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习题整理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故事开始时,宋朝的时代是指哪位皇帝的时期?A. 宋太宗B. 宋真宗C. 宋高宗D. 宋仁宗答案:B2. 故事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A. 一个繁华的都市B. 一个美丽的仙境C. 一个荒芜的沙漠D. 一个隐匿的山谷答案:D3. 故事中的桃花源居民过着怎样的生活?A. 贫困苦难B. 繁荣富裕C. 快乐安逸D. 劳动繁重答案:C4. 故事中描述的桃花源居民是如何发现的?A. 偶然闯入B. 梦中出现C. 从传说中得知D. 跟着溪水流淌找到答案:A5. 故事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杨万里B. 陶渊明C. 陆游D. 王羲之答案:B二、简答题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

答案:《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渔夫从偶然间发现了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美丽安乐的桃花源,他将这个地方的情况告诉了外界,人们来到桃花源后,惊叹于这里的美景和居民的幸福生活。

2. 桃花源中的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外面世界有何不同?答案:桃花源中的居民过着安逸、快乐的生活。

他们无忧无虑,不受外界的干扰,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他们没有纷争和压力,不需要工作、纳税或服兵役,没有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没有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

3. 桃花源中的居民是如何发现的?他们是如何与外界隔离的?答案:桃花源中的居民是被渔夫从偶然进入的溪流中发现的。

这个地方被高山环绕,溪水绕过山巅形成一片隐秘的山谷,外界无法找到入口。

居民们没有离开过桃花源,他们把山谷入口封堵住,让外界无从寻找。

三、分析题1. 《桃花源记》传递的主题是什么?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是怎样的?答案:《桃花源记》传递的主题是追求理想生活和远离喧嚣。

故事将桃花源描绘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里面的居民没有被现实所约束,享受自由和宁静的生活。

对我而言,这个主题提醒人们在当下喧嚣的社会中,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静和安宁。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精选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精选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精选《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精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地联系起来,经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日子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日子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日子别满。

以下是为大伙儿整理的《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大伙儿!《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1 一、基础练习题1.给下列生字注音豁()髫()俨()诣()骥()邑()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1)交通(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2)妻子(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3)绝境(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4)这样(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5)不管(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6)鲜美(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3.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1)缘溪行()(2)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4)便要还家()(5)便扶向路()(6)欣然规往()4.按原文填空复行数十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________。

黄发垂髫________。

二、提高练习题[N18七]5.比较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性和意义。

6.“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模样”等,有时也可别译。

分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豁然开朗(2)屋舍俨然(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4)欣然前往练习题答案及点拨考查字音、古今词义差异、词意和背诵等。

答案:一、1.hu^ ti2o y3n y@ j@ y@2.(1)古今:交织相通今义:交通运输(2)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子(3)古义:与世隔绝的地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界(4)古义:像如此今义:如此(5)古义:别用讲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6)古义:明艳漂亮今义:滋味鲜美3.(1)沿着(2)觉得—奇妙(3)尽(4)同“邀”邀请(5)原来(6)打算4.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二、5.①动词:舍弃名词:房舍[来源:学,科,网Z,X,X,K] 难道②动词:做标记名词:标志④动词:寻觅副词:没多久③副词:就,于是副词:竟,⑤动词:作为介词:对向6.(1)开阔、敞亮的模样(3)悠闲、安详的模样(2)整齐的模样(4)激动、愉快的模样《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白居易B. 李白C. 陶渊明D. 孟浩然答案:C2. 以下哪一项不是桃花源中的村落特点?A. 安静宁和B. 山清水秀C. 资源丰富D. 高墙茅屋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桃花源人民的特点?A. 安于现状B. 热情好客C. 勇敢坚强D. 温文尔雅答案:A4. 桃花源的村民是如何保持与外界的隔绝?A. 设有封锁卡点B. 高墙茅屋限制出入C. 不与外界接触D. 山高地远无人发现答案:B5. 桃花源的发现者是谁?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林则徐D. 老舍答案:B二、简答题。

