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案1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复习课学案 (1)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复习课学案2复习目标: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2、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3、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知识点梳理:1、根的分类及发育来源2、一株植物叫做根系,子叶植物是直根系;子叶植物是须根系。
具有作用,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具有旺盛的。
3、根尖的结构出现能迅速伸长(根尖到根毛)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作用是。
4、氮磷钾三种无机盐的作用(注意关键词)。
5、无土栽培的原理:土壤颗粒对植物主要起固着作用优点:(熟读)按着生位置分6、芽的类型按发育结果7、对照P30图熟记枝芽的结构及发育结果外侧有作用,内侧又叫内有管运输8、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管运输贮存营养9、顶端优势:当顶芽生长旺盛时,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会区分保留、抑制顶端优势。
10、无性生殖常见方式:营养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有和成活关键11、组织培养的条件是,优点为,。
达标检测:1、为防止小麦在生长期茎秆过弱容易倒伏,应适时给植物施加()A.含氮的无机盐B.含锌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D.含铁的无机盐2、根的生长是由于:()A、根冠细胞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地增加新细胞B、根冠细胞不断地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C、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D、分生区不断地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3、园艺师能将一株单色野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个花朵的“塔菊”,采用的技术是() A. 种子繁殖 B. 扦插 C. 嫁接 D. 压条4、移栽植物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原因是()A、减少水分散失B、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C、防止营养流失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5、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能否进行细胞分裂C、能否形成生殖细胞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6、小柳树因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原因是A、切断导管,根缺少无机盐B、切断导管,叶缺少无机盐C、切断筛管,根缺少有机物D、切断筛管,叶缺少有机物7、下列个体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的是()A、克隆绵羊B、嫁接的柑橘C、试管婴儿D、组织培养的幼苗8、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被染红的部分是:A.韧皮部B.木质部C.筛管D.韧皮部和木质部9.用显微镜观察到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①根冠②分生区③伸长区④成熟区。
第一章:《乡土本色》学案(教师版)
《乡土本色》学案一、本章的主题词:1.“土气”;2.“不流动性”;3.“聚族而居”;4.“熟人社会”。
二、文章核心论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三、本文论证结构:1.“土气”:(1)分析“土”这个概念:“土”的基本意义是泥土;(2)乡下人和土地的关系是:因为在乡下住,所以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此,我们的民族和泥土分不开了,这有利有弊。
2.“不流动性”;(1)因为我们的民族要靠土地谋生,又因为土地是不动的,所以,我们的民族有了不流动性。
(2)“不流动性”体现在世世代代都在同一土地上生活。
(3)“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上的排列来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这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起的集团为单位的。
3.“聚村而居”:(1)因为“不流动性”带来的隔膜和孤立是以住在一起的集团为单位的,所以产生了“聚村而居”的局面。
(2)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主要有:A每家耕地面积小,聚在一起住,家与农场隔得不会太远;B 聚居方便合作兴修水利;C 安全起见,人多容易保卫;D 兄弟平等继承祖上的土地遗产,使一个地方的人口一代代累积起来,形成大村。
4.“熟人社会”(1)因为“聚村而居”,所以形成了熟人社会。
(2)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是熟悉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诞生的是规矩,而不是法律。
(3)你认为“规矩”和“法律”的区别在于哪些?“规矩”发生在熟人社会,“法律”发生在陌生人社会;“规矩”是通过熟悉、陶冶、暗示、浸染等方式,在长时间、多方面的接触中“习”出来的礼俗,“法律”是通过陌生人之间讨论、博弈、制定契约等方式建立的维护各方权利及利益的官方条例。
(4)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对物也是很“熟悉”的,但正因为是“熟悉”的,所以这种“熟悉”得出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当然,这种社会也不需要这种原则。
(5)思考:你对这种“熟人社会”的看法是怎样的?你认为在21世纪现代化的今天,“熟人社会”所带来的的思维方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导学案一:物质的组成与转化【导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过程;3.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内容】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通过加热、冷却等方式进行相互转化。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水的沸腾;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
五、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提示】1.本章的学习内容是物质的基础内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导学过程】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氧气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很大,无一定形状也无一定体积。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冰的融化和汽水的蒸发;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和酸碱中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学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案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静止是。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第一章第2页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思考题: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第一章第3页三、参考系1.定义:.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为参考系的。
四、坐标系:1.坐标系:为了定量研究运动,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这样才能应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运动。
