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高效训练题

合集下载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练习题含答案-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练习题含答案通过课文《隆中对》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

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练习题含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练习题含答案基础识记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ﻭ好为《梁父吟》()因屏人( ) 猖蹶()( )屯**( )先主遂诣亮()倾颓( )陇亩( ) 欲信大义()存恤( ) 帝室之胄()殆()北据汉沔(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ﻭ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⑤谓为信然()⑥此人可就见()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ﻭ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ﻭ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ﻭ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ﻭ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4、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ﻭA。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ﻭ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ﻭ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之军以向宛洛。

ﻭ一、基础ﻭ1、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音,义(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通,音,义2、文学知识《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是朝人, 家,所著本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对,是的意思。

3、翻译句子ﻭ(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的事件?A. 三国时期B. 东汉末年C. 秦朝D. 唐朝2. 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首要战略是什么?A. 联合孙权B. 攻占荆州C. 夺取益州D. 直接北伐3. 隆中对中提到的“三顾茅庐”是指刘备几次拜访诸葛亮?A. 一次B. 两次C. 三次D. 四次4.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的势力基础应该建立在哪里?A. 荆州B. 益州C. 扬州D. 徐州5. 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外交策略是什么?A. 与曹操结盟B. 与孙权结盟C. 与袁绍结盟D. 与吕布结盟二、填空题6.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________”战略,是刘备后来建立蜀汉政权的基础。

7. 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的一次重要会谈,这次会谈发生在________年。

8.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刘备若要成就大业,必须先取________,再取________,最后北伐中原。

9.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该________,以稳固自己的势力。

10. 隆中对中,诸葛亮建议刘备与________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三、简答题11. 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政治主张。

12. 描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军事策略。

13. 根据隆中对,分析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四、论述题14. 论述隆中对对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15. 从隆中对的内容出发,分析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和治国理念。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材料:“夫天下有变,为英雄所资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略对话,其主要参与者是:A. 诸葛亮和曹操B. 诸葛亮和刘备C. 刘备和孙权D. 曹操和孙权2.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是指:A. 魏蜀吴三国鼎立B. 魏蜀吴三家共同治理天下C. 魏蜀吴三国各自独立D. 魏蜀吴三国相互制衡3. 隆中对中,诸葛亮建议刘备首先应该:A. 攻打曹操B. 联合孙权C. 夺取荆州D. 巩固益州4.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的优势在于:A. 地利B. 人和C. 天时D. 兵强马壮5. 隆中对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 公元207年B. 公元208年C. 公元209年D. 公元210年二、填空题1.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诸葛亮为其分析形势并制定战略的对话,因此也被称为______。

2.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曹操已经拥有北方,孙权则据有江东,刘备应先取______,再图益州,以成鼎足之势。

3.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刘备应以______为根据地,待天下有变,便可北伐中原,实现统一。

4.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的劣势在于______,但刘备有仁德之名,可以吸引四方英才。

5.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之一,这体现了隆中对在历史上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

2. 隆中对中,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的?3. 请说明隆中对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意义。

四、论述题1. 论述隆中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战略思维和领导智慧?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B5. A二、填空题1. 三顾茅庐2. 荆州3. 荆州4. 地利5. 重要性三、简答题1.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首先夺取荆州作为根据地,然后图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势,待天下有变,便可北伐中原,实现统一。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一、选择题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 隆中对2.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时,提到的“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中的“将军”指的是谁?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刘璋A. 跨有荆益B. 东和孙权C. 北拒曹操D. 西取益州二、填空题1.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当占据________和________,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图谋中原。

2.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政治优势是________。

3. 《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孙权占据江东的优势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

2. 请分析《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3. 请列举《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到的刘备在荆州的潜在盟友。

四、阅读理解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请简要分析诸葛亮在选段中提到的曹操、孙权和刘备的优势。

2. 诸葛亮在选段中为刘备规划的“跨有荆、益”的战略意义是什么?3. 请概括诸葛亮在选段中提出的“内修政理”的具体措施。

[隆中对]测试(含答案)

[隆中对]测试(含答案)

[隆中对]测试(含答案)《隆中对》一、填空(7分)1.《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是晋代代著名史学家陈寿。

