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地质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采油地质工

采油地质工

2N2 3Y3 4N4 5Y5 6N6 7Y7 8N8 Y9 12Y10 3Y11 4N12 5Y13 6Y14 7Y15 Y16 8N17 12N18 3N19 4N20 5Y21 6Y22 7N23 8N24 1Y25 2N26 Y27 34N28 N29 56Y30 7N31 Y32 81N33 2N34 3N35 Y36 4Y37 56Y38 7N3981N41 2Y42 3Y43 N44 4N45 5Y46 6N47 78N48 1Y49 N50 2N51 34N52 N53 5N54 6N55 7N56 81N57 Y58 23Y59 4Y60 5Y61 6N62 Y63 78N64 Y65 12N66 3Y67 Y68 456Y70 7N71 8N72 1N73 2N74 3N75 Y76 4N77 5Y78 6N79 7Y80 8Y81 12Y82 3N83 N84 45N85 N86 67Y87 8Y88 N89 1Y90 23N91 Y92 45N93 N94 67N95 8N96 Y97 12Y98 Y99 35Y101 6N102 Y103 78N104 1N105 Y106 2N107 3N108 4N109 5Y110 67N111 Y112 8N113 12N114 3Y115 N116 4N117 56Y118 7N119 8N120 1Y121 2N122 Y123 34N124 N125 56N126 7Y127 8Y128 1N129 2N130 3Y131 Y132 45Y13367N135 Y136 8N137 1Y138 23Y139 N140 45N141 6Y142 7N143 8Y144 1Y145 2N146 3N147 4Y148 5N149 N150 67Y151 8Y152 1Y153 2N154 3N155 4N156 5N157胶结的类型是指胶结物在砂岩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3.重烃:指沉积物中,有机质转化生成的辛烷以上的液态石油烃,是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

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5.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6.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7.膨胀系数: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热膨胀性质的物理量8.压缩系数:是描述物体压缩性大小的物理量。

9..临界温度:液体能持液相的最高温度称为该物质的临界温度。

10.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力。

11.干气: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

12.湿气:甲烷含量低于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

13.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1、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2、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藏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3、门限温度:随沉积有机质开始大量生成石油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门限温度。

4、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应的最小深度称为称门限深度。

5、烃源岩(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

6、镜质体反射率(Ro):良好有机质成熟指标。

1、孔隙: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填充物内的空隙。

2、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3、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4、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之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5、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6、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

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

二次生烃: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受热温度降低以后,导致生烃作用中止(一次生烃作用或初次生烃作用),当受热温度再次升高,并达到适合的热动力条件时,烃源岩有机质再次活化生烃的过程。

引起烃源岩二次生烃的因素有多种可能,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沉积盆地后期叠加的热力作用引起的。

门限深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门限称门限温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成油时期,称为生油窗。

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TTI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根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TTI法。

即时间—温度指数,简称TTI值。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沉积有机质或矿物燃料(如原油和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在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性、基本保存了原始化学组份的碳架特征、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记录了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1、石油—赋存于在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

3、正烷烃分布曲线—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曲线。

4、主峰碳—正烷烃分布曲线上极大值对应的碳数。

5、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来源于生物体,基本保持了原始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油母质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6、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由于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的存在而产生荧光的这种特性。

7、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石油能使振动面旋转一个角度,石油的这种特性成为旋光性。

8、气藏气—圈闭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单独天然气聚集,即纯气藏中的气体,基本上不与石油半生。

9、气顶气—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10、凝析气—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下,超过临界条件后,不分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11、凝析油—采至地面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下降,这部分气体可凝结析离成轻质油,简称凝析油。

12、油田水—油气田区域内或含油气构造内的地下水,包裹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13、固体沥青—石油在热力和氧化、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下,原油发生物理分宜、化学分化、及编制等次生变化的产物。

14、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去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

15、干酪根—指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常用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6、氯仿沥青A—沉积岩中可溶于氯仿的有机质的总成。

