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活化的数学魅力 (2)
体验生活 感悟数学
体验生活感悟数学王文苹唐县大洋乡初级中学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的。
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对数学的认识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
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二、对新课改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生活中的魅力数学
研修日志:生活中的魅力数学如何当好一名数学教师?”这是每位数学老师都曾经问过自己的一个问题,我也不例外。
在教学经历的不同阶段,我曾经做出过不同的回答。
在这次学习之后,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的回答是:要当好一名数学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走进身边的数学。
如果把数学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没有一条富有生活情感的激流,就不可能有学生身心的愉悦和陶冶,更不能有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系统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我不再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是孩子们的世界;我不再只追求学生的“齐步走”,更欣赏个性的张扬;我不再只赞美成功,觉得有时失败也是一种美。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感召下,我坚守着“和学生一起走进身边的数学”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特色,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通过“走进生活情境——探究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价值”的教育观,去影响每个学生。
我深信“数学教学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
做一名与学生一同享受生活的教师,是我今后的追求。
这就是我学习后的体会。
经常说向书本学知识,向专家学先进理念,向同伴学教学特色,我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国培学习听后感听了刘丽老师讲的《平方差公式》这节课,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她用了“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认知。
特别对平方差公式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设计的很好。
我的教学是在固定的模式下进行的,总感到学生能预习会,探索出新知,在课堂上套用模式。
这次听课使我收获很大,也使我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像每节课中的环节小结,课时小结都必不可少,对学生数学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刘丽老师对这些小结做的都非常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切切实实从学生出发,把我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会探索会思考会总结的学生。
感悟生活,让数学魅力重现
学No.10 202063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数学”正被广泛用于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数学并非空谈生活,而是在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中对生活化数学内容进行挖掘,并创设生活化数学情景。
由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认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魅力,挖掘数学价值。
关键词:生活数学 数学教学 数学魅力感悟生活,让数学魅力重现林月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362000)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还能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而近年来,“生活数学”被广泛应用于课堂,“生活数学”的出现让数学教学近距离接触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学习内容,并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景,从而充分结合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领悟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感受生活化数学魅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数学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
数学知识主要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过程,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则能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使学生易于理解。
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再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以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以《认识方向》教学为例,该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以及西北的辨认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熊妈妈让熊宝宝帮忙去超市买一包盐,然后再去图书馆借一本书,可是熊宝宝不熟练路线,熊妈妈告诉熊宝宝,出了家门往左走就是超市,从超市出来往右走就是图书馆。
生活化数学教学充满魅力
生活化数学教学充满魅力摘要: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教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拉开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看似有趣的“数学世界”里,而排斥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之外,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因此,数学只有与生活“链接”在一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象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充满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在探求新知时,我们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问题蕴含其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回归生活学数学,使“算”为“用”服务。
例如: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兰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数共有30个。
妈妈说:“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我给你换换。
”小兰说好。
妈妈收了小兰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兰3张1元钱纸币。
小兰觉得吃亏了,哭了起来。
你们说她吃亏吗?为什么?然后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再如:在教学《认识年月日》时,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今年12岁,但他却说,他只过了三个生日。
小明的说法对吗?学生第一反应,小明的说法错了,但老师紧接着宣布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为什么呢?我们学过了《认识年月日》你们就知道原因了。
这样很自然地引出新课。
领略数学魅力,体验数学快乐
领略数学魅力,体验数学快乐数学是美丽的,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给人快乐。
”让孩子们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根植在孩子的血液中,并伴随他们终身,是我们教学者的追求目标。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采撷数学的美育因素、妙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色彩艳丽的插图、创设童话般的学习情境、演示动感十足的数学课件等等这些充满“美”的新鲜事物,紧紧抓住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展现数学中的美,感受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从而创造出数学中的美,感受数学蕴含的美妙和奇趣。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为孩子们开启数学魅力之门的几点做法。
一、沐浴生活气息,领略数学魅力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这样说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我想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最完美的诠释。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不仅要带领孩子们走进“数”的海洋,它还要再现生活数学的美丽图景。