(人名)2.“凡三往,乃见”所指的历史典故是三顾茅庐;“然操遂能克绍”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官渡之战;与“南抚夷越”相关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七擒孟获。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9分)①谓为信然..:确实这样②自董卓已.来:通“以” ③乃.见:才④因.之以成帝业:凭借⑤因.屏人曰:于是⑥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⑦存恤..:爱抚、爱惜⑧情好日.密:一天天的⑨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⑩箪.食壶.浆:用竹筐装着用壶盛着⑾然操遂.能克绍:最终,终于⑿志犹.未已:仍然,还⒀犹.鱼之有水也:好像⒁枉驾..顾之:屈尊⒂将军岂.愿见之乎:是否⒃遂用.猖蹶..:因此失败⒄抑.亦人谋也:而且三、解释句中加点词,并举出一个含有这个词的例句(10分)1.贤能为.之用被士卒多为用者山峦为晴雪所洗2.若.跨有荆益如果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士必怒若无兴德之言 3.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后遂无问津者遂许先帝以驱驰遂用猖蹶四、解释加点词语,并根据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组成成语(4分) 1.孤不度.德量力度:估计审时度势审己度人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身:亲自身临其境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五、翻译下列句子(30分)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件事的。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但是才智薄弱,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地步。

3.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当。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和他争胜。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

隆中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对话,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时期?A. 三国时期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哪些战略建议?A. 攻占荆州B. 夺取益州C. 联合孙权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到的“天下有变”是指什么?A. 天下大乱B. 天气变化C. 社会动荡D. 政治变革答案:C二、填空题4.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________”策略,是希望刘备能够利用地理优势,稳固发展。

答案:北抗曹操,东和孙权5.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刘备若想成就大业,必须先“________”。

答案:取得民心三、简答题6. 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策略的意义。

答案: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西方与各个少数民族建立和睦关系,在南方安抚当地的夷人和越人,以此来巩固蜀汉的边疆安全,减少外部的敌对势力,为刘备的长远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四、论述题7. 论述“隆中对”对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影响。

答案: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一套完整的战略发展蓝图,这不仅为刘备后来的行动提供了指导,也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深远的规划,使得刘备能够在三国乱世中稳固发展,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一对话体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思考题8. 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战略思想的认识。

答案:(此题开放性较强,考生可以根据对“隆中对”内容的理解,结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例如,可以从诸葛亮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对地理优势的利用、对人心的把握、对外交策略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完】。

《隆中对》练习(含答案

《隆中对》练习(含答案

隆中对一、基础识记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2、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通,音,.义(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通,音,.义3、文学知识《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音),是朝人,家,所著本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对,是的意思。

