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运用

合集下载

论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

论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

论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摘要】在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屡屡出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和思维,结合侵犯大学生就业权益的现象和法律保护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在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由于大学生自身法律观念淡薄、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确、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时有发生,加强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大学生就业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1.1学校和政府部门消极不作为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滞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着学校消极或不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相关政府部门对用人单位缺少管理等问题,客观上助长了各种不依法用人、违法招聘等现象的出现,容易造成大学生求职期间权利遭受侵害,同时使得大学生在遭受侵害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社会职介机构和不法分子侵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一些社会职介机构利用大学毕业生社会经验缺乏、辨别能力差的弱点,打出各种幌子吸引毕业生,如待遇优厚、三天保上岗、一年保工作、长期保证工资等虚假信息,并以此侵吞中介费;还有的中介机构与用人单位私下达成协议联手坑骗求职者,待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交完中介费后,中介则以招聘名额已满或面试不合格为由,将学生退回,其中介费却并不退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初次求职的大学生对薪酬有高于实际的心理,以高薪为诱饵,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引使求职者上当受骗,从而实施强迫大学生从事传销、泄露大学生隐私等违法活动。

1.3用人单位侵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1.3.1就业歧视。

当前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被无限扩大,一些明显的歧视性条款被登上招聘广告。

户口、性别、年龄、经验、学历等都成为用人单位挑选劳动者的条件,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将乙肝病毒携带者、身高等作为选择劳动者的条件。

劳动法学教育大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劳动法学教育大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劳动法学教育大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在进入职场工作之前,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是各种专业知识,而对于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

然而,一旦步入职场,面对复杂的劳动关系,了解并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学生介绍在职场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一、了解劳动法律法规首先,大学生应该了解国家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例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确立了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对于大学生在职场中维护自己的权益起到了明确的规范作用。

通过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权益,并知道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保留相关证据在工作中,如果发生劳动纠纷,证据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大学生应该保留与工作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合同、工资单、加班记录、通知书、公司规章制度等等。

这些证据可以帮助大学生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维权行动。

三、加入工会组织大学生在职场中可以积极参与工会组织,加入工会。

工会是劳动者维护自己权益的组织,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劳动纠纷调解等帮助。

通过加入工会,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通过工会与雇主进行协商和谈判,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四、学会与雇主沟通与雇主的有效沟通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学生应该学会与雇主进行沟通,及时反映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在沟通过程中,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用事实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避免情绪化的行为。

与雇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助于预防和解决潜在的劳动纠纷。

五、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大学生在职场中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劳动纠纷,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

可以咨询劳动法律相关的律师或者法律援助机构,寻求法律支持和帮助。

专业的法律援助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并协助大学生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六、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从大学期间起,大学生就应该注重学习和了解劳动法律知识。

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权益保障

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权益保障

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权益保障班级:09生物技术二班学号:0911431128 姓名:黄静目前,大学生越来越多,但经常会出现大学生在社会上利益受损的现象,他们一般会选择忍气吞声或置之不理,往往是他们受到很大伤害。

这是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不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我们身边好多师兄师姐都在找工作,有的人为了获得高额工资,往往会被传销骗走,毁了他们的青春岁月;有的人在工地上受了工伤,但公司不予赔偿,他们也不懂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有的在校大学生做兼职,他们做得很辛苦但工资却很低。

基于这现象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同时我们在学校要好好适应社会,深入了解社会。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大学生们为了能更好就业,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利用各种机会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加入到兼职的队伍当中。

大学生兼职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增添砝码,又可以争取一些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

一时间,大学里出现了“兼职热”。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兼职热”现象的出现,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据调查显示,约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出现了权益受损的情况。

大学生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一是因为大学生兼职法律意识薄弱,其二是因为法律在保障大学生兼职权益方面的滞后。

纵览我国目前立法,《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法》是保障劳动者的主要立法,我国劳动法虽未明确界定何为“劳动者”,但是依据我国民法相关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者为成人,凡年满16周岁能以自己劳动所得生活的人亦视为成年,而凡成年且身心健全者皆为劳动者,故而将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合同法》的保障范围于法于理皆有依据。

