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与《古画品录》

合集下载

南朝齐 谢赫 《古画品录》 (此文原名《画品》)

南朝齐 谢赫 《古画品录》 (此文原名《画品》)

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

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

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

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

※第一品(五人)陆探微。

事五代宋明帝,吴人。

穷理尽性,事绝言象。

包前孕后,古今独立。

非复激扬所以称赞,但价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

曹不兴。

五代吴时事孙权,吴兴人。

不兴之迹,殆莫复传。

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

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卫协。

五代晋时。

占画之略,至协始精。

六法之中,迨为兼善。

虽不说备形妙,颇得壮气。

陵跨群雄,旷代绝笔。

张墨、荀((曰助))五代晋时。

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但取精灵,遗其骨法。

若拘以物体,则未见精粹。

若取之外,方厌高腴,可谓微妙也。

※第二品(三人)顾骏之。

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

始变古则今,赋彩制形,皆创新意。

如包牺始更卦体,史籀初改画法。

常结构层楼,以为画所。

风雨炎燠之时,故不操笔;天和气爽之日方乃染毫。

登楼去梯,妻子罕见。

画蝉雀,骏之始也。

宋大明中,天下莫敢竞矣。

陆绥。

体韵遒举,风彩飘然。

一点一拂,动笔皆奇。

传世盖少,所谓希见卷轴,故为宝也。

袁((艹倩))。

比方陆氏,最为高逸。

象人之妙,亚美前贤。

但志守师法,更无新意。

然和璧微玷,岂贬十城之价也。

※第三品(九人)姚昙度。

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鬼音))魁神鬼,皆能绝妙。

奇正咸宜,雅郑兼善,莫不俊拔出人意表,天挺生知非学所及。

虽纤微长短,往往失之。

而舆皂之中,莫与为匹。

岂直栋梁萧艾可搪突((王与))((王番))者哉!顾恺之。

五代晋时晋陵无锡人。

字长康,小字虎头。

除体精微,笔无妄下。

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

毛惠远。

画体周赡,无适弗该,出入穷奇,纵黄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简答题1.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内涵:P92①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

②“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准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

谢赫的“六法”和顾恺之的“传神论”呈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基本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③他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什么样的“百科全书”?P120①《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善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②全书共分10卷,内容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关于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关于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关于绘画技法与理论;关于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③《历代名画记》所论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绘画的起源、功能、承继关系、评论标准、艺术表现以及时代和地方的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新的见解。

3. 何为佛教的犍陀罗风格?犍陀罗作为古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

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

据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

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

但他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的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

4.何为“文人画”,它的表现特点是什么?P143①文人画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画,北宋苏轼首次提出“士人画”的概念,是没有功名的文人的画。

②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文思想的绘画,并以书法如法,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谢赫《古画品录》

谢赫《古画品录》

谢赫古画品录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绘画批评著作。

大约完稿于梁大通四年(532)以后,作者谢赫是活动于南朝齐、梁时期的画家。

生卒年难于确考。

生平活动也缺少充分的文献记载。

谢赫在《古画品录》序文中提出了评画的6项标准,简称六法,即:①“气韵生动”,要求生动地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②“骨法用笔”,要求用笔有骨力;③“应物象形”,要求形象的描绘具有相应于对象的近似性和真实性;④“随类赋彩”,即根据不同类别的对象设色;⑤“经营位置”,指讲求章法构图的设计;⑥“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即临摹复制。

除“传移模写”外,各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列于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是中国美学的新命题,影响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要求,被历代看作是中国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的创作、欣赏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在六法中,它起着统辖的作用,其他各法是达到“气韵生动”的条件。

在谢赫的时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因此“气韵生动”主要是对人物肖像画而言,后来才逐渐扩展到整个绘画领域,并且越出绘画领域。

“气韵生动”的内涵,也由强调表现对象的气韵,延伸到强调表现艺术家审美主体的气韵,成为中国美学的特色和重要范畴之一。

“气韵”说的产生,一方面是受顾恺之“传神”论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魏晋品藻人物之风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运用以“气韵生动”为首的六法准则,对晋以来的绘画进行品评,在绘画领域中开创了以等第品评艺术的先例。

