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 实验与探究
必刷07 实验与探究-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常考题型必刷题(解析版)
必刷07实验与探究高考试题1.(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全国乙卷·2)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答案】 A【解析】 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等不被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2、染色质(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等)染成深色而得名。
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2.(2021·全国乙,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与R型细菌相比,S型细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细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细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细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细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细菌【答案】D【解析】与R型细菌相比,S型细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细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细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细胞后使R型细菌具有了S 型细菌的性状,可知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会使小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将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细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细菌,D错误。
新人教高考生物(不定项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 实验与探究 考点1 教材实验
新人教高考生物(不定项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实验与探究考点1 教材实验1观察类实验(1)观察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归纳提示:鉴定类实验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2)观察类实验汇总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观察染色体死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洋葱根尖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染色体死甲紫溶液蒜或洋葱根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直接观察叶绿体活不需要新鲜的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藓类的小叶;黑藻叶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紫色大液泡活成熟植物细胞,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特别提醒酒精和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2鉴定提取类实验(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归纳(2)鉴定提取类实验汇总实验名称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还原糖的鉴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苹果或梨匀浆等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水浴加热脂肪的鉴定苏丹Ⅲ橘黄色花生种子子叶切片需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溶液等先加A液1mL,摇匀,后加B液4滴(不能过量),再摇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液:无水乙醇;分离液:层析液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鉴定:二苯胺试剂蓝色新鲜洋葱等沸水浴加热5min特别提醒关注物质检测类实验中的四个问题(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检测)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2)物质检测实验一般不设置对照实验,若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3)可溶性还原糖检测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它们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蔗糖,为非还原性糖。
(4)颜色深浅与所检测的物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10 实验与探究
3.酶的发现过程
巴斯德
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 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毕希纳
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萨姆纳 切赫和奥特曼
提取出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_蛋__白__质__ 发现少数_R__N_A_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4.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
专题10 实验与探究
第1讲 实验基础——教材经典实验及探究技能汇总
一、归拢教材基础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流程
(一)观察类实验
1.五个观察类实验的比较
实验名称
观察对象 细胞状态 染色剂
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在 细胞中的分布
核酸
死细胞
吡罗红甲基绿 染色剂
人的口腔 上皮细胞
C.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D.用洋葱鳞片叶粗提取 DNA
解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紫色,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 复原现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洋葱鳞片 叶细胞有细胞核且颜色浅,可以用来粗提取DNA。 答案:C
8.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发现史
贝尔纳 提出: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坎农 提出稳态的概念 沃泰默 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斯他林
胰液分泌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物为“促胰液素”) 和贝利斯 巴甫洛夫 建立了_条__件__反__射__学说,但对失去促胰液素的发现深表遗憾
9.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
达尔文 者生存) _适__应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__群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板:实验探究类
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板:实验探究类实验探究类的高考生物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实验的设计、结果和结论,并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个万能答题模板供参考: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实验的设计。
实验的设计通常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变量等要素。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陈述:1. 实验目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通常是为了验证或探究某一生物学原理或现象)2. 实验步骤:实验的具体步骤是什么?(简要描述实验的步骤,不需要过于详细)3. 实验变量:实验中有哪些变量?(通常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等)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实验的结果。
实验的结果是指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或观察到的现象。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陈述: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什么?(简要描述实验结果,可以使用对比的方式来阐述)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使用数据图表、统计方法等来支持分析。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实验的结论。
实验的结论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阶段。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陈述:1.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应简明扼要,能够回答问题的要求)2. 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原因分析。
可以结合生物学原理或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在回答实验探究类问题时,我们还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的优缺点:可以对实验设计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实验的改进:可以提出对实验设计的改进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实验的应用:可以探讨实验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启示。