2.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第一章第4页第一章第5页【学习心得】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初一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学习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按照教材图1.1展示的顺序设计教学的顺序。
2.学习第二幅示意图后,插入本段活动中的内容,佐证教材中提出的“很多现象”。
(1)分组按照教材中的要求,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如果有同学到海边亲身体验过,也可以交流一下。
还可以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2)图1.4是一幅月食照片。
古铜色的部分是地球的影子。
注意观察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可以看出它呈什么形状?(弧形)。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进一步设问: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3.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结合阅读材料)。
4.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用哪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6.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请同学们观察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表述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的要点。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1)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2022届高考数学大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文科)配套学案1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规律用语学案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导学目标:1.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洁集合的并集与交集.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5.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自主梳理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若A ⊆B ,且在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则A B (或B A ). 若A ⊆B 且B ⊆A ,则A =B . 5.集合的运算及性质设集合A ,B ,则A ∩B ={x |x ∈A 且x ∈B },A ∪B ={x |x ∈A 或x ∈B }. 设全集为U ,则∁U A ={x |x ∈U 且x ∉A }. A ∩∅=∅,A ∩B ⊆A ,A ∩B ⊆B , A ∩B =A ⇔A ⊆B .A ∪∅=A ,A ∪B ⊇A ,A ∪B ⊇B , A ∪B =B ⇔A ⊆B .A ∩∁U A =∅;A ∪∁U A =U . 自我检测 1.(2021·长沙模拟)下列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 ={(3,2)},N ={(2,3)}B .M ={(x ,y )|x +y =1},N ={y |x +y =1}C .M ={4,5},N ={5,4}D .M ={1,2},N ={(1,2)} 答案 C 2.(2009·辽宁)已知集合M ={x |-3<x ≤5},N ={x |-5<x <5},则M ∩N 等于( ) A .{x |-5<x <5} B .{x |-3<x <5} C .{x |-5<x ≤5} D .{x |-3<x ≤5} 答案 B解析 画数轴,找出两个区间的公共部分即得M ∩N ={x |-3<x <5}.3.(2022·湖北)设集合A ={(x ,y )|x 24+y 216=1},B ={(x ,y )|y =3x },则A ∩B 的子集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 答案 A解析 易知椭圆x 24+y 216=1与函数y =3x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包含两个元素,故A ∩B 的子集个数是4个.4.(2022·潍坊五校联考)集合M ={y |y =x 2-1,x ∈R },集合N ={x |y =9-x 2,x ∈R },则M ∩N 等于( )A .{t |0≤t ≤3}B .{t |-1≤t ≤3}C .{(-2,1),(2,1)}D .∅ 答案 B解析 ∵y =x 2-1≥-1,∴M =[-1,+∞). 又∵y =9-x 2,∴9-x 2≥0.∴N =[-3,3].∴M ∩N =[-1,3]. 5.(2021·福州模拟)已知集合A ={1,3,a },B ={1,a 2-a +1},且B ⊆A ,则a =________. 答案 -1或2解析 由a 2-a +1=3,∴a =-1或a =2,经检验符合.由a 2-a +1=a ,得a =1,但集合中有相同元素,舍去,故a =-1或2.探究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2021·沈阳模拟)若a ,b ∈R ,集合{1,a +b ,a }={0,ba,b },求b -a 的值.解题导引 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列出方程组求解,但解出后应留意检验,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元素的互异性.解 由{1,a +b ,a }={0,ba,b }可知a ≠0,则只能a +b =0,则有以下对应关系:⎩⎪⎨⎪⎧a +b =0,ba =a ,b =1①或⎩⎪⎨⎪⎧a +b =0,b =a ,b a =1.②由①得⎩⎪⎨⎪⎧a =-1,b =1,符合题意;②无解.∴b -a =2.变式迁移1 设集合A ={1,a ,b },B ={a ,a 2,ab },且A =B ,求实数a ,b . 解 由元素的互异性知, a ≠1,b ≠1,a ≠0,又由A =B ,得⎩⎪⎨⎪⎧ a 2=1,ab =b ,或⎩⎪⎨⎪⎧a 2=b ,ab =1,解得a =-1,b =0. 探究点二 集合间的关系例2 设集合M ={x |x =5-4a +a 2,a ∈R },N ={y |y =4b 2+4b +2,b ∈R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解题导引 一般地,对于较为简单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要推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先确定集合中元素的形式是数还是点或其他,属性如何.然后将所给集合化简整理,弄清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或范围,再推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 A。
物理八年级上第1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符号:、、、、、、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µm 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560mm= m 165cm= m 1250km= 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B、读数时视线;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B. 手指甲的宽约cm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D.你的课桌高、长、宽二、集思广益○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学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感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2.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观察地球仪,说出它的基本构造,并尝试自制简易地球仪。
学习过程【基础链接】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
