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备考资料全(中药学精华)

合集下载

中药士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士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士考试复习资料中药士考试复习资料中药士考试是一项对中药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对于想要从事中药行业的人来说,具备中药士资格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提供一些中药士考试的复习资料,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基础知识是中药士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中药的药材学、药理学、方剂学等方面的知识。

药材学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等内容;药理学主要包括中药的药效、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方剂学则是指中药的配伍规律、用药原则和方剂的制备方法等。

在复习中药基础知识时,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学习。

同时,还可以参加一些中药士考试的培训班或者线上课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士考试的实践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工艺,包括炮制工具的使用、药材的处理和加工等。

同时,还需要熟悉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药炮制技术时,考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中药材进行炮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艺进行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炮制的过程和技巧。

三、中药药理研究中药药理研究是中药士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在复习中药药理研究时,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中药药理实验进行学习和分析,掌握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中药临床应用中药临床应用是中药士考试的实践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适应症和疗效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药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掌握中药的临床应用技能。

在复习中药临床应用时,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临床案例和病历,了解中药在不同疾病和病情下的应用情况。

主管药师《中药师基础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药师《中药师基础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1.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作用,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用;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子、实及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

2.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功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3.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使相欺。

4.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5.相须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相使是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知母配贝母可以增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石膏配牛膝治胃火牙痛,石膏为清胃降火、消肿止痛的主药,牛膝引火下行,可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

6.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适用于致食停滞、气滞血瘀、症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7.治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①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有表证者;②吐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霍乱吐泻不得证;③下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④和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或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等;⑤清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⑥温法,适用于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⑦消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⑧补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主管中药师中药重点(DOC30页)

主管中药师中药重点(DOC30页)

根底知识-中药学第一单元药性理论一、本章结构:二、大纲要点1.掌握四气所表示的效用与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掌握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3.掌握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升降浮沉不同作用与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4.掌握归经的理论根底、确定依据与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5.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三、要点精讲考点一:药性理论的内容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考点二:四气四气:寒热温凉寒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作用。

温热药物: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作用。

临床应用:“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大寒用大热,微寒用温热。

寒热错杂者那么寒热并用。

真寒假热,用热药,真热假寒用寒药。

考点四:升降浮沉影响因素:药物性味;药物质地,炮制和配伍作用:升浮药:温热,辛、甘、淡,质地轻清,作用趋向主上升、向外。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行气开郁、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成效。

故解表药、温里药、祛风散寒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补益药、涌吐药等多具升浮之性。

沉降药:寒凉,酸苦咸,质地重浊坚实。

作用趋向主下行、向内。

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与止咳平喘等成效。

故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收敛止血药、收涩药多具沉降药性。

对临床指导意义1、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外感风热,用薄荷、菊花来疏散;2、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热结肠燥用大黄、芒硝来泻热通便;3、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用代赭石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4、病势下降陷,宜升不宜降,如气虚下陷,久病脱肛,用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5、升降并用是适应复杂病机,调节紊乱脏腑功能如:心肾不交虚烦失眠,腰冷便溏,上热下寒证,用黄连清心降火安神,配肉桂补肾引火归原。

初级中药士复习资料

初级中药士复习资料

初级中药士复习资料初级中药士复习资料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作为初级中药士,熟悉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初级中药士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

根据其来源不同,中药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植物药是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为原料制备的药物;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骨、皮、毛、鳞等部分为原料制备的药物;矿物药是指以矿石、矿泉等矿物为原料制备的药物。

二、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对人体的作用特点,包括寒、凉、温、热、平、滋、补、泻等。

中药的功效是指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包括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等。

初级中药士需要熟悉各种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以便能够正确地应用中药治疗疾病。

三、中药的制备和应用中药的制备包括采集、炮制、配制等过程。

采集是指采集中药材的方法和时间,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炙、炒、煅等处理,配制是指将不同的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剂型。

初级中药士需要了解中药的制备过程和方法,以便能够正确地制备和应用中药。

中药的应用包括内服和外用。

内服是指将中药通过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外用是指将中药直接涂抹在患处。

初级中药士需要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和中药的应用途径,以便能够正确地应用中药治疗疾病。

四、中药的质量评价和安全性中药的质量评价是指对中药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初级中药士需要了解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以便能够判断中药的质量。

中药的安全性是指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初级中药士需要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和禁忌症,以便能够正确地应用中药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中药的现代研究和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中药的现代研究包括中药化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主管药师《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药师《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1.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

3.事物的阴阳属性:按照阴阳学说,发散、明亮、温煦、兴奋都属阳,反之则属阴。

4.药物的味与阴阳的关系:按照阴阳学说,凡辛、甘、淡的药物均属阳,凡酸、苦、咸的药物均属阴。

5.五脏分阴阳:心肺居于膈之上,属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脾肾居于膈之下,属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阴。

