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
《观察一瓶水作业设计方案》
《观察一瓶水》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在生活中,水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通过观察一瓶水,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的特性。
通过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环境珍爱的认识。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环境珍爱的认识。
三、设计内容1. 观察一瓶水的外观特征,如颜色、通明度、气泡等。
2. 测量水的温度、密度、PH值等。
3. 进行水的沸腾、冰冻等实验。
4. 分析水的来源、处理和利用方式。
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行准备一瓶水,并观察其外观特征。
2. 学生应用温度计、密度计等工具,测量水的温度、密度等。
3. 学生进行水的沸腾、冰冻等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分组讨论水的来源、处理和利用方式,并展示给全班。
五、评判方式1. 观察记录表:学生需要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水的外观特征、温度、密度等数据。
2.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步骤、结果及结论。
3. 小组讨论:学生需要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包括水的来源、处理和利用方式等。
六、延伸活动1. 参观水厂或水源地,了解水的处理过程。
2. 设计水资源珍爱宣传海报,提高环保认识。
3. 撰写关于水资源珍爱的文章,参与校内征文比赛。
七、总结通过观察一瓶水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环境珍爱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个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更加珍惜水资源,为环境珍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科学5《观察一瓶水》(教案)
小学科学5《观察一瓶水》(教案)观察一瓶水引言《观察一瓶水》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中的一篇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性质、结构和变化。
学生将通过观察一瓶水的外观、沸点和冰点,以及水的颜色和味道来探索水的奥秘。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们对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观察和描述水的外观、沸点和冰点;2. 描述水的颜色和味道;3. 理解水的重要性;4.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一瓶纯净水;2. 可以加热的容器;3. 温水和冷水;4. 一个温度计;5. 干净的杯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观察一瓶水”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认为水有哪些特性。
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 水的外观是什么样的?- 水的颜色和味道是什么样的?- 沸点和冰点是什么意思?2. 观察水的外观(10分钟)教师将一瓶水放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的外观并描述。
学生可以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是否有气泡等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形容词来描述水的外观,例如清澈、透明、无色等。
3. 理解沸点和冰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沸点和冰点的概念。
沸点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温度,冰点是指液体变为固体的温度。
教师可以借助图表或实际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
4. 测量水的沸点和冰点(20分钟)将一小部分水加热至沸点,并请学生观察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沸腾。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所观察到的温度。
然后,将一小部分水加入冷水中,观察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变为固体。
同样,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所观察到的温度。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直接观察并测量水的沸点和冰点,进一步了解水的性质。
5. 描述水的颜色和味道(15分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用来改变水颜色和味道的物品,例如食用色素和果汁。
让学生在干净的杯子中尝试加入一滴或几滴颜色素或果汁,然后让他们观察和描述水的颜色和味道。
教科版科学一下1.5《观察一瓶水》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下1.5《观察一瓶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瓶水》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一瓶水,让学生了解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认识物体》和《简单机械》等科学课程,对科学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此外,学生对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水的基本特性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认识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一瓶水,发现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明白水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一瓶水,发现水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描述水的特点,并理解水的透明、无色、无味等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水的特点。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激励法: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瓶水、透明容器、滴管、实验记录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水?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让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水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一瓶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透明容器、滴管等工具观察一瓶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观察一瓶水》教案
《观察一瓶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2.了解水质检测的方法和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质检测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水质检测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用的瓶装水和水质检测工具。
2.准备实验报告模板和提前准备好实验讲解的内容。
3.确保实验室设备齐全,并进行实验场地的清洁和安全检查。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引入观察一瓶水的实验。
(2)让学生围绕“水是生命之源”的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水质检测的兴趣。
2.实验操作(1)观察瓶装水的外观,记录水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
(2)使用PH试纸测试水的酸碱性,并记录结果。
(3)通过加热和观察水的冰点来检测水的纯净度。
(4)利用水质检测仪器对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比如氯、铅等。
(5)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3.实验讲解(1)教师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正确操作。
(2)讲解如何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实验讨论(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引导学生思考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对饮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5.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多加实践,继续观察和探索身边的水质问题。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水厂或水质监测站,了解实际的水质检测过程。
2.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饮用水进行观察和实验,比较不同水源的水质差异。
七、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实验总结。
2.自主选取其他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实验内容和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5《观察一瓶水》教案 教学设计
第五课观察一瓶水【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呈现已有的班级记录表,回顾物体的特征,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怎样观察它们?”学生可能说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气味、轻重……教师把说到的方法用图或文字写在黑板上,比如,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等。
2.接着,把“水”字写在黑板上并提出问题:“水有什么特征呢?”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把梳理后的关键信息记录在黑板上。
