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总复习资料
大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上)(复习全)
蛋白质1、氨基酸(amino acid,aa):蛋白质多肽链的基本结构单位,或称构件分子、构造单元(building block)2、旋光性:旋光物质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能力3、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氨基酸在某一pH值时,氨基酸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此时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用pI表示。
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兼性离子形式存在4、肽键: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之间失水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组成肽的氨基酸单元称为氨基酸残基5、氨基酸顺序: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种排列顺序6、蛋白质:成百上千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组成的长链分子(多肽链)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8、同源蛋白质:进化上相关的一组蛋白质,它们常在不同物种中行使着相同的功能9、序列同源性: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称序列同源性10、不变残基: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有许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对所有已经研究过的物种来说都是相同的,称为不变残基11、可变残基:其它位置的氨基酸残基对不同物种有相当大的变化,称可变残基12、进化树:根据同源蛋白质氨基酸差异数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构建物种进化树,显示在进化过程中各个物种的起源和出现顺序13、疏水相互作用:非极性分子进入水中,有聚集在一起形成最小疏水面积的趋势,保持这些非极性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则称为疏水作用。
对蛋白质来说,在水相溶液中,球状蛋白质的折叠总是倾向于把疏水残基埋藏在分子的内部,这种现象可称为疏水作用14、盐键(又称离子键):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作用15、肽平面:因为肽键不能自由旋转,所以肽键的四个原子和与之相连的两个α碳原子共处一个平面,称肽平面16、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主链的折叠产生的有规则的构象。
17、二级结构元件: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片、β-转角和无规卷曲18、影响α-螺旋稳定性的5个因素:相连残基R基团的静电排斥或吸引相邻R基的大小相隔3个残基的R基的相互作用Pro和Gly的出现α-螺旋末端aa 残基的极性19、超二级结构:相邻的二级结构元件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或二级结构串,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
鲁东大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大题答案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解答一(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①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空间构象,即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形成的基础。
只有具有高级结构的蛋白质才能表现生物学功能。
实际上很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不是决定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惟一因素。
除一级结构、溶液环境外,大多数蛋白质的正确折叠还需要其他分子的帮助。
这些参与新生肽折叠的分子,一类是分子伴侣,另一类是折叠酶。
②一级结构是功能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的多肽或蛋白质,其空间构象和功能也相似。
相似的一级结构具有相似的功能,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即一级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
③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种属差异与分子进化对于不同种属来源的同种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测定和比较,发现存在种属差异。
蛋白质一定的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功能不同的蛋白质总是有不同的序列。
如果一级结构发生变化,其蛋白质的功能可能发生变化。
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分子病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可以引起疾病,人类有很多种分子病已被查明是某种蛋白质缺乏或异常。
这些缺损的蛋白质可能仅仅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异常所造成的,即所为的分子病。
如镰状红细胞贫血症(HbS)。
(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①高级结构是表现功能的形式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空间构象,只有具有高级结构的蛋白质才能表现出生物学功能。
②血红蛋白的空间构象变化与结合氧血红蛋白(Hb)是由α2β2组成的四聚体。
每个亚基的三级结构与肌红蛋白(Mb)相似,中间有一个疏水“口袋”,亚铁血红素位于“口袋”中间,血红素上的Fe2+能够与氧进行可逆结合。
当第一个O2与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后,发生构象改变犹如松开了整个Hb分子构象的“扳机”,导致第二、第三和第四个O2很快的结合。
这种带O2的Hb亚基协助不带O2亚基结合氧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O2与Hb结合后引起Hb构象变化,进而引起蛋白质分子功能改变的现象,称为别构效应。
小分子的O2称为别构剂或协同效应剂。
生物会考大题知识点总结
生物会考大题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单位1. 细胞理论:生物体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
二、细胞的新陈代谢1. 细胞的能量转化: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来产生ATP。
2. 细胞的物质合成:细胞通过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蛋白质,通过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脂肪和核苷酸。
