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存在形式,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存在形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存在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杯子、冰块、热水、干冰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个小男孩在河边玩耍,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上,水很快就消失了。
引导幼儿思考:水为什么会消失?水到哪里去了?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存在形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和调色盘,让幼儿画出自己实验中的观察到的水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板书内容: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的变化: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实验中观察到的水的变化。
2. 答案提示:水在常温下是液态,冷却后变成固态(冰),加热后变成气态(水蒸气)。
水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自然状态和流动规律。
2.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的流动过程。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水龙头和盆子。
2.色彩纸、剪刀等手工材料。
3.模拟场景图片或视频。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观察自来水流入盆子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水的流动规律和自然状态。
(2)展示模拟场景图片或视频,提问:“你们平时在哪些场合看到水?”鼓励幼儿举手回答,并记录下来。
2. 实验探究
(1)将盆子中的水倒出来后,询问幼儿:“水到哪里去了?”鼓励幼儿自己探究和回答。
(2)将水龙头转开,让水流进盆子,并观察水的流动过程。
然后询问幼儿:“水为什么能够流动?水流动时有什么规律?”
3. 拓展延伸
(1)利用色彩纸剪成不同的形状,然后将它们放到水里。
观察不同形状的色彩纸在水中的流动方式,加深幼儿对水流动规律的理解。
(2)组织幼儿创作关于水的绘画或手工作品,鼓励幼儿在创作中表现出对水的理解。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知识,并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实验探究和表现情况,进行贴近幼儿实际情况的评价。
2.给予幼儿主题作品的评价,以评估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此次教案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水的自然状态和流动规律。
教学评估上,可以在每个环节中注重观察和引导幼儿的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评价和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实施。
中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详细内容为“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及三态变化。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观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杯子、冰块、热水、干湿布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让幼儿观察,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水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
2)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实验现象,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循环过程,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判断图片中的水是哪种状态。
2)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水的问题,让幼儿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内容:1)水的三态:冰、水、水蒸气2)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并简单描述循环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PPT课件,让幼儿观察水的三态变化,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加强师生互动。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关于水的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认知水是一种倒流的液体。
2.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能够描述整个水循环的过程。
3.意识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塑料杯、水、纸巾、干燥的土壤、苗、宣纸、颜料、刷子、流量计、海报、图片等辅助教具。
2.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PPT或手工板书等。
3.教师准备好小组或个体活动的任务和纸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渗透实验1.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宣纸和刷子,让他们画一个水滴,并在上方写上“水到哪里去了?”的问题。
2.引入话题:请宣布许多雨水杀入我们的教室,接着问学生:雨水流到了哪里?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水滴回答。
3.老师向学生解释:雨水落到大地上或其他地方吸收后,会慢慢渗透到地下。
通过土壤的缝隙,水会流进地下水源,与水合在一起。
有的水会沿着溪流、河流和运河流往较低的地方,最终流入了大海。
4.接着,让学生将自己的水滴放在苗上,观察水是如何渗透和流动的。
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探究在不同的土壤、苗和水的量下,水渗透和流动的情况。
第二步:表演《水循环歌》1.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份《水循环歌》的歌词。
2.教师让学生分组唱这首歌,同时在海报上陈列出水循环的关键词。
3.学生通过唱歌和看海报,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重要性。
第三步:用流量计测量自来水的流量1.教师将小组分为几个不同的组,让每组去测量自来水的流量。
2.带领学生观察和测量自来水的流量,并让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水流量。
第四步:整理讨论1.教师让学生整理和分析所学的内容,并带领学生讨论:什么是水循环?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路径是什么?水的源头在哪里?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2.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推导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第五步:课堂作业1.让学生画出水循环的图解,并标出重要的关键词和环节。
2.让学生整理和讨论环保用水的重要性,并在班上展示相关的环保海报。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教案聚焦水循环,旨在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主要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
教材章节为“水到哪里去了”,具体内容包括: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水的形态变化以及水的利用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知道水的三态变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水的三态变化。
难点:理解水循环的意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水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和图片,讲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让孩子们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水的形态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表达与分享(5分钟)鼓励孩子们用彩笔在记录本上绘制水的循环过程,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水的三态变化、水循环过程。
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水的三态变化。
2. 写一写水循环的意义。
3. 调查生活中水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培养了他们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表达与分享环节,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爱护水资源”主题活动,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环保理念。
还可以开展家庭科学实验,让家长参与进来,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水的循环过程:教学内容中关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是重点,这包括了水从地表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层中形成云,随后通过降水回到地表,形成地表水、地下水等。
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并能够识别生活中水的不同状态。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换过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实验、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冰块、热水、杯子、吹风机等)、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冰块,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冰块的外观、温度等特征。
