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名师讲座--感受数学魅力——聆听吴正宪老师专题讲座及观摩课活动有感
吴正宪讲座有感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感9月25日有幸聆听小学数学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通过吴正宪老师3个小时的演讲,我看到她创造了孩子喜爱的课堂。
我幸福地目睹了大师的风采——她被誉为“爱与美的旋律”,她就是数学天堂的使者!她是爱,是暖,是希望,她是人间的四月天!她是人间的四月天,希望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田,温暖润泽了老师们的心房。
她就是人间的四月天。
通过吴正宪老师的言传身教,我学习到吴正宪老师的教学理念,“走进学生心中,读懂学生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数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设计、组织教学。
”通过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例分析,通过吴正宪老师的细心讲解,我从吴老师身上学到了一位小学数学专家的教育理念及心得。
总结出来用三个字概括,就是:爱、勤、创。
爱——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
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
因为“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
勤——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吴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三个“勤”: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
教育者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反思。
同时,面对动态变化的教材、学生、课堂,教育者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变化,在变化中积累成长智慧。
最后,教育者还应该善于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点滴的体会都是智慧的积累。
只有善于耕耘,教育之路上才能铺砌成功的砖块。
创——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
吴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着什么是创造。
她说过“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智慧共生的舞台,做‘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一直的追求。
”我们也应该向吴老师学习,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唤起创造、用心灵感染心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听吴正宪授课及讲座有感
听吴正宪老师讲座有感在10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兴隆一中举办的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启动会,听了吴老师的讲座,令我获益良多。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数学《重叠问题》,其中还做了关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再修订的专题讲座。
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不仅打动了每个学生,也彻底征服了所有参会的老师。
课上完了学生们还是依依不舍,老师们更是意犹未尽。
看吴老师的课,听吴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上课必须先要读懂学生,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跟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才是对学生帮助最大的课堂。
《重叠问题》一课的教学,吴老师没有讲什么是重叠,而是出了一个排队的题,“亮亮从左数是第5个,从右数还是第5个,这队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时班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11个”“10个”“9个”,吴老师没有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能看懂,别人也能明白的方法去表示出来。
吴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答案的学生,都请到讲台上,然后把他们的方法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
先让一种方法也没想起来的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困惑在哪里?并安慰他“没想起来没关系,一会儿你一言我一语,就会明白了”。
最后一个展示的是用画图来表示方法的学生。
而最后一个离开讲台的却是开始一种搭配方法也不会,最终也是满载而归的学生。
吴老师的这种教学正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跟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走。
她让我看到了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是这么简单、这么愉悦。
关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再修订《数学课程标准》是由2001年开始实施,10年后进行再次修订,专家分析新修订课标主要在基本理念、数学观、设计思路、领域名称、主要关键词、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七大方面发生了变化,吴老师重点从两方面讲述:1、“双基”变“四基”。
“四基”即: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
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真正的魅力,虽然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但吴老师的数学课仍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很多感触:首先,吴老师的课堂是真正的学生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吴老师在课堂上,把许多我们平常上课时由老师来讲解的问题交给了学生。
比如,吴老师的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在黑板上列式算出报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总共有多少人,接下来,如果是我,我会让学生回去,然后自己逐个讲解每个式子;但吴老师却把学生留在了前面,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提问,使学生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得出了问题的答案。
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答案,我想肯定会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印象深刻。
其次,我感觉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非常好,句句都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夸奖。
我平常在上课时,对学生的评价只是非常有限的几句话:很好,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等,而吴老师的课堂评价语却十分丰富,而且能让人感觉到她是发自内心的在夸奖孩子,不是单纯的背诵评价语。
比如,她对一个孩子说:“你真可爱”,这个评价语是我从没用过,也从没听过的,相信孩子们也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听见老师这样表扬他们,这种评价语带给孩子的心理感受与“很好”、“你真棒”带来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再次,吴老师把数学课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中。
在拓展环节中,吴老师让同学们看黑板的演示图、讲故事,学生们的思路由最初的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看电视、玩游戏等等。
吴老师的这种拓展很好的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中,既让数学课有了生活的气息,又使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
同时,我感觉吴老师的这种拓展又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吴老师个人以及她的数学课散发出来的魅力让我深受感动。
下课时,竟然会有孩子哭这说,吴老师你能不能不走。
这堂数学课得有多大的魅力,吴老师这个人得有多大的魅力啊,孩子的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是对吴老师的数学课最大的肯定。