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

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

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

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

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

据他们的艺术造诣而将其分成六品: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

中国画论复习资料

中国画论复习资料

中国画论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左传中记载的“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阐明了青铜器图文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的功能说。

2、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魏晋胜流赞》、《画云台山记》、《论画》,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3、宗炳在论山水画功能时,首先谈的就是“心悦之乐” 。

4、明代王履提出了“庶兔马首之络”的绘画见解。

5、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对谢赫的六法做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立意问题。

6、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7、南宗画系的宗主是王维。

8、“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中黄家指的是黄荃。

9、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指绘画要取法魏晋。

10、继谢赫以后,南陈的姚最写了《续画品录》,提出了前人所未提出的心“师造化论”。

11、“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评画标准的提出者是张彦远。

12、画家徐悲鸿主张作画要:“中西结合”,我们把他的理论称“中西绘画调和轮” 。

13、在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的代表者是“四王” 。

14、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提出绘画的功能论的主要内容是:助“人伦、成教化、怡悦性情。

”15、近代花鸟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16、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创作中提出“我用我法” 、“师古人之迹而不思故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

”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在其著作《苦瓜和尚话语录》中。

17、倪瓒绘画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以及写胸中之逸气。

18、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提出“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字” 。

19、畅神的山水画功能论是宗炳在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后提出的。

20、郭熙提出的三远法是:平远、深远、高远。

21、“笔墨当随时代。

”是清初四僧中石涛的艺术主张。

22、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王微的山水画著作是《叙画》。

23、“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的绘画观点出自《韩非子》。

古画品录译文

古画品录译文

韩刚:解读谢赫的《古画品录》“画品”是用来评价众画优劣的。

图画无不是用来教诲百姓、记载历史的,虽过往千年,寂寞空旷,但翻开古画,往事历历。

虽画有“六法”,但能全面掌握的很少;从古到今的画家,大都只能各擅长一法。

“六法”是什么呢?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三是“应物象形”,四是“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六是“传移模写”。

只有陆探微、卫协能“六法”兼备。

然而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虽有巧拙之别,所用的技艺却无古今之分。

现谨依照画家年代远近和画品高低来排列,编成序引。

故而这里所记述的,不扩述其来源,因为那些都出自缥缈的传说,并未曾见过原作。

第一品(五人)陆探微(侍奉五代宋明帝,吴人)他能穷理尽性,概括地创造典型形象;承前启后,古今独步。

他的画再用溢美之词称赞也不过分,艺术价值登峰造极。

应该将其列于上品之上,苦于无此等第,因而只能屈居第一等。

曹不兴(五代吴时侍奉孙权,吴兴人。

原文朝代有误)曹不兴的画迹,几乎已无所存世,只在秘阁里藏有他的一幅《龙》图。

观其风神骨气,盛名不虚。

卫协(五代晋时)古画都较粗略,到卫协才见精妙。

对于“六法”,他接近兼善。

他所塑造的形象虽不十分完备,但在气概上颇为壮阔。

他的画超越了众多杰出画家,称得上是旷代绝笔。

张墨荀勖二人绘画的风格气韵极尽妙趣而臻神境,只是在注重精神灵趣的同时,于用笔法度方面有所欠缺。

如按物象描绘真切与否来看,未必精粹;如品象外之意,方能感到意犹未尽,可谓微妙。

第二品(三人)顾骏之他在神韵、气力上赶不上前贤,在精微、谨细上却超过了以往的大家。

他开始变更古法、创立新规,在赋彩、形制方面皆创新意,就像伏羲氏开始变更卦体、史籀最初改革书法一样,很有价值。

他曾经修建层楼作为画室,风雨炎热之时,从不动笔;天和气清之日,方才作画。

创作时,登楼并把梯子抽掉,妻子、儿女都很难见到他。

蝉、雀题材的画是从骏之开始的。

宋大明年间(457-464),无人敢与他一较高下。

陆绥其画的格局、韵致,强劲超逸、风采飘然。

谢赫的六法论【从谢赫“六法”谈色彩写生要点】

谢赫的六法论【从谢赫“六法”谈色彩写生要点】

谢赫的六法论【从谢赫“六法”谈色彩写生要点】色彩写生作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愈来愈成为高中美术教学的必修课。

