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味文化
1.1体味文化
二、文化是什么
专家点评: “文化”就是“文明”吗?
(1)广义的“文化 ” 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与“文明”概念相近
(2)狭义的“文化”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纪或律指、人有们道德受的教公育民的为程目度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3)我们所讲的“文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 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二、文化是什么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 活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 文归化纳。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文化是什么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 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 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文化就是知识,人 们常说这个人有文 化就是指的他很有 知识。
文化并不仅仅是印在 书本上的知识,电影、 各种摄影作品、建筑、 文艺节目等虽然不是 书本知识,但也应该 属于文化的内容。
03
文化的力量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外延 即文化的形式 (丰富多彩)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1.1-体味文化
联系: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一、体味文化
2、文化是什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大众的
民族的科学的文化。
特点
三个面向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表现形式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实质 ——社会精神力量
①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 ②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注意:文化的转化性:
文化的双重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具有阻碍或推动作用
1、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 B、《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狭 义的文化 C、《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 就是 文明 D、《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阅历不等于文化
“我被托付一项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在这个 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 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 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语言来规范表述它的意 义,这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寻找 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 ——美国学者· 罗威(A.L.Lowell)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 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 不知道——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 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与技术、语言与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一、体味文化
2、文化是什么
文化生活1.1同步课件体味文化 (新人教必修3)
*文化是什么
掌握文化含义,应注意以下三点 (1)人类特有 人类实践的产物
(2)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实 践中培养出来的 P7 漫画 (3)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练习2:
• • • • • •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3 4 5 6 7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乡镇企业 10)军队
• 思考讨论材料3和4说说文化会给社
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 参考结论:
•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和社 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 反动的、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则对个 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 用.
辨别以下观点:
• 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 2)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 的影响 • 3)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 4)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和社 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框 体味文化
讨论:
• 1、从地点上看,这几幅图片有 何特点? • 2、从时间上看,这几幅图片有 何特点?
云南沧源新时期时代太阳神巫祝岩画,画中 间手持弓箭的是太阳神,旁边头戴长羽冠饰、 手举弓箭的当为对着太阳祭祀舞蹈的巫祝。
课 室 文 化
芭蕾舞
杂技 合唱
变脸
巡逻兵飞行表演队
雅尔音乐会
个人成长的 催化剂
• 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 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 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 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 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她必将成 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 精神力量.
1.1体味文化(共38张PPT)
思考: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注意点:
1.正确理解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 先进文化
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具有两重性 落后、腐朽文化 对社会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先进文化
塑造人,促进人的发展 阻碍人的发展,把人的活动 引向歧途
文化
落后、腐朽文化
我们怎么办?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防止腐朽文化的侵蚀
归纳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月 舟 家
鱼 鸟
射
思考:
我们许多 同胞到底缺什 么?应该怎样 解决?
归纳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 “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的文化会把 人们引向歧 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 途 争?
2〉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中译本出版。青年 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 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 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 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周恩来、朱德、刘 少奇、邓小平等。 • 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 响?
妈 祖 文 化
书 画 文 化
莆仙文化
祈 梦 文 化 宗 教 文 化
莆仙文化
根 木 雕 艺 术
平 潭 贝 雕
寿 山 石 雕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惠 安 石 雕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
无处不在(空间),无时不在(时间)
1.1体味文化.ppt
c
)
2、文化的特点: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 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3.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 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 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一、情境体验,感知文化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文 学 艺 术 影 视
雕 塑
建 筑
技 术
网 络 文 化 的 恶 搞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类社会)
原 始 图 腾 荆 楚 文 化 现 代 文 化
校 园 文 化
社 区 文 化
企 业 文 化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凯旋门(法国)
比萨斜塔(意)
故宫(中)
傣族
藏族
维吾尔族
结论:文化“万花筒”的具体表现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1、文化的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张家寨、九寨沟的 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 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 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 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 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⑦ B、⑥⑦⑧⑨⑩ D、③⑤⑦⑨⑩
文 化 一 般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是什么
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文化定位:人与社会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理解:时间空间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 :文化生活ຫໍສະໝຸດ 为什么中 华 文 化
1.1体味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学习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一、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来自于。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5、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第一课1.1.1体味文化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感知、分析文化现象,发现文化的内涵的过程,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表现形式,培养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作用,培养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____,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____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____,越来越成为____竞争的____。
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文化建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不竭的____和强大的____。
3.1.1体味文化(共24张PPT)
(三)文化的力量 1、表现形式 ※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影响。 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
十六大指出: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 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 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判断:
1、文化就是知识、就是艺术( )
2、“文化”概念与“文明”含义相同( )
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 实践的产物。( )
4、在文化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文化”是指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 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
A、①③⑤⑦ C、②③⑤⑥⑦ B、②④⑥⑧ D、①②④⑦⑧
c
)
习题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 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A
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1.1.1 体味文化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 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 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
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
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
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b、从动态角度看,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
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中国春节文化
家庭团圆是过年的执着追求,过年具有强烈的亲 族凝聚功能,每逢过年,山南海北的游子顶风冒寒, 不顾旅途疲劳,千方百计于除夕夜赶回家里,与亲 人团聚。 人们通过互相拜年,强化了家庭间的亲属观念, 增进了和谐;通过祭祖,明确了作为家庭成员的使命 和职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 的基础,家庭和谐有助于使尊老爱幼形成社会风气。 中国的“年文化”则体现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 量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深刻影响。
三、文化的力量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 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 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课堂总结
1、文化“万花筒”
无时不有(时间),无处不在(空间),多种多样(形式),不同区 域文化各具特色(特色)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2)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 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渐培养出来的 ;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学案12:1.1 体味文化
体味文化【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分析理解文化的力量。
2.通过对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
3.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重点难点】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一、体味文化1.文化的内涵(1)从本质上看:(2)从范围上看:温馨提示:文化≠文明,但近似文明,我们所讲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温馨提示: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3.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看: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看: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预习自测】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是什么?【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1.泰山日出、泰山石刻都是文化现象。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3.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活动一华夏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士人君子孜孜不倦的修身功夫息息相关。
2014年8月2日,百家讲坛名嘴蒙曼教授作客扬州讲坛,主讲“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
1.1体味文化
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二)文化是什么
1、内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二)文化是什么
1、内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2、外延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
质的部分
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 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 形式逻辑等。这些非意识形态也是社会观念结构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1、山本身能不能称之为文化? 2、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属 不属于于文化? 3、两者有什么区别?
