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适用于office2003)

合集下载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马克思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2、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剩余价值理论(1)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1)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2)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列宁主义列宁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并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的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者,我们需要对其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复习,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因此,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是由各种不同的阶级矛盾构成的。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阶级斗争。

这种斗争最终会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形成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根源,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矛盾之一。

四、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之一。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将不再受到剥削,社会财富将更加公平地分配。

五、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为革命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对社会历史的科学分析和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计。

六、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全人类的解放。

因此,国际主义要求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国际资本主义体系。

国际主义强调全球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团结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其思想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马克思 复习资料

马克思 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为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辨析题150多年以前并没有马克思主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漫长历史中一样取得了无数的成功。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世界上许多人也没有学过或者并不信奉马克思主义,有的还反对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实践中也可以取得成功。

还有些科学家信奉唯心主义哲学,信奉宗教,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是否明马克思主义无用?认真分析并做出回答。

答案:第一,规律是客观的,符合规律就会成功。

第二,马克思主义以前以往的人们对规律的某些因素和成分早就有所认识。

第三,不了解、不相信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他们在实践中也能得到成功的原因,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人们的情况实质上一样。

第四,尽管不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可以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但这种成功所经历的弯路要多得多,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遇到的风险要大得多。

第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办事,也可能犯错误。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的伟大的变革。

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重点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①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③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即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重点2]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基本原理(1)基本内容①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基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重点3]认识的辩证运动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表现为由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要点: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

3. 简述人民群众及其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答案要点: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是,他们的创造活动和作用又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即经济条件的制约,受到以政治制度为代表的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制约。

4.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要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5篇材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5篇材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5篇材料)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1、黑格尔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表现形式”,这个命题的内涵什么?答:一方面,每一中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

但是,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恶所起的历史作用。

历史对他来说是一个不愉快的可怕的领域。

2、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如何论证个别和一般辩证法关系的?答: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辩证的。

⑴个别与一般是同一的。

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

相互包含的。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个别也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与个别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⑵个别和一般是对立的、有差别的。

个别与一般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关系。

每个个别的特性并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个别比一般丰富、一般比个别贫乏。

因此,个别和一般是有差别的。

⑶个别和一般的联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客观事物是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孤立的和外界脱离的个别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为个别和一般,个别与个别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通过个别和一般的转化,可以把这一类的个别与另一类的个别联系起来,把一个一般同另一个一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的链条。

在现实世界中,个别和个别、个别和一般的相互转化,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⑷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中,包含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我们认识和研究事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个别的、现象的、偶然的东西,发现一般的、本质的、必然的东西的辩证过程。

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如何针对费尔巴哈提出的“人类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的观点进行批判的?答;首先,费尔巴哈把人类的历史看做是宗教的变迁史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完整word版)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

3.马克思主义产生强大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6.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4.意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论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几点a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社会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事物普遍性的含义:a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原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克思原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一、简答题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规律及其根本特点●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根本特点:1、必然性 2、普遍性 3、客观性3、物质世界的三大发展规律分别是什么?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物质世界的三大发展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5、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论述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共性。

建设社会主义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个性。

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和中国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的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的过程。

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分别是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目录.docx

《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目录.docx

目录第一章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l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1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H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P1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体系和主要内容P1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P3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P3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和承乂与时俱进的关系?P4 第二章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P42.邓小平、江泽民和I?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冇哪些贡献?P4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P5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梢髓?P5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P5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P6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P6第三章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P6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耍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73.新民主主义基木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8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収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小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P8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第四章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9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P9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10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木经验是什么?P10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11第五章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木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P11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P12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3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屮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P13第八早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P1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P14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P14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恩的理论,也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学说,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是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反过来为社会实践服务,指导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斗争.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必须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化为广大群众的行动纳和路线,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又在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掼,它公开申明要在全世界为最终彻底推翻一切剥削制度,争取人类的完全解放作论证.然而,马克思主义的这种革命的本性,又是与严格的科学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既是革命的理论,又是科学的世界观.既代表历史上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的根本要求,也代表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美好愿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与科学性是浑然结合在一起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革命性必须靠科学性来保证和贯彻,二者不可缺一。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它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复习提纲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马克思复习提纲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首先,对生产力产生量深刻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有不完善之处,科学文化还比较落后。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与意义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依据。

3、社会物质性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7、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8、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它的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3.规律及其客观性,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联系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性联系的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整理组稿人:熊俊总校对:王冲冠各题编辑(按姓声母):陈铨铨冯玉娇李冠杰林石良卢辉灿沈香林王冲冠熊俊许玉凤周艺目录目录 (1)绪论--第1题: (3)绪论--第2题 (3)第一章--第5题 (4)第一章--第7题 (4)第二章--第1题 (4)第二章--第7题 (5)第三章--第2题 (5)第三章--第3题 (6)第四章--第1题 (6)第四章--第4题 (6)第五章--第5题 (7)第五章--第7题 (7)第六章--第1题 (8)第六章--第2题 (8)第七章--第1题 (9)第七章--第2题 (9)绪论--第1题: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必然性:(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

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武昌街机的解放斗争。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适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理论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绪论--第2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第5题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不安息的原理是马克思注意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的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注意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一章--第7题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是在其对象行活动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和关系,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处罚,充分反应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通过实践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

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

第二章--第1题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到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时,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因为有了社会实践这个动力,我们人类才能比蚂蚁认识更多的知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人的眼睛构造虽然不及蚂蚁的精妙,但是人类可以通过新的工具比蚂蚁认识的更多。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使认识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

蚂蚁对光线的认识几乎是固定不变的,而人类的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加深不断产生和向前发展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认识的哲理性,而蚂蚁却不能做到。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第二章--第7题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答: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卓越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面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追求的根本,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制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

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人民群众的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发,把美好的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

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第三章--第2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答: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以造福人类,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所引起的,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3,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

要用科学的自然规律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管理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