4、翻译句子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 自董卓已来B 欲信大义于天下C 故患有所不辟也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5、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隆中对练习题(一):《隆中对》练习题从各个侧面写人物是本文的显著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的行为,是从______面写其理想;徐庶推举,则是从______面赞其才能;刘备的“三顾”表现其并非______的俗人.从爱好方面写其理想;从侧面赞其才能;并非趋炎附势的俗人.隆中对练习题(二):给点初三《隆中对》的古文阅读练习《隆中对》练习《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隆中对练习题(三):隆中对练习题: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楚.先论“不行争”与“不行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终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仆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亮的史书特点.应当选哪个?why?选C 由于隆中对前后没有什么正侧面描写的,他说的压根不着边隆中对练习题(四):九班级语文隆中对课后习题最终一题答案原文与三国演义的37.38回比较.有何艺术加工?原文说的是诸葛亮始终回答刘备的问题,回答完后便与刘备一起打天下,而三国演义中先是刘备三顾茅庐,最终一次才见到他,在交谈的过程中诸葛亮还拿出了一张分析势力,地形的战略图,给刘备回答完后他还不想出山,刘备哭求,感动了诸葛亮,他就准备和刘备一起兴复汉室.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给刘备的诚意进行了许多加工,还有卧龙冈的环境,诸葛亮的巧言善辩,以及手下人的看法都有进行夸张描写.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隆中对的基础上加了许多加工. 我是9班级的同学,刚学完这课,这是我的看法.隆中对练习题(五):隆中对练习题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练习题(六):帮我做几道隆中对练习题1.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隐居隆中又自比管仲乐毅,他是不是自高自大?对此你怎样看?3.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当今社会,还需要刘备这样的人吗?4.依据本文内容拟一组不少于五言对偶句是练习册上的题,没答案,我不会做,感谢了依据《隆中对》的内容拟对偶句1假如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假如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假如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2.不是,诸葛亮的确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从后来的政治,军事方面可以看出来(可以参见等《三国志》史料)3.需要我们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觉人才的眼睛.4.不清晰本文内容是什么..隆中对练习题(七):关于《隆中对》的习题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访问诸葛亮?2、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示意刘备的?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1 卧龙指的是这龙还没有遇到明主,不能腾飞,就像凤雏一样,不能孵化. 刘备当时处于事业的衰败时期,他苦于没有贤士来辅佐他,徐庶说了诸葛亮是卧龙,有才而无处施展,既然他不愿出仕,那当然要想方法让他出仕,假如把他叫来,自然显得没有诚意,要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用真心感动诸葛亮,所以他要亲自去访问诸葛亮.2 刘备很虚心、很敬重诸葛亮,从“孤不度得量力……君谓计将安出”就可以看出3 由于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确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4 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冲突,可结为外援.5 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示意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奇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6 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依据地,因此最终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牢靠的依据地.隆中对练习题(八):初三上语文课本23课隆中对的练习题1.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缘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文中诸葛亮提出怎样的策略?提出该策略的目的是什么?1.策略:此诚不行与争锋.缘由: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2.策略: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取荆州益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目的:接和当时背景以多个力气对抗曹操,并使刘备处于一个好的地位隆中对练习题(九):隆中对练习对北方的曹操和江东的孙权,诸葛亮制定了"不行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行图"战略,他的依据分别是针对北方的曹操和江东的孙权,诸葛亮制定了"不行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行图"得战略,他的依据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楼主您好,依据您的描述,一句应如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行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以句号为分界,两句分别阐述了对曹操和孙权两方面的策略.隆中对练习题(十):隆中对阅读题(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词(1)将军既帝室之胄(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4)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2.译句(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才智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许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给.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解词(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由是先主遂诣亮(3)不耻劳辱(4)尝辍业投笔叹曰2.译句(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给.3.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附《隆中对》阅读题答案:(一)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安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二)2.(2)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给家庭).3.左右皆笑之.4.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大部分都属正面描写,“左右皆笑之”是侧面描写.不同之处: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9、诸君勿复.言古:今:三、一字多义:1、好:好.为《梁父吟》()与亮情好.日密()外结好.孙权()2、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君谓计将.安出()3、谓:君谓.计将安出()谓.先主曰()谓.为信然()4、国:用武之国.()国.险而民附()5、然:然.志犹未已()谓为信然.()秦王怫然.怒()6、信:谓为信.然()信.义著于四海()欲信.大义于天下()7、已:然志犹未已.()已.历三世()壮士不死即已.()已.拥百万之众()自董卓已.来()8、欲:欲.信大义于天下()从民欲.也()9、隧:先主遂.诣亮()遂.用猖蹶()然操遂.能克绍()10、为:谓为.信然()好为《梁父吟》()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11、而:而.智术浅短()国险而.民附()而.不可图()而.其主不能守()名微而.众寡()挟天子而.令诸侯()12、之:时人莫之.许()先主器之.()岂愿见之.乎()已拥百万之.众()孤之.有孔明()贤能为之用()因之.以成帝业()天府之.土()帝室之.胄()将军宜枉驾顾之.()13、于:自比于.管仲()欲信大义于.天下()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益州之众出于.秦川()14、以:以.弱为强者()此可以.为援()以.迎将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5、身:将军身.率益州之众()身.长八尺()16、比:每自比.于管仲()曹操比.于袁绍()17、善:元直与亮友善.()先主曰:“善.!”()18、因:因.屏人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9、用:遂用.猖蹶()贤能为之用.()20、犹:然志犹.未已()犹.鱼之有水也()21、许:时人莫之许.()高可二黍许.()22、诚:诚.如是()此诚.不可与争锋()四、词性活用:1、与亮情好日.密()2、所以资.将军()3、西.和诸戎,南.抚夷越()()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5、不箪.食壶.浆()()6、不可屈.致也()7、贤能为之用()17、君.谓计.将安出.()()()18、非惟天时()19、抑.亦人谋()20、挟.天子()21、不可与争锋()22、利尽..南海()()23、民殷.国富()2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5、不知存恤()26、总揽.英雄()()27、保其岩阻()28、内修政理()29、身.率益州之众()30、情好日.密()31、遂用.猖蹶()()32、箪食壶浆()()33、国险而民附.()34、屯.新野()35、豪杰并.起()36、然志犹.未已.()()六、翻译句子: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23《隆中对》测试(含答案)