6.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7.阴阳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8.五行的生克乘侮:肝属木、肺属金,“肝火犯肺”是“金虚木侮”的表现,属于五行相侮的范畴;肝属木、脾属土,“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木克土”的表现,属于五行相克的范畴。

9.按照五行学说,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

火克金,故喜胜悲。

10.金克木,故“金”的“所胜”为木。

11.相乘相侮的概念: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而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方向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2.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按照五行学说,木对应肝与胆;火对应心与小肠;土对应脾与胃;金对应肺与大肠;水对应肾与膀胱。

13.阴盛格阳的概念。

阴盛格阳指阴寒偏胜至极、壅闭于内、迫阳浮越于外、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阴寒内盛是疾病本质。

因格阳于外,故现真寒假热证。

14.气机失调:一般的,气机失调的病机,可概括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

其中,气的外出受阻称为气闭,临床多表现为昏厥或亡脱等病证;气滞是指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主要由情志郁结不舒,或食积、痰湿、瘀血等引起;气陷是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脱是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

2020年主管中药师考试(中药学)题库

2020年主管中药师考试(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第一单元药性理论一、A11、温热药性能作用不包括的是A、补火B、开窍C、回阳D、温里E、温经2、药物的四气是指A、辛、甘、苦、酸B、寒、热、温、凉C、温、清、补、泻D、升、降、浮、沉E、以上均非3、下列哪项不属中药性能的范畴A、四气五味B、升降浮沉C、归经D、有毒无毒E、配伍禁忌4、寒凉药物具有的作用是A、温阳利水B、凉血解毒C、温经通络D、回阳救逆E、补火助阳5、温热药多用于治疗A、寒疝作痛B、痰热喘咳C、黄疸水肿D、高热神昏E、温毒发斑6、五味中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是A、辛味药B、甘味药C、酸味药D、咸味药E、淡味药7、具有润养作用的药物其性味大多是A、甘B、酸C、咸D、苦E、辛8、以下药味,具有发散作用的是A、甘B、辛C、咸D、酸E、苦9、苦味药作用不包括的是A、燥湿B、清泄C、软坚D、通泄E、降泄10、五味的阴阳属性,属阳的一组是A、辛、甘,淡B、辛、甘,咸C、辛、苦,酸D、酸、苦,咸E、甘、淡,苦11、能固精止带的药味是A、甘B、辛C、苦D、酸E、咸12、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功效的中药的味多是A、甘B、辛C、苦D、咸E、酸13、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都具有的药味是A、甘B、辛C、咸D、苦E、酸14、以下哪味是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有毒中药品种A、洋金花B、金银花C、红花D、密蒙花E、西红花15、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火上炎,目赤头晕,治疗时当选用A、香薷B、白芷C、知母D、连翘E、桑叶16、朱砂、丹参等有清心安神功效,能治心火亢盛、心悸失眠等症,一般就说该药A、归肝经B、归心经C、归脾经D、归肺经E、归肾经17、沉降类药物所冶疾病病位多A、在上、在外B、在上、在里C、在下、在外D、在里、在外E、在下、在里18、升浮类药物所治疾病病位多A、在上、在外B、在上、在里C、在下、在外D、在里、在外E、在下、在里19、以下是沉降的药物是A、大黄B、麻黄C、黄芪D、升麻E、桂枝20、以下药物通过炮制能改变其升降浮沉之性的是A、麻黄B、虎杖C、大黄D、栀子E、甘草21、沉降药物具有的功效是A、行气开郁B、解毒消疮C、重镇安神D、活血消癥E、宣肺止咳22、以下药物属于沉降类药物的是A、旋覆花B、西红花C、苍耳子D、菊花E、辛夷23、真热假寒证的用药原则是A、使用热性药物B、使用寒性药物C、寒热药物均可D、使用温性药物E、使用温热性药物二、B1、A.药物因功效不同B.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势C.药物作用的定位D.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E.药物具有不同味道<1> 、升降浮沉指<2> 、五味指2、A.乌梅B.苍术C.灯心草D.莲子E.人参<1> 、具有苦味的药材是<2> 、具有甘味的药材是中药学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A11、黄芪配茯苓,属于药物七情中的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2、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莱菔子可以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恶3、相须是指A、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B、性能完全相同的药物合用C、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D、性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合用E、两药合用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4、七情配伍中可以提高药效的是A、相杀、相反B、相杀、相畏C、相须、相使D、相须、相恶E、相恶、相反5、以下一般不作为单行的使用的药物是A、人参B、黄芩C、马齿苋D、夏枯草E、半夏6、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不包括的是A、桃仁B、川乌C、麝香D、巴豆E、莪术7、以下药物属于妊娠禁用药物的是A、三棱B、桃仁C、干姜D、木通E、肉桂8、七情配伍中,属于相须的关系的药对是A、防风、砒霜B、全蝎、蜈蚣C、甘遂、大枣D、生姜、黄芩E、人参、莱菔子二、B1、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1> 、生姜配半夏属于七情中的<2> 、大黄配芒硝属于七情中的2、A.