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5《蚂蚁》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的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昆虫世界》中的第1节《认识蚂蚁》,详细内容包括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会行为以及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特点,了解蚂蚁的社会行为和生态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昆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会行为和生态作用。
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的理解和生态作用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蚂蚁搬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蚂蚁要搬家?蚂蚁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2. 例题讲解(1)蚂蚁的身体结构展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讲解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2)蚂蚁的生活习性讲解蚂蚁喜欢群居,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昆虫尸体等为食。
(3)蚂蚁的社会行为通过PPT展示蚂蚁分工合作的情景,讲解蚂蚁的社会行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分析蚂蚁的社会行为。
4. 知识巩固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右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答案示例:蚂蚁生活习性:喜欢群居,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昆虫尸体等为食。
蚂蚁身体结构特点: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2. 课后拓展:了解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思考如何保护蚂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蚂蚁的基本知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 |教科版 (共19张PPT)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 21/8/ 92021 /8/92 021/8 /9202 1/8/9
9, 202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谜语:
远看芝麻撒满地, 近看黑驴在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答案: 蚂蚁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蚂蚁的活动,
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
进探究方法。
2.对蚂蚁的外形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的活动经历。
3.在与蚂蚁亲近的过程中培养珍爱
生命的教育。
怎么办?
1. 怎样才能既清楚地观察 到蚂蚁,又能不伤害蚂蚁, 又不让蚂蚁乱爬?
蚂蚁
蝗虫
蜗牛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 们。
2.保持动物生活的家园, 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的? 2.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机制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
验。为了能在变换不断的环境中出发并回到蚁巢,沙漠箭蚁懂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重点探讨蚂蚁的相关知识。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三章《有趣的昆虫》中的第25节“蚂蚁”。
详细内容包括:1. 蚂蚁的基本特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 蚂蚁的分工合作:蚁后、工蚁、兵蚁等角色及其作用。
3. 蚂蚁的通讯方式:信息素传递、触角交流等。
4. 蚂蚁的生态环境:栖息地、食物来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掌握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分工合作。
2. 认识蚂蚁的通讯方式,理解信息素在蚂蚁群体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蚂蚁的通讯方式及其在分工合作中的作用。
重点: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工坊、蚂蚁模型、放大镜、信息素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蚂蚁工坊,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分工合作。
2. 例题讲解:(1)蚂蚁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2)蚂蚁是如何分工合作的?(3)蚂蚁的通讯方式有哪些?4. 课堂互动:进行信息素实验,让学生了解蚂蚁如何通过信息素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基本特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2. 蚂蚁的分工合作蚁后、工蚁、兵蚁角色作用3. 蚂蚁的通讯方式信息素传递触角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蚂蚁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蚂蚁的分工合作。
(3)解释蚂蚁的通讯方式。
2. 答案:(1)蚂蚁的基本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触角,六条腿等。
(2)蚂蚁的分工合作:蚁后负责繁殖,工蚁负责寻找食物和照顾幼虫,兵蚁负责保卫蚁巢等。
(3)蚂蚁的通讯方式:通过信息素传递和触角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工合作,但对蚂蚁的通讯方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蚂蚁,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并结合教材进行思考,如何保护这些小动物和它们的家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5《蚂蚁》
课题:5、蚂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科学探究能力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手段】小组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策略】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观察蚂蚁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老师进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两条主线,充分放手,让生小组讨论观察蚂蚁的方法,老师提醒学生当蚂蚁出来活动、搬运食物时,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注意不要让放大镜碰到蚂蚁的身体;边观察边画蚂蚁的结构图,把蚂蚁的身体结构尽量画的准确。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一、课前布置找蚂蚁1、师:大家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2、学生找蚂蚁。
【教学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其设计意图是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课件展示蚂蚁生活1、课件展示:蚂蚁在生活中的视频。
师:蚂蚁是昆虫的代表,作为一种生命体,大家想知道它哪些方面的知识呢?(板书课题)2、课堂交流。
3、师:蚂蚁力大无穷跟它的身体结构有关。
【教学评价】教师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紧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两条主线。
三、观察蚂蚁(一)观察蚂蚁的身体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地观察蚂蚁呢?”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 教科版
分工合作的家庭:
蚂蚁是集体生活的。蚂蚁家里的工 作分配得刚刚好,每个人都有事做,不 会搞混。家里的房间也总是整理的干干 净净、整整齐齐的,哪里该放食物,哪 里可以睡觉,哪里又是哺育室,都是有 规划的,所以说他们是最棒的建筑师、 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弓背蚁,又名巨 山蚁、木匠蚁, 俗称木匠蚁、木 蚁。
工蚁体型最大为 6.4毫米, 蚁后则最大为19.1 毫米。
通过观察,你觉得可以 将蚂蚁的身体结构分为 哪些部分呢?
