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
现代汉语一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我来自湖北襄阳,虽然从小生活在一个襄樊话的环境里,但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比较大,襄樊方言说的不是很标准,甚至于有些词汇都不曾使用和明白。
但还是能从襄樊话和普通话中比较出一些差异。
襄樊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与普通话相比存在语音、语法、和语汇上的诸多差异。
一、语音方面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
因此襄樊话的口音上略带秦味。
但又比河南话和陕西话发音轻。
正如欧阳修那句话“语音轻略带秦”。
(1)声母方面,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襄樊方言只有20个声母,但读音大致相同,只有语气上的些许差异。
襄樊方言中存在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例如:蚕和蝉、诗和丝、折和则等都发同一个音,襄樊话将舌尖后音都读成了舌尖前音;还有的襄樊方言将n和l混读,例如乃读作lai;襄樊话将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拼成的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的,例如:街读gai、鞋读hai。
(2)在韵母方面,襄樊话襄樊话前后鼻音混淆,在有些区域内的方言中几乎没有后鼻音,例如:庚读作跟、灵读作林等,只有an和ang 分得较为清楚;襄樊话中的合口呼韵母(uan、uen、uei)和撮口呼韵母(üɑn)与舌尖音相拼时往往会丢掉韵头u,读成开口呼韵母(an、en、ei),例如:对读dei、最读zei、暖读nan、端读dan、吨读den 等。
(3)声调方面,襄樊方言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只是各个声调的调值不同。
普通话中的阴平是高平调55,而襄樊话是中升调35;普通话中的阳平是中升调35,而襄樊话则是全降调41;普通话中的上声是降声调214,襄樊话中则是高平调55;普通话中的去声是全降调51,而襄樊话中则是降声调214。
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
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作者:肖文灿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08期汉语历史悠久,分布地域辽阔,使用人口众多,古往今来出现过的亲属称谓复杂多样。
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出了复杂的亲属制度,考察亲属称谓具有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意义。
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古城襄樊,其方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原地区很多地方的语言特色,襄樊话和普通话的亲属称谓词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二者的不同点有利于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研究。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南官话区。
欧阳修曾在《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一词中写道襄樊话的特点是“语言轻清微带秦”,仅用七字就准确地概括出了襄樊方言的特点。
襄樊话的确音轻,略带陕西口音,因为襄樊与陕西有过特殊的渊源。
《尚书·牧誓篇》载:卢(今襄阳与南漳交界一带)等八国参与武王伐纣战争,后来秦将白起攻楚,军队来往,交流了两地语言,陕甘一带土族后又迁至襄阳并保持着原有风格、语言、习惯,所以襄樊话略带秦腔。
除了欧阳修提到的这个特点之外,襄樊话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都有显著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例如在语音方面,襄樊话多平舌音和儿话音;在语汇方面,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说法和特有名词。
这些特点在其亲属称谓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就以“我”的辈份为观测点,把“祖辈—父辈—我”和“我—我的后一辈—我的后两辈”的作为“两个三角”来研究,分析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的差异。
一.“我”的上两辈1、爷爷、奶奶在襄樊话中,这两个称谓与普通话保持一致,但读音却有所差异。
爷爷读音为[je55 je2],可以看出调值比普通话低,体现了其音轻的特点,符合襄樊话声调系统的特点,即普通话中阳平为襄樊话中阴平。
而奶奶的读音为[nai35 nai3],不仅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声母的读音也有差异。
这是由襄樊话鼻、边音混用现象造成的。
2、外公、外婆这两个称谓在襄樊话中有特殊称谓词,即外爷[wei51 je1]、婆婆[p‘o55p‘o2]。
襄樊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研究——襄樊方言音系研究之一:声调特点
话声调一样 , 也是从 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 也是四种基本调值, 也可以归并为阴平、 、 阳平 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 所不同的
是襄樊方言各调类的调值发音高低与普通话 不尽相 同, 本文主要分析 阐述襄樊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
关键词: 襄樊方言; 声调 ; 通话 ; 普 对应规律
中图分类号 : 0 H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9 4 2 0 ) 6 0 1— 3 17 — 1X(0 9 0 — 1 3 0
l3 1
刘 传 富
3度 到 5度 , 称 3 。 例 字 : 、 、 、 、 。 简 5 国 劳 平 贤 铜 () 声 。也 叫 降 升 调 。发 音 由 半 低 音 降 到 低 音 3上
再 升 到 半 高 音 , 降 升 调 。 由 2度 降 到 1度 , 升 到 叫 再
高 音 , 降 升 调 。 2度 降 到 1度 , 升 到 4度 , 称 叫 由 再 简 2 4。例 字 : 、 、 、 、 。 1 马 懂 好 显 倒 () 声 。 4去 由高 音 降 到 低 音 , 全 降 调 。 5度 到 叫 由 1度 , 称 5 。 例 字 : 、 、 、 、 。 简 1 大 会 到 去 动 襄樊 方言 调类 的调值 :
