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腹部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这项检查通常由医生或者医疗专业人员执行,旨在检查腹部的外观、触感、听诊和叩诊等方面,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步骤和相关要点。
1. 患者准备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脱掉上身的衣物,保持腹部暴露。
同时,医生或者医疗专业人员应确保检查环境肃静、温暖,并提供足够的隐私。
2. 观察腹部外观医生首先会子细观察患者腹部的外观。
他们会注意腹部是否对称、膨胀或者凹陷,是否有皮肤变化(如红斑、瘀斑、疱疹等),是否有腹股沟突出或者腹部疝气等异常。
3. 触诊腹部触诊是腹部体格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生会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感受腹壁的张力、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腹部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触诊时,医生应使用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4. 腹部听诊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
他们会注意是否有肠鸣音(肠道蠕动的声音)的存在、强度和频率。
肠鸣音的异常可能提示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肠梗阻或者炎症。
5. 叩诊腹部叩诊是通过敲击腹部来评估腹部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
医生会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并根据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来判断腹部器官的状态。
例如,浊音可能表示有液体或者固体存在,而清音则可能表示有气体存在。
6. 深部触诊在完成表面触诊后,医生可能会进行深部触诊,以评估腹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他们会用手指轻压腹部,以感受腹部器官的质地、轮廓和挪移性。
通过深部触诊,医生可以检查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异常。
7.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测量腹围、测量腹部压痛点、检查肛门和直肠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腹部健康评估。
总结: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腹部外观、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步骤,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腹部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听诊、叩诊和触诊四个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首先是观察,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腹部外形和皮肤情况。
腹部外形的观察包括腹部的对称性、腹壁的外形、是否有腹部肿块等情况。
对于皮肤情况的观察则主要包括是否有皮肤瘀斑、皮肤下出血、皮肤变色等情况。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腹部的整体情况,有无明显异常。
其次是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可以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声音情况。
主要包括肠鸣音和血管杂音。
肠鸣音是指肠道内气体和液体通过肠道时所产生的声音,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则的、持续的。
而血管杂音则是指血管内血液流动时所产生的异常声音,可能是由于血管狭窄或者瘤体等原因引起。
通过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血管情况。
接着是叩诊,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叩诊应该产生清音,而当腹部腔内有肿块或积液时,叩诊会产生浊音。
通过叩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是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形态和敏感度等情况。
触诊主要包括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
浅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肌肉的紧张度和腹部肿块等情况,而深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和形态等情况。
通过触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压痛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腹部体格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细节,全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体检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是否对称、平整或者隆起,有无腹肌紧张、肌肉萎缩等异常情况。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瘀斑、疱疹等异常,以及有无疤痕、肿块等病变。
1.3 肚脐检查:观察肚脐是否突出、凹陷或者有分泌物,以及有无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程度和位置。
2.2 腹部包块:通过触诊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包块等异常,观察其大小、质地和挪移性。
2.3 肝脏和脾脏触诊:通过特定的手法触摸腹部,检查肝脏和脾脏是否肿大,以及有无异常的硬度或者结节。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听诊,观察肠鸣音的频率、音量和性质,判断肠道是否正常蠕动。
3.2 血管杂音: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血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提示血管狭窄或者破裂等问题。
3.3 腹部血管搏动: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主要血管,观察血管搏动的频率、节律和力度,评估血管功能是否正常。
四、敲诊检查4.1 肝脏敲诊: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特定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响度和音调,判断肝脏是否有肿大或者异常。