两种以上功用相同的药物合用相互促进B.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C.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D.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E.一种药物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1> 、相畏是指<2> 、相恶是指3、A.甘草B.川乌C.芒硝D.京三棱E.藜芦4、<1> 、不宜与半夏同用的中药是<2> 、不宜与牙硝同用的中药是中药学第三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A11、一般情况下,5岁以下的小儿,通常用成人量的A、二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五分之一E、三分之一~一半量2、补益药的服药时间是A、多次分服B、空腹时服C、腹痛时服D、饭前服E、饭后服3、入煎剂需先煎的药物是A、薄荷B、附子C、番泻叶D、车前子E、桔梗4、下列关于药物用法,说法有误的是A、鹤草芽泡服B、阿胶烊化兑服C、附子先煎D、旋覆花包煎E、砂仁后下5、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服用时间是A、多次分服B、空腹时服C、腹痛时服D、饭前服E、饭后服6、以下不属于煎汤代水的药物是A、灶心土B、玉米须C、丝瓜络D、蒲黄E、金钱草7、以下药物需要煎汤代水的是A、玉米须B、人参C、黄芪D、胖大海E、瓦楞子二、B1、A.1/2B.1/3C.1/4D.1/5E.1/10<1> 、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药是成人药量的<2> 、5岁以上的儿童用药是成人用量的2、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E.另煎<1> 、钩藤、番泻叶入药宜<2> 、鹤草芽、朱砂入药宜3、A.先煎B.后下C.烊化D.包煎E.煎汤代水<1> 、磁石、牡蛎入药宜<2> 、薄荷、白豆蔻入药宜<3> 、蒲黄、车前子入药宜中药学第四单元解表药一、A11、为治疗阳明头痛要药的是A、防风B、白芷C、羌活D、荆芥E、蒿本2、下列除哪项外均有通鼻窍散风寒的功效A、羌活B、白芷C、细辛D、苍耳子E、辛夷3、长于祛风解表的药组是A、麻黄、桂枝B、桑叶、菊花C、荆芥、防风D、紫苏、生姜E、葛根、升麻4、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胜湿止痛,止痉的药物是A、荆芥B、紫苏C、防风D、桂枝E、香薷5、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应首选A、麻黄B、桂枝C、香薷D、荆芥E、防风6、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经通阳的药物是A、肉桂B、葱白C、麻黄D、生姜E、桂枝7、治疗表实无汗、咳嗽气喘者,应首选A、石膏B、桔梗C、麻黄D、桂枝E、苦杏仁8、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的药物是A、麻黄B、桂枝C、荆芥D、防风E、紫苏9、下列药物中,功效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又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是A、防风B、苍术C、羌活D、白芷E、荆芥10、均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热表证的药组是A、细辛、白芷B、荆芥、防风C、羌活、蒿本D、麻黄、桂枝E、紫苏、香薷11、麻黄用于发汗解表宜A、蜜炙B、酒炒C、生用D、醋制E、煨用12、下列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疥癣的药物是A、羌活B、香薷C、藁本D、辛夷E、苍耳子13、功能为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的药物是A、麻黄B、香薷C、苍耳子D、紫苏E、生姜14、哪项是治疗外感风寒之眉棱骨痛首选药A、藁本B、蔓荆子C、辛夷D、白芷E、羌活15、防风、羌活均具有的功效是A、既能发散风寒,又能通鼻窍B、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宣通鼻窍C、既能发散风寒,又能透疹消疮D、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E、既能发散风寒,又能胜湿止痛16、荆芥与防风的共同功效为A、辛温解表B、升举阳气C、通经助阳D、平肝明目E、清热凉血散瘀17、生姜性温归胃经,有止呕之功,善治A、胃寒呕吐B、胃热呕吐C、胃虚呕吐D、痰饮呕吐E、伤食呕吐18、以下药组,哪项具有祛风胜湿止痛功效A、羌活、香薷、桂枝B、防风、独活、白薇C、蒿本、紫苏、防风D、防风、羌活、藁本E、白芷、紫苏、桂枝19、具有止血功效的解表药是A、桂枝B、荆芥C、川芎D、白芷E、羌活20、既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又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中药是A、细辛B、荆芥C、川芎D、白芷E、羌活21、荆芥止血宜A、生用B、姜炙C、蜜炙D、炒用E、酒炙22、下列关于解表药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多辛散轻扬之品B、主入肾、膀胱经C、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D、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中医药相关的职业。