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个针对实验探究类生物题目的万能答题模板。
当遇到实验探究类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上结构来进行逐点回答。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发挥,展开对实验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解释。
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板:实验探究类
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板:实验探究类
为你整理了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板:实验探究类,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板:实验探究类
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
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高考生物专题九 实验与探究(测试)(解析版)
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和“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探究”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热等特性进行诱捕B.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C.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D.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答案】B【详解】A、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A错误;B、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B正确;C、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种类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C错误;D、把土壤分成两组,应将灭菌的土壤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土壤设为对照组,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C.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务必一次成功无误差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答案】A【详解】A、变量也就是你所要探究的因素,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A正确;B、探究实验一般都需要设置对照,而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并不是必须的,B错误;C、进行数据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错误;D、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错误。
故选A。
3.科学家对烟草细胞分别施加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后48h 内的实验结果如图。
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素处理后12-24h 期间淀粉增加量最多B.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烟草细胞淀粉积累的调控具有协同作用C.缺少生长素会导致烟草细胞在实验时间内都不能积累淀粉D.若进一步探究这两种激素对烟草细胞淀粉积累的复合影响,可增设“同时添加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实验组【答案】D【详解】A、加细胞分裂素组在36-48h 内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这段时间淀粉的增加量最多,A错误;B、总体来看,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烟草细胞淀粉积累的作用效果相反,B 错误;C、加入生长素才会导致不能积累淀粉,C 错误;D、探究两种激素对烟草细胞淀粉积累的复合影响时,需同时添加2 种激素到同一实验组中,D 正确。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28-专题二十八 实验与探究 (2)
蝗虫精母细胞
死细胞
低温诱导植物 细胞染色体数 目的变化
洋葱根尖分生 区组织细胞
死细胞
❻ 染色体 存在状态
❼ 甲紫溶液 或醋酸洋红
液
观察:先低倍 镜,再高倍镜
染色体形态、 位置和数目
染色体数目
注:需用显微镜观察的还有“脂肪的检测和观察”“探究培养液中酵母 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易混易错 (1)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 中,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 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 验中,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或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 巢或植物的雌蕊(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 分裂过程中的细胞)。
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观察指标是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 色、次序和宽窄。 ( )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过程中,在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 CuSO4溶液。 ( ) 3.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 () 4.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 ) 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
①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考虑直径),看到的细胞数目:m÷(400÷100)=m/4。
②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考虑面积),看到的细胞数目:m÷(400÷100)2= m/16。
3)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越短,物镜(有螺纹)越长,物镜的镜头与玻 片的距离越近,视野越暗,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体积越大。
考点三 调查类实验 一、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操作流程
二、教材中常见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与探究教学案
专题14 实验与探究1.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侧重考查教材基础实验的材料、原理、规律、方法、步骤及相关操作要领等。
对一些生物学问题的初步探究能力也有所考查。
2.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试剂选用、显色反应、基础实验的共性归纳等。
也会以非选择题形式设计新的背景材料,并结合代谢、遗传、调节等有关知识考查变量的确认及结果结论的预测分析等。
3.备考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复习:(1)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实验如物质鉴定、显微观察、模拟调查的相似实验进行比较分析。
(2)通过变量分析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总结实验步骤设计表述的一般思路及实验评价的方法等。
【知识网络】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
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及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等。
2.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应该一致或相近,实验设计时,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体现重复性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
其含义包括: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一个需要观测反应变量;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首先确定实验变量并正确设置。
4.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
专题20实验与探究-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学生版)
专题20 实验与探究2023年高考真题一、单选题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研究者检测了长期注射吗啡的小鼠和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如图。
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吗啡减缓伤口愈合B.阿片受体促进伤口愈合C.生理条件下体内也有吗啡产生D.阿片受体与吗啡成瘾有关二、综合题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此实验中人工光源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期间,天气等环境因素基本稳定)。
实验持续15天: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
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时间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归入三种生态功能团,即植食动物(如蛾类幼虫)、肉食动物(如蜘蛛)和腐食动物(如蚂蚁),结果如图。
(1)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