襄樊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第 8卷 第 6期
双 月 刊 2 0 0 9年 1 月 1
襄樊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研究
襄樊方 言音 系研 究之一 : 声调特 点
刘传 富
( 樊职业技 术 学 院, 襄 湖北 襄 樊 4 15 ) 40 0
摘 要: 襄樊 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 介于“ 中原官话” 西南官话” 间, 和“ 之 襄樊方言声调和现代汉语普通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调查研究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调查研究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语音和词汇系统,与普通话有差别,也有别于西南官话。
其最显著的方言特征是不区分父母的姐妹,面称时统称为“孃儿[nir34]”;伯母、叔母分别称呼为“嫲嫲[mAmA53]”“婶或娘”;姻亲亲属面称和背称时不一致。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与普通话的差别越来越小。
标签: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属西南官话,但有别于成都话。
前人时贤已有关于襄阳亲属称谓词的调查,如黄赛勤[1]在《襄阳方言记略》中关于襄阳方言词汇的调查涉及到襄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调查;王琢玺[2]简述了襄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演变特点。
但是襄阳方言亲属称谓具体有哪些,这些亲属称谓有哪些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尚不明确。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襄阳城区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全面考察,整理女性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特点。
一、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调查记录(一)调查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一、从词汇学角度调查收集襄阳方言区女性亲属称呼语使用的具体词汇,探寻襄阳方言区女性亲属称谓语的静态分布;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襄阳女性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及特点。
(二)调查方法本文以《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涉及的女性亲属称谓为调查词表。
采用访问调查的方式进行,对被调查者提问、调查对象回答和调查者记录的方式收集语料。
(三)本文的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在襄城、樊城、襄州区生活的土生土长的襄阳人为调查对象,共计30人,不限制年龄。
(四)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总况“亲属称谓是对家庭成员及有关亲戚的称谓。
”[3](袁庭栋,1994)。
中国法律规定的“亲属”是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本文的亲属称谓主要指血缘亲属称谓和婚姻亲属称谓两种类型。
根据称呼语使用场合的不同,一般将称谓语分为对称和叙称两种,也叫面称和背称。
我们调查了襄阳女性亲属称谓语面称和背称的两种情况。
表1: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总表长辈面称背称平辈面称背称晚辈面称背称曾祖母老太太太太嫂子嫂子/大嫂儿媳名字儿媳妇儿祖母奶奶弟媳名字弟媳妇儿女儿姑娘伯母嫲嫲姐姐姐姐孙媳妇名字孙媳妇叔母婶\娘妹妹妹妹重孙女名字重孙女姑妈孃儿[niar34] 姑孃儿堂姊妹名字堂姊妹伙儿的外孙女名字外孙女小姑小孃儿堂姐姐姐外甥女名字外甥女姑奶奶姑奶奶堂妹妹妹/名字侄女名字侄女外祖母婆婆表嫂嫂子内侄女名字内侄女母亲妈表姊妹名字表姊妹伙儿的舅母舅母表姐姐姐姨妈孃儿姨孃儿表妹妹妹/名字小姨小孃儿亲家母亲家亲家母舅奶奶舅奶奶大姑子姐姐/姐姑子姐姨奶奶姨奶奶小姑子妹妹/名字小姑子婆婆妈老婆子妯娌嫂子/妹妹/名字妯娌伙儿的继母妈后妈妻媳妇儿岳母妈丈母娘大姨子姐姐/姐大姨姐小姨子妹妹/名字小姨子二、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的语音特点襄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与普通话语音、成渝方言语音有明显差别,语音接近中原官话,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研究
2016.01一、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句法语义分析(一)年轻女性称呼语:俩娃儿[liA55uar2]1.“俩娃儿”一词的字形探究“俩娃儿”是襄阳方言称呼语,指称未婚的年轻女性,其中“俩”字的偏旁在襄阳很多人考究过:第一,认为其偏旁是“女”字旁。
“俩”只有“两个”的意思,用来称呼女性不恰当,而用“女”字旁则能形象地说明其称呼女性的特点。
吕小艳在《襄阳城区方言的多维研究》中就持这一观点。
第二,认为其偏旁是单人旁。
熊万里在《襄音无改》中认为“俩”字不但有“两个”的意思,还有“不多、不大”的意思,例如:“他们就那俩人”;“我就这俩钱儿”。
因此,将未婚的年轻女孩称为“俩娃儿”,即年龄不大的女孩,用“俩”字是顺理成章的。
[1]由于自创新字不一定能被大众所接受,且用“俩”字符合“俩娃儿”一词的语义,因此笔者认为,在襄阳“俩娃儿”的“俩”字为单人旁更合理且更易使大众接受。
“俩娃儿”一词成为现在最具有襄阳特色的女性称呼语。
2.“俩娃儿”一词的语义表达“俩娃儿”一词有两种语义表达。
一种指年轻未婚女性,而小姑娘则称呼为“小俩娃儿”。
例如:(1)这小俩娃儿长的真好看。
(2)俩娃儿,还有啥菜卖?第二种是专门指称年轻的女性服务员。
例如:(3)俩娃儿,拿菜单来,点菜。
3.“俩娃儿”一词的句法特点“俩娃儿”一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加修饰语,如:前加形容词(漂亮俩娃儿)、前加指示代词(这个/那个俩娃儿)、前加数量短语(两个俩娃儿)、前加名字(小红俩娃儿)。
其也可后加词缀“们”(俩娃儿们)。
此外,“俩子”是“俩娃儿”的变体,用于父母对子女的一种谦称。
前加修饰语时带有个人责备、心情不畅的主观情绪(如:憨俩子)。
(二)年长女性称呼语:嬷嬷、老嬷嬷儿与(老)念儿1.“嬷嬷”[mA51ma1]与“老嬷嬷儿”[lau21mA35m?r3]的语义表达“嬷嬷”用于指称自己大伯、二伯等的妻子。
如大伯、二伯的妻子分别为“大嬷嬷”、“二嬷嬷”。