不仅因为色彩写生是高考的必考课目,更是因为色彩写生是每一个从事绘画的人认识缤纷世界、感悟世间万物色彩变化的实践基础。

探寻色彩写生的要点,结合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从中国传统绘画的谢赫“六法”再次领悟到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美术教学的完美对接。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这是他作为品评古来人物画家艺术特色与成就的准则,因此被历代画人尊奉为金科玉律而千古不易。

究其原因,是其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绘画最一般的规律和特点,既可作为品评标准,又可作为创作原理。

由于其理论水平之卓越,体系之严谨,总令后人仰之弥高。

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就色彩写生教学之要领,也是与之相得一体,法法成则,点点为纲。

一、“气韵生动”——构思立意,确定色调“气韵生动”为六法之先,也是“六法”的灵魂。

既是绘画前的构思和立意,也是作品的意境和格调,是作画者的品格、才性智慧和心灵境界的体现。

我们今天的画者,多认为“形式就是内容”,“技巧就是根本”。

忘了“书乃心画”、“画乃心文”、书画如其人,品德不高,落色无法等这些浅显的道理。

因为和则生气.气韵则生动。

在画一张色彩前就要很清楚自己画什么色调。

什么叫色调统一?一幅好的色彩画,同样具有一定意境,要构思,怎样构图?画面怎样安排?确立一种意境,统一一种色调,表达一种思想。

色调和谐,画面才有生气,气韵画面才能生动。

二、“骨法用笔”——以形用笔,以色造型“骨法用笔”就是指绘画过程中笔色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对物象刻画的用笔效果。

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六朝时代所谓“骨”或“骨法”的概念应包括如下内涵:其一,骨架。

其二,骨势。

其三,骨质。

其四,骨力。

形体骨架从宏观方面形成了笔法外形的刚正之气,点划骨质从微观方面构成了笔法内在的强劲之力,也称之为笔力。

谢赫《古画品录》版本与校勘点滴

谢赫《古画品录》版本与校勘点滴

谢赫《古画品录》版本与校勘点滴作者:蔡琪蕊陈艳来源:《美术界》2014年第08期【摘要】《古画品录》是中国画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其年代久远,几经传抄与刊印,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就其中出现的一个文字勘误问题,收集整理了相关古籍与现今出版物,对这一文字勘误问题做出了分析与理解。

【关键词】古画品录;文字;勘误;版本谢赫的《古画品录》开中国绘画品论之先河,后世在传抄、刊印中,又称其为《画品》《画评》《古今画品》《古画评》等。

这是一部在中国绘画史及评论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尤其他的绘画“六法”论,更是对后世绘画创作及绘画评论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其内容理解起来并不艰涩,但成书于久远的南齐,存在校勘、句读等方面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三国至梁时期的27位画家,分为六品。

其中对第三品画家姚昙度的品评原文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原文:“姚昙度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魁神鬼皆能绝妙”(《津逮秘书》本)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也品评了画家姚昙度,同时原引了谢赫的评论:“姚昙度中品上,谢云:‘画有逸才,巧变锋出。

魑魅鬼神,皆为妙绝。

雅郑兼善,英奇俊拔。

天挺生知,出人意表。

虽然洪纤短,往往有失。

’在第三品袁倩下、顾生上。

”①从谢赫和张彦远对画家姚昙度的品鉴中,尤其是前两句十六字,知其在绘画上有着超凡不俗的技巧,笔锋变化层出不穷。

其画精怪鬼神之类,皆能达到绝妙水平。

但第二句前四字,出现了异同之处。

之后在对《古画品录》的版本传印与讨论研究中,对于出现的这个问题相关内容收集如下:明代: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版《古画品录》:“姚昙度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魁神鬼皆能绝妙。

”②王世贞所辑《王氏画苑》版《古画品录》:“姚昙度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魁神鬼皆能绝妙。

”③毛晋所辑丛书《津逮秘书》版《古画品录》:“姚昙度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魁神鬼皆能绝妙。

”④清代:《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七论画七收录《古画品录》“姚昙度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魁神鬼皆能绝妙。

谢赫《古画品论》 的十二点考查

谢赫《古画品论》 的十二点考查

谢赫《古画品论》1的十二点考查施杰说明:科学的考证是用现存的全部史料来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但是它至少有两个局限:一是材料本身的可靠性不尽相同。