三、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单性征、自由组合、隐性与显性等)。
2. DNA的结构和功能:双螺旋结构、复制、转录、翻译等。
3. 生物的遗传信息: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单位,染色体是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
4. 生物的变异: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突变等。
四、生物的演化1.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化学反应,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2. 基因的演化:基因的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等。
3.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五、生物的生长发育1.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 生物的生长:增长、发育和成熟。
3. 植物的生长:长茎、长根、增大、分生组织等。
六、生物的调节与适应1. 内环境的稳态:体液环境平衡、温度调节、酸碱平衡等。
2. 植物的调节:光、温度、水分、营养等。
3. 动物的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脑和神经元的作用、内分泌腺的作用等。
七、生物的营养与健康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2. 营养与健康:营养均衡、合理饮食、运动和休息等对健康的影响。
八、生物的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
2. 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以上是生物会考大题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专升本大学生物常识
专升本大学生物常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
- 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携带个体的遗传信息。
遗传学- 遗传学研究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遗传单位。
- 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描述了基因传递的规律。
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位。
-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进化生物学- 进化生物学研究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起源。
-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优胜劣汰导致物种适应环境变化。
- 进化树是描述物种间亲缘关系的图表。
细菌学-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 细菌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或负面影响。
-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植物学- 植物是多细胞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 叶绿素是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分子。
- 植物根据种子的特征被分为不同的科、属和种。
动物学- 动物是多细胞的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乳腺的动物。
- 鳞片是爬行动物身体表面的特征。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利用生物资源和生命体系进行实践和应用。
- 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基因来实现特定目的的技术。
- 生物燃料是由生物质制成的可再生能源。
以上是对专升本大学生物常识的简要介绍。
希望能够帮助你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领域。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
四川师范⼤学-⽣命科学学院-分⼦⽣物学-期末复习重点分⼦⽣物学⽬录Section C 核酸的性质 (5)1、核酸的结构 (5)2、核酸的理化特性 (5)3、核酸的光谱学和热⼒学特性 (5)Section D 原核与真核⽣物的染⾊体结构 (5)1、组蛋⽩核⼼组蛋⽩ (5)2、真核⽣物的染⾊体结构 (5)1) C-G岛: (5)2) 常染⾊质: (5)3) 异染⾊质: (5)4) 理想复性动⼒学曲线解释P84 (6)5) 遗传多态性概念 (6)a)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6)b) 简单序列重复多态性(SSLP): (6)c) 限制性⽚段长度多态性(RFLP): (6)Section E DNA的复制 (6)1、冈崎⽚段: (6)2、DNA复制时为什么需要RNA引物? (6)3、原核⽣物(细菌)的DNA复制过程(以⼤肠杆菌为例,环形DNA)P79 (6)1) 起始: (6)2) 延伸: (6)3) 终⽌分离: (7)4、真核⽣物的DNA复制过程P87 (7)1) 起始: (7)2) 延伸: (7)5、端粒酶:含义RNA和蛋⽩质,RNA具有反转录的功能。
(7)Section F DNA损伤、修复与重组 (7)1、DNA复制忠实性机理 (7)1) DNA pol:碱基配对原则 (7)2) 3’-5’的外切酶活性 (7)3) RNA引物 (7)4) 错配修复 (7)2、DNA修复原理:P99 (7)1) 光复活(photoreactivation): (7)2) 烷基转移酶: (7)3) 切除修复: (7)4) 错配修复: (7)3、遗传修复缺陷 (8)1) SOS属于易错修复 (8)2) 同源重组:在真核⽣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在⾮姐妹染⾊单体之间或同⼀染⾊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之间或分⼦之内的重新组合。
(8)3) 位点特异性重组:⾮同源DNA的特异⽚段之间的交换,由能识别特异DNA序列的蛋⽩质所介导,并不需要RecA或单链DNA。
大学生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定义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本质的科学。
二、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有水分、盐类、碳氢化合物等。
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及维生素,激素等。
三、生物化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生物化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3)机能生物化学阶段。
四、我国现代生化学家最突出的贡献我国近代生物化学主要研究成果:人工合成蛋白质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972年,用X光衍射法测定了猪胰岛素分子的空间结构。
1979年12月27日,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半分子。