二、探索活动:观察水的特征1.向学生展示一瓶水和洗发液,提出问题:“你们怎样描述它们?”引导学生用刚才说到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
2.用图呈现“探索”中探究活动一的4种对比观察方法,提出“可以怎样对比观察”,引发学生继续思考。
他们可能说,用眼睛看颜色、是否透明,用鼻子闻有没有气味,用手摸粘不粘,还可以倾斜瓶子观察流动的情况……3.教师示范记录方法:剪下相应的描述性词汇,把观它贴在第一课的记录表中。
4.分发第一个探究活动的材料,分小组进行对比观察,记录水的特征。
5.探究活动一结束后,向学生展示水、洗发液和木块,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提醒他们仍然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然后分发探究活动二的材料。
6.教师在两个探究活动中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要进行对比观察,禁止用“尝”的方式观察,观察后要及时剪下相应词汇记录。
三、研讨活动: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特征1.先组织学生交流“瓶中的水和洗发液,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让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比如,水和洗衣液各是什么颜色、是否透明、黏度怎样、是否流动等,教师把学生说到的词汇梳理后,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把它们相同的地方圈起来,比如流动、透明等。
2.再组织学生交流“水、洗发液和木块对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回答,“水和洗发液会流动,木块不会流动”,“水和洗发液是透明的,木块不是透明的”,“水和洗发液拿不起来,木块可以拿起来”,还可能说“水和洗发液摸上去黏黏的,木块没那么黏”等。
过程中,教师适时拿起水、洗发液和木块分别倾斜,引导学生说出流动的情况,把补充的特征词汇写在黑板上。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5《观察一瓶水》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5《观察一瓶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瓶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水,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书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水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水的性质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水的特性,并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一瓶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一瓶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水的特性,并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瓶水,容器,滴管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瓶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征,如颜色、透明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工具,并展示如何观察一瓶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滴管滴水到容器中,观察水的形态,并用语言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水的性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其他性质,如无色、无味等,并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水的性质,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水,并描述水的性质。
5.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教学改进。通过评价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所在,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同时,我也会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持续性
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通过持续的评价,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批改作业,我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点评作业时,我会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7.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意见,用于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察一瓶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瓶水的特征?”(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水的奥秘。
3.推荐一些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网站或资源,如科学实验视频、科学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4.组织一次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水厂、进行水源地保护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水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一瓶水》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一瓶水》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水,了解水的特点和性质。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形状等特征,并通过对水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阶段,对于水的认识停留在日常生活中,但对于水的性质和特点并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透明度、形状等特点,了解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特点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等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水的性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水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瓶清水,用于观察。
2.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盐、糖、纸片等,用于进行水的溶解能力实验。
3.准备PPT,用于展示水的特点和性质的图片和文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瓶清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形状等特点,并提问:“你们对水有什么认识和了解?”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观察,展示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等性质。
首先,将盐和糖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溶解过程;然后,将纸片放在水面上,观察水的表面张力。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水的溶解能力和表面张力。
观察一瓶水
观察一瓶水《观察一瓶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以“观察一瓶水”为主题的科普教案。
文章通过观察一瓶水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描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瓶中水的细节来认识水的特性及重要性。
文章适合小学生阶段,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水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一瓶水,学生能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度、味道、气味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一瓶水,描述其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瓶清洁透明的水;2. 准备放大镜、眼睛盖、测量尺、温度计等观察工具;3. 准备相关的实验记录表;4. 制作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制作教学PPT,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水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对水进行观察并记录。
3. 让学生逐一观察一瓶水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利用工具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4.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并互相比较。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水的特性。
5. 结合实际案例,教导学生关于水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观察一瓶水”为主题,通过观察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环境保护,珍惜水资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5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5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挖掘学生对水的认知前科学概念,揭示课题。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用对比看和对比闻的方法,观察一瓶水和一瓶洗发液的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看:颜色、透明度;闻:气味;学生活动31.对比观察一瓶水和一瓶洗发液的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倾斜瓶身,看:形状、流动性。
摸:将水倒一些在瓶盖里,用拇指和食指沾一下,用拇指和食指感受是否黏手。