如果没有别的证据证明此材料的可靠性,我们是否可以使用它?我们是预设它可靠还是否?二是我们依据的逻辑包括历史的知识,但是所谓"知识"都是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人类的历史知识所依据的一般规律都是由人的自我立法形成的,它无法排除历史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偶然因素。

比如说,避君讳是知识,但是还存在偶然的粗心大意这类因素。

当然,此外还有复杂得难以知晓的其它永远无法考证的因素。

这些都给历史科学最终结论的可靠性打上问号。

一门严格的科学必须排除一切偶然因素,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所谓考据之学,必有据可依方可进行,而自古及今,文献记载往往有失,且百年之后,更无旁证,遂至无可证伪。

在科学的意义上,如果一则材料没有经过证实,那么是不足为据的。

这就是现代科学和传统经学的区别。

所以本课题实际上还不是在一个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因为这个课题所涉及的很多重要材料,已经无法证实其真实性;或者,这种考证非我所能。

但是,本文首先假定有些课题未必能达到科学的结论,然后提出一些疑点,向方家请教。

谢赫,按史籍不载。

对他的生平说明,有以下几种: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2云:"以齐梁北齐后魏陈后周为下古,则姚昙度、谢赫、刘瑱、毛惠远、元帝、袁昂、张僧繇、江僧宝、杨子华、田僧亮、刘杀鬼、曹仲达、蒋少游、杨乞德、顾野王、冯提迦之流是也。

"3按原注,姚谢刘毛四人为(南)齐人,元帝袁张江杨田为梁人,刘曹为北齐人,蒋杨为后魏人,顾为陈人,冯为后周人4。

今案:这个划分符合张彦远的意思。

(梁)元帝必为梁朝画家的第一位5,故姚谢刘毛四人为(南)齐人无疑。

但是,由于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所以很多人实际上历经不止一个朝代,这时如果用生卒年间所历的朝代来限制,则有所未安。

相反,按照古代史书的编纂通例,一般把一人入仕的朝代作为其属(祖)国6。

南齐谢赫再《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对绘画的审美标准(一)

南齐谢赫再《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对绘画的审美标准(一)

南齐谢赫再《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对绘画的审美标准(一)南齐谢赫对绘画的审美标准谢赫的审美观点•谢赫认为,绘画应该具有文化、历史和审美的价值。

•绘画应该具有精神内涵,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绘画应该具有严谨的技法和良好的作品完整性。

•绘画应该具有现实生活与想象的结合。

谢赫对绘画的评价标准大气•绘画应该有恢宏大气的气势,展现出艺术家的气场。

•绘画的构图应该准确,画面之间应该有恰当的衔接。

神韵•绘画应该有情感的内涵,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

•绘画应该表现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内涵。

造诣•绘画应该具有独特的风格,艺术家应该有深厚的造诣和个性。

•作品的构思应该全面,具有完整性。

谢赫的影响•谢赫的审美观点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赫对绘画的评价标准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得到了更加完善和规范的发展。

•谢赫的作品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南齐谢赫再《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对绘画的审美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指导,也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谢赫的贡献•谢赫提出的审美标准,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评价体系。

•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详细介绍了许多古代绘画家的作品和艺术风格,为绘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谢赫的艺术成就•谢赫的艺术风格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作品具有一定的宗教和哲学内涵。

•谢赫善于表现人物形象和意境,作品清新淡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谢赫所创立的“南宗画派”,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语南齐谢赫提出的对绘画的审美标准,对中国古代绘画史和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谢赫对古代绘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谢赫的艺术成就也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重谈谢赫的形神观念——从《古画品录》对顾恺之的品评说起

