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年级九年级科目历史授课人时间课题名称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时 1 一、学情分析二、学习目标及依据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2、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重难点内容突破方法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情景导入法、讲授法、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四、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共案部分个案部分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

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

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

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二)、讲授新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气候特点:干旱少雨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

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定都巴比伦城二、古巴比伦王国:1、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

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

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设计】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课程标准内容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教学目标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通过地图比较和绘制时间轴,培养历史时空观;通过分析法典条文,培养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两河文明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三、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本课为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

这一单元作为世界古代史的开篇,分别介绍古代亚非的三个大河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

再加上以前学过的黄河流域的中国,这些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其结构层层深入,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尽,以点见面,让我们以此为窗口,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四、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历史已完整学习,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但是世界历史才刚开始系统学习,可通过与中国史联系、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历史的时空体系。

通过给出一些文献、图片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重点: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六、教学资源(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世界上古史》周启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第4版(3)《世界上古史资料汇编》杨共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4)中央新影集团等制作的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第二集《逐荡两河》(5)中国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纪录片《世界历史》第4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第五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6)NHK纪录片《人类四大文明》2004七、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崛起,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文字材料,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其与古巴比伦文明产生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两河流域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了人类社会古老的法制传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了这座花园。

据记载,空中花园呈方形,每边长120米,是层层加高的阳台式建筑,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

花园里,还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宫殿。

公元前1世纪作家昆特斯·库尔提乌斯这样描述这座建筑:“无数高耸入云的树林给城市带来了荫蔽。

这些树有12英尺之粗,高达50英尺。

从远处看去,如荫的灌丛让人以为是生长在高大巍峨、树木繁盛的山上森林。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除了这座奇妙的空中花园之外,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共同探索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曾经的辉煌。

二、新课讲授(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观察教材第6页《古代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前539)》地图,回答古代两河流域的“两河”及“两河流域”分别指什么。

学生回答:“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材料展示:材料一在这里(美索不达米亚)供水不断,阳光持久,丰收年年都有保障。

部编版(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部编版(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部编版(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并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史实,知道《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图文配合,学会研读有关图片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认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及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留给世界的遗产?【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西亚一个古老王国的一部有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你知道这个法典的法规与我们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吗?让我们一起从本课中找到答案吧。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阅读教材P6的第1段和图片,思考:两河指的是什么?两河流域指的是什么?答案提示:两河指的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阅读教材P6第2段,思考:两河流域什么时候初步统一?答案提示: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活动一图片展示:楔形文字,思考:两河流域有哪些文明成就?答案提示: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1.阅读教材P7第1段,思考: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在位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答案提示: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阅读教材P7第2段,思考:为了维护统治,汉谟拉比做了什么?答案提示: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过程与方法: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情景创设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神话中的伊甸园与此时破坏的文明形成对比反思,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保护的意识。

(素养目标:家国情怀)重点:两河流域文明出现的背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统治。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出示材料《圣经·创世纪》,用“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教师设问:“《圣经》中‘伊甸园’代表乐园,那两河流域是否真实如此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走进这个‘伊甸园’。

”新课讲授一、新月沃土——两河文明的孕育1. 文明诞生之地教师出示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认识两河分别所指河流,以及新月沃地,认识“美索布达米亚”含义。

同时展示现在两河流域所在国家伊拉克图片。

2. 文明孕育之源教师展示长江、黄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图片,华夏文明与两河文明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为什么多产生在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水源丰富)。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出此地理环境推动了农耕文明发展。

3. 文明形成之初(1)教师出示两河流域地理图片,让学生圈出两河流域南部形成的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然后出示美苏尔文明文物,解释这些小国创造了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苏美尔文明。

(2)出示刻制有楔形文字的泥板,引导学生理解楔形的含义,展示楔形象形文字所对应的汉字表格。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两河流域》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多媒体资料,深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多媒体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2.教学难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2.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多媒体资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古代两河流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等内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设计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河流域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认识它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两河文明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歌词《爱在西元前》。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相信有不少同学听过,歌词里的一些内容和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关。

例如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法典、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与楔形文字。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讲授新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狭长地带。

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形成“新月沃地”。

此处诞生了巴比伦、阿卡德、亚述、尼尼微等古代奴隶制国家,创造了古代文明。

气候特点:气候干旱,河流流量不稳定,农业生产依赖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

生产条件不如埃及。

大部分地区受热带沙漠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气候干旱2、国家的兴起:约公元前3500年,南部出现了很多的小国。

公元前2400年,实现初步统一。

强盛: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衰落: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被外族(赫梯人)所灭。

3、主要文明成就: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被称为“东方的拉丁语”。

公元前3200年以前苏美尔人就发明了一种文字,因笔划形似楔子而称为楔形文字。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 教材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亚述帝国等历史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亚述帝国等历史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亚述帝国等历史内容。

