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学反思篇1 «将相和»这篇课文经过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和睦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英勇机智、不畏强暴的妥协肉体和以国度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正的肉体,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这篇课文我采取先学课文,再先生字的顺第一课时教学,我出示了廉颇的一段话:〝我廉颇望风而逃,望风披靡,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绪明晰。
我先引导先生自读体会廉颇说这句话时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先生自读后体会到用居功自傲、不信服的语气读。
先生经过读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我问先生:〝蔺相如的职位高于廉颇,仅仅是靠一张嘴吗?〞请快速读课文小故事〝物归原主〞和〝渑池之会〞,用〝──〞画出蔺相如的言语、举措,读一读体会体会,让我们用理想来压服廉颇,让他改动对蔺相如的错误看法。
于是,先生入手在文中找到了相关的语句,自在汇报,体会,了解人物的质量,最后回归到廉颇也看法到自已错了,从而〝负荆请罪〞。
〝蔺相如的职位高于廉颇,仅仅是靠一张嘴吗?〞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极有研讨价值的效果。
这堂课就围绕这一效果展开,不但使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教学起来复杂多了、而且脱离了繁琐的剖析,给了先生自己入手,动脑,动口的时机,给了先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先生在读中了解,读中体会情感,让先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学反思篇2«将相和»一文是十一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借助重点句来了解课文。
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先生抓住物归原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来品读文本。
让先生细读三个故事,自学讨论,理清每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找到三个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指点先生朗诵,体会每个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络。
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通用7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通用7篇)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通用7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进行《慈母情深》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一个母亲的慈爱和善良爱,同时体会母亲的慈爱和善良。
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我采用回顾导入诱发兴趣方法:同学们,母爱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慈母情深》,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通过这样的谈话导入,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进入了读书状态。
二、突出自主,培养能力。
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了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宜辅导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正确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本课是怎样表达慈母情深的?学生充分阅读、相互合作、找出了很多答案。
例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接着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话说出所表达的思想,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联系实际,注重训练。
在学生明白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训练。
《第18课 争相恐后——传感器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争相恐后——传感器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观点,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悉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过程,掌握传感器综合应用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熟悉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实践操作中,如何正确安装和调试传感器,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传感器实物、相关实验器械等。
2.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传感器应用实例、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45分钟,包括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
4.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2. 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传感器的工作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感器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
(二)新课教学1. 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 讲解如何将传感器毗连到电路中,以及如何通过编程控制传感器。
3.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传感器进行设计和制作。
4.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控制程序,用于控制传感器的动作。
5.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试传感器的效果,并调整程序以达到最佳效果。
6. 分享一些成功的传感器应用案例,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将传感器应用到其他领域。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感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拓展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性的传感器应用方案,并制作成实物。
2.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有关传感器的信息,拓宽知识面。
3.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展示各自的作品和创意,互相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背诵《慈母情深》课文。
2.能够描述文中描写的母爱情景。
3.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含义,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慈母情深》课文内容。
2.理解母爱的真谛。
3.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唤起学生对母爱的情感共鸣。
2. 课文学习
(1)整体理解
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母子情深的描写。
(2)课文分析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3. 学习活动
(1)朗读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4. 情感教育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培养孝顺之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母爱的深切感悟,但在课文理解和表达
能力上仍有一定欠缺。
下节课可以加强对语文修辞手法的讲解,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
以上就是本文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教案。
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课文开篇写作者从飞机上俯瞰阿联酋,发如今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么这些绿洲是怎么出现的呢?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学习,有帮助!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立绿洲,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妙生活的追求。
通过和学生共同学习,我觉得,有以下成功的地方:1、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导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为了进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遵循“精、巧、深”的原那么,设计了“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考虑:阿拉伯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建造成绿洲的?请用‘-’划出有关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并在旁边做词语批注。