重谈谢赫的形神观念——从《古画品录》对顾恺之的品评说起

陈・ 姚最
顾 生 天才 杰 出, 立 无偶 , 区 区荀、 而可 滥 独 何 卫 居篇 首 ?不兴 又处顾 上 , 评 甚 不 当也 。顾 生 思侔 谢 造化 , 得妙 物 于神 会 , 使 陆 生 失 步 , 足 荀侯 绝倒 。以
顾 生之 才流 , 岂合 甄 于品 汇? 列 于 下品 , 所 为安 。 尤
公认 。早在 谢 赫 之前 的许 多 著 作 中都 有 “ 法 ” 六 的
至如 长康之 关 , 高往 策 , 然独步 , 擅 矫 终始 无双 。
有若神 明 , 非庸 识 之 所 能效 , 负 日月, 如 岂末 学之 所 能窥? 荀 、 、 张 , 之 篾 矣 , 庭 抗 礼 , 见 其 卫 曹、 方 分 未 人 。谢 、 声过 于 实, 可 于 邑, 于 下 品 , 未 所 陆 良 列 尤
£ 每 餐 2 0O 期 总 第 {3 ) ’精
di1 .99 ji n 10 2 3 .0 0 0 .O o:03 6 /.s .0 2— 26 2 1.2 O4 s
重 谈 谢 赫 的 形 神 观 念 ~
从 《 画 品录》 顾 恺之 的 品评说 起 古 对
王 欣
(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 开封 4 50 ) 7 0 1

{ 嚣 氍 露那} E0 《 毒 箍 # 0 0
客 喾墼掌 辫 鍪 善誉 ,等 誊 蝥 誊 i 蹩璺 鬻
蹿 § = 0F # S靖 § 鞋 g 糍 #嚣 0i £ ; 螽 路 g 孳¥ 3拣 #鲥翦 端嚣 螽 辜 §g 毒 《嚣 槲 群 t ≤ ∞
细 阅读 考 察 有 关 文 献 资料 , 难 发 现 谢 赫 虽 提 出 不
首先, 我们来看历代 画论家对顾恺之 的评论 。 自南齐谢赫 “ 格体精微, 笔无妄下, 但迹不逮意, 声 过 其实 ” ¨ 的评 价 出现后 , 到 后来 多 位 画论 家 ] 受

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

[赏析]
正如当代西方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东西方文化与哲学发展所经历的“轴心时代”——即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得到奠定。东方以老子、孔子为首的诸子百家,不但拉开了中国文化与哲学从蒙昧的崇“巫”时代向理性的崇“史”时代转变的大幕,同时也是中国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创造与探索大爆发的时期。(比如:近来考古发现的大批岩画、地画、壁画、漆画、帛画,其灵动多变的线条,成熟多样的技法,写实与抽象的多元探索,生动地显示了当时艺术创作的活跃状况。)中国绘画在附庸的位置上已蔚为大观。这一激情与冲动过后,是将近五百年沉潜期间创作理念的由混沌到明晰、绘画原料的由杂乱到集中、表现对象的由神秘幻象到现实具象。到魏晋文学“自觉”的时候,绘画领域也出现了初步的“自觉”,独领风骚人物画领域出现了一大批灿若群星的人物。(山水画,已有人考证,战国时已经出现比较成熟的作品,但数量不多。)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简称《画品》)作为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品评著述,给我们描绘了浩渺天宇中的群星形象。虽然今天已难觅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第一批群星划过天际留下的芳踪,我们仍可从他的记述中想见各位大师的风采。
“骨法用笔”指的是通过绘画的笔墨语言所展现的人物生命感,以及这种生命的节奏和律动中展现出的魏晋时期悲慨骨鲠、清新秀逸的时代风尚。气韵生动是从精神、超越的层面言,骨法用笔是从工具、技法的层面言;“应物象形”是就描摹对象的外在特征言。气韵生动和准确、谨严的捕捉对象的外部特征并不冲突,“神似”必须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宋人苏东坡的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不符合中国画的创作实际的;“随类赋彩”是根据不同对象的色泽、同一对象在不同光影、不同状态的色彩变化,予以准确的设色;“经营位置”是指整幅画作的章法布局,以及画中不同对象间的比例、照应关系;“传移模写”是就学习、提高言,临写默记是学习和提高中国画绘写水平和表现技巧,提升画者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行之有效的方法。

谢赫《画品》成书及早期版本流传考略

谢赫《画品》成书及早期版本流传考略

美术与设计 | FINE ARTS & DESIGN 2020_01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001谢赫《画品》成书及早期版本流传考略①韩 刚(四川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摘 要]谢赫《画品》为中国最早、最系统的画学品评著作,体大思精,影响深远,而前贤对其成书与早期版本流传几无论述。