以上就是我听了吴老师的数学课后的一点感想,我感觉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太多的不足,还有太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向名师学习,向优秀的同事学习,为自己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正宪老师讲座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课后的感受作为一名新加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我来说,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把握能力还是很薄弱的。
在刚上岗不久就能幸运地听到吴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到非常激动。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快乐、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吴老师本身也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她那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爱生如子的教学情感,谦虚谨慎的教学态度,值得我学习。
这节课吴老师讲的是《商不变的性质》,用故事设疑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吴老师表情亲切和蔼的给学生们讲了一个“猴王分桃”的小故事。
由6个桃子分给3个小猴,到60个桃子分给30个小猴,再到600个桃子分给300个小猴,最后小猴终于满意的笑了,猴王也笑了。
由此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并说明原因。
通过这个小故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
学生说出猴王的笑是聪明的笑,一名学生发现6÷3=2,60÷30=2,600÷300=2,吴老师用肯定的语气表扬了这位同学。
接下来指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商都是2。
吴老师打开课件利用坐标的形式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进行了独立思考后,做分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十分钟左右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的,并根据所给的信息编写题。
发散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开发智力,团结合作。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吴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商不变规律,有位同学发现总结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吴老师用肢体语言提醒大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时又有学生发现除数、被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也不变,吴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如果除数、被除数同时乘2,商还是不变,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商不变的关系式,这样的式子可以写出多少个,为什么?学生发现,为了使商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除数也要扩大几倍。
自己总结商不变定律,通过本节课愉快有趣味性的学习,和吴老师的细心耐心的引导,学生们自己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一位国家的领导人曾在教师节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
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中国教育界名师辈出,名家荟萃。
而其中,我最为崇拜的莫过于吴正宪老师,作为一位特级教师,她从女性教师的角度生动细腻的讲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寒假,在百度了吴正宪老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一、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充满智慧,并且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尊重、获得自信。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最令我羡慕、向往和努力要做的,便是那些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和那些热情的鼓励。
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
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慢慢萦绕着的是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无尽可能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学生拥有着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才是最珍贵的。
三、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最终5篇)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最终5篇)第一篇:《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寒假期间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了能够在以后的教师之路上走的更远,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去补充自己,把自己这一桶水装的更多。
这个期间我读了一本关于教好数学的书籍《跟吴正宪学教数学》。
在这本书的'开头印象最深的几句话:剔透初心,宁静致远。
师法自然,大道至简。
由这几句话我都能想到吴正宪老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始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让人不禁敬佩,更是心神向往她的课堂风采。
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她的一些教学片断,低段教学充满生趣,活泼又自然,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高段的教学逻辑性很强,而且每一节课都给足了学生认真思考的空间,给予他们课堂上的精神自由,这让孩子们更愿意,也更能够在课堂上开心地去学习。
而且课堂上经常会展现一些数学上的小故事,吸引着学生跟老师一起去发掘知识。
试问学生怎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读完此书我受益颇丰,无论处于高段还是低段的教学都能够让我们能够学有所用。
在教师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并不是读一两本书就能够融会贯通的,主要还在于尝试,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前行,才能够有所收获。
【《跟吴正宪学教数学》读后感】相关文章:1.《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2.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作文3.小学老师《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300字4.跟爸爸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日记5.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的活动总结6.关于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的活动总结7.书正宪扇读后感8.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9.《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第二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多次听闻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了,并对她钦佩不已。
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结合我们小组的研读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
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
听吴正宪专题讲座有感
听吴正宪专题讲座有感听吴正宪专题讲座有感今日我学习了吴正宪老师专题讲座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相互沟通的教学策略,收获许多。
真正的互动,肯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比如说,老师提出问题,同学只是简洁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索,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
要想真正对同学产生影响,同学要对问题进行重新熟悉,使同学产生自己新的思索。
老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同学思索,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形成真正的互动。
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同学要先会倾听,这样同学才能产生独立思索,再用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