其中,中药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

中药师是指具备一定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药药学知识,能够合理运用中药制剂,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专业人员。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药师,需要通过中药师考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药师考试的复习资料,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药学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熟悉中药的制剂方法、质量标准、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二、中药药理学知识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中药药理学主要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的毒理学知识,了解中药的毒性反应、中毒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三、中药制剂学知识中药制剂学是中药师考试的另一个重点。

中药制剂学主要研究中药制剂的配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制剂方法、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制剂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四、中药鉴定学知识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中药鉴定学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鉴别方法、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的常见鉴别性状、质量评价指标等方面的知识。

五、中药临床应用知识中药临床应用是中药师考试的另一个重点。

中药临床应用主要研究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案例、中药的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药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中药药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白芷
辛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燥,芳香开窍,主入阳阴【胃】经,兼入太阴【肺】经。药力较强,风寒,风寒夹湿,寒湿所致诸证皆宜,尤善治眉棱骨痛,阳明头痛,风寒鼻塞或鼻渊头痛,治疮肿,初期兼表,既活血消散疮肿,又解表;中期脓未成可消,脓成未溃可溃,已溃脓多促排;后期脓尽生肌,宜渐减去。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主治病症;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疼;风寒湿痹,寒湿带下;疮疡肿毒。用法用量;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荆芥
辛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生用辛微温发散,入肺,肝经。既善散肌表与血分风邪而解表,透疹,止痒,疗疮,又兼息内风而止痉力平和,散风发表通用,风寒,风热皆宜。炒炭微温涩敛,入肝经血分,收敛止痒,治崩漏功良。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治病症;风寒表症,风热表证;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疮疡初起有表证者;【荆芥炭】衄血,便血;崩漏等证用法用量;煎汤,3---10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荊芥穗发汗力强。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用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耗气伤阴,故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苍耳子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燥温通,甘缓不峻,有小毒,力较强。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内走脏腑。最善治外感或鼻渊流涕,风湿瘙痒。有小毒,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用。功效;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主治病证;①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 ②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用法用量;❶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❷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中药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中药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证;丹参性微寒,兼能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用治疮痈肿毒,热入营血的烦躁 不寐及心悸失眠等证。
2、延胡索要点:
为止痛佳品,善治各种疼痛。
川芎要点:
1。"为“血中气药 ”
2。"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3。"治头痛之要药第十八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1、治咳嗽气喘之证常以杏仁和麻黄配伍应用,为什么?(论述)
杏仁与麻黄常配伍应用。杏仁苦温质润,麻黄辛温性烈,两药均为止咳平 喘要药,治肺实咳喘常相须为用。杏仁味苦主降,麻黄味辛主宣。麻黄可助肺 气的宣发,以宣通肺气而止咳平喘、杏仁可助肺气的肃降,以降泄肺气而止咳 平喘。另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麻黄得杏仁则不致过燥,杏仁得麻黄则不 致过滑。两药合用,一宣一降,一润一燥,使之宣降有度,刚柔相济而增强止 咳平喘的效果。
2、香附要点:
1。"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
2。"调经止痛之要药
3。"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之称
3、疏肝解郁 ——指以药物疏理肝气,恢复肝气疏泄功解,解除郁结,用治 肝气郁滞证得方法。
第十四章消食药
鸡内金要点:
善消各种食积
第十六章止血药
1、止血药分几类? 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四类。
大黄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第九章祛风湿药
独活要点:
善治腰以下风寒湿痹
桑寄生要点:
1。"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
2。"补肝肾安胎 第十一章利水渗湿药
1、试比较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在功效、应用方面的特点?(论 述)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虽均可治疗湿邪为患之病证,但各有其适 应范围及治疗特点。

(word完整版)《中药学》复习资料

(word完整版)《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资料整理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

——南北朝·陶弘景3、《新修本草》,收药844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唐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分类“从贱至贵”。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如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细辛、人参、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广东陈皮、砂仁。

四大蕲药:蕲蛇、蕲龟、蕲艾、蕲竹。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白术、白芍、白菊花、郁金、贝母、玄参、延胡索、麦冬.8、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9、四气的概念: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科学,涉及到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用法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习中药学的人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药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药的来源中药的来源主要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植物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如黄连、白芍等;动物药是指从动物身上提取的药物,如麝香、牛黄等;矿物药是指从矿石或矿物中提取的药物,如雄黄、朱砂等。

了解中药的来源对于学习中药学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来源决定了中药的性质和功效。

二、中药的性质中药的性质是指中药的气味、味道、性寒热等特点。

中药的性质对于中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寒性的中药适用于热性疾病,热性的中药适用于寒性疾病。

了解中药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三、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是指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功效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

不同的中药有着不同的功效,因此在使用中药的时候需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

了解中药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中药进行治疗。

四、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是指将中药通过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外用是指将中药直接涂抹或敷贴在患处。