1981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全分子。
第二章蛋白质一、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参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不参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二、20种氨基酸按照酸碱性的分类。
中性氨基酸:包括8种非极性氨基酸和7种非解离的极性氨基酸,共15种。
酸性氨基酸:即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解离后,分子带负电荷。
碱性氨基酸:即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
解离后,分子携带正电荷。
三、氨基酸的等电点及其实际意义(用途)两性解离:即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中,带有能放出质子的羧基及能接受质子的氨基,而羧基放出的质子,能被其氨基所接受,成为带双重电荷的两性离子。
等电点: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的氨基与羧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则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0,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pH值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即pI值。
意义:由于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易沉淀。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分离制备某些氨基酸。
利用各种氨基酸的等电点不同,可通过电泳法、离子交换法等方法进行混合氨基酸的分离和制备。
四、计算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的等电点丙氨酸:PI= (PK1 + PK2) / 2 = (2.34 + 9.69) / 2 = 6.02天冬氨酸:PI= (PK1 + PKR )/ 2=( 2.09 + 3.86) / 2 = 2.97赖氨酸:PI= (PK2 + PKR )/ 2 = (8.95 + 10.53) = 9.74五、蛋白质各级结构定义及其主要维持力一级结构:即多肽链内氨基酸残基从N端到C端的排列顺序,或称氨基酸序列,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
【大学考试资料】-微生物生理学核心复习要点
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G+:肽聚糖、磷壁酸、壁醛酸、表面蛋白;G-:脂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质)4.从嗜热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来阐释其耐热的机理。
5.不同真菌细胞壁中多糖组成的一般规律。
6.微生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7.真细菌细胞膜的主要脂类有:8.酵母细胞中有关甾醇的情况。
9.细菌鞭毛和真核微生物鞭毛的组成、特点及运动方式。
10.哪些细菌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为什么?11.细胞型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可分为哪五类?12.依据微生物获取能源、碳源、氢或电子供体的方式,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营养方式?13.化能无机营养菌的四大类群为:14.微生物对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哪四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5.基团转运的典型例子有哪两种,大概情况如何?16.到目前为止,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两种蛋白质转运系统,分别是:17.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有哪些?18.参与促进扩散的膜运输蛋白一般可分为哪两种?19.4种运送小分子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
20.什么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21.ATP几乎是生物组织和细胞能够直接利用的唯一能源。
除了ATP外,一些特定的高能化合物如:PEP、1,3-2P-GA、酰基磷酸 (Ac-P)、酰基硫代酯(ScCoA)等也可以作为能量载体。
22.化能异养微生物的有氧分解代谢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何?23.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关系24.25.简述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果胶酶等胞外酶的组成、产生菌的种类及在有机物质转化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6.分解脂肪的微生物都具有脂肪酶。
在脂肪酶作用下,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作用可被迅速地降解。
大学生物知识点概述
大学生物知识点概述在平日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大学生物知识点概述,欢迎大家分享!一、生物对污染的抗性1、生物对污染物的拒绝吸收生物对污染物的避性(Avoidance):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是生物抵抗污染胁迫的一条重要途径。
主要方式:(1)吸收器官对污染物的阻碍和屏障作用、吸收器官的吸收功能的暂停(细胞外)、污染物的体内积累作用(2)分泌物的体外结合作用(3)生物的行为回避2、生物对污染物的结合与钝化污染物在冲破生物的外部保护(如生物的表皮、叶片的气孔等)的情况下进入生物体内时,还有使进入体内的污染物变成低毒、安全的结合态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使污染物不到达敏感分子或器官。
主要方式:(1)生物体内存在大量能与污染物结合的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等(2)胞间组织对污染物的结合和钝化: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类金属硫蛋白和重金属螯合多肽等,并且均能螯合体内重金属3、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借助于分解和代谢转化作用,改变污染物原有的化学结构,降低污染物的生理活性;或是将亲脂的外源性污染物转变为亲水物质,以加速排出。
分解与转化的类型:1)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3)水解反应4)烷基化反应4、生物对污染物的隔离作用生物的隔离(Compartmentalization):生物将污染物运输到体内特定部位,以多种方式被结合、固定下来,使污染物不能达到生物体内的敏感位点(靶细胞、靶组织或活性靶分子),以至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很小或没有毒性影响的作用,这是生物产生抗性和适应性的又一途径,也可称为生物的屏蔽作用(Sequestration)。
液泡在植物抗性中承担着隔离有毒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重要作用;动物可以通过外骨骼、贝壳、骨骼、脏器对污染物进行固定和隔离。