提问:冰块是什么状态的?它从哪里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概念。
讲解冰块融化成水、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三态转换。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将冰块放入杯子,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用吹风机吹热水面,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讨论生活中水的不同状态,如雨、雪、雾等。
5.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幼儿用彩泥制作水的三态模型,加深对三态变化的理解。
分享观察到的生活中水的状态,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内容: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实验过程: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生活中水的状态:雨、雪、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周内水的使用情况,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图。
2. 答案示例:星期一:妈妈洗菜,水是液态。
星期二:冰箱里的冰块,水是固态。
星期三:洗澡时,热水蒸气,水是气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得水,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2.察看和试验水的运动,理解水的变化和流动。
3.练习语言表达本领,加强团队合作本领。
二、教学流程1.热身活动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唱儿歌《小水滴》,加深孩子对水的印象。
2.学习目标介绍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海,征询孩子们关于海的看法,引导孩子们了解水的来源和用途,并让孩子们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引出本课学习目标。
3.察看试验(1)试验1:加热水的变化让孩子们察看老师将水放到烧杯里加热,看到水沸腾、水蒸气的冒出,向孩子们解释了水的变化和流动。
并让孩子们牢记“水是液体,加热后可以变成气体”。
(2)试验2:水的流动老师引领孩子们分组进行试验,让孩子们将彩笔放在水中察看,发觉彩笔会随水的流动而移动。
并让孩子们实际操作,用草稿纸做成小船,在水中单独操作看看小船能走多远。
4.板书整理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水的性质”和“水的运动”,让孩子帮忙一起填空,老师在模拟海面上画出漂流的小船,让孩子们理解水的流动和漂流。
5.小组活动小组内合作,完成大海和小河的手工制作,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水源和水的运动。
6.语言表达每个小组员工依次向全班介绍本身的手工制作成果,让孩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创意和体验,加深对水的认得和理解。
7.课程总结老师邀请孩子们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水到哪里去了?”,让孩子们自主发言,对今日学习的学问进行总结。
三、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不充分,导致板书不够清楚,手工制作建议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
2. 试验内容过于单一,可以加添额外的试验,加深孩子们对水的理解和认得。
3. 语言表达环节可以适当延长,让每个小构成员都能有充分的时间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体验。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合作与互动,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发觉并解决问题,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会变成不同的状态,如液态、固态、气态。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明白水是宝贵的资源。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热水、透明容器、吹风机、图片等。
2. 学具:记录卡片、画笔、水杯、小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容器,让幼儿观察。
(2)教师用吹风机对着容器中的水吹,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3)教师提问:“水为什么会变少?水去哪里了?”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会变成不同的状态。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分发记录卡片,让幼儿画出水的三态变化。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作品。
4. 实践操作(1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将热水倒入透明容器,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2)让幼儿用小毛巾捕捉水蒸气,感受水的气态。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水蒸气去哪里了?如何让水蒸气变回水?(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
3. 节约用水,爱护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龙头,记录一天内自己使用水的次数,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列举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到哪里去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存在形式。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水现象,了解水的存在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冰块、水、水蒸气)、实验器材(杯子、热水、冷毛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冰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的外观,感受冰块的温度。
(2)教师将冰块放入杯子中,加入热水,让幼儿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存在形式。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水为什么会发生三态变化?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实物(冰块、水、水蒸气),让幼儿判断它们分别属于水的哪种形态。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5. 课后实践(课后)(1)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水的变化:冰块融化、水蒸发、水结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探索水的三态变化。
(2)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可以相互转化。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杯子、冰块、热水、毛巾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水的外观特征。
随后,将杯子放入冰箱冷冻层,让幼儿猜测第二天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PPT,讲解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通过动画演示,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及相互转化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实验器材,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结与讨论(5分钟)5. 创作与展示(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关于水的变化的作品。
完成后,让幼儿互相展示、交流。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水的三态变化有关?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板书内容: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水的变化:液态→固态(冰)→气态(水蒸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引导幼儿发现更多与水相关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水到哪里去了”展开,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循环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子、毛巾、吹风机、热水壶、冰块、图片、PPT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盆子,里面装有水。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变少吗?水到哪里去了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的循环过程。
(2)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水的三态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4. 小结与巩固(5分钟)5. 情景剧表演(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板书内容: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用水的情况。
2. 答案:(1)记录家里一天用水的次数、用途等。