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
足 (3对)
触角(一对) 头 胸 腹
做一只蚂蚁
1.用超轻黏土和牙签做一只蚂蚁。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互通信息的蚂蚁
蚂蚁是靠她们的触角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的,在行进
, 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这种“信息素”会引
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蚂蚁四散到各处觅食,只要有谁发现了食物,除 了赶紧衔一小块回巢去之外,沿途还会记得分泌 出芳香物质,这种芳香物质称为信息素。紧急通 知同伴前来支援。附近闻到香味的蚂蚁会一路嗅 着这条芳香路线找到食物,一只一小块通力合作, 将所有食物搬回窝巢。这些沿着香味移动的蚂蚁 就形成了一排长长的队伍,有秩序的前行。
家庭成员、分工明确:
蚁后——是一族之主,专管产卵繁殖。 雄蚁——专与蚁后交配,交配后即死亡。 工蚁——专司觅食、挖洞筑巢、饲养幼蚁、侍 候蚁后、搬家清扫等等杂勤工作。 兵蚁——担负着本蚁群的安全,如有外蚁入侵, 或争夺食物时,必誓死决斗。
•
1.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了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教案一. 教材分析《蚂蚁》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通讯方式以及蚂蚁的社会结构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蚂蚁的一些基本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他们在生活中对蚂蚁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但对蚂蚁的内部结构和通讯方式等知识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蚂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通讯方式和社会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蚂蚁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通讯方式和社会结构。
2.难点:蚂蚁的内部结构和通讯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蚂蚁的特性。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蚂蚁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蚂蚁的图片、视频等。
3.作业: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蚂蚁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蚂蚁吗?蚂蚁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蚂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蚂蚁的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
同时,教师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觅食、搬运、建巢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蚂蚁标本,观察蚂蚁的内部结构。
同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的通讯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蚂蚁的心得体会,总结蚂蚁的特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件2.5《蚂蚁》PPT(附同步教案)
蜜罐蚁 行军蚁
红牧蚁 农夫蚁
像蚂蚁这样,身体分为(头 )、 (胸)、(腹 )三部分,头上有 (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
的动物叫昆虫。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成。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群 体遇到危险时可保卫群体的安全。
互通信息的蚂蚁
蚂蚁是靠她们的触角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的, 是用它们的嗅觉寻找道路和自己的家。
4、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
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
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 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 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 方向感,到处乱爬。
雄蚁
雄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雄蚁
寿命最短,只有几个星期,主要职能是与蚁后 在空中交配。
工蚁
工蚁:是没有翅膀的,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 但数量最多。我们常见的便是工蚁。其主要职责是 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
等,是“家庭”的主体。
兵蚁
兵蚁:是由负责保卫他们的“家园”的雌蚁组
蚂蚁是如何过冬的呢? 他们在入冬之前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
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等搬到自己
的巢内过冬。
“白蚁”是蚂蚁吗?
“白蚁”不是蚂蚁,
比蚂蚁低级。
蚂蚁的种类
蚂蚁王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蚂蚁的种类大 约有16000多种,单单在我国就有600多种,让我 们再认识几种蚂蚁,看看它们的身体特点和你刚 才观察到的蚂蚁有没有共同点,好吗?