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尤其是《劳动法》中并无明文规定劳动者的含义(即大学生兼职属不属于劳动者),而且据调查,大学生兼职时间短,流动性大,往往也无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从而也难以用《劳动合同法》来对其进行保护。

大学生如何维护就业权益

大学生如何维护就业权益

大学生如何维护就业权益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维护就业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大学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方向。

一、提升综合素质首先,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学术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课外培训、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多方渠道寻找就业信息其次,大学生要多方渠道寻找就业信息。

除了传统的招聘会和校园招聘活动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此外,与学长学姐、社会人士建立联系,也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大学生在维护就业权益时,还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比如,劳动合同法、职业培训法等。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才能在就业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四、主动沟通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如果遇到问题或者纠纷,大学生应该主动沟通解决。

有什么困难或者疑问,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自己的权益。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不要情绪化或者激烈对待。

五、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后,大学生在维护就业权益时,要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面对挑战和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总之,大学生维护就业权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通过提升综合素质、多方渠道寻找就业信息、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主动沟通解决问题、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措施,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心得体会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心得体会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心得体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保护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 引言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背景和意义、问题分析以及解决策略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

2.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背景和意义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是确保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公平、公正、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引发关注。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背景是社会对公平就业的呼声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切。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意义在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3.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首先,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指导,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

其次,招聘歧视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现象存在,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此外,劳动合同签订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中的难题之一。

4. 加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策略和建议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机构。

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全面、系统、专业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和咨询。

其次,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打击招聘歧视现象,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浅谈大学生就业维权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就业维权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就业维权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越来越高了,就业的方向和渠道也越来越多,除了以往的市场人才招聘、校园招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的招聘也越来越多。

而伴随着高就业率、丰富的就业渠道而来的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缺乏法律维权意识、误入传销和诈骗集团的案例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行之有效及时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及大学法律课程的缺少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

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情况,大学生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提升就业维权和法律意识,自觉学习法律常识,特别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的法律常识,使自己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谨防上当受骗,用法律的武器好好保护自己的合法正当的权益。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培养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加上之前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在我国市场上有近1000万的高学历人才在找工作。

虽然国家给予的就业政策很好,但大量的毕业生出现在人才市场,之前没有经历过工作的洗礼,或多或少在求职方面都会缺乏经验,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人单位通过合同规避责任用人单位在同刚毕业的大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的时候,往往通过格式条款或霸王合同,来规避《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相关规定。

例如:延长毕业生的试用期或实习期;试用期内毕业生辞职需要赔偿违约金;试用期内给予毕业生的工资低于正式工资的80%;只同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而长期不签订劳动合同等等。

这实际上是欺骗了毕业生,利用大学生刚毕业,法律维护意识淡薄,损害了其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损害了大学生合法的权益。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职场上属于新人,处于弱势地位,很容易被用人单位无故延长试用期、劳动时间,减少劳动报酬和少交或不缴纳五险一金等保障。

这些方式都是典型的用人单位通过合同来规避自己的责任,这既伤害了毕业生的心,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和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何利用法律规定,有效保护个人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

如何利用法律规定,有效保护个人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

1、熟悉和了解有关法律常识及规定,自觉提高毕业生个人法律意识。

毕业生应了解目前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熟悉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毕业生权益自我保护的前提。

如果在就业过程中因为所谓的公司规定或部门规定与国家政策法规有抵触,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则可以依据法规办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签好就业协议书,充分发挥就业协议书的作用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权利义务的书面文本,一般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统一格式。

毕业生也须认真签订好就业协议。

因为在我国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少数省市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和形式替代现行的就业协议书。

而在毕业生就业实践中,一些单位在与毕业生、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后,依据“就业协议书”中“如有其他约定,应在协议书的备注栏中明确,并视为本协议的一部分”的条款,还要与毕业生再签订一份比较详尽的劳动合同。