”和“文中什么地方写了阿联酋人民把花草树木当作孩子一样来呵护呢?用‘┄┄’画出有关句子。
合作探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精心保护花草树木呢?”这样的导学问题,统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读、圈、悟、再读,体会在沙漠中建造绿洲的困难和艰辛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精心侍弄和保护、珍惜。
这样的问题语言简练,表达准确,既有深度,又有探究性,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不管是自主学习时,还是小组交流时,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2、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
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课文,写一写体会、环保宣传语,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实在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3、联络生活引导学生体会阿拉伯人民花的代价大。
课上,我引导学生算一算我们这儿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所花费的钱,让学生从详细的数字中体会到阿拉伯人民为改造环境付出的代价之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18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仍需引导,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开 展。
02
CHAPTER
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18课走一 步,再走一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 况,我合理地安排了教学内容,确保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18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反思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反思 • 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 • 学生表现与反馈反思 • 教师自我评价反思 • 改进措施与展望
01
CHAPTER
教学目标反思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 章中的生字词、语法和句型,理 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学生问题回答情况
总结词:回答准确
详细描述:在提问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问题,这说明他们对于课程内 容有较好的理解。有些学生还能够深入挖掘,提出一些有见地的问题,显示出他 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学生问题回答情况
总结词
回答不准确或答非所问
详细描述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或者偏离主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或者对 问题的理解有误。针对这种情况,我需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
及时反馈与激励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激 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
心。
提高教师自我评价意识
反思教学过程
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 提高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反馈
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 生的需求。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海疆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结构清晰,按“总-分-总”顺序分为3个部分,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点明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
第2-5自然段分别从美丽的海水、海底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
本文语言生动,极其富有儿童情趣。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多数学生在平时开展了有效的课外阅读,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
通过课外阅读及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对课文中涉及到的风景动物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多数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能够做到按要求默读、浏览课文,但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尚有待提高。
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等方面比较薄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关键句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浅”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关键句。
3.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能用“因为……所以……”等多种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1. 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能用“因为……所以……”等多种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
2.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过程】一、单元回顾,导入新课1.在本单元,我们跟随课文走遍了祖国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了美丽的西湖、壮阔的天门山和洞庭湖,那么今天,我们又要去哪里呢?2.读课题,了解“富饶”含义。
二、挑战人物,赢取门票1.想登上海岛,先要迎接考验,做一个挑战王:赢取上岛船票。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找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生字词教学:读词语,说发现。
①第一组:指名读。
找一找这组词藏在课文哪个自然段(第二段)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海水)齐读词语。
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
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
还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原文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4)运用生字、词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
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二、巩固与检测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故事内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对美的感知和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课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准备好课堂参与。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观看一段关于威尼斯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
2.提问:你知道威尼斯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吗?它有哪些独特的特点?3.让学生用想象描述一下在威尼斯坐在小艇上的感受。
第二部分:学习1.合理分段,逐段导入课文内容,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2.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故事情节。
第三部分:讨论与思考1.小组讨论:威尼斯的小艇对故事情节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2.提出问题:你认为小女孩最后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深入思考。
第四部分:总结反思1.谈论作者通过本文想要传达的主旨是什么?2.思考小艇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展开讨论。
3.学生自主回答问题,进行思维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在讨论与思考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对文学的热爱。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威尼斯的小艇》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未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注意: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难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
