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望色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色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色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色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

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诊称望色,但由于五色的变化,在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常以望面色来阐述五色诊的内容。

望面色要注意识别常色与病色。

常色: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所谓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

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

我国人民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呈微黄,所以古人微黄为正色。

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

例如,随四时、昼夜、阴晴等天时的变化,面色亦相应改变。

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也属于客色。

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病色:可以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颜色都属病色。

病色有青、黄、赤、白、黑五种。

现将五色主病分述如下: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

青色为经脉经阻滞,气血不通之象。

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

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

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

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其色亦青。

如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小儿高热,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是惊风先兆。

黄色:主湿证、虚证。

黄色是脾虚湿蕴表现。

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

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失神
▪ 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 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 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 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 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 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 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表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 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 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 亦属病重。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如 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观 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 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 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 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 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 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 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 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 之一。
望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 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 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望诊的内容
▪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 局部望诊:头颈、五官、皮肤、二阴 ▪ 望舌:舌体、舌苔 ▪ 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大便、小
便 ▪ 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 全身望诊
▪ 原理: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部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 意义: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病邪的性质

色泽正常——脏腑气血未伤,预后较好

色泽失常——脏腑气血耗伤,预后较差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机理: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 无所依附而外越,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暴露出一时"好转"的 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 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阴证)
四、望姿态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 法。 (一)原理:
阳、热、实------躁动不安;阴、寒、虚-----喜静 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 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 证或失血 证。
已主面 有虚色 好损淡 转。白 )气, 虚准 证头 ,明 逐润 渐, 康口 复唇 (淡 贫红 血。
白光 肾 络 面 阳, 睑 白: 虚 口 虚 主: 。 唇 浮 阳虚, 独 , 红隐 或阳 。 约 虚水 主 可 泛。 水 见
肿红 。色 脾浮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同学们上午好,现在上课。

首先把上一次讲课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

我们上一次主要是讲望神,神是精气的外露,神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神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态的一种总评估,总的概括。

望神主要是从眼睛、神情、色泽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两目、面色、神情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神,我们把它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和神乱五种类型。

得神是一种好的表现,说明精气充沛,身体健康,即使患病也比较轻,预后比较好。

少神讲的(是)神气不足,说明精气虚衰,精气不足,脏气虚弱,患病多半指的虚弱证。

失神是病情很严重,有两种情况的失神,一种是精亏神衰而失神,精亏神衰,精气衰竭了,神气要衰亡;第二种是邪盛神乱的失神,是由于邪闭心神所导致的神志昏迷。

第四种是讲的假神,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假象,暂时的精神“好转”,要见亲人,想吃饮食,想活动等等,是一种假象,我们叫做“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要注意鉴别假神和真正的重病的好转。

神乱就是讲的精神错乱,神情不正常,主要包括了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突然昏倒,等等这样一些表现。

应当注意比较一下,神志错乱和邪盛神乱而失常的区别,邪盛神乱是讲的全身病情严重,邪气很重,邪闭了心神;这个神志错乱是讲的暂时性的精神不太正常,一般来说不是神志昏迷,而是错乱,当然痫病它也出现昏迷。

它整个全身情况不像邪盛神闭的那样的以神志昏迷为突出表现。

在望神的时候,我们应当要注意,要学生注意一些问题,一个是要“一会即觉”。

我们俗话说是一见钟情,我们应该是一见、一望就能够知神,病人进来,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有神无神,还是少神还是失神。