通过详细考察该书早期版本流传情况,认为,谢赫《画品》是经过多次删饰润色修订而后定稿的,形成了多种稿本,分别流传,又以《历代名画记》本(初稿本)、今本(定稿本)影响较大,明中后期之后今本始定于一尊。

[关键词]《名画记》本;今本;初稿本;定稿本[ 中图分类号 ] 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0)01-0001-07收稿日期:2019-12-14作者简介:韩 刚(1971-),男,四川仪陇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与艺术学理论。

①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晋唐艺术观念变迁研究》(18BA010)。

②南朝齐梁谢赫《画品》书名很多,如《画品》《古画品录》《古今画品》《画评》《古画录》等,学者多所考订,以《画品》为优,故本文称之。

一、前贤研究述略现存谢赫《画品》②中各种版本中较重要者为明代及以前者,笔者亲见四种,分别是古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本(下文简称《名画记》本)、《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第二、三、四种(后二者合称“今本”“今存本”“现在流行的本子”等,下文称“今本”)学界讨论较多,如史岩《古画评三种总考》:“盖从上章品目之差违纷错以观,今本实其残篇,或竟为原著久佚,后人掇拾《名画记》征引而成,刘胤祖评当属其失抄者。

”[1]62金维诺先生《中国早期的绘画史籍》:“从这里也可以知道现在流行的本子并非原著,盖辑录者从《历代名画记》中纂集而成。

”[2]8刘巽发先生《谢赫辨考》:“今存本《古画品录》所依据的祖本是远比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为先就存在了的,并且正是因为后人不断的传抄与翻刻才得以流传至今。

谢赫“六法论”新释

谢赫“六法论”新释

谢赫“六法论”新释作者:高行翠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1期TEXT/高行翠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事迹不可考。

善作风俗画、人物画。

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

在这本书中他评价了三世纪至四世纪的重要画家。

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绘画理论,史称“六法论”。

“六法”最初是谢赫对三国至齐梁间的27位人物画家的画品排序所给出的理论依据。

其内容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l)”“六法”完整地确定了中国画创作的艺术规范,对画面意境效果、用笔用墨方法、造型结构规律、色彩运用原则、画面布局形式和传承学习手段等都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精准的概括,成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和重要的审美原则。

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实际上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顾恺之把人物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借助于宗教和哲学观念——“神”来表达,第一个把“神”引进了美学领域。

谢赫把顾恺之的“神”,用具有基本相同含义的“气韵”取而代之。

这个概念在形象上更具体化,可以以人的华绮服饰、体态姿容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2)。

简单地说,“六法”中的“气韵”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人的形体中流露出的一种风度仪姿,能表现出入的情调、个性、尊卑以及气质中美好的、但不可指陈的一种感受(3)。

气韵生动是画家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标准,画有其则活,无其则死,一幅画的成败皆在于此,无论其笔墨技术如何之娴熟,色彩构图怎样之到位,都不及这点“气韵”来的重要,这就是画之“灵魂”,人有魂而能思考,画有灵而感人。

“气韵生动”说后来由本义中的人物精神状态扩大到花鸟、山水等各种绘画对象,五代荆浩之后,笔墨技法也讲究气韵(包括画面效果),而且成为整个绘画艺术的衡量标准。

骨法用笔:“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通过用笔来捉取人物的骨相法则(刻画容貌),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谢赫《画品》“谢题徐落”考释

谢赫《画品》“谢题徐落”考释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J I A N G A R T S U N I V E R S I T Y六朝画学研究中,谢赫《画品》第三品第八人张则条后“谢题徐落,云:此二人后,不得预焉。

”①颇具天外飞仙、突如其来性质,为最难索解的问题之一。

画学研究名家如俞剑华、陈传席、刘纲纪、倪志云等纷纷撰文考论。

予治谢赫《画品》几廿年,此问时常萦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挥之不去,弃之不甘。

近年思虑,颇有眉目,草成此文,参加讨论。

一、学术史述略首先提出问题者应为1959年初版的王伯敏标点注释《古画品录》:“④谢题徐落云——此句不可解。

‘历代名画记’未有引用。

谢是否即指作者自己,想来不是。

‘徐落’是否人名,亦不知。

⑤此二人后——指的是那二人,不可解。

因而‘后不得预焉’亦连接不起来。

此句与前一句,疑有脱落或误刊。

尚待考察。

”②大意是说“谢题徐落”句不可理解。

盖由于此处王伯敏“疑有脱落或误刊”之启发,后来刘纲纪《谢赫<古画品录>校勘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从作者简介:韩刚,男,四川仪陇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论。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晋唐艺术观念变迁研究》(批准号:18BA010)阶段性成果。