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她的全貌;正如苏轼的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让我们寻着古人的足迹,经历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全过程……【新课学习】学习主题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阅读课本P2-3,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古代人凭直觉认识世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2.最早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什么?3.人类如何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4.从这个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二、填出下面用来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表面积;地球平均半径;最大周长。
学习主题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阅读课本P4-5,认识地球仪。
1.地球仪的定义:人们地球的形状,并且按一定的把它缩小,制做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球仪的作用:可以方便我们认识地球的,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
【我的问题】请写出你自主学习后发现的问题:【拓展深化】你有自已的地球仪吗?观察它的结构和表面内容,写下你的发现。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B.直到卫星照片成功拍摄,人们才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D.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足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了2.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圆地方 B.是个球体 C.是个圆 D.以上说法都对3.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极半径约6337千米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371千米C.地球的体积约12830亿立方千米D.赤道的长度约是8万千米图1-14.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球仪就是地球本身B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一定比例缩小而成的C .地轴是地球内的一根轴,离开它地球无法转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人们把地球仪做成标准球体,是因为 ( ) A .为了美观 B .为了便于地球仪转动C .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是相等的D .地球缩小到地球仪大小时,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二、综合题6.图1-1是“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读图并结合课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学案]1.1 宇宙中地球 学案[学习目标] ,以及地球在宇宙中位置。
,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一、地球在宇宙中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①物质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②星云 、恒星、行星、③流星、彗星、④卫星。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天体⑤相互吸引、⑥相互绕转形成系统。
(2)级别:总星系⎩⎪⎪⎪⎨⎪⎪⎪⎧ ⑦银河系⎩⎪⎨⎪⎧ ⑧太阳系⎩⎪⎨⎪⎧ ⑨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颗行星(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依次是:a 水星、b 金星、c ○10地球、d ⑪火星、e 木星、f ⑫土星、g 天王星、h ⑬海王星。
(2)运动特征:⑭同向性、共面性、⑮近圆性。
(3)分类依据:⑯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
类型(填字母)⎩⎪⎨⎪⎧ 类地行星:⑰a 、⑱b 、⑲c 、⑳d 巨行星:○21e 、○22f 远日行星:○23g 、○24h2.表现:地球○25质量、○26体积、平均密度与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特殊。
三、存在生命行星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27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与繁衍行星。
2.存在生命条件(1)地球位于太阳系。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很平安。
(2)地球具有适宜温度条件。
(3)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大气条件。
(4)地球上有液态水我疑惑1. 2. 3. 探究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探究材料 2021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外表影象,获取极区外表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形态多种多样。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
待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是不是天体?一个物质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2.月球、地球、太阳之间构成了几级天体系统?判断天体系统标准是什么?3.用简图表示天体系统层次,说明地球在宇宙中位置。
【探究归纳】1.待发射“嫦娥二号〞卫星不是天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方法——着眼于“三看〞。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活 数学学案
1.1 生活数学【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重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类离不开数学,了解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学习难点】1.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图形、图表信息,了解表达和交流数学的价值;2.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过程】一、问题引入问题1.讨论由图得出哪些信息?问题2.下面的车票给我们什么信息?①开车时间是;②出发地是;③目的地是;④车次是;⑤座位号是;⑥检票口是.问题3.你能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吗?试试看,说出你的设计意图.二、问题探究问题1.身份证号码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例如号码为320106************.问题2.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式公布,会徽由印形部分、“Bei 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奥林匹克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体现“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你能说出印形的意义吗?①中间是什么字?②这个字象什么?③时间地点是什么?④是什么运动会?问题3.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块需要2分钟(正反两面各需要1分钟),煎3块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三、课堂练习1.公园里有一棵大树,一群小朋友想不通过工具估计一下大树的粗细,怎么办?你给小朋友们出出主意吧!2.某商品包装盒上有如下的一个标签,你能从下面这个标签上得到这个商品的包装盒有多重、多大体积吗? 净重/毛重:5.5/6.0 kg颜色:白色3.