只有把我们所要教的数学溶入生活,让孩子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数学的美才能显现其动人的色彩。
是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童真童趣,孩子的纯真的笑容成就了美丽的数学课堂。
比如,当我教学《认识物体》这部分知识后,在小结环节时,请孩子们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时,孩子们纷纷举起生活中的例子,“我家的电视机是长方体”;“我家的电冰箱是长方体”;“我的玩具魔方是正方体”;“我最喜爱的篮球是球”“八宝粥的铁罐是圆柱”;甚至有的孩子说“要帮小动物建围墙,得用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石块,圆柱要用的话得立起来,球不适合建房子”;“四种物体赛跑,球会跑得最远,圆柱必须倒下用弯曲的那一面滚,长方体、正方体跑得最慢……”孩子们虽然现在还不能严密完整的说出四种物体的数学特征,但他们能从生活中发现它们,甚至运用它们“建房子,赛跑”等,这是多么生动的运用,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他们会突然领悟自己就是生活在一个个的“立体图形”中。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V o 1 . 1 0 No 8
读与ຫໍສະໝຸດ 写杂志 Rea d a nd W r i t e Pe r i o di c a l
2 0 1 3年 8月 AU g U S t 2 01 3
让学生在体验 中感悟数学 的魅 力
樊 红 伟
( 河 南 省 新 密市 曲粱 镇 下 牛 中心 小 学 河南 新密 4 5 2 3 7 0 )
让 学 生 在 体 验 生 活 化 的 数 学 中感 受 数 学 的 作 用
1
9 / 2 5 、 1 7 / 4 0能 化 成 有 限 小 数 的分 数 。若 像 教 材 上 一 样 再 将 各 分
数 的 分 母 分 解 质 因数 , 看 分 母 里 是 不 是 只 含 有 质 因数 2或 5 , 最
用活用 好教材 . 进 行创造性地 教 , 让 学生经历学 习过程 , 充 分 体
法是 除法 的逆 运 算 来 检 验 : 0 . 3 x 8 + 6 ≠3 得 出余 数 应 该 是 0 . 6而 不是 6 . 在 竖 式 上 的余 数 6表 示 6个 十分 之 一 , 即每 次 除 后 的 余
摘要 : 体 验 是 一 种 情 感 真 正 投 入 的 学 习活 动 , 它 需要 学 习 者设 身 处 地 去 感 受 客 观 事 物 , 从 而 达 到 自我 感 悟 、 自我认 识 、 自我 升 华 的教
育 效 果 我 们 应 努 力让 学 生体 验 “ 生 活化 、 活动化、 开放 化 ” 的数 学 , 让学生“ 学” “ 用” 结合, 感 悟 到 数 学 知识 的无 穷魅 力。
数 数 位 与 商 的数 位 一 致 。 2 . 3引 导 学 生 合 作 交 流 , 在 合 作 交 流 中 让 学 生体 验 “ 说数学” “ 说数学” 指 的是 数 学 交 流 。 课堂上师生互动 、 生 生 互 动 的合 作交流 , 使学生处于积极 、 活跃 、 自由 的状 态 , 能出现始料未及 的 体 验 和思 维火 花 的碰 撞 , 使 不 同 的学 生 得 到 不 同的 发 展 。 例 如 学
体验生活,“触摸”数学
体验生活,“触摸”数学所谓的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而所谓的“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价值,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一、实现教学生活化(一)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 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学完四则运算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入银行. 通过实践,学生不但从银行了解了存款的类别、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而且通过四则运算的对比计算,还会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存款方式会比较合算.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以及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二)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体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置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讲完故事后就请学生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故事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被故事情境引发其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三)实现课后作业的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小学的数学作业必须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要实现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生活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其所学的数学知识.二、积极组织数学的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一方面,“实践活动”应重视数学的现实背景,拉近数学与人、数学与自然的距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另一方面,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 如何给学生一双发现数学的“慧眼”是至关重要的.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 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能回到家,等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如此切身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更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最佳途径.三、给数学课堂升温,让学生爱上数学教师如果想让学生爱上数学,首先自身要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解决教师以本为本,被动施教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 另外,教师在给数学课堂升温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解决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的问题,通过给数学课堂升温,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分别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丰富其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帮助其建立初步的空间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在校园内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建筑物形状的变化,并要使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 然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实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以及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感悟生活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感悟生活数学的魅力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生活数学的魅力。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
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教师可以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
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为此,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探究数学、运用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魅力。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如教学实验教材第四册《生活中的大数》,课前,笔者组织学生调查、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大数,有的学生从电器商场搜集了各种价格,有的学生从旅游景点搜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要学的大数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产生一种亲近感。
同时,也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又如教学《利息与利率》时,笔者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到期所得的利息是多少。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纷纷向银行职员提出:为什么要交利息税?有什么意义?目前主要有哪些储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求存款到期的利息……通过这样生活实践性的学习,学生吸取的不再是点点滴滴的知识琼浆,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教养也大大地提高了。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体会,让学生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知数学。