三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件25蚂蚁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件25蚂蚁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25章《蚂蚁》。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重点围绕蚂蚁的观察、了解和认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蚂蚁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放大镜、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蚂蚁,提出问题:“你们对蚂蚁了解多少?”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展示蚂蚁模型,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通过PPT课件,介绍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行为,讨论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蚂蚁相关知识点,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蚂蚁的外形图,并标注主要特征。
六、板书设计1. 25 蚂蚁2. 内容:外形特征:头、胸、腹;六条腿;触角;生活习性:群居、分工合作;生态系统作用:分解有机物、传播种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行为,并分析其作用。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分析蚂蚁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如:在家庭花园、公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昆虫世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5课《蚂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掌握蚂蚁的生活习性。
2. 认识到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投影仪。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蚂蚁模型引导学生猜测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蚂蚁的身体结构。
(2)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3)展示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实践:(1)观察蚂蚁: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特征。
(2)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1)蚂蚁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2)蚂蚁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2)讨论蚂蚁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
七、板书设计1. 蚂蚁的身体结构:头、胸、腹、触角、腿2. 蚂蚁的生活习性:社会性昆虫、喜欢群居、善于搬运食物3. 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清理食物残渣、传播种子、提高土壤肥力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记录下来。
(2)思考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
(2)短文。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蚂蚁生活习性的调查活动。
(2)引导学生关注蚂蚁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 《蚂蚁》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第五课《蚂蚁》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
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
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本课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蚂蚁的喜爱程度很高,小小的蚂蚁,常能吸引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驻足观察,观察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如何搬运食物,因此,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难以细致观察,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不是很清楚。
本课教学,既要发掘学生已有的对蚂蚁行为的认知基础,又要通过细致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身体特征。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科学词汇:蚂蚁,昆虫,信息素,触角(二)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科学方法:实地考察,画图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核心价值观:爱护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教学重难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课前在校园里找蚂蚁,要求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只观察。
一、如何寻找蚂蚁。
1、谈话:课前,在校园里,你有发现蚂蚁了吗?你是在哪里发现蚂蚁的?2、学生交流。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第25课《蚂蚁》。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探究蚂蚁的合作行为,认识蚂蚁的身体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能够描述蚂蚁的特点。
2. 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行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及其合作行为。
难点:蚂蚁合作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观察箱、放大镜、蚂蚁模型、PPT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蚂蚁观察箱、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蚂蚁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了解各部分功能。
(3)分组观察蚂蚁的合作行为,记录观察结果。
3. 例题讲解:以蚂蚁如何搬运食物为例,讲解蚂蚁的合作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蚂蚁的合作行为,并在记录本上画图记录。
(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并在记录本上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六、板书设计1. 25 蚂蚁2. 内容:(1)蚂蚁的生活习性(2)蚂蚁的身体结构(3)蚂蚁的合作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一天的活动。
(2)以“蚂蚁的合作行为”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学生观察记录,不做统一答案。
(2)学生画作,不做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蚂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补充1. 观察蚂蚁的合作行为重点和难点解析:观察蚂蚁的合作行为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耐心。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蚂蚁》教案(2).doc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过程
1
教学评价
2
交流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在《蚂蚁》这节课中,主要是侧重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加以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认识自然、热爱科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多提发散性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
教会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画图、记录等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已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我们应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3。
三年级科学上册 2.5《蚂蚁》教案 (新版)教科版
5.蚂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3对足。
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蚂蚁的生活,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蚂蚁活动的幻灯片ppt1——2,提出问题,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大家想知道它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
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机展示ppt3——6课前要求大家找蚂蚁,在校园找到蚂蚁了吗,是否惊扰了蚂蚁?我们来看看蚂蚁身体结构的特点。
二、观察蚂蚁的身体(一)室外观察蚂蚁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出示ppt7——8观察蚂蚁的要求:(1)蚂蚁身体弱小,很容易受到伤害,我们不要直接用手指触碰它的身体,(2)观察时不要打开昆虫盒的封口,以免蚂蚁走掉,(3)边观察边画一画,看看蚂蚁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名称是什(4)观察结束后,请把蚂蚁送回家。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5、蚂蚁》教案(4).doc
“蚂蚁”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当前,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在走入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校,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
