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
[摘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完成数学作业,但在考试或课下自主练习时,学生数学审题时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审题过程粗心及对数学知识掌握不全面由此造成其审题能力较差。

本文研究了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为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审题能力;策略
解答数学题时,学生看到题目到作答前的过程叫审题,审题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直接决定了学生解题的准确性。

有些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由于粗心会看错或忽视题目条件,或对数学知识掌握不全面,使得学生审题错误,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审题思维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主动审题的情况较少,理解难度大,从而导致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弱,审题能力较弱。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培养审题思维。

例如在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直观了解轴对称图形,教师充分利用教室中资源或生活中的物品向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如黑板、书本、蝴蝶等,在整个学习情景中,学生能更快地理解轴对称的内涵与意义。

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如桌子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自主审题的思维。

二、注重细节条件,培养审题习惯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审题习惯。

在数学习题中,有些条件是无关紧要的,可以使用其他条件替代,但有些条件是要重点注意的。

例如,下列习题中:红星小学有6个班级,王老师教二年级、三年级,二年级有45个学生,三年级比二年级多9个学生,问王老师一共教多少个学生?在这个习题中,“红星小学有6个班级”这个条件,换做其他小学对解题没有明显影响,但有些条件如“二年级”“三年级”等需要重点注意。

在解题时,学生会忽视细节条件,如“三年级比二年级多9个学生”这个条
件,有些学生在审题时会将其看作二年级比三年级多9个学生,计算的时候就会用45-9来计算,进而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在这类题目中,学生忽视细节条件会直接导致审题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条件,把握题目中重点条件与可替换条件,做到审题有理有序。

三、进行深入分析,整体把握题意
学生的思维有差异性,同一个题目,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造成题意理解偏差。

故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分析题目,整体把握题意,以此提高审题能力。

例如:某水果园去年收获了3吨火龙果,今年增加了4吨,问这两年水果园收获了多少吨火龙果。

有些学生在审题后,得出3+4=7吨,而有些学生得出3+4+3=10吨。

学生对题意分析得不够透彻,对题目中“增加了”这个概念理解不完全,“增加了”与“增加到”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在分析题意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其题意理解有误,审题错误。

四、应用发散思维,打破定势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数学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其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学会使用多种方法解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解题方法来自课本,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故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题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审题能力。

例如: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关在同一笼子里,有头46个,脚128只,问鸡、兔子各有多少只?有些学生根据头的个数,假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个数为46-x,则可得式子2x+4×(46-x)=128。

而有些学生将题目侧重点放在鸡、兔脚数不一样上,若鸡、兔子在一声命令下抬起1只脚,在第二声命令下抬起第2只脚,两次后地面上剩下的脚全部为兔子的,即列式为128-46×2=36,则兔子18只,鸡28只。

同样的题目审题的立足点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解题。

审题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教师应针对学生审题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把握题目的细节条件与重点条件,应用发散思维分析题目,以此提高其审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