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及其补充条款时一般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1)查明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是否合格协议双方的资格是否合格是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这里主要是指用人单位的资格)。

用人单位,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不包括私营企业),必须要有进人的自主权力。

如果其本身不具备进人的权力,则必须经其具有进人权力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2)有关协议条款明确合法。

协议书的内容是整个协议书的关键部分,毕业生一定要认真审查。

首先审查协议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其次审查和仔细推敲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否合理;第三要审查清楚除协议本身外是否有附件即补充协议,并审查清楚其内容。

按照《劳动法》、《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就业协议书协议内容至少应具备以下条款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服务期;工作岗位;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协议变更和终止条款;违约责任等。

(3)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要合乎程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经协商一致,签约时要注意完整地履行手续。

建议在就业纠纷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建议在就业纠纷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建议在就业纠纷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现代社会中,就业纠纷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就业纠纷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你在就业纠纷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一、了解法律法规在处理就业纠纷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雇佣合同、劳动法以及就业规定等。

通过熟悉这些法律,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此外,你还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更详细的法律建议。

二、保留证据当发生就业纠纷时,保留相关的证据是至关重要的。

你可以收集相关的文件、聊天记录、邮件以及其他与纠纷有关的证据材料。

这些证据将有助于你在解决纠纷时证明自己的立场。

同时,确保你的证据是真实可信的,以避免因证据不足而损失自己的权益。

三、寻求咨询与协商面对就业纠纷,你可以考虑寻求相关咨询与协商,以解决问题。

你可以咨询专业人士,例如律师或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以获取专业意见和相关建议。

另外,如果可能的话,建议与雇主或相关当事方进行协商,试图通过友好的方式解决争议,以避免进一步的纠纷。

四、寻求仲裁或诉讼如果协商无果,你可以选择寻求仲裁或诉讼来解决就业纠纷。

仲裁可以是双方达成协议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公正的解决。

而诉讼则是通过法院来解决纠纷,双方将在法庭上提供证据并接受裁决。

选择仲裁还是诉讼取决于具体的情况,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五、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在处理就业纠纷时,可能会面对很多压力和困难。

因此,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你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他们沟通。

此外,你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将帮助你缓解压力,并提供适应策略,帮助你度过难关。

结论在就业纠纷中维护自己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法律法规和咨询专业人士的帮助,你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保留证据、寻求协商和决策仲裁或诉讼,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最后,别忘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这将帮助你度过困难时期。

浅谈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

浅谈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

浅谈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摘要:本文从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提出学生增强就业法律意识的措施,要加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契约精神和维权意识,增强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维护正当权益。

关键词:高校;就业;法律意识1.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人社部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新高,达到874万人,疫情的影响让人数剧增的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第一,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防止疫情再次在高校出现,最大程度的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均采取相关措施,限制校内人员流动,限制校外人员进入高校,秋季校园招聘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新冠疫情导致众多行业受到影响,企业发展压力增大,人才需求量减少。

新冠疫情导致春季课程调整至秋季,教学压力的增大导致毕业生择业时间压缩,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间压缩,就业指导压力增大,同时,疫情的出现冲击了大学生传统就业择业观,更多学生会扎堆选择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相对稳定的工作。

第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对于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增多,而对于第一第二产业人才需求减少,当前高校所设置专业与以往变化不大,人才培养结构与当前社会需求并不适应,并且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人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大学生争夺就业机会。

第三,各高校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缺乏办学特色,与企业需求脱钩,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错位,毕业生毕业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毕业后普遍追求高薪,致使企业用工成本太高,大学生就业困难增大。

第四,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各种骗局层出不穷,中介骗局、电信诈骗、合同骗局、试用骗局等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难度。

第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歧视现象,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使女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个别单位限制毕业生地域,此外,还有部分单位对毕业生身高、相貌等有不同要求,增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论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意识培养与使用

论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意识培养与使用

劳资法律实务期末论文专业:英语班级:三班姓名:***学号:*********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意识培养与使用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法律意识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状况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考试活动。