对方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会反对,就这样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两个人相互受启发,假如最终还是其中一个人的观点是对的,可是那个人的观点也经过了检验,经过了另一个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两个人互动的效果是特别好的。
课堂教学互动相互沟通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
既要发挥老师的主动性,还要调动同学的主动性。
老师和同学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
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公平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预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老师为了协作同学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同学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意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
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突出老师和同学的教学相长,相互的促进。
它其实也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教学实施中,要转变老师肯定权威的主导地位,就是课堂上我说你听,我留作业,你做,我发出号令,你操作。
就像领导训话的时候,是不简单互动的。
只有当老师和同学真正处于一个公平的地位,让同学产生平安感,才能跟老师有真正的互动。
在吴正宪老师的许多课里头,这个方面都是特殊突出的,在这样的氛围当中,老师和同学能够在学问,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它的本质就是相互的敬重,特殊是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敬重。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本学期我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本书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的多角度思考。
看了此书,我认为教师应该用心研究学生,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
并且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更要学会去听课、评课,评课应该成为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智慧的重要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执教质量。
吴正宪老师有对儿童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对教育事业饱含热情。
让我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做“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书学,智慧地读课堂”。
阅读了此书,对我之后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让我更好的认识到如何去听课,如何做好课后反思。
听课不是简单的去听一节课,而是有不同理念、不同思维碰撞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
在听课时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注重和授课老师的交流,提出和发现更好的优化教学方法,每个人给出一丝丝的想法,才能有助于一节课的整体提升。
2、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时候很多疑惑教师想不明白的地方或许可以从孩子身上找到启发,以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认真思考不同的学生给予的每一句评价观点。
如果想要读懂学生就要充分的信任学生,不能一昧的用自己的思想方式去理解学生。
3、教师要注重重点把控,一节课更主要的仔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数学价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的技术层面。
本书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不同评价和鼓励带给了学生不同的感受。
在《圆的认识》这一课,一位老师给2位学生不同评价,一个是你的话不多但是精要,另一位是这个知识点我们之后会学到,
显然第二位学生听后会比较失落,因为她的超前理解没有得到老师的夸奖。
因此我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给予孩子们一句简单的鼓励。
读《听吴正宪老师上课》有感
读《听吴正宪老师上课》有感牛顿曾说:”我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很多人认为这是牛顿的谦虚之词,其实不然,牛顿用这句话说出了他成长和成功的在本质,这是一句非常实在的话,值得每个人深思和学习。
从教育者的角度讲,这告诉每一个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要善于学习名师、亲近名师、阅读名师文章和著作,用名师的精神、教育经验阅和艺术帮助自己成长,加快自己成长的步伐。
吴正宪老师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近日,有幸读到《听吴正宪老师讲课》一书,再次感受名师教育智慧、学习名师教书育人的艺术。
书中给我们呈现了大量的精彩教学片断,并对这些教学片断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分类、总结,做了独到的分析、品读和解读,而不仅仅是一些原始的教学案例或者实录。
这样的品读能够帮助阅读者更深入地学习、了解、品读,有利于引起读后的思考,引领学习者把自己的课堂和吴老师的教学课堂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找到自己需要改善和完善的地方,也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自身的优点。
全书共有10节,通过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真诚交流的对话课堂、着眼未来的发展课堂。
无疑,这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的课堂,而该书从一个特级教师的角度立足学生、着眼于课堂,放眼于大教育观,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贴近学生的灵魂与思维进行教育,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灵魂的交流,这样的教育,才是新课程需要的教育,更是每个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教育课堂。
作为我来说首先要转变思想——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正确发挥其主导作用,师生之间才能产生相互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成长才得到充分的保障,才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心得体会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心得体会吴正宪老师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暑假中,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再次感受到名师教育的智慧和教书育人的艺术。
这本书展现了吴老师和她的教育团队智慧的结晶,是对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书籍。
书中呈现了大量的精彩教学片段,并对这些教学片段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分类、总结,对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这么多年来,一直不知如何对一节课做出恰当的评价,通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评课,我认识到,评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要引发教师们参与,要互动评课,要从多角度来思考课堂教学。
此外,教师还要用心研究学生,通过学生的需求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本书中,吴老师的评课主要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
二是注重与教师对话,使教师在交流与思考中互相启发,提出好的观点、好的方法,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者又是智慧的奉献者。
三是注重方向的引领,评课要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使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品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进