5、污染条件下生物代谢方式的变化生物体内与污染物作用的耙标分子发生遗传突变,突变结果是降低了生物耙标分子与污染物的亲和力,从而降低了生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使生物产生对污染物的抗性。
大学生物复习试题
1、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x )2、酶活性中心是酶分子的一小部分。
(o )3、杂交双链是指DNA双链分开后两股单链的重新结合。
(x )4、一种生物所有体细胞的DNA其碱基组成均是相同的,这个碱基组成可作为该类生物种的特征。
(x )5、tRNA的二级结构是倒L型。
(x )6 DNA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
(o )7、如果DNA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是CTGGAC则互补链的碱基序列为GACCTG x)8、在tRNA分子中,除四种基本碱基(A、G C、U)夕卜,还含有稀有碱基。
(o )9、原核细胞新生肽链N端第一个残基为fMet,真核细胞新生肽链肽链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为Met°(o )10、DNA复制与转录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双链DNA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进行,最后形成链状产物。
(x )11、一般讲,从DNA的三联体密码子中可以推定氨基酸的顺序,相反从氨基酸的顺序也可毫无疑问地推定DNA顺序。
(x )12、DNA半不连续复制是指复制时一条链的合成方向是5'一3'而另一条链方向是3'f 5'。
(x )13、真核生物mRN侈数为多顺反子,而原核生物mRN侈数为单顺反子。
(o )14、合成RNA时,DNA两条链同时都具有转录作用。
(x )15、常染色质呈伸展状态,结构较疏松。
异染色质呈凝集状态,结构较紧密。
(0 )16、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
(o )17、细胞分化的叙述是因为遗传物质丢失的结果。
(x )18、细胞融合的融合剂包括病毒、聚乙二醇、电场、激光及紫外线等。
(x )19、细胞融合是在体外条件下将不同的细胞混合,加以外界因素使二个或二个以上细胞相互融合成为一体,由此产生杂种细胞的技术。
(o )20、当代粮食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发展中国家消耗了过多的食品。
(x )1-10 X v XXX v x yv X 11 -20 XX v x y v XX/X判断题:1 、细胞学说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 1 )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组成;(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养殖1014班绪论1、水生生物学: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2、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1、藻类(特征):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叶状体植物。
2、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3、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4、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5、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6、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7、同配生殖:指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
8、异配生殖:异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和结构上不同,大的1个较不活动,为雌配子,小的一个较活动,为雄配子。
9、卵配生殖:卵与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卵配结合的两个配子在形态上差异明显,大的不动为卵,小的游动为精子。
大多在专门的精子囊和卵子囊中形成。
10、藻类的生殖方式:(一)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大学生物统计复习提纲
大学生物统计复习提纲第一章(填空、问答)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动物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1)定义:生物统计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
(2)作用:①提供试验或调查设计的方法狭义的试验设计是指试验单位(如动物试验的畜、禽)的选取,重复数目的确定,试验单位的分组。
生物统计的试验设计通常指狭义的试验设计。
合理的试验设计能控制和降低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为统计分析无偏估计试验处理效应和试验误差提供必要而有代表性的资料。
狭义的调查设计是指抽样方法的选取,抽样单位、抽样数量的确定。
生物统计的调查设计通常是指狭义的调查设计。
合理的调查设计能控制和降低抽样误差,提高调查的精确性,为可靠估计总体参数提供必要而有代表性的资料。
简而言之,试验或调查设计主要解决合理地收集必要而有代表性的资料的问题。
②提供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基本方法是根据资料的特性将其整理成统计表、绘制成统计图。
并根据资料计算出几个统计数,用以表示该资料的数量特征,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假设检验。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进行回归分析或相关分析。
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随机抽取?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
随机抽取: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2)特点:①统计分析一般是通过样本来了解总体。
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总体,然而能观测到的却是样本,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
②然而样本毕竟只是总体的一部分,尽管样本具有一定的错误率,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又一特点。
3.什么是参数、统计数,二者有何关系?(1)参数:由总体全部个体计算的特征数称为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
大学生物无脊椎动物总复习 演化 总结
(二)肌肉: 1、皮肌细胞:腔肠动物有了原始的肌肉细胞,外皮肌细胞 中有纵肌纤维,使身体、触手变短;内皮肌细胞中有环肌纤 维,使身体、触手变细长。 2、皮肌囊:蠕形动物所具有。扁形动物的中胚层形成的肌 肉使动物体得以蠕动;线虫动物用体壁纵肌作蛇行运动;环 节动物用肌肉、刚毛和疣足蠕动或爬行。 3、束肌: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所具有。节肢动物具发达的 横纹肌,附着在外骨骼或外骨骼形成的内突上,调整肌肉的 幅度。 (三)方向性:由不定向运动趋向定向运动,扁形动物以前 多为不定向运动,两侧对称体制及中胚层形成后促使动物由 不定向运动演变为定向运动。
