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
七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亲情的温馨5 秋天的怀念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史铁生。
遗憾的是,他从21岁起,就坐在了轮椅上。
更让他痛心的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知道母亲严重的病情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他曾经在《我与地坛》中说:‚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份深深的怀念吧!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一、新课导入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
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
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tān huàn) 憔悴..(qiáo cuì) 仿膳.(shàn)侍.弄(shì) 诀.别(jué) 整宿.(xiǔ)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3.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一、亮标明学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二、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瘫痪()()憔悴()()侍弄() 烂漫()絮絮叨叨()()沉jì()jué()别yāng()求chuí()打翻来fu( )去喜出wàng()外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沉寂:诀别:憔悴:3.整体感知课文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三、合作互学走进秋天——读出味道(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初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读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是啊,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但他却没有了双腿,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也请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二)走进母亲让儿子的“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2.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3.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
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体会母亲所说的“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的含义。
四、释疑助学走出怀念——读出思考1.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后,那和母亲有关的秋天的故事,就深刻在心中,化作无比的怀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导学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导学案5 秋天的怀念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 散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7 散文诗二首教学过程学习《金色花》学习《荷叶·母亲》教学反思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过程学习《咏雪》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反思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过程环节三指导训练一、写作指导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
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2)倒叙。
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插叙。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3.结构要完整。
要注意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安排,做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4.要写真情实感。
(1)选择真实的材料来写。
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不仅要保证人、事、景、物是生活中真正存在的或存在过的,还要保证你对它们的观察、分析、判断、总结是准确的、客观的,你对它们的情感是真实的。
新人教版七语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6、我的老师一、自学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黑痣()卜问()蔡芸芝()模仿()海鸥() tuì( )色fãn( )烧kē( )头2.作者简介:巍巍,原名____,曾用笔名____,河南郑州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
3、整体感知: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以事传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
4.熟读全文。
二、展示交流:1、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课文所记的小事的顺序可否打乱?为什么?三、合作探究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2、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那么的依恋!3、第一段的作用?4、理解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作用:⑴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⑵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⑶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5、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你试着从文中找出几处这样的地方来。
6、为了抒发感情,作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四、检测反馈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黑痣(zhì) 蜂蜜(mì) 褪色(tuì) B.孤舟(gū) 卜问(pǔ) 焚香(fãn)C.海鸥(ōu) 磕头(kē) 时辰(chen)D.模仿(fǎng) 温柔(róu) 纯真(chún)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A.孤舟榆钱退色劝慰B.香炉纠纷磕头牵挂C.占据黑痣姿式焚烧D.卜问暑假纯真宛惜3.选词填空。
生用七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定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热爱祖国)姓名:王越嶙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学习1 / 202 / 20姓名黄河颂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 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2.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3.【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建议自学时间25分钟,实际用时分钟分钟)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 yuán()wǎn转流连环diān 峰() xiè()发湃障巅()屏()()狂澜()哺()育澎()()九曲().解释下面词语。
(5分钟)2(1)摇篮: 3)起源:(2)滋长:( 5)狂澜:(4)澎湃:()屏障:7(6)宛转:(分钟)3.作者及背景资源:整理与本课有关的作者及背景资源不少于5句(5分钟104.激情朗读:练习朗读的语气。
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
赞”“颂”方法指津: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要读出“课堂合作研讨二. 10(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分钟)(二)课堂合作探究: 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可以抓住诗中的比喻句和提示性的句子。
方法指津这些比喻有”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黄河、.作者把黄河比作是2“摇篮”“屏障”“什么表达效果?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3.“……把中原大地/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 20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5.分2(三)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
(评价等级钟)第二课时最后一课(一)姓名组【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
背景。
的2、了解小说时代、个理清阶小说四情节。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我的信念》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我的信念》导学案(一、教师用)【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导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2.难点: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查找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
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注音:固执..róulìn 呵.责hé猝.然长逝cù.. bàochou 蹂躏..gùzhí报酬解词: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匪:非、不猝然——突然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①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
②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有哪些?——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生活简单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
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生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热爱祖国)姓名:王越嶙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学习第一课时黄河颂组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建议自学时间25分钟,实际用时分钟)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钟)巅( ) 屏( ) 障( ) 狂澜( ) 哺( )育澎( )湃( ) 九曲( )连环diān 峰( ) 流xiè( ) 发yuán( ) wǎn转( )2.解释下面词语。