要(有)一种迅速敏捷的综合判断的这样一种观察判断能力,就是第一印象。

一见钟情就是第一印象,并没有经过认真地详细地考验。

那我们观察病人的时候也是,一进来以后,给他(形成)一个总的印象。

病人也可能没说话,也没有描述病情,但我们给他(形成)一个总印象。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2.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 (1)《灵枢· 五色》的分候方法: 前额(庭、颜)——首面。 眉心以上(阙上)——咽喉。 眉心(阙中)——肺。 鼻根(下极、山根)——心。 鼻柱(年寿)——肝。 鼻端(准头、面王)——脾。 鼻翼(方上)一一胃。 鼻柱两旁(肝之左右)——胆。 鼻端两旁上方(面王以上)——小肠。 颧下(中央)——大肠。 颊部下方(挟大肠)——肾。 人中部位(面王以下)——膀胱、胞宫。 (2)《素问· 刺热》的分候方法: 额——心;鼻一一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
8/19/2013
常色的概念与意义
项目 色 内容 概念与意义
明润 特点
即面色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显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 正常。
常色 (正常 、无病 的面色 )
主色
含蓄
即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比特 别显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的表现。
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如金形 人稍白,火形人肤色稍红,土形人稍黄等。
8/19/2013
一、望神 望神的概念:Δ望神是观察病人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包 括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与思维意识状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1.望神诊病的原理: 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 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精充气足则体健 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2.望神的意义: 轻重和预后。 可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
8/19/2013
(二)色与泽的意义
1.面部颜色在诊病中的意义: 面部颜色属血属阴
是血色与肤色相兼的外在表现。可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 和不同脏腑的疾病。
2.皮肤光泽在诊病中的意义:皮肤光泽属气属阳,是 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 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临证应将色与泽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分析。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之望色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之望色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之望色下面讲第五个颜色,黑色。

青色和黑色它(们)实际上比较接近,也是讲面色青黑,合在一起讲了。

黑色我们看一个表现,实际上就和青色也差不多,好像比青色更厉害一点。

黑色主什么病呢?一个是肾虚,一个是寒证。

寒证,这里有吧,青色也可以。

这个血瘀,这里也有血瘀。

疼痛、剧痛,这里也有疼痛、剧痛。

所以青色和黑色的颜色上靠近,两个靠近,青色一般来说可能淡一点,黑色就颜色更深一点。

不同的还有些什么地方呢?它主肾虚和水饮,肾有病的时候,肾在五脏里面可以说(色黑),所以肾有病的时候、肾虚的时候,有的病人可以见到黑色。

水饮,水饮内停、水湿内停的时候可以出现。

这是黑色的主病,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和剧痛,这是要学生要死记硬背、要记住的、要记下来,当然理解的基础上记。

为什么可以出现呢?肾阳虚衰以后,水、湿、寒,阳虚就生寒,肾阳虚了以后就不能够宣化水液,所以可以出现寒证、水饮内停,血液失掉濡养,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以黑色也可以出现这些情况。

原理上大家知道,但实际上就是要大家去记一记,道理不是很多,不是有更多的道理来讲,就是要记住。

黑色常见于这些情况:一种是面色暗淡。

面黑,但是黑得不很厉害,可以见于,我们看看,这个面色黑,哎呀,这个面色白的,我这上面是面色黑,面色黑的情况,黑得不严重。

或者是面色黧黑。

什么是黧黑?黧是一种草,古代一种染衣服的草,黧草。

当时没有其他的(染料),就把这个黧草煮了以后就变成黑色,就把这个衣服、布染成黑色。

这个黧黑倒是反而有一点光,黧黑反而带有一点光泽,并不是如炲的那种色,所以是面色黧黑。

面色黧黑或者面色淡黑、面色黯淡,多半是指肾阳虚,肾阳不足。

为什么有点光呢?因为里面可能就带有一点(水湿),刚才讲可能有水饮内停、水湿内停。

我们讲白色的时候,它里面有一点水的时候就带什么?晄白。

那为什么会黧黑反而有一点光呢?可能就是因为里面它阳虚、水湿内停,因此它黑色里面反而带一点光,所以就面色黧黑。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望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望诊
得 神 少 神 失 神
假 神
神 乱
望神 · 得神
概念:即有神,是精充气足 神旺的表现。
表现:神志清楚,两目精彩, 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 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 应灵敏。
意义:提示正气充足,精气 充盛。多为健康的表现,即使 有病,也易康复。
望神 · 少神
概念:即“神气不足”,是 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 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 意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 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 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亦可 见于体质虚弱者。
望 面 部 面形异常
面肿
腮肿 面削颧耸
口眼喎斜
特殊面容 惊怖貌 苦笑貌
【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
头大
解颅
【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
头发稀少
【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
头发直立
【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
斑 秃
【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