中药的用法是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因此在使用中药的时候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用法。

了解中药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五、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中药虽然有着独特的疗效,但是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

一些中药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者对人体的某些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中药的时候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一些特定的人群,如孕妇、儿童等,需要特别注意中药的使用禁忌。

了解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安全地使用中药。

综上所述,中药学复习资料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用法以及副作用和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主管中药师考试宝典

主管中药师考试宝典

主管中药师考试宝典
主管中药师考试宝典是针对中药师考试的一本综合性教材,它包含了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制药学、中药药理学、药物分析学、中药鉴定学、临床中药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全面性。

本书涵盖了中药师考试的所有科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面,既涉及到理论知识,又涉及到实践操作,并且都有详细的讲解。

二、深入性。

本书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它。

三、实用性。

本书主要针对中药师考试的实际需求,对考试重点、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配有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系统性。

本书对中药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让读者能够把握知识点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总之,本书是一本高质量、高效率的考试宝典,是中药师考试备考的必备教材。

- 1 -。

3职称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高频考点(中药学中级考试)

3职称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高频考点(中药学中级考试)

职称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高频考点(中药学中级考试)1既适用于葛根又适用于肉豆蔻煨制的辅料是:葛根和肉豆蔻煨制的辅料均可用麦麸2药材杭菊的性状鉴别特征是:呈碟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3中药饮片的含水量一般应控制在7.0%-13.0%4宜用中火炒爆花的药物是:王不留行炒爆花5大黄.何首乌等药材水处理软化的方法宜选:大黄、何首乌是浸润法软化6炮制时适宜“抢水洗”的中药是: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的五加皮、瓜蒌皮等用淘洗法(抢水洗)7与药材所含化学成分有关的是:颜色,色泽是指在日光下观察药材的颜色及光泽度,药材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

8含苷类成分的药材一般不选用的炮制方法是:苷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减低了苷的含量,还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故炮制时一般不用或少用醋处理。

9天南星胆汁制后,其性味.功效天南星胆汁制后,由辛温变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功效。

10槟榔、白芍切片后有时,色泽泛红,发生变化的成分鞣质为强的还原剂,暴露于日光和空气中易被氧化,颜色加深。

11心与肉作用不同,须分离药用部位的是莲子分离莲子肉和莲子心,扁豆分离种皮和种仁等,使作用不同的部位区分开来,使之更好地发挥疗效。

12阿胶蛤粉炒后的功效是蛤粉炒阿胶:长于益肺润燥。

蒲黄炒阿胶:以止血安络力强13用于治疗骨蒸劳热,午后潮热,热入血室的炮制品是鳖血柴胡14采用先炒药后喷淋盐水方法炮制的药材是:知母、车前子15燀法炮制苦杏仁:取净杏仁置10倍量沸水中,加热约5分钟,至种皮微膨起即捞出16发酵法制备神曲用到的原料是:面粉100kg,杏仁、赤小豆各4kg,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各7kg17米炒后增强健脾止泻作用的药物是:党参18适用于总皂苷等大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9发汗加工的药材是:茯苓、厚朴、玄参、杜仲、续断。

20横切面是“金井玉栏”特征的是:板蓝根21中药质量优良度的检定包括浸出物、挥发油、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

主管中药师复习资料

主管中药师复习资料

主管中药师复习资料主管中药师复习资料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主管中药师是中药学领域中的专业人才。

主管中药师的资格考试对于从事中药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备考这一考试,复习资料的选择是关键。

一、复习资料的选择1. 教材和参考书籍复习中药学的核心内容,最好选择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例如《中药学》、《中药学教程》等,这些书籍内容详实,涵盖了中药学的各个方面,可以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中药学的知识。

2. 习题集和模拟试题通过做习题集和模拟试题,可以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选择一些经典的习题集和模拟试题,可以让考生更好地适应考试的环境和要求。

3. 学习资料和课件有些培训机构或学校会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课件,这些资料通常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写的,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中药学的知识点。

考生可以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籍,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理解。

二、复习方法和技巧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考试前,考生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合理分配时间,将时间集中在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上,同时保证对其他知识点的复习。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考生在复习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通过实验、临床观察等方式,加深对中药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多种复习方式的结合复习中药学的过程中,考生可以采用多种复习方式,如听讲座、参加讨论、阅读相关文献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药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做好总结和归纳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

可以制作思维导图、笔记或总结文章等形式,帮助记忆和理解。

三、复习中的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复习期间,考生应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保持积极的心态。

2. 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药学的知识。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师》复习资料_0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师》复习资料_0

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师》复习资料卫生资格考试栏目们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20年卫生资格考试《中药师》复习资料,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臧木香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略弯曲,长5~20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

根头粗大,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叶鞘残基,周围有圆柱形支根。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有凹点状油室。