无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演化;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 无脊椎动物排泄方式的演化; 寄生虫形态结构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体壁(皮肤肌肉囊)结构的变化; 体腔形成过程; 无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
无脊椎动物体壁的结构及演化
1. 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及中间的中胶层构成。 2. 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体壁由外胚层来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 层来源的肌肉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3. 假体腔动物的体壁多了一层保护作用的角质层,线虫的体壁有 角质层,表皮层(上皮细胞)和肌肉构成。。 4. 软体动物体壁由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的外套膜和外套膜外 侧的表皮分泌石灰质的物质形成的贝壳组成。 5. 环节动物体壁结构与原腔动物类似,但角质层变薄,肌肉层发 达,由环肌和纵肌构成,同时环节动物体壁出现了附肢。 6. 节肢动物的体壁由外骨骼和基膜组成,同时体壁出现异律分节 和分节的附肢,并且出现外骨骼,由横纹肌形成的独立的肌肉束 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或内突上,使机体运动更灵活。 7. 无脊椎后口动物的体壁由表皮、真皮、体腔膜组成,。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及进化
中国药科大学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分章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重点分章整理第2章可移动的遗传因子1转座子是谁最早从什么物种中发现的?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玉米2掌握转座子的概念和分布。
概念:细胞内的可移动遗传因子,指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基因组内或一个细胞的基因组从一个位点移动至另一位点的dna片断。
(广义的概念,凡是细胞内可以移动的因子,都叫做转座子)分布:病毒、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质粒&基因组)3掌控转座子的分类和各类的特点。
非复制型转座:转座时,转座子dna作为一个整体,从原来的供体位置被切割下来,然后转移到染色体的另外一个位置。
激活型repeats:repeats时,原来的转座子dna不从原来的边线被研磨下来,而是在repeats的过程中原来的转座子dna获得激活,并迁移至染色体的另外的地方。
原来的拷贝“原件”没出现加速度。
逆转录转座子:将转座的片段转录成rna,再通过逆转录酶将rna反转录成cdna,插入寄主染色体中。
4所有转座子都具备的结构特征和共同特点就是什么?转座子都具有的结构特征:都有一个保守序列、一个或多个开放阅读框,两侧是反向末端重复序列(反向重复序列为转座子所必须,是转座酶识别的底物)共同特点:1两端具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2转座后靶位点重复是正向重复3编码一些与转座有关的蛋白4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5最简单的转座子的结构特征。
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的宿主基因,常被称为插入序列(is),这种插入序列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
is的结构特征:dna的两个末端就是逆向重复序列(又称倒转重复序列),中间就是一个写作侧边,编码一个与repeats有关的转座酶基因。
除此之外,is序列中没其他的基因。
6什么是复合转座子。
无机转座子的概念:就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转座子,具有一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其两端多数就是高度同源的或相同的is序列(逆向重复区)(少数就是正向重复序列)。
【资料】生态学复习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关键字】资料生态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 :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 :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影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叫生态幅。
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等。
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等。
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只在12.5小时的光照下才开花。
仅少数热带植物属于这一类型。
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如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茄及番薯等。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在农林业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如新品种培育, 引种驯化,园艺上冻害(freeze injury):冰点以下低温使生物体内形成冰晶,蛋白质失活变性。
冷害(chilling injury):温度在冰点以上,但低于喜温生物对温度的耐受下限而使生物受害或死亡发育阈温度:生物都有一个发育的起点温度,即生物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有效积温植物和某些外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即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中山大学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生物氧化㈠概述概念: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在机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等小分子物质并释放出化学能的总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又称为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生物氧化在线粒体内和线粒体外均可进行。
意义:线粒体内的氧化伴有ATP的生成,在生物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外的氧化不伴有ATP生成,主要与体内代谢物、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有关。
线粒体内生物氧化的特点:①在细胞内由酶催化;②温和条件(37℃,pH中性)进行;③能量逐步释放,并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分子中.㈡线粒体氧化体系⒈概念呼吸链:氢或电子的传递链就叫呼吸链,又称为电子传递系统。