【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
痄 腮
【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
【形体胖瘦】
体胖: 其体形特点是头圆形,颈
短粗,肩宽平,胸厚短圆,大腹便便, 体形肥胖。
“肥人湿多” 体瘦:其体形特点是头长形,颈
细长,肩狭窄,胸狭平坦,大腹瘦瘪, 体形瘦长。
“瘦人多火”
【体质形态】
阴脏人:体型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 身体姿势多后仰,喜热恶寒,大便多溏。患病后易 从阴化寒,阴寒湿内停。
望 诊
概 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整体或局部的变化来诊 察病情的方法。


容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肢体、皮肤等) 舌诊 望小儿指纹 望排出物(望痰、涕、涎唾、呕吐物等)

中医诊断学望色

中医诊断学望色

中医诊断学望色1.望色:通过观察患者面部及全身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血管丰富,为脏腑气血之外荣;面部皮肤薄嫩外露,色泽变化易于观察;面色可以反映身体的阴阳。

3.面部色诊以望面部色泽为主,色泽颜色: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属阴光泽:属阳望色与察泽必须结合,但对预测病情转重和转轻,泽比色更有意义。

(因为阳为能量,阴为物质,无阳有阴此人为死人,故生命活动由阳来主导。

)4.面部色诊的意义:判断气血盛衰,识别病邪性质,通过五色与五脏对应关系(五行)/面部脏腑分布划分法/《素问刺热》分候法来确定病变部位,预测疾病轻重预后。

5.《素问刺热》分候法:适用于外感热病/部分内伤病。

额部候心,鼻部候脾,部候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

6.面部脏腑分布划分法:适用于脏腑杂病/内伤疾病脑门正中间——天庭——面首紧贴于肺靠上一点——阙上——咽喉两眉中间——阙——肺整个鼻子——明堂鼻根——山根/下极——心(此处若有重横纹,则心有问题;有竖纹是因为皱眉头;按压若酸胀,则可能经络不通)鼻梁——肝(鼻梁不挺则可能是肝有先天性问题,要么过弱,要么过强)鼻尖——准头/面王——脾(鼻头红肿生疖则可能脾胃有问题)脾的两边——胃(若此处经常起痘痘,则中焦脾胃有热,胃火大;此处皮肤粗糙,比较红,毛孔大,则脾胃湿热,日久熏蒸导致)肝的两边——胆颧骨——小肠颧骨下方——大肠(若颧骨、颧骨下方、甚至连鼻翼也一起起痘痘,则胃肠湿热,胃中有火,与长期饮酒或过食辛辣有关,此时应一同关注其大便情况)两颊即腮帮子——肾(若此处甚至连下颌一起起痘痘,痘痘颜色偏暗,则下焦湿热)仁中——子宫和膀胱“明”,指有光泽,为阳“晦暗”,指阳气不足明润“润”,指滋润细腻有弹性,为阴“枯槁”,指阴气不足含蓄:指精气内含“暴露”,指精气外泄8.善色:面色发生改变,但光泽尚在,虽病但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多数新病、轻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

9.恶色:面色改变且晦暗枯槁,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多数久病、重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较差。

中医望色、望神图集

中医望色、望神图集

2、望龈
牙龈淡红润泽——胃气充盛,气血旺盛 牙龈淡白——多是血虚 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上炎 牙龈出血且疼痛——胃热出血 牙龈出血且痛不甚——气虚,或虚火
五、望咽喉—肺、胃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属实热。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明显:属虚证。 有黄白色脓点,甚则溃烂:肺胃热毒壅盛。
六、望斑疹
1、斑——阴斑、阳斑
意义 瘀血
病机:血行不畅 表现:青紫
舌形
1.老嫩
舌诊

含义:
老舌:舌体肌肉纹理粗糙。

嫩舌:舌体肌肉纹理细腻娇嫩。
主病:

老舌:主实证、热证
嫩舌:主虚证、寒证

老舌
嫩舌
舌诊
2.胖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舌淡白而胖——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内蕴
舌体深红而胖——心脾积热
齿痕舌:
表现: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痕迹 意义:脾虚,水湿内盛
苔质---干湿适中,有根
(六)望舌质 舌神:主要指舌的荣枯。
舌诊
舌质荣润 有神
舌质干枯 无神
舌 色
淡白
红 绛 紫 青
(一) 淡红舌
表现:舌色淡红,白中透红
意义:见于正常人 病情较轻 机理:气血调和 气血轻度损伤
(二) 淡白色
机理:舌络失充 意义: 虚证、寒证
淡白而瘦薄 淡白而胖嫩
表现:较正常 浅淡,或全无血 色
表现:斑色深红,点大成片状,平铺于皮肤下,
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病机:胃热炽盛,入于血分 2、疹——麻疹、风疹 表现:色红或紫红,点小如粟粒,高出于皮肤, 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病机:肺部郁热,累及血分
病情
症状
病机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形态表现:包括体 型、皮肤、毛发、 面色、表情等。
望形态的技巧和方法
远近观察
远观整体,近观细节,注意光线和角度。
对比观察
对比左右两侧,对比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 差异。
顺序观察
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注意对称性。
重点观察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经验,有侧重地观察 特定部位。
望形态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指导预防
根据全身望诊的结果,医生可以指 导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 潜在疾病的发生。
全身望诊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要点一
实践经验
要点二
案例分析
全身望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实 践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学习如何运用全身望诊 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舌的表现
舌的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都能反映 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例如,舌色鲜红 、舌苔黄腻,可能提示热证或实证;舌色 淡白、舌苔薄白,可能提示寒证或虚证。
望舌的技巧和方法
望舌技巧
观察舌时,最好选择在自然光下,让患者把 舌头伸出口外,尽可能暴露舌体的全部。观 察舌的颜色、形状、大小、舌苔等,需要仔 细观察和比较。
表现
面色可分为正常、主病、善色、恶色几种。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主病面色分为青、赤、黄、白、 黑五种,分别提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病变;善色为有光泽、含蓄不露,提示病情轻、预后好;恶色为 枯槁晦暗、暴露明显,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望面色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
望面色时要注重整体观察,即观察整个面部肌肤的光泽度和颜色变化,而不是仅关注局部变化。同时 ,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舌脉象等信息综合分析。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望姿态
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和体位等, 以了解患者的气质和
五脏与人体各部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 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可以了解五脏气血阴 阳的盛衰情况。如肝病可见两胁下膨隆;脾 病可见腹部胀满;肾病可见腰部沉重等。
六腑与形的关系
六腑与人体各部位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 过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可以了解六腑功能 情况。如胃病可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肠
望体态
注意观察身体的挺拔程度、姿势是否自然 等。
神与脏腑的关系
肝主疏泄
肝的功能正常,则情绪稳定、 精神愉快。
肺主气
肺的功能正常,则呼吸顺畅、 精神振奋。
心主神明
心的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
脾主运化
脾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 精神饱满。
肾藏精
肾的功能正常,则精力充沛、 头脑清晰。
03
望色
作用
通过全身望诊,医生可以获取病人整体情况和病情的 初步印象,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全身望诊的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随着中医诊断学的不断发展,全身望诊将更加注重定量 化和标准化,例如制定更加详细的望诊规范和标准等。
未来展望
未来,全身望诊可能会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 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 术对中医诊断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中医诊断学的 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神的概念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神的表现
通过观察人的眼神、面色、言语、声音等,可以判断神是否充足、是否安详、是否清晰。
望神的方法和技巧
望眼神
注意观察眼神的明亮程度、集中程度、灵 活程度等。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望诊包括望色、望舌、望脉、望面、望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望诊信息,可以为中医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下面将就中医望诊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望色望色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舌色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看来,面色鲜明红润、气血充足的人属于健康状态,而面色苍白、唇色苍白、舌色苍白则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此外,面色发黄可能与湿热内郁有关,而面色发青可能与寒邪内盛有关。