4.2 胃肠气体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分布和音调,判断胃肠道内是否有过多的气体积聚。
4.3 腹水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特点,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可能是腹水的表现。
五、特殊体位检查5.1 腹部压痛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位置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定位病变。
5.2 腹部肿块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肿块的位置、形态和挪移性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和来源。
5.3 腹部脏器移位体位:通过改变体位,观察腹部脏器的位置和挪移性,有助于判断脏器是否有异常的位置偏移。
健康评估腹部评估课件

听诊是通过听取腹部声音来判断其正常与否的方法。
听诊时医生将听诊器放在患者的腹部,注意听取肠鸣音、血管杂音以及呼吸音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血管病变或呼吸系统问题。
观察时应注意腹部是否对称、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皮肤颜色是否正常以及有无静脉曲张等。
观察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运动、腹式呼吸或胸式呼吸的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或腹部疾病。
详细描述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即疼痛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在麦氏点。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腹膜炎和休克。
总结词
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的急症,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自肛门排便排气。
详细描述
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自肛门排便排气。腹痛通常为阵发性绞痛,腹胀明显,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胆汁。严重时可能出现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
02
01
04
03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腹部评估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需要更多的医学专业人士掌握相关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腹部评估中的应用也将逐渐普及,通过智能化分析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观察是通过观察腹部外观、形态、颜色、温度等来判断其正常与否的方法。
叩诊是通过敲击腹部来评估其正常与否的方法。
叩诊时医生用叩诊锤或手指在不同部位轻敲腹部,听取不同部位的声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叩诊时需要注意不同部位的叩诊音,如肝浊音界、脾浊音界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脏器病变或气腹等。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室检查是通过抽取患者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化验,以评估腹部正常与否的方法。
腹部评估(高护-健康评估)

生殖系统疾病评估
生殖系统疾病评估
检查腹部疼痛、下腹坠胀等症状,以 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生殖系统疾 病的体征。
妇科炎症评估
性传播疾病评估
检查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如淋病、梅毒等。
评估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的临 床症状和体征。
其他腹部疾病评估
腹部肿瘤评估
检查腹部肿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如腹部肿块、腹水等。
详细描述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肉紧张等,以及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的大小 、质地和位置是否正常。
听诊
总结词
通过听取腹部声音进行评估
详细描述
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等,以判断肠道蠕动和血流情况。
叩诊
总结词
通过叩击腹部进行评估
详细描述
根据叩诊音判断腹腔内有无液体、脏器肿胀或炎症等。
实验室检查
总结词
通过实验室化验结果进行评估
详细描述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检查,了解肝肾功能、电解质 平衡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腹部疾病的原因和程度。
03
常见腹部疾病评估
消化系统疾病评估
01
02
03
消化系统疾病评估
评估腹部疼痛、恶心、呕 吐、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以及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等表现。
肝胆疾病评估
检查肝脏大小、质地,胆 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 的症状和体征。
注意事项
评估时应保持安静、温暖的环境,避 免干扰因素;评估者应保持手温暖, 以免影响触诊结果;遵循无菌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
02
腹部评估方法
视诊
总结词
通过观察腹部外观和形态进行评估
详细描述
观察腹部是否对称、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皮肤颜色和质地是否正常,以及是 否有疤痕、静脉曲张等。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进行腹部检查,并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形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平坦的,无明显隆起或凹陷。
1.2 腹壁皮肤:检查腹壁皮肤的颜色、纹理和有无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壁皮肤应该是光滑、均匀的,无明显红斑、瘀斑或皮疹等异常。
1.3 腹部肿块:触摸腹部,检查有无肿块。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柔软的,无明显肿块或包块。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肌肉紧张度: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肌肉,评估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情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是柔软的,无明显紧张。