17、生油窗—干酪根中的大量化学键开始段磊,形成大量的烃类分子,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为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阶段。

18、生油门限温度—有机质随埋深加大,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开始大量向石油转化时的温度。

19、低熟油—非干酪根晚起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

20、煤成油—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腐殖型有机质,在煤化作用过程中所生成的液态烃类。

21、生物气—在成岩作用或有机质演化早期阶段,沉积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

采油名词解释

采油名词解释

采油名词解释油气井流入动态在一定的油层压力下流体产量与相应的井底流压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气的能力。

流入动态曲线(IPR曲线):表示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表皮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渗透率变差或变好从而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油井的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油量油井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液相存容比(持液率):在气液两相流动状态下,液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气相存容比(空隙率):气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节点系统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运行及参数调控提供依据。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游梁式抽油装置主要由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组成。

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抽油泵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

示功图:悬点载荷随位移变化的关系曲线,表示悬点在一个冲程内做的功典型示功图:某一因素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的示功图视吸水指数:日注水量除以井口压力米吸水指数:地层吸水指数除以油层有效厚度,表示1m厚的地层在1MPa的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裂缝铺砂浓度:单位面积裂缝内所含支撑剂的质量裂缝内的砂浓度(裂缝内砂比):单位体积裂缝内所含的支撑剂的质量地面砂比:单位体积混砂液中所含的支撑剂的质量或支撑剂体积与压裂液体积之比滑脱效应: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与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离子扩散效应:由于边界层内存在离子浓度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各自的离子浓度梯度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的现象滑脱损失:因滑脱效应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吸水剖面:在一定的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的吸水量分布油井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气举平衡点:油管与套管压力相等的点,正常生产时环空液面的位置气举启动压力:气举过程中,环空液面达到油管管鞋时地面压缩机的压力气举采油:依靠人工注入井筒的气体的膨胀能量将油气举升的地面的方法自喷采油:完全依靠底层本身能量将油气采到地面的方法泵效: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气锁现象:当气体完全占据泵筒,在上下冲程中,只有气体的压缩膨胀,吸入凡尔和排出凡尔始终关闭,泵的排量等于零充满系数:泵的充满程度,其值为泵内吸入液体体积与活塞让出体积之比沉没度: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前所流经的裂缝距离动液面:油井正常生产时环空中的液面静液面: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时的液面水力功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定的液体提升到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功率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客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油嘴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的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酸岩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酸浓度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压裂酸化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底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酸洗:将少量酸注入井筒内,清楚井筒孔眼内酸溶性颗粒和钻屑及结垢等,并疏通射孔孔眼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增产倍数:压裂前后油井的采油指数之比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和悬点载荷的比值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的油层渗透率的方法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流动效率: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滤失百分数:压裂液滤失体积除以地面单元体积液在缝中的剩余体积相对吸水量:在同一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为指示曲线斜率倒数。

采油地质相关名词与术语

采油地质相关名词与术语

采油地质相关名词与术语1.地层组成地下岩层的岩石和其中共生的岩体总称为地层。

2.地质构造地壳中岩层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迹。

3.地层储量指原始地层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量。

4.地质储量指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

5.控制储量指预探阶段完成后,在1口以上探井中获得工业油、气流,确定油藏类型和储层沉积类型,大体搞清了含油面积和油气层厚度,评价了储层产能大小和油气质量,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地质储量称控制储量。

6.表内储量指在目前开采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从油(气)藏中采出的油(气)储量。

7.表外储量指在目前开采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后不能获得经济效益,但当开采技术、原油价格提高后,或油田采取加密调整、压裂改造等措施后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8.开发储量指已投入开发的地质储量。

9.可采储量指现在开采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从油(气)藏中采出的油(气)储量。

10.剩余可采储量指可采储量与累积产油(气)量之差。

11.储集层具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储存油、气等流体,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叫储集层,简称储层。

