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合集下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树立榜样:作为家长或老师,你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你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你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诚实、尊重他人、勤奋等。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规则的设定要合理,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确保规则的执行是公平和一致的。

3. 奖励良好行为: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奖励。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或者额外的游戏时间。

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并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4. 引导孩子自我反思: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不要只是惩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自我反思。

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然后,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5.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有趣的活动,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这会让孩子感到被关心和被爱,从而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鼓励孩子独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等。

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7. 保持耐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

你需要反复强调规则和期望,并不断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同时,也要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陪伴。

通过树立榜样、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奖励良好行为、引导孩子自我反思、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独立以及保持耐心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行为规范幼儿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对于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行为规范。

1. 以身作则幼儿天生具有模仿的天性,在形成习惯和行为规范方面,家长和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他们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典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要求。

例如,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养成整洁的习惯,那么他们自己需要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展示出正确的收拾和整理行为。

2. 创造积极激励机制幼儿喜欢获得赞扬和认可,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激励机制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

例如,可以为孩子设置小奖励,如表扬、小礼物或小纪念品,用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中。

3. 建立清晰明确的规则和限制幼儿需要清晰明确的规则和限制来引导其行为。

家长和教师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应的规则,并明确告诉他们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和意义。

例如,在学校,可以约定在教室里安静听讲、排队时不推搡、尊重老师和同学等行为规范。

4. 提供正面引导和反馈在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和正面的反馈非常重要。

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和正确的行为,让他们感受到肯定和自信。

同时,要以耐心和善意的方式纠正和引导他们不良的习惯和行为,让他们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

5. 运用游戏和互动方式幼儿喜欢玩耍和互动,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学校里可以组织游戏活动,让孩子通过参与游戏来练习和巩固他们所学到的规范,同时增强兴趣和积极性。

6. 创建正确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习惯养成和行为规范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玩具,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总之,幼儿时期是孩子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时期。

家长和教师应该通过以身作则、创造积极激励机制、建立清晰规则和限制、提供正面引导和反馈、运用游戏和互动方式以及创建正确的学习环境等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不懒惰,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对幼儿的发展好处:“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这不仅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使幼儿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育儿小妙招: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当幼儿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小奖励,如:小贴画,集齐几个小贴画可以兑换一个小奖励。

二、养成多参与家务劳动的好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好处:让幼儿做适度的家务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而善于做家务的幼儿往往也具有过人的能力优势。

如果幼儿在做家务的时候,比其他幼儿做得更利索、更有条理、更高效,证明他在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育儿小妙招:家长与幼儿可以进行角色互换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里的大人,家长扮演孩子,激发幼儿的责任意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孩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首先父母就要讲究卫生,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换衣服,垃圾不到处乱扔,整个家庭都要养成这个习惯,就是对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

对幼儿的发展好处: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可减少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育儿小妙招:家长为幼儿阅读一些有关“卫生习惯养成“的绘本故事,利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不讲卫生对人体的危害与讲卫生对人体的好处,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要让幼儿喜欢看书,爱上阅读,首先要学会给幼儿选择合适的书籍,比如3~6岁的幼儿,就买一些图画故事书,幼儿看书的时候家长要参与进来,一起分享书里的故事,给幼儿讲解他们看不懂的地方,让幼儿体会阅读的乐趣。

对幼儿的发展好处:阅读能够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幼儿的人生经验,受到人格熏陶,养成独立性思考的能力。

育儿小妙招:1.从小为幼儿培养睡前阅读的习惯。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树立良好榜样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家庭和幼儿园中起到了重要的榜样作用。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此,成人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有礼貌、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幼儿能够较快地学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幼儿需要知道什么是被接受的行为,什么是被禁止的行为。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该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明确告诉幼儿要遵守哪些行为规范。

这些规则应该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执行,并且要经常强调和复习。

同时,成人还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和及时反馈,以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给予正面激励幼儿对于成人的赞扬和鼓励非常敏感。

通过给予幼儿正面激励,如口头表扬、奖励和奖品等,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和赏识,从而更加努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人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奖励系统,如成就卡或者星星图等,帮助幼儿树立目标并激励他们改善行为。

4.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教育幼儿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和教育。

成人应该耐心地解释和说明良好行为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告诉幼儿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成人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应用良好的行为习惯。

5.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人可以通过布置环境、设置规则和引导交往等方式,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和谐和安全的环境。

同时,成人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各种挑战。

6.与家长的合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和幼儿园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行为表现和问题,共同制定行为计划,并互相支持和配合。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延续和强化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和期望,并提供日常指导和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篇1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