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境下,作为应聘找工作的一个环节,许多人都经历过或者听说过,但是居然有不法分子滥用面试的名义做违法犯法的事情。

福建省厦门市就有一个叫肖婷的女孩,就经历了一场极其特殊的,非常奇怪的面试。

犯罪团伙用招聘来做幌子,以面试的名义利用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女孩,在她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他们购买支票,提取钱款,进行票据诈骗。

一场普通的面试,没想到会落入一个陷阱,不知不觉中竟进走入了一场范追活动,成了犯罪分子利用的对象,眼下又有一大批毕业生马上要面临这样的就业危机,他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从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般理论分析入手,分析大学生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并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了具体探讨,其中指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以及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保障,以此推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一、法律意识概述“人不可能没有法律意识,每一个意识到世界上除他之外还有其他人存在的,都具有法律意识。

人具有法律意识并不取决于他是否知道这一点,也不取决于他是珍视还是漠视这一优点。

人的整个生活,整个命运都形成于法律意识的参与之中并在其主导之下,而且,对于人来说,生活就意味着按照法律意识去生活,在法律意识的功能和术语中生活因为法律意识永远都是人类伟大而必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五意识

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五意识

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五意识构建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体系,切实维护多方主体利益,关系到和谐就业关系的建立,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序建设的当务之急。

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强调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背景和氛围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于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指导和教育,这种指导和教育必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必须很好地体现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

毕业生要能真正有效地做到就业权益的自我保护,必须牢固树立以下“五种意识”。

法律意识毕业生小王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就业指导课上,得知现在的就业市场上陷阱重重。

因此学计算机专业的她除了在大一时认真学好法律基础课外,还利用业余时间比较系统地看了《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劳动就业的规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毕业签约时,单位提出“试用期8个月,试用期满后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时,小王依据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以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必须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为由与单位据理力争,最终使单位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签订就业协议,较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市场化的就业体制,要求毕业生就业依靠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毕业生就业也必须走法制化之路。

因此,毕业生必须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了解劳动用工的相关规定,并且在学习这些法律、政策、规定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成一种用法律进行思维的意识,即法律意识,进而能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真正做到懂得法律、遵守法律、使用法律。

法律意识要求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运用法律的思维来思考碰到的一些问题,大体知道法律的规定是怎样的,了解哪些情况是违法的,哪些情况又是政策允许的。

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能认识到行为的性质以及法律后果,才有了进行自我保护的前提。

契约意识毕业生小张就是由于契约意识淡薄,在就业时碰到了麻烦。

小张事先在某公司毕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双方达成了就业录用意向。

大学生如何在就业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大学生如何在就业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大学生如何在就业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益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保护自己的权益。

否则,他们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如低薪、长时间工作、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

因此,大学生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方法。

第一,大学生可在就业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研究。

他们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签订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他们还应该了解常见的求职陷阱,以避免被一些不诚信的雇主利用。

通过这些准备,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大学生在签订就业合同之前应该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他们应该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合同中的条款和条件,特别是关于权益保护的部分。

如果有任何不清楚或不合理的内容,大学生应该主动提出质疑并要求修改。

只有在合同条款符合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大学生才应该签署合同。

第三,大学生在工作中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例如拖欠工资、加班超时等情况,应该及时与雇主沟通,并保留相关证据。

如果沟通无果,大学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向相关劳动监管机构投诉。

及时采取行动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四,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入职业协会或工会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些组织通常会提供法律援助、劳动合同审核等服务,帮助员工维权。

同时,加入职业协会或工会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五,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注重个人发展和提升。

他们可以积极参加培训课程、职业技能考试等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大学生能够增加自己的市场价值,提高自己的谈判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保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充分的准备和研究、仔细阅读合同、保持警惕、加入职业组织以及个人发展等方式,大学生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只有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大学生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浅议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

浅议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待妥善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就业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毕业生合理、充分地实现就业。

但是,随着现在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并从中寻求保护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

