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教师要如何深入挖掘教材
教师要如何深入挖掘教材
1、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分解为知识点
首先,对这些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弄清楚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和方法的逻辑结构,从而把课本中的知识结成“点”,连成“线”,织成“面”,以求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对教材内容要进行价值分析,要作出价值判断,以便确定某一具体内容在完成教学目标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三,对教材中的内容要进行决策分析,即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构思。
2、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优化设计研究”可以从两个不同层面进行:一是教师进行选择和优化教材内容,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内容要多样化,以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符合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内容。
以切实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样
对教材内容如何呈现,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数学是当前课堂教学关注的热点。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用好新教材 关键在开掘
广东教育6年第期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和隐蔽性。
文本中语言文字的表述非常筒短,对地理原理的阐释也抽象概括,许多内容隐含在文本中的图表、阅读材料和活动问题中。
如果教师囿于传统的文本解读方法,不去开掘深蕴其中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课程教学目标确难达成。
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对教材发掘不力,致使课堂教学内容简单贫乏,无法深入文本,很难把握新教材精神实质。
因此,用好新教材,关键在于如何开掘文本,有效整合授课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体会,略谈几点。
一、从“景观图”中挖掘以《农业区位》一节内容为例,教材开篇即展示两副景观图:一是泰国湄南河三角洲的水稻种植业;一是澳大利亚的牧羊业。
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将之稍带即过,没有很好利用它,挖掘其中蕴涵的知识。
对这两副图,可作如下开掘:l !景观图的作用:让学生具体感知种植业和牧业的差异,引发思考,为何两地会有不同的农业景观,自然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2!景观图内容的挖掘:①农业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的不同;②地区分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③启思: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教学就可避免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
二、从“示意图”中挖掘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
教材中,用语言文字表述的仅是“农业的区位”的概念,对影响因素并未作分析说明。
对此,教师只能引导学生从文图中捕捉、梳理和理解。
教材中给出了一示意图,可从中发掘如下的内容:①决策者如何根据实际安排农事活动;②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③由于这些因素的差异性和常变性,导致农业生产的差异性;④对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往往受一种或某几种主导因素影响;⑤各种因素的影响是综合的,但不是平均的;⑥理解各因素具体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如自然条件中地形和气候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市场对农业类型和规模的影响、交通和科技条件的改善对农业地区性分布的影响等等。
如果没有引导学生作如此深入开掘,教学就很容易流于对其影响区位因素的肤浅认知,示意图的功用也就无法彰显和发挥,更奢谈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了。
关于教材挖掘不深入的改进措施
关于教材挖掘不深入的问题,以下是几点改进措施:
1.深入研究教材: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教材,
理解教材的深层含义和拓展知识,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2.比较不同版本教材: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从多个
角度理解知识,并找到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
3.收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
如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与学生互动: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程度和困惑,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参加教学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平,学习如何更好地挖掘教材,传授知识。
6.与同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
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挖掘教材。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更好地挖掘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职业素养。
对教材的使用建议
对教材的使用建议1、吃透教材、内化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读几遍教材,理解编写者的意图和思路,理解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内涵,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师自己对教材知识的内化。
而不是教师自己吃透教材,弄不明白就让学生去探究。
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对教学日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激情、灵感和经验融合在课程中。
2、尊重教材,用好教材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现成“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决应用于拓展”的基本模式。
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与应用,达到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意识,同是感受数学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是教学第一线得教师,只有深入理解、研究、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合理、有效的使用好教材。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教材以“求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这种单纯文字形式呈现,缺乏趣味性、现实性。
教学时,可以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活动,来创设教学情景,把书本的数学变成生活数学。
比如,五年级全体同学参加学校安全小组活动,五⑴班有40人,五⑵班有45人,怎样分组才能使全级每个小组人数相等?这样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解决分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再如,一年级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小兔盖房”,教材特别注意结合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较完整的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背景图,图中小动物们所表现出的表情丰富多彩,单就画面而言,便能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
特级教师钱守旺谈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_
特级教师钱守旺谈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_---------------------------------------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有人说有理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2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舒适的学习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将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减到最小。
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宽敞的教室、和谐的色彩、舒适的课桌椅、充分的活动空间、完备的教学设施、充足的学习用具、多感官的刺激,这些都是我们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民主的领导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交流氛围、顺畅的交流渠道、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和的教学态度、教师期望的眼神、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恰当的表扬与鼓励、富有理性的批评和建议,学生自信的学习态度、友善的同学关系、充分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我们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情感环境。
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已全面实施,新的数学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要求和自身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教材观,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现在的用教材教,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运用教材,对新教材进行再一次的创造加工。
一是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把握好教学尺度,二是要调整教材中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拓展等适当调配,使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新教材的合理化运用。
