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谈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
申艳 杰
体 育课 的目的在于通 过各 种形式 的身体 练习 ,使学生增 进健 康 ,增 强体质 。从 生理学 的角度来看 ,既使学 生身体 各器官 的工 作能力得到提 高,为 了实现 这一 目的,就要施 以条件负荷。 练 习密 度 、数量 、强度 、时间和完成质 量 ,在 体育课 中决 定 了运动 量的 大小。在 体育课 中运动负 荷的大 小要和 学生 的基 本条 件相适 应 ,运 动负荷 过小达不 到练习 的效果 ,也不 利 于运动技 能 的提高 ,尔运动负荷过大 ,则会对学生 的身体产 生伤害。 体育课 中 ,一般用 每分钟平 均脉搏来衡 量运动 负荷 的大小 , 但 由于心率 的测量 较麻 烦 ,一般 在体育课 的实 际教 学 时 ,常用观 察法 ,主要 从学生 的面色 、呼 吸 、出汗量 、联系积 极性来 观察 。 如 学 生 出现 面色 发红 ,出汗 量较 多 呼吸 幅度 显 著加 大 、运 动不 稳 、精 神 不集 中等现 象 ,为 运动 负 荷过 大 的反 应 ,应减 少运 动
块 砖 以最 快 的速度 从 一楼跑 到四楼 ,测 出 自己的做 功 、功率 和机 械效 率 。实验 由学 生 自己设计 案 ,自己进 行测量 、记 录 、计算 、 设计 表格 填数据 。学 生通过对 自己的 亲身感受 和确凿 数据进行 回 忆 、对 比 、联想 、分析 ,终 于明 白了道 理。这 比我 在课 堂 自己演 示 ,枯燥讲 学要好 得 多。这样 , 在教 师演示 的 同时 ,学生 也可 以 自己动手操 作 , 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注重 理论 联系实际 。使 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尽 量联系学 生身边 的实物 ,如 “ 摩 擦”一 节 ,教材用 推大衣 柜 的方式导 出 ,教 室里 没有 ,但有 电视柜 ,因此 ,让 学生 推电视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育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精讲多练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受到的运动强度和负荷的总和。
体育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体质。
适当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负荷过大会导致学生过度疲劳,甚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运动负荷过小,则无法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体育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合理的运动锻炼,同时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
精讲多练也是体育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精讲多练是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学生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体育课上,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得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展练习,对掌握得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体育课上老师的详细讲解和示范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精讲多练,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精髓,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体育课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体能。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体操动作,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体能的也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培养毅力和意志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更多地围绕各项体育运动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各项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几点认识关键词: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影响因素安排策略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更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所以体育课上就必须强调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认识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2.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一般与运动负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组织措施,讲解示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5.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快速跑完6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三、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另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谈体育课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的六种方法
谈体育课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的六种方法
hiding
随着人们把体育课当做一种锻炼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为人们设计出尽量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安排节奏,调节运动负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介绍常见的六种方法,以期更好地调节运动负荷:
第一种是适度控制。
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体质,调整活动量以引导他们达到有效不过分的运动强度,使其有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
第二种是按目标分配。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容安排比赛项目,在不同的体育课中选择不同的项目,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及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种是轮换使用。
在课上可以更有效地改变形式,改变运动形式和强度,把项目划分为几个小项目或连续训练,防止单一运动安排,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完成运动训练,达到良好的健康效果。
第四是控制时长。
体育课的持续时间应根据学生的体力及状况考虑,防止学生过分累积运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第五是科学训练。
应采取科学训练方法,避免拼凑和紊乱的活动,以便让学生按时间量和运动方法学习。
第六是过渡训练。
应根据机械设置的安排,在不同的训练和运动中,把体育课整合好,把运动量逐步加大,把运动结束时加强拉伸以达到有效舒缓肌肉疲劳的效果。
几种方法保证体育课正确有效地开展,调节适当的运动负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增强体育课的健康效果。
谈体育课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的六种方法
的 概 念 ,适 宜 运 动 负 荷 的概 念 ,疲 劳 师 在 学 生 身 体 练 习 过 程 中 ,通 过 视 觉 法 。 观 察 既 要 注 意 发 现 学 外 部 的 运 与恢 复的过 程 ,超量 恢复理 论 ,以及 观 察 学 生 运 动 后 的 生 理 反 应 在 外 部 表 动 生理反 应 ,也要 注意 发现学生 内在
关 键 浏 :体 育课 ;合 理 安 排 ;调 节 ;运 动 负荷 ;方 法
中 分类号 :G6 3 3 . 9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弓
体 育 课不 但 要 有 运 动 负 荷 , 而 能 发挥理论 固有 的价值 ,才能指导 实 的结 果 ,其结 果是否 与预想 的效果一
且还 要 合 理 安 排 与 调 节 运 动 负 荷 。 那 践 。反之 ,就是纸 上谈兵 。如 :一些 致 ,表 征着运 动负荷 是否合理 。一致
体育课教学质 量
u F = ∽ m0一 l L] _ 0 【 f 【 编 者按 】 :本专题 的讨论主题是 “ 影响体 育课教 学质 量的运动 负荷科 学性 问题 ” 。体 育课 一味 追 求过 大的运动 负 荷 ,必将 淡化运动技术教 学,也会损 害学生健康 ,影响 学校正常教 学。建议提倡适 宜的运动 负荷 ,那 么,什 么才是体
一
、
理论法
、 教 师 , 由于这 方 面理 论 与知 识 缺 学 习 3 0 米 快 速 跑 ,学 生 经 过 几 次 练 习
体 育课合理 安排与调 节运动 负荷 乏 ,使 得 他 们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没 有 掌 之 后 ,如 果 学 生 都 没 有 出 现 “ 微喘、 的理 论法 ( 简称理论 法 ),是指在 合 握 理 论 法 ,不 知道 如 何 合 理 安 排 与 调 徽 汗 ” ,那 么 说 明 跑 的 距 离 和 强 度 不 理 安 排 运 动 负 荷 原 则 指 导 下 ,依 据 课 节 运 动 负 荷 ,将 体 育课 上 得 也 是 热 热 够 , 需 要 增 加 距 离 加 大 强 度 。 反 之 ,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一、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体育课中的运动量和强度,在设计运动负荷时,主要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运动负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达到预期的效果。