本研究说明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依据是:与1~5、11~15天相比,______________。
(2)光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
在本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为___________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
(3)增加人工光照会对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___________加剧;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_____两个维度发生改变。
(4)有人认为本实验只需进行10天研究即可,没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数据。
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大型聚集地,在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__________。
A.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B.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C.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以有利于植物生长作为唯一标准3.(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自然界中不同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为等渗浓 度。为了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等渗浓度,有人把大小一样的洋 葱表皮细胞分别放入下 列各组溶液中,得到的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细胞占观察细胞数 目的百分比数据记录结果见下表:
备考基础要打牢 命题热点全知晓 课堂落实训练 课下提能训练
实验与探究
结束
(7)若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所用的实验材料是图1中的 管状叶 , 一般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染色,该实验过程使用 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 像,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转动 转换器 换上高倍物镜,调节
- -1
时,有40%和80%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根据题干的条件,
- 故确定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 0.5~0.6 mol· L 1。
②为精确地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等渗浓度,设计思路如下 (数据保 留2位小数): 分别配制浓度为0.52 mol· L-1、0.54 mol· L-1、0.56 mol· L-1、0.58 mol· L-1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再观察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百分 比,百分比接近50%的蔗糖溶液的浓度即为细胞液的 等渗浓度 。
备考基础要打牢 命题热点全知晓 课堂落实训练 课下提能训练
实验与探究
结束
(2)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观察到 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 ×)
提示: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时细胞已经 死亡,因此不会看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的动 态过程。
(3)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 液染色 (2014· 山东高考,T4-B)( ×) 提示: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需要漂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创新”练
实验探究“创新”练1.近年,我国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辣椒自明朝传入我国后,吃辣逐渐被人们接受。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些吃辣地区的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少吃辣地区。
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吃辣时,会出现面部发红、出汗增多、身体发热等现象。
其调节过程如下:相应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____________神经系统的调节促进____________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____________,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2)花椒麻素是花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是辣椒的主要成分。
为研究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把4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28天,并作不同灌胃处理,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回答问题。
组别灌胃处理血脂浓度/(mmol/L)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白组 2 mL/天生理盐水 1.29 0.35 模型组 2 mL/天脂肪乳剂 1.56 0.46花椒麻素组2 mL/天脂肪乳剂、花椒麻素1.38 0.40混合组2 mL/天脂肪乳剂、花椒麻素、辣椒素1.22 0.37辣椒素组2 mL/天脂肪乳剂、辣椒素1.33 0.38注:灌胃处理的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均为最佳试验剂量。
①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可建议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缓解血脂代谢紊乱,保护心血管健康。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能充分说明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该种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请拟定进一步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高温胁迫会导致水稻严重减产。
已知D1是光反应过程中的重要蛋白,为增强水稻应对高温胁迫的能力,科研人员将其叶绿体中编码D1蛋白的基因psbA转入水稻染色体DNA上,人为建立D1蛋白的补充途径,获得了产量显著提高的纯合R品系水稻。
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实验6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思路-2025年高考生物备考教案
实验6 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思路1.辨析实验思路和实验步骤项目实验思路 实验步骤 不同 点 主要特点 实验思路是“想法”,是较为“粗线条”的思考过程,其要求“言简意赅” 步骤是“做法”,是更为“细节化”的操作流程,其要求“精准细致”书写 技巧 必须体现“对照思想”,显示“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无关变量”表述时注意体现“相同且适宜”必须体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如何保证相同且适宜,步骤流程也必须科学 相同点 都要分析实验目的,从实验目的中分析出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设计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确定检测指标2.牢记实验设计思路的一般书写模式实验设计思路的书写模式一般为“分组+施加自变量+检测因变量”,题目中涉及的无关变量必写,若题目未涉及的可略写或简写,具体如下:14.[2023全国甲节选,8分]某同学将从菠菜叶中分离到的叶绿体悬浮于缓冲液中,给该叶绿体悬浮液照光后有糖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是分离制备叶绿体的常用材料,若要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差速离心法 (答出1种即可)。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 类囊体薄膜 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 (填“蓝紫光”“红光”或“绿光”)。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会产生淀粉。
请设计实验证明叶绿体中有淀粉存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将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植物叶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植物均先进行饥饿处理(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消耗有机物),再将甲组放置在有光条件下,将乙组放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黑暗状态下,一段时间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甲乙两组的叶绿体,脱绿后制作成匀浆,分别加入碘液后观察。
预期结果:甲组匀浆出现蓝色,有淀粉产生;乙组无蓝色出现,无淀粉产生。
解析 (1)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强化训练】2022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实验与探究》(二)