具体说来,侵害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性别歧视、户籍歧视、身高歧视、健康状况歧视、婚姻状况歧视以及血型歧视等。

对于专接本的学生来讲,除了要受以上歧视外,还有学历歧视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专接本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2000年国家开始举办专接本教育,目前已有9年的历史,但是社会上对专接本的认识仍然不够,对专接本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现象。

比如2003年的河北省公务员招录中明确规定专接本的学生不允许报名,尽管这些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与普通本科生的没有任何区别,但是社会就是不承认。

还好,近年来,在公务员的招录中对专接本的毕业生已经没有了这种限制,但仍有一些企业对专接本学生的认识还不够,对接收专接本学生设置了许多障碍。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其一,有的单位利用招聘骗取财物,比如以招聘为名收取报名费、面试费、培训费、合同保证金等,收够钱后企业会消失不见或者事发后拒不退钱。

其二,无偿使用大学生的劳动力。

这类企业大多会安排大学生到公司来实习,等实习期满后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人辞退,或者无条件地延长实习期,从而达到其无偿使用大学生劳动力的目的。

其三,用人单位无故违约或不兑现劳动合同条款。

大学生就业时都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任何一方违约都要承担违约责任。

但除了签订协议书外,还应与用人单位签订有具体待遇报酬的劳动合同,有的单位并不把曾许诺的待遇写在协议书里,等签正式的劳动合同时拒不兑现这些承诺,导致大学生承担违约的责任。

浅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运用

浅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运用

浅谈⼤学⽣就业过程中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运⽤浅谈⼤学⽣就业过程中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运⽤就业是民⽣之本,⼤学⽣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毕业⽣就业制度改⾰的进⼀步深化,毕业⽣就业⼯作⽇益市场化。

⼤学⽣就业过程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现象⽐较普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从法律的视⾓和思维审视⽬前⼤学⽣就业中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深思的法律问题。

因此,从法律的层⾯阐述⼤学⽣就业权益的内容,寻求权利保护对策,就显得⾮常有意义。

在当前⼤学⽣就业市场中,由于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单位的观念、就业权益救济渠道不畅等原因,⼤学⽣的就业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屡见不鲜。

因此,⼤学⽣要提⾼法律意识,知晓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的内容,明确⾃⼰在就业时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形成维权意识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更要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学⽣就业权益的保护⼀、⼤学⽣就业中的权益受侵害现状CCTV与智联招聘⽹对⼤学⽣就业权益保护问题进⾏了⼀个⽹上调查,结果显⽰,有74%的求职者遭遇过正当权益被侵害事件。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表现:(⼀)⼤学⽣就业中的受歧视现象这种现象⽐较普遍,主要有户籍歧视,例如,有些地⽅公务员招考中排除外地⽣源报考。

⼥⼤学⽣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性别歧视,有关调查显⽰:55.8%的⼥⽣认为⾃⼰找⼯作时遭遇了性别歧视,63.7%的⼥⽣和47.6%的男⽣认为当前⽤⼈单位在录⽤⼤学⽣是存在着“很歧视”或“⽐较歧视”⼥⽣的现象。

另外还有⾝⾼歧视、健康状况歧视、婚姻状况歧视、⾎型歧视等。

(⼆) ⼤学⽣就业中遭遇试⽤期陷阱现象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期,试⽤期的⼯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之后⼯资会⼤幅度上涨.但是,试⽤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还有些单位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条件的延长试⽤期;收取各种名⽬的押⾦、培训费;更有甚者毫⽆资质,招聘⼤学⽣搞传销或限制⼤学⽣⼈⾝⾃由从事⾮法活动。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是如何进行自我保护(5篇范例)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是如何进行自我保护(5篇范例)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是如何进行自我保护(5篇范例)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是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是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契约意识在就业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毕业生充分重视和深刻理解就业协议的重要性,要有通过就业协议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就业协议一旦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具有严格遵守、履行就业协议内容的意识。