学校打算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4.右图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例如8排在第四行第2个,则第6 行第5个数是___________.5.如图所示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组成这幅图的几何图形 ( )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四、拓展提高1.猜谜看: 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 ;1,2,5,6,7,8,9,10(打一成语) ;87(打一成语) . 2.按你所发现的规律填空:(1)1,3,5,____;(2)1,1,2,3,5,8,____.3.(如图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第__条最近?4.2008年9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9年元旦是星期 .5.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0±kg 、)2.025(±kg 、)3.025(±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6.股民小王抛出甲乙两种股票,其中甲股卖出1200元,赚了20%,乙股也卖出1200元,亏了20%,你认为在此次交易中,小王是赚还是亏,还是不赚不亏?若赚,赚多少?若亏,亏多少?1 第一行23 第二行456 第三行789 10 第四行图17.张、王、李三家合用一个炉灶,三家烧的柴同样多,张家出了3担柴,李家出了5担柴,王家因无柴,付柴钱8元,这8元应分给张、李两家各多少元?8.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五、小结与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感受.。
初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学案 1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2、能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二、自主预习:1.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你可发现:(填“>”、“<”或“=”)由此可得a+b=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_律.2.计算:由此可得:(a+b)+c=__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律.3.计算:注意: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根据加数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同号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2)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3)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4)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三、知识互动(一)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_______的位置,_________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_____________,和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应用(简便计算)例1 计算:(1)(-2)+3+1+(-3)+2+(-4) (2)16+(-25)+24+(-35)(3))()(528435532413-++-+ (4)(-7)+6+(-3)+10+(-6)例2(教材例4)(三)归纳简便运算的方法四 课堂训练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1)23+(-17)+6+(-22) (2))()(6131211-++-+(3)1.125+)()()(6.081523-+-+- (4)(-2.48)+(+4.33)+(-7.52)+(-4.33)2.(经典题)股民吉姆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是多少元?(3)已知吉姆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还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吉姆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达标检测(有理数加法2)班级 姓名1.(-)++(-)+(+)运用运算律计算恰当的是( ) A .[(-+)]+[(-)+(+)] B .[+(-)]+[(-)+(+)]C .(-)+[+(-)]+(+)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计算运用运算律恰当的有( )(1)28+(-18)+6+(-21) =[(-18)+(-21)]+28+6(2)(-)+1+(-)+ =[(-)+(-)]+1+ (3)3.25+(-2)+5+(-8.4)=(3.25+5)+[(-2)+(-8.4)]A .1个B .2个C .3个D .都不恰当3.某天股票A 开盘价18元,上午ll :30跌了l .5元,下午收盘时又涨了0.3元,则股票A 这天的收盘价为( )元.A .0.3 8.16.2 C .16.8 D .18 4.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c<0B .a+b<0C .a+b+c<0D .│a+b │=a+b 5.绝对值不小于5但小于7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 6.计算:(5)(-6.8)+4+(-3.2)+6+(-5.7)+(+5.7) 121425310121425310142512310121425310121413121413353434352535co ba(6)(-1)+2+(-3)+4+…+(-99)+100 (7)(-)+(+0.25)+(-)+7.出租车司机小王某天下午全是在东西走向的胜利大道上行驶.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13,一4,+7,一2,+10,一3,一2,+16,+3,一4,+8.(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这天下午小王的出租车共耗油多少升?9.观察有趣奇数的求和,并填空:1=1×1;l+3=2 x2;1+3+5=3×3;1+3+5+7=4×4;…1+3+5+……+17=_________;……(1)1+3+5+……+________=17×17;(2)1+3+5+……+(2n-1)=_____________.2 31612。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学案(金典学生版)
第一章第一节从实验学化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预备知识】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1.酒精灯2.试管3.量筒4.托盘天平5.烧杯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三、你认识这些仪器或装置吗?【过关训练】11.下列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予改正。
(1)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______________(2)用嘴吹熄酒精灯_________(3)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______(4)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_____________(5)眼睛里不慎溅入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_________(6)将CO中毒者移入通风处抢救_____________(7)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1 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 掌握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
【学习重点】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预备知识】1.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仪器:操作要点:2.蒸发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减少溶液中的_____,使__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的方法,该方法又称为蒸发结晶。