2.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和行为。
3.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利用图片或简短故事引入《小英雄雨来》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解释生字生词。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第三部分: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小英雄的行为,启发学生思考勇敢和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总结
•综合讨论故事,总结小英雄的品质和启示。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故事《小英雄雨来》引导学生对勇气、乐于助人等品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理解不够深入,下一步需要加强对故事细节的讲解和引导。
另外,在教学设计中应更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反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教学反思:
秦朝的统一意义重大,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基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在讲解时,我注重讲解秦朝统一的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同时,我也注重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此外,我还注重讲解秦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让学生了解秦朝在文化和科技方面的贡献。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听讲,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记忆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更要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原文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快乐,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快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快乐,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4〕运用生字、词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
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快乐。
二、稳固与检测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8課《小猴子下山》原文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來,走到一塊玉米地裏。
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
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裏。
他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
走著走著,他看見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小兔子跑進樹林裏,不見了。
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篇二】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8課《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學目標1、認識12個字,會寫7個生字、詞。
2、能熟練朗讀課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恆心、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著那山高。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能讀、寫,並在適當的語言環境中運用8個生字、詞。
難點:能概括小猴子為什麼一無所獲。
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知識的新授階段1、呈現新教學內容(1)呈現課文題目“小猴子下山”(2)老師講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學(1)呈現文中的生字、詞(2)一個學生拼讀生字,老師在旁糾正錯誤;指出注意翹舌音、前鼻音和後鼻音。
老師範讀,全體學生跟讀。
擦掉拼音後再認讀。
(3)教寫生字學生先書空7個生字、詞。
請兩位學生板書。
老師糾正錯誤之處。
提供記憶策略: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4)運用生字、詞非常是什麼意思?(參考答案:十分、很、極)用“非常”這個詞造句。
老師提示:老師獎給我一面紅旗,我()高興。
二、鞏固與檢測根據課後習題三,區分不同動詞的意義,並會在適當的語言情景下運用。
讀“掰”“抱”“扔”“摘”“扛”“捧”;學生表演這六個動作(有錯誤之處及時糾正)學生做習題,校對。
三、作業抄寫生字,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復習與這堂課有關的原因知識1、全體學生朗讀字詞。
2、請一位學生朗讀整篇文章。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1本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在课堂上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
这堂课设计令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设计简单,没有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我先利用晴天图,用较儿童化的口吻带同学们去郊游;接着,在草地上休息中天气突然变化,电闪雷鸣,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后天气的明显变化。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的词句、语言训练。
用“越来越”、“渐渐地”说一句话。
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
在课堂测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加强学生的多观察、多想、多写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都能把自己观察到的写出来,但是写得不够具体,有些句子不通顺,这可能是我平时训练少不够重视的原因。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
在请同学们与老师通过声音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第一课时后的教学反思。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2《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雨来这个小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地保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并在鬼子面前巧妙地掩护了自己的故事。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来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智慧和勇气。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环境可能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智慧与勇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
2.难点:感受雨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雨来的英勇事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雨来和李大叔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
为大家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1《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
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
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从目标达成认真反思本课教学,有成功,也有遗憾。
1、朗读充满课堂。
语文课是朗读的艺术。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感悟朗读,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提升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居里夫人美丽内涵的感受。
2、感悟深刻。
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处处精雕细琢,词句训练遍地开花,一节课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围绕“美丽”,直入重点,以文章课后第一题为线索,统领全文,从外表美丽、精神魅力两方面重点学习挖掘内涵。
通过文章重点句子,以点带面,上线串联,内外结合,举一反三,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如“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我们抓住了“从......变成......”这个词组,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深刻体会。