3.小结:通过活动,观察到的水和洗发液的特征。
学生活动41.比一比,水、洗发液和小木块有哪些不同?2.说一说观察方法?描述观察结果。
教师活动21.向学生展示一瓶水和洗发液。
你们怎样观察和描述它们?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
2.指导学生用对比看、对比闻的方法观察水、洗发液的特征,并带领学生填写记录表。
3.指导学生理解“透明”。
4.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方法,观察结果。
教师活动31.通过倾斜瓶身,观察水的形状;2.师演示操作将水倒入心形瓶子、爱心形瓶子,指导水的形状是不固定的,理解“形状不固定”;3.引导学生倾斜瓶子,观察水、洗发液是流动的;4.指导学生用摸的方法对比观察黏度;5.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方法,观察到的特征,并填写记录表。
教师活动41.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方法对水、洗发液、小木块特征进行观察;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3.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班级记录表。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两个或三个物体对比,指导学生使用对比观察方法,如眼睛看可以看到颜色、形状、透明度、流动性等;鼻子闻可以闻到气味;皮肤可以感知黏度等。
并发现两个或三个物体对比更容易得到物体多项特征。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51.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水的特征?2.请你翻开科学书15页,拿出铅笔和直尺,在右下角科学词汇“透明、流动”下面画横线。
3.水还有其他特征吗?教师活动51.指导学生使用科学词汇描述水的特征。
小学科学15《观察一瓶水》(教案)
小学科学15《观察一瓶水》(教案)观察一瓶水导语: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学习科学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观察与实验。
本次教案以观察一瓶水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了解水的特性和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和物理现象。
2. 能观察并描述水的变化和特征。
3. 学会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瓶装水:准备数瓶常见的瓶装水,如矿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等。
2. 不同的容器: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如玻璃杯、塑料杯、水杯等。
3. 温度计: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4. 放大镜:帮助学生观察水的细节。
5.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展示一瓶水,引导他们描述这瓶水的特征和状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是如何使用水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要和大家分享吗?2. 水的外观和颜色观察(15分钟):给每组学生分发一瓶水和放大镜,并让他们观察水的外观和颜色。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水的颜色可能有所不同,并记录观察结果。
随后,让学生交流并比较不同瓶装水的观察结果。
3. 水的温度观察(15分钟):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不同瓶装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水的温度是否会受环境影响?不同温度的水有哪些特征?4. 水的冻点观察(15分钟):将其中一瓶瓶装水放在冰箱冷冻室中,让学生推测和观察水的冻点。
让学生记录下冰冷水的特征和状态,观察其在冷藏室中的变化。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环境条件对水的影响。
5. 水的溶解性观察(15分钟):给每组学生分发一些普通的固体物质,如食盐、糖、小苏打等,在放大镜下观察固体物质溶解于水中的速度和变化。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和讨论。
6. 水的运动观察(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容器,如玻璃杯、塑料杯等,让他们观察不同形状容器中的水会有怎样的变化和运动。
教科版科学一下1.5《观察一瓶水》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下1.5《观察一瓶水》教案(2)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瓶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水有一定的认知,知道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
但他们对水的其他特性,如重量、表面张力等可能不太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水的机会很多,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观察和研究水可能缺乏经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使用放大镜观察水的细节,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难点:学生能够使用放大镜观察水的细节,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瓶清水和放大镜。
2.准备实验材料,如石头、纸片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水有什么认识?水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5分钟)展示一瓶清水,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水的细节,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同时,让学生触摸瓶壁,感受水的温度。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石头、纸片等材料观察水的表面张力。
观察石头是否能在水面上浮起来,纸片是否能在水面上飘起来。
引导学生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特性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重量、表面张力等特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观察到的特性,水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观察到的特性?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特性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5.观察一瓶水》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5.观察一瓶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瓶水》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水,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特征,让学生感知水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索水的其他特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水是一种常见的液体,可以喝,可以洗手等。
但他们对水的其他特性,如分子结构、水的蒸发、水的净化等可能还没有太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水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了解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了解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基本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特征。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水的蒸发、水的净化等实验。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瓶水,用于观察。
2.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等。
3.准备一些关于水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水?水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瓶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显微镜观察一瓶水,记录下水的特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实验器材,进行水的蒸发、水的净化等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并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小学科学5观察一瓶水(教案)
小学科学5观察一瓶水(教案)观察一瓶水(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事物的特征、关联和规律。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生观察一瓶水,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并探索水的特性。
关键词:科学观察、水、特性、记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
3. 学会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准备:1. 一瓶清水2. 透明玻璃杯3. 实验板书或投影仪4. 学生观察记录表教学步骤:步骤1:激发兴趣(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瓶清水,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今天,我们将要观察一瓶水,并探索水的一些特性。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过水的变化?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观察来揭开这个谜团吧!”2. 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水的观察问题,让他们发言并记录在黑板上。
例如:“水是什么颜色?它能流动吗?水温可以改变吗?”步骤2:观察水的外观(15分钟)1. 将一些水倒入透明玻璃杯中,放在实验板书或投影仪下展示给全班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观察杯中的水,并请他们记录观察结果,包括水的颜色、透明度、是否有气泡等。