(5分钟)(1)摇篮:(2)滋长:(3)起源:(4)澎湃:(5)狂澜:(6)宛转:(7)屏障:3.整理及背景资源:整理与本课有关的整理及背景资源不少于5句(5分钟)方法指津: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要读出“赞”“颂”的语气。
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
二.课堂合作研讨(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二)课堂合作探究: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方法指津:可以抓住诗中的比喻句和提示性的句子。
2.整理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3.“……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
(2分钟)评价等级第二课时最后一课(一)组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
2、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3、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4、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建议自学时间25分钟,实际用时分钟)1.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知识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6我的老师(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准备.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预习指导速读课文,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归纳课文内容。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黑痣榆钱教鞭狡猾海鸥模仿军阀援助劝慰焚2.理解下列词语。
心清如水:援助:劝慰:莫大:迷迷糊糊:纠纷: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的?“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结构问题1:本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问题2:这几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这几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问题3:课文三个部分回忆、依恋、思念之间各有什么联系?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三、达标测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的语句。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的语句。
【K12学习】XX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XX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学案主备人:黄艳华学习目标:识记、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领悟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情、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的方法难点:感受“好好活儿”的真谛,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写对字形,了解词义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敏感诀别淡雅深沉烂漫神色喜出望外絮絮叨叨暴怒无常泼泼洒洒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事迹。
课堂交流.内容情感:读完后,请同学们以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时chāi散各得qí所委qū水波línlín嫩芽.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相信并佩服。
——②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③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④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①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①度②无奈③生长B.①拖②高兴③覆盖c.①熬②信服③铺D.①活②犹豫③滋生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四.课后巩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导教案《行道树》【学习目标】1、精心品尝语言,思虑人生真理。
2、培育合作学习及研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切记文学知识。
2、要充足预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独立达成导教案。
3、掌握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4、查阅有关资料,采集一些对于象征手法的知识。
【内容导航】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正确、最鲜亮、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很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比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仿佛在写动植物,实际上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今日,我们来学习张晨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本文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 1941 年生,早在 1977 年,就被台湾的区的责备界推为“中国今世十大散文家”之一,议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能够说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 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第一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主要作品包含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我在》等、戏剧《武陵人》《自烹》《和氏璧》《血笛》等、杂文《非非集》《风趣五十三》等以及小孩文学、议论小品等。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给以下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说词语(1)堕落():(2)装修:.(4)繁弦急管:(3)点缀():..(6)贪心:(5)花天酒地:(7)徐徐():(8)苦煞.(9)骄傲:(10)浑浊:【合作研究】一、对课文要点词句的理解。
1、在“我们竟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这一句中,怎样理解“堕落”一词的含义?2、为何说“我们的存在不过一种凄凉的点缀”?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虑而又快乐的树”,为何忧虑?为何快乐?4、文中写道:“神圣的事业老是难过的,可是,也唯有这类难过能把深邃赐予我们。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我的老师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准备.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预习指导速读课文,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归纳课文内容。
预习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黑痣榆钱教鞭狡猾海鸥模仿军阀援助劝慰焚.理解下列词语。
心清如水:援助:劝慰:莫大:迷迷糊糊:纠纷:二、合作探究学始于疑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的?“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质疑探究探究点1:结构问题1:本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问题2:这几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这几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问题3:课文三个部分回忆、依恋、思念之间各有什么联系?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三、达标测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的语句。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的语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我的老师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湖北省石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我的老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石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 我的老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石首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 我的老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我的老师》课题课型课时使用者上课时间《我的老师》预习展示二课时学习目标1、领会记叙的要素,会复述五件事。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1、领会记叙的要素,会复述五件事。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导入课文,简介作者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注意下列字的音、形、义:即(jì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既(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孤( gū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 弧(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卷(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券(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蜜(mì①蜂蜜;②甜美)密(mì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褪色tuì磕头kē卜问bǔ纠纷jiū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回忆与总结关于记叙的要素:快速默读课文,弄明白: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本文记叙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之《理想》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课现代诗《理想》导学案 45×2第一课时【导入】学生读“导语”,补充: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