1. 桃花源中的人民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答:桃花源中的人民生活简朴自然,他们居住在茅屋之中,纯朴而舒适。

他们耕种谷物养家糊口,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桃花源的人民热情好客,待人友善,喜欢与来访的客人交流。

他们不追求名利,安心于现状,过着宁静而满足的生活。

2. 桃花源对现实社会有何启示?答:桃花源是一个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

它提醒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远离纷繁复杂的尘世。

桃花源警示现实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的盲目,暗示社会里应该有更纯净和平静的空间。

桃花源对现实社会教育我们珍惜现有的资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三、论述题。

桃花源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次对理想社会的设想,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桃花源以一个隐居的山林村落为背景,通过描述那里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与外界的隔绝状态,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从桃花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那里的村民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纯朴而宁静。

他们不被尘世的名利所迷惑,安于现状,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的村民热情好客,待人友善,向来客展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宽容和善良。

他们对外界的隔绝给了人们美好的遐想,让我们对于宁静和平的向往更加强烈。

然而,桃花源的隐居状态并非现实社会可以实现的状态。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李白对桃花源的描述中,以下哪个选项与原文不符?A) 花团锦簇,景色如诗如画B) 人间仙境,宛如桃花源C) 清泉涓涓,流经村落D) 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答案:D) 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2. 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以下哪个特点不是桃花源的特点?A) 山川秀丽,景色迷人B) 居民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交流C) 社会秩序井然,法律严明D) 居民生活简朴,无私欲之心答案:C) 社会秩序井然,法律严明3. 小船抵达桃源村后,居民们对陌生人的态度是:A) 友善热情,主动邀请他们进村B) 冷漠疏远,不愿与陌生人交流C) 担心生活秘密被泄露,远离陌生人D) 主动阻止陌生人进入桃源村答案:A) 友善热情,主动邀请他们进村4. 桃源村居民为何决定向外界保持隐秘?A) 担心资源过于丰富,遭到掠夺B) 害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C) 为了保护桃花源纯净的环境D) 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意愿答案:B) 害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5. 桃花源是一处人间仙境,以下哪个特点不是桃花源的特点?A) 山水如画,景色宜人B) 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C) 山珍海味,桃花酒水充足D) 村内村外清洁,无一丝垃圾答案:C) 山珍海味,桃花酒水充足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2. 桃花源记中记载了找到桃花源并留下的人是__________。

答案:渔父3. 桃花源记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朝代。

答案:东晋4. 桃花源中的居民不通过_____________来往外界。

答案:关隘5. 桃花源位于桃江之北,具体位置是__________。

答案:终南山脉三、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地方?它的特点有哪些?桃花源是位于终南山脉桃江之北的一处隐世的地方,人称人间仙境。

桃花源的特点有:山川秀丽,景色如画;村落之中溪水流经,宛若山泉涓涓;村民们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交流;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生活简朴,没有私欲之心;村内村外环境清洁,无一丝垃圾。

桃花源记练习题(打印版)

桃花源记练习题(打印版)

桃花源记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_____,忘路之远近。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欲穷其林。

4.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___________。

5. 初极狭,才通人。

___________,豁然开朗。

6.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鸡犬相闻。

7. 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__,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8. 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语云:“___________,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选择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林的原因是()。

A. 为了寻找水源B. 因为迷路C. 为了捕鱼D. 被桃花的美景吸引2.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的桃花林,其特点是()。

A. 林中只有桃花树B. 林中杂树丛生C. 花落英缤纷D. 林中没有水源3.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居民们()。

A. 与世隔绝,不知世事B. 穿着华丽的衣服C. 与外界没有交流D. 依然使用古代的货币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发现过程。

2. 描述一下《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何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四、论述题:1. 论述《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这一概念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2. 分析《桃花源记》中渔人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翻译题: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缘溪行2.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 复前行4. 仿佛若有光5. 复行数十步6. 阡陌交通7.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8.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二、选择题:1. B2. C3. A四、论述题:1. “世外桃源”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的一种向往,它象征着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人们生活和谐、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训练:《桃花源记》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唐代诗人XXX的作品,他的别名是XXX,自号浔阳柴桑人。