一步思考,深感自己与教育名家的差距之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践行吴老师的教育思想,结合学生实际将名家的教育智慧融入我们的课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解放村小学邱素婷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成绩也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曾经也梦想做一名出色的、优秀的数学教师,然而,那天,在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的学问”课后,使我几近麻木、颓丧的神经震醒了。
细细对比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禁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时间和情感及角色上,你舍得了吗?1、时间上: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阵地。
虽然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准备得非常充分。
然而,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却只是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奋斗目标,学生会做了,能做对了,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情感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理论。
课堂上,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想想这样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吗?而吴老师的教学语言却是如此亲切、朴素而自然,没有一点造作,虚伪,对学生的评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从言语中体现了吴老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的教育思想,达到了一种师生合一的境界。
3、角色上:老师是学生的领航人。
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不会说的,老师说给你听;学生不会做的,老师解释给你听,做给你看,跟着学……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直到你学会为止。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
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
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
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
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听了全国特级名师吴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重要。
第1篇:《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
第1篇:《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doc-免费下载第1篇:《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听吴正宪老师上课》心得体会初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省图书馆,当时封面上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玉仁说:“每次听吴老师的上课,我总被她和学生的”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精彩互动场景感动,被她”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的孩子们乐学的氛围吸引。
听她的课的确是一种享受。
”怀着这样一种享受的心理,我翻开了《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仔细体味书中的每一章节的文字,感受吴正宪老师上课的艺术魅力。
“真情”,是品味吴老师的课堂,最突出且最有力的字眼。
她用这真情诠释着生命课堂的深刻内涵,用真情润泽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培育和谐的课堂环境,用真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用真情点燃孩子创新的思维火花。
她的课堂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洋溢着激情与智慧。
她以人格影响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数学的真谛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着课堂生活的'幸福。
品味此书,我被吴老师的教育理念所深深震撼。
1、尊重每一个学生。
吴老师把孩子看成一个有尊严的个体,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
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不强迫学生去认同。
2、为学生营造思维的磁场。
孙晓天教授说。
吴老师的课堂“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气氛很浓,“为什么”很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适时的点拨与指导随处可见。
吴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景或“陷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3、为学生设计有过程的参与。
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1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再一次感受了她那温柔、清新的语言,感受了她非凡的教学魅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老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于学生的热爱与生命的尊重。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将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重心来对待。
优质的数学课堂不光注重学术的严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应该能够让数学课体现出“数学味”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具体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俯下身子备课,钻进孩子脑子里想问题,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去想问题。
争取打造有效的、合理的、生动课堂。
课堂上还要注重把握智慧的生成、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巧妙利用课堂上生成的意外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质疑,在操作中获得,在实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学习,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的人。
我们都应该力求做到教会知识、培养技能,同时能教出品位、教出境界。
数学是一门科学,必须求真与踏实,让“真实、踏实、诚实”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蕴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知识巩固和思想教育贯穿在我们的每一堂课。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2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吴正宪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精湛的教学理论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老师也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老师。
人们常说:“你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备好一桶水,甚至要准备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
从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专著中吸取了许多教育教学营养,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我的教学理论层次。
听吴正宪老师讲座体会1
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
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
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
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
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
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
听吴正宪老师数学课的体会3
“2011小学数学教学核心问题解决策略研讨会”有感南江县实验小学徐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本次学习谈点感受。
(我汇报的重点是吴正宪老师的课和讲座)此次现场聆听了全国七位著名专家、学者的观摩课、讲座和近距离的互动。