1、运动量:体育锻炼需要持续的力量输出和承受反力的消耗。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年龄,要合理设计运动量。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时间较短,所以可以适当提高运动量,增加运动的强度。
2、运动强度:这是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运动强度与心率有关。
适当提高运动强度可以让学生暴露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不同的运动状态可以激发不同的机能。
比如说,适当增加跑步强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适当增加跳绳强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协调性和柔韧性。
3、运动时长:适当的运动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运动时间过短会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时间过长则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体育课中建议运动时长以30分钟为宜,课后可以进行自由活动或者放松运动。
二、精讲多练精讲多练是指针对某项运动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水平。
在体育课中,精讲多练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持续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1、讲解:讲解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详细地解释某项运动的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姿势、呼吸、配合等。
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运动技能。
2、演示:教师演示运动动作,让学生对比观察,通过观察学习体会到正确的动作及动作细节。
有效的演示方式也是精讲多练不可缺少的部分。
3、练习:在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运动和反复练习来提高运动技能。
总之,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体育课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学校体育课是学生在校园中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还能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体育课中,运动训练负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进行浅析,探讨其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
一、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压力,主要包括身体活动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和种类等因素。
在体育课中,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运动训练负荷,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力量和速度,通常用心率、肌肉疲劳程度和呼吸频率等指标来评价。
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对于学生的体格发育和心肺功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较大的运动强度能够使学生的代谢和循环系统得到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但是如果过大的运动强度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控制运动强度。
2. 运动频率运动频率是指一定时间内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它与运动训练负荷紧密相关。
适当的运动频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耐力和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但是频繁的运动训练也会增加学生的身体负担,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运动频率,避免过度训练。
3. 运动持续时间4. 运动种类运动种类是指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
不同运动种类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安排运动种类有助于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不同的运动种类,避免重复性训练,保证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三、科学合理地控制运动训练负荷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控制运动训练负荷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研究:体育课运动负荷如何合理安排与控制
体育课运动负荷如何合理安排与控制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定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2、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
跑对心肺机能有明显的作用,活动过程中,脉搏的变化也很明显;而体操则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脉搏变化就不那么明显。
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练习与间歇的时间。
例如,不能100米跑安排跑两次,鱼跃前滚翻也只做两次。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在内容搭配上多加考虑,合理安排身体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负荷,把握身体重点部位兼顾其他部位,注重身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
3、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
每学期刚开始的几节课,运动负荷要小些,以后逐渐增大。
上午第四节课,负荷量要适当降低,防止低血糖引起昏厥。
冬天天气寒冷,运动引起的消耗相对减少,学生的练习量可以适当增加;夏季炎热,能量消耗大,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防止中暑。
4、运动负荷列入体育课评估指标。
体育教师应当树立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观,体育课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其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
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节分析
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整分析引言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对同砚身体素养的培育仍是对同砚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体育课中,游戏环节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同砚的参与热忱和乐观性。
然而,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恰当地设置和调整游戏环节中的运动负荷。
本文将探讨体育课游戏环节中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整方法,并分析其对同砚身体素养和进修效果的影响。
一、运动负荷的观点与意义运动负荷是指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承受的各种身体、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
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增进同砚的身体进步和能力提高,同时也能培育同砚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若果负荷过轻,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过重则可能造成同砚身体受伤或心理压力过大。
因此,正确设置和调整运动负荷是游戏环节中一项重要任务。
二、运动负荷的设置与调整方法(一)依据不同游戏目标和同砚特点设置负荷在游戏环节中,我们起首需要明确游戏的目标和同砚特点,然后依据这些因素来设置合适的运动负荷。
例如,若果某个游戏的目标是练习同砚的速度和协调能力,那么可以设置较高的运动强度和要求同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同砚在耐力、力气和柔韧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依据同砚的特点来调整负荷。
(二)控制游戏时间和强度游戏时间和强度是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适当增加游戏时间可以提高同砚的耐力和持久力,但是过长的游戏时间可能会导致同砚疲惫和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同砚的实际状况来控制游戏时间。
同样地,适当提高游戏强度可以增加负荷,但是过高的游戏强度可能超出同砚的承受能力,导致身体受伤或进修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同砚的实际水平来控制游戏强度。
(三)运动负荷的逐渐增加和缓和在进行游戏环节时,我们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同砚的身体素养。
例如,刚开始可以选择较简易的游戏项目和规则,让同砚适应和熟识,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
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因素
浅谈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科学地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主要有如下因素:一、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二、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三、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成正比。