氧化磷酸化:与生物氧化相伴而生的磷酸化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即代谢物被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传到O2并伴随将ADP磷酸化产生ATP的过程。
P/O比值:每消耗1摩尔原子氧所消耗的磷的原子数。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TP的形成直接与代谢中间物上的磷酸基团的转移相偶联,即能量直接由高能化合物释放出来,用于ADP磷酸化成ATP。
体内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1,3-二磷酸甘油酸+ADP→3-磷酸甘油酸+ATP 3-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丙酮酸+ATP 丙酮酸激酶琥珀酸单酰CoA+H3PO4 +GDP→琥珀酸+CoASH+ GTP 琥珀酸单酰CoA合成酶⒉呼吸链的组分及排列顺序3.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⑴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可与复合物Ⅰ中的铁硫蛋白结合,阻断电子传递;⑵抗霉素A、二巯基丙醇抑制复合物Ⅱ;⑶H2S、CO及CN-抑制复合物Ⅲ;⑷寡霉素可抑制ATP合成酶,使ATP不能生成;⑸二硝基酚是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过程脱偶联。
4. 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化学渗透学说该学说是1961年由Peter Mitchell提出的,认为电子传递链是一个质子泵,以NADH呼吸链为例,每2个电子经该呼吸链传递到氧,就有6个质子从基质被排到内膜外溶液中,于是在内膜内外产生了内负外正的质子梯度。
生物化学大学期末复习
生物化学课后题总结蛋白质化学1. 下列氨基酸中含有两个羧基的是()A.Arg B.Lys C.Glu D.Tyr3.下列氨基酸中在紫外区有光吸收的是()。
A. HisB. CysC. Trp的吲哚基D. Arg5. 在生理pH条件下,具有缓冲作用的氨基酸残基是()。
A. TyrB. TrpC. HisD. Gly6.下列氨基酸中侧链含有羟基的是()A.Gly B.Glu C.Lys D.Thr2. 下列氨基酸中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A.Phe B.Glu C.Lys D.His4. 下列氨基酸中,侧链含有杂环的是()A.Ala B.Pro C.Phe D.Thr7. 下列氨基酸中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是()A.Ala B.Gly C.Cys D.Phe8. 氨基酸不具有的化学反应是()A.双缩脲反应B.茚三酮反应C.Sanger反应D.Edman反应名词解释1. 蛋白质等电点:氨基酸分子静电荷为零时的PH定义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2. 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简答题:1.简述氨基酸的两性性质对于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在完全解离时,α-氨基质子化带一个正电荷(-NH3+),α-羧基处于解离状态而带一个负电荷(-coo-),整个分子为偶极离子或兼性离子。
(氨基酸在不同PH下表现出不同的解离状态,其解离状态是PH 的一个函数,可以随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1.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用()还原二硫键。
A. 尿素B. 巯基乙醇C. 过甲酸D. SDS2.2.在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相邻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连接键是()A.氢键B.肽键C.二硫键D.盐键3.蛋白质变性时,下列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A.氢键B.离子键C.肽键D.次级键4. 经典的α螺旋是()。
A. 2.610螺旋B. 3.013螺旋C. 3.610螺旋D. 3.613螺旋名词解释1.肽: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可以缩合成肽,形成的酰胺基在蛋白质化学中称为肽键2. 结构域:在比较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往往出现一个以上相对独立的紧密结构区域,成为结构域。
大学生物二年级考试复习方法总结
大学生物二年级考试复习方法总结大学生物二年级的考试复习过程中,得以系统化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和技能。
作为一个生物学课程中的常驻“助手”,我的目标是帮助你理清复习策略,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首先,了解课程大纲至关重要。
这是每次复习的起点。
课程大纲就像是通向成功的地图,明确了重点章节和考试范围。
通过仔细研究大纲,可以知道哪些内容是考试的重中之重,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分配复习时间和精力。
例如,若大纲强调了遗传学和生态学部分,那么这两部分的复习就需要特别深入。
接下来,合理规划复习时间表非常关键。
将整个复习周期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集中在特定的主题或章节上。
这种分阶段的复习方法可以避免一开始就陷入内容的海洋而感到不知所措。
每个阶段结束时,通过做相应的习题或自我测试,来检验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这种反复循环的复习模式能够有效巩固知识点,并增强记忆的深度和持久性。
在复习过程中,制作笔记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笔记不仅帮助整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将复杂的概念进行简化和归纳。
例如,创建思维导图,将生物学的各个主题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此外,制作复习提纲,将各章节的核心概念、公式、定义、实验步骤等列出,能够在临近考试时快速查阅。
除了笔记,掌握好教科书和参考书中的重要概念也很有帮助。
教科书是系统学习的基础,但参考书通常提供了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补充材料。
通过对比教科书和参考书中的信息,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考试复习中,做题和模拟测试的作用不容忽视。
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发现常见的考点和出题规律。
这种实战练习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你调整考试策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
小组讨论可以帮助澄清疑惑,交换不同的理解和见解,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有时候,通过他人的讲解,可以更容易理解自己难以掌握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和复制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特殊的过程和现象。