例如:(4)大嬷嬷来了,我要去给她倒杯茶。
襄阳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襄阳方言音系之三:声母特点
摘 要 : 阳方 言属汉语 北 方方 言的 次方 言 区, 于“ 襄 介 中原 官话 ” “ 南官话 ” 间。 襄 阳方 言声母 和现 和 西 之 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一样 , 也是 2 个辅音声母 , 1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襄阳方言与普通 话 对应存 在 “ 大特 点” 八 。本 文主要 阐述襄 阳方 言声母 与普通 话声母 对应规 律 。 关键 词 : 阳方言 ; 襄 声母 ; 普通话 ; 对应规 律
( ) 言 读 ( a)安 (n 方 w i 、 f )方 言 读 ( a )欧 ( u 方 t wn 、 6 ) 言 读 ( O1等 。 Wt )
深 (h n) 言 读 ( 6 、 ( h n ) 言 读 ( i g 、 s6 方 c n) 常 c 6 g 方 sn )晨 a
二 、 阳 方 言 声 母 与 普 通 话 声 母 对 应 及 襄 辨 正 方 法
襄 樊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第1 0卷
双 月 刊
第 3期
21 0 1年 5 月
d i03 6 /i n17 — 1X2 1.3 4 o 1.9 9 .s. 19 4 .0 1 . 8 : js 6 00
襄阳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
襄 阳方言音 系之 三: 声母特点
刘 传 富
( 樊职业技 术 学院 , 湖北 襄 襄 阳 4 15 ) 4 00
( ) 读 成 舌 弹 音 (r 。 字 t ) ( 零 声 母 音 节 前 , 言 中 加 有 辅 音 【】 如 : 8) 方 w。 爱
其他 区域( 区 、 州 区 、 河 口 、 城 ) 言 中读音 市 襄 老 宜 方
只 有 平 舌 音 “ c Z s” 有 翘 舌 音 “ h h h ” 没 z c s 。
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
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汉语历史悠久,分布地域辽阔,使用人口众多,古往今来出现过的亲属称谓复杂多样。
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出了复杂的亲属制度,考察亲属称谓具有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意义。
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古城襄樊,其方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原地区很多地方的语言特色,襄樊话和普通话的亲属称谓词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二者的不同点有利于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研究。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南官话区。
欧阳修曾在《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一词中写道襄樊话的特点是“语言轻清微带秦”,仅用七字就准确地概括出了襄樊方言的特点。
襄樊话的确音轻,略带陕西口音,因为襄樊与陕西有过特殊的渊源。
《尚书?牧誓篇》载:卢(今襄阳与南漳交界一带)等八国参与武王伐纣战争,后来秦将白起攻楚,军队来往,交流了两地语言,陕甘一带土族后又迁至襄阳并保持着原有风格、语言、习惯,所以襄樊话略带秦腔。
除了欧阳修提到的这个特点之外,襄樊话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都有显著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例如在语音方面,襄樊话多平舌音和儿话音;在语汇方面,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说法和特有名词。
这些特点在其亲属称谓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就以“我”的辈份为观测点,把“祖辈―父辈―我”和“我―我的后一辈―我的后两辈”的作为“两个三角”来研究,分析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的差异。
一.“我”的上两辈1、爷爷、奶奶在襄樊话中,这两个称谓与普通话保持一致,但读音却有所差异。
爷爷读音为[je55 je2],可以看出调值比普通话低,体现了其音轻的特点,符合襄樊话声调系统的特点,即普通话中阳平为襄樊话中阴平。
而奶奶的读音为[nai35 nai3],不仅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声母的读音也有差异。
这是由襄樊话鼻、边音混用现象造成的。
2、外公、外婆这两个称谓在襄樊话中有特殊称谓词,即外爷[wei51 je1]、婆婆[p‘o55p‘o2]。
襄樊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襄樊方言音系之二:古入声字派生特点
J 去 、 阴 声 改 为 阴 平 、 平 、 声 和 去 声 , 声 在 二、 入 阳 上 入
北 方 话 巾 已经 消 失 。 因此 , 了“ 派 三 声 ” 说 法 , 有 入 的 即 : 浊声 母 人声 变 阳平 , 浊 声母 入 声 变 去声 , 全 次 清 声 母 变 上 声 。 随 着 元 朝 的 崩 溃 明 朝 的 兴 起 , 声 又 人
“ 、 、 、 ” 个 字属 于调 值 的不相 同 , 四个声 英 明 伟 大 四 这 调 的 基 本 调 值 , 以 归 并 为 四 个 调 类 。t 据 古 今 调 可 4 1 根 类演 变 的对应 关 系 , 名 为 阴平 、 平 、 声 和去声 。 定 阳 上
元 朝 的周 德 清 编 写 的 《 原 音 韵 》 据 元 代 北 方 语 音 中 根
二 入 声 字 派 生 到 普通 话 的规 律 古
普 通 话 是 没 有 人 声 的 ,只 能 在 汉 语 的一 些 其 他
方 言 里 还 可 以 找 到 人 声 的踪 迹 。 古 人 声 字 普 通 话 读 人 阴平 、 平 、 声 和 去 声 四个 声 调 里 去 了 , 声 字 阳 上 入
具体 描 写如下 : 古 入 声 字 派 人 阴 平 的 : ( ) (a) (o) 八 ba 发 f 突 t 托 ( 喝 ( 出 (hn) 【i) (u6) 。 t u h c 激 i 郭 g 等
再 度 回 到 了 明 朝 官 话 中 。 明初 的《 武 正 韵 》 载 了 洪 记
语 的 声 调 有 一 个 清 楚 的认 识 , 朝 人 沈 约 提 出 了 汉 六
太 强 的 变 化 , 些 人 声 字 又 变 成 了 阴平 , : 平 分 阴 有 即 “
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研究