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追求,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目标前进。
一、导学目标,明确任务: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学习朗读技巧,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认准读准“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体会、感悟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的学习1、一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缀.连倔强..污怨.恨扒.窃..洗濯玷诅咒浓...阴海天相吻.碌碌.终生船舶.寂寥.2、二读,把握节奏和停顿。
如: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二)自主探究下列问题:1、三读,探究诗歌脉络:了解各节诗的大意,将意思接近的进行合并,认识本诗的结构特点。
12用//标出结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归纳意义:学会用图表展示内容:理想2、读了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3、我认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是4、读了本诗后,我还有一些问题没弄明白:三、组内交流,质疑解惑1、组内互相检测字词落实情况,力求人人过关。
2、组内互相检查朗读情况(节奏、停顿、语气、轻重音)。
3、交流“(一)基本知识的学习”之“3、5”题所涉及的问题。
4、讨论探究:第一节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之间是什么关系?喻意是什么?5、第二节诗是从哪几个角度说的?我们的分析是:6、第三节诗为什么说“理想是历史的脊梁骨”?“照”字承接前面那个词语,照应前面那个词语?四、集中展示,收获分享1、我们小组交流展示的问题是2、我们是怎样探究理解这个问题的3、探究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是五、及时巩固,自我完善1、下列各项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B、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C、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接的弧线,可望不可即。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学生用)6 《理想》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预习】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①作者:②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①给加点的字注音:缀.()连脊.()梁可望不可即.()洗濯.()寂寥.()玷.()污扒.()窃碌碌..()终生诅.()咒②解词:可望不可即——濯——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预习1、2、3”成果二、整体感知1.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2.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3.课堂发言,展示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研讨与赏析1.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四、课外作业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生用)七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定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热爱祖国)姓名:王越嶙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学习第一课时黄河颂组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建议自学时间25分钟,实际用时分钟)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钟)巅()屏()障()狂澜()哺()育澎()湃()九曲()连环diān 峰()流 xiè()发yuán()wǎn转()2.解释下面词语。
(5分钟)(1)摇篮:(2)滋长:(3)起源:(4)澎湃:(5)狂澜:(6)宛转:(7)屏障:3.作者及背景资源:整理与本课有关的作者及背景资源不少于5句(5分钟)4.激情朗读:练习朗读10分钟方法指津: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要读出“赞”“颂”的语气。
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
二.课堂合作研讨(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二)课堂合作探究: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方法指津:可以抓住诗中的比喻句和提示性的句子。
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3.“……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三)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
(2分钟)评价等级第二课时最后一课(一)组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
2、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3、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4、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导学案6 《理想》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导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2.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时】两课时【预习导引】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①作者:原名余勋坦,四川人,当代诗人,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为国人名字惯为三字,所以将“河”复补。
②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①注音:缀.zhuì连脊.jǐ梁可望不可即.jí洗濯.zhuï寂寥.liáo玷.diàn污扒.pá窃碌碌..lù终生诅.zǚ咒②解词: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濯——洗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②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第1节讲的是“理想的意义”,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检查“预习1、2、3”三、整体感知1.范读(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矫正字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3.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一)历史意义(2、3)(二)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三)人生意义(8、9、10、11)四、研讨与赏析1.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
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
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课外作业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识记字词。
2.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
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提示:层进关系。
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第1l 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4.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体验: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语言运用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教师示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2.修辞训练(参见课后“研讨与练习”2)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1.“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的意思是生命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
2.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3.具体说说下列“色彩”的含义,给人以怎样的情感:绿:;红:;黑:(二)时间是一把剪刀汪静之时间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锦绮;一节一节地剪去,等到剪完的时候,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1.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⑴第一节把时间比成一把剪刀,生命比作一匹锦绮,裁剪的结果是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⑵第二节将时间比作铁鞭,生命比作一树繁花,击落后的结果是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3.诗人对“时间”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当时艰难处境的形象描绘,是他苦闷心情的间接表现。
4.诗的用韵严格:⑴第一节是 3、5 句押韵,韵脚是去、炬。
⑵第二节是 2、5 句押韵,韵脚是花、沙。
5.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6.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六、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教后反思】6 《理想》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预习】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①作者:②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①给加点的字注音:缀.()连脊.()梁可望不可即.()洗濯.()寂寥.()玷.()污扒.()窃碌碌..()终生诅.()咒②解词:可望不可即——濯——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预习1、2、3”成果二、整体感知1.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2.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3.课堂发言,展示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研讨与赏析1.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