23《隆中对》测试(含答案)

23 隆中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最好能背诵;2、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及诸葛亮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过程与方法:1、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2、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26岁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

学法指导:1、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2、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读。

学习过程:检测一:基础积累(一)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北据汉沔.()二、文学常识《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是朝人,家,所著本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对,是的意思。

检测三:基础积累(二)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谓为信然..:②自董卓已.来:③乃.见:④因.之以成帝业:⑤因.屏人曰:⑥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⑦存恤..:⑧情好日.密:⑨欲信.大义于天下⑩箪.食壶.浆:⑾然操遂.能克绍:⑿志犹.未已:⒀犹.鱼之有水也:⒁枉驾..顾之:⒂将军岂.愿见之乎:⒃遂用.猖蹶..:⒄抑.亦人谋也:检测三:句意理解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3.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5.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7.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检测四:阅读提升1.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三国时期哪位历史人物与刘备的对话?A. 曹操B. 诸葛亮C. 周瑜D. 孙权2. “隆中对”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西晋时期D. 东晋时期3.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战略建议?A. 联合东吴,共同抗曹B. 先取荆州,后取益州C. 先取益州,后取荆州D. 以上都是4. “隆中对”对刘备后来的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 没有影响B. 刘备按照建议行动C. 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D. 刘备部分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 二、填空题5.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先取荆州,后取益州”的战略,后来被刘备_________。

6.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该_________,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7. “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的一次重要会谈,它标志着刘备开始_________。

## 三、简答题8. 请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三顾茅庐”的背景及其意义。

9. 请根据“隆中对”的内容,分析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 四、论述题10. 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论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影响。

## 五、材料分析题11. 阅读以下材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请分析这段材料中诸葛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谈谈这段话对刘备的影响。

以上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对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影响。

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全面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阅读试题训练:隆中对(附答案)

阅读试题训练:隆中对(附答案)

阅读试题训练:隆中对(附答案)阅读试题训练:隆中对(附答案)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欲信大义于天下②挟天子而令诸侯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既帝室之胄小题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曹操比于袁绍②信义著于四海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小题3:翻译。

(4分)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小题4: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2分)参考答案:小题1:通“伸”,伸张挟持大概后代(2分)小题2:C(2分)小题3:(1)不仅仅是时机好,也是人谋划得当。

(2分)(2)这大概是老天拿它来资助将军,将军难道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2分)小题4:目标: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隆中对》试题 小卷 练习

《隆中对》试题 小卷 练习

23、《隆中对》姓名:一、填空文常:1、《隆中对》节选自,作者是,是家。

该书记载了时期的历史,共计篇。

二、默写:1、曹操比于袁绍,,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2、诸葛亮认为曹操能克制袁绍的原因:。

3、占据荆州的必要:。

4、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的:。

三、选择题:1、选出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以弱为强者B.以迎将军者乎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C.故患有所不辟也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3、选出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A.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C.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先主曰:“善.!”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4、诸葛亮为刘备看中的“大本营”是【】,当【】便挥师北上。

【】【】A.益州扬州B.荆州益州C.幽州冀州D.实力强大E.天下有变F.曹操自乱四、翻译句子:①挟天子而令诸侯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④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五、简答题1、诸葛亮为了达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政治蓝图,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2.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曹操:②诸戎、夷越:23、《隆中对》【填空文常】略。

【默写】略。

诸葛亮认为曹操能克制袁绍的原因: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占据荆州的必要: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选择题】ADABE【翻译句子】略。

【简答题】1.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根据:分析占据荆州的必要性、可能性,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可能性。

2.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隆中对练习与答案

隆中对练习与答案

隆中对一、基础训练1.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志》是部史书,共65卷,人们把它和、、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作者陈寿是朝人,学家。

“隆中对”的“对”是的意思。

2.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有一幅彩页插图《古隆中》,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的故事,下联讲的是——的事情。

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

”3.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

)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D.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申诉。