2.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桃花源”,现在用来比喻一个安宁美好的世外桃源。

二、解释下列词语1.XXX:沿着溪流走。

2.夹岸数百步:两岸距离约为数百步。

3.芳草鲜美:鲜美的草木芳香。

4.落英缤纷:落花纷飞。

5.复前行:继续前行。

6.欲穷其林:想要走遍整个林子。

7.林尽水源:林子的尽头是水源。

8.初极狭:一开始非常狭窄。

9.才通人:刚刚开辟出来,还没有人走过。

10.土地平旷:土地平坦开阔。

11.屋舍俨然:房屋整齐有序。

12.桑竹之属:指桑树和竹子等植物。

13.悉如外人:对待陌生人一样。

14.黄发垂髫:形容老少皆有。

15.阡陌交通:道路纵横交错。

16.乃大惊:非常惊讶。

17.便要还家:就要回家。

18.咸来问讯:大家都来问讯。

19.率妻子XXX:带着妻子和村里的人。

20.来此绝境: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

21.遂与外人:就和外人成为朋友。

22.乃不知有汉:不知道有汉朝。

23.无论魏晋:不管是魏晋还是其他朝代。

24.延至其家:邀请他到家里去。

25.此中人语云:当地人说。

2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适合让外人知道。

27.便扶向路:就帮助他走向路上。

28.处处志之:到处都留下了标记。

29.及郡下:到了郡城。

30.诣太守:去拜访太守。

31.遣人随其往:派人跟着他去。

32.寻向所志:按照他的标记寻找。

33.欣然规往:高兴地继续前行。

34.未果:没有找到。

35.寻病终:最后因病去世。

36.豁然开朗:一下子豁然开朗。

37.怡然自乐:自得其乐。

38.遂迷:最终迷失了方向。

39.后遂无问津者:后来再也没有人来问路了。

三、原文填空1.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缘溪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桃花坞里桃花庵,绝世好景空悠然。

(完整版)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文分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结构:《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

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

《桃花源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

一、《桃花源记》1、广东湛江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4分)(1)欲穷其林穷:(2)便要还家要:(3)处处志之志:(4)欣然规往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黑龙江鸡西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3题。

(共9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与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与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与答案题目一:“桃花盛开”的意思是什么?A. 桃花在开花的季节里充分开放,花团锦簇。

B. 桃花全面开放,遍地芬芳。

C. 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情爱,能遇到如意的良缘。

D. 形容美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

答案:C题目二:以下哪一项是《桃花源记》的主旨?A. 表达对于人类欲望世界的贬低。

B. 探讨一个和谐、完美、幸福的乌托邦社会的产生。

C. 暗喻中国古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D. 追求生存环境与领土的平等、公正、自由。

答案:B题目三:以下哪一项是《桃花源记》的主题?A. 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

B. 反映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

C. 探讨社会乌托邦的建立和伦理观念的形成。

D. 题材广泛,主题深奥多元。

答案:C题目四:桃花人怎样使用火把导航的?A. 每个人手持一支火把,以亮光互相导航。

B. 只能随缘漂流,求神拜佛走路。

C. 没有火把导航,只能靠感觉和经验。

D. 装置了一根红丝线的火把,以此为引路。

答案:D题目五:以下说法与《桃花源记》不符的是:A. 桃花源是一个空前绝后的理想国家,这是一篇政治著作。

B. 桃花源不是一个在地理上的具体的地方,而是象征一个人心灵美满的境界。

C. 桃花源既是幸福美好的境地,也是藏于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愿望。

D. 桃花源只是作者幻想的一种理想场所,不代表现实。

答案:A题目六:桃花源人主张:A. 精神追求为先,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B. 以自然和谐为本,标本兼治。