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研究作者:陈诗卉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1期内容摘要:襄阳市方言女性称呼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文章将对襄阳市的方言女性称呼语及社会通用女性称呼语进行研究,并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它们使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逐渐消退的结论。
关键词:襄阳市称呼语女性一、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句法语义分析(一)年轻女性称呼语:俩娃儿[liA55uar2]1.“俩娃儿”一词的字形探究“俩娃儿”是襄阳方言称呼语,指称未婚的年轻女性,其中“俩”字的偏旁在襄阳很多人考究过:第一,认为其偏旁是“女”字旁。
“俩”只有“两个”的意思,用来称呼女性不恰当,而用“女”字旁则能形象地说明其称呼女性的特点。
吕小艳在《襄阳城区方言的多维研究》中就持这一观点。
第二,认为其偏旁是单人旁。
熊万里在《襄音无改》中认为“俩”字不但有“两个”的意思,还有“不多、不大”的意思,例如:“他们就那俩人”;“我就这俩钱儿”。
因此,将未婚的年轻女孩称为“俩娃儿”,即年龄不大的女孩,用“俩”字是顺理成章的。
[1]由于自创新字不一定能被大众所接受,且用“俩”字符合“俩娃儿”一词的语义,因此笔者认为,在襄阳“俩娃儿”的“俩”字为单人旁更合理且更易使大众接受。
“俩娃儿”一词成为现在最具有襄阳特色的女性称呼语。
2.“俩娃儿”一词的语义表达“俩娃儿”一词有两种语义表达。
一种指年轻未婚女性,而小姑娘则称呼为“小俩娃儿”。
例如:(1)这小俩娃儿长的真好看。
(2)俩娃儿,还有啥菜卖?第二种是专门指称年轻的女性服务员。
例如:(3)俩娃儿,拿菜单来,点菜。
3.“俩娃儿”一词的句法特点“俩娃儿”一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加修饰语,如:前加形容词(漂亮俩娃儿)、前加指示代词(这个/那个俩娃儿)、前加数量短语(两个俩娃儿)、前加名字(小红俩娃儿)。
其也可后加词缀“们”(俩娃儿们)。
此外,“俩子”是“俩娃儿”的变体,用于父母对子女的一种谦称。
襄阳话和普通话的区别
演变规律
将舌面音j、q、x变为舌根音g、k、h。 把舌面音j、q、x做声母的某些字相互混淆。 阴阳对转:后鼻音eng、ing被分别读成前鼻音en、in。 韵母ui常被读成ei。 韵母ao被读成uo。
韵母a读成e
旁转:双唇音b、字
界、届
普通话
襄阳话
q x x
说明
(古无齿音) j g
j
q x
eng ing ui ao a b
[tɕje 51 ] [kaɪ̯ 51]
[ʨʰɥ51] [kʰe51] [sʲje35] [xaɪ35̯] [sʲi55] [ʨʰi55] [ts̪ʰəŋ34] [tsʰ ̪ ən34] [niŋ35] [nin35] [tweɪ̯ 51] [teɪ̯ 51] [jɑʊ ̯ 51] [j̯uo51]
去 鞋 膝 曾 宁 对 药 旮旯 遍
k h q en in ei
uo
eng ing ui ao
[kĄ55][lĄ35] [kɣ55][lɣ35] a
e p
[biæn51] [pʰiæn51] b
谢谢
襄阳话 VS 普通话
朱黎慧
140103006
襄阳话
在全国七大方言区中,襄阳属于北方方言区。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 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因此襄阳话的口音上略带秦味。 但又比河南话和陕西话发音轻。正如欧阳修那句话
“语音轻略带秦”。
是西南官话的组成部分。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又称为上江官话、四川话,是汉语官话方 言的一种。是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以及 邻近的湖北大部、湖南西部南部、广西桂柳地区、陕西 南部、东南亚北部局地(包括缅甸果敢)的主要汉族方 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
汉语亲属称谓词研究
3、性别差异:汉语中,许多亲属称谓语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分。例如,叔 叔和舅舅,姑姑和姨姨等。而韩语中,类似的区分并不明显。
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场景来分析汉韩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在中国的家庭聚 会中,对于长辈,我们通常会使用正式的称谓语,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对于平辈或晚辈,我们可能使用更亲昵的称谓,如老弟、老姐、小侄子、小侄女 等。在韩国家庭聚会上,对于长辈,他们会使用类似于汉语的正式称谓语,如아 버님(父亲)、어머님(母亲)、할아버님(爷爷)、할머님(奶奶)等。
目前,汉语亲属称谓词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不同地区和方言之间的称谓词存在差异,这需要研究者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比较和 研究。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变迁,汉语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 地演变和更新,这需要研究者们及时并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总之, 汉语亲属称谓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交流中用来称呼对方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 反映着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对方的身份地位以及说话人的社交意图。称谓词可细 分为亲属称谓、朋友称谓、职务称谓等,这些称谓词在《水浒传》中都有广泛的 使用。
在《水浒传》中,许多有特色的称谓词被用来称呼小说中的人物。例如, “山大王”通常用来称呼山寨的头领,表现了他们对山寨的统治地位和对朝廷的 反抗态度。“老师傅”则用来尊称有技能或有经验的人,代表了说话人对对方的 尊重和敬仰。而“道儿”这个称谓词,则多用于市井百姓之间,显得通俗易懂, 富有生活气息。
1、直系亲属:指与自己有直接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亲属,如父母、配偶、子 女等。
2、旁系亲属:指与自己有间接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亲属,如兄弟姐妹、堂表 兄弟姐妹、叔伯姑婶等。
3、姻亲关系:指通过婚姻建立的亲属关系,如岳父母、公婆、继父母继子 女等。
襄樊方言的特殊量词研究
摘要: 量词 是汉语特 有的词 类。 襄樊方言 有 自己的量词 系统 。有 的量词 是 襄樊方 言独有的 ; 有 的量词在语青 形式 、 义 内涵以及语 法H 上 , 语 j 己 方言和普 通话并 不 完全 一致 。通过 对这 些特殊
词汇 、 语法等 方面都有 自己的特点 。
