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养胃健脾知识与食谱,保护好你的脾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另一方的运作,因此在调理养生过程中,脾与胃缺一不可。
脾胃关系,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决问题
脾主运化,当脾出现问题时,造成胃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运输到身体各部,同时也不能反补营养给胃,脾病造成机体主症有:胃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消瘦贫血、口臭体味等。胃主受纳,当胃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由此可见,脾胃病的症状基本都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我们平常“胃痛医胃”难以解决问题的所在。中医理论认为胃病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要解决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慢性胃炎多属脾虚,重在调理
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以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则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在于“防”,因为该病主要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压力大等众多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脾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胃部出现症状。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重在调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方面常采用具有“治养结合”功能的药物来防止复发,同时也要养成按照疗程服用习惯,减低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胃痛胃胀,分清症状恰当用药
(1)肝胃不和
症状:胃胀痛、嗳气频繁,反酸、舌质红、舌苔白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2)脾胃湿热
症状:胃痛、口干苦、食欲差、便溏(稀便)、舌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3)脾胃虚弱
症状:胃胀、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白
治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
运动养生方式帮你养胃护胃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腿脚运动养生方式。有研究表明,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消食,起到养胃护胃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放松站立,十趾紧抓地面。两分钟后慢慢放松,反复数次。这样能对足底、趾间穴位形成松紧交替刺激。还可以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除了简单地活动脚趾外,也可以在洗完脚后自我按摩脚趾。同时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遍,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动脚锻炼,不用刻意讲究章法,力度以能够承受为宜,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
现在人们越吃越好,也很注重营养,但胃却越来越弱。聚餐拼酒、大吃大喝、熬夜加班或看碟、吃饱就坐着……这些行为的背后就是胃病通知单。那日常如何养胃呢?养胃吃什么好?胃最怕什么?
胃有4怕:"冷、晚、多、坐"
冷: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交替都是高发期,寒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养胃。胃痛、腹部不适,消化能力降低,这时进食生冷食物就会引起或加重胃部不舒服的症状。
晚:食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消化大约需要两小时,晚饭吃得太晚会导致胃肠道没有时间消化,从而使消化功能出现异常。
多:吃得太多会导致胃酸、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会导致胆管胰管等相对狭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坐:刚吃完饭不适合马上坐下埋头工作,因为胃肠的消化需要有足够的血液保障,如吃完饭就工作,血液供给大脑,胃肠得不到消化所需的循环血量,非常影响消化功能。
日常养胃
1、防寒保暖——包括防止受寒和过度的饮食生冷,防止腹部受凉。胃病患者要根据气温的升降适时增添衣服,加强保暖。夜晚睡眠时要盖好被子,尽可能减少因腹部受凉而引起胃病复发或加重的机会。
2、调养——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
3、忌嘴——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少饮浓茶、咖啡。
4、静心——中医认为"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那些边吃饭边思考问题,把商务谈判、工作会议带到饭桌上的做法不可取。另外,细嚼慢咽是养胃的重要原则。
5、劳逸结合——要注意起居有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劳有逸,按时睡眠,防止过度疲劳。
6、运动——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能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提高胃肠抵抗力以及人体对气候由热转凉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7、自我按摩——中医认为,适当的自我按摩可帮助改善胃功能。
具体方法是: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以胸骨柄剑突下为中心,做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后同法在神厥穴(即肚脐)周围揉摩各30~50次。此外,揉摩两腿足三里(左膝盖骨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50~100次。每天早晚两次。
随着按摩的坚持,胃肠部会有反应,或打嗝,或肠鸣,或肛门排气等,这些都是正常的良好的生理反应,是对胃肠刺激调治的结果。
8、外治法——如不慎受寒,饮食失调,胃痛发作,除了服用相应的药物外,也可使用一些外治法缓解症状:
1.用热水袋或玻璃瓶盛热水,外裹毛巾,以适宜的热度敷患处。适用于一般的胃痛、腹痛及疲劳不适
等。热敷的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热证发烧、皮肤炎症或湿疹、皮肤过敏、紫癜的
病人不宜热敷。
2.将伤湿止痛膏贴在剑突下方上腹部,对胃脘疼痛有良效。
3.生葱、生姜、粗食盐各适量,炒热后用布包住敷上腹部,冷却即换。可用于受寒及虚寒腹痛。
4.到医院接受艾灸、药物贴敷、耳穴贴压等治疗。
食疗养胃
日常调理肠胃除了要少辛辣、不熬夜、饮食有规律、少食油腻等,还要避免肠胃受刺激,积极配合食疗调养。
多吃南瓜、甘蓝、红薯等可养胃
南瓜:南瓜所含的丰富果胶可吸附细菌和有毒物质,起到排毒的作用。同时,果胶可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减少胃溃疡。可用南瓜煮粥或汤,滋养脾胃。
甘蓝:甘蓝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誉为天然的“胃菜”。其所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抵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
红薯: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纲目拾遗》记:“补中,暖胃,肥五脏。”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减肥。
铁棍山药:铁棍山药因富含18种氨基酸和10余种微量元素及其他矿物质,所以有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健脾补虚,固肾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
健脾养胃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