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

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

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篇2一、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卫生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讲好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时间里的一致性。

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

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已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与意志力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对于文明的行为习惯来讲,主要包括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生活自理的培养很重要。

主要包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自己吃饭、刷牙、洗脸,自己走路、穿脱衣裤、鞋子。

卫生习惯包括:早晚刷牙、洗脸、漱口、饭前便后洗手、学习使用毛巾、手帕、纸巾,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勤洗澡洗头、剪指甲等,不乱扔垃圾。

礼貌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谢谢,请,对不起等,学习礼貌做客,不打人骂人,不争抢玩具,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乐意和人交往,喜欢集体生活。

举止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坐、站、走的姿势,不挖鼻孔,不乱咬手指等,爱护玩具,爱护幼儿的物品等。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缩短孩子适应期,在孩子愉悦的情绪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小班的孩子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心里总是充满着不安全感,开学前,我们三位老师在孩子的椅子上贴好孩子的照片,在他们的水碗格内贴上他们的标记,允许孩子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等,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内有了一份归属感,喜欢老师、喜欢来园,在孩子愉悦的情绪中,培养幼儿做自己的椅子、用自己的毛巾、水碗,逐渐形成了有序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

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

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酒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幼儿时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段,这个时期的行为习惯会深深影响一个人以后的生活和发展。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1. 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家长、老师和其他成年人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引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比如,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有礼貌、有耐心等等。

这样,孩子就会在自己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形成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建立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地,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3. 给予恰当的奖惩措施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成年人的引导下形成的,偶然的过失或错误也是很正常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奖惩方式。

比如,对于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可以给予奖励和鼓励;对于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例如禁止某些活动或者向孩子解释为何不要这么做。

4. 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各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需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生活。

父母和老师不应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和游戏,可以尝试提供合适的玩具、图书和娱乐活动,这样有助于孩子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中发展出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

5. 适时地表扬和赞美孩子的行为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适时地表扬和赞美孩子的行为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孩子完成某些任务或者表现良好时,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赞美和奖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这样能够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养成过程中。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活动器械,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

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

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1、行动不粗鲁,言语不粗俗。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

”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对别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

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不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

有一些小学的老师曾经在聊天中提及,自己班里有些孩子会有乱翻别人东西的习惯,同学的书包、课本、老师讲台上的作业本经常被翻得很乱,甚至钱包也会不翼而飞,多次教育总是无效。

这便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

当孩子第一次乱翻家长东西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导,即便他当时只有两三岁。

每一个行为习惯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经常乱翻家人的东西成为了习惯,日后就很难再改了。

3、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家孩子总是把书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里显得特别凌乱,每天都要不停地收拾。

生活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对自己物品的管理,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整洁有序,这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好习惯。

4、先到先得原则。

对于学龄前孩子而言,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就是他们最大的交际活动。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相同的爱好,比如幼儿园的同一款玩具、书店的同一本图书、游乐场的同一架秋千。

让孩子明白谁先拿到谁先玩儿的原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秩序感,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逐步建构起自律的品质和智能。

对于孩子而言,规则保障了他最大的自由;对于未来的社会而言,他们将会是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和执行者。

5、不打断别人的话。

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不管是谁,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一嘴插进来,这种感觉都不会太好。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倾听和表达的一个平衡点,要让孩子明白,当他想要表达意见的时候,最好先让别人把话说完。

幼儿教师演讲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演讲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演讲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场合与大家分享一些如何培养幼儿良的行为习惯的心得和体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一直认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因为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还能够塑造幼儿性格,培养优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分享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幼儿是非常善于模仿的,他们会模仿身边的成人的言行举止。

因此,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做到言传身教,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好习惯给孩子展示出来。

例如,教师要注意言辞文明,与幼儿的交流要简明扼要,讲究礼貌用语。

同时,应该坚决抵制粗口和暴力等不良行为,让幼儿了解到好的行为习惯才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二、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

一方面,规范明确了幼儿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知道什么行为是合适的,什么行为是不合适的。

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知道不遵守规范的后果将是什么,因此需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当幼儿做出好的行为时,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要鼓励幼儿自我完善和提高。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自我管理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幼儿行为习惯的指导者。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比如说习惯性问候、自觉排队等习惯。

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日后进入社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交环境,同时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和性格特质。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好行为习惯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与学校协同合作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好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学校对幼儿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家长则需要主动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与教师沟通。

幼儿行为习惯怎么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怎么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怎么培养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