我们在教学中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计算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不太感兴趣,主动探究就更难以实现了。
因此教师就“知难而退”急忙“授之以鱼”。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该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或感觉到的,应该是他们熟悉的、喜欢的、愿意接受的。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体验数学魅力
如 : 习《 时 , 学 圆》 出示一幅颜色鲜艳 的用 正方形做 轮子 的 自行车 , 问同学们这 自行 车漂亮 吗?喜 不喜欢 ( 不喜
欢 )为什么 ( , 虽漂亮但踩不动 )老师把正方形 车轮换成 ,
主要方法 : 利用 阳光下 的影子 ; ① ②利用标杆 ; ③利用镜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 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
于现实生活 中 , 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 界 , 并 才能切 实体 会到数学 的应用价值 。” 学习数学知识 , 是为 了便 于更
好地去服务生活 。学生 只有 亲身体验 的知识 才能真正
理解和灵活运用 , 而且通 过开展实践活动 , 可 以拓展 还
三、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知识— —感受数学魅 力
满个性与灵气 , 才能使数学的教与学更加丰 富多彩 !使 学生感受 到我们生活 的世界 ,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 ,
从 而更加 热爱生活 , 热爱数学 , 真正使数学生活化 、 生活
数 学化 。
参 考文 献 : f 数 学课 程 标 准解 读 [ .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1 ] M】 北京
“ 兴趣 是最好 的老师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 的
数学问题 , 在教学 中, 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 出发 , 利用学 生感兴趣 的生活素材 ,以丰富多彩 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下怎样测旗杆 的高 。怎样 利用相似j 角形 或投影 的
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 ?大家先集 中讨论方 案 , 再分 散实际操作 , 最后集 中总结交流 。 作业布置下去后 , 学生 汇报测 量方法时各小组竟然 总结 出了七八种科 学合理
一
一
学习生活数学感受数学魅力5篇
学习生活数学感受数学魅力5篇第一篇:学习生活数学感受数学魅力学习生活数学感受数学魅力【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课程目标中也提到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做数学,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才会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才会学懂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实践【Abstract】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states that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content should be realistic,meaningful and challenging”.Mathematics curriculum objectives also mentioned that should help students initially learn how to use the mathematical way of thinking to observe,analyze social reality,to solve problems in daily life and other subjects,an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applied mathematics."Therefore,in teaching mathematics,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For students to create a life of learning scenarios,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in practice,do the math,teach students to observe life,the vision of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in life.So that the children will truly enter into the role of learning mathematics,will feel and experience the charm and value of mathematics,will learn math.【Key words】Mathematics; Life;Application; Practice《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推荐阅读)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推荐阅读)第一篇: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摘要:新标准为我们指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充满生活的味道,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使学生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关键词:数学与生活生活实际魅力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这句话:“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
”要想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
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魅力。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
只要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接通,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实践活动,数学教育这株大树就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给学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源于真实生活情况中的学习立足,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生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成功。
一、对数学的认识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
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魅力
徐 颖( 吉林省榆树市红星乡中心小学, 榆树 1 3 0 4 0 0 )
教育是培 养人 的社会 活动 ,教育 必须关 心所有儿 童的最 经历 , 可 以使 数学 由抽象变 得具体 , 激活学 生 的思 维 , 激发 学
充分的发 展 ;而学校 的责任则是 创造能使每 一个学生 达到他 生的兴趣 。在教 学 中 , 学生要 积极创设学生熟 悉的生活 情境 ,
可 能达到 的最高学 习水 准的学 习条件 ,学校必 须给学 生奠定 使学生从生活 中感受 、 理解和运 用数学 。
终生学 习的基 础 , 素质教育不 是选拔适合教 育f t  ̄ J L 童, 而是创 造 适合每个 儿童的教育 。数学学 习过 程是一个不 断地探 索和
三、 到生活 中去 运用 。 体 验数学
堂教 学 中, 教 师应努 力创造适合每个 儿童的教育 , 要 充分认 识 学生 的实践能力 。 学 习了《 利息》 之后, 可 以 引导学生 算一算存 学生 的巨大发展潜 能和个性 差异 ,努力培 养学生积 极的学 习 款利 息有多 少 , 到期 后应取 回多 少钱 , 怎样 存钱最 合算 等等 。
生 活环境 , 从学生 的经验和 已有 知识 出发 , 创设 生动 的数 学情 与 自然科 学 、 人 类生活 的联系 , 不 断增加 数学 的信息 量 , 让学
境, 有 意识地还原 数学知识生活 背景 , 使得数学 问题生活化 。
一
生学 习数学 的过程 成为 “ 做 数学 ” 、 “ 用数学 ” 和“ 会生 活 ” 的过
以学 法定教法 。 这 样教学 , 起点低 、 层次 多 、要求高 , 适应 了学 过情 境的 设计 , 激发 了学生 的兴趣 , 学生对 数学 有了兴 趣 , 学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感悟数学的魅力“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数学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从熟悉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形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最终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觉到数学的乐趣。
一、教师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
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
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
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
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是别的形状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被这个司空见惯但从没想过的问题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说:“别的形状不行,因为无法滚动,只有圆形无棱无角,好滚动,而且滚动起来平稳。
