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模块检测试题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8-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
末考试试题(历史)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 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美]J•H•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希腊的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引发了一场变革。……随着富裕资产阶级的崛起,……贵族阶级也有了新的敌人。首先,新兴的富裕阶级憎恨贵族;其次,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使金属制品变得非常便宜,普通人也买的起武器和铠甲了,……普通公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而大大增强了下层阶级在城邦中的势力。”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
他们解放。”梭伦改革措施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设立陪审法庭
4.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 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5. 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秦国在诸侯国中相对落后
B.秦孝公求贤若渴
C.秦孝公希望改革
D.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秦国不强大
6.“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这是商鞅变法时期有人跟秦国国君说的一段话。这段话的正确理解
①反映了旧贵族的立场②正确提示了君臣关系
③实质上是反对变法④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 据《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8.《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并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9. 据史书记载北魏改革前,鲜卑族拓跋部“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拓跋部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当时北魏存在的问题是
①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②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④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高祖日:“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
鲜卑话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1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12.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法准确的是
A.中原农耕文明被塞外游牧文明所征服
B.批判游牧民族的野蛮性、扩张性
C.文明冲突是历史的主流
D.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吏治 C.增加政府收入 D.提高军队战斗力
14.《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反映的现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