幼儿行为习惯怎么培养一、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习惯。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幼儿进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造就千千万万个四有人才,但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环境,长辈的娇惯,使一部分幼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和不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

吃东西时把好吃的揽到自己跟前,看到年龄小的幼儿摔倒了也无动于衷等。

对于这样的幼儿,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教育他们,使他们懂得只有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才是好孩子,老师和父母才会喜欢他们。

二、从小培养幼儿的“礼让”美德。

“礼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因而,“礼让”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好的社会风尚而随处可见,它紧密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但这种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重要在于后天培养。

在这方面家长的熏陶和老师的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幼儿的礼让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必须充满爱心,耐心地、持久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礼让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习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一方面要抓紧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要教育人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幼儿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是从古至今人人皆知的,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都约束了一些人的不规范行为。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还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正面激励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正面激励,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当幼儿表现稳定、友爱、独立等良好行为时,家长可以用语言和行动表扬孩子,并适当地给予小奖励。

这样可以让幼儿形成“有好行为就会得到奖励”的认知,让其对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自信和兴趣。

二、示范引导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示范引导,教导幼儿如何正确行为。

示范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家长可以把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自己行为的模板,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对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和强调。

这样能够让孩子知道合理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鼓励创造第三种方法是鼓励幼儿创造自己的行为习惯。

孩子每一个小动作和思维都可以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自由的创造空间,鼓励孩子形成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家长可以通过教授绘画、手工、音乐等艺术方面的技能,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及时纠正第四种方法是及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及时对幼儿发生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纠正,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也要告诉幼儿正确的做法。

在纠正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方法、态度,不要过分严厉,有耐心地帮助幼儿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五、借助故事第五种方法是借助故事来教育孩子。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合理好行为习惯。

比如,儿童故事中有很多寓言故事,通过寓言来引导幼儿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通过叙事模式了解做人的道理。

六、建立规矩第六种方法是建立家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家规需要家长与孩子充分沟通,制定出符合孩子年龄、性格、需求的行为规定和制度,让孩子知道家中的规矩,开始适当地学会自我规范和约束。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还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交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以下的内容中,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建议。

1.示例行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孩子们良好行为的模范。

教师的言行举止需要表现出尊重、关心和责任感,如说话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有序队列等。

孩子们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的示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2.规则和制度为幼儿制定一套简单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让他们了解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

规则可以涉及课堂纪律、卫生习惯、礼貌待人等方面。

规则要求简单清晰,并且与幼儿相关,便于他们理解和遵守。

3.重视奖惩在幼儿园中,奖励和惩罚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些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鼓励信或者一些小礼物,以激励幼儿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也要明确惩罚,但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或产生消极情绪。

4.培养责任感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如班级义务劳动、协作游戏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让幼儿有机会主动承担一些任务和责任,如班级卫生、看护花草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参与感。

5.激发兴趣6.培养自控能力幼儿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需要掌握自控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自控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导幼儿一些自控的方法,如深呼吸、集中注意力等。

7.家校合作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示范、规则、奖惩、责任感、兴趣、自控能力和家校合作,可以培养出善良、守纪、友善、懂事的幼儿,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培养哪些好习惯】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培养哪些好习惯】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培养哪些好习惯】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良好习惯的培养1习惯(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自我服务的意识1、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个人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早晨入园时,请第一个到园的小朋友帮忙放杯子;请每一组第一个到园的孩子帮忙把自己这组的椅子从桌子上搬下来摆放整齐;午饭后,请幼儿轮流帮忙擦桌子、扫地;傍晚放学临走前请每位幼儿把自己的椅子放到桌子上摆放整齐……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

2、在家里,可以让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教爸爸、妈妈做事情,巩固所学的技能。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爸妈小帮手”,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欲望。

3、在学校也可以运用“给小班弟弟妹妹喂饭”、“给娃娃穿衣服”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

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2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平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不能光靠几条规矩来执行。

这时期在给孩子做日常清洁卫生时,要逐渐地给他灌输卫生的知识与概念,告诉他什么是脏的,什么是干净的,教育他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吸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要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要定期给孩子剪指、趾甲,这时期孩子的手到处乱摸,手指甲一定很赃。

在给孩子洗脸、洗手时,要开始教孩子自己来洗手,教他如何擦肥皂,如何洗手。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有许多孩子吃饭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地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

幼儿培养中的行为习惯

幼儿培养中的行为习惯

幼儿培养中的行为习惯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幼儿培养中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步骤以及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更好的素质。

此外,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使他们在团队活动中更好地融入和合作。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步骤1. 树立良好行为榜样父母和教师作为孩子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榜样,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模仿和影响无处不在。