2.2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无痛的,无明显压痛。
2.3 腹部包块触诊:用手指触摸腹部不同区域,检查有无包块。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无包块的,无明显异常触感。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应该听到正常的肠鸣音,即持续而有规律的声音。
3.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血管杂音,评估血管状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听不到血管杂音,无明显异常声音。
3.3 肝脾触诊:用手指触摸腹部肝脾区域,评估肝脾大小和质地。
正常情况下,肝脾应该是无肿大的,质地均匀。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评估共鸣音的强度和音调。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清脆的共鸣音。
4.2 腹部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评估浊音的强度和音调。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浊音,但不应过于浊响。
4.3 腹部移动性浊音:用手指敲击腹部,观察浊音的移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移动性浊音应该在腹部不同区域移动。
五、病理征象5.1 腹部肿块:触诊腹部时发现有肿块,应进一步评估其性质、大小和质地等特征。
5.2 腹部压痛:触诊腹部时发现有压痛,应进一步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和部位等特征。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和触摸腹部,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腹部检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观察腹部的形状:正常腹部应呈圆形或扁平形,无明显畸形。
1.2 观察腹部的皮肤:皮肤应光滑,无明显瘀斑、疤痕或皮疹。
1.3 观察腹部的蠕动:正常情况下,腹部应有规律的蠕动。
二、触诊检查2.1 腹壁触诊: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2.2 肝脾触诊:通过触摸腹部左右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肿大。
2.3 肾脏触诊:用手指敲击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肾脏区域的疼痛。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判断是否正常。
3.2 血管杂音:听取腹部血管区域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
3.3 肠鸣音持续时间:观察肠鸣音的持续时间,判断是否正常。
四、叩诊检查4.1 肝脾叩诊:用手指轻轻叩击腹部左右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有异常。
4.2 肠鸣音叩诊:通过叩击腹部听取肠鸣音,判断是否有异常。
4.3 肾脏叩诊:用手指敲击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肾脏区域的疼痛。
五、特殊检查5.1 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内部器官的情况。
5.2 CT扫描:在必要时进行腹部CT扫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
5.3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的血液指标是否正常。
结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触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希望以上介绍的腹部检查评分标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腹部检查的方法和重要性。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状况。
下面是腹部检查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检查目的:腹部检查的目的是评估腹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质地和压痛情况,以及检测有无腹部肿块、包块等异常情况。
二、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脱掉上衣,裸露腹部,保持舒适的体位,可以采取仰卧位或者半卧位。
2. 观察:首先进行腹部的外观观察,包括腹部形态、皮肤颜色、瘢痕、疤痕、脐部形态等。
注意观察有无腹壁隆起、凹陷、肿块等异常情况。
3. 触诊: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检查腹部的温度、湿度和皮肤的弹性。
然后进行浅表触诊,用手指轻压腹部各个区域,检查有无压痛、包块等情况。
最后进行深部触诊,用手掌压迫腹部,检查有无肿块、腹部器官肿大等情况。
4. 叩诊:用手指或者敲击器轻敲腹部各个区域,检查有无鼓音、浊音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呈鼓音。
5. 听诊: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检查有无异常音响。
正常情况下,应该听到肠鸣音。
三、评分标准:根据腹部检查的结果,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1. 外观观察:- 腹部形态:正常(0分),异常(1分)- 皮肤颜色:正常(0分),异常(1分)- 瘢痕、疤痕:无(0分),有(1分)- 脐部形态:正常(0分),异常(1分)2. 触诊:- 温度、湿度和皮肤弹性:正常(0分),异常(1分)- 浅表触诊:无异常(0分),压痛(1分),包块(2分)- 深部触诊:无异常(0分),肿块(1分),器官肿大(2分)3. 叩诊:- 鼓音、浊音:正常(0分),异常(1分)4. 听诊:- 肠鸣音:正常(0分),异常(1分)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每一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腹部检查的总分。
根据总分的高低,可以初步判断腹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腹部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尽量选择舒适的体位,以便患者放松身体,有利于检查的进行。