(2)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制定节水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应关注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及循环过程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开展“节水小卫士”活动,让幼儿将节约用水的理念带入家庭,提高全体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节约用水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热水壶、冰块、透明玻璃瓶、小石子、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笔、画纸、小盆、小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小盆,让幼儿观察水消失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水去哪里了?”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水循环过程,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2)让幼儿将热水壶里的水蒸气收集在透明玻璃瓶中,观察水蒸气的形态。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所学内容,让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2.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用水的地方,画出水的三态变化。
(2)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2. 答案:(1)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如冰块、水流、水蒸气。
(2)节约用水的方法:洗手时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循环过程,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过程,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到哪里去了附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到哪里去了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孩子们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锅、酒精灯、冰块、热水、干冰、实验器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孩子们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他们发现植物需要水才能生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展示冰块,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冰块的特点,引导他们知道冰是固态的水。
(2)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讲解冰变成水的过程,即熔化。
(3)将水加热,引导孩子们观察水蒸气的产生,讲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即蒸发。
(4)通过干冰实验,让孩子们了解水蒸气变成冰的过程,即凝华。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观察记录表,让孩子们记录实验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
(2)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3)邀请孩子们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讲解观察到的现象。
4. 团队协作(10分钟)(1)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实验器材,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
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及循环过程,引导孩子们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水到哪里去了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2)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华、熔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中水的使用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水到哪里去了”这一主题,通过实践探索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水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循环过程。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并掌握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热水、冰块、透明容器、放大镜、温度计、PPT等。
学具:小铲子、小盘子、水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户外水池,引导幼儿思考:“水为什么会消失?它去哪里了?”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师将热水倒入透明容器,让幼儿观察水蒸气的产生,并引导幼儿思考水蒸气的去向。
(2)教师将冰块放入透明容器,让幼儿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并引导幼儿思考冰融化后水去哪里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小铲子、小盘子等学具,让幼儿通过挖沙、倒水等游戏,体验水的循环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表达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板书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融化、渗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水循环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观察、记录、分享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环节中,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水循环过程。
3. 作业设计,确保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到哪里去了”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让他们了解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从而增强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感知能力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过程,认识水的循环规律。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子、杯子、冰块、热水、吹风机、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盆子,里面装有水,让幼儿观察水。
然后教师将冰块放入盆子里的水中,引导幼儿观察冰块慢慢融化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如:水可以变成冰、水蒸气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场景,让幼儿判断水在这些场景中的形态变化。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板书内容:水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融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循环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洗澡时,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墙壁会凝结成水滴。
烧开水时,水蒸气冒出,遇到冷空气会凝结成水珠。
雨后,水滴在树叶、地面等地方蒸发,形成水蒸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互动环节等方式,让幼儿对水循环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单元主题“生活中的科学”为背景,选取了第6周的第2课时《水到哪里去了》作为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水的奥秘的欲望。
2. 帮助幼儿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微观解释,幼儿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水、杯子、加热器、冰块等)、图片、视频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杯子,一张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水,如饮水机、鱼缸、花朵等,引导幼儿关注水的存在和作用。
2.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图片和视频,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3. 实验操作(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热器加热、冰块冷却等。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与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相关的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答。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 请描述一下水的循环过程。
答案:1.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液态→气态(蒸发)→固态(凝固)。
2. 水的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经过蒸发、凝固、降水等过程,不断地循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讲解、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课堂上,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还需加强。
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中的第三节“水到哪里去了”。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水的蒸发和凝固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水循环的简单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不同形态,能够识别液态、固态和气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探究的科学素养。