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有助于幼儿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和纪律要求。

通过与儿童共同制定行为规范,使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明确违反规则将会带来的后果。

同时,在表扬和奖励方面也要及时表现和鼓励良好的行为,以激励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供合理的引导和亲身示范在幼儿培养中,及时提供合理的引导和亲身示范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通过与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教育者可以亲身演示正确的行为,并引导幼儿理解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这种直观的亲身示范可以帮助幼儿快速掌握并模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培养中行为习惯养成的首要环境。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培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谈话、游戏和亲身示范,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2.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作为在幼儿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环境,也应该加强行为习惯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礼仪。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经历和获得的经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于幼儿本身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关乎他们的未来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家长和老师们都应该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奠定一个良好的品行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议。

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

孩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影响。

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都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很难要求孩子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和老师自己经常说脏话,那么孩子也很容易会模仿他们的行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

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让他们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及时改正。

不过,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方法和态度。

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尽量采取温和的方式,而不是用打骂的方式来强制孩子改正不良行为,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反而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孩子天性活泼,喜欢模仿他们周围的一切,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风气和媒体影响。

家长和老师要重视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行为观念。

首先要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要让孩子知道说实话是好的,撒谎是不好的;要让孩子知道尊敬长辈是对的,对长辈发脾气是不对的。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行为观念,孩子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四,要适时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一切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和渴望得到肯定。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

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

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

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

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

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

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

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欢迎参考~一、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学习榜样。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

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喜欢把老师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

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老师更要先做到、做好。

二、利用幼儿的“闪光点”,正面鼓励,帮助改掉不良习惯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有些幼儿虽然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将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幼儿刚入园,对于幼儿园环境、老师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我们就结合具体事物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培养幼儿养成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

家长在开学时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不要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不重视规章制度,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来晚没关系,老师也不会批评,一旦养成了迟到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好处,所以努力做到孩子入园不迟到,不早退。

上课小手放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开小差。

二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我们经常指令孩子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听到音乐,收拾材料,然后安静的坐到这里来。

这样有好的效果,但需要老师经常提醒。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因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说这样的话。

但往往有的孩子做不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听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样才是倾听。

所以,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儿,老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指着黑板时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内容,要读书了,眼睛就得看着图画书等等。

让眼睛和耳朵同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如:1978年在巴黎聚会的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

在工作的中,时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幼儿年龄较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

然而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因此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则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有个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活动中,幼儿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进餐习惯较好,桌面、地面较干净,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

生活活动中,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手臂遮挡,否则,细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或易散播细菌等。

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箱子里,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考虑到他人,使箱子放下更多的衣服。

午睡起床,引导幼儿折叠自己的小被,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等。

通过对一系列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分析、引导和教育幼儿,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就会在平时自觉地去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幼儿园老师必须善于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指点,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外出活动过程中培养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

二、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

如幼儿在运动活动中容易出汗,老师就必须做个有心人,及时向幼儿进行卫生宣传,同时反复提醒幼儿用干毛巾擦汗、脱衣服等,使幼儿有良好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又如幼儿在玩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组织幼儿多次练习,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他们放回去的习惯。

行为巩固期间,老师在幼儿值日生活动中开展“小小检查员”,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各个生活环节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养成的良好行为起着较大的作用。

平时老师还营造温馨、舒适、安全、优美的活动空间,设置有利于幼儿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群体活动等区域,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具,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尝试、重复着他们的游戏活动,这样还利于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注意方式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

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

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

作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幼儿中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

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

因此老师、父母必须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这样幼儿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

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或玩水的坏习惯,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不玩水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张贴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

一旦某个幼儿某些方面表现好了,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微小的进步,老师都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时给以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这样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

四、教育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

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

幼儿园培养幼儿好的习惯而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

老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

同时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老师应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幼儿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作为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

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如要求幼儿不能坐在桌子上,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老师都绝不往桌子上坐。

教师及家长的以身作则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都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心中有他人,会宽容他人,意志品质坚强,做事认真,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礼貌的倾听他人的讲话,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动中,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同伴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必要对幼儿加强诸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 2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

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做。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如:1978年在巴黎聚会的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什么是习惯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

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这个比喻非常好。

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我重点讲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总结一个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3 -我在西城区一所比较不错的小学做过一个调查,这个学校有一千个孩子,我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看迟到情况,一千个学生竟然一个迟到的都没有。

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看见有八个孩子慌慌张张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拦住他们问他们干什么去。

其中一个小男生说:“我妈没把我的语文书装我书包里,我得回家取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