量词是汉 语特有 的词类 。汉语 的量 词起源很 早 。在殷 墟 卜 巾, 有量词 的身影 , 是仅 限 于度量 衡 辞 就 但
单位 。先秦时 期 , 其他单 位 的量 词 , “ ” 张 ” 如 “ 等开 始萌芽 。量词 的广泛运 用还是在 汉代 以后 , 并逐渐 形 成 了汉语 的量词 系统 。襄樊方言 也有 自己的量 同系统 。本 文所谓 的“ 殊量 词 ” 一 是指部 分量 词 为襄樊 特 ,
一
、
襄樊方言 与普通话 共有 的特 殊量词
一
所谓 的“ 共有 ” 仅仅 指形式 的相 同 , 语义 方 面或 与名 同的配合 上 , 在 襄樊 方 言量 词 与普通 话 并不 是 一 对 应 的 , 的部分 重合 , 的则完全 相异 , 现 了交 叉性 和互 补性 的特 点 。这 里所 说 的交 叉性 是指 襄樊 有 有 体
方言所 独有 , 在普 通话 中 , 这些词或 者不存在 , 或者 不作 为量 词使用 ; 二是 指 部分 量词 在语 音 形式 、 义 内 语 涵 以及语 法搭 配上 , 言和普通话 并不完全 一致 , 同有异 。襄樊方 言常用 量词 与普通话 相同 特 别是随 方 有 着普通话 推广工作 的深入 , 一些普通 话量词也 开始 “ 袭 ” 樊方 言 , 频繁 出现 在襄 樊人 的 口语 交 际中 。 侵 襄 并 这部分量 词笔者将 另文探讨 。
襄阳方言的调查报告
襄阳方言的调查报告本文借助方言调查字表,调查了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的襄阳方言。
在与普通话对比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分析了襄阳方言的特点。
一、襄阳简介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河南省的西南面,长江支流的汉江中游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是汉江流域中的一座中心城。
襄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襄阳方言是北方方言中一个重要的方言点,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襄阳方言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汉水以北语言受“中原官话”影响较大,“语言清轻略带秦”。
襄阳(北部)、枣阳(北部)、老河口等与河南交界地方的语音豫音较重,汉水以南语言受“西南官话”影响较大。
襄阳辖区其他地方方言声调基本一致。
所以,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形成各方言区比较复杂的局面。
二、襄阳方言的声调襄阳方言声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一样,也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
襄阳方言声调调类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
在襄阳方言中没有入声调类,它与普通话的调类一致,只是各调类的调值发音高低不尽相同。
普通话是“入派四声”,而襄阳方言中古入声字派生则是“入派一声”。
其大概的对应的规律是:归入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中的入声字,汉水以南方言,全都归如方言的阳平。
归入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中的入声字,汉水以北方言区全都归如方言的阴平,都读中升调。
在襄阳方言中,其基本的调值情况和代表字如下:阴平:调值24;代表字:天多香方阳平:调值35;代表字:麻羊国童上声:调值33;代表字:马好懂导去声:调值21;代表字:大会到动三、襄阳方言的声母:1、尖团不分:其中“精”组字和“见”组字读音相同,例如:精=经2、鼻浊音n和l合流,多数情况下都发l[l]的音,例如:年=脸,男=蓝3、有z声母的读音念成c声母,例如龇牙咧嘴=呲牙咧嘴四、襄阳方言的韵母在襄阳方言中,韵母共有35个,跟普通话的四十个韵母相比较,少了ie,y,e,o,iai,uai,yan,ua,iu,m几个韵母,而不同的是,多出了这些韵母e,,io,ian,ua,g,y?n,y?。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襄阳方言走字句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襄阳方言走字句襄阳方言走字句1. 绪论在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中,探讨方言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而襄阳方言作为湖北省方言的一支,因为其独特的特点备受学界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襄阳方言中的走字句进行研究,探究其语言特点及其在语言学上的价值。
2. 走字句的概念及特点走字句是指在方言中,某些字在特定语境下读音发生变化的现象。
襄阳方言的走字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变调走字句在襄阳方言中,一些字在特定语境下读音会发生变化,并且常常伴有声调的变化。
例如,“蜜”字在襄阳方言中读作“瞇”,而“它”字读作“谂”。
这种走字句的特点是在特定情况下,字的发音和声调发生了改变。
2.2 省字走字句在襄阳方言中,一些字会被简化成另外的字,这被称为省字走字句。
例如,“洗”字在襄阳方言中读作“咸”,而“洗手间”就变成了“咸手间”。
这种走字句的特点是对字的简化和替换,使得方言更具有地方特色。
2.3 含糊走字句在襄阳方言中,还存在一些字读音模糊不清的情况,这被称为含糊走字句。
例如,“告”字在襄阳方言中读作“哥”,而“牛肉”就变成了“糊彪”。
这种走字句的特点是读音含糊不清,需要根据语境来确定具体字义。
3. 走字句的语言学价值襄阳方言中的走字句不仅是地方方言的表现形式,也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
3.1 文化传承走字句作为襄阳方言的一部分,体现了襄阳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
通过研究走字句,可以了解襄阳方言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当地文化的关系,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襄阳地区的文化遗产。
3.2 语音变化研究走字句的存在意味着襄阳方言中的一些音频变化。
通过研究走字句,可以深入探讨方言的语音演变规律及其与标准普通话的差异,对语音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3 方言保护与振兴走字句是襄阳方言的独特表现形式,对于保护和振兴襄阳方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走字句的研究,可以促进襄阳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方言的生命力和魅力。
4. 结论襄阳方言作为湖北省的一支方言,其走字句是其独特的语言现象。