)4.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二、课时达标5.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6.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方针是:根据是:7.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两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8.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训练测试题5河大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训练测试题5河大版
河大版九年级上语文 《隆中对》 训练测试题 5
综合能力训练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 1— 4 题
亮 少有 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未扰乱,
随叔父玄 避难 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
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
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
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雅,甚 敬重 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
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力求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
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于是外连东吴, 内平南越, 立法施度, 整理戎旅, 工械技巧, 物究其极, 科教严明,
,没有取得成功
D.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和他对战的敌手,有时是杰出人物,加上众
寡不等。
参考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
1.A 2 .D 3 .B 4 .D
C.权既宿服仰备(之) ,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D.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遣兵三万人以助备——派三万兵作好战斗准备
B.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没有建立全国统一政权,没有与魏晋抗衡的人
C.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所以连年兴兵(攻打吴国)
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天命有归,不可智力争也。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才,英霸之器
B.随父玄 避难 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

基础训练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汉室倾颓()不可胜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孤不度()德量力东连吴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奸臣窃命()此人可就见()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生遂诣亮()主上蒙尘()遂用猖獗()内修政理()于是与亮情好日密()3.分析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①好为《梁父吟》()②贤能为之用()③谓为信然()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4.翻译下列句子①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③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5.熟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

综合能力测试题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1.因屏人曰()________ 2.好为《梁父吟》()________3.枉驾顾之()________ 4.遂用猖蹶()________5.先主遂诣亮()________ 6.民殷国富()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4.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通________:2.自董卓已来________通________:四、文学常识填空。

1.《三国志》是部________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2.陈寿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学家。

“隆中对”的“对”是________的意思。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隆中对复习练习

隆中对复习练习

《隆中对》复习应考练习卷班级姓名一、阅读《隆中对》,给加点字注音或释义。

亮躬耕..八尺,..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也。

..莫之许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 ..顾.之。

”由是..,乃.见。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此...而.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为.之..,贤能用,此可以为...也。

荆州北...援.而.不可图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巴蜀,此用武之国所以..,沃野千..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而不知存恤将军既帝室之胄..英..,总揽....,信义著于四海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天下有变,...,内修政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可兴...可成,汉室...,则霸业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阅读练习一云水无心1.根据文意默写①诸葛亮的最终目标是“,。

”②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③先论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再论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又论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后论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4曹操的优势是,;孙权的优势是,,,。

○5诸葛亮认为刘备成就霸业具有的条件具体说明如下,地利:荆州……;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地。

人和:智能之士,,,,。

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 )A.度.德量力( duó ) 遂诣.亮( yì ) 汉室倾颓.( tuí ) 遂用猖蹶.( jué )B.不可胜数.( shǔ ) 陇.亩( lǒng ) 好.为《梁父吟》(hào)因屏.人曰( píng )C.东连吴会.( kuài ) 挟.天子而令诸侯( xié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dài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xù ) 帝室之胄.( zhòu ) 箪食.壶浆( sì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固以.怪之矣自董卓已.来B.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臣不胜.受恩感激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思而不学则殆.E.与亮友善.先主曰:“善.!”4.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5.请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关注文言词语古今意思的差异,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只能去见他,不能让他屈尊前来。

将军(指刘备)应该委屈点亲自前去拜访。

枉,委屈。

顾,看望。

B.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了(汉)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挟,挟持,控制。

诚,的确。

C.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就表现得猖狂自大,(弄)到(成为)现在(这个不好的局面)。

度,估价。

遂,于是,就。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 箪,名词用作动词,用竹筐装着。

壶,名词用做动词,用水壶盛着酒浆。

E.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曹操同袁绍相比,则名位低贱,实力不足。

6.对文章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诸葛亮的对策中,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具体步骤和规划,沿着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由远及近,层层递进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B.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深刻观察和科学分析,有条不紊地论述对策。

既精辟地论述了当前形势,又推断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C.在论及统一大业时,先谈对内、对外等多方面的准备,后谈如何进攻,理路也十分清晰。

D.诸葛亮不仅为建立蜀汉政权,统一中国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方案,而且深知治国之本。

除考虑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军事实力而外,还把取得和巩固政权与恤民和举贤的治理策略联系起来,充分显示了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如他在论述东吴“不可图”时,指出“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论述益州“可图”时,指出益州、汉中“民殷国富”而其主刘璋、张鲁“不知存恤”,致使“贤能之士,思得明君”。

)7.对文章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从写作上看,本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自始至终围绕着诸葛亮对策这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的。