12.油层与气层储藏有石油的储集层叫油层,亦称储油层或含油层。

储藏有天然气的储集层叫气层,亦称储气层或含气层。

13.油气藏在单一圈毕中,属同一压力系统,并具有统一油水界面的石油和天然气聚集叫油气藏。

14.油气田在相同构造、地层、岩性等单一或复合因素控制下,同一面积范围内所有油、气藏的总称叫油气田。

15.气顶在油气藏形成时,由于天然气不能全部溶解于石油中,游离气因重力分异作用而聚集在构造顶部故叫气顶,俗称“气帽”。

按其成成因可分为原生气顶和次生气顶。

16.油水过渡带在多数情况下,油气藏中油与水的接触处存在具有一定厚度的油水混存段,即从纯油段到纯水段之间有一个油水过渡段。

17.单砂层在一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上下被不渗透层分隔,层内岩性较均一,具有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的砂岩层或粉砂岩层叫单砂层。

采油-地质名词解释

采油-地质名词解释

油田------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气田------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汽藏的总和。

石油------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

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然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侧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的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

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气顶气: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天然气。

气藏气:单独聚集的天然气。

可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藏。

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

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天然气。

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

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伴生气: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与油藏分布有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间或油藏上下方的气藏气,都称为伴生气。

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单位ml/l、g/l或ppm。

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油气田开发和采油知识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和采油知识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油(气)按储量可分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

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

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指石油和沥青中碳的同位素的相对丰度。

5.干酪根:沉积岩中的那些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6.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7.氯仿沥青“A”:是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有机质,也就是能溶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

8.油型气: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以及油热裂解形成的各种天然气。

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

9.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0.生油窗: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

既是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11.未熟—低熟油:未熟油与低熟油的合称。

12.生物成因气:指沉积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13.烃原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

只提供工业数量的石油的叫石油岩。

提供工业数量的的天然气的叫气源岩。

14.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沉积有机质、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因此,它们具有特殊的“标志作用”。

15.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

储集层中储集了油气称含油气层,投入开采后称产层。

油田用的名词解释

油田用的名词解释

油田用的名词解释油田是指地下富含原油的油气层组合,是重要的能源资源来源。

为了方便研究和开发油田,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专业术语和名词,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储层(Reservoir)储层是指地下富含油气的岩石层。

储层的研究是油田勘探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储层物性、储层构造、储层相态等方面。

油气在储层中通过孔隙和裂缝进行储集,并且受到岩石的渗透性和储层构造的限制。

2. 采油(Oil Production)采油是指从油田储层中开采原油的过程。

采油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如自然压力、水驱、气驱等)或非常规方法(如水平井、压裂等)进行。

采油工艺包括勘探、开发、生产等环节,目的是实现高效率、高产量的采油作业。

3. 钻井(Drilling)钻井是为了开采油气资源而进行的地下工作。

钻井主要通过钻机、钻头等工具将钻杆穿过地层,形成钻孔,以获取地壳深处的油田信息。

钻井涉及到岩心采集、地层描述、岩性分析等环节,为采油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4. 注水(Water Injection)注水是指向油田储层注入水以提高采油效率和增加产量的操作。

通过注水,可以增加储层内部的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提高采油效率。

同时,注水可以稀释原油的黏度,使其更易流动,便于开采。

5. 酸化(Acidizing)酸化是指将酸溶液注入油田储层,以去除钙、镁和铁等含砂质的沉积物,提高油气井的渗透性和采油效率的过程。

酸化可以通过溶解含砂质物质,扩大储层孔隙和裂缝,使原油更容易流动。

6. 人工举升(Artificial Lift)人工举升是指通过机械或物理装置提高油井产量的方法。

由于油田开采的初期压力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无法自然流出原油。

因此,采油工程师需要采用人工举升技术,如泵送、气举、抽油杆泵等,以持续增加井口的产量。

7. 水驱(Water Flooding)水驱是一种常见的采油方法,通过注入高压水并排除注水井,以推动油井附近的原油流动。

采油基本名词解释

采油基本名词解释

采油基本解释1、机械采油-----用各种机械将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

2、抽油机----是带动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机械。

3、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它上接总杆,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4、光杆----是钢质圆形杆件,它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杆,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5、悬绳器----是驴头和光杆的连接装置。

