思考能力和高度的精神境界。

同时,对于和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先秦诸子散文也正好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

例如《孟子》的《离婚篇》和《孝经》的孝道理论等,都可以借鉴其内涵和思考模式,为解决当代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与此同时,这些散文作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也是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助推。

总之,对于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先秦诸子散文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途径。

通过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帮助其升华思想境界,提高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实现个人价值和发挥自身潜能。

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

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

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引言人文精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人们成长的重要时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先秦儒家思想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儒家人文教育的思想内容也为我们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启示。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意义、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以及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

一、人文精神的意义人文精神是指由人类所创造、传承并转换给后代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思想。

它包含了人类的价值观、道德义理、审美情趣、精神性格等方面。

人文精神是人们树立良好价值观和意识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正能量和教育价值。

它是我们作为人类的文明的生命基础,也是人们良好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障。

二、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中学语文教育除了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然而,目前中学语文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人文精神的意识。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其次,教材体系不完善,人文精神方面的教材汇总缺失,仅仅有人文精神教材的零散内容。

再次,学生的自主性较低,客观原因是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缺乏对人文知识的充分理解和领悟。

针对以上问题,中学教育部门应当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体系的转型。

一方面,应加强对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文哲学思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意识;另一方面,应当加进人文社科教材,将其中对人文精神的阐释和讲解,整体化地教给学生。

同时,学校、教师和家庭应共同努力,积极培育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对于人文精神的兴趣和热爱。

三、先秦儒家人文教育的启示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其思想主张人类的天性是一致的,而人的发展取决于他所经历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意志能力。

儒家人文教育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的关注,着重培养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通过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观念。

苏教版高中课文目录

苏教版高中课文目录

苏教版高中课文目录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更是知识积累和素养提升的重要源泉。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涵盖了各种文体和丰富的主题,为学生打开了知识与思想的大门。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受到青年毛泽东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劝学》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道理,教导我们不断学习进取。

《师说》则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正确态度。

必修二:《荷塘月色》那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宁静荷塘,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国论》对历史的深刻剖析,发人深省。

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贾府的奢华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祝福》揭示了旧中国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性的冷漠。

必修四:《雷雨》以激烈的戏剧冲突展现了家庭和社会的矛盾。

《拿来主义》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指明了方向。

必修五:《陈情表》中李密的拳拳孝心令人感动。

《逍遥游》带我们领略了庄子那超越世俗的思想境界。

除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中也有众多精彩的课文。

《〈史记〉选读》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的兴衰和人物的传奇。

比如《项羽本纪》中项羽的英勇与悲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家国情怀与宽容大度。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则汇聚了唐宋时期文学大家的经典之作。

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苏轼的《赤壁赋》,在优美的景色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现代散文选读》呈现了现当代作家们对生活、人性、社会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如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细腻地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和作者的心境。

这些课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佳作,它们或是展现了优美的语言艺术,或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是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学生们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150· ·教学·信息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年第18期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宋学婷(兰州市第五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对群体的依赖性越来越低,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薄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种人文精神在人们的思想中也已渐渐地淡化,其“占据主阵地”的地位已经动摇了。

因此,笔者根据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内容,浅谈如何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 教学 人文精神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50-01所谓的先秦诸子散文,指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通过阐述自己对与自然与社会的看法,所著成的哲理性著作。

他们著书立说,极力宣扬本学派的思想学术,蕴含着具有积极意识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关怀,自我追求的精神反映。

通常表现为对人格尊严、人生价值以及人生理想的维护和追求。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网络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冲击着我国人文精神的传承,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仍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先秦诸子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1.仁政精神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仁政精神是一种影响最为广泛、最为深远的精神。

儒家思想主张统治阶级应该施行“仁政”,只有对广大人民博爱,把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放在首要解决的问题上,为民生着想,解民困,不对广大人民施行暴政,得到人民的拥护,其统治地位才能长久下去。

2.求实精神历代以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求实的精神是自我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

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唯有活出自我,要把自己真实的面目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不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把自己本来的面目掩藏起来。

浅谈如何通过先秦诸子散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浅谈如何通过先秦诸子散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浅谈如何通过先秦诸子散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者:张衡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28期摘要:语文是中学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文学修养,在中学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先秦诸子散文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完成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以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

先秦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人文精神培养策略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53先秦诸子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虽然近些年来,关于先秦诸子散文的试题已经很少存在于高考试题,因此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重点内容,能考出更好的高考成绩,而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直接忽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随着新课改的完成,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比只让学生考出来好的成绩更重要。

先秦诸子散文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思维开阔、增强文学功底。

另外,先秦诸子散文是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文化,包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后人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中学生即将成年,毕业后或接受高等教育,或直接进入社会,在中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其以后的发展有极大好处。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所谓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的自我关怀,其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对历史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视,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衡量万物的尺度和标杆,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载体。

先秦诸子散文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新教师教学教育研究在人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先秦诸子散文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散文的形式承载着哲学的内容,不是一般的文学散文。