专题强化训练:实验与探究(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022·山西省太原市模拟试题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显微镜操作顺序为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B.图2中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蛋白质的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C.图3中M的颜色变化和N的空间大小变化都与L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图4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2022·海南省七联联考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下列归纳中错误的是()选药剂作用结果3.2022·辽宁省大连市测试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低倍镜下观察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D.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4.2022·辽宁省大连市考试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试管中出现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麦芽糖B.在盛有1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过氧化氢酶C.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D.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应缩小光圈换凹面反光镜5.2022·高考命题原创卷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过程中,滴加染液后都需要洗去浮色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实验材料始终处于生活状态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都可用于检测酒精的产生D.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和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都必须进行随机取样6.2022·高考命题原创卷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中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质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B.秋水仙素可通过抑制着丝点断裂诱导形成多倍体植株C.鉴定细胞中两种核酸分布时常用酒精处理材料以增大细胞膜通透性D.可用二氧化硅提取绿叶中色素,用层析液分离各种色素7.2022·高考名校优化卷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取低温处理后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观察到联会现象B.在酸性条件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差异D.蛋白质鉴定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8.2022·天星教育大联考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可根据是否产生CO2判断B.可用样方法调查某农田中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某一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D.要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在学校内对学生随机抽样调查9.2022·甘肃省诊断试题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②中不变紫色,③中呈现紫色B.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③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C.①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①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D.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④和⑤中均出现砖红色沉淀10.2022·高考名校优化卷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分离色素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二、非选择题11.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
考点17 实验与探究——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含解析)
考点17 实验与探究——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1.药物甲和药物乙都具有抑制细胞衰老的作用,实验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探究药物甲和药物乙能否协同发挥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应设计三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同种药物的浓度可以不相同C.可通过观察细胞中的自由基含量来判断两种药物的作用效果D.若两种药物能协同发挥作用,则说明两者发挥作用的机制相同2.1937年,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下丘脑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定向运输至垂体B.该实验表明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垂体有关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加法原理”D.该实验仅涉及阻断前正常状态和阻断后萎缩状态的自身对照3.科学发现的过程既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
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是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的结论B.流动镶嵌模型是解释细胞膜分子结构的一种假说,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完善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在0℃下经过40min,融合细胞仍然一半发绿色荧光,一半发红色荧光,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D.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高于通过人工脂质体的,由此可推测,细胞膜可能存在特殊的输送水分子的通道4.为验证胰岛素是使小鱼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取3个大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向A、B中加入300mL清水,向C中加入300mL5%的葡萄糖溶液,再分别向A、B、C中用注射器加入8mL的清水、胰岛素(4单位/mL,胰岛素可通过鱼鳃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清水;②分别向A、B中放入3条体长为5~7cm的红草鱼,观察比较A、B中红草鱼的行为,待B中红草鱼出现明显低血糖症状后,将该烧杯中的红草鱼取出来,放入C中;③观察C中红草鱼的行为是否恢复,结果发现有1条小红草鱼死亡了。
2021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21 实验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
全国新课标区模拟精选题:根据(高|考)命题大数据分析,重点关注根底题2 ,5 ,能力题1 ,4 .模拟精选题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参加盐酸的目的有所不同B.在色素的提取和别离实验中,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率最|慢C.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化学成分相同,只是个别物质的浓度不同D.制取细胞膜和提取DNA都可以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解析提取DNA时可以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成熟的鸡血细胞有细胞核,但不能作为细胞膜的实验材料,不能提取出纯洁的细胞膜.答案 D2.(2021·南昌模拟)以下关于显微镜观察的问题,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应选择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后,可以直接转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立即用染色剂染色D.在观察质壁别离和复原实验时,实验材料需要始终处于生活状态解析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经过解离过程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在一个细胞中看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的过程: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光圈;盐酸处理后要先冲洗再染色;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别离和复原,因此实验材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生活状态.答案 D3.(2021·湘潭调研)以下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向甲装置的锥形瓶a中参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不能判定酵母菌何时进行无氧呼吸B.乙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C.丙图的培养皿中需参加95%的酒精,用以漂洗解离后的洋葱根尖D.丁图为花生种子中脂肪的鉴定步骤,其目的是溶解苏丹Ⅲ或苏丹Ⅳ,便于染色解析甲装置的a中并无酒精;丙图中漂洗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宜用清水;丁图加50%酒精用于洗去浮色.答案 B4.(2021·湖南长沙模拟)以下实验操作能够到达预期的是()A.在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B.在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C.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染色组和吡罗红染色组进行对照D.