气微香,味苦、辛。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熬膏贴敷。

何首乌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用小鼠跳台法及避暗法试验,何首乌煎剂60g/kg灌胃,对东莨菪碱所至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显着对抗作用。

2.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何首乌醇提物0.084、0.84、8.4g/kg灌胃,连续6周,可抑制高血指症鹌鹑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升高,延缓动脑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3.对造血系统的作用:何首乌水煎醇沉液1g/ml、0.2g/ml只皮下注射,用体内扩散盒方法证明,对鼠骨髓粒系祖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

生首乌与制首乌(高压法制备)各以温浸液30g/kg灌胃,连续14天,对出血性血虚小鼠,制首乌可使血液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而生首乌无明显影响。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生首乌、黑豆汁拌蒸32小时首乌(制品1)、黑豆汁九蒸九晒首乌(制品2)的煎液,6g/kg灌胃,连续7天,实验结果表明制品Ⅰ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鸡红细胞能力,并对抗强的松龙对巨噬细的抑制作用,制品Ⅰ增加红细胞免疫,使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增多,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并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

生首乌和制品Ⅱ作用不显着。

5.对代谢的影响:生首乌、制首乌醇冷浸液各以350mg/只灌胃,制首乌可使去肾上饥饿小鼠肝糖原含量增加6倍,生首乌无作用。

1职称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中药学中级考试)

1职称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中药学中级考试)

职称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中药学中级考试)1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2相恶是指一种药物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3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的是:牡丹皮,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4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或有清热泻火作用,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起到“上病治下”、“釜底抽薪”的作用或有逐水退肿作用,使水湿停饮随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5以下具有“风药润剂”之称的药组是:防风与秦艽,具有“风药润剂”之称。

6治疗食积气滞腹痛,内脏下垂的药物是枳实,可用于治疗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证。

7香附的功效是: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8治疗泌尿系统或胆结石的中药是:鸡内金,应用于肾虚遗精、遗尿、石淋证、胆结石。

9既治小儿蛔虫,又治小儿疳积的药物是:使君子,应用蛔虫病,蛲虫病。

为驱蛔要药。

尤宜于小儿疳疾。

10具有收敛止血、止痢,又能截疟、补虚功效的药物是:仙鹤草,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11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出血证应选用的中药是:温经止血类药物,主要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

12益母草,尤其善治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

为妇产科要药。

13归肝肾经而善下行,被称为行散兼补之品的中药是:牛膝,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14有“血中之气药”之称者是:川芎,应用于血瘀气滞痛证。

为“血中之气药”。

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

15既能降气化痰,又能宣散风热的药物是:前胡,功效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16功能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的药物是:海蛤壳,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17朱砂的使用剂量是:朱砂,用法用量: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5g,不宜入煎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表药:发散风寒:1.麻黄:①风寒感冒②咳嗽气喘③风水水肿④风寒湿痹⑤阴疽⑥水肿、小便不利。

辛温宣散,主入肺经,作用重在开宣肺气,以外散风寒,内平喘咳,下通水道,且宣散之力颇强。

故只适于风寒表实证、肺气壅遏的实喘及风水水肿而无汗者。

(1)发汗解表: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君),小青龙汤(君),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剂-臣-宣肺解表)(2)宣肺平喘:喘咳实证。

麻杏石甘汤(君),定喘汤(降气剂-君)(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利尿退肿。

(4)散寒通滞:阳和汤(温经散寒剂-佐-宣散在体表之寒凝)2.桂枝:①风寒感冒②风寒湿痹③寒凝血滞诸痛证④痰饮、蓄水证⑤心悸。

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通血脉,为风寒外感、寒凝血滞、阳不化气等证之要药。

其发汗之力虽不及麻黄,然其味甘力缓又无伤阳之弊,故风寒感冒虚实皆可应用。

(1)发汗解表(发汗解肌):风寒感冒。

桂枝汤(君),麻黄汤(臣),小青龙汤(君-助麻黄发汗,温阳化饮),再造散(扶正解表剂之阳虚外感风寒:君),再造散(扶正解表剂:君)(2)温经散寒(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散寒剂-臣),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剂-君-温经通脉,温经散寒),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散寒剂-臣-散风寒而温经通痹),(3)助阳化气: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湿内停引起的痰饮眩悸、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证:痰饮、蓄水证。

心悸。

肾气丸(补阳剂:臣),炙甘草汤(气血双补剂-佐-温心阳,通血脉),小建中汤(温中祛寒剂-臣-温阳祛虚寒),肾气丸(补阳剂-臣-助命门以温阳化气)3.紫苏:①风寒感冒②胸闷呕吐③胎动不安④鱼蟹中毒。