谢赫《画品》“谢题徐落”考释韩刚(四川大学成都610000)摘要:在反思前贤相关研究基础上再加推求,《画品》“谢题徐落”句中“谢题”应典出晋宋间谢灵运诗歌题咏;“徐”释为“全”“都”,“落”释为停下、结束,意为类似谢灵运题咏风格的画风全部结束。

该四字句标示出谢赫重要品评标准与路径。

关键词:《诗品》《画品》谢灵运谢脁谢赫①(南朝齐梁)谢赫,撰,(明)毛晋,订.古画品录(一名《画品》《古今画品》《画评》等,本文取《画品》)[M ].汲古阁津逮秘书本:4.按:此句标点参考《陈传席文集》(1)本,详于后文。

②(南朝齐梁)谢赫,(南北朝梁周隋)姚最,撰,王伯敏,标点注译.古画品录续画品录[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6-17.版本流传中错简角度进行了讨论。

再读谢赫的《古画品录》

再读谢赫的《古画品录》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再读谢赫的《古画品录》傅玉(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除了先秦以外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及绘画艺术的发展。

曹植、阮籍、嵇康、鲍照、陶潜、谢灵运、王羲之、陆探微等一大批极为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涌现,在文学诗歌、绘画艺术、书法、雕塑、文艺理论等众多领域都达到了令后人仰视的高度。

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评绘画作品优劣的“六法”审美准则,并将“气韵”列为首要标准,这既是对先秦时期美学的传承,也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美学思想,并给予后世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美学;谢赫;六法;气韵中图分类号:J2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2-0170-01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

《古画品录》写于梁代,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

谢赫之所以在当时创作《古画品录》,一方面是和谢赫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三国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的时代。

在思想意识方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代替了迷信的,有哲学、有戒律、有仪典、有组织的宗教信仰。

期间美术发展变化多:一是出现艺术的自觉,强调情感价值;二是世人画家和观者的出现,观者的品评成为了画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三是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四是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登上画坛;五是宗教人物画的出现;六是西域画法的传入,也是当时称为凹凸画的阴影法;七是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外来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象;八是在美术理论方面,顾恺之的《论画》第一次提出了对于绘画艺术的较完整的认识,也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

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

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提要《古画品录》一卷,南齐谢赫撰。

赫不知何许人。

姚最《续画品录》,称其写貌人物,不须对看,所须一览,便归操笔。

点刷精研,意存形似,目想毫發,皆无遗失。

丽服靓妆,随时变改。

直眉曲鬓,与世竞新。

别体细微,多自赫始。

委巷逐末,皆类效颦。

至於气韵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雅壮之怀。

然中兴以来,象人为最。

据其所说,殆後来院画之发源。

张彦远《名画记》,又称其有安期先生图传於代,要亦六朝佳手也。

是书等差画家优劣,晁公武《读书志》谓分四品。

今考所列,实为六品,盖《读书志》传写之讹。

大抵谓画有六法,兼善者难。

自陆探微以下,以次品第,各为序引,仅得二十七人,意颇矜慎。

姚最颇诋其谬,谓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终始无双,列於下品,尤所未安。

李嗣真亦讥其黜卫进曹,有涉贵耳之论。

然张彦远称谢赫评画,最为允惬。

姚、李品藻,有所未安,则固以是书为定论。

所言六法,画家宗之,亦至今千载不易也。

古画品录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

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

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

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

第一品(五人)陆探微。

事五代宋明帝,吴人。

穷理尽性,事绝言象。

包前孕后,古今独立。

非复激扬所以称赞,但价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

曹不兴。

五代吴时事孙权,吴兴人。

不兴之迹,殆莫复传。

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

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卫协。

五代晋时。

占画之略,至协始精。

六法之中,迨为兼善。

虽不说备形妙,颇得壮气。

陵跨群雄,旷代绝笔。

张墨、荀朂五代晋时。

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但取精灵,遗其骨法。

若拘以物体,则未见精粹。

若取之外,方厌高腴,可谓微妙也。

_历代名画记_评析(论文资料)