在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实验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在于有无酒精的产生,在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应根据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A错误;在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B正确;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进行染色,C错误;在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应选用马蛔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实验,D错误.答案 B5.(2021·大连模拟)以下实验或探究活动的方法正确的选项是()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绿叶中色素的别离采用纸层析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常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①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②错误;研究卡尔文循环中碳的转移途径(即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等有机物)应采用同位素标记法,③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常采用抽样检测法,④正确.答案 D6.(2021·石家庄调研)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某植物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情况,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有无光照和幼苗长度分别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B.前10天光照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C.10~14天内接受光照的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保持不变D.在黑暗中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总量都增加解析从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幼苗的生长情况,因此,有无光照和幼苗长度分别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10天白光下幼苗长度比黑暗中短,说明光照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10~14天内幼苗接受光照后,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来说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此时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增加;在黑暗中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种类增加,但有机物的总量减少.答案 A7.(2021·武昌调研)以下实验材料的选择与该实验的目的不相符合的是()实验名称实验材料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酶③观察细胞的质壁别离与复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④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菠菜的叶肉细胞A.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解析菠菜的叶肉细胞呈绿色,影响线粒体染色后颜色的显示,因而不能用菠菜的叶肉细胞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的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不能选择H2O2为反响物,也就不会用到H2O2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观察到质壁别离现象.答案 D二、非选择题8.(2021·芜湖质检)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证明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某种农药具有分解作用而提出的实验方案(如何检测农药的含量不做要求) .①他们在同一块农田的不同地点取等量的土壤,将其标记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待用.②实验开始时向两组分别参加等量的用无菌水配制的某种农药,并与土壤混匀,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③一段时间后,屡次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农药的浓度并求平均值,比拟两组农药含量的差异.(1)请指出并改正实验中两处明显的错误,并说明原因.错误一: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改正遵循的主要是实验设计的什么原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择不同地点的土壤,由于湿度、有机物含量的差异等可能导致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含量和种类有差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为了使结果准确,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上述两点遵循的主要原那么都是单一变量原那么.答案(1)不同地点同一地点不同地点的土壤微生物含量和种类可能有差异,可能对结果造成干扰放在自然条件下放在无菌条件下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对结果造成干扰(2)单一变量原那么一、选择题1.(2021·威海调研)以下关于实验图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Ⅳ黄绿色的叶绿素bB.经图②所示操作后,显微镜下可见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C.要将图③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动D.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解析溶解度最|大的是I胡萝卜素;经图②所示操作后,细胞失水,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正方形,位于视野的左方,假设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向左移动装片;图④中物镜由甲换成乙后,放大倍数增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答案 B2.(2021·辽宁沈阳二中月考,25)以下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局部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故局部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那么试管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那么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答案 C3.(2021·湖南衡阳五校联考)以下对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甲基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以参加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解析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还要再加载玻片进行压片,有利于细胞进一步分散,以便观察,A错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是健那绿,B错误;叶绿体色素为有机物,故要用有机溶剂提取,C正确;复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响需要水浴加热效果才明显,D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4.(2021·江西模拟)桑树的叶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大鼠降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1)实验步骤:①从上述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作为甲组,把另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丙组中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d ,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________________ .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④4周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 "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开放探究题的实验设计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情境较为新颖,方法开放性强,虽然不是教材中的原题或学生熟知的实验,但是解题也有较为固定的知识和原理.熟知实验设计的根本步骤和根本原理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1)②由于本实验是要研究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故在实验前应先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含量.③除自变量外,其他处理都应相同,所以甲、乙两组各灌喂蒸馏水2mL/d ,连续灌喂4周.④实验后,要测定结果,即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2)实验开始时,健康大鼠血糖含量最|低,糖尿病大鼠较高,可判断第|一组为甲组;实验后,由于桑叶提取液具有降血糖作用,故灌喂桑叶提取液后大鼠的血糖含量会比灌喂蒸馏水组的要低,可判断第二组为丙组,第三组为乙组.(3)由实验结果可知,丙组血糖含量比乙组显著降低,说明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的大鼠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较甲组要高,可知桑叶提取液不能使血糖含量降到正常水平.答案(1)②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③灌喂蒸馏水2 mL/d ,连续灌喂4周④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2)甲丙乙(3)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的大鼠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5.