仪器:操作要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__________;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常见离子的检验【基础知识】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学案1:1.3.2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学习目标】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
2.理解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能判断常见物质的性质。
3.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4.能用单线桥表示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难点】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2.能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单线桥。
【课前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原因是;而物质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原因是;【学习过程】对下面的反应进行双线桥分析: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发现在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为。
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形式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这个式子直观的表示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2个Na原子转变为Na+一共失去2个电子,这2个电子给了Cl2,Cl2得到2个电子转变为2个Cl-,所以说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是,电子转移的数目为。
这种式子是反应的单线桥表示式。
【练习】模仿上面的单线桥表示式,写出下列反应的单线桥:(1)Zn + 2H+===Zn2+ + H2↑(2)2K + S ===K2S与双线桥相比单线桥需要注意的是(1);(2);(3)。
1.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练习】根据上面的定义,判断下面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Zn + 2H+ === Zn2+ + H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根据上面的判断,我们可以得到,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成如下的过程:【练习】判断下列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①Fe+CuSO4===Cu+FeSO4(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②MnO2 + 4HCl MnCl2+Cl2↑+2H2O(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③3NO2+H2O===2HNO3+NO(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④2H2S+SO2===3S+2H2O(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⑤2KMnO4K2MnO4+MnO2+O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判断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标准只能是。
高一第一章固学案1
高一物理第一章固学案1(20130910)注意:每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可能有一个为正项选项,也可能有多个选项为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B.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C.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m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指的是一个时刻D.“从上海到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080km”指的是位移大小【答案】D2.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深圳胜利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取了75枚金B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名列金牌榜首,在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为()A.健美操B.花样游泳C.跳水D.田径长跑【答案】D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B.“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C.第2s内和前2s内指的是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D.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有方向是矢量【答案】B4.“请确定物体在5s时的位置”,这里的“5s时”应理解为()A、0到5s这一段时间B、4s末到5s末这一段时间C、5s初,即4s末这一时刻D、5s末这一时刻【答案】D5.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答案】CD6.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其路程【答案】ABD7.如图,某一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 B.4 R向下,πRC.4πR向下、4R D.4R向下,2πR【答案】D8.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第_______ s内的位移最大, _______ s内位移最大。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学案-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准备学习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 。
2.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二、自主学习3.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应满足的条件:4.思考1:0是正数还是负数?思考2:0只表示没有吗?5.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0既不是 也不是 。
写出正数,如: ;写出负数,如: ;写出正整数,如: ;写出负整数,如: ;写出正分数,如: ;写出负分数,如: ; 我们把正数和0 统称为非负数,那么负数和0 统称为什么数?6.有理数的分类统称为有理数⎧⎧⎪⎪⎨⎪⎪⎪⎨⎩⎪⎧⎪⎨⎪⎩⎩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或者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三、探究学习7.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高于海平面800m 和低于海平面200m ;(2)盈利500 元和亏损200 元;(3)股市上涨100 点和下跌20 点.8. 如果在东西向的马路上把出发点记为O ,把向东走的路程记为正数,那么走-50米表示什么意思?9.在下列数:123.5 -7 0 - 2012 -10.2 3225,,,,,,, 其中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时, 我们把一个量记作正数,另一个量记作负数,如果有单位必须带上单位。