2. 望舌望舌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舌体胖大柔软者,表气虚体肥;舌体瘦长者,表气虚体瘦;舌体红肥者,表气热;舌体淡瘦者,表气虚;舌体无力者,表气虚无力;舌体胖大泛胀者,表肥胖症等。

舌苔薄白者,表正气不振;舌苔厚腻者,表内有痰湿;舌苔黄者,表肝胆有热;舌苔白腻者,表肺有痰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

3. 望脉望脉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脉、沉脉、数脉、缓脉、弦脉、散脉、滑脉等多种类型,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浮脉多见于表证、外感病;沉脉多见于实证、内伤病;数脉多见于实证、阳病;缓脉多见于虚证、阳亏;弦脉多见于实证、肝郁等。

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类型和疾病的性质。

4. 望面望面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表情、眼神、皮肤状态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面部表情活泼、眼神明亮、皮肤润泽者,体内气血充足,体质健康;面部表情呆滞、眼神无神、皮肤干燥者,体内气血不足,体质虚弱。

此外,面部出现痤疮、黄褐斑、皱纹等情况,也可以反映体内的气血状态和疾病情况。

5. 望态望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站、坐、行、卧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体态端正、行走自如、坐卧舒适、精神饱满者,属健康状态;体态不端、行走困难、坐卧不安、精神呆滞者,属病态状态。

一、全身望诊(-2望色)

一、全身望诊(-2望色)
一、全身望诊(-2望色).ppt
◆概念 观察病人全身皮肤(面)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
方法。
◆意义
1.判断气血盛衰 2.识别病邪性质 3.确定病变部位 4.预测病情轻重及转归 ◆历史沿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五脏生成论》:“常色、 病色 、死色。 ”
(二)色与泽的意义
光线 昼夜 情绪 饮酒 饥饱
小结
1 望色的概念 意义 2 望色诊病的原理 3 色与泽的含义 4 常色与病色 5 五色主病 6 望色的注意事项
思考题
1、何谓常色?何谓客色? 2、面白色主何病证? 3、面青色主何病证? 4、面黄色主何病证? 5、面黑色主何病证?
不同脏腑 不同性质的疾病
青色☆
机理 寒凝气滞

瘀血内阻 筋脉拘急
主病 寒证 疼痛 气滞

血瘀 惊风
淡青或青黑--寒盛 痛剧
口唇青紫--心气衰 心血瘀 心阳 脱
肺气郁闭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青--惊风
脏腑—— 肝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1 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 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 3 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 4 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望面(精气

色----血色
属性——阴 意义
生理:血液盛衰 运行情况 病理:疾病性质 脏腑病位
例如《灵枢 ·五色》:
青黑为痛 黄赤为热 白为寒 五色分属五脏
泽——光泽
属性——阳 意义
生理:脏腑精气外荣 病理:脏腑精气盛衰
病情轻重预后 例如
面色润泽--精气未衰 晦暗枯槁--精气已衰
病色☆

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__望色

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__望色





青赤黄白黑
二 零 零 七 年 七 月
二、望 色
(三)常色与病色 面色可分为常色和病色两类 2、病色: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 病色的特点是晦暗、暴露。 病色可反映不同性质的疾病和不同 脏腑的疾病。
二、望 色
(三)常色与病色 2、病色:可分为善色和恶色两种。
善色 :面色光明润泽者,虽病而脏腑精 气未衰,属新病、轻病、阳证,易治疗。 恶色:凡面色枯槁晦暗者,说明脏腑精 气已变,属久病、重病、阴证,难治疗。
二、望 色
可以判断气血的盛衰 白? 青紫? 泽?
二、望 色
可以了解病邪的性质 黄? 红?
二、望 色
可以确定疾病的部位 1、五行确定脏腑—青赤黄白黑
肝心脾肺肾
二、望 色
2、面部分候脏腑 根据脏腑在颜面部相关的对应部
位 进行判断。其划分方法有两种:
左颊——肝,右颊——肺, 额——心,鼻——脾, 颏——肾。
心 肺脾 肝