3、展开想象。
居里夫人的伟大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文章有限的语言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
所以,在重点语句,如“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1《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学效果依据教材特色,学生的生活积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生活入手,揭题激趣。
首先课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动物?说一说理由或举真实的例子。
此话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来,在巡视聆听中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怕蛇,有点谈蛇色变,还有的怕狮子、怕老虎、怕狼等等。
顺势出示鹅的图画,首先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名字叫什么。
这个环节是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积累的,他们虽然不像鲁迅说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墙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浅。
认识之后,再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作者小时候很怕鹅,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的心里有没有变化呢?赶快捧起书去课文中寻找关键的字眼吧。
2、初读感知,了解故事。
在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后先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小组长检查读书情况,把错误的字音或读不好的句子汇总在班内统一练习朗读,为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后在班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在历练中培养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共1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1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表现得特别好,发言积极,认真思考。
学生的认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开校级公开课。
除了这个原因,我就很难找出其他原因了。
但是从教师个人方面来说,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第一,课件播放时,发现每一张ppt右侧都少一排字,而且每段话前面空两格,都变成了空四格。
所以上课时,老是调整ppt,造成学生和听课教师眼花。
回到家,我在自己家里播放了这份课件,奇怪的是又是全好的,不会出现缺字和段落空四格这个问题。
这份课件是早在两个星期前做好的,播放一直没有问题,只是超级链接在教室里的机子上,做了重新链接。
这个缺字的问题,我根本没有考虑过。
在家里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电脑里,全都是正常显示的,完全不会出现右侧缺字。
我想可能教室里的机子屏幕尺寸或者分辨率不同吧,所以以后不管到哪里上课,一定要课前检查课件哦!以往我只是检查播放情况,真的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
不过说真的,前几节课打开学校里提供的课件也有碰到过几次,但是我掉以轻心。
没想到这次校级开课也出现这种情况。
这样的情况出现,肯定影响课堂质量。
第二,教师语言不够流畅,停顿较多。
这是因为我在两个星期前就准备好的一节课,所以只是在上课前看了一下教案,并没有认真去思考那些连接语。
说得好听点,原生态的课,常态课。
因为平时我都是这样进课堂的。
说得难听点,就是准备不够充分,连连接语都没有准备好,更不用说对学生的预设了。
语言流畅除了说明准备不充分外,还有教师的及时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预设不够到位,所以在课堂上有时显得束手无策,应对不出来。
第三,教学环节在上课时突然增加了很多,结果时间不够只能把正常的环节删掉。
觉得把教案写得太具体又不行,教学语言过分具体,让教案牵着走。
不具体,你看又不行,课堂上乱说,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了一大堆,绕啊绕啊,绕得好辛苦。
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
第18课《雷雨》教学反思《雷雨》教学反思1:《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画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学生在看插图读文字的过程中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观看自然现象的欲望。
炎热的夏天,常常会显现雷雨的现象,一场雷雨送来一阵。
雷雨之后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观赏着漂亮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哇鸣,周围洁净,充满生气的美。
而这些自然现象应该说是学生曾经亲身经历体验过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依照课文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基础,让学生回忆夏天雷雨到来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阵雷雨过后天气的变化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明白得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动机得到升华,获得感情体验。
《雷雨》教学反思2: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画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观赏美文的方法“让小孩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什么缘故?”,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伙儿?”,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现自己对课文的明白得。
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如此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摸索,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什么缘故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如此的教学。
《雷雨》教学反思3:《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画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炎热的夏日,骄阳如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快。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观赏着漂亮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小孩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
这确实是夏天雷雨后的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在新集中心小学上完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后,我的感受颇多。
这次是“同课异构”活动,刚开始接到这个通知时,我的内心忐忑不安,生怕上不好这节课,辜负校领导们的期望。
因为毕业十几年来,我从未用过陌生的学生讲过课,师生之间仅凭一节课达到心灵上的默契恐怕不容易。
如果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真的调动不起来的话,那么作为讲课老师的我也无计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决定要敢于挑战。
凭着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首先应该从钻研教材做起,教材熟悉后,对学生的引导才能得心应手。
为了做好“导入”这一环节,我绞尽脑汁,为了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采用从谈课外书入题,结果证明这一做法恰到好处。
这一阅读课文的教学,我采用课本与导学案结合的方式,但没想到讲解的细致反而在朗读方面达到的时间不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积极改进。
如何让学生用心带着感情去读句子,并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这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围绕“慈母情深”,我抓住“什么样的母亲,作者的感受”两大方面进行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们配合的也不错,但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他们的胆子还是小了一些。
在音乐渲染这最后一个环节,我播放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毛阿敏那深情的演唱瞬间拨动了我的心弦,再看看孩子们,他们也沉浸于其中,想到最多的是自己的妈妈,这是我们师生间的共鸣。
随后听了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同一篇课文,不一样的教法。
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的还有很多,比如朗读方面,拓展延伸的方面等等。
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博采众长,吸取精华,让自己的课堂五彩缤纷,光芒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