10.温度先上升6︒C ,再上升- 3︒C 的意义是( )A.温度先上升6︒C ,再上升3︒CB.温度先上升- 6︒C ,再上升- 3︒CC.温度先上升6︒C ,再下降3︒CD.无法确定11.中午的气温是零上5摄氏度,到傍晚下降到零下3摄氏度,那么傍晚的气温比中午的气温低_______.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 、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C 、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D 、以上说法都正确13.最大的负整数是( )A.-1 B 、0 C 、1 D 、不存在14.小明、小红参加一次下棋对抗赛,规定胜一局得3分,负一局得-2分,平局各得一分,他们共下了4局,小明胜2局,平1局,负1局,你能算出他们各得了多少分吗?15.小明在超市买了一袋面粉,面粉袋上标有(25±5)kg 的字样,请问“±5”表示什么意思?小明拿去称了一下,发现只有24.8kg,请问面粉厂有没有欺诈行为?24.8kg ,面粉。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篇一: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共三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相关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掌握并会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1、叫做互为相反数。
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数a的相反数是,(a是任意一个有理数);0的相反数是.若a、b互为相反数,则.若a+b=0,则2、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叫做数a的绝对值。
记做|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若a>0,则︱a︱=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若a<0,则︱a︱=-a;0的绝对值是.若a=0,则︱a︱=0;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正数都大于,负数都小于;正数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即:若a<0,b<0,且︱a︱>︱b︱,则a<b.3)做差法:∵a-b>0,∴;4)做商法:∵a/b>1,b>0,∴.八: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的形式,其中a是(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是正整数。
注意:指数n与原数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同步测试:(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230000=134000000000=(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364.315某10=1.02某10=九:近似数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
同步测试:下列各题中数据是准确数的是().A.今天的气温是28CB.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8万千米C.小明的身高大约是148cmD.七年级学生共有800名十:有效数字从一个数,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用精确度表示。
例:如近似数2.04万,精确到,它有个有效数字.2例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集合中:1,-0.20,31,325,-789,0,-23.13,0.618,-2004.π5 };};};}.整数集合:{负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例3、按规律填数:(1)2,7,12,17,(),(),(2)1,2,4,8,16,(),(),例4、观察下列算式:2–0=4=1某4,4–2=12=3某4,6-4=20=5某4,8–6=28=7某4,22222222(1)第5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2)第n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abab例5、如果规定符号某的意义是,求2某(-3)某4的值ab例6、趣味题:小明参加“趣味数学”选修课,课上老师给了一个问题,小明看了很为难,你能帮他一下吗?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负倒数,ab|m|=2,则-1+m-cd的值为多少?m例7、若|某-5|+|y+3|=0,求2某+3y的值。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问题研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学案1
问题研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探究人类定居火星的条件与风险,增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应用地球的宇宙环境等所学知识,结合“知识拓展”提供的资料,加深对“行星地球的特殊性”的理解,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3。
通过设计火星基地,提高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激发想象力.自主预习1.人类对火星的探索2。
火星的概况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一:结合所学知识及教材资料1,探究下列问题。
1。
分析火星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2。
分析火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3.如果在火星上生活,人类还需要创造哪些生存条件?课堂探究二:阅读资料2“绿航星际”,探究下列问题。
1。
“绿航星际”实验平台为什么要在封闭环境进行?2。
“绿航星际”实验平台模拟的是什么?3。
“绿航星际"实验对火星基地的建设能提供哪些参考?课堂探究三:假设火星基地分为登陆区、居住区、科研区、能源区等几个站区.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站区,从形态、功能、防护等方面提出一个设计方案.最后画示意图,把不同的站区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火星基地。
核心素养专练欧空局和俄罗斯航天局联合研制的“ExoMans2016"火星探测器,搭乘俄罗斯研制的“质子号”火箭,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其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生物存在的证据.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1~3题。
1。
图中代表火星的是()A。
甲B。
乙D。
丁C。
丙2。
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A。
地月系B。
太阳系C.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3。
“ExoMars2016”火星探测器用于探索地外生命可能存在的证据,主要目标是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A。
山脉和平原B.大气和云雾C.太阳辐射和火星引力D.液态水和有机物读下表火星与地球的对比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
行星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与轨道交角赤道半径/km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地球1年23h56min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目标定位]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问题设计]1.在干燥的实验室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何种电荷呢?玻璃棒和丝绸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负电.玻璃棒上的电子向丝绸上转移,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2.如图1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图1(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4)再把带正电物体C和A接触,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答案(1)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2)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3)A、B接触,金属箔片都闭合;(4)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3.