2.教学难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

2.史料教学法: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亚述帝国等历史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两河流域》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苏美尔文明和古巴比伦王国的成就,从而拓宽历史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等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等内容;2.针对重难点,教师应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掌握相关知识;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包括河流、气候等,为学生理解苏美尔文明的兴起奠定基础。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
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3.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概况;掌握古巴比伦王国统一的过程及汉莫拉比。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汉谟拉比法典》体现的是利益。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四、合作学习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后教师总结。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国家产生和统一是怎样的?
(1)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1.知道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概况;掌握古巴比伦王国统一的过程及汉莫拉比。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文明成就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巴比伦王国的兴衰、汉摩拉比法典、亚述帝国和新兴的文明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其文明成就,并探讨其与中国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及其文明成就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两河流域与中国的关系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本课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其文明成就,探讨其与中国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及其与中国的联系。

2.教学难点:汉摩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其意义,古代两河流域与中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脉络。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及其与中国的联系。

3.案例分析:讲解汉摩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其意义。

4.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图片资料:准备与古代两河流域相关的图片资料。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如汉摩拉比法典、巴比伦城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古代两河流域是哪个地区?它的历史发展脉络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但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古代两河流域的特色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内容;学会分析历史资料,提炼历史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内容。

2.教学难点:苏美尔文明的起源、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亚述帝国的扩张、新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课件,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2.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课堂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在哪里吗?它有哪些特色?”2.呈现(10分钟)介绍苏美尔文明,展示苏美尔人的生活方式、艺术成就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早期的奴隶制国家、掌握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国王汉谟拉比以及汉漠拉比法典。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重点难点重点:汉漠拉比法典。

难点: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出示幻灯片)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2.古巴比伦王国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

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

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

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渎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同学们,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两河流域指的是具体位置。

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两河流域,两河是指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本课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和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2.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地图、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文明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巴比伦社会和汉谟拉比法典。

4.图片、地图、资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文明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3.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历史价值;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一个高峰。

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影响。

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通过我国最近较有意义的两部法律文件引导出本次课题:《汉谟拉比法典》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的颁布是“一国两制”实践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将成为香港由乱到治的重要转折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最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迄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哪部吗?(《汉谟拉比法典》)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阅读教材P6、P7页,梳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2.阅读教材,说出两河流域文明的具体表现,并和埃及、中国进行比较分析。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阅读教材,归纳汉谟拉比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古巴比伦王国的。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典)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1)让学生总结归纳该部法典的内容《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

《汉莫拉比法典》的内容可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①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主题是古代两河流域。

教材主要介绍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以及楔形文字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以及楔形文字等内容,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以及楔形文字等内容。

2.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生动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介绍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以及楔形文字等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教材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设计
活动评价:重视内容的交流与分享,教师评价。
综合建模
【课堂检测】:
复备
教师让学生总结脉络
课题
d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型
新授
课时序号
上课
时间
课标与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核心概念:了解;知道
教材分析:
本课以古巴比伦王国为例,讲述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及成就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难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
学情
分析
(一)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基础知识:85%学生能够掌握
2、重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
3、难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
(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九年级学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接触比较少,时间离现在比较远,比较陌生的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对于抽象概念不易理解透彻,例如《汉谟拉比法典》,故而要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直观的图片、视频和生动的故事帮助其掌握知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古代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小组合作、讲授法
【构建动场】:构建动场
导入新课1、展示空中花园想象图,讲述空中花园的故事,以宏伟的建筑奇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积极性
2、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形地图,介绍在两河流域之外的地方多是沙漠、丘陵,两河流域在那一片干旱区域中环境最好
自主学习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约从____________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年级九年级科目历史授课人时间课题名称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时 1 一、学情分析二、学习目标及依据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2、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重难点内容突破方法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情景导入法、讲授法、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四、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共案部分个案部分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

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

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案(有部分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案(有部分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案(有部分答案)主备人(一)章节题目: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二)课程目标1.知道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2.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知道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重点)3.认识到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重点)(三)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约2分钟)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

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

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

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

王妃见后大悦。

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古代巴比伦的神秘面纱。

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约8分钟)根据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

完成本课《历史助学》“知识梳理”。

遇到障碍作好标记。

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 小组合作学习(约13分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__幼发拉底河__和__底格里斯河__。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__3500__年起。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__2400__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二、古巴比伦王国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__汉谟拉比__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__君主专制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三、《汉谟拉比法典》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 __自由民__、无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和__奴隶__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

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气候特点:干旱少雨
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

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

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

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

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

4、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

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法典内容:《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
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汉谟拉比


(摘录)
虽然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反映了当时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

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思考: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1)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文化成就
(1)楔形文字
发明者:苏美尔人
发明使用的区域: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发明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2)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

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

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

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

王妃见后大悦。

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四)本课小结: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字母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板书设计: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2、国家的建立
3、强盛时期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2、实质
3、地位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