因此,谨慎签约、积极履约有利于毕业生通过协议书内容的约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协议一旦订立,双方都必须遵守,任何一方不得无故毁约、违约等,否则将受到经济和法律的制裁。

维权意识小吴毕业后到一家公司报到上班。

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公司存在无故克扣员工工资和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员工们对公司的这一做法感到义愤填膺,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对此提出质疑。

小吴知道公司的做法是违反劳动法的,强烈的维权意识使他认为一定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同事的合法权益。

于是他以匿名的方式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了公司的恶劣行径。

劳动监察部门接到举报后,马上在查证属实的基础上对公司进行了处罚,同时责令公司返还克扣的员工工资,并按规定补交社会保险费。

小吴以自己的行动维护了自己和同事的正当权益。

毕业生在法律意识和契约意识的指引下,认识到自己的合法就业权益受到了侵害,是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或者其他方法来进行救济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还是息事宁人、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体现了维权意识的不同。

具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在碰到问题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主张权利,是毕业生走出权益自我保护的实质性的一步。

毕业生只有养成了??,才能够平等地与用人单位对话,据理力争,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维权意识要求毕业生应当知道可以采用下列途径维护自己的就业权利:学校出面调解,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举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证据意识毕业生小杨通过网络找着了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言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具备强大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然而,却有很多人对法律了解不深,缺乏相关知识。

本文将讨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和应用它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了对法律的遵守和尊重,以及对法律规定的认同和信任。

它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础。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保护个人权益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它们保证了我们的自由、安全和尊严。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权益,就可能会受到侵犯而无法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维护社会公平法律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法律规定了公正的原则和标准,确保每个人都平等受到对待。

当我们具备了强大的法律意识,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我们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

促进社会和谐法律意识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常常会发生冲突,如果没有法律规则作为准则,可能会引发各种纷争和矛盾。

而具备法律意识的人们,可以通过法律的制度解决方式来处理纷争,减少冲突的发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的首要方法是学习法律知识。

法律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法律知识和案例来增加对法律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参加法律培训课程、阅读法律书籍和参与法律辩论等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关注法律事件和案例关注法律事件和案例是提高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关注新闻媒体、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发生的一些法律事件和案例。

通过分析这些事件和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参与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的活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法律背后的价值观。

阐述如何维护好就业中的权利并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阐述如何维护好就业中的权利并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标题:如何维护好就业中的权利并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导语】就业是每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就业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维护好自己的就业权利并履行好自己的就业义务,成为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一、认清自己的权利】1. 立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如获得平等就业机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2. 学会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被雇主或其他员工侵犯,如遭遇性骚扰、工资拖欠等情况时,要懂得维权的方法。

【二、履行好自己的义务】1. 尽职尽责,勤奋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

2.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注意职业操守,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

3. 学会与同事和谐相处,遵守团队规则,认真对待集体利益。

【三、如何应对就业中的挑战】1. 学会沟通,主动与雇主和同事交流,解决工作中的分歧和问题。

2. 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以更好地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3. 寻求法律援助,当遇到法律问题时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与展望】在就业中,保障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保障自己权益的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实现自我发展。

不断提升自己,面对挑战,解决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就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个人观点】在就业中,要想维护好自己的权利,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权益,然后要学会维权。

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就业中有所收获,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结语】如何维护好就业中的权利并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就业中找到快乐和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在今天的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履行好自己的就业义务成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不仅需要我们认清自身的权益和义务,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应对各种挑战。

浅谈大学生权益维护

浅谈大学生权益维护

百家论点浅谈大学生权益维护*常苗(榆林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要:目前在高校管理中通常采用依法治校的手段进行院校事务的管理,而学校中也会因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采取某些无效行为,超过了规定的办学权限,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权益维护。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权益维护不力的表现及原因,加强对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权益维护;依法治校1引言目前根据国内的学者的研究,我国的依法治校和对学生权益的保护虽然已经发展了起来,但更多的是从受教育的这个角度来说的,整体上是将依法治学和大学生的权益保护结合到一起的,在目前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依法治校的进程当中更加地重视学生的合法权益。