3. 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的概念理解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观察水的蒸发和凝固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透明容器、吹风机、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杯水,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吗?”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水的不同形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冰块融化、水加热蒸发等实验,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解释实验现象,引导幼儿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水的蒸发和凝固过程。
指导幼儿填写观察记录表,鼓励用图画和文字表达。
4.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卡片游戏,让幼儿识别水的三态图片。
邀请幼儿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水在生活中的循环。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内容: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实验现象:蒸发、凝固水的循环:生活用水、降水、河流、蒸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表请幼儿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一天中家里用水的地方,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究。
带领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优秀篇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身边的水》,详细内容围绕“水的循环”展开,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小常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循环演示图、PPT、实验器材(杯子、冰块、热水、干冰等)。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水源,提问:“水从哪里来?水又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循环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水循环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幼儿分析水的三态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讨论实验结果。
5. 节水意识培养(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小常识,让幼儿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节水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到哪里去了2. 板书内容:(1)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2)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地下水流、河流等(3)节约用水小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一天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节水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科学《水去哪了》教案附反思
2.答案:
(1)生活中遇到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湿衣服晾干等。
(2)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液态水→固态水(冰)→气态水(水蒸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7.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1)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实验演示和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的三态变化,从而加深理解。
(2)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过程中,注意语速适中,吐字清晰,使每位学生都能听懂。
2.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语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用亲切、鼓励的语言与学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时间分配
1.确保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2.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注意提问的难度,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适应。
3.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情景导入
1.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趣味性强的情景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活动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二、活动准备:
1、水盆若干、教师表演魔术用的水杯两个(两个水杯外观要一样,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个水杯下半部分塞有干毛巾,一个不用塞),幼
儿实验用水杯人手一个(底盖能打开,并做成红色底盖),酸奶盒人手
一个、实验记录卡人手一份、水彩笔每组一盒、擦桌布每桌两块,将
幼儿分成四组。
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块、海绵块、石块、豆子、棉花,以
上物品每组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让幼儿产生兴趣
1、猜谜语:(水)
有样东西用途大,无色、无味、透明的,鱼儿爱在里面游,人们
口渴喝个够。
2、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
那好,今天赵老师要
给你们表演一个关于水的魔术,你门想不想看?
幼:……
⑴教师边表演边讲解:A:老师这有一个空杯子(没有塞毛巾的杯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证实杯子确实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满满一
盒水倒进杯中,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里了.)
B:用一块红布遮住,换另外一个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进
这个杯中:“现在赵老师要把水变没,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边摇晃
杯子边说).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谁知道?)幼:……
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那个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来揭开
秘密吧,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两个杯子
都拿出来,并把杯套取下来,让幼儿看到原来是两个杯子,发现不同,一个有毛巾一个没有.)
幼:……
师:有的小朋友说,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把毛巾从杯中取出,拧一下,确实能拧出水来)
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请你想
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幼:……
(二)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不错.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
些材料,有棉花、石头子、豆子、海绵等,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试试
看到底谁能吸水.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杯,杯子红色的底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
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红色底盖盖上,舀一盒水从杯口倒进杯里,再把杯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走?做完实验后把结
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
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师:XX用太阳来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来表示石块不能吸水,XX用“V”来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来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师也有自己的记录方法,我用“1”来表示XX能吸水,用“2”来表示XX 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
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许幼儿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
么毛巾能吸水,石头不能吸水?为什么往塞满了毛巾的杯子里倒一盒水
进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进去,把杯子倒过来水就能流回一
点来?等等,如果发现问题,我将引导幼儿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
行探究,准备作为延伸活动或继续组织下一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