关注人的教育,培养高尚的人格,其价值取向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人文精神先秦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从西周“礼乐文化”的兴盛,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其思想闪耀着几千年的历史光辉。

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阐述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看法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出现于中华民族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大潮中。

当时的知识分子摆脱神学的、传统的束缚,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创造力。

百家争鸣、处士横议。

儒、道、墨、法诸家淋漓尽致地阐发各自对宇宙、社会、人生、政治、经济、道德、人性等各种问题的理论观点,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

主要归纳如下:1.以人为本的人道观人文精神首先开始于对人的肯定和尊重,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

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的产生是伴随着“民”学思想的发展而产生的。

《尚书•皋陶谟》中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周人因此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思想。

2.趋善制恶的人性观先秦诸子在关注“人类”的同时,伴随着对“人”的本性的深入探讨,产生了极其丰富的“人性”学说,大体可以概括为趋善制恶的人性观。

人性问题的讨论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早在《诗经》、《左传》等著作中,就曾涉及过有关“性”的概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虽然没有系统地探讨人性问题,但他从“仁者,人也”(《中庸•二十》)出发,肯定“人”是一种具有道德属性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类”,其性仁、其情仁、其行仁,最终达到“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的理想境界。

3.贵和尚中的和谐观“和”即“和谐”,它强调的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在制约和协调中达到理解的平衡状态,并产生新的矛盾统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先秦诸子百家散文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作者:金颖慧
来源:《文理导航》2011年第35期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包括选自《论语》的《季氏将伐颛臾》、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庄子的《秋水》、《逍遥游》、墨子的《非攻》。

选择这部分散文作为高中一直保留下的传统篇目,我想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学习它们,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益于陶冶学生身心、修养德性,使学生人格健全地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而其中更重要的意义是:学习它们与培养人文精神息息相关。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选入归结起高中篇目的诸子散文的思想在以下三个方面和人文精神的建设有密切关系:
一、现代人文思想“人本观念”,即“人本位”。

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高中语文课本将荀子的《劝学》篇安排在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几十年来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传统名篇。

他认为人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能获得礼义道德和知识系统,他肯定自然界的存在,说明人必须通过借助外物达到学习的目的,最终使自我得到提升。

荀子的这些思想与人文精神是有着相通相同之处的。

荀子通过《劝学》,肯定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后天的学习非常重要。

强调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由此可见,在荀子思想中他还是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核心,肯定人的力量,把人的主观意识放在第一位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那么从根本上而言,这也是荀子把重视人,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而阐发出来的观点,体现了“人本位”的思想。

在庄子的《秋水》中,庄子也认识到了人在认识和能力上的有限。

他告诉我们人不要自高自大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突破认识上的局限。

在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建设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充实完善自我,荀子的《劝学》、庄子的《秋水》正契合了这一要求。

二、“个人观念”,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哲学观念,是针对“君王主义”或“君本位”而言的。

“个人观念”是针对专制主义而言的,是保护个人,反对专制的,特别是反对专制主义利用“国家”、“集体”、“组织”的名义侵犯个人的权利。

高中篇目中孔子的《季氏将伐颛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以及墨子的《非攻》与人文精神的第二点相契合,有共通之处。

孔子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是说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困,上下和睦了人口就不会减少,国家安定了就没倾覆的危险,为反对战争而斥责门下弟子没有尽到为人臣子应尽的责任,也反对季康子为一己之私行不义之战,“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中》说得比孔子更加具体而深刻,他认为国君需行仁政“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将民众提到了高于君和社稷的地位,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子的《非攻》对于战争的理解是从民之利益、圣王之道的角度予以考虑的。

作为和平主义者的墨子珍惜生命、热爱和平。

为了制止战争,他们置生死于度外。

墨子说道:“治於神者。

众偿知其功。

争於明者,众人知之。

”体现了他反对专制主义利用“国家”的名义而侵犯个人的权利。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

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在美国高举霸权主义的今天,读墨子的兼爱和非攻,就知道墨子思想有多么的可贵。

三、“自由观念”。

“自由观念”,同时也可以是指“每个人”的自由,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有自己的自由,争取自己的自由,决不损害他人的自由。

庄子的《逍遥游》选入苏教版必修五的课本,全文想象奇特,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托,最终获得无穷无尽的自由。

“逍遥”二字表面看是没有任何拘束,自由自在,可还是要在遵循自然规则的前提下。

这个思想,我想与人文主义精神的自由观念是相同的,人是自由的个体,但得在尊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

怎样识别、判断是否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呢?人类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制定规则。

制定以保护人的自由为宗旨的规则。

这就是现代法制的基本观念,规则是保护人的自由的。

所以,自由主义决不像有些人歪曲的那样,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作为个人,遵守规则就是尊重他人的自由,也是尊重自己的自由。

于是,规则意识,就成为自由国家国民的基本素养。

诸子散文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其或恣肆的、或哲理、或质朴明了、或犀利雄辩的文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经过历史长河中淘沥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深入意识骨髓中的那些思想,仰望文学的星空,它们是多么优美而璀璨!它们丰富和补充了作为我们民族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