接触起电:电荷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4.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自由电子的转移.[延伸思考]带正电的金属球A与不带电的金属球B接触,电荷是如何转移的?答案电子从B转移到A上,使B带上了正电荷.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设计]1.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答案不会2.前面学习了三种不同的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那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能增多或减少吗?答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说明:(1)电荷守恒定律的关键词是“转移”和“总量保持不变”.(2)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将平分电荷,两小球带电荷量都为Q=Q1+Q22(式中电荷量Q1和Q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号).[延伸思考]1.怎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中“电荷的总量”?答案“电荷的总量”可理解为正、负电荷的代数和.2.“电荷的中和”,是电荷消失了吗?“中和”过程中电荷守恒定律还成立吗?答案不是.“电荷的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其带电电荷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这样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电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电荷仍然守恒.三、元电荷[问题设计]1.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带电荷量可以是4×10-19C吗?答案物体的带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0×10-19C的整数倍.由于4×10-19C是1.60×10-19C的2.5倍,所以带电荷量不能是4×10-19C.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答案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物质;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要点提炼]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 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说明:(1)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2)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一、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例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造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答案BD例2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正电导体C时()图2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号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号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荷,在B 端出现了正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再是最远端,人是导体,人脚下的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都移走,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会分布在整个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张开.选项C正确.从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正确.答案BCD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例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答案AD三、对元电荷的理解例4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解析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但元电荷不是带电粒子,也没有电性之说,A项错误,C项正确;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B项错误;元电荷的电荷量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D项正确.答案CD1.(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 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答案 C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中性的物体若失去了电子就带正电,得到了电子就带负电.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失去了电子的毛皮带正电,所以C正确.2.(对元电荷的理解)保护知识产权,抑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不但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某同学有一次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荷量数据看不清,只能看清是9.________×10-18 C ,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 ) A .9.2×10-18 C B .9.4×10-18 C C .9.6×10-18 C D .9.8×10-18C 答案 C3.(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 =6.4×10-9 C 、Q B =-3.2 ×10-9 C ,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答案 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3.0×1010个解析 在接触过程中,由于B 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 球,中和A 球上的一部分正电荷直至B 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 球上有净正电荷,B 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 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 C 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3.2×10-9 C +1.6×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为n =ΔQ e =4.8×10-9 C 1.6×10-19 C=3.0×1010个题组一 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 .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同时带等量的异号电荷C .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一定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通过摩擦创造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答案BC解析物体间通过摩擦做功,使电子获得能量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发生转移,哪个物体会失去电子决定于其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的大小.