一、利用教材资源,以课标为标,把握教学方向教材是知识、方法的重要载体,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重要来源,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通过专家们认真研究的成果,精读教材,学习教材,创造地使用教材是获得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1、充分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分析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理解编者意图。
尤其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内容、难度变化比较大,教学中,只有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对照新课程标准,才能不偏离教学方向。
如,函数教学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增加函数解析式的求解问题,避免在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怪题。
又如反函数的处理,课标要求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的定义,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教学中切不可把反函数内容加深加宽,按原来的要求进行教学,不可穿新鞋走老路。
2、强化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新教材加强用数学的意识,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始终,注意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在各章的章头图都提出了一个有很强现实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改革应充分重视对新课标下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新课程改革应充分重视对新课标下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作者:李映东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1期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虽然探讨很多,其实践的经验与成果也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新课程目标下,最基本的还是更应该重视对新课标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若就高中新课标教材《地理·必修1》而言,主要包括:对新教材结构体系设置的研究,对新教材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对新教材各种学习活动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新教材插图的充分利用。
这是实现新课标关于倡导“学生有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与合作”的教学理念和实现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与关键。
关键词:重视;新课标;教材资源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1—0023-02教材(即“教科书”)资源作为教学文字资源之一,它与教学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学生等)、教学实物资源(图件、器材、图书、网络等)、教学环境资源(当地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教学人文社会资源(名胜民俗、相关单位部门等)等共同组成了教学的课程资源。
由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差异性以及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新课程目标下,笔者认为:最基本的还是应该重视对新课标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一、重视对新教材结构体系设置的研究研究新教材设置的结构体系是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贯彻与落实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从而为新课程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结合高中新课改的总体理念和目标——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与合作等要求,高中地理课标把“培养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作为新指导理念和目标。
为此,地理新课标教材在基本继承原有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无论从体系的设置还是在内容的构建上都有大量的调整和修改。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有哪些可以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有哪些可以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1、用好历史教材,超越历史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教学过程资源。
(1)正确讲授历史教材。
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相反,教科书直到现在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不过,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核心课程资源的作用。
这就要求做到:在认识上,打破历史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神话,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知识,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
在过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体验、批判、感悟,让其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这才是真正地超越教材,挖掘了教材和师生的潜力。
(2)发掘教师的智慧潜能。
在传统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事实上,教师是一个急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
就课程的既定内容而言,教师不必盲目照搬统一的课程计划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但要注意拓宽内容时要因材而宜、因生而宜、因时而宜、因地而宜。
就课程的开放性而言,教师要着力突破狭义的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主动构建以教科书为载体,以教室为物理空间的教学小环境与日常生活乃至宏观世界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教学共同体--即充分引进自然、人文和社会诸种课程资源。
就教学流程而言,教师应标举新的课程价值观,即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生命活力这个宗旨出发,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茧缚”而焕发出个体生命所特有的灵气和才情。
(3)重视利用学生这种无穷的有生课程资源。
学生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挖掘书中辅助资源,充分用好教材
挖掘书中的辅助资源,充分用好教材【摘要】现用的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教科书的正文部分,另一部分是辅助课文部分。
在课文辅助部分,栏目多样,资料丰富。
其目的就是给学生学习提供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科书的“学本”化功能,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的设计体现着课改的新理念。
对如何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辅助部分的资源,我的见解是:以课改宗旨为指导,依据课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相应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
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辅助资源好教材做法【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28-011 全面运用书中的“导言”1.1 “单元导语”的运用“单元导语”不但介绍本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学习重点,更主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即“学习建议”栏目。
这样的设计给师生的探究和学习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每单元开始学习之前,我都引领学生一块学习“单元导语”。
引导学生宏观把握本单元内容和发展线索,选择适合的本专题学习方法。
1.2 “课前提示”的运用“课前提示”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把握该课的学习要点。
例如: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课的“课前提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线索的梳理,一目了然其中的三个主要阶段。
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新课开始时就留意到本课的核心内容,心中有数了,这对后面新课的学习是很有帮助。
“课前提示”栏目我在每节课都必用,时常也作为本课的知识框架用于课后小结,它可以起到“把书读薄”的作用。
2 充分利用书中的图新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地图、历史图片、表格资料等,它们赋予学科本身图文并茂的优势。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书中的图表资源,保障物尽其用。
古人称“左图右史”。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其载负的图形信息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死记硬背转向思考性的探究式学习。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课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教师来说,要深入学习课标,了解其中所含的意义、要求以及教材中的编写思路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而教材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要更深入地挖掘,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认真研究课标,了解其含义和要求课标是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它经由专家学者精心设计,包含着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等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这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
当一名教师将课标学习作为职业发展的必修课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课标,继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教材就是教学的依据和载体,它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教学内容和教育意义,以保证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1. 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首先要理清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逐一梳理、分解、掌握,确保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的各个方面和特点。