”有的反驳说:“椭圆形也可以,推土机、挖土机履带的外形就是椭圆形的。
走进生活 验数学的魅力
走进生活验数学的魅力一、创设“生活情景”,体验“趣味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趣味性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探求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学活生生的数学,让他们感到数学知识与自己形影不离、无处不在,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产生好奇心,从而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即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真有趣、学习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如此引入新课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教学“几何图形”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着手,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能从现实世界中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议一议、想一想,经历观察、想象、实践交流等数学活动,识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感受。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以营销的方案、利润的优化;存款的转存、利率;“三点间距离最短问题”;电费、打折、出租车费用等实际问题创设情景,势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和数学知识的价值,激起探索欲望,培养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研究表明: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学校操场旗杆的高,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安排学生分小组,确定调查的主题,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绘制图表和频率分布图;在学习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弄清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明确“进阶”、“标阶”、“进阶”及“利润”的实际意义;学会选择经济实惠的移动电话计费方式和旅游费用。
从生活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从生活中感悟数学的魅力“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
”要想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
一、对数学的认识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
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充满魅力
知识文库 第11期85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姚粹蓉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
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认为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
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
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课堂生活化展示数学魅力
数学课堂生活化展示数学魅力————————————————————————————————作者:————————————————————————————————日期:数学课堂生活化展示数学魅力-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数学课堂生活化展示数学魅力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黄善莲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这样描述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巧妙链接,善于联系“生活现象”,精心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有趣。
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往往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情感、有活力。
例如二年级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一节,我的导入方式:(1)一张桌子4条腿,3张桌子几条腿?你是如何知道的?(2)6张桌子几条腿?要数几个4?用加法算式该怎么表示?(3)20张桌子多少条腿?要数多少个4?列加法算式感觉如何?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生活则是具体的。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内容依托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
又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来,假设你们两个老朋友久未谋面,现在从甲、乙两地出发,相遇后一起去书城,八点同时出发,八点十分相遇,你们分别走了几分钟?从而向学生解释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数学课堂生活化展示数学魅力
数学2013·10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这样描述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巧妙链接,善于联系“生活现象”,精心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有趣。
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往往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情感、有活力。
例如二年级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一节,我的导入方式:(1)一张桌子4条腿,3张桌子几条腿?你是如何知道的?(2)6张桌子几条腿?要数几个4?用加法算式该怎么表示?(3)20张桌子多少条腿?要数多少个4?列加法算式感觉如何?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生活则是具体的。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内容依托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
又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来,假设你们两个老朋友久未谋面,现在从甲、乙两地出发,相遇后一起去书城,八点同时出发,八点十分相遇,你们分别走了几分钟?从而向学生解释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然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两支笔,在书桌上自己演示相遇的问题。
学生在趣味中对数学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思考数学问题,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2.运用生活实例,诱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学生的数学认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生活化的数学魅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
【教学意图】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新颁布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而我要教学的分数又是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又比较抽象的概念。
鉴于学生认识概念的顺序总是有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期间需要经历从不完全到完全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活动,这样教学易于将学习活动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处理:1、正确、准确地把握好认识分数的层次。
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平均分后的结果是什么”。
2、以多种方式理解分数的内涵。
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来比较。
3、注意发展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即在实际生活中用分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整个一节课始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一份,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彩笔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受分数
1、CAI:播放秋天森林里树叶的队形表演。
2、表演最精彩的是小枫叶队。
同学门看一看它们表演的队形用到了我们已学的哪些数学知识?每次队形的变化都是每队的片数都同样多,也就是数学上说的怎么分?(平均分)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柳叶认为自己的表演也是平均分,并且同样出色,孩子们这片柳叶的表演是平均分吗?