给现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
不知能不能无愧于学生喊出的“老师”这个称呼?他们那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爱生如子的教学情感,谦虚谨慎的教学态度,让全场师生为之折服。
课堂上精彩不断,妙笔横生,细节处理恰到好处,生成性资源利用天衣无缝,水到而渠成。
特别是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一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搭配》(三年级的内容)。
受到了巨大的震憾和深刻的启发。
首先我们来赏析一下吴老师的课堂,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参考。
1、课堂导入,同学们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干什么呢?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数学问题?2、新课讲授,出示图片,两条裤子、两件上衣和一条裙子。
【吴老师在这里变招了,并不是按课本的顺序出示,而是打乱了。
】并强调让学生把搭配方法记录下来,写清楚。
并且吴老师在这里还插了一句话,同学们是想自己试试,还是让老师来讲呢?用吴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将球抛出去,引发学生自己思考。
(巡视,指导,找出不一样的作业。
)3、作业展示,就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
吴老师先展示1种的,3种的和6种的。
接着问,有没有7种的呢?8种的呢?学生答:3种的不全,6种的全。
吴老师接着又问1、2、3、4、5、种的为什么不全,6种的为什么就全了呢?请问你认为全的标准什么?在吴老师一步一步的追问和质疑中,让学生彻底理解“全”。
我们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找就找全了,有的就找不全呢?学生们说我们找着找着就找迷糊了。
那怎样由乱到全呢?这个用意在引发学生要做到一找就找全,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也就是引发学生有序的思考。
吴老师请作业做得好的孩子说出他做题的思路,并请做得不好作业的孩子到黑板前照着做。
我向往的课堂----听吴正宪老师的课心得体会
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早就对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钦佩不已,业余时间我认真观看了吴老师的视频讲座,再次感受到名师教育的智慧、和教书育人的艺术。
在《平均数》一课中,吴老师上课直接问“有没有听说过平均数?”有的学生回答的是听说过平均分苹果---这就是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平均分。
还有的学生回答算过平均分等等。
吴老师的课没有凭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社的眼球,而是凭借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孩子的已有的知识储备的了解。
课件只是辅助手段。
吴老师这节课的课件大部分都是一张幻灯片,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在平均数一课中用了一张课件:北京市六岁以下儿童1。
1米乘车免票标准,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吴老师的课堂中,讲台前通常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在一起。
学生就是老师的助手,和老师默契的配合。
吴老师的数学课能激发学生思考,在动脑筋的过程中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吴老师讲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严谨的数学课上的津津有味。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
整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中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如在平均数教学中,一组数据:7,4,6,3。
先让学生猜一猜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学生猜的结果不统一:4,6。
5。
8等。
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再算一算是多少。
当学生算出平均数是5时。
找出当时猜测平均数是8的学生,让他向同学们发问:“你们为什么不猜是8呢?”从而得出平均数的范围是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这样的生生对话比老师单纯的告知结果,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住。
同时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平均数。
原来的教学注重从算法上理解平均数,把概率与统计方面的课上成了计算课。
忽略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是它能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因此吴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上。
听吴正宪老师评课
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读后感提起吴正宪老师,由衷的钦佩,她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培训时经常能听到专家们拿她的课做案例与大家分享,网上也经常能看到她的精彩讲座与课堂实录。
这次暑假有幸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讲课》一书,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精彩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给我们呈现了大量的精彩教学片断,并对这些教学片断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分类、总结,做了独到的分析、品读和解读。
我一边读,一边思考,一遍遍的问自己“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一次次的后悔自己当初上这一课时没有用上这样的设计。
这本书也对评课的涵义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地阐述。
吴正宪老师认为:评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
它应该成为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智慧的重要手段,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
书中精彩的点评,“好吃又有营养”,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就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
读完《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第一辑,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总是机械的教给学生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却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教出来的效果也许并不差,但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对《角的度量》一课,吴正宪老师评课前,先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授课教师说了自己的困惑后,吴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惑。
如:如何渗透度量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基本都是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当学生用眼睛直观比不出大小时,就要引入用量角器量了。
而吴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而是让学生借助学具袋中的大大小小的角帮忙,学生的答案自然不一,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统一角的单位。
一个简单的细节处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成功,享受到幸福。
聆听《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讲座的收获
聆听《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讲座的收获
温宿六校李薇薇
今天在专题学习六中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精彩的专题讲座,让我豁然开朗,真的是受益非浅呀!吴正宪老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让我心中只有叹服。
从中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她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她所阐述的数学观点句句在理,紧扣住我们当代教育的发展变化,与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吴正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某些环节的教学经验,以及面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做法如良方益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是我们教师所必须学习的业务基石。