要注重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的关系、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渗透性。
2. 审视教材中的教育意义教材中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
教师要审视教材中的教育意义,从教育的高度深刻理解教材内容,领会其中的思想道德、学科素养和情感价值,然后将其转化为教育内容,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意义是教材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深的教育。
3. 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教材中既有知识性的学习资源,也有能力性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如:课文、教案、试题和习题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深化学生的学习。
挖掘教材 找准途径
挖掘教材找准途径挖掘教材,找准途径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好的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提高能力。
但是要制作一份优质的教材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也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不断的积累。
在挖掘教材、找准途径方面,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一份富有教育意义的教材。
一、观察生活,发现教材教材的制作最重要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只有把生活中的点滴转化成教材,才能制作出有意义的教学资料。
教师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生活的观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可以从身边的人、事、物入手,发现当中的教育价值,并将这些价值转化成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发现学生所熟悉的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等,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材来源。
教师们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或者社会实践等活动,发现更多的教育资源。
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或者到社区进行调研、交流等等,都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发现教育资源,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深挖教材内涵教材的内涵往往是深广的,只有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深挖教材的内涵,才能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们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解、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示教材的价值和内涵,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更好地挖掘教材的内涵。
三、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性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捕捉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论文
捕捉地理课堂中的创新思维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直是前线教师关注的焦点。
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驱力和出发点,是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想象和创新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教育背景下倡导探究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
关键词:教学资源;创新;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
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还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尊重学生主体,提倡学生活动优先。
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一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激发创新意识1.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一课时,我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知识点和生活常识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快乐体验”“动手操作”“自我演示”“环球旅行”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不断增强。
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首先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
描述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例如,叙述一个离奇的故事、讲解一则精彩的报道、展示一幅有趣的漫画、布置一道新颖的习题、引入一首优美的诗句、唱出一句熟悉的歌词、说出一段深刻的体验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尽可能得到提高。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深知上好一堂高效的课,可以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
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能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与智慧。
语文课程怎样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一、紧扣课本,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教辅资料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
要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l. 科学地利用课本资源。
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 充实教材资源。
小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
二、联系生活。
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只有不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才会充满活力。
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课堂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使课堂过于沉闷。
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 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2.富有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
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3.构建多彩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 将校园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用来作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 以熏陶学生,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中考数学复习应重视挖掘课本教材资源
从 近 几 年 来 我 市 中考 数 学 试 卷 的分 析 中可 以看 出 : 虽 然 中 考数学试题有一些新颖题型 ,但所 占分值 比例较 大的仍然是传 统的基础题 目,这些 基础 试题 大多数取材 于教材 ( 本 文所 说的 教材指 的是课本 、复习指南 或用于复习的其他材料 ,但主要是
从 教 材 中找 1 — 2 道 题 作 为 中考 试 题 可 视 为 猎 奇 , 不足为道的话 ,
结合考点 、课标和现实 问题需求 ,通过类 比、加工改造 、加强 条件 或减 弱条件 、延伸或扩展而改编成新颖 、富有新意的题 目 让学 生练 习 。这 样做 的 目的是让学 生熟 练掌握基 本知识 的同 时 ,举一 反三 ,升华教 材功能。
量的复习资料进行 训练 , 试图通过多做 , 反复做来完 成 “ 覆盖” 中考试题 的工作 ,使学生在 “ 题海”中钻来钻 去 ,结果是极大
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为 了扭转这一局面 ,减 轻负担 ,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有许多中考题是植根于现行教材 ,在课本 中寻找命 题的生长点 ,有 的是直接 利用教 材中的例 题 、习题 、 定理的证 明作 为中考题 ;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 目略加修改 、变
以课本为 主 ) 中的例题 、习题 ,有些题则直接来 自于教材问题 的改编 , 这些试题情景 自然流畅 ,合乎逻辑 ,无偏 、 怪、 繁题 , 考试 目标注意到层次性 和相关性 , 考查 内容既考虑到知识 的覆 盖 面 ,又 突 出 了重 点 知 识 和 核 心 内容 的考 查 ,试 题 源 于 教 材 , 立足数学通性 、通法 ,具有公平性 ,既紧扣双基 ,贴近生活 , 又突 出能力要求 ,形式多样 ,试卷在注意控制难度 的同时 ,又 有恰 当的区分度 ,对 一线数学教学产生 良好 的导 向作用 。由此 可见 ,教材成为 中考试题丰富的 “ 母题 ”源 。因此 ,我们 要用 好 教 材 资 源 ,提 高 复 习效 率 。 整合 教材 ,设置 “ 题组 ” ,提高复习效率 整合教材 中基本概念 、法则 、性质 、公理 、定理的内涵和 外延 ,解答问题时常用的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以及教材 中的例题 、 习题的作用。以教材 中典型的例题 、 习题 为 “ 母 题” ,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课标则是教学的准绳。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是教师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和做好的工作。
只有深入研究课标,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一、认真研究课标课标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依据。