因此,对同一物体用不同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A错误;但两物体间摩擦时,一个物体得到多少电子,另一物体必定失去多少电子,故B正确;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必定带负电,反之带正电,故C正确;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D错误.2.如图1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图1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答案 B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不能移动.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B.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答案AC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正确.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B错误.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起电.故D错误.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四个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因此,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箔片带等量异号电荷,A、C两项错误.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D项错误.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2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图2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答案 D解析b球带电就能吸引轻质小球a,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那么a、b球带同种电荷,然后就要相互排斥.题中“近旁”表示能吸引并能接触.D对.6.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3甲、乙所示,则()图3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答案BC解析题目中的小球都是镀有金属薄膜的轻质小球,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可以判断出题图甲的现象可以是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球带电而另一个小球不带电;两个小球由于相互排斥而出现题图乙中的现象,则必须都带电且是同种电荷.题组二 对元电荷的理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电荷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B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 .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D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 =1.60×10-19 C 答案 BD解析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e 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B 、D.8.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 .2.4×10-19 CB .-6.4×10-19C C .-1.6×10-18 C D .4.0×10-17 C答案 A 解析 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为e =1.60×10-19 C ,选项A 中电荷量为32e ,B 中电荷量为-4e ,C 中电荷量为-10e ,D 中电荷量为250e .选项B 、C 、D 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 是不可能的.题组三 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9.导体A 带5q 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 带-q 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导体B 的带电荷量是( )A .-qB .qC .2qD .4q答案 C10.M 和N 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 带正电荷1.6×10-10 C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在摩擦前M 和N 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 转移到了MC .N 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 C D .M 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答案 C11.如图4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 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 、B 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 A 、Q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图4A .沿虚线c 切开,A 带负电,B 带正电,且Q A >Q BB .只有沿虚线b 切开,才有A 带正电,B 带负电,且Q A =Q BC .沿虚线a 切开,A 带正电,B 带负电,且Q A <Q BD .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 带正电,B 带负电,而Q A 、Q B 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答案 D解析 静电感应使得A 带正电,B 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带正电的导体球C 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 部分转移,使B 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 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 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 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值Q A 、Q B 是不同的,故只有D 正确.12.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 C 的正电荷,小球B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 =________ C ,q B =________ C ,q C =________ C.答案 5×10-6 7.5×10-6 7.5×10-6 13.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 、B 接触后再移开.(1)若A 、B 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A 、B 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2)若A 、B 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A 、B 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___.答案 (1)2∶3 (2)2∶1解析 (1)设A 、B 带电荷量均为q ,第三个小球先与A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两球分别带电荷量为q 2,第三个小球再与B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分别带电荷量为q 2+q 2=34q ,所以接触后A 、B 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2∶3.第一章-学案111 / 11 (2)设A 带的电荷量为q ,B 带的电荷量为-q ,第三个小球先与A 接触,静电荷平均分配,分别为q 2,再与B 接触,先中和,然后静电荷再平均分配,分别带电荷量为12q +(-q )2=-q 4.所以,接触后A 、B 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