湖北襄樊方言在聊天室里的偏离
湖北襄樊方言在聊天室里的偏离零度和偏离是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也可以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方法来考察语言各个层面的现象和规律。
方言是共同语的偏离,进入网络聊天室的方言可能出现二次偏离,这其中有语言学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网络世界和交际者心理的原因。
标签:襄樊方言零度偏离一、零度偏离在中国语言学界,零度偏离作为语言学、修辞学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是王希杰在其专著《修辞学通论》中首先提出并进行严密、系统、辨证的理论阐述的,随后成为新的修辞学体系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
那么零度与偏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零度’是适应理想化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偏离’就是面对现实的策略和手段。
”[1](P184)人对万事万物都有一个零度,这是人认识、描写、分析、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
如某人说:“我们的学校很大很大。
”这时,他的头脑中显然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学校的存在,这就是零度。
他是用他的常识中的零度来评价偏离了的事物的。
所以说,偏离就是零度的对立物。
零度和偏离作为修辞学的一组相互联系和对立的概念,在整个语言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可以把它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方法来考察语言各个层面的现象和规律。
语言世界的偏离就是对语言规范的超越、突破、变异、反动。
在交际活动中,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各个语言层面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离现象。
《语言和语言学字典》对“规范”下的定义是“指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供认的标准形式。
”[2](P15)所谓规范,就是标准。
而标准又是什么?无非是语言的各种零度。
那么,所谓语言的零度即是指语言的正常的、中性的、规范的状态。
规范的或标准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P3)在语言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形成的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变体。
方言可以边音、鼻音不分,可以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不分,可以颠倒语序,可以创造新字。
可以说,方言是对规范的共同语的偏离性运用。
尽管汉语方言分歧严重,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大方言已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体系。
山西襄陵方言的亲属称谓语
山西襄陵方言的亲属称谓语段慧玉【摘要】襄陵话俗称红卫话,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其亲属称谓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独具特色.襄陵农村家庭中祖孙三代人由于价值观等原因在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和亲属称谓的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襄陵话的亲属称谓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出了襄陵音系.采用矩阵的形式对襄陵亲属称谓语进行了概括和语义描述.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襄陵方言的设想.【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13)006【总页数】7页(P629-634,644)【关键词】襄陵;方言;亲属称谓;襄陵音系;变异【作者】段慧玉【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8“襄陵”之名始见于战国时期,《史记·魏世家》:“(文侯)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
汉初建县,因有晋襄公陵墓而得名,历史上一直为县级行政单位。
1954年,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自此襄陵成为隶属于襄汾县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
襄陵镇位于襄汾县城西北25公里处,西依姑射山,东邻汾河水,北与尧都区金殿镇相接,南为本县南辛店乡。
襄陵镇的核心街道有五条,分别是:中兴,北街,南街,西街,东街。
[1]襄陵镇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的襄陵方言,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独具特色。
襄陵方言的日常口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亲属称谓语词汇的变化在祖孙三代人的身上表现得极为显著。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沿中兴,北街,南街,西街,东街这几条核心街道所形成的村落在日常亲属称谓的表达方面大体一致,所以本文以作者所在的襄陵镇北街村现居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日常亲属称谓在祖孙三代人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描述。
当代农村家庭的主要结构是三代直系家庭,即祖辈,父辈,子辈。
家庭中亲属称谓的表达方式也因三代人之间不同的家庭伦理观和生活观念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从亲属称谓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从亲属称谓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亲属称谓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亲属称谓体现着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表现。