通常要合理调节运动负荷,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运动负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指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标准要求。
其中,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负荷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意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对中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要求。
二、运动负荷的概念1. 运动负荷的含义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承受的力量和压力,是体育训练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包括身体对运动强度、时间、频次的适应能力,是评价运动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
2. 运动负荷的分类运动负荷可分为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大类。
生理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反应和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肌肉疲劳等指标;心理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疲劳,包括专注度、意志力等方面的表现。
三、运动负荷与健康1. 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体能的提高,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发育成长。
但如果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 运动负荷对心理的影响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缓解压力,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意志力和自信心。
但如果运动负荷过大,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负荷1. 加强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
2. 科学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和活动根据学生的芳龄、性莂、体质等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课程和活动,控制运动负荷的大小和强度,避免因过重的运动负荷而导致学生受伤或过度疲劳。
浅谈学校体育课运动负荷量
须安排适 宜的运动 负荷 。
负荷 。例如 , 的项 目和 投掷项 目它们的运动 负荷不 同 。 跑 那么教 师 就 要深入 研究教材 , 在练 习密度 上加 以调整 。 不能 10米跑 两次 。 0 掷实心球 也掷两 次。 定任务 时 , 确 新授的知 识 、 技能不 宜太多太难 。 另外要 合理 调节运 动负荷 , 一般一节课 的运动 负荷模 式有标 准型 、 到 大逐渐上 升到一定水 平 , 持续 一定时 间后 再逐渐 下降。 双峰 型指
间, 在保 证一定 的合理强度 和密度 的同时 , 习时间持续 的长短 直 练 接关 系着运动负荷 的大小 。 如果一 节课 , 学生 长时间处于 大强度 的
运动之 中 . 那么 。 他们 的运动 负荷就偏大 。 练 习密度是指单位 时间 内重 复练 习的次 数 ,它在运 动 负荷 中 反映时 间和 数量的关 系。练 习密度是否合 适较大地 影响着学 生 的 运动负荷 。 一般 与运动 负荷 一般成 正比。
教师安排体 育教学 内容的难 易程度是否 合适 ,教 学方法是 否
外 , 有询 问法和观察 法。据瑞典 生理学 家研 究 , 问学生锻 炼 还 当询 后 的 自我感 受 , 生回答 “ 学 累极 了 、 累 、 很 有点 累 、 行、 还 很轻 松 、 非 常轻松 ” 时都有 不同的心率 , 而这些心 率和 回答 之间有 着极 明显 的 对应关 系。这样教 师就可 以利用学生 的回答来 判断学生承 受运动 负荷 的情况。采用 观察法 可以直接简便 地知道学 生的运动 负荷情
运动负荷与密度
根据国外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一般人的运动健身应以有 氧代谢为主,中等强度为宜,一般人达到最佳健身效果的 心率应保持在120—140次/min,占每次运动时间的2/ 3左右为最佳;研究证明,若心率在110次/min以下,机 体的血压、血液成份、尿蛋白、心电图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所以效果不明,若心率在130次/min,脉搏输出量达到 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再如心率在150次/ min,脉搏输出量开始缓慢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 /min之间,虽然没有不良的反应,但不能呈现出更好的 健身效果。所以,生理学家把110_150次/min的心率区 间定为运动负荷有效的价值阈,把心率为120—140次/ min的心率区间,确定为运动负荷的最佳价值阈。
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任何负 荷的量都是以一定的强度为条件而存在的,任何负荷的强度又都以一定 的量为其存在的必要基础。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另一个方面的相 应变化,我们在比较负荷的大小时,一定要将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三)适宜运动负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机体能够承受,具可承受性
——中国卫生部《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明确指 出:“体育课绝不能上成休闲体育课,要有 运动负荷,单纯的快乐、‘糖衣’的方法不 是体育课的目的。
国内专家研究表明,有效心率范围是宏观控制生理 负荷的高有效值和低有效值之间的区域,又可称有 效价值阈。实验证明,运动者的心率每分钟在120 次到180次中闻,心输出量为最大,这个心率区为
运动负荷过小,对身体发展作用不大,达不到体育课
预期效果;运动负荷过大,超过学生生理负担能力,
新形势下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新形势下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体育课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体育课中对运动负荷的认识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二、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学期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可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
在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如在教学开始阶段,运动负荷适当小些;在课结束前,也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
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
心中有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
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报告摘要近年来,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出现了淡化运动负荷的教学现象,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和调查了解所发现的问题,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教材、调节课堂的负荷节奏,灵活地运用教学教法,控制每节课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运动负荷合理调节体育教学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因此,安排适当的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魄有重要意义。
如果运动负荷不够,密度小,则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样,运动负荷和密度过大,就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只有正确合理的掌握运动量,才能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全面发展。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
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能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2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还应讲练结合。
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
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
反之,如学生的练习密度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低年级,应尽量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十分关心,因此,在低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
体育课运动负荷差异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体育课运动负荷差异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课程已经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运动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何通过体育课
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关
注的焦点。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体育课运动负荷差异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