6、抽油泵-----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井下装置。

7、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钢管,起封隔油汽水层、加固油层、井壁的作用。

8、油管----下入套管中间的无缝钢管。

9、静液面----抽油机关井后,环空液面缓升到一定位置稳定下来的液面。

10、动液面----抽油机正常生产时,井口至液面的距离。

11、泵效----抽油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

12、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

13、冲程----驴头往复运动,带动光杆运动的高点和低点的距离。

14、冲数----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内每分钟往复运动的次数。

15、充满系数----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油的体积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

16、气锁-----当深井泵内进入气体后,使泵抽不出油的现象。

17、示功图----示功仪在抽油机一个抽吸周期内测取的封闭曲线。

18、压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方法。

19、井别----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

20、探井----经过地球物理堪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

21、资料井-----为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

22、生产井----用来采油的井。

23、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

23、正注井---从油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正注井。

24、反注井---从套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反注井。

25、油补距----从油管挂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26、套补距----从套管最末一根节箍上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27、油压----原油从井底流到井口的剩余压力。

油田采油名词解释

油田采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4 油井流入动态: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5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油量.它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6 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7 滑脱: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和泡流的混合物平均流速小,因此,在混合物向上流动的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液体流速,气泡将从油中超越而过,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

OR:在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8 滞留率:多相流动的某一管段中某相流体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9 滑脱速度: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10 自喷: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称为自喷.11 临界流动:指流体的流速达到在流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12 临界压力比:对应于最大流量十的压力比称为临界压力比.13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统称为功能节点.14 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法.15 启动压力: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到达管鞋时的井口注入压力.16 光杆冲程:柱塞上下抽汲一次为一个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进油与排油的过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称为光杆冲程长度,简称光杆冲程.17 扭矩因数:就是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18 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边哈的扭矩的等值扭矩.19 水力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20 光杆功率:是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21 气锁:由于抽吸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使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22 静液面:是关井后环行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面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Ls23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时油套环行空间的液面.Lf24 沉没度:表示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hs25 折算液面:即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26 气蚀:环空过流面积越小,给定的油井产出流体流过该面积的速度就越高.流体的静压力随其流速增加的平方而下降,在高流速下静压力将下降到流体的蒸汽压.这个降低的压力将导致蒸汽穴的形成,这个过程称为气蚀.27 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1. 采油工程:采油工程是指为了从油田中开采石油资源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活动。

它包括地质勘探、油井设计、油井建设、油井完钻、油井完井、油井投产、油井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2. 油井:油井是从地面钻入地下以开采石油的井口。

它通常由钻机设备进行钻井,钻孔贯穿地层,形成通道供石油从地下流入地面。

3.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探测等方法,对地下的地层结构、油气储量、油气分布等进行研究和调查的过程。

这项工作对于油井的布置和开采计划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4. 油藏:油藏是指地下存储石油的地层或岩石层。

油藏通常由含油层和封闭层组成,通过石油工程技术可以从油藏中开采出石油。

5. 油砂:油砂是指含有大量含油有机物的沉积物,主要由石英砂和含油物质组成。

油砂通过化学和物理处理可以提取出油分,并转化为石油产品。

6. 储层:储层是指地下岩石中具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性,可以储存和流动石油的层状结构。