步骤3:观察水的状态变化(15分钟)1. 继续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例如,加热一部分水,冷却一部分水,然后比较加热前后、冷却前后水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例如水的温度对水的状态的影响,加热后水的变化,冷却后水的变化等。
步骤4:观察水的溶解能力(15分钟)1. 给学生准备一些普通物质,如食盐、糖等。
让学生将这些物质依次加入透明玻璃杯中的水中,并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物质溶解与否、溶解后是否产生变化等。
步骤5:观察水的表面张力(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纸卡片,让纸卡片悬浮在水上,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录这一现象。
1.5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在这45分钟的课程中,我们将围绕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中“水”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观察一瓶水的特征,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并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水的特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水的基本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水的基本特性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撰写,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写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对水的基本概念、存在形态和循环过程的掌握情况。
-在实验操作环节,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对水资源的认知深度。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每位学生准备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提前预习与本节课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关于水的不同形态、用途的图片和视频,以及描述水特性的图表。
3.实验器材: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水、颜色颜料、滴管等,确保实验器材安全无毒,适合学生操作。
4.教室布置:在教室内设置实验操作区,分组布置讨论区,便于学生观察、实验和讨论。同时,提前调试多媒体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顺畅使用。
-通过作业评价,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调整和优化的依据。
教学反思
在本次“1.5观察一瓶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水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直观的感受,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阶段,我尝试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体效果不错,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但在时间的把控上,我觉得还可以更紧凑一些,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环节留出更多时间。
5.观察一瓶水
3.“用手指蘸一些水或洗发液,点在手心处,一圈圈地涂抹,感觉润滑程度。
”这个实验是在比较水和洗发液的()。
A.轻重 B.形状 C.黏稠度 D.气味
4.下列液体中流动速度最快的是
A.纯净水 B.芝麻油 C.胶水 D.洗发液
5.将水和洗发液分别装入两个密封透明的容器中,可以用()来分辨。
A.B.C.D.鼻
6.实验室中正确闻不明液体气味的方法是( )。
A.凑近闻B.戴口罩闻 C.捏住鼻子闻
D.鼻子离物体一段距离,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子
7.观察水的透明度用()。
A.眼 B.鼻 C.手 D.脚
8.水的颜色是()。
A.无色的 B.白色的 C.蓝色的 D.青色的
二、判断题
1.水和洗衣液都是白色透明,都会流动。
( )
2.沙子和牛奶都会流动,所以都是液体。
( )
3.水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的特征。
( ) 4.我们在闻不明液体的气味时,要用手扇着闻。
( ) 5.对于缺乏液体了解时,我们可以用口尝一尝。
( )。
5.观察一瓶水-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观察一瓶水-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观察仪器,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学生能初步认识水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使用观察仪器观察实验现象;教学难点: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学生认识水的特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
1.小组合作,发现自己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水制成的?
2.老师引导学生描绘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臭味、透明、能冻结、能溶解一些固体等。
3.老师出示一瓶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出水的特征。
实验环节
实验材料
•一瓶水
•磁力透镜
•眼睛
实验步骤
1.请学生用眼睛观察一瓶水,描述颜色和透明度,并记录在自己学习笔记上。
2.老师出示磁力透镜,让学生观察一瓶水下的细节,如气泡、绿色的小叶等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3.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并对比不同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观察仪器的重要性。
实验总结
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性,如:无色、透明、能溶解一些固体等。
2.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实验步骤,让学生领会到如何制作学习笔记。
教学评估
1.老师可对学生制作的学习笔记进行评分;
2.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水?水有什么特点?
参考资料
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
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器材准备】
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
(板书:观察一瓶水)(学生观察矿泉水)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水的认知和激发新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水的概念掌握
情况。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
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观察方法,教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再次对前四课观察活动做了巩固和发展。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2)闻一闻
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
学生提议闻一闻。
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
)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摸一摸
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
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
再用拇指摸一摸。
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得到观察比较的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步骤完成对水和洗发液的观察比较任务,得到观察比较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汇总,最后完成班级记录单的填写。
这里观察比较是为了更准确地发现水和洗发液的自身特点。
最后的总结,一是为强调观察结果,二是为对水和洗发液各自的特征做完整表述。
过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
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
2.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
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
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图在于使学生观察发现液体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
因为水与洗发液都能流动,所以倒入不同形状容器中都能形成不同的形状。
课堂上演示将液体倒入容器的过程,目的就是让学生观察液体从原有形状变成现有形状的现象,而木块只能摆放进容器,形状不发生改变。
这一演示操作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进一步认识到尽管在形状上不同,但不管固体还是液体都有形状,如此就指向“形状是物体重要属性”这一概念。
四、完成班级观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
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根据观察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第1课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用图表进行信息交流。
从课堂环节二、三开始教师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课堂环节四有同学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理后形成班级记录单,再从班级记录单中抽取相应信息填写自己第1课的活动手册,使各节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3.拓展延伸
回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
(播放课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
【板书设计】
观察一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