2.生命现象的本质:还原论认为生物的一切都可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整体论认为生物各组成部分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的规律。
3.生命的基本特征: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应激性和运动、内稳态、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适应。
4.如何改造生命:①对基因进行改造,②对蛋白质进行改造,③对生理过程进行干扰和调控,④对生命进行“克隆”,⑤“创造”生命。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化学组成1.生物体元素分类情况:生物体元素分为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两大类,其中必需元素(27种)分为常量元素(含量>0.01%,11种:O、C、H、N、Ca、P、S、Mg、K、Na、Cl)和微量元素(含量为ppm~ppb量级,16种:B、F、Si、V、Cr、Mn、Fe、Co、Ni、Cu、Zn、Se、Br、Mo、Sn、I)两类,非必需元素又可分为无害元素和有毒元素两类。
2.生物分子的种类:水,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其他有机物,无机物(营养物质)。
3.生物分子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的共同特点:碳骨架,各种官能团,单体→聚合物。
4.糖类: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5.单糖:碳骨架从3个碳原子到7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醛、多羟基酮。
核糖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葡萄糖又称血糖,可直接吸收,是主要的供能单糖。
6.寡糖:又称低聚糖,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二糖是最重要的寡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7.多糖:10个以上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贮存多糖有淀粉、糖原;结构多糖有纤维素、几丁质(乙酰氨基葡聚糖)。
8.脂类的分类和功能:脂类分为脂肪和类脂两类。
脂肪由甘油与脂肪酸脱水缩合而成,包含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用于储存生物体的能量和构成身体结构。
类脂包含磷脂和固醇,用于构成生物膜、激素和维生素等。
9.磷脂结构:磷脂分子由胆碱、磷酸根构成的亲水头部和由甘油、脂肪酸构成的疏水尾部构成。
10.双分子层的细胞膜结构:磷脂双分子的疏水尾部向内相互接触、亲水头部向外与水相接触,构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11.掌握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同时具有α氨基和α羧基,不同的侧链R决定不同的性质。
i.12.肽链的形成过程: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由肽键连接的多个氨基酸构成肽链。
13.蛋白质一级结构: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4.蛋白质二级结构:部分肽链发生螺旋状的卷曲和条带状的折叠,形成的局部区段的模块化结构,如α螺旋、折叠、转角、无规卷曲等;15.蛋白质三级结构:单肽链形成的稳定空间构象;16.蛋白质四级结构:多肽链形成的多亚基复合物。
17.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使用变性剂处理的蛋白质引其高级结构改变发生性质变化,去除变性剂后蛋白质恢复原来的性质。
18.核苷酸基本结构:核苷酸是核酸的单体,由一分子的碱基、核糖和磷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成。
19.核酸的形成过程:核酸是由核苷酸分子通过核糖上3’端、5’端的羟基与磷酸间的酯化反应,脱水缩合而成的核苷酸链。
20.DNA和RNA的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DNA RNA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含N碱基A、T、G、C A、U、G、C单、双链双链单链分子大小很大较小21.DNA C之间的氢键作用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其信息的存储与稳定,DNA 是一种主要的生物遗传信息载体。
22.RNA的种类与功能:大多是单链,主要有mRNA、tRNA、rRNA三种类型。
mRNA的功能是传递DNA的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tRNA的功能是携带并转运氨基酸。
rRNA的功能是与核糖体蛋白一起构成核糖体。
第三章能量与代谢1.自养生物:是指可以不依赖任何有生命的物质而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
2.异养生物:是指通过分解自养生物合成的有机质获得能量的生物。
3.生物细胞的能量通货:活细胞中可以直接用于做功的能量通常以化学键能的形式贮存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也称腺苷三磷酸或三磷酸腺苷)中。
当ATP水解时,一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同时释放出能量并形成更为稳定的ADP。
4.ATP作为细胞中能量的通货是如何工作:细胞内ATP水解的放能反应往往在特定酶的帮助下直接与某些吸能反应相偶联。
5.ATP的作用:ATP是生物系统能量交换的中心。
ATP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用于运动,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转化为渗透能用于分泌吸收,转化为电能用于生物电,转化为ATP的化学能用于合成,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转化为光能用于生物发光。
6.代谢:是指发生在生物体内全部的化学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生物的生长、运动、自我修复、繁殖、对外界的应激反应等生命活动都有赖于生物的代谢活动。
代谢分为两种类型: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7.酶的特点: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一般指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细胞产生的可调节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
酶在常温、常压、生理中性pH 的温和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酶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8.酶的催化作用机理:酶通过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之间诱导契合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底物启动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9.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抑制剂(竞争性、非竞争性)等。
10.酶的辅助因子和辅酶:通常将与酶结合的无机金属离子称为辅助因子,将有机化合物称为辅酶。
大多数辅酶是一些具有核苷酸结构的维生素,如辅酶NAD+、NADP+和FAD的传递H+和电子作用。