以问题为中心,意味着探究性学习是围绕着学生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组织的;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意味着探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原初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改造、提炼和拓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意味着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本人在设计《蚂蚁》这一课时,就是本着以学生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蚂蚁的外形,生活习性)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相信每个学生对蚂蚁都不陌生)为基础,让学生先凭经验画一只蚂蚁,然后在课堂上观察蚂蚁,对自己的“经验画”进行反思、改造。
然后另外画一只蚂蚁,尽量使自己的画科学化。
接着小组对比,讨论、提炼、拓展自己的知识,得出蚂蚁的外形特征。
本课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经验”、去“尝试”、去“反思”,从而把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提炼和拓展,让学生自己得出蚂蚁的外形特征,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为他们今后成为真正的探究主体打下基础。
12课后反思:本课我本着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型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由开始的对蚂蚁的模糊认识,通过探究活动,对蚂蚁的外型特征有了清晰概念,并且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说:“原来蚂蚁只有六条足”“原来蚂蚁的身体是分为三部分”等等。
另外,学生经过回忆,发现自己对蚂蚁的印象是说不准,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整个课是在学生的高情绪下完成的。
而当学生发现蚂蚁的“真相”(即外型的特征)后,学生获得成功感。
同时,学生也明白,什么事情都不能凭印象,而是需要仔细探究。
对我来说,我感觉整个课堂和谐有序,在每个过度环节我都能紧抓学生的需要和欲望,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5)
蚂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找蚂蚁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一)室外观察蚂蚁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6)
“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2.愿意合作与交流;3.珍爱生命科学知识1.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3.认识常见动物中的“昆虫”一类。
教学重点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蝗虫的身体特点,从而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有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塑料泡沫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提高兴趣1.你能画一只蚂蚁吗?2.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蚂蚁画得不太像吗?那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蚂蚁吧!1.在白纸上画一只蚂蚁;4’二、探究环节1.观察哪一只蚂蚁提供玻璃瓶和白纸,你会观察哪一只蚂蚁?各有什么有利与不利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5’2.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想办法,讲建议。
6’好一些看清,又不会到处乱爬?(可以适当提示:蚂蚁怕水)当学生讲到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时,问:怎么放上去?用手抓吗?还是用其它方法?用纸条把蚂蚁放好。
3.观察蚂蚁发放放大镜,观察蚂蚁,再画一只蚂蚁。
用放大镜观察,在白纸上再画一只蚂蚁7’4.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问: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蚂蚁和蜗牛相比有何特点?蚂蚁和蝗虫相比有何特点?小组讨论、汇报。
7’三、实践环节:试一试如果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块上搭一座“桥”,会怎样?试一试。
如果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又会怎样?试一试。
根据要求分组做实验。
7’四、拓展环节:送蚂蚁回家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送回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学评价认真积极有参与精神不集中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6)
“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2.愿意合作与交流;3.珍爱生命科学知识1.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3.认识常见动物中的“昆虫”一类。
教学重点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蝗虫的身体特点,从而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有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塑料泡沫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提高兴趣1.你能画一只蚂蚁吗?2.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蚂蚁画得不太像吗?那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蚂蚁吧!1.在白纸上画一只蚂蚁;4’二、探究环节1.观察哪一只蚂蚁提供玻璃瓶和白纸,你会观察哪一只蚂蚁?各有什么有利与不利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5’2.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想办法,讲建议。
6’好一些看清,又不会到处乱爬?(可以适当提示:蚂蚁怕水)当学生讲到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时,问:怎么放上去?用手抓吗?还是用其它方法?用纸条把蚂蚁放好。
3.观察蚂蚁发放放大镜,观察蚂蚁,再画一只蚂蚁。
用放大镜观察,在白纸上再画一只蚂蚁7’4.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问: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蚂蚁和蜗牛相比有何特点?蚂蚁和蝗虫相比有何特点?小组讨论、汇报。
7’三、实践环节:试一试如果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块上搭一座“桥”,会怎样?试一试。
如果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又会怎样?试一试。
根据要求分组做实验。
7’四、拓展环节:送蚂蚁回家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送回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学评价认真积极有参与精神不集中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5、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科学探究能力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手段】小组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策略】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观察蚂蚁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老师进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两条主线,充分放手,让生小组讨论观察蚂蚁的方法,老师提醒学生当蚂蚁出来活动、搬运食物时,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注意不要让放大镜碰到蚂蚁的身体;边观察边画蚂蚁的结构图,把蚂蚁的身体结构尽量画的准确。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师:大家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2、学生找蚂蚁。
【教学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其设计意图是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课件展示蚂蚁生活
1、课件展示:蚂蚁在生活中的视频。
师:蚂蚁是昆虫的代表,作为一种生命体,大家想知道它哪些方面的知识呢?(板书课题)
2、课堂交流。
3、师:蚂蚁力大无穷跟它的身体结构有关。
【教学评价】教师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紧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两条主线。
三、观察蚂蚁
(一)观察蚂蚁的身体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地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二)观察蚂蚁的生活
1、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师:这段视频讲了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
2、课堂交流。
(讲了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
)
3、师:那么蚂蚁是怎样搬运事物的?
4、生:蚂蚁用夹子搬运食物,它是个大力士。
5、师:这段视频除了讲蚂蚁怎样搬运食物,还讲了什么?
6、学生回答。
(还讲了蚂蚁喜欢排队行进。
)
7、师:蚂蚁为什么喜欢排队进行?
8、学生回答。
9、教师再播放视频,强化学生的认识。
【教学评价】设计本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弥补了课外观察时时间不好控制的缺陷。
三、拓展延伸
1、师:有没有同学有关蚂蚁的资料告诉大家?
2、课堂交流。
3、师:请大家自己动手给蚂蚁设计一座迷宫,观察蚂蚁会不会到处乱爬。
【教学评价】设计本环节的意图是拓展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探究活动将学生对蚂蚁观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第5节蚂蚁
头部 1对触角
胸部 3对足
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