(2021·石家庄模拟)过敏反响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此病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1)研究人员以DNFB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响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五组,再用DNFB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响.诱发前的0.5 h和诱发后6 h ,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 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1 .①胸腺是_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E组结果与________组比拟,说明青蒿素具有________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到达________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2)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拟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别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 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2 .①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是用________培养液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存活力是________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T淋巴明显升高发生了免疫应答(反响)②B抑制免疫8% (2)①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100%②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在各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或答 "随浓度增加,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的毒性越强〞)创新导向题创新角度一教材实验与创新实验接轨与融合1.以下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请答复:(1)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解释有三种观点.观点一: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观点二: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观点三: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左边装置放于暗处,右边装置用单侧光处理,通过对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如果A=B=C=D ,那么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D>A=B>C ,那么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A=B=D>C ,那么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赤霉素的某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外表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箱等.实验目的: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实验步骤:种子消毒→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根据某次实验的观察得到以下记录:答复以下问题:①本实验设计方案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设计方案应记录什么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一个实验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的原理,学会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并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规律.(1)假设单侧光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那么背光侧的浓度最|高,向光侧的浓度最|低,黑暗环境中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即D>A=B>C;假设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那么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变小,背光侧以及黑暗环境中胚芽鞘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即A=B=D>C;假设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那么生长素的含量不受影响,因此胚芽鞘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即A=B=C =D .(2)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为种子的发芽率.从所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答案(1)观点三观点一观点二(2)①是否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种②辣椒种子的发芽率(或辣椒种子发芽率的上下)③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或赤霉素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创新角度二实验设计与探究综合素养的考查2.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 ,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答复以下问题:(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有关酶的探究实验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材料、结果、结论等的分析能力.(1)本实验以鲈鱼的生长量作为指标,鱼苗生长发育较快,适于观察和测量,而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一般较为严密的实验设计要在实验前进行预测,用以说明实验选材的一致性,也为实验后得出数据的科学性提供前提条件,所以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排除因不适应环境而对后续实验造成的影响,是一种防止干扰变量出现的方法.(2)答复此问要注意该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实验目的是探究植酸酶的作用,可知饲料中含有酶,所以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止高温下植酸酶因变性而失去活性.(3)据题干可知,鲈鱼是海洋鱼类,故在鲈鱼的饲养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4)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增重率有一定的提高,可知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实验组和对照组蛋白酶活性差异较大,而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差异较小,可知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实验设计中并无鲈鱼食性的明显提示,始终用人工饲料,说明文中一定有暗示信息,由于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说明其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一般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植物体内的,可判断出鲈鱼为肉食性.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2)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新课标区模拟精选题:根据高考命题大数据分析,重点关注基础题2,5,能力题1,4。
模拟精选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有所不同B.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率最慢C.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化学成分相同,只是个别物质的浓度不同D.制取细胞膜和提取DNA都可以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解析提取DNA时可以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成熟的鸡血细胞有细胞核,但不能作为细胞膜的实验材料,不能提取出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 D2.(2016·南昌模拟)下列关于显微镜观察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应选择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后,可以直接转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立即用染色剂染色D.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实验材料需要始终处于生活状态解析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经过解离过程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在一个细胞中看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的过程: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光圈;盐酸处理后要先冲洗再染色;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因此实验材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生活状态。