_历代名画记_评析(论文资料)

《历代名画记》评析汤麟发于自然,六籍同功绘画作为意识形态之一,必然对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

由于美术家和美术史论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观点的差异,对这一具有根本性、原则性、严肃性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甚至对绘画是否应有社会作用,至今仍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即使是承认绘画应有社会作用的人,对社会功能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这一点,古已有之。

《通鉴外记》载:“黄帝作冕旒,正衣裳,视翚翟草木之华,染五采为文,以表贵贱。

”视绘画为区分社会地位的标志,《汉书·刑法志》认为:“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

”把绘画看成了刑法的一种辅助工具。

至今仍有一位博士对绘画理解为,只是愉悦心情的游戏,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与子夏的对话中所说“绘事后素”,视绘画与道德相联系对比,反差如此之大,真是使人啼笑皆非。

关于绘画的功能和源流,包括其它艺术的超源和功能,学者们可以找出许许多多不同的论据,申引出许许多多关于起源的学说,但艺术的起源,总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

具体地说:离不开“巢、燧、庖牺、轩辕氏至仓颉”为代表的生产、生活以及由此而来的知识的相互交流的需要。

也就是张彦远所说的“发于自然”和“与六籍同功”。

这是因为,作为反映客观存在的精神产品的绘画,是作为自然的人与作为社会的人,二者互为表里,双向的自觉的统一。

张彦远“发于自然”的观点是值得大力肯定。

“发于自然”是本,是古代朴素唯物史观的体现,“与六籍同功”是目,是朴素唯物史观科学的必然演绎。

没有“发于自然”,绘画就没有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没有“与六籍同功”就会失去任何存在的价值,在社会学上显得单薄无力。

“发于自然”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特有的亮点之一。

以此出发,可以带动对后世诸多画种的纵深理解。

展现了一个由远古至大唐兴盛的书画成就,以及这个成就如何决定着中国绘画未来走向的图卷。

张彦远把绘画的作用提到“与六籍同功”与《孔子家语》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赫《古画品录》
谢赫,南齐画家和美术理论家,擅长人物肖像画、仕女画。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

其著作《古画品录》收录了从三国吴至南朝齐代的27位画家,评其优劣。

主要包括三大内容:
一是提出绘画的教化功能
“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

千载寂寥,披图可览。


二是总结前人创作经验提出绘画六法论。

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是六法的核心价值所在,其他五法是实现气韵生动的技法方面的要求。

六法是对顾恺之“传神写照”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气韵”即“传神”,“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即是“写照”。

三是第一次以系统的绘画理论原则品评画家创作,依时间远近,顺随作品的品格次第安排成序列,共列为六品。

一品五人,能得气韵生动(传神)者为一品。

陆探微以其“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即形神兼备而被列为一品之第一;曹不兴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卫协六法之中,迨为兼善。

虽不说备形妙,颇得壮气。

陵跨群雄,旷代绝笔;张墨、荀?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但取精灵,遗其骨法。

若拘以物体,则未见精粹。

若取之外,方厌高腴,可谓微妙也。

二品三人,顾骏之神韵气力,不逮前贤;陆绥体韵遒举,风采飘然;袁蒨象人之妙,亚美前贤。

三品九人,姚昙度(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顾恺之(格体精微,笔无妄下,迹不迨意,声过其实)、毛惠远(画体周赡,无适弗该,出入穷奇,纵黄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

)、夏瞻(气力不足,精彩有余)、戴逵(情韵连绵,风趣巧拔)、江僧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吴?(体法雅媚,制置才巧)、张则(意思横逸,动笔新奇)、陆杲(体制不凡,跨迈流欲)。

四品五人,蘧道愍、章伯继、顾宝先、王微、史道硕。

别体之妙,亦为入神;师法前贤,各体善能。

五品三人,刘顼、晋明帝、刘绍祖。

笔迹困弱,略于形色。

六品二人,宗炳、丁光。

迹非准的,笔迹轻羸,乏于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