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一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
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 原因。
探讨商鞅变法 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
的历史作用
3.从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知识点一 商鞅之死 1.原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__贵__族___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即位的___秦__惠__文__王__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 2.经过:秦惠文王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咸 阳被车裂示众。 3.结果:商鞅虽死,但他“_废__井__田___”“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 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
知识点二 富国强兵的秦国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 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_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___战__斗__力___,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结果: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___富__强__之__国_____,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
经 (1)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济 (2)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给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上 (1)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
政 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治 (2)商鞅变法中许多具体措施,如二十等爵制、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等长期
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什么思想?商鞅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提示 变法图强。 个人因素: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时代因 素:诸侯割据、战争频繁、思想文化活跃,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追求建功立业。
[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代要求一致,符 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符合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 (3)注重舆论宣传的效果。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 商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上 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军 (1)奖励军功,达到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事 (2)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不断取得重 上 大胜利,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什伍、连坐制度的推行, 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③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④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盐铁论·非鞅篇》
1.史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①是说:俘虏了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占了 上千里的土地,今天秦国仍太平强大。
2.史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②指商鞅变法过于严酷的弊病。
1.史料一是从哪些角度看待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 提示 角度:史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积极影响。 矛盾: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
【易错提醒】 1.正确认识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社会性质: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
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 社会改革。 2.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但他给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是国家 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 程。 3.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 的阶级属性使变法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题
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战国策·秦策》记载: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 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 主,大王更为臣也。” 史料二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①。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 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史料一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依靠,有人向秦惠文源自文库进谗言诬陷商鞅。 2.史料二商鞅以古代王朝为例阐述了变法改革的重要性。①是指治世的法则不是死
板的,使国家安适不一定效法古人。
1.史料一中商鞅遭此类人的反对而亡,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这说明了 什么? 提示 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
【结构图示】 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主题 商鞅变法的作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①
——《史记·李斯列传》
史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 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 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仰天而叹曰:“嗟夫!为政之弊②,至于斯极 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知识点三 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__轻__罪__重__罚___,刑法严苛。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概念阐释】 封建土地私有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包含三种土 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2.依据史料二说明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 提示 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 失去政治支柱。 认识: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 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
[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的作用 (1)积极性: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 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 要作用。
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
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 原因。
探讨商鞅变法 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
的历史作用
3.从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知识点一 商鞅之死 1.原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__贵__族___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即位的___秦__惠__文__王__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 2.经过:秦惠文王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咸 阳被车裂示众。 3.结果:商鞅虽死,但他“_废__井__田___”“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 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
知识点二 富国强兵的秦国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 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_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___战__斗__力___,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结果: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___富__强__之__国_____,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
经 (1)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济 (2)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给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上 (1)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
政 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治 (2)商鞅变法中许多具体措施,如二十等爵制、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等长期
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什么思想?商鞅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提示 变法图强。 个人因素: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时代因 素:诸侯割据、战争频繁、思想文化活跃,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追求建功立业。
[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代要求一致,符 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符合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 (3)注重舆论宣传的效果。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 商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上 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军 (1)奖励军功,达到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事 (2)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不断取得重 上 大胜利,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什伍、连坐制度的推行, 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③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④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盐铁论·非鞅篇》
1.史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①是说:俘虏了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占了 上千里的土地,今天秦国仍太平强大。
2.史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②指商鞅变法过于严酷的弊病。
1.史料一是从哪些角度看待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 提示 角度:史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积极影响。 矛盾: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
【易错提醒】 1.正确认识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社会性质: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
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 社会改革。 2.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但他给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是国家 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 程。 3.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 的阶级属性使变法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题
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战国策·秦策》记载: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 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 主,大王更为臣也。” 史料二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①。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 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史料一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依靠,有人向秦惠文源自文库进谗言诬陷商鞅。 2.史料二商鞅以古代王朝为例阐述了变法改革的重要性。①是指治世的法则不是死
板的,使国家安适不一定效法古人。
1.史料一中商鞅遭此类人的反对而亡,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这说明了 什么? 提示 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
【结构图示】 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主题 商鞅变法的作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①
——《史记·李斯列传》
史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 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 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仰天而叹曰:“嗟夫!为政之弊②,至于斯极 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知识点三 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__轻__罪__重__罚___,刑法严苛。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概念阐释】 封建土地私有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包含三种土 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2.依据史料二说明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 提示 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 失去政治支柱。 认识: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 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
[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的作用 (1)积极性: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 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 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