首先第①②段写“隆中对”前,然后③④⑤段写“隆中对”时,最后第⑥段写“隆中对”后,结构布局一目了然。

B.第①段主要采用了正面叙述的方法,写出了人物的生活、思想、交游及其社会声誉,这就粗略地勾勒出了诸葛其人的与众不同。

C.第②段从侧面加以叙写,通过徐庶的荐举进而衬托出诸葛亮的才质非凡。

这就为刘备的屈驾“三往”和诸葛亮对策作了铺垫,制造了气氛。

有刘备拜访,而后有诸葛亮之对,自然是顺理成章。

D.如果说隆中对前,是通过作者的叙述和他人的反响来突出诸葛亮的高明的话,那么隆中对时,则是让作者登场现身说法,进行具体论列,从而更雄辩地展示人物的高明。

8.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值得借鉴,下列对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材精当,详略分明,突出本质方面,鲜明表现诸葛亮的才智。

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用了大量篇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张本。

B.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只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并对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由此引出刘备“三顾茅庐”一事,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C.全文的重点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相当详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天才预见。

D.本文语言高度精练,也相当完美,言简而意赅,文省而深刻。

如诸葛亮对策后写刘备的反响,只用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对诸葛亮的高明对策如获至宝,欣然接受的的心境写了出来。

练习一答案1.默写①诸葛亮的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②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③先论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又论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后论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4曹操的优势是(得天时,有谋略,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孙权的优势是(在江东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人民拥护,善用贤人。

)○5诸葛亮认为刘备成就霸业具有哪些条件具体说明(地利: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人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

)天时: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B3.C4.A5.C6.A7.D8.A《隆中对》练习二云水无心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B.然操遂.能克绍由是先主遂.诣亮C.谓.为信然谓.先主曰D.时人莫之许.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谓为信然.然.操遂能克绍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屏人曰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辍耕之.垄上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以.塞忠谏之路也E.贤能为.之用为.其来也F.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而.其主不能守3.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不可胜.数(尽)利尽.南海(全部得到)B.国险而民附.(归附)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C.总揽.英雄(招致)内修.政理(修改)D.宜枉.驾顾之(委屈)诚.如是(果真)E.不可屈致.(招致、引来)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F.利.尽南海(物质)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爱抚、爱惜)4.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一项与其它用法不同,请指出:A.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B.置人所罾.鱼腹中C.策.之以不以其道D.其一犬.坐于前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没有不赞同他的。

B.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而(我的)智谋短浅,就很烦躁,一直到今天。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敢不拿着饭食提出茶水来送将军您呢?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就没有这个意愿吗?6.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二项是:A.君谓计将安出——君子的计谋将是怎样出现的呢?B.此诚不可与争锋——这实在是不可与他较量。

C.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这是可以用武力征服的国度,但它的主人却不能守护它。

D.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E.孤不度德量力——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7.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主要写诸葛亮的隐居生活,生平抱负和德望才气,作者从正面来表现的。

B.文中写徐庶荐贤其作用是写诸葛亮的不凡,其写法为衬笔。

C.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表现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清高不俗,谨慎持重。

D.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才得见,说明刘备不得到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人誓不甘休,表现他善于举贤任能。

8.对文段内容分析有误的是:A.“欲信大义于天下……至于今日”是刘备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现了问计的诚恳态度。

B.诸葛亮分析了曹操的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和政治劣势(挟天子而令诸侯),因而作出了“此诚不可与争锋”的结论,强调了要刘备尊重客观实际。

C.“国险”表明了孙吴优越的地理条件(地利),“民附”和“贤能为之用”表明其内部团结(人和),因此得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D.从文中可看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杰出才能。

9.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策略有三条,其中有误的是:A.操不可争,孙不可图B.建立根基,争图荆益C.内修外联,汉室可兴D.帝室之胄,民心所向10.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其中有误的是:A.西和诸戎,南抚夷越B.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C.孙权“贤能为之用”D.刘备“总揽英雄”11.读“亮答曰:……汉室可兴矣”理解有误的是:A.本段文字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对刘备所“问”而作出的回答:即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这一最终目标的应对策略。

B.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内政外交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荆州北据汉……用武之国”是论占据荆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以成帝业”是占据益州的必要性。

D.“刘璋暗弱……不知存恤”和“其主不能守”分别论述了占据益州和荆州的可能性。

E.选文论述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先说“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说“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递进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F.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因而选文在表达上侧重于记叙和描写。

练习二答案:1.C 2.F 3.C 4.D 5.D 6.AC7.A 8.B 9.D 10.A 11.F《隆中对》课文解读要点:这篇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