2. 检查时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节腹部【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视、听、叩、触四种基本方法在检查腹部时的应用(2)通过相互检查,能掌握正常人腹部的检查方法和正常体征(3)通过临床实习,掌握常见的腹部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重点难点视、听、叩、触四种基本方法在检查腹部时的应用腹部的范围上起横膈,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l,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在此范围内包含腹膜腔和腹腔脏器等内容。
腹部检查顺序:按视、听、叩、触诊的顺序进行(避免叩诊、触诊对胃肠蠕动的影响,使肠鸣音发生变化)。
以触诊为主。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一)体表标志1、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2、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用于判断体型。
3、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4、髂前上棘:髂嵴前上方的突出点,为腹部九区分法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5、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6、腹中线: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腹部四区分法的垂直线。
7、耻骨联合:为腹中线最下部的骨性标志。
8、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二)腹部分区1.四区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2.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
上面的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部)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和下腹部9个区域。
二、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
(一)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两侧对称。
1、生理情况:正常范围(1)腹部平坦:平卧时,前腹面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或略低,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腹部饱满:腹部外形较圆,可高于肋缘至耻骨平面――肥胖者及小儿(尤其餐后)。
(3)腹部低平:皮下脂肪少,腹部下凹――消瘦者。
2、病理情况:腹部明显膨隆/凹陷(1)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所在平面,外观呈凸起状,称腹部膨隆。
(A)全腹膨隆:. 腹腔内容物增多腹部呈球形或扁圆形,除因肥胖、腹壁皮下脂肪过多外(此时腹壁厚,脐常凹陷),多因腹腔内容物增多,常见于下列情况:1)腹腔积液(腹水):蛙腹(平卧位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
侧卧或坐位时,因液体流动而使下侧腹部膨出)。
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腹水(量多致腔压增高时,此时可使脐部突出)等。
2)腹内积气:球状腹(胃肠胀气可引起全腹膨隆,使腹部呈球形,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移动体位时其形状无明显改变)见于胃肠胀气(肠梗阻或肠麻痹),气腹(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3)巨大包块:球状腹见于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等。
当全腹膨隆时,为观察其程度和变化,常需测量腹围。
腹围测量:患者排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所得周长为脐周腹围(cm)。
(B)局部膨隆:腹部的局限性膨隆常因为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症性包块,肠曲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等。
鉴别腹壁上肿块(如皮下脂肪瘤、结核性脓肿等)和腹腔内肿块:嘱患者仰卧抬头,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是在腹壁上,反之不明显或消失,说明肿块在腹腔内,被收缩变硬的腹肌所掩盖。
(2)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骨的水平面,称腹部凹陷。
(A)全腹凹陷:――见于消瘦和脱水者。
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棘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见于恶病质。
(B)局部凹陷:较少见,多由于腹部外伤或手术后疤痕收缩所致。
(二)呼吸运动1、腹式呼吸减弱――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
2、腹式呼吸消失――胃肠道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
3、腹式呼吸增强――不多见,常为癔病性呼吸或胸腔疾病(胸式呼吸减弱)。
(三)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静脉一般不显露,较瘦或皮肤白皙的人隐约可见,皮肤较薄而松弛的老年人可见静脉暴露于皮肤,但常为较直条纹,并不迂曲,仍属正常。
腹壁静脉可显而易见或迂曲变粗,称为腹壁静脉曲张。
常见于门静脉高压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
根据腹壁静脉曲张分布及血流方向判断静脉曲张的来源:1.正常: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自下向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
脐水平线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
2.上腔静脉阻塞:血流方向向下。
3.下腔静脉阻塞:血流方向向上。
4.门静脉阻塞有门脉高压时:腹壁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放射。
血液经脐静脉(胚胎时的脐静脉生后闭塞而成圆韧带,此时再通)流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
检查血流方向:指压法。
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胃和肠的轮廓及蠕动波,除非在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极度消瘦者可能见到。
胃肠道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在腹壁可见到相应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
同时伴有梗阻近端的蠕动加强,可在腹壁看到蠕动波。
1.胃蠕动波→幽门梗阻。
(自左肋缘下开始,缓慢地向右推进,到达右腹直肌旁(幽门区)消失。
)2.肠蠕动波→肠梗阻。
(1)小肠梗阻所致的蠕动波多见于脐部。
(2)结肠远端梗阻时,其宽大的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