不同的语言都有其对应本民族社会习惯、风俗特色、人文观念的亲属称谓系统。
(一)与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语言比较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经泽陂过整个大东亚地区, 至今为止儒家文化依然影响着周边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越南等,这几个国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曾使用过汉字,但由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折射,又受许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影响,因此出现差异。
下边以日本语、越南语同汉语就主要亲属称谓进行对比。
汉语亲属称谓词汇: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父亲(爸爸)、母亲(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女)、外孙(女)、曾孙(女)、增外孙(女)、伯父、叔父、姑姑、舅舅、姨妈、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外甥(女)、丈夫、妻子、公公、婆婆、岳父、岳母。
日语亲属称谓词汇: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加于^^心、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母方©祖父UM、母方©祖母(feO于fe母^M(fe力兄^M、弟(fe七9七)、fe姉^人、妹(Vfe9^)、息子(^T^)、娘(、孫/甥娘)、外孫/ 甥(娘)、曽孫(娘)叔父(b^<^)、叔母(b^<^)> V^^(従兄、弟、姐、妹)、甥(feV)、姪(^V)、夫(feo^)、妻(^^)、fe義父^M(fe^9^M)、fe 義母^M(fe^S^M)o越南语亲属称谓词汇:?觝ng c? 觝、b a c? 觝、?觝ng n?觝i、b a n?觝i、?觝ng ngoai、b a ngoai、b?M( cha)、me anh、em trai 、chi、em g a i、con trai 、con g a i、ch a u trai g a i )、ch a u trai ngoai ( g a i ngaoi )、ch a u、ch a u ngoai 、b a c、ch u、c?觝、c?覾u、d i、a nh ho、em ho、chi ho、em ho、ch?觝ng、v o '、?觝ng nhac、b a nhac.儒家思想向来重视家族观念,这一点也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凡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如日、韩、越等亲族、辈分与等级观念都非常强,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在语言当中体现得相当明确,从以上对应的亲属称谓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湖北襄阳:地方方言
湖北襄阳:地方方言襄阳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基本是河南口音。
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词汇天时:天道──天气、气象、气候。
罩子──雾气。
麻雨子──毛毛雨。
旋磨风──旋风。
前半风──上午(“儿”是日的变音)。
后半儿──下午。
半前半儿──上午10时左右。
半后半儿──下午3时左右。
麦口上──割麦子的时候。
好昝儿──什么时候。
人称:伯伯──父亲。
妈妈──(读作“骂骂”)──伯母婆婆──外祖母(面称)。
老婆子──夫之母(背称)。
一担挑──姨夫。
瓢把子──夫兄(背称)。
相公──对男青年的称呼、往往用来称呼发婿。
新大大──指娘子。
家屋──指妻子。
老女两──老处女。
生理:落月──坐月子。
干腰──指妇女年老无月经。
惶魂──糊涂,失去理智。
打混──做梦。
波罗盖儿──膝盖。
克膝包儿──膝盖。
瘸子──跛子。
锅子──驼背。
跑肚──腹。
放老犍──串疟疾。
过世──指人死了。
生性:机故──聪明机灵,不吃亏上当。
呀家──傻气,说话不中听。
野虎──形容性情不温驯。
猴羊──形容好动的人上窜下跳。
倔把头──性情倔强的人。
二敢子──低能而又好表现自己的人。
蔫包──指软弱无无能的人,或指不成熟即将萎谢的崐果子。
品行:鄙薄──小气,斤斤计较。
啬掐──吝啬。
三脚猫──形容做事不踏实。
洋绊──指人做事不认真,不尽心尽力,拖拖拉拉,也指糊涂人。
下作──轻浮、轻佻。
黑宝──蛮干的粗鲁人。
生货──坏蛋。
生渣子──调皮捣蛋的人。
下抓皮──厚脸的人。
琉璃蛋──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白扯子──说谎话的人。
扯谎白──说谎话。
流淌白──说话在不诚实。
标子腔──说话不诚实。
三只手①小偷。
②随便使用别人的东西的人。
短路──匪徒拦路劫夺。
人事:疙瘩头──受人欺凌的老好人。
老鳖衣──受人促弄欺凌的老好人。
眼子──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好人。
酒麻木──嗜酒成性的酒徒。
寡汉条──无妻的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 “ 外爷 ”这个称 谓词则是襄樊
地 区 内对 外 公 的 独 特 称 呼 。 二 .“ ” 的上 一 辈 我 1 、从 血 缘 角 度 谈
色 。例如在语 音方面 ,襄樊话 多 平 舌音和 儿话 音 ;在语 汇方 面 , 有一些 不同于其他地区 的说 法和 特有名词 。这些特点在其亲 属称
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
图 肖文 灿
汉语历史悠久 ,分布地域辽 阔 ,使用人 口众 多 ,古往今来 出 现过的亲属称谓 复杂多样。亲属 称 谓是亲属制度 的语 言反映 ,它 以简单 的词语形式 反映出了复杂 的亲属制度 ,考察 亲属称谓具有 伯 (ee分 别 读 作 第 一声 和 轻 bb ,
叔 叔 在襄 樊 话 中的 称 呼 方 式
也 有 三 种 。 常 见 的有 叔 儿 和 爹
【e1 】 t2 4,极 少 数 情 况 下 读 叔 叔 i
『 5 s2。例 如 :这 是 我 叔 叔 s 5 u] u 婶婶 儿。襄樊话有一点 在湖北方
之外 ,襄 樊话 在语音 、语汇 、语
法 方 面 都 有 显 著 的 地 域 和 文 化 特
中之 一 。
语 言学和文化学双重 意义。作为
古代兵 家必 争之 地 的古城 襄樊 , 其 方言在某种程度上 能够代表 中
原 地 区 很 多 地 方 的语 言 特 色 ,襄 樊话和普通话 的亲属称谓词系统
② 妈 妈 析 襄 樊 话 和 普 通 话 亲属 称 谓 词 系
统 的差异。
着 原 有 风 格 、语 言 、习 惯 ,所 以 襄樊话略带秦腔 。 除 了欧 阳修 提 到 的 这 个 特 点
异。这是 由襄樊话 鼻 、边音混用
现象造成的。 2 、外 公 、外 婆 这两个称谓在襄樊 话中有特
同 ,即伯伯b b ;另外 ,在 少数 ee 地 区 ( :襄 樊市 襄 阳 区 欧 庙 如
一 .