储层的探测和评价对于制订油井开采计划至关重要。

7. 水驱采油:水驱采油是一种常用的油藏开采方法,通过注入水来推动石油向井口移动,提高石油的产量。

这种方法利用了水和石油的相对密度差异,将水压力传递给油层,促使石油流入井口。

8. 气吸采油:气吸采油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来实现石油开采的方法。

高压气体通过油层孔道吸附在油层岩石表面,改变油层介质状态,从而使石油减少粘附,并流向油井。

9. 水平井:水平井是指在油井钻井过程中,通过偏转钻头的方向将井筒部分钻进地层平行于目标层的方法。

水平井可以增加油井与油藏接触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10. 沉积学: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形成、分布、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采油工程中,沉积学的知识被广泛应用于油藏的形成和分布模式的研究,为油井建设和生产作出指导。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1.石油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天然气系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3.重烃气C2-C54.湿气和干气湿气:重烃气>5 干气:重烃气<5%5.天然气的扩散作用扩散作用是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地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一种物质传递过程6.油田水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7.δ13C8.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9.生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增高,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称为干酪根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这个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称为成熟点10.成熟点11.氯仿沥青“A”12.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即Ⅰ型或Ⅱ1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13.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即Ⅲ型或Ⅱ2型干酪形成的天然气15.生油窗16.未熟-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17.生物成因气指有机质在未成熟阶段(Ro<0.5%),在低温条件下经厌氧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气18.烃源岩能够生成油气,并能排出油气的岩石称为烃源岩19.油源对比20.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21.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的岩层22.总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的体积之和(孔隙总体积)与岩样体积的比值23.有效孔隙度岩样中互相连通的,流体能够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体积的比值24.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任何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25.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相对渗透率无单位26.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称为有效渗透率27.有效渗透率28.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29.区域性盖层指遍布在盆地或坳陷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稳定的盖层30.局部性盖层指分布在盆地的某一部分,或某些局部构造范围的盖层31.物性封闭由于储层、盖层之间的毛细管力差使其具有的封闭能力,称为毛细管封闭(capillary sealing)或物性封闭。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物探、测井方向)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物探、测井方向)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石油(Petroleum):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多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烃类(Hydrocarbon):指全部由氢和碳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旋光性(optical rotation)溶解性(Solubility)重质油(heavy oil)沥青砂(Asphaltic sands)天然气(Natural gas):与油气田有关的烃类气体。

油田水(oil field water):广义油田水:油气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矿化度:mineralization of water储集层(reservoir ):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含油气层(oil-bearing ):储集层中储集了一定数量的石油或天然气。

原生孔隙(primary pore):和碎屑物质同时形成或与岩石本身同时形成的孔隙。

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e):岩石形成后,经过淋滤、溶解或交代、重结晶等次生改造作用形成。

孔隙度(porosity) 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表示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total/absolute porosity)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 岩样中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岩石的流动孔隙度(flow porosity) 岩石中流体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Vff 与岩石的外表体积Vb之比渗透率(permeability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衡量流体在岩石中渗滤能力的大小的参数。

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phase permeability) 岩石中有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相对渗透率(relative permeability)相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孔隙结构(pore geometry ) 指储集层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配置关系。

采油地质名词解释

采油地质名词解释

“金钥匙”技术竞赛试题采油地质专业一、名词解释1、开发层系: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同一套井网进行开发。

2开发方式:是指依靠哪种能量驱油开发油田。

开发方式分靠天然气能量和人工补充能量驱油两大类。

3、井网布置:油气田的油、气、水井排列分布方式,井数的多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称为井网布置。

4、配产配注: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为了保持地下流动处于合理状态,根据注采平衡、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对油田、油层、油井、水井确定其合理产量、合理注水量叫配产配注。

5、分选度:即分选系数。

碎屑颗粒大小的均一程度称为分选度6、沉积旋回: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碎屑物质的颗粒由粗到细的依次交替,在地层垂直剖面上周期性重复,形成有规律的组合,这种现象在地质上称为沉积岩的沉积旋回。

7、沉积相:是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组合。

8、生油层:具备生油条件,且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的地层称为生油层9、饱和压力:在地层温度下,当压力下降到使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10、原油的相对密度:在地面标准条件下原油密度与4℃纯水密度的比值。

为无因次量11、原始溶解气油比:在油田未开发时,在地层条件下每吨原油溶解的天然气的数量12、原油体积系数:在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它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的比值。