文化的特两点者的之区一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 人所文过 成特化为人有是人的的精实人。神践类纯活活社粹动动会,的“特经产自有过品然的人,”的因现的劳而象东动成。西为,文渗文不化透化能是了。称由人为的人文精所化神创。活造动文、,化为是 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 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 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当代西方学者罗威(wrence Lowell)说得 很妙:
……我被托付一项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 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 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 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字来范围它 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 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
1.1 体味文化
2011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
报告中指出,要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
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其
原因是(
B
) ②文化对社会发 ③文化影响个人的成长历程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 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文化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历史
A.①④
C.①③④
B.②③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想念 却还得装做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想念 却还得装做毫不在意 而是你用一颗冷漠的心, 给爱你的人筑起一道无法跨 越的沟渠
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 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 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 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 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 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 ) B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社会
1.1 体味文化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 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 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 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 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 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 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 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 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 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 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 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 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 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课件6:1.1 体味文化
3.我们应该摈弃不文明、不道德、不守纪律的行为,树立.文明健康的 社会新风.
单项选择题
第 17 页
据报道,中国与韩国有关民间团体进行协商合作,准备把迄今几千年历史的
简答: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文化素养?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形成的,而是通过 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 养起来的。
(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 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作 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1.1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第6 页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从时间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表明
从空间角度看:我们身边的生活,处处有文化的影子
课堂探究:
(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 感受吗?
(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 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个看法吗?
单项选择题 我们常听说“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话主要体现了( ) A.文化就是艺术、戏剧、文学作品 B.文化包括了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C.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解释】 题干材料主要体现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A回答文化的一些现象, B回答文化的范畴,D回答文化的作用,均不符题意. 【答案】:(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 塑
建 筑
技 术
一、文化“万花筒”
(一)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样性)
古今文化(时间)
公元前4000多年 苏美尔人 楔形法事 伦敦 奥运 会标 志
摩崖石刻 中国印 2008
无时不有
空间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无 处 不 班级文化 在 校园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3、文化是一种素养,文化素养不是天 生的(从个人社会角度)
甲骨文
简 牍
纸书
电子书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 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例:城市雕塑)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 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 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
体 味 文 化
高 中 《 思 想 政 治 必 修 》
③
〃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文化的内涵, 分析文化的力量。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音乐
舞蹈
小品
影视
文 学
艺 术
影 视
【课堂小结】
文化 “万花筒” 形式:多种多样 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特色: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体味 文化
文化 是什么
1.内涵 2.特点
文化 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2.文化的作用
【课堂练习】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 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 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 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A
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 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者互不影 响
A
3、(2008高考江苏卷)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 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 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市场上的买卖活动是文化现象吗?
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文化现象吗?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这个漂亮的小岛是文化现象吗?
小岛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小岛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 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
误区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 天自发形成的
注意: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 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 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 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误区 2: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 文化素养 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 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 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西双版纳野象谷大象活动是文化现象吗?
西双版纳野象谷大象表演是文化现象吗?
大象活动本身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大象 经过人的驯化后所进行的表演则属于文化 。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 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 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从人类社会角度)
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夫妇在 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洞里,发现了两 个野外生长的小女孩,她们的外表是人 形,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走, 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物,且咧嘴示 警,她们虽然是人,却是没有文化的人。
于丹
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吗?
王立群
文化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 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 和享用文化)
(一)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样性) (二)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 性)
斗牛文化
舞台上的中国文化
好 莱 坞 文 化 穆斯林文化
北京故宫
苏州拙政园
西班牙的斗牛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区域 的文化生活带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呈现出 不同的地域特色。比如同为年节,北方冰 城哈尔滨用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春,而南国 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迎春。
D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檀板声声说盛事,鼓乐阵阵抒豪情。 2011年新年京剧晚会2010年12月30日晚在国 家大剧院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 邦国、贾庆林等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同观看 演出,喜迎新年的到来。这表明( )
A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我国人民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把握文化的概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人 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是文化的主体。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 活动、政治活动,而是除此之外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③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如文学作品、 音乐、舞蹈、美术作品等。 ④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一、文化“万花筒”
(一)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样性) (二)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 性) (三)不同的区域的文化特色(特殊性)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 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 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一)文化的内涵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
考考你: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文化发展中的 精华、积极成果是文明,文化不等于文明。
三、文化的力量
(一)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 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都属于文化。(静态)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 是文化活动。(动态)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至引导中国人民 建立了新中国。
(二)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非政治、经济现象)
文化力量是一种精神力量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是一种素养,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4.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 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区分:“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文化与自然相对, 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与野蛮相对, 重点强调“明”的结果。
含义:“文化”是相对于政治、 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
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 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 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 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 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 展了人文主义,主张人权自由,反对教权,反对专制。 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 想武器,而且对亚洲的影响也很大,推动了中国的戊 戌变法和日本的维新变法。
(二)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的成长和 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个人成长: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人类成长的催 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2、对社会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 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 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