但是目前的现实却是,高校的法制还没有健全,导致大学生的权益还在不停地受到侵害,这些问题已经慢慢地浮出了水面,并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来从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方面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大学生权益维护不力的表现及原因2.1大学生权益维护不力的表现(1)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制度是依据法律建立起来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可以将各种管理行为纳入正轨,管理更加的专业化。

但是目前高校的制度化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在学校的学位管理的条例中,只是单单从正面的情况列出了何种情况下会授予学生学位,并没有规定什么情况下不会授予学位。

(2)大学生的隐私权及名誉权受侵。

隐私权是当事人依法享有保护自己的私人生活和信息不被外界所熟知的权利。

隐私权与特定的人有关,该权利不可进行转让。

大学生具有的隐私权的内容是个人生活的安宁、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个人秘密通信的权利等等。

但是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是,在大学里,学生的隐私权保护的并不是非常的好,明目张胆的侵犯学生的权利的现象经常发生,这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学生处理程序及处分实施不当。

在大学中对学生的管理,不可避免的要对学生的日常违规行为进行处分,但是处分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定来,不能任性肆意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运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益市场化。

大学生就业过程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从法律的视角和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法律问题。

因此,从法律的层面阐述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内容,寻求权利保护对策,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由于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用人单位的观念、就业权益救济渠道不畅等原因,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屡见不鲜。

因此,大学生要提高法律意识,知晓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的内容,明确自己在就业时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形成维权意识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更要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权益受侵害现状CCTV与智联招聘网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一个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求职者遭遇过正当权益被侵害事件。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表现:大学生就业中的受歧视现象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户籍歧视,例如,有些地方公务员招考中排除外地生源报考。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性别歧视,有关调查显示:55.8%的女生认为自己找工作时遭遇了性别歧视,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认为当前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是存在着“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的现象。

另外还有身高歧视、健康状况歧视、婚姻状况歧视、血型歧视等。

(二) 大学生就业中遭遇试用期陷阱现象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之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还有些单位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无条件的延长试用期;收取各种名目的押金、培训费;更有甚者毫无资质,招聘大学生搞传销或限制大学生人身自由从事非法活动。

(三)用人单位随意违约或不兑现用人协议书的条款由于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导致随意更改就业协议内容、不实际履行就业协议条款,甚至随意解除就业协议。

例如,个别单位对实习期的大学生承诺了很多优惠待遇,但当大学生上岗后,这些待遇不兑现或不完全兑现,损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再比如,很多企业违反国家规定,不给实习期的大学生交“五险一金”,使得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就业权,是指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大学生所享有的与就业有关的权利的总称,界定为大学生获得劳动岗位的权利以及在求职过程中的相应权益。

其中包括平等就业权、就业自主权、就业信息获取权、接受就业指导权、自荐与被荐权、解约与救济权。

大学生就业权是大学生正当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社会权和自由权的内容。

大学生享有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渊源于我国宪法,是劳动权和平等权共同派生的一个权利,平等就业权综合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人权特征,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重要权利。

大学生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宪法上规定的基本权利。

宪法第32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42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这两条规定是平等就业权的宪法依据。

我国《劳动法》第12条对该权利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

”因此,当大学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时,完全可以法据理力争。

(二)大学生享有民法上规定的民事权利大学生作为年满18周岁的公民、作为就业协议书的一方,其权利受民法原则以及《合同法》的保护。

民法的平等、自愿和等价有偿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民事关系,双方法律地位平等。

就业协议书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用人单位不能凌驾于大学生之上,签定带有“霸王条款”的用人协议。

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大学生有知情权,用人单位必须如实介绍自身的真实状况。

就业协议书本质上是一种合同,它一经双方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双方都有约束力。

当用人单位违约或不按照合同兑现义务时,大学生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履行合同或者承担违约责任。

(三)大学生享有就业过程中的受教育权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教育对象,理应享有受教育权。