与父 亲称 谓 相 对 应 ,母 亲 在 襄 樊 话 中 有 妈 妈 [ a 1 m 24 ma1 4 和 老 娘 儿 ( 读 【u 5) 种 称 呼 老 l 3] a 两 方式 。前者最为常用 ,后者 多用
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 ,研 究二者 的 不同点有利 于促进普 通话 与方言
③伯父 普 通 话 中 伯父 的 书 面语 和 口
头 语保持 一致 。而 在襄 樊话 中 , 称 呼 伯 父 的 方 式 ,一 种 与父 亲 相
音轻 ,略带陕西 I音 ,因为襄樊 S l 与 陕西 有 过 特 殊 的 渊 源 。 《 尚
书・ 牧誓 篇》 载 :卢 ( 今襄 阳与 南 漳 交 界 一 带 ) 等 八 国 参 与 武 王 伐纣 战争 ,后来 秦将 白起 攻楚 , 军 队来往 ,交 流了两地语言 ,陕 甘一带土族后 又迁至襄 阳并保 持
言中最为独特 ,就是它 有很 多平 舌 音 。 这 个 “ 叔 ”就 是 把 卷 舌 叔 音变成了平舌音 ,体现 了襄樊话
方言的这一特点。
谓 词 中得 到 了充 分 的体 现 。下
面 ,就 以 “ ” 的辈 份 为 观 测 我 点 , 把 “ 辈一 父 辈 一 我 ” 和 祖 “ 我一我 的后一 辈一我 的后两辈 ” 的作 为 “ 两个三角”来研究 ,分
称 呼 对 应 的字 ,襄 樊 人 有 把 这 个 字写作 “ +念 ”的形式 ,算是 女
①爸爸 普 通 话 中关 于 这 一 称 谓 ,
“ 亲”是 书面 语 , “ 爸 ”是 父 爸
而普 通话 中称呼父 亲的弟弟
口头表达语 。 襄樊话 中则有 三种称呼父 亲 的 方 式 。 分 别 是 爸 爸 [a 1 p24 p4 、老 爹[u 5 a1 1 3 t 24和伯 a i 1] e
镇 ) 还读 作 伯 伯 (ib ,分 别 bei e 读作第一声 和轻声) 。
④叔叔
殊称 谓词 ,即外 爷 [e5 jl、 w i1 e 】 婆 婆 [ ‘5 p 05 P ‘2。 “ ” o】 婆
字读 音 的变异 与 “ ”字 相 同 , 爷 符合 襄樊话 中声 调系 统 的特点 。
为 “ 叔叔” ( 读作 翘舌 ) 。 ⑤姑姑
普通话中 ,成父亲 的姐妹为 姑姑或姑妈 。这一称谓 在襄樊话 中是非常特别 的,具有 浓郁 的地
囝
域特点 。襄 樊人把姑姑称作 “ 念 儿 ”『i 5 ] 由 于 是 地域 性话 na 5。 n 语 ,在现代汉 语词典 中没有这 种
的 比较 研 究 。 襄 樊位于湖北省西北 部 ,属 于北方 方言 区 中的西 南官话 区。
“ 我” 的上两辈
1 、爷 爷 、奶 奶 在襄樊话 中,这两个称 谓与
于母亲上 了年纪后 的称呼 。 普通话 中关于这 一称 谓 , “ 亲 ” 是 书 面 语 , “ 妈 ” 是 母 妈
口头 表 达 语 。
欧 阳修 曾在 烁 哉 襄阳人送别刘 大尉从广赴襄 阳》 一 词中写道襄 樊话 的特 点 是 “ 言轻 清微 带 语 秦” ,仅 用七 字就 准确 地概 括 出 了襄樊方言 的特点 。襄樊话 的确
普通话保持一致 ,但读 音却有所 差 异 。爷 爷 读 音 为 [ 5 j 】 j5 e , e 2 可以看出调值 比普通话 低 ,体现 了其音轻 的特点 ,符合 襄樊话声 调系统的特点 ,即普通话 中 阳平 为襄樊话 中阴平 。而奶 奶的读音 为 【a3 n i】 不 仅 调 值 与 普 ni5 a , 3 通话 不 同 ,声母 的读 音 也 有 差
声 ) 其 中 ,第一 种 最 为 常见 , 。
后两种也 比较常用 。值 得一提的 是把 父 亲 称 作 “ 伯 ” 这 种 情 伯
况。梁章炬 ( ( 录・ 称谓 方言称父》
说: “ 吴语 称父 为阿伯 。 ”今 天 的 汉 语 方 言 还 可 以 找 到 很 多 以 “ ”称 父 的例证 。襄樊 就是 其 伯