三、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一)肠鸣音:肠蠕动时,肠腔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
肠鸣音为肠蠕动的表现。
方法:在固定部位至少听诊1min,评估肠鸣音的次数和性质。
(因肠鸣音的音响和音调变异较大)1.正常:肠鸣音4-5次/min。
2.异常:(1)肠鸣音活跃:肠鸣音>10次/min,但音调不特别高亢。
见于急性胃肠炎(腹泻)、胃肠道大出血或服用泻药等所致肠蠕动增强时。
(2)肠鸣音亢进:肠鸣音次数多且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
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患者肠腔扩大,积气增多,肠壁被胀大变薄且极度紧张,亢进的肠鸣音可产生共鸣,因而可听到高亢的金属性音调。
)(3)肠鸣音减弱: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甚至数分钟才听到1次。
见于便秘、腹膜炎i、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胃肠动力低下等。
(4)肠鸣音消失:持续听诊3-5分钟仍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不能诱发肠鸣音。
见于急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二)振水音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将听诊器放于上腹部,同时用稍弯曲的手指在患者的上腹部作连续迅速的冲击动作(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
若胃内有液体积存,则可听到胃内气体与液体相撞击而产生“咣啷、咣啷”的声音,称为振水音。
意义:1.正常:进食较多液体后2.异常:清晨空腹或餐后6-8h以上仍能闻及振水音――幽门梗阻、胃扩张等(胃内有较多液体潴留)(三)血管杂音:正常人腹部无血管杂音。
1.动脉性杂音:(1)腹中部收缩期血管杂音――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2)左右上腹部收缩期血管杂音――肾动脉狭窄。
2.静脉性杂音:为柔和的、连续的嗡鸣声,常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
提示门静脉高压有侧支循环形成。
四、叩诊:腹部叩诊音、脏器叩诊(肝脏、肾脏)、移动性浊音(一)腹部叩诊音:正常――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为鼓音,只有肝脾,增大的膀胱和子宫占据的部位,以及两侧腹部近腰肌处叩诊为浊音。
(二)肝脏叩诊:1.肝上界:方法: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诊。
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肝相对浊音界=肝上界;肝绝对浊音界=肺下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
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肝不再为肺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
)2肝下界:方法:由腹部鼓音区沿有锁骨中线向上叩诊。
叩诊音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为肝下界。
(因肝下界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法确定。
一般叩得的肝下界比触得的肝下缘高1-2cm。
)3匀称体型: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下界――右季肋下缘肝上下径――9~11cm4.生理情况:矮胖体型、妊娠――肝上下界可上移一个肋间瘦长体型――肝上下界可下移一个肋间5.病理情况p:肝浊音界上移――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鼓肠等肝浊音界下移――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
肝浊音界扩大――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急性胃肠穿孔(肝表面覆有气体所致)6.肝区叩击痛:正常人肝区无叩击痛。
肝区叩击痛(+)――肝炎、肝脓肿、肝淤血(三)肋脊角叩痛(肾区叩痛):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医师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肋脊角处(肾区),右手握拳以轻至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肋脊角对应的是肾脏所在部位。
正常肋脊角处无叩击痛。
肋脊角叩击痛(+)――肾脏病变(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四)移动性浊音:检查有无腹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先让患者仰卧,腹中部由于肠管内有气体而在液面浮起,叩诊呈鼓音,两侧腹部因腹水积聚(重力作用)叩诊呈浊音。
患者向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而在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
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当腹腔内游离液体(腹水)在1000ml以上时――移动性浊音(+)。
五、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肝脏、脾脏、胆囊、膀胱)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
(发现重要体征: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脏器肿大)病人体位:仰卧位,两腿屈曲,腹式呼吸触诊方法①先浅触诊(腹壁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等),后深触诊(压痛、反跳痛、腹腔内脏器、包块等)。
②一般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检查腹部各象限(左下、左上、右上、右下)。
③由健侧逐渐移向病痛部位(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逐渐移向病痛部位,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
④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
(一)腹壁紧张度正常人腹壁柔软(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生理情况:有些人(尤其儿童)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可消失,不属异常。
病理情况:1.腹壁紧张度增加:腹膜炎症刺激→腹肌痉挛(1)全腹①板状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腹壁明显紧张,触诊硬如木板)②揉面感或柔韧感――慢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TBP;或癌性腹膜炎)炎症发展较慢或癌转移至腹膜,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