辛温行散,叶轻如肺,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

故为风寒咳嗽、脾胃气滞所常用,此外,又解鱼蟹之毒(鱼蟹变质,食后吐泻、腹痛)。

(1)发散风寒(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风寒感冒,咳嗽痰多。

参苏饮(扶正解表剂:君)(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及呕吐证。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4.生姜:①风寒感冒②胃寒呕吐。

辛温发散,入肺经外能发汗,内能化痰,其解表力弱。

善治风寒咳嗽,入胃经又善温中止呕,治多种呕吐。

(1)发散风寒(发汗解表):风寒感冒。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九味羌活汤(臣),柴葛解肌汤(佐-调和营卫),败毒散(佐使),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剂-使-正胃气),疏凿饮子(表里双解剂-佐-善走皮肤,疏风发表,使在表之水从肌肤而泄),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散寒剂-佐-疏散风邪),炙甘草汤(气血双补剂-佐-辛温走散)(2)(温胃)止呕(温中止呕):偏于温中。

胃寒呕吐。

善于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桂枝汤(佐-降逆止呕),再造散(扶正解表剂-使-温胃),禹功散(姜汁-佐-开痰水而和胃气),黄龙汤(攻补兼施剂-使-护胃气),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剂-使-和营卫),逍遥散(调和肝脾剂-佐-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大柴胡汤(表里双解剂-使-助半夏和胃止呕),小建中汤(温中祛寒剂-使-温胃),吴茱萸汤(温中祛寒剂-臣-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归脾汤(补血剂-使-调和脾胃,以资生化),地黄饮子(阴阳并补剂-使-调和诸药),四神丸(涩肠固脱剂-使-暖胃散寒)(3)(温肺)止咳:偏于温肺。

风寒咳嗽。

辛温发散,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故可用治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

此外,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

葱白:①风寒感冒②阴寒格阳下利脉微③阴寒腹痛(1)发汗解表:风寒感冒。

九味羌活汤(臣),加减葳蕤汤(扶正解表剂-臣)(2)散寒通阳:阴盛格阳下利脉微,阴寒腹痛。

5.香薷:①风寒感冒②风水水肿③水肿、小便不利④阴暑证。

辛温发散,外能解表,下能利尿,功似麻黄而力弱,适于夏月着凉及风水水肿。

故有“夏月麻黄”之称。

(1)发散风寒(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者。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阴暑证。

常用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的阴暑证,素有“夏月麻黄”之称。

香薷散(君-除寒祛暑化湿)(2)化湿和中:湿阻中焦证。

(3)利水消肿:水肿。

水肿脚气。

其治水肿,偏于发越阳气,和中化湿以利水消肿,多用治脾虚湿盛之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6.荆芥:①风寒感冒②风热感冒③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④疮痈初起兼有表证⑤吐衄下血性平不烈,以辛为用,长于散风,外感风寒、风热均为常用。

炒炭止血。

(1)祛风解表(发表散风):外感表证。

外感表证。

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皆可用之。

不论风寒风热。

止嗽散(佐),银翘散(臣-开皮毛逐邪),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剂-臣-清上)(2)透疹(透疹消疮):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轻扬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散风解表,兼有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

(3)炒炭止血:多种出血证。

吐衄下血。

炒炭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多种出血症。

(4)止痒:(5)清头目,利咽喉:风邪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咽喉痒痛、皮肤瘙痒。

7.防风:①风寒感冒②风热感冒③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④风寒湿痹⑤破伤风证⑥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辛散祛风,微温不燥,甘缓不峻,通治诸风,故名防风,不论外风内风均可应用。

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

(1)祛风解表(发表散风):风寒表证。

感冒头痛,风疹瘙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疹瘙痒。

玉屏风散(补气剂:佐),再造散(扶正解表剂-臣),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剂-君-通治一切风邪),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剂-佐-疏风解表,又消肿散结),玉屏风散(补气剂-佐-走表祛风邪,合芪、术则扶正为主,以祛邪)(2)祛风湿,止痛(胜湿止痛):风湿痹证。

止痹痛药。

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挛急。

九味羌活汤(臣-散风寒胜湿止痛),痛泻要方(调和肝脾剂-使-理脾引经:散肝,舒脾,胜湿),(3)止痉:破伤风。

破伤风角弓反张、抽搐痉挛。

(4)止痒:皮肤瘙痒。

(5)止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炒用,尚可治肠风下血。

8.羌活:①风寒感冒②风寒湿痹(1)散寒解表:偏上偏表。

九味羌活汤(君),败毒散(君-治上半身风寒湿邪),再造散(扶正解表剂-臣),疏凿饮子(表里双解剂-佐-善走皮肤,疏风发表,使在表之水从肌肤而泄)(2)祛风湿:偏于上半身风寒湿痹。