二、望 色
可以预测疾病的轻重与预后 泽与色 善与恶 扁鹊
二、望 色
(三)常色与病色 面色可分为常色和病色两类 1、常色:即正常的、健康时的面色。 常色的特点是明润、含蓄。 中国人属黄种人,其正常面色(即 常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常色
二、望 色
(三)常色与病色 1、常色: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主色:由于先天个体差异,偏于以某色 为 主,生来就有,基本不变。 客色:因各种非疾病因素影响而发生变 化 的面色。如气候、昼夜、情绪, 饮 食饥饱等。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二、望 色
(四)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青、赤、黄、白、

第一章 全身望诊;望色

第一章 全身望诊;望色
第一章 全身望诊;望色
望色
又称“色诊”,是指通过观察病人全身 皮肤(主要为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以 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色
颜色——色调变化(赤青黄白 黑)
光泽——明度变化(光明润泽 或晦暗枯槁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1.面部血管丰富,为脏腑气血之外荣 ,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 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出来。
1.可反映气血的盛衰 2.可反映疾病的性质(青黑为痛,黄赤为热
,白为寒)。 3.可反映疾病部位(青为肝,赤为心病)。 4.可反映病势的轻重顺逆(荣润光泽者病轻
,晦暗枯槁者病重)。
(三)常色与病色
1.常色 含义: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
部的色泽。 标准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特征:有胃气(含蓄不露);有神气(
黄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虚证 黄色
湿证
脾虚失运,水湿内停--面色黄胖(淡黄浮肿)
脾虚失运,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淡黄消瘦)
湿浊--面黄而垢 阳黄 (湿热)--黄如橘子色(黄而鲜明)
黄疸 阴黄(寒湿)--黄如烟熏色(黄而晦暗)
面黄虚浮
属脾虚湿蕴。
面色萎黄
属脾胃气虚。是 因脾胃虚衰,水 谷精微生成不足 ,机体失养,面 色淡黄无华而呈 萎黄。
(四)五色主病
病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为五色。
青色
寒证 -----青黑色 青 痛证 -----淡青色或苍白色 色 瘀血 -----青紫色
惊风 -----多在眉间、鼻柱、唇周 色青
肝病
青黑
面色淡青或青 黑——属寒盛 、痛剧。
青灰
主心气、心阳虚 衰,血行瘀阻的 胸痹。若突见面 色青灰,口唇青 紫,肢凉脉微, 主心阳暴脱,心 血瘀阻,可见于 真心痛等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惊风或欲作惊风
▪ 木形人主色——稍青 ▪ 春 季 客 色——稍青 ▪ 肝病真脏色——面青暴露、枯槁晦暗 ▪ 脾 病 难 治——面青无华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肾 阳 虚或 剧 痛
肾阳虚衰 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 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面 黑 暗 淡或黧黑
3、面部分候脏腑
(1)《灵枢·五色》划分法
前额— 庭、颜
眉间——阙 鼻——明堂 颊侧——藩 耳门——蔽
明堂脏腑色部
(1)《灵枢·五色》划分法
庭——首面 阙上——咽喉 阙中(印堂)——肺 阙下(下极、山根)——心 下极之下(年寿)——肝 肝部左右——胆 肝下(鼻端,准头、面
王)——脾
方上(即鼻翼)——胃 中央(颧下)——大肠 挟大肠(颊部下方)—
病例:咳嗽。肺肾 气虚,寒饮内盛 (慢性支气管炎)
颧红
赤色
黄色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面黄虚浮
脾虚湿胜
黑色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黄疸
阳黄
阴黄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面色苍黄、腹筋起而胀
脾虚肝郁 血瘀水停