C. 世间万物,皆应珍爱保护。

D. 自由自在地、没有一点拘束的生活方式。

答案:B题目七:以下哪一项不是桃花源人的特点?A. 家家户户都非常富裕,田野里盛产玉米、豆类、粮食水果等等,毫无温饱之忧。

B. 桃花源人没有国家、官府等等形式,是个简单自然的社会。

C. 桃花源人通行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充满着哲理、诗意、智慧和感人至深的情感。

D. 桃花源人反对和消极面临现实要求的!答案:D题目八:桃花源与明清小说的差异有:A. 桃花源是与人文文艺有关的,而明清小说是与神怪传说有关的。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陶渊明B. 李白C. 杜甫D. 王维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的特点?A. 土地平旷B. 屋舍俨然C. 阡陌交通D. 人来人往答案:D3.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看待外界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了解C. 有所了解但不愿多谈D. 非常向往答案:B4.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做了什么?A. 忘记了来路B. 立即返回C. 告诉了太守D. 再次寻找但未找到答案:D5. 《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反映了桃花源人怎样的心态?A. 与世隔绝B. 敌视外界C. 渴望外界D. 轻视外界答案:A二、填空题6.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7. 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他们是在________年间,为了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秦8.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沿途做了________,但最终没有找到桃花源。

答案:标记9. 后来,太守派人随渔人前往桃花源,但因为________,没有找到。

答案:迷失道10. 《桃花源记》中,渔人再次来到桃花源时,发现那里已经________。

答案:不复得路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答案:渔人沿着溪水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感到非常惊奇,继续前行,想要找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桃花源?答案:桃花源中的人自给自足,生活安逸,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战乱的影响。

他们对外界一无所知,也不想被外界的纷扰打扰,因此不愿意离开。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人民生活安宁的理想境界。

以下是关于《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王维答案:C2.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跟随一只白鹤B. 迷路后偶然发现C. 根据地图找到D. 被一位老人指引答案:B3.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看待外界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了解C. 有所耳闻但不愿了解D. 非常排斥答案:B4.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选择与世隔绝?A. 为了逃避战乱B. 为了追求财富C. 为了享受权力D. 为了追求自由答案:A5.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何再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A. 被桃花源的人阻止B. 被外界的官员禁止C. 因为桃花源已经消失D. 因为渔人忘记了路线答案:D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人民生活非常________,与外界隔绝,不知道________。

答案:安宁;有汉,无论魏晋2.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为了标记路线,沿途做了________。

答案:标记3. 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是因为________而来到这里的。

答案:避秦时乱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答案:渔人在捕鱼时,偶然发现一片桃花林,穿过桃花林,发现了一个山洞。

他好奇地进入山洞,发现洞内别有洞天,那里的人民生活安宁,与外界隔绝,不知道外界的变迁。

2.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选择与世隔绝?答案:桃花源中的人选择与世隔绝,是因为他们想要逃避战乱,追求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祖先在秦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带领家人和乡亲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四、论述题1. 你认为《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理想境界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答案:《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理想境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人们应该追求和平与安宁,避免战争和冲突。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作之一,它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隐世桃源、人间仙境的美好景象,给人们带来了诗意和遐想。

以下是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练习题一:1.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人间仙境?3.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4. 为什么主人公要来到桃花源?5. 故事结尾有什么寓意?答案一:1. 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安静美丽,山水环绕,四季花开,苍鹰翱翔。

2. 桃花源被形容为人间仙境,因为它完全与外界世界隔绝,充满了宁静、自然和美好的景色,没有烦恼和矛盾,宛如人间仙境。

3.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渔夫。

4. 主人公来到桃花源是因为他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隐秘的地方,被它的美丽所吸引,也渴望过上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

5. 故事结尾表达了人们渴望与世隔绝、追求真实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人间乐土的想象和向往。