改善小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体育课运动负荷差异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具体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不同体育课运动负荷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影响;
2. 探究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小学生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小学生个体差异对体育课运动负荷和体质健康之间关系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流程如下:
1. 设计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信息。
2. 分组实验: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和运动习惯等信息,将小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体育课运动负荷实验。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探究不同体育课运动负荷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对体育课运动负荷和体质健康之间关系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探究体育课运动负荷差异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对于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
为相关体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它反映着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的生理机能一系列变化。
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随着学生的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适当地增加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增加是逐步的、适度的,增加过快、过猛,不仅不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损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产生意外的伤害事故。
所以,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课结束前,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学校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
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课的类型和要求来安排运动负荷。
由于课的主要目标不同,安排运动负荷也不应一样。
如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复习课一般比新授课的运动负荷要安排大一些。
2、运动负荷应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运动水平。
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安排运动负荷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的制度,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练习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3、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
教师不仅在课前要周密地安排运动负荷,在课的进行中还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运动负荷。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如,新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心理效应,而今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
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
标准型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再逐渐下降。
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学生承受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
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
前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
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每节课中,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到10分钟以上为佳,并以“中中结合”(即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
但是,运动负荷过大,又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
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合理安排有效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1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 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 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 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如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
5 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快速跑完6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三、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四、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爬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学生的练习密度。
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一年级教师为了发展学生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
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游戏共分三轮。
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学生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没找到“朋友”的学生立即退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学生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
后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
学生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五、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
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
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
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
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
任不管采取哪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六、合理调节负荷节奏.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曲线。
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
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
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后半部分就可安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
七、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较为适宜)。
还应讲练结合。
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
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
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
由于低中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在低中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
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
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
八、充分利用场地、器械.事实上,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学校还达不到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
如器械不够,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此外,安排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季节和气温因素。
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仍不应太高)和运动负荷。
以上调节策略,教师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结合每节体育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做到灵活机动,科学调节,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