止痛:柴葛解肌汤(臣-散表邪而止头痛)9.白芷:①风寒感冒②风寒湿痹③阳明头痛④齿痛⑤带下过多⑥疮痈肿毒⑦鼻渊(1)祛风解表:风寒表证。

九味羌活汤(臣),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剂-佐-疏风解表,又消肿散结)(2)止痛:阳明头痛、鼻渊头痛之要药。

头痛、牙龈肿痛等疼痛证。

善入足阳明胃经,故头额痛及牙龈肿痛多用。

柴葛解肌汤(臣-散表邪而止头痛)(3)通鼻窍:鼻渊。

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又升阳明清气,使上养鼻窍,以针对鼻渊因于风寒湿邪之病因。

其通鼻窍,止疼痛,可改善该病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

(4)燥湿止带:带下证。

(5)祛风止痒:皮肤瘙痒,疮疡脓成。

10.细辛:①风寒感冒②阳虚外感③齿痛④风寒湿痹⑤鼻渊⑥寒痰停饮⑦闭证神昏(1)发散风寒(表寒+里寒):风寒表证。

表里兼顾。

九味羌活汤(臣-祛风散寒,止痛),再造散(扶正解表剂:君),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剂-臣-助桂枝温经散寒)(2)通鼻窍:(3)散寒止痛:风寒性头痛、牙痛、痹痛。

大黄附子汤(温下剂-臣-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协助附子以增强散寒作用。

)(4)温肺化饮:肺寒咳喘。

小青龙汤(臣)11.藁本:①风寒感冒②风寒湿痹辛温香燥,气雄而烈,药性上达,善治风寒巅顶头痛,及风湿痹证。

(1)发散风寒:风寒表证、风寒头痛及风寒湿痹。

功效与羌活相似,唯其辛散雄烈之性较为缓和,故常同用,其主治病证及配伍原则亦同于羌活。

风寒感冒,巅顶头痛。

辛温香燥,性味俱升,药势雄壮,善达巅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祛风散寒)。

(2)祛风湿:风寒湿痹。

能除肌肤经络间寒湿之邪而祛风止痛(胜湿止痛)。

(3)止痛:12.苍耳子:①风寒感冒②风寒湿痹③鼻渊④风疹瘙痒辛散温通,苦温除湿,长于散风除湿通窍,为风寒头痛、痹痛、鼻渊所常用。

(1)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略有辛温解表之力,对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既发散风寒,又止痛和通鼻窍。

因其解表之力甚弱,一般风寒感冒实不多用。

(2)祛风湿(散风除湿):风湿痹证。

辛温,兼能祛风湿,止痹痛,可辅助其他祛风湿药,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风寒湿痹。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证,四肢拘挛。

(3)通鼻窍(通窍止痛):鼻渊。

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性温燥可止浊涕,并止痛以缓解前额及鼻内胀痛,对鼻渊鼻塞,浊涕不止,难辨香臭,前额昏痛之证,一药数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被古今视为要药。

尤宜于鼻渊而有外感风寒者。

(4)止痛:以其发散风寒之力,还可用于皮肤瘙痒及风寒头痛。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

13.辛夷花:①风寒感冒②鼻渊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要药。

(1)发散风寒(散风寒):风寒头痛。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

风寒表证。

本品辛温,能发散风寒,尤长于宣通鼻窍。

因其解表之力较弱,外感而无鼻塞、流涕等症者并不多用。

(2)宣通鼻窍(通鼻窍):鼻渊头痛。

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升达清气,药势上行于头面,善通鼻窍,专治鼻渊。

为鼻渊头痛要药。

鼻渊。

本品性味辛温,芳香浮散,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而宣通鼻窍,亦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的要药。

发散风热:1.薄荷:①风热感冒②温病初起③头痛目赤④咽喉肿痛⑤麻疹不透⑥风疹瘙痒⑦肝郁气滞(1)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或温病卫分证。

银翘散(臣),桑菊饮(佐),败毒散(佐使),加减葳蕤汤(扶正解表剂-臣-解表利咽),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剂-臣-清上),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剂-臣-辛凉疏散头面风热),凉膈散(清热解毒剂-佐-轻清疏散,以解热于上;火郁发之)(2)清头目,利咽喉::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咽喉痒痛及皮肤瘙痒。

(3)疏肝解郁:逍遥散(调和肝脾剂-佐-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地黄饮子(阴阳并补剂-使-疏郁而轻清上行)(4)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5)止痒:风疹瘙痒。

2.牛蒡子:①风热感冒②温病初起③咽喉肿痛④麻疹不透⑤风疹瘙痒⑥痈肿疮毒⑦痄腮辛寒疏散,透疹利咽,苦寒清解,消肿散结,凡风热诸证及肺胃热毒、咽痛疮肿等证,均为常用药。

(1)疏散风热(利咽):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

银翘散(臣),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剂-臣-辛凉疏散头面风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

(2)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