(是。
因为它是沿着叶脉把一片柳叶平均分成了两队。
)
4、每队3片,可以用数字“3”表示;每队9片,用数字“9”表示。
那柳叶的每队不到一片该怎么表示?(半片)
5、用数学的方法如何表示这个“半片”,自己研究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
为此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以柳叶变化队形设疑,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自己创造数学上的“一半”,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
二、认识二分之一,理解1/2的意义
1、认识1/2
(1)展示学生设计的结果。
(2)古代的人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
首先古埃及人是这样写的:11。
你们能看懂表示的意思吗?(下边的两竖表示什么,上面的一竖表示什么?)
后来印度人改成了:2。
谁来讲讲它的意思?
最后阿拉伯人写成了:1/2。
这就是咱门现在用的数学上表示“一半”的方法。
看一看,阿拉伯人发明的“一半”和印度人发明的“一半”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横)你们能说出它表示什么吗?(平均分)
2、读、写1/2
(1)谁会读?(二分之一)
(2)讲解1/2的写法:先画一条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请大家自己书空写一下。
(3)这半片树叶可以用1/2表示,另外半片可以怎样来表示呢?你是怎样想的?
3、进一步理解1/2
现在我们回头来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得到这片树叶的1/2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通过自己创造“一半”对1/2已经有了认识,再通过向学生介绍1/2的发明历史,既让学生理解了1/2的意义,又丰富里学生知识,使教学多元化。
】
4、辨析1/2
老师还在一些物体上找到了它的1/2,请大家来帮我看看我找的对吗?(CAI演示)
(1)学生的画只涂了一半颜色;(2)小丑的表演服;(3)把一个三角平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涂色;(4)把一个圆不平均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涂色。
(5)平均分的西瓜。
【通过对生活中1/2的辨析,真正理解1/2,以及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对1/2的认识。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
5、你们还能说出一些像1/2这样得数吗?
(学生说:1/3、1/4、1/15……)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通过让学生思考举例为导入以下的分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下面的折涂分数的打下伏笔。
】
像1/2、1/3、1/4、1/15……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6、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黑板上的分数。
(2)(指着1/2)中间一短横叫分数线,2是它得分母,1是它得分子。
(3)说一说1/3、1/4、1/15的分子、分母。
(4)同位交流1/3、1/4、1/15表示的意思。
【在学生理解1/2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理解其他分数,而不能掌握的孩子也能通过合作学习快速学会。
从
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互助意识。
】
三、认识四分之一
1、谁能把这幅图用分数表示出来?(1/4)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2、取出一张老师为你准备好的纸(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自己动手折折、分分、画画表示出纸的1/4
3、学生交流折的1/4。
说哪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图中有几个1/4?
四、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折出了纸的1/4,现在请你再拿出一张纸(取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请你们运用
这张纸来认识你喜欢得分数。
【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
这样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1/2、1/3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3/4这个分数。
】
2、让学生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表示的是哪一个分数,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通过学生对学具材料的操作,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得出这一系列的分数,同时通过独立的操作和思考,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操作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不仅表示出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而且还展示了1/8、1/10的多种折法,1/3与2/6的关系。
】
四、欣赏分数,应用分数
1、刚刚我们通过对不同的图形的折折、画画认识了不同的分数,现在我们到生活中找一找哪还藏着分数?
(学生说的有钟面的例子、两个同学坐位的例子、分糖的例子、调味盒的例子、伞的例子等等。
)
2、智慧眼:快速找出下面图形中用分数表示不对的地方。
(主题图的变化)
3、学校为迎开封菊花花会,要重新栽种花坛和美化操场,先征求设计方案。
要求如下:(1)必须让
黄色占整个设计的1/2;(2)可以用多种颜色;(3)花坛设计为长方形、操场设计为正方形。
同学们,这是我设计好的操场美化方案。
解释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黄色涂了1/2,红色涂了2/16,绿色涂了1/4,粉红色涂了1/16,兰色涂了1/16。
我相信咱班的同学一定能设计出使我们学校最美丽的设计方案。
【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到:“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我做到了,便真正理解了。
”学习数学也一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最终达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设计方案为一道拓展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
实践证明,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依托生活,返回生活,实践第一”。
我们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学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数学,相信必能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教师以及“兴趣”这一老师的引导下,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必然又促进他们学习的热情。
这种良性的循环就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