练习题二:1.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是怎样的?2. 故事中的山川地貌有什么特点?3. 为什么桃花源被人称为“水陆丛林”?4. 桃花源里的居民生活如何?5. 桃花源记中有哪些描写具体细节的句子?答案二:1. 桃花源中的桃花盛开美丽,四季常青,花香扑鼻,形成一片粉红色的海洋。

2. 故事中的山川地貌呈现出陡峭悬崖、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溪流,形成秀丽的自然景观。

3. 桃花源被人称为“水陆丛林”,是因为它由水流环绕,陆地与水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4. 桃花源里的居民生活简朴自然,他们与外界没有联系,过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以生态种植和狩猎为生。

5. 例如:“余按箕踞而啸,所以自娱;寻常行步,不离时节。

” 这句话描写了主人公在桃花源中的自在舒适生活,表达了其与世隔绝、悠闲自得的状态。

练习题三:1. 桃花源记中的寓意是什么?2. 故事中作者对人间的观点是什么?3. 桃花源与现实世界有什么不同之处?4. 作者用怎样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景?5. 故事中的主人公对桃花源的认知有什么变化?答案三:1. 桃花源记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美好生活和避世境地的追求,表达了对现实压力的逃避和对世界的理想化心态。

桃花源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一、选择题1.《桃花源记》是哪位先秦时期文学家的作品?A. 陶渊明B. 陈寿C. 曹操D. 爱因斯坦2.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隐蔽的何处?A. 山脚B. 山洞C. 山谷D. 不详3.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如何被发现的?A. 无意间迷路找到B. 被别人向导带入C. 意外发现D. 历时多年的寻找后发现4. 桃花源中的人们独立自己的生活,没有和外界有什么往来?A. 是B. 否5.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A. 繁华的城市B. 人迹罕至的小村C. 世外桃源D. 世界名胜二、填空题6.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位于_________的地方。

7. 故事中的桃花源所在的山谷之中有清澈的溪水,泉眼不断涌出清甜的_________。

8. 桃花源中的人们没有和外界有什么往来,过着_________________。

9.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如何被发现的?人们迷路而至,并在此定居了下来。

10. 桃花源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田园生活,彼此邻里和睦,没有____________之事,生活无忧无虑。

三、简答题11. 桃花源中的人们是如何保护这个隐秘的所在,并防止外人发现的?12. 故事中的桃花源为何被认为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13. 桃花源中的人们没有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存在,其后代又是如何保守这个秘密的?四、翻译题14. 将下面一句话翻译成英文:桃花源中的人们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15. 将下面一句话翻译成中文:The story of Taohuayuan is a popular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五、判断题16.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保持联系,经常有人往来的地方。

()17. 桃花源是仅存在于小说中的虚构之地,现实中不存在。

()18. 陶渊明是唐代文学家,创作并著名的《桃花源记》。

()19. 故事中的桃花源所在山谷之中有四季如春的景象。

()20. 故事中的桃花源中的人们是完全与世隔绝的,从未见过外界。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王维答案:C2.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跟随一只白鹿B. 误入桃花林C. 通过一个山洞D. 被一位老人引导答案:B3.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隔绝了多久?A. 几百年B. 几千年C. 一百年D. 五十年答案:A4. 桃花源中的人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A. 逃避战乱B. 寻找宝藏C. 探险旅行D. 被流放答案:A5.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什么找不到回去的路?A. 故意隐藏了路线B. 被桃花源中的人误导C. 记错了方向D. 桃花源消失了答案:A二、填空题6. 《桃花源记》中,渔人最初发现桃花源是因为“________”,从而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答案:忘路之远近7. 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是因为“________”而来到这个地方的。

答案:避秦时乱8.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________”作为标记,但最终“________”。

答案: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9. 后来有人“________”寻找桃花源,但“________”。

答案:规往不复得路,未果10. 《桃花源记》最后描述了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状态,他们“________”,与外界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三、简答题1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哪些景象?答案要点:渔人进入桃花源后,首先看到了一片桃花林,林中落英缤纷,美丽异常。