▪ 土形人主色——稍黄 ▪ 长夏季客色——稍黄 ▪ 脾病真脏色——面黄暴露、枯槁晦暗 ▪肾 病 难 治——面黄无华
形象:面色萎黄, 色浊而散,夭然不 泽,口唇淡白,准 头明润,目睛清亮。
主病:脾胃气虚, 营血不荣;脾虚血 亏。
病例:疳积。脾胃 虚弱,气血不足 (贫血原因待查)
面色萎黄而黑
形象:面色萎黄而 浊,天庭黧黑,眉 上额角有圆形白斑, 为灰白鳞屑,左鼻 孔下有红斑,口唇 发红。
主病:脾虚湿盛; 湿热蕴积;肾精久 耗;虫积。
—肾 面王以上(即鼻端两旁 上方) ——小肠
面王以下(即人中部 位) ——膀胱、胞宫
颜面五脏色部
《素问·刺热》篇划分方法
额——心 鼻——脾 颏——肾 左颊——肝 右颊——肺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满面通红
实热证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午后两颧潮红
阴虚证
面白颧红 形象面白透出嫩红, 眼圈发红,精神萎靡。 舌胖而红,边有齿痕, 苔白有红点,根黄腻。 主病虚热;
赤如鸡冠
重病(恶色)
黄如枳实
山根青黄,耳前生瘤
形象:面色不华,色 浊而沉。面颊青黄, 印堂山根发青,下颏 晦暗,耳前生瘤,耳 轮发红
主病:惊风;瘀血; 寒证;痛证;肾虚; 水饮
病例:咳喘。肝旺乘 脾侮肺,水饮痰浊阻 于喉间(支气管肺炎、 喉炎,先天性脑脊膨 出术后,先天性耳聋 失语)
面色萎黄,口唇淡白
感谢聆听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讲师:XXXX
日期:20XX.X月
黄浊,面浮胖
形象:面目虚浮胖肿, 色浊淡黄无光,鼻柱 发黑,口唇色淡。
主病:脾气虚衰;脾 肾阳虚;气血不足; 湿邪内阻。
病例:阴水。脾肾阳 衰,湿浊上(慢性肾 炎,尿毒症)
面色淡白
形象:面色淡白, 唇舌色淡,唇生口 疮,天庭明堂色黄, 尚较明润。
主病:血虚、夺血; 气血双亏;脾胃虚 寒。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面色 白
阳虚或阳虚水泛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面色苍白
阴寒内盛、 或阳气暴脱,
脱血夺气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面色萎黄
脾胃气虚
面色萎黄 形象面色萎黄, 暗淡不泽,口唇尚红, 主病脾胃气虚;
胃病虚寒; 气血不足; 胃气尚存。 病例虚损。 脾胃气虚(慢性肝炎)
青色
轻病(善色)
肾亏;气阴两伤; 湿热入血。 病例温病。 湿热伤及气阴, 肾亏虚火上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久病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
戴阳证
下元虚衰 真阳上越
病重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久病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
戴阳证
下元虚衰 真阳上越
病重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
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淡青或青黑
阴寒内盛、痛剧
见于气滞腹痛、寒滞肝脉等病证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久病 面 色 与 口 唇 青 紫
心气、阳虚衰或 心血瘀阻
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心阳心 突见面色青灰、
暴阳


口唇青紫,
脱 肢冷脉微。
见真心痛等病人。
色青黄 形象面色青黄而浊,
夭然不泽, 天庭泛起白屑, 口唇暗红 主病虚证;瘀血;寒证; 痛证;水停,癥积 病例癥积。 血瘀水停,气血不荣 (肝硬变、腹水)
病例 便血。 肾亏脾虚, 虚火上炎 (幽门糜烂变形, 直肠溃疡便血)
肾阳虚
阳虚火衰, 水寒不化, 浊阴上泛。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
面黑干焦肾阴虚肾精久耗 Nhomakorabea阴虚火旺, 虚火灼阴,机体失养。
提问与回答
用思想传递正能量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此处结束语
点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病例:痄腮。湿热 伤脾,气血不足 (腮腺炎病后恢复 期)
面色恍白,两目虚浮
形象:面色恍白,
面睑虚浮,隐约可 见红色浮络,口唇 独红。
主病:阳气不足;
气血不充。
病例:水肿。脾肾
阳虚(伴有阴囊肿 大)
面色苍白
形象:面色苍白而 浊,天庭、眼窠、 山根、口角皆黑, 口唇暗红。
主病:夺气;失血; 虚证;寒证;阳虚 寒盛,血行不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