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研究课标,了解课标的要求和内容,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要研究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的设置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等内容,了解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规定,掌握教材编制和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然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课标进行解读和理解,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对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领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认真研究课标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方向和着力点。
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方针,是教学的方向标。
通过研究课标,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可以根据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和进度,使得教学不偏离课标的要求,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认真研究课标还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引导教学实践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认真研究课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学习。
二、深入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学的载体。
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和设计理念,明确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从而为教学提供基础和依据。
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化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013-06课堂内外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化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文/吴春德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学的整体安排。
在实施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主要通过讲授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伴随着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进程,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切实体验、感受、思考而使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整合,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中如何开发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呢?关键词:教学资源;整合;化学;三维目标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
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做到课内外结合。
用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活用教材,为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
例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你已经知道什么”和“练习与实践”,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拓展视野”方面的内容,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促进三维目标的整合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
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
1.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在互动中促进三维目标的整合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有时甚至会超乎我们的意料,对此情况在教学中应当及时捕捉。
教师要根据现场教学情况,与课堂上学生的信息互动。
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互动,与教材内容的要求深度和难度互动,应学生而变,应临场实际情况而变,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对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三维目标的整合。
浅谈小学数学课内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利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内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利用发表时间:2020-10-23T14:18:45.8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0期作者:胡春明[导读] 教材呈现的是静态的基本素材、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胡春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四小学 355100摘要:教材呈现的是静态的基本素材、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暗含着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利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资源;价值挖掘和利用对于教学来说,教材内容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是新课程理念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载体,而且还是学生平时的学习素材,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所以对于教材的解读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只有对数学教材进行正确的解读,用好、用活教材,才能够将教学预案有效地设计出来,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加精彩。
一、深层次挖掘教材资源,实现课程资源整合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具体来说,教科书在进行编写的时候,紧紧围绕新课程而进行的,并且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依据参与,同样小学数学教材也是承载数学信息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教材更加丰富、重要,并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仅要完成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进而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做好教材资源的整合,进而实现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进行“圆周率”学习中,教师就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将圆周率诞生历史的相关内容补充进去,并带领学生对古人圆周率的方法合理性进行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课程资源整合并不是单纯地温故知新,而是要紧扣教材内容,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有效整合挖掘资源
有效整合挖掘资源
我把数学教材的编排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例题、二是习题,根据这一特点我把题目确定为有效整合,即要用足用好例题,进行有效整合;挖掘资源是对习题进行习题开发,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资源。
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陈述。
一、有效整合
以认识几百几十这一课为例,例题设计的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50这个数,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拨珠、写数和读数,紧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到450这个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认、读、写几百几十。
接下去是试一试让学生边拨珠边十个十个数到420,几百九十后面一个数是多少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在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370,而是在450 的基础上十个十个得数,在490时让学生思考接下去一个数是多少,在这个环节中同样突破了难点(m..),但整合后环节显得更加紧凑,可以多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
二、挖掘资源
主要就是习题开发,以认识小数这一课中的一个习题为例。
习题原貌: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习题开发:
填一填
0 1
提问:这个数轴上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随意指一个点,学生说出是多少?
0-1中间的小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很容易得出中间数的特点:零点几,整数部分是0,且都比1小比零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树上的习题
随后再将不断往后延伸,想想还可能出现什么小数?
拓展:
0 1 2 3 4 5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表示大致位置。
这样的习题开发突出了两个特点:1.把数轴逐步变形,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逐步提升。
体会每两个整数之间小数的特点,对理解小数的意义进一步强化了。
2.通过拓展数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
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
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
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
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
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
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
教学中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都同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封闭的例题、习题作为学习材料。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