随后,他发现了一片肥沃的土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中的居民穿着古朴,男女老少都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

12. 桃花源中的人对渔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反映出他们什么样的心态?答案要点:桃花源中的人对渔人非常友好,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宴会,询问外界的情况。

这反映出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对渔人的善意和淳朴。

13.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什么找不到回去的路?答案要点:渔人离开桃花源后,虽然沿途做了标记,但最终还是找不到回去的路。

桃花源记练习题(推荐五篇)

桃花源记练习题(推荐五篇)

桃花源记练习题(推荐五篇)第一篇:桃花源记练习题《桃花源记》练习题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

2.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阡()陌()交通黄发垂髫(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2)落英缤纷缤纷:(3)复前行,欲穷其林复:(4)初极狭,才通人初:(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外人: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课外阅读题)然穷:才:[N10六])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

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暖: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2.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三、作文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今天的人类富足而幸福人生,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练习题答案及点拨一、所考知识点:1.文学常识,生字注音2.实词的翻译3.译句。

点拨:要熟记文学常识,牢固掌握文下注释。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练习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古今异义词的是( D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A妻子、绝境,B无论,C鲜美均为古今异义词。

故选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①问今是.何世(是)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B.①不复出.焉(出去)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率领)D.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②属.引凄异(接连)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B.①处处志之.(音节助词)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音节助词)C. ①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②去后乃.至(才)D.①豁然.开朗(……的样子)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样)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解析:桃源人“叹惋”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B选项说成了“时光易逝”是错误的。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⒑《桃花源记》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平等富足的理想世界;渴望一个和谐安定、民风淳朴的社会;一种富足安康、自由快乐、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⒒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你读出了什么?
社会安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生活自由幸福,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答案二:我喜欢现代社会。桃花源式社会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毕竟只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田园生活,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科技不够发达,文明程度不高,生活也会有许多不方便之处。所以我喜欢现代社会,不仅科技文明发达,而且竞争也会使我们迅速地发展进步。
⒏你认为桃花源成为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的原因有哪些?
因为桃花源与黑暗的现实相对立,它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这是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会令人向往。
⒋第一段描写桃花林美景有何作用?
⑴渲染神秘的气氛;⑵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⑶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⒌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桃花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不愿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避免战乱;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⒍如何理解“不复出焉”的原因?
⒐渔人离开桃花源后而后来又“处处志之”,寻找桃源的人又“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桃花源写得亦真亦幻,可望而不可及?)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实际是不存在的,同时也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存在。
⒍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⒎根据桃花源的故事人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世外桃源。
⒏写桃花源内人们生活恬适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⒐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豁然开朗。
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再出去;
桃源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生活自由、快乐、幸福。
⒎与当今社会相比你喜欢桃花源式社会还是喜欢现代社会?
答案一:我喜欢桃花源式社会。因为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众人平等,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安康,而且社会风气淳朴,人们热情好客。那里的生活平静而安详,没有尘世的纷乱与污浊,所以我喜欢桃花源式的社会。
一、用原文回答。
⒈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⒉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渔人甚异之。
⒊渔人初见桃花源的感受是:豁然开朗。
⒋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陌交通,鸡犬相闻。
⒊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
作者所虚构的世外桃源是和所处时代相对立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这实质上是一个理想社会,然而它并不能实现,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带有复古倾向,因此只能是空想而已。
⒓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一种美好理想,这种美好理想是从哪处具体体现出来的?
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和人们幸福生活的描写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⒔陶渊明描写出的世外桃源这样的佳境,这与老子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陶渊明所表现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表现的是一种和谐思想,即天下安定和平,社会和谐,国泰民安,人民共同富裕,安居乐业。从这一点上,与老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课文理解。
⒈作者协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作者通过此文寄托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⑴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⑵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⑶反应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⒉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作者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环境美丽祥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安康,社会风气淳朴的一种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