13、原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原油在压力改变0.1Mpa时体积的变化率。

14、原生油气藏:当油气藏形成以后,没有遭受构造运动及其他因素破坏的油气藏称为原生油气藏。

15、次生油气藏:在构造运动及其他破坏因素影响下,原生油气藏受到破坏,油气再次运移聚集在新的圈闭中,形成的新油气藏称为次生油气藏。

16、工业油气藏:凡是储存油、气量较多,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在当前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叫工业油气藏。

17、岩石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让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岩石的渗透性18、有效孔隙度:岩样中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石油地质名词及解释

石油地质名词及解释

油矿地质名词及解释4.1 油矿地质Industrial geology of petroleum在油气田勘探或开发阶段,综合利用各种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地球化学及钻井资料,进行的一系列油田地质研究工作的总称。

4.2 钻井地质Drilling geology指在钻进过程中及其前后一系列石油地质工作。

主要包括钻井地质设计、各种地质录井、地质预告、综合解释的油气层评价、完钻完井方案、编制钻井地质总结报告和各种图件等。

4.3 钻井地质设计Geological project of well,Design of drilling geology根据单井任务书,应用地面地质、地球物理勘探(特别是地震)、邻井或邻区的钻探资料,编制待钻井的地质设计。

内容一般包括井号,井别,井位,设计井深,钻井依据和目的,地层与构造,目的层及设计位置,各种地质录井、取心、测井及中途测试的内容与要求,地层压力预测,泥浆性能要求,可能的工程事故与地质因素,井身结构与完井方法等。

并附上有关图表,作为钻井工程设计的依据。

4.4 钻井地质预告Prediction of drilling geology为指导现场合理钻探,避免事故发生,及时发现新的油气层,在钻井过程中不断地对将钻达井段的地质特征与变化,及时提出分井段的地层岩性特征,油气水层位置及地层压力,可能发生漏失、井喷、坍塌及卡钻等故障的层位和深度,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等预告。

4.5 开钻Spud in,Spudding in,Drilling commenced指每口井第一次开始钻进(简称“一开”)及每下一次套管后的开始钻进。

注:一般将下表层套管固井后的开钻称为第二次开钻(简称“二开”),下技术套管固井后的开钻,称为第三次开钻(简称“三开”)。

4.6 开钻时间Spud time指钻机下完导管后,钻头接触地层,启动方钻杆开始钻进的时间。

4.7 进尺Drill footage,Footage指钻头钻进地层的行程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

气田------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汽藏的总和。

石油------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

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然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侧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压趋动----靠油藏边水。

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所储原油总量。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最终采收率----油田开发结束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标准条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质量。

原油相对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了流动的最高温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互产生的摩擦阻力。

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原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原油在压力改变0。

1兆帕时的体积的变化率。

溶解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压力每增加0。

1兆帕时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连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含油饱和度-----在油层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

含水饱和度-----在油层中,水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之比。

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如果各运动要素与(如压力及流速)时间无关,称为稳定。

不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若各运动要素与时间有关,则为不稳定渗流。

等压线----地层中压力相等的各个点的连接线称为等压线。

流线-----与等压线正交的线称为流线。

流场图----由一组等压线和一组流线构成的图形为流场图。

单相流动-----只有一种流体的流动叫单相流动。

多相流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流动叫两相或多相流动。

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液体通过的能力称渗透性,渗透性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

绝对渗透率----用空气测定的油层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用二种以上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细小的水滴在油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径-----把油井供油面积转换成圆形面积后的圆形半径。

地层系数----地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体在岩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导压系数-----表示油层传递压力性能好坏的参数。

续流-----油井地面关井后,井下仍有油流从地层中继续流入井眼,这种现象称为续流。

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关井时所出现的现象。

折算半径----把实际井的各个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对压力的影响,变成一个由于某井径引起对压力的等效作用,这个等效半径称为折算半径。