11.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藻类和细菌等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整个光合作用被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部分。
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是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生产葡萄糖的过程。
12.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吸收无机分子(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如葡萄糖C6H12O6)、放出O2,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3.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以葡萄糖为例,细胞呼吸链的化学过程分为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与ATP合成3个阶段。
14.葡萄糖代谢的过程及产物:葡萄糖代谢的化学过程分为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与ATP合成3个阶段。
糖酵解发生在线粒体外的细胞质中,不需要氧参与。
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电子传递与ATP合成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高能电子逐步释放的能量合成了更多的ATP。
1分子葡萄糖的代谢产物是6分子CO2和30分子ATP。
糖酵解阶段:活化:-2底物水平磷酸化:+42分子NADH经电子传递链:+5NADH进入线粒体:-2三羧酸循环阶段:底物水平磷酸化:+28分子NADH:+202分子FADH2:+3第四章细胞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组成;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每一个细胞可以是独立的生命单位,许多细胞又可以共同形成生物体或组织。
2.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内膜系统、细胞骨架和其他细胞器(以真核细胞为例)。
3.细胞壁:由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伸展蛋白等成分构成的微纤丝交织成网,具有支持、保护等作用。
4.细胞膜:由膜脂和膜蛋白构成的具有有序、流动镶嵌、不对称性等特征的双层膜系统,功能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和传递。
5.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部分构成,是DNA储存、复制、转录和转录后加工的场所,以及细胞代谢的调控中心。
6.内膜系统:是指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片层结构,由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分泌泡构成,功能是为分子传递提供通道、为脂和蛋白合成提供场所。
7.细胞骨架:是细胞内部以蛋白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构成,维持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8.生物膜的功能:生物膜不但包括细胞膜,还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分泌泡等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片层结构构成的内膜系统。
细胞膜的功能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和传递。
内膜系统的功能是为分子传递提供通道、为脂和蛋白合成提供场所。
9.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结构,具有有序性与流动性,不对称排列的蛋白质“镶嵌”其上,膜的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膜特定功能。
10.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简单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1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典型的细胞周期可包括间期和细胞分裂期两部分。
间期是细胞代谢、DNA复制旺盛期,它包括一个DNA合成期(S期)以及S期前后两个间隙期(G1期、G2期)。
细胞分裂期则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主要过程,分别称为M期和C期。
13.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4个阶段。
有丝分裂的特点是,在间期每条染色体复制成两条相同的染色单体,在分裂时有规律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
14.减数分裂:是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15.细胞通讯的概念与方式:细胞通讯是指细胞间识别、联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细胞通讯主要有三种方式:细胞间隙连接,细胞膜表面分子接触,细胞化学信号通讯。
16.细胞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分离、培养、研究。
观察技术有光学、电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离技术有离心、流式细胞术、细胞电泳;培养技术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研究技术有免疫细胞化学、放射自显影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等。
第五章遗传1.显性原则:遗传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为显性或者隐性性状。
2.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完全独立地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3.自由组合定律:多对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时的分离相互独立,受精时不同配子相互间进行自由组合。
4.连锁和交互定律: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5.区别和联系:分离定律是针对单个性状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针对多对性状的等位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是对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
6.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7.序列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denine(A,腺嘌呤)一定与Thymine(T,胸腺嘧啶)配对,Guanine(G,鸟嘌呤)一定与Cytosine(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