吴正宪老师从《课标》的三个案例对这个主题进行讲解。
案例(一)试估计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图中每个小方格为1个面积单位。
案例(二):“一个房间里有四条腿的椅子和三条腿的凳子共16个,如果椅子腿数和凳子腿数加起来共有60个,那么有几个椅子和几个凳子?”案例(三)图形分类:如图,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请把这些扣子分类。
吴老师的讲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我不仅领略了名师的风范,还欣赏了一个又一个生动丰富的教学案例,真是“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书”啊。
吴正宪老师的视频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生动的案例,她睿智的言语,精辟的分析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对名师亲切和蔼
的神情,谦虚的言谈举止肃然起敬。
在短暂的学习中,我聆听了名师的声音,经历了情感的触动,开启了思考之门,也收获着学习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从这三个案例的讲解中,我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我想这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是很我帮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名师讲座感受数学魅力
——聆听吴正宪老师专题讲座及观摩课活动有感
乌江镇中心学校张建军
2017年6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张掖市教育局组织的教
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甘肃省项目第六次专家支持活动,在本次专家支持活动中请来的专家是来自北京的身兼全国
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吴正宪老师以及她的专家团队。
在为期一天的活动中,吴正宪老师进行了小学数学工作站
的课例展示、主题引领以及互动研讨:她向大家展示了数学课例——《小数的意义》;做了一场专题报告,题目是:《做有
感觉的数学老师——和学生一起学数学》。
带着一份热忱,我用心去“领略”吴正宪老师的精彩报告,吴正宪老师《做有感觉的数学老师——和学术一起学数学》让
我心境豁然开朗;带着一份期待,我用心去“品”吴正宪老师
的数学课,名师用她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给我们呈现了
一节精彩纷呈的课。
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的魅力,也深深为她在讲座和课堂中表现出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维,人格魅力叹为观止。
她“凝心聚力,永争一流”的
敬业精神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聆听了专题报告,观摩了课例展示,参加了教学研讨,暗
自思忖,感触良多。
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我要以吴正宪老师
为榜样,树立牢固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学生的需求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满足了,那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气氛更好,最终将课堂的质量提升到最好的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体察儿童的学习需求,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交往等去满足学生需求。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终身学习,兼具知识和人文关怀的能力。
树立以人为本,基于儿童的需求的学生观、教学观、师生关系。
在此次专题讲座中,吴正宪老师谈到,学生最需求的是教
师的关爱和课堂的安全感。
一个关注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让孩子倍感亲切和温暖,这是发自内心的需求;在课堂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最大的宽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不焦虑、
不恐惧、不孤独,在安全的课堂中,他们的个性才得以张扬,
他们的才能才能得以展示。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端
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一个真正爱孩子、爱教育事业的人,一定
是一个关注孩子需求的人,把握课堂的主动性,因材施教,教
学相长,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此次专题讲座也为学校校本培训指明了发展方向,丰富了
校本培训内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认为在学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帮助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
正如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工作站一样,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及时沉淀、提炼知识的钻研精神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在今
后的教学教研中,要在服务中不断历练,在合作中相互学习,
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在研究中沉淀自己。
在名师课堂中,由吴正宪老师为我们现场教学的一节课——《小数的意义》,这节课特点是:理念新,定位准;设计巧,教法活;视野宽,目标全;过程实,效果好;挖掘深,亮点多。
虽时过多日,课堂上孩子们激烈的辩论质疑,老师们忍俊不住
的笑声,情不自禁的掌声,还在耳畔回响。
老师在课堂上进退
自如,机智幽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分享、碰撞
的空间,恰当的评价,适时的激励,精妙的设计,巧妙的生成,让老师们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无不给老师们以启发和引领。
一节好课,不仅关注学生获得哪些知识,更关注他们是如何获得;不仅关注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能力发展的
延续性;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更关注他们
学习经验的可持续发展。
吴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小数的意义》一课简约而不简单,
课堂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全课没有用一张幻灯片,却巧
妙地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敢想,敢说,会想,会说的氛围。
利
用圈圈圈出了知识难点,圈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孩子们培
养数感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的活动里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满足了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求和发展。
我记得吴老师在上课中不时的自然的流露出
很多激励学生评价语,让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有信心,如“真是
服了你”、“恩,你真够水平”、“我喜欢认真思考的同学”、“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我发现你回答得特别清楚”??整
堂课下来,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
对于孩子们的错误回答,吴老师从未有过一句“错了”,而是耐心地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
四十分钟很短,孩子们余味未尽,一直不肯离去,此时此刻孩子们是开心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这不正是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吗?
吴正宪多年来一直在为小学数学课改做着努力,她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
吴老师是一位善于教学的老师,课堂上的吴老师面对学生的课堂预设成竹在胸、课堂生成游刃有余,面对意外的情况巧妙应对,这与她扎实的业务能力是分不开的。
宝贵的一天虽然很短暂,但吴正宪老师给予我们的启迪很多,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能够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善于发现自己有价值的经验,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进行规划,同时她也在用心感悟教育,在不断的体验和反思中做一个有感觉的数学老师。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