完善程度-----指理想完善井的工作压差与实际井工作压差之比。

完善指数-----油井实际工作压差与压力恢复取限制线段斜率之比。

表皮效应-----实际井的各个非完善因素造成的附加压力同油层渗透阻力之比。

它是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产生一个压力降的现象。

井间干扰-----井与井之间产生的动态影响现象。

采油指数----油井生产压差每增大0.1兆帕,所增加的油量。

栅状图-------表示油层各个方向的岩性,岩相变化情况,层间;井间连通情况。

主力油层-----油层厚度大,渗透率高的好油层。

接替层-----在油田稳产中起接替作用的油层。

见水层位-----注入水沿连通层向油井推进,使油井某一层含水。

来水方向-----采油井受某方向注水井注水效果而使动态变化叫来水方向。

扫油面积系数-----指一个开采井组,已被水淹的油层面积与所控制面积的比值。

注采平衡----注入油层水量与采出油量的地下体积相等。

注采比-----油田注入剂(水,气)地下体积与采出液量(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吸水指数----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注水强度----注水井在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注水量。

压力平衡-----注水井所补给油层的压力与采出油。

水所消耗的压力相等。

地下亏空----注入水的体积小于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

含水率----含水油井,日产水量与日产液水量的百分比。

井别----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

探井----经过地球物理勘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

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

资料井-----为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

生产井----用来采油的井。

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

观察井----专门用来观察油田地下动态的井。

检查井----为了检查油层开发效果而钻的井。

更新井-----为了注采系统完善,需要打新井,这些新钻的井叫更新井。

调整井----在原有井网基础上,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而补充钻的一些零散井或成批成排的加密井。

正注井---从油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正注井。

反注井---从套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反注井。

井网----油气水井在油田上的排列和分布。

精度----反映测试仪器;仪表和计量器具误差大小的程度。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油补距----从油管挂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套补距----从套管最末一根节箍上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静水柱压力-----从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油田还没有投入开发,在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目前地层压力-----油田投入开发以后,某一时期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油压----原油从井底流到井口的剩余压力。

套压----油套环形空间内的压缩气体压力。

流压----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静压----油井投入生产以后,利用短期关井,待井底压力恢复稳定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饱和压力----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刚刚开始分离时的压力。

基准面压力----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正确地对比井与井之间的力高低,把压力折算到同一海拔深度进行比较,相同海拔深度压力称基准面压力。

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总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的差值。

采油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流压的差值。

流饱压差----指流压与饱和压力的差值。

地饱压差----指目前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

注水压差-----指注水井井底流压与静压的差值。

流压梯度----油井正常生产时每米液柱所产生的压力。

静压梯度-----油井关井以后,井底压力恢复稳定时,每米液柱所产生的压力。

机械采油-----用各种机戒将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

抽油机----是带动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机械。

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它上接总杆,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光杆----是钢质圆形杆件,它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杆,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悬绳器----是驴头和光杆的连接装置。

抽油泵-----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井下装置。

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钢管,起封隔油气水层。

加固油层、井壁的作用。

油管----下入套管中间的无缝钢管。

静液面----抽油机关井后,环空液面缓升到一定位置稳定下来的液面。

动液面----抽油机正常生产时,井口至液面的距离。

泵效----抽油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

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

冲程----驴头往复运动,带动光杆运动的高点和低点的距离。

冲数----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内每分钟往复运动的次数。

充满系数----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油的体积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

气锁-----当深井泵内进入气体后,使泵抽不出油的现象。

示功图----示功仪在抽油机一个抽吸周期内测取的封闭曲线。

压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方法。

合层压裂----指对一口井中的生产层组的各个小层同时压裂。

单层选压-----是选择一个层组中的某一小层或某一段进行压裂。

油层破裂压力-----指油层破裂时的压力或油层刚开始吸水时的压力。

污染井---污染系数大于零的油层为污染井。

完善井---污染系数等于零的油层为完善井。

超完善井---污染系数小于零的油层为超完善井。

酸化井---污染系数小于-3的油层为酸化井。

吸水启动压力----油层刚开始吸水时的压力称吸水启动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