答案 D3.(2016·湘潭调研)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甲装置的锥形瓶a中加入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不能判定酵母菌何时进行无氧呼吸B.乙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C.丙图的培养皿中需加入95%的酒精,用以漂洗解离后的洋葱根尖D.丁图为花生种子中脂肪的鉴定步骤,其目的是溶解苏丹Ⅲ或苏丹Ⅳ,便于染色解析甲装置的a中并无酒精;丙图中漂洗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宜用清水;丁图加50%酒精用于洗去浮色。
答案 B4.(2015·湖南长沙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是()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染色组和吡罗红染色组进行对照D.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实验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在于有无酒精的产生,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应根据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A错误;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B正确;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进行染色,C错误;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应选用马蛔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实验,D错误。
答案 B5.(2016·大连模拟)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的方法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绿叶中色素的分离采用纸层析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常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①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②错误;研究卡尔文循环中碳的转移途径(即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等有机物)应采用同位素标记法,③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常采用抽样检测法,④正确。
答案 D6.(2016·石家庄调研)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某植物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无光照和幼苗长度分别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B.前10天光照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C.10~14天内接受光照的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保持不变D.在黑暗中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总量都增加解析从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幼苗的生长情况,因此,有无光照和幼苗长度分别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10天白光下幼苗长度比黑暗中短,说明光照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10~14天内幼苗接受光照后,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来说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此时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增加;在黑暗中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种类增加,但有机物的总量减少。
答案 A7.(2015·武昌调研)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该实验的目的不相符合的是()A.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解析菠菜的叶肉细胞呈绿色,影响线粒体染色后颜色的显示,因而不能用菠菜的叶肉细胞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的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不能选择H2O2为反应物,也就不会用到H2O2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 D二、非选择题8.(2016·芜湖质检)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证明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某种农药具有分解作用而提出的实验方案(如何检测农药的含量不做要求)。
①他们在同一块农田的不同地点取等量的土壤,将其标记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待用。
②实验开始时向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用无菌水配制的某种农药,并与土壤混匀,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③一段时间后,多次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农药的浓度并求平均值,比较两组农药含量的差异。
(1)请指出并改正实验中两处明显的错误,并说明原因。
错误一: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改正遵循的主要是实验设计的什么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择不同地点的土壤,由于湿度、有机物含量的差异等可能导致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含量和种类有差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为了使结果准确,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
上述两点遵循的主要原则都是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不同地点同一地点不同地点的土壤微生物含量和种类可能有差异,可能对结果造成干扰放在自然条件下放在无菌条件下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对结果造成干扰(2)单一变量原则一、选择题1.(2016·威海调研)下列关于实验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Ⅳ黄绿色的叶绿素bB.经图②所示操作后,显微镜下可见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C.要将图③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动D.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解析溶解度最大的是I胡萝卜素;经图②所示操作后,细胞失水,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正方形,位于视野的左方,若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向左移动装片;图④中物镜由甲换成乙后,放大倍数增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答案 B2.(2015·辽宁沈阳二中月考,2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故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则试管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
答案 C3.(2015·湖南衡阳五校联考)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甲基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以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解析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还要再加载玻片进行压片,有利于细胞进一步分散,以便观察,A错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是健那绿,B错误;叶绿体色素为有机物,故要用有机溶剂提取,C正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需要水浴加热效果才明显,D错误。
答案 C二、非选择题4.(2016·江西模拟)桑树的叶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大鼠降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
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1)实验步骤:①从上述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作为甲组,把另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丙组中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d,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________________。
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④4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
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开放探究题的实验设计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情境较为新颖,方法开放性强,虽然不是教材中的原题或学生熟知的实验,但是解题也有较为固定的知识和原理。
熟知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②由于本实验是要研究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故在实验前应先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含量。
③除自变量外,其他处理都应相同,所以甲、乙两组各灌喂蒸馏水2mL/d,连续灌喂4周。
④实验后,要测定结果,即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