这种权利来自我国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高等学校除了传授大学生具有的专业知识外,还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平等推荐毕业生;积极联系就业信息;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等义务,以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

因此,作为高校大学生应该享有获取就业信息权、接受就业指导权、被公平推荐权。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权保护不力的表现和成因(一)大学生就业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到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样一个过程。

变革后的就业制度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制,引起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然而就整个大学生就业制度而言,和目前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跃进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前景还不完全相适应。

在这种政策调整的过程之中,我们忽视了维护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权。

大学生就业具有特殊性,如果我们不充分考虑这一点,将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目前,大学生就业制度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国家和地方己出台的就业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有些政策缺乏操作性,执行起来较困难,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税收优惠、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有的至今尚未落实. 第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如户粮、档案转入学校管理的制度,毕业生就业协议制度都是延续了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一些到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在当地落户较难;一些地方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非公有制企业去就业,执行上还有许多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

大学生实习期间工伤难以认定在大学生实习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如何进行事后救济,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对大学生合法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已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人身意外伤害,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然而,我国法律对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还没有专门的规定。

在劳动部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

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严格意义上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不能适用《劳动法》,不能通过工伤赔偿获得救济。

实习生也不具有工伤保险赔偿的主体资格,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救济机制不到位我国当前法律规定的劳动争议受案范围,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为基本前提,从而未包括就业争议在内。

近年来,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事后用人单位以大学生未领毕业证,仍是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较为常见,导致纠纷频发。

因此,从法律上明确此种劳动合同的效力,有利于保护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益。

《劳动法》第9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条件故意拖延不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可是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的工作是依职权还是依劳动者申请,尚没有明确规定,对如何进行责令改正的具体程序也未做明确规定。

而仲裁,又仅限于劳动争议,不包括正在求职过程中的应聘者。

工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机构之一,然而,工会职能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可是工会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工会保护的对象主要是在职职工,对于正在求职中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提供充分的保护。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权法律保护的建议(一)建立、健全保护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立法保护。

目前,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中规定得都不够明确,当平等权受到侵犯时,缺乏有效、及时地救济;在我国,对侵犯平等就业权的行为也缺少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管。

因此,平等就业权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大学生权益法》,把大学生就业权益作为单独章节加以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劳动法》,拓宽其对就业歧视范围的规定。

达到充分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目的。

加强对大学实习生的保护,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安全修订《工伤保险条例》。

实习生与企业之间应该是一种劳务关系,应适用民事法律,按一般民事侵权来处理。

但鉴于目前毕业生实习的情况增多,要更加有效的保护大学生利益,我国应该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把实习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故纳入工伤保险体制。

对《工伤保险条例》增加条款或作出解释,明确“若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应参照在职职工按本条例的的规定执行。

”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权益,也为学校和实习单位分担了风险。

签订实习协议也是很有必要的。

实习协议是指实习生与企业、学校通过各方自愿协商的方式签订实习协议,来规范实习行为,主要是对实习报酬、安全工作、事故责任、投保等事项作出约定,特别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伤亡事故承担责任的问题进行明确约定。

在校学生在实习之前应主动要求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这样也可以使实习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

完善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救济机制在我国,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起促进就业机会平等的机构可以设在劳动人事部门,作为其内部的一个专门的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调研,提出立法建议;接受就业歧视举报,对实施就业歧视行为的单位进行处罚等。

(四)大学生就业权益受侵害时,寻求司法救济2007年8月3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该法的颁布实施,使得法院在审理侵犯平等就业权的案件时,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当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因就业协议产生纠纷时,因为就业协议书具有合同的性质,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合同法》、《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到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四川大学98级学生蒋韬状告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身高歧视”案,被媒体称为宪法平等权第一案;公民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招录公务员“乙肝歧视”案,在全国也引起较大反响。

蒋韬、张先著敢于拿出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就业权利,其勇气可嘉,所以,当大学生就业权益受